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研報告

關於新形勢下東西部教育組團式幫扶調研報告

關於新形勢下東西部教育組團式幫扶調研報告

關於新形勢下東西部教育組團式幫扶調研報告

為貫徹落實好黨中央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決策部署,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省*市*市和*省*市*縣組成結對幫扶物件。

一、基本情況和工作目標

按照要求,*省*中學援派校長*人、中層幹部*人、專業教師*人,自2022年*月*日至今,在這一年時間裡,幫扶團隊和結對學校一起努力,積極探索新形勢下東西部教育組團式幫扶的整體策略,以教育人才“組團式”幫扶工作為契機,不斷促進教育教學教改發展,學習借鑑幫扶學校先進的育人理念、管理機制、辦學特色、新大學聯考綜合改革經驗等。到2025年,力爭實現師資隊伍水平有較大提升,教學方式方法有較大改進,軟硬體基礎條件有較大改善,整體育人水平得到明顯提升,讓東部的教育教學教改理念在*落地生根,打造一支帶不走的精英隊伍,辦好人民滿意的縣域高中教育,努力把*高中教育質量提到新的高度。

二、可能制約縣域高中未來發展的困境和問題

經過實地的調研和交流,幫扶團隊和當地學校梳理出了可能制約學校未來發展的困境和問題。

(一)主要困境

一是人才招不來、留不住。學校地處邊遠貧困縣,地域區位條件較差,公費師範生這類優質師資很難獲得。由於地域、經濟等原因,每年邊遠市縣的緊缺人才招聘,大多數畢業生不願報考,即便報考了也很難達到崗位能力要求,難以勝任高中教學。近幾年來,每年都有新招聘的教師違約離職,嚴重影響教師隊伍穩定。

二是教師專業培訓困難。目前教師培訓多為綜合性、通識性培訓,專業針對性不強,缺乏實操性。隨著大學聯考綜合改革的實施,提升教師專業水平是當務之急,但學校在教師專業性培訓方面缺少平臺、缺少資源、缺少渠道。

三是教師對教育的深度理解和職業發展的意識需要提升。部分教師存在著小富即安的思想。*縣只有一所高中,缺少鯰魚效應,教學水平對比不明顯,教師憂患意識較少,傾向於安於現狀,大考後對自身教學質量的反思時間短,課堂教學隨意性強。

(二)學校發展提升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是立德樹人思想認識需進一步加強。學校教師隊伍對教育教學乃至核心素養等全面發展的理念還有分歧。部分教師的教育教學理念相對比較落後,堅持唯分數論。

二是學校常規管理應進一步精細。學校環境存在很多管理死角,部分中層管理人員有老好人思想,不能發現問題,或者能發現問題但不解決問題。學校德育處、教務處、教研處等部門和年級部之間的協作關係不夠高效,導致部門功能沒有完全發揮,扁平化管理模式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

三是德育工作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在實際的調研和交流中發現,目前學校德育處在師生心目中的地位不夠突出,德育部門的活動開展大多程式化,德育氛圍營造不明顯,學生的日常行為規範和學習規範抓實缺乏力度,“人人是德育工作者”在教師的備課、上課、日常管理中體現不明顯。

四是學生基本規範落實應進一步提升。從學生的課間狀態、上課狀態、用餐情況等觀察來看,學生的文明規範、行為規範、學習規範等基本素養、基礎能力等方面存在較大的差異。例如自主學習能力不強、就寢紀律較差、攀比之風盛行、存在教室用餐情況等,這些問題也間接反映出學校的德育工作落實不到位、一線直接管理和督促不到位。

