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社群活動總結【通用多篇】

社群活動總結【通用多篇】

社群活動總結 篇一

我們烏山社群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以關注民生、服務民生為立足點,開展各項專項整治工作,紮實推動建立全省文明城區工作深入開展,樹立文明鼓樓良好形象,加強社群文明建設,為人民群眾營造安全、穩定、良好、有序的社會和生活環境。

一、領導重視,健全組織機構

街道黨工委、辦事處領導十分重視文明城區建立工作,經常下社群指導開展工作。社群黨總支把建立文明城區工作列入社群建設的重要工作議程,不斷提升社群建立工作整體水平。社群成立了建立文明城區工作領導小組,由社群書記、主任任組長,一把手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其他社群工作者共同抓的機制,明確分工,落實責任,齊抓共管,協同作戰,使建立文明城區工作有序地開展。

二、宣傳發動,營造氛圍

文明城區建立必須把方方面面的力量都調動起來,營造建立工作的良好氛圍。通過設立專欄、《烏山簡訊》、召開居民代表大會、班組樓長會議,廣泛宣傳建立文明城區的重大意義、目標任務,宣傳我們建立工作取得的成效,營造濃厚的輿論氛圍,通過懸掛條幅、張貼宣傳標語、問卷調查、入戶宣傳等方式,努力做到家喻戶曉、深入人心,不斷提高轄區單位職工、居民對建立工作的認知程度和支援水平。帶頭講文明話,辦文明事,做文明人,創文明城,形成全區動員、全民動手、人人蔘與的濃厚氛圍。

三、搭建為民服務平臺,建設和諧社群

認真學習貫徹國務院下發的《關於加強和改進社群服務工作的意見》,把服務居民、提高社群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放在首位。一是以服務群眾、方便群眾、造福群眾作為工作出發點和落腳點,以為社群居民服務的效果和群眾的滿意度作為評價工作的標準;二是高度重視為弱勢群體服務,發動轄區單位為下崗職工送崗、設崗、騰崗,辦理小額代款,多渠道解決就業,向群眾承諾“不挑不撿七天上崗”;“拗九節”來臨之際,為90歲以上老人、空巢老人、“五老”等走訪慰問,為老人們送上熱騰騰的“拗九粥”、“太平面”、“太平蛋”,弘揚孝老美德,構建和諧烏山;本著“以人為本,為社群居民服務”的精神,社群與市公交總公司多次溝通聯絡,來本社群為社群70週歲以上老年人辦理免費乘車證;母親節開展慰問困難母親活動,“六一”兒童節慰問社群困難家庭、雙下崗職工、殘疾人及外來務工人員家庭兒童,為他們送上節日禮物;老人節召開座談會,與企業退休老人談心,並上門慰問90歲以上老人;開展春風助學,給困難學生送去近2000元學費;到每個轄區單位宣傳婚前體檢工作前送上宣傳小冊子。三是充分挖掘和合理利用社群資源,開展面向特困群眾的社會救助和福利服務、面向廣大居民的各項便民利民服務。如社群創辦的烏山社群國小生託管站,解決了幹部職工中午沒時間照顧孩子的難題,又解決3位下崗職工再就業;社群創辦的紅十字博愛超市,每月兩次救助困難黨員和困難居民;四是認真做好城市低保工作,切實做到不漏保、不錯保、應保盡保,現社群有3戶享受低保,真正起到兜底作用;五是大力組織開展鄰里相幫互助,積極支援社群志願者開展服務活動。如與空巢老人結對,烏山路81號居民自出4萬元整理整座新村樓院;六是通過社群資源共享、共駐共建等形式,為社群居民提供文化、教育、衛生、科技等方面服務。通過提供多種服務,把社群建成有凝聚力和親和力的幸福家園;七是做好計生工作,努力為育齡婦女服務,普及計生基礎知識,實現“四無”。

四、搭建先進文化和資源共享平臺,建設文明社群

一個和諧的社群,必定是一個文化繁榮的社群,也必定是一個充滿活力的社群。我們以《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為指導,培育居民的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五情教育”,形成平等友愛,融洽和諧的人際關係,營造“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良好風尚。社群的圖書閱覽室專人負責,定時向居民開放,營造終身學習的氛圍;利用轄區單位市人防公司的場所,辦起了300平方米的老人活動中心;市科協出資在道山路設立10米長的科普宣傳欄,並設有室外閱報欄;省氣象局拆掉舊房,投資10萬元配合社群設立全民健身點,省氣象局的高空組、短期預報組、影視中心無償向社群居民開放;利用社群資源開展內容豐富的培訓,同時利用烏山國小的資源,每年開展兩次夏令營活動,使家長、學生受益匪淺。在轄區單位市白馬河公園管理處的支援下,社群以市白馬河公園為主題公園,成立了烏山社群白馬藝術團,經常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組織社群老體協成員、老年人蔘加主題為“全民健身與奧運同行”的第一屆老年人萬人健步行活動;與烏山國小聯合舉辦“和諧烏山,老少同樂”鬧元宵敬老活動,增進社會老少之間的情感;舉辦“建設海西共創和諧喜迎十七大”為主題的慶“五·一”運動會,為老年人提供一個鍛鍊身心健康的機會;開展一系列主題為“提升科學素質,建設和諧海西”的科普活動。

