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研報告

蘇州市社群黨建調研報告

近幾年來,我市社群黨建工作在實踐中探索,在發展中加強,在創新中提高,社群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號召力、戰鬥力不斷增強,較好地發揮了社群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促進了城區兩個文明建設和各項事業的發展。

蘇州市社群黨建調研報告

一、基本情況

1、強化街居幹部隊伍建設,不斷充實社群黨建的領導力量。

為了加強街居幹部隊伍建設,各城區普遍採取區機關下派一批、街道及所屬企事業單位起用一批、人才市場引進一批的辦法,將大批30至45歲左右、大專文化以上的年輕幹部充實到了街道幹部隊伍中去。目前城區20個街道正副書記共72名,其中35歲以下8名,平均年齡45.7歲,擁有大專以上學歷的62名,佔86.1%。同時,分期分批從下崗人員中招聘了一批年紀較輕、文化較高的同志充實進居委會幹部隊伍,並注意選拔綜合素質較高,有黨務工作經驗、有群眾工作基礎的同志擔任社群黨組織書記。目前,全市157個社群居委會中,除個別主任不是黨員以外,其他全部書記、主任“一肩挑”。近年來,經過多次遴選調整,我市社群居委會黨組織書記的平均年齡已由1999年的58.7歲下降到48.2歲。擁有大專學歷的居委會幹部比例也由原先的16.2%提高到28.4%。在分期分批調整幹部隊伍的同時,各城區有計劃地安排街道、社群居委會幹部參加區委黨校、街道黨校的培訓及其他形式的參觀交流活動,以深入的政治理論教育,及時的形勢政策教育,全面的業務知識教育為主體,著力提高街居幹部的綜合素質和工作水平。此外,各街道都將黨建工作列入目標考核的重要內容,年初有計劃,年中有檢查,年底有考評。部分街道還推行了居委會幹部末位淘汰制。按照“德、能、勤、績”,由街道幹部、居委會幹部和普通群眾對居委會幹部進行民主評議、綜合打分,嚴格評定。末位淘汰制實施後,有效地增進了居委會幹部的工作主動性,受到了群眾的好評。

2、構建社群黨建工作網路,不斷擴大社群黨建工作覆蓋面。

為了加強黨對社群工作的領導,原來的街道黨委全部改設為街道黨工委,作為區委的派出機構。各街道在區劃調整後,嚴格按照“一居一支”的要求,每個居委會都建立了黨支部,堅持做到新村小區建到哪裡,居委會就建到哪裡,黨的組織也建到哪裡。城區新辦企業、股份制企業、股份合作制企業及區屬轉制企業,也同步組建黨組織。針對近年來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大量湧現的實際情況,各街道積極加強非公經濟組織黨建工作,在對轄區非公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及其黨員情況進行調查摸底的基礎上,對有三名以上黨員且有合適書記人選的單位建立獨立支部,對僅有個別黨員的,按照行業相近、地域相鄰的原則,成立聯合支部。目前全市新經濟、新社會組織中共建立獨立支部32個,建立聯合支部12個,獨立支部和聯合支部涵蓋企業數為78家,佔有黨員的新經濟、新社會組織數的63.0%。按照《關於加強社群黨的建設工作的意見(試行)》(蘇組發[2000]9號)檔案精神,各街道積極構建區域黨建網路,在對轄區單位黨組織情況進行排隊摸底的基礎上,加強橫向聯合,以街道黨工委為核心,把社群內各單位維繫在一起,成立了社群黨建聯席會,充分利用成員單位黨組織的政治優勢,實現社群單位間的資源共享,以黨建工作為龍頭,共同搞好社群教育、社群援助、社群文化、社群服務等綜合性社群事務。目前全市共有558家單位成為各街道社群黨建聯席會的成員,占城區建有黨組織單位數的62.4%,聯席會成員單位與各社群居委會共結成286個共建對子。一個以街道黨工委為核心,居委會黨支部為基礎,街道轄區黨組織為依託,全體黨員為主體的社群黨建工作網路初步形成。