三、新形勢下教育組團式幫扶的具體策略

結合學校實際情況,組團式幫扶工作小組擬定出具體的可操作的策略。

(一)教師發展層面

一所學校長遠、穩定發展的基礎是教師的發展。師優則校優,師強則校強,師優則生強,教師的發展能帶動學生的發展。

一是進一步完善教師考評制度,激發教師隊伍活力。根據校領導和教師調研過程中的訴求,我們認為應該完善教師績效工資制度,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不能“打和牌”,要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讓“經濟槓桿”發揮應有的作用,規範教師工作行為。一方面要保證績效工資考核發放的民主性、真實性;另一方面要合理拉開工資差距,真正做到依據德、能、勤、績等綜合因素考核發放,做到有為才有位、績酬掛鉤、優績優酬,從而形成勤於學習、樂於鑽研、敬業愛生、廉潔從教的良好風尚。

二是關注教師的自我發展意識,提倡不忘初心。學校要通過各種培訓會議,提倡不忘初心:不要忘了剛入行時對教育教學的憧憬;不要忘了當初雖然業務不精通,但是充滿激情和鬥志的歲月。號召全體教師精心備好每一份教案、每一份學案、每一道習題。學校要通過完善優秀教師獎勵制度,多途徑營造教師主動發展的氛圍,形成教師內部良性發展的競爭機制。

三是關注教師發展的基礎,找準基本抓手和立足點。我們認為教師專業發展的基礎是教育和教學常規,沒有常規的落實作為基礎,所謂的教師發展就會變成空中樓閣。學校要找準基本抓手,以教學處牽頭,關注教師教育教學的常規落實情況,督促監督教師踏踏實實走好每一步。比如班主任要踏實做好班級管理常規;其他任課教師要認真做好備課、聽課、批改作業等基本常規工作。

四是創新結對幫扶形式,組建跨域教育聯合體。充分利用好組團式幫扶政策支援,利用省內外兩所名校的優秀教師發展平臺,建立學科教師學習、拓展、研究結對幫扶小組。以學科帶頭人名師工作室、骨幹教師名師工作坊、教學能手名師工作站為抓手、發揮“三級三類”骨幹教師的作用,師徒結對,有效開展各種教育教學、培訓研討活動,使得結對子幫扶看得見、學得著、可操作、有效果。根據實際情況,建立本地和遠端兩條幫扶路徑。本地即以組團式幫扶駐校教師為主體,建立幫扶小組;遠端即以兩校校內資源為主體,建立幫扶小組。發揮5G雲課堂、雲教研活動的優勢,同備一節課、同上一節課、同評一節課、同講一道題、同議一件事 以點帶面,實現學生的成才、教師的成長。以班主任培訓、教師培訓、學生培訓為抓手,開設名師論壇,通過講座、培訓、交流、互動、跟崗等方式推進實際工作。

(二)學生髮展層面

1.重新審視學生髮展面臨的基本矛盾

結合家長和社會對學校的期望,我們認為應該找準並解決學生髮展面臨的基本矛盾。

以*省*市*高階中學(以下簡稱“*中學”)為例,學校地處縣城,招收學生主要以農村學生或者是“被動城市化”的居民孩子為主,絕大部分為寄宿生,學生淳樸、善良。但與此同時,一部分學生也存在以自我為中心的問題,不善於或不懂得與周圍的人交往。一些家長忙於經商、辦廠或者務工,忽視了對子女的教育,再加上“手機文化”和“網路遊戲”的瘋狂崛起,使部分學生的道德水準發生傾斜,出現追求享受和追逐“名牌”、過分強調個人自由等問題。一些家庭急功近利,忽略了對孩子基本道德、基本禮儀、學習能力、生活能力的教育問題。

因此,我們認為學校學生髮展的主要矛盾已變成“社會對學生人格素養、學習能力、創新能力的高要求和學生基本能力、基本規範、基礎素養不足之間的矛盾”。對於像*中學這樣的大規模學校而言,首要任務是要回歸教育初心,重視對學生基礎能力、基本規範、基礎素養的培養。