如:與烏山國小、市科協聯合舉辦心理健康教育講座、科普圖片展;與省氣象局聯合舉辦消防安全知識講座,並組織居民、保安參加消防模擬演練;為轄區居民發放各種科普宣傳材料,開展科普公眾創新知識及無線電科普知識問答活動;組織社群退休老人遊旗山,既強健身體健康,培養鄰里情,又增強了老人的自信心;開展《走進珠穆朗瑪峰》科普講座。通過開展一系列文體活動,不斷在社群內營造一種文明、健康的文化氛圍;暑期期間與烏山國小聯合組織學生們參觀馬尾船政文化,感受新海西新希望的鄉俗文化夏令營活動。組織青少年到省科技館聽講座、看電影等夏令營活動。開展“感恩教育,和諧你我”的感恩夏令營活動,開展“愛心手拉手”的夏令營活動。

社群工作總結 篇二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與《幼兒園工作規程》中明確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基礎。本學期家長工作能緊緊圍繞園務工作計劃,認真實施家長工作計劃。加強與家長的溝通,切實開展多種形式的家長活動,有效地豐富了家長的家教理論,提高了家長關注幼兒學校生活的主動性,引發家長參與幼兒園活動的積極性。有效地促進了幼兒園與家庭在教育上的同步同向進行。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援和主動參與,並積極支援、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現代幼兒教育的不斷髮展,家長對孩子的重視程度也逐步提高了,家園合作也就成為每個幼兒園必須做好的工作。

我們認為:教師與家長的互動效果直接影響著班級經營的成效。家園溝通就是教師與家長協力解決教育問題,提升對幼兒的關心,共同分擔教育責任。針對這些,我們這學期把家長工作的重點放在以下幾個方面,並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一、切實做好家園共育

1、為了使家長了解我們的工作,爭取家長的理解與信任,我們積極利用園務公開欄和家園聯絡欄以及電話聯絡與家長進行溝通,在家園聯絡欄上我們不僅向家長介紹了各班的具體情況和計劃安排,還根據不同的時間段,不同的保教重點製作各種精美的欄目,吸引家長去瀏覽。如“教育小知識”,定時向家長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周計劃”及時向家長宣傳本週的教育內容與保育方法等,讓家長知道幼兒園工作的開展程序。

另外,我們還發動家長與幼兒共同收集材料,到幼兒園與小夥伴和老師共同完成的作品通過開展的主題活動展示出來。家長在欣賞作品欄裡孩子的美術作品,又或是與孩子完成的作品中看到了自己孩子的進步,也看到了班級豐富多彩的活動,更加看到的是老師對家長付出的肯定。隨著主題的開展,家長開始漸漸地對我們的工作有了進一步的瞭解,也更加促進了他們的參與自覺性。一些家長常對我們說:“你們的工作真瑣碎,樣樣東西都要,以後我會留意幫你們收集的。”就這樣,經常會有家長把家中的酸奶瓶、空殼子拿來,還主動地問我們:“這個需要嗎?在家長的大力支援與配合下,使我班的主題活動得以順利有效的開展。我們的工作得到了家長的理解和支援。

二、家園互動

為了使家長能經常性地瞭解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我們利用早晚接送的時間主動與每一位家長進行溝通,班級裡的重大活動如需家長配合的,我們都以書面形式通知家長,使家長了解各個活動的目的和任務。

三、成立家長委員會,拉近與家長的距離。

家長委員會的主要任務是:幫助家長了解幼兒園工作計劃和要求,協助幼兒園工作;反映家長對幼兒園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協助幼兒園組織交流家庭教育的經驗。在家委會籌劃期間,我們老師對與家長的溝通有點擔心,擔心和家長展開討論會發生冷場的現象,但在會議期間,出乎意料的是家委會的成員相當踴躍地發表自己的意見,顏敬鴻的爸爸為了使會議更輕鬆活躍,還以幽默的話語調和氣氛呢。

這學期的家長會中,我園園長針對“孩子該打、孩子不該打”內容進行了講座,在講座中園長以個案和專家點評的形式,使家長清楚的瞭解到打孩子的嚴重後果,並學習到了有效的教育方法,此次活動舉辦的非常成功,不但讓家長學習到了教育幼兒的方法,而且再次認識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我園這學期還開展以兩次安全為主題的家長會,參與率是100%,可見家長非常重視安全教育。