3、積極開展黨建活動,注重增強社群黨建工作活力。

街道注重發揮社群黨建聯席會成員單位的優勢,共同協商處理社群事務,圍繞中心工作開展主題活動。如慶祝建黨八十週年期間,各街道都聯合社區黨建聯席會成員單位,開展了“慶黨的生日、看改革成就”“黨旗在我心中”“回顧歷史,共鑄輝煌”等主題的紀念活動。迎接APEC財長會議期間,彩香街道、胥江街道、府前街道聯合三香路沿線各家單位共同開展三香路文明示範街區建立活動,維護市容市貌,弘揚文明形象。此外,各街道還結合自身實際,開展社群特色活動。如平江路街道根據公民道德建設目標要求開展的平江路社群道德形象大使評選活動、婁門街道根據市委市政府建立學習型社群的要求開展的“黨報社群”建立活動、雙塔街道開展的“雙塔社群文化藝術節”,金門街道開展的黨員“十個一”志願服務活動等,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此外,各街道還聚合黨建聯席會優勢,大力開展各類公益活動。如桃塢街道、葑門街道等根據弱勢人群幫扶的需要發起建立助殘幫困基金;三元街道為社群老年人建立健康臺帳,並定期開展法律諮詢、家電維修等社群服務等等,這些公益活動的開展,在社群內樹立了黨組織的形象,贏得了社群群眾的一致好評。

4、加強黨員教育管理,著力提高社群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戰鬥力。

各街道堅持“三會一課”、民主評議黨員、基層黨校輪訓制度,堅持做到教育經常化,深入化;對一些因為下崗失業或其他特殊原因思想有疙瘩的黨員,社群黨組織注意做好深入細緻的思想工作,使社群黨員建立起對組織親切的歸屬感。對居民區內老弱病殘、行走不便的黨員,各居委會黨組織堅持做到“送教上門”,定期上門教育輔導;針對外來流動黨員日益增多的情況,一些街道專門建立了流動黨員黨支部,實行專人、專職管理。同時,各街道結合建立文明小區、文明街道、安全文明小區等工作,組織開展黨員志願者、黨員責任崗活動,充分發揮廣大社群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近兩年來,一些街道將社群單位的在職黨員逐步納入社群黨建工作範圍,探索以有效的活動載體引導並督促在職黨員將黨員形象同時樹立在八小時以內和八小時以外。吳門橋街道較早地施行了在職黨員公示制,對居住在轄區的在職黨員,將其黨員身份及其願意為社群提供的志願服務專案通過公示牌公示在樓道,目前已有76個樓道的158名黨員身份公示在社群。這一制度的施行,一方面,增強了黨員的宗旨意識和服務觀念,同時也在社群內樹立了黨員的形象,增強了黨組織的號召力和凝聚力。平江區、滄浪區先後推行了區屬在職黨員到居委會報到制度,社群黨建工作增加了新鮮血液,充實了有生力量。

二、存在問題及薄弱環節

儘管我市的社群黨建工作在一定範圍內取得了一定成效,形成了一些經驗,但調研也表明,社群黨建作為新形勢下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的新嘗試,在具體操作中,仍存在一些薄弱環節,無論是在實踐上還是理論上都有待進一步研究、探索、深化、提高。

1、思想認識有待提高,社群黨建的工作氛圍不濃。

(1)社群意識尚未形成,社群歸屬感不強。我市的城市社群建設起步較晚,各項工作尚處於探索階段,社群發育相對遲緩,教育、管理、服務功能不健全,不完善,因此有不少黨員思想中尚未形成社群概念,對社群沒有歸屬感,不願意參與社群開展的各項活動,不願意將黨員身份公開在社群,有的甚至不注意維護黨員在社群中的形象。駐區單位的社群意識也相對淡薄,有相當一部分單位仍未突破舊有的條線垂直管理的框框,沒有形成“共駐社群、共建家園”的觀念和認識。