2.加強心理干預和生涯規劃

構建新課改及“雙減”背景下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新生態。學校應根據青春期學生的生理、心理髮展特點和規律,切實開展有利於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活動,堅持發展、預防與危機干預相結合,廣泛開展面向家庭、學生的心理諮詢,定期舉辦團體心理輔導活動。將生命教育、青春期教育、心理教育緊密結合,加強對校園心理危機事件的預防與應對。學校要不斷完善心理課程體系,定期出版心理健康小報,開展心理櫥窗主題宣傳活動和開設心理班會課等,引導學生關注自身心理健康狀況,培養學生積極樂觀、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質。將心理健康教育與班級日常管理、班主任工作、文體活動等有機結合,營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圍。家校社密切配合,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效。

加強生涯規劃教育和課改後新生選課指導,制訂學生髮展指導方案。學校在通過學科滲透、職業基地體驗、“導生制”和“導師制”等方式引導學生個性成長的同時,要進一步將課程與大學專業、未來職業聯絡起來,特別是與愛國報國、建功立業貫通起來,用理想信念引領生涯規劃。

3.落實學生的養成教育,解決基本矛盾

以文化育人,營造良好的氛圍。辦活動育人,正確引導學生;借實踐育人,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用管理育人,將德育融入學校管理;謀協同育人,共同營造良好氛圍。深化“五項管理”要求,嚴格手機管理,強化紀律衛生常規,做好“五育”量化評比工作。

強化意識形態,守好宣傳陣地。通過國旗下講話、校報、主題班會、校園廣播站、黑板報等方式,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校理念等融入課堂教學、校園文化、校園管理中。激發學生自我管理意識,強化規範管理。發揮校團委帶動作用,加強學生會、班級學生幹部培訓,發揮青年先鋒示範引領作用。

加強學生社團建設,豐富社團種類和內涵。提升優秀社團品質,打造精品社團,通過社團活動凝聚青年力量。

(三)學校管理層面

1.按整體性原則處理行政問題

整體性原則要求學校工作安排和落實要全盤考慮、全域性考慮、系統考慮,把教育教學各個點上、線上的工作連成面。就學校基礎的管理而言,不能就德育抓德育、就教學抓教學、就教科研抓教科研,這三者之間互相聯絡、互相制約、互相影響,應當結合起來,將德育工作和教科研工作作為提高教學質量的好抓手。

2.從團隊作戰的角度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結合實際調研的情況,我們認為學校要打造團結的行政隊伍、備課組隊伍和教研組隊伍。

明確團隊目標。對一所學校而言,要明確教育教學質量目標和教師發展目標,讓全體成員有目標、有奔頭,增強團隊的凝聚力。對一個班級來說也是如此,只有各科教師方向一致,齊心協力,才能保證班級整體發展。因此,班主任要與任課教師溝通協調,明確班級管理的目標和願景。

明確各自的工作任務和職責。管理者要依據團隊成員的特長,明確其要承擔的任務和職責,做到知人善用、各展所長,鼓勵他們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和風格。

通過活動激發團隊的內部活力。團隊成員要打破封閉狀態,坦誠相待。通過參與活動,將自己的經驗和思考分享給其他成員,以達到相互學習、共同提高的目的。班級團隊可在班主任的主持下,定期召開“班會”,交流班級管理和學科教學中的問題,分析學生的思想動態,共同提高育人水平;教研團隊要定期開展課堂教學觀摩、同課異構、專題研討等活動,以教育教學中遇到的問題為課題,群策群力,破解一系列制約教育教學質量的難題。同時,團隊還要建立自己的陣地,將活動常態化、制度化。

對團隊成員實施捆綁式評價。評價具有導向和激勵作用,學校要通過行政和評價手段,鼓勵教師打“團體戰”,要打破以教師個人成績為主要指標的業績評價方式,要以個人對團隊成績的貢獻大小確立評價等級,激發全體教師的合作意識和創造活力。

總之,通過*省*中學近一年的幫扶實踐,我們深感教育人才“組團式”幫扶工作要堅持“輸血”與“造血”並重,不斷探索教育共建共融共享的發展新模式,用實際行動加快推動優質教育資源的城鄉統籌共建共享,達到“幫扶一校、帶動一方”的增益效應,讓更公平、更優質的教育更好地惠及人民,助力縣域高中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