灵感范文站

位置:首页 > 论文 > 教学论文

国中数学课前预习策略之浅见

国中数学课前预习策略之浅见

国中数学课前预习策略之浅见

摘要:当前教育,要求教师从“教”走向学生的“学”,倡导学生自学的重要性,这就要求教师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进而培养学生能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现今大力倡导学习“洋思、杜郎口”等先进教学模式的前提下,我县结合实际也提出了构建“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实际操作中,发现学生仅仅在课堂上短时(3----5分钟)且盲目预习的情况下,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且学生没有掌握较好的预习方法。

关键词:国中 数学预习策略方法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所谓预习就是指学生在课前对新的知识进行独立的自学活动,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环节。预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课堂效率的高低。下面我就针对国中数学课前预习的策略作一浅谈,以求共勉。

一、“个人先学”策略。

“个人先学”,指的是教师把明天要讲的教学目的、要求,变成学生先学的一个前置性作业。实际上是把明天的教学要求变成学生先学的一个问题。通过“前置性作业”的形式,提前布置给学生,以学生原始的、真正的、发自内心的学习动力作为教学的第一步。学生通过完成“前置性作业”,感到这个知识是我探究出来的,是我自己学会的,从而在第二天的课堂上有了想“展示”的欲望。由此展开学生学习的第二环节小组交流。所以,先学是诱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第一步;是小组学习的基础,是知识获得的根基。

那么“个人先学”,学什么呢?可以分以下四步走:

1、通读数学内容,动手画、圈知识要点,了解主要内容。

2、细读内容,理解主要数学知识。那么如何理解呢?方法主要有:

(1)利用多种方法来理解概念,使抽象概念具体化。如要讲解《四边形的内角和》。学生通过度量(用量角器度量)、剪拼(用剪纸法进行拼接)、对比(与三角形进行对比)、证明(利用添加辅助线进行证明)的方法来理解《四边形的内角和定理》,这样学生就会很深刻的理解概念。

(2)大胆尝试解答例题来思考问题。

在国中数学课本中大部分例题的设计是以解答数学问题的形式出现的。学生在预习时就很有可能造成学生读完例题后就看答案的现象。所以,我们就要要求

学生先将课本上例题的解答方法用纸盖住,自己尝试审题、解答。解答后与课本上的方法对照,不会解答再看课本上的。这样学生通过了自己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过程,就会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3)尝试性地解答课堂练习来巩固知识。

通过尝试练习,可以检验学生预习效果,这是数学预习不可缺少的过程。数学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的一大特点就是要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初步理解和掌握了新的数学知识,要让学生通过做练习或解决简单的问题来检验自己预习的效果。

(4)小结性地进行归纳与反思。

归纳与反思,有利于学生发现课前预习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检查自己在预习中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便于总结经验、取长补短。

二、小组交流策略。

学生有了先学的基础,就可以进行小组交流。由于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研究心得(无论多少,无论对错),都想在同伴面前“炫耀”,此时课堂上教师就要给学生展示的机会。生本教育实践者告诉我们,小组讨论其实在形成一种互相帮助、互相交流、合作学习的课堂文化氛围。即向别人求教是光彩的,能帮助别人的是好学生。同时,教师的教学管理、评价方式也要随之发生改变。教师通过评选“优秀小组”的方式,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帮互学。当学生通过组内交流、互相帮助,全组同学都学会之后,就可以获得“优秀小组”。如此的评价坚持下来,这个小组的合作学习气氛一定会很快地成长起来。

科学安排学习小组,小组内合理分工,在检测预习效果时可以采用随机提问,即让一个小组的成员随机提问另一个小组中的每个成员,根据他的表现评价小组活动的质量。由于是随机提问,每个组员都可能代表小组来展示活动成果,如果不积极参与,每一个组员都会因为不好好表现而直接影响到全组,这种由集体连坐而产生的群体压力可以促使每个组员认真地参与小组活动,教师要及时评价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学生的答案,让部分本来没有预习习惯的学生,由于同学之间的监督和帮助,也会尝到课前预习的甜头,进一步提高预习积极性。

总之,学生的预习习惯和方法的培养不是朝夕之功,加之预习任务的难易度不好把握,做到持之以恒实属不易。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要着眼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品质,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中,克服被动学习的困惑,实现自我认识、自我管理,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