(2)模糊認識有待澄清,工作動力不足。由於新經濟組織和新社會組織的大量湧現,“單位人”向“社會人”的加速轉變以及人們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的不斷更新,街道依靠單一的行政手段,行政資源,已經難以協調多元化的利益主體,滿足多樣化的服務需求,實施高效率的區域管理。因此,以社群為平臺,以社群單位和群眾需求為導向,延伸工作手臂、拓展黨建領域,整合社群資源,提高黨建工作的覆蓋面,增強黨建工作有效性,增強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不僅是形勢所需,而且是當務之急。但是目前,社群黨建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仍未被充分認識,有的認為社群黨建是即時之策,操作中重活動開展,求轟動效應,輕基礎工作;有的認為社群黨建任務重、收效微,有畏難情緒和坐等思想;有的認為社群黨建工作是黨委組織部門的事,參與意識不強,主動性、積極性不高。

(3)社群黨建的地位尚待擺正,投入精力不夠。社群黨建工作是社群各項工作的統領。但在實際工作中,有將社群黨建工作從屬化的傾向。街道黨工委書記作為黨建工作的第一責任人,大多忙於稅源經濟,無暇顧及黨建工作,分管黨務工作的街道副書記一人要管十幾甚至幾十個條線的工作,客觀上難於騰出足夠的時間、精力從事黨建工作。因此,實際上街道只有一名黨政辦主任或副主任在負責黨建日常工作,黨建工作力量顯得十分薄弱。

2、工作基礎有待夯實,社群黨建的發展後勁不足。

(1)管理任務不斷加重,幹部力量相對薄弱。隨著企業改革和屬地化管理模式的推行,街居兩級管轄的黨員隊伍日益龐大,2000年,組織關係在居委會的黨員人數為9426名,2001年新增了4028,增幅為42.%。全市社群黨總支中,有近30%超過150人,社群黨支部中有60%超過60人,平江、金閶區最大的社群黨總支黨員數已經超過200人,滄浪區最大的社群黨總支黨員已逾300人。與日趨龐大的黨員隊伍相比,街、居兩級黨務工作力量不但沒有增加,相反,在機構改革、行政區劃調整過程中,反而有所削弱。僅以金閶區為例:金閶區在區劃調整中,從原來的152個居委會調整合併為60個社群居委會,最大的社群黨總支黨員為200多名,最大的社群居委會管轄3006戶居民,已經超過中辦發[2000]23號及蘇辦發[2001]15號檔案規定的最高標準,但居委會一般只設總支委員3-5名,居委會幹部5-8名。此外,我市個體私營經濟迅速發展,新經濟、新社會組織大量湧現,截止今年4月底,城區新經濟、新社會組織數已達9534家。實現對這些新經濟、新社會組織黨建工作的有效覆蓋,也需投入大量人力。

(2)工資待遇仍然較低,幹部隊伍不夠穩定。我市城區各居委會主任工資為500元/月,副主任工資為400元/月,低於全市職工月均收入水平,與上海、杭州等城市相比,差距更為明顯。上海市街道居委會幹部收入,大致相當於全市職工人均月收入水平,杭州居委會幹部收入也為元/月。我市居委會幹部90%是從退休、內退及下崗職工中招聘起用的,特別是從下崗職工中招聘的居委會幹部,他們在居委會幹部中年紀最輕、活力最強,但因企業破產買斷工齡或解除合同,除居委會400或500元的工資收入外,並無其他生活來源,且各項社會保險由個人自理,月可支配收入相當甚至低於其工資總額。與工資收入很不相稱的是,居委會承擔的管理、服務職能繁多,僅政府下派的治安費、計生費、綜合治理費、軍人保證金、殘疾人就業基金、軍人撫卹費、綠化費、防汛費等收費任務就達17項之多。不少居委會幹部存有後顧之憂,工作不安心。工作重與收入微、能力強與留用難成為居委會幹部隊伍建設中的兩對突出矛盾。

(3)街居可控資源有限,工作開展牽制較多。社群作為政府管理的微觀基礎,不僅要進行有效的社會整合、實施行使管理職能,而且要承接社會服務工作。但街道辦事處作為政府的派出機構,行政權力與經濟執行適度分離,可控制的行政資源、經濟和社會資源十分有限。目前街道的經費來源主要為下撥的行政經費和發展稅源的稅額返還。由於稅源經濟發展存在不平穩性,各街道財力也存在較大差異,有相當一部分街道收支不平衡,甚至是入不敷出,很難確保社群黨建投入到位。儘管區、街道兩級在陣地建設,活動經費上想了不少辦法,但目前仍有不少社群居委會辦公用房緊張,活動陣地狹小,157個社群居委會中,尚有42家未配備電教裝置,佔居委會數的26.8%。另一方面,區域性黨建工作的範圍不僅涵蓋街區所管轄的黨員、黨組織,而且包括轄區單位黨組織、在職黨員、各種新經濟組織黨員及流動黨員。延伸黨建工作手臂、拓展黨建工作領域,勢必帶來黨建成本(人、財、物)的遞增,這也同樣成為制約社群黨建工作推進的客觀因素。

3、黨員教育管理有待加強,社群黨建的基礎環節不嚴。

(1)黨員教育方式單一。社群居委會黨員結構日趨複雜,有離退休黨員,也有在職黨員;有自謀職業黨員,也有無業黨員;有個體工商戶,也有私營業主;有行動不便的病老孤殘,也有年富力強的退伍軍人、待業畢業生等等。由於年齡不同、知識層次不同、從業特點不同,因此,對組織生活的開展要求也不同。但社群基層黨組織學習教育的內容以政策理論、形勢任務、黨情民願為主,理論性強而親和力不足;教育學習的形式以讀報、開會、看電視等形式為主,紀律性強而靈活性不足。加之社群黨組織普遍面臨黨員人數多、而活動陣地小的問題,組織生活會中的教育學習內容較難開展討論交流,內化吸收效果不理想。隨著黨員教育目標要求的不斷提高,不少社群黨組織積極嘗試通過專家授課、外出參觀、社群論壇等多樣的學習形式,提升教育效果。但是由於組織工作任務較重,黨員骨幹人力有限,難以確保靈活多樣的學習活動制度化、經常化開展。

(2)黨員管理盲點增多。由於屬地化管理的推行,致使社群黨員結構日趨複雜,其中,下崗後自謀職業的黨員、畢業後未落實工作的黨員、部隊轉業的複員軍人黨員,人戶分離的黨員不同程度地存在組織生活缺勤現象。目前,社群基層黨組織組織生活參與率僅為70%。新經濟組織中也有不少黨員因有思想顧慮,不願暴露自己的黨員身份,致使社群無法掌握這類組織中的黨員底數、分佈、流向和從業情況,成為“地下黨員”。行政區劃不明確也導致一部分黨員遊離於組織管理體系之外。僅以滄浪區胥江街道為例:由於桐涇路與南環西路交界地帶在民政、稅收、及衛生管理的區劃上並不一致,在黨員管理工作職責上也存在扯皮現象。此外,由於部分老黨員對企業改革不理解,在退休後從單位轉出組織關係後,不願將組織關係轉入街道,因此,也成為遊離於管理之外的“口袋黨員”。

(3)管理約束力不強。黨章明確對“三不”黨員應清退出黨,但對於那些參加組織生活,但不夠正常、繳納黨費,但不按比例足額上交的黨員,社群黨組織往往在勸說教育無效的情況下,採取聽任態度,這在某種程度上損壞了黨員義務的無條件性和黨組織的權威性,削弱了黨組織對黨員的約束力,甚至有些社群黨員在交納黨費這一本該十分嚴肅對待的黨員義務問題上,討價還價,斤斤計較。

4、工作模式有待創新,社群黨建的整體水平不高。

(1)組織網路較為鬆散。社群黨建作為區域性黨建工作,有賴社群內各級各類黨組織的共同參與。以社群黨建聯席會的形式將社群內黨組織維繫在一起,資源共享、活動共辦、共同發展,這是對以往街居黨建工作模式的組織創新。但聯席會成員單位間不存在行政上的隸屬關係、利益上的制衡關係、工作上的監督關係,組織相對鬆散,工作並非依靠剛性的制度來規範,而是靠柔性的情感來維繫。

(2)工作機制尚不成熟。街道在社群黨建工作中居核心地位,但與轄區單位黨組織間無領導關係,在開展社群黨建工作過程中,為爭取支援,擴大參與,必須以服務求認同,以雙贏求發展。而社群範圍內的其他黨組織對社群黨建工作參與與否,支援與否,完全取決於對社群黨建的認識程度,以及街道提供服務的優劣。街道的工作制約力有限,以雙向互動的管理與服務為基礎的社群黨建長效運作機制尚未形成。

(3)工作載體創新不多。社群黨建要煥發生機與活力,必須依賴活動載體的不斷創新。但在實際工作中,不少社群仍然存在活動載體創新不力、形式單一等問題,無法以社群群體和社群單位喜聞樂見的活動吸引黨員群眾的廣泛參與,致使社群黨建活力不足,吸引力不強,工作績效不明顯。

三、對策建議

1、抓認識,澄清思想誤區。

(1)以市委名義召開社群黨建工作推進會。對全面推進我市的社群黨建工作作出部署,提出明確要求。各區、組織關係直屬市委的基層黨組織全部參加。通過推進會的召開,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明確任務,增強推進社群黨建工作、參與社群黨建工作的責任心和緊迫感。

(2)舉辦一期街道黨工委書記培訓班。圍繞城市社群建設及社群黨建的相關業務開展課堂教學和互動式討論,拓寬街道幹部視野,啟發社群黨建工作思路。同時組織學員參觀考察,通過學習兄弟城市開展社群黨建工作的做法和經驗,尋找差距,汲人所長,促進工作創新。

(3)大力營造輿論氛圍。要重視對社群黨建工作的宣傳,挖掘在社群黨建工作中湧現出的好典型、好經驗、好做法。七一前集中組織對那些在社群黨建工作中開拓創新的基層黨組織、在社群建設中不遺餘力的黨員事蹟的宣傳報道。並在《黨在生活》欄目製作專題片,使城市基層黨組織有一批可學、可比的先進典型,使廣大黨員有一批可親、可敬的先進榜樣。通過典型的示範帶動作用和輿論的引導造勢作用,在全市範圍內營造出社群黨建的濃郁氛圍。

2、抓投入,夯實工作基礎。

(1)嚴格黨費收繳,實行專款專用。要將社群基層黨組織的黨費收繳工作作為社群黨建的重要環節抓緊抓好,嚴格按照黨章的規定收交黨費。市級出臺《關於黨費收繳、管理、使用的意見》,適當降低城市街道、社群黨組織黨費的上交比例,嚴格黨費管理、使用的各項制度。社群黨組織要重視黨費收繳工作,對那些因主、客觀原因不足額交納黨費的黨員,要在做好思想工作的同時,進行嚴肅認真的教育引導,確保社群基層黨組織黨費不少交,不漏交。區、街道要加強黨費管理,專人負責,專款專用。

(2)適當進行補貼,彌補經費缺口。市、區財政要加大對社群黨建工作的支援力度,適應“兩級政府、三級管理”的城市管理體制轉換,增加街道可支配財力,加大社群黨建工作投入,提高社群居委會幹部的待遇水平。市級財政要從每年的新增財政收入中劃撥一定比例資金用於社群居委會幹部的綜合補貼,爭取用2-3年時間使全市社群居委會幹部的工資水平達到全市職工人均月收入水平。區級每年從新增財政收入中劃撥一定比例用作社群黨建專項經費。

(3)延伸工作手臂,挖掘社群資源。街居黨組織要主動爭取轄區單位黨組織的支援,根據轄區單位黨組織和黨員的實際情況,以需求為導向,以服務為手段,找準黨建工作與社群中心工作的結合點,設計開發主題鮮明,導向積極的黨建活動載體,以系列化,特色化、個性化的黨建活動凝聚人心,整合資源,不斷增強社群黨建工作的能量。

3、抓管理,優化工作績效。

(1)用退休黨員之力,樹立社群黨員形象。社群黨組織要圍繞社群內群眾性、公益性事務,適應居民群眾的願望和需求,設立黨員志願服務崗,並明確各崗位的工作範圍和職責,同時根據社群退休黨員的年齡、身體狀況,在自願的基礎上,組織黨員廣泛開展志願服務活動,確保各個社群都組建起一支相對穩定的退休黨員志願者隊伍,有條件的社群還可以組建起退休黨員志願服務小分隊,如黨員義務宣傳隊、黨員治安巡邏隊、黨員文藝表演隊等等。要通過社群退休黨員志願服務的開展,增強黨員的宗旨意識,樹立社群黨員服務社群、服務群眾的良好形象。

(2)揚在職黨員之長,增添社群黨建活力。在全市範圍內開展在職黨員進社群活動。由市委組織部統一印製在職黨員社群報到證及在職黨員社群聯絡卡,用兩個月左右的時間完成在職黨員到社群報到、登記工作。各區、局(公司)、大專院校、直屬單位黨組織要動員和教育在職黨員在規定的時間內持證報到。社群黨組織要認真做好在職黨員的登記工作,根據在職黨員的興趣、特長,為其提供相應的社群服務崗位,並做好經常性的聯絡工作,做好在職黨員的服務記錄,並給出服務評價。各單位要將黨員社群表現作為黨員民主評議的重要內容和評優的重要依據,市、區、部門要將組織在職黨員進社群的工作開展情況列入基層黨組織評優的重要依據。在職黨員要樹立起服務社群、奉獻社會的自覺意識,主動積極地參與社群組織的各項活動,為社群建設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貢獻,始終保持和維護共產黨員的先鋒形象。

(3)應黨員多樣之需,優化黨員教育效果。社群基層黨組織要適應黨員結構複雜化、黨員需要多樣化的情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地開展黨員教育管理。要繼續堅持“三會一課”、民主評議黨員、基層黨校輪訓等黨員教育管理制度。對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的黨員,實行街道歸口統一管理。根據其行業特點組織黨員組織生活,做到時間上科學合理,形式上靈活多樣,內容上貼近思想。街道要選派綜合素質全面、有群眾工作基礎的黨工委委員深入到轄區內的新經濟、新社會組織當中,做好指導協調、資訊聯絡等工作。對外出經商、自謀職業等流動性相對較強的黨員,要通過建立外出黨員登記制度及時瞭解外出時間、地點和從業情況,對外出的黨員按時寄送黨員教育材料,並及時抓好黨員學習情況的反饋。對居民區老弱病殘、行走不便的黨員,要堅持做到“送教上門”。

(4)清不合格黨員之名,嚴格黨員教育管理出口。對不嚴格按照黨章規定履行黨員義務的黨員,要給予嚴肅的批評教育,對經評議為“不合格”的黨員要給予嚴肅處理,對“三不”黨員及其他原因在群眾中造成惡劣影響的黨員要堅決清退出黨,不斷增強黨組織的約束力,黨員管理的權威性和黨員隊伍的純潔性。

4、抓制度,提升工作水平。

(1)建立健全社群黨建責任制。各城區要將社群黨建工作作為一項長期性、全域性性的重要任務列入區委工作日程,建立起一把手親自抓社群黨建的責任制,形成一級抓一級、一級帶一級的管理體系。區委組織部要做好社群黨建各項工作的規劃、指導、督查工作,注重用量化的指標體系考核社群黨建工作績效,爭取社群黨建工作每年上一個新臺階。街道黨工委要根據本轄區的實際,因地制宜地落實區委下達的社群黨建工作任務,在做好基礎性工作的同時,創出自己的社群黨建工作特色,同時,要對居委會開展黨建工作進行指導,提供幫助。

(2)不斷完善社群黨建聯席會議制。街道黨工委在社群黨建聯席會中要切實發揮好核心作用,做好牽頭、組織、協調等各項工作。要建立健全黨建聯席會例會制。以黨建工作為中心,圍繞社群教育、社群服務、社群文體、社群援助等各項社群事務,集體協商討論、集體議事決策。街道黨工委在發揮核心作用的同時,要調動聯席會成員單位的積極性,嘗試通過輪值制等形式開展社群活動,形成資源共享,活動共辦的運作機制。

(3)探索實施條線屬地雙向評優制。要加大街居在實施區域管理和區域服務中的約束力。在明確黨內評優實行單位與社群雙重考核的基礎上,探索實施條塊結合的考核評優制。一方面,黨委、政府職能部門、群眾團體開展的各類評優工作,要徵求被推薦組織所屬街道黨工委的意見及被推薦個人所在社群居委會的意見,另一方面,各系統、條線、部門內的評優工作也要適當參考評優物件所在街道黨工委及社群居委會黨組織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