家園共育猶如一車兩輪,只有同步同向才能產生出1+1>2的合力。我園開展的各項家長工作,如同給家園共育之車注入了潤滑劑,讓幼兒園教育與家庭教育能更加和諧統一,從而更好地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這一學期,我園家庭教育工作取得了一點成績,但還需要繼續努力,把幼兒園的家庭教育工作做的更好,爭取取得更好的成績。

社群春節活動總結 篇三

隨著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春節的日益臨近,__社群居委會利用此時間,積極幫助困難居民家庭使這部分困難居民家庭也能過一個“溫暖”的春節。

社群居委會在工作的第一線,最瞭解社群居民的情況。我社群的困難黨員王__身患絕症,醫療費用非常高,老伴身患重病,兒子、兒媳均失業在家,還有一個不滿兩歲的孩子需要照顧,家庭生活非常困難,社群居委會,及時將王__作為困難黨員中的一員進行幫扶救助,另外還幫助他的小孫子申請了一筆計劃生育公益金,對其家庭幫助很大,全家人非常感謝社群幹部,感謝黨和政府給予的關懷與照顧。

由於社群的困難居民多,政府的能力是有限的。為了幫助政策規定之外的困難居民過一個祥和如意的春節。社群發動駐社群單位出力、出物資給困難居民送溫。社群的駐街單位----海德發,給轄區的困難居民送來了大米和花生油,拉近了企業與居民的距離。此舉使我們的困難居民非常高興。(此事件已經在__電視臺生活線上欄目報道)

此次送溫暖活動共發放殘聯的物品20份,發放低保物品33份,走訪慰問困難黨員22人,辦理大病臨時救助3人次。幫扶結對33人。辦理低保邊緣20份。

街道領導胸懷群眾,情繫民生,冒著嚴寒,慰問了轄區內的大病患者,與困難居民暢談,除了錢物上的幫助,隨同帶去的更多的是鼓勵和問候。在領導身體力行的影響下,將錢、物送到出行不便的老人、重病患者以及殘疾人等家中。今年的幫困送溫暖活動面廣、量大、將黨和政府的溫暖落到實處,使困難居民感受到了節日的溫馨和祥和。

社群活動總結 篇四

天真地揹著“書中自有黃金屋”的古訓,做著日後事業有成,飛黃騰達——禁錮在四角內高牆——捧著的白日夢,這就是許多當代大學生的心靈寫照。隨著時代的進步,社會的競爭愈發嚴峻。當今社會所需要的早已不再是單純的知識型人才,時代要求現代人不僅能夠駕馭新科技,具有創新意識,更要有將科技應用於實踐的能力。然而,我們的傳統,我們的教育制度還有我們本身素質使我們缺乏勇氣走出這所謂的象牙塔,去接受實踐的考驗和社會競爭的洗禮。在這樣一個知識與實踐日趨脫節的環境裡,我們又拿什麼資本去談成才、論事業呢?歷史已經證明,也將繼續證明:我們唯有面對社會,才能心平氣和地作出一些選擇,才能確立自己學習和生活的目標。

本學期,我參加了走進社群的社會實踐活動,我們與國棉社群的老人談心,教孩子讀書,並與當地居民交流,通過此次活動,我受益匪淺。下面,我打算從如下幾個方面談談我的收穫與心得。

1、本次實踐活動擴大了我的社會接觸面,我與社群的許多居民,包括老人、中年人以及小孩都進行了比較深入的交流。老人們給我介紹了他過去的奮鬥歷史和幾十年來社會所取得的進步;我們給小孩做義務家教,幫助孩子更好地學習;我們又從與居民的談話中得知賺錢的不易,生活的艱辛。這次交流,進一步激發了我的學習、就業、創業的激情,也使我更加認識了自己,對生活、對社會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2、進一步提高了溝通交流能力,培養了積極熱情的性格。心態會幫助你更能夠從一個局外人迅速成長成一個活動的主體。剛走進社群活動時,我覺得有點迷茫,手無足措,因為大家彼此都沒有接觸過,一下子找不到共同的話題。後來我就先自我介紹,“真誠的友誼,來自不斷的自我介紹!”,也因此大家對我有了深刻的印象。隨著交流的一步步深入,我們關係不斷融洽。在活動中,我積極的表現也得到了大家的認可,一切都在自信中展開,一切都在掌聲中結束。

3、我認識到幫助他人,就是成就自己。我想這應該是所有志願者共同的心聲。平時裡,我們應該互相幫助,互相支援,在關懷他人的同時,自己也會從對方中學習到很多課本學不到的東西,並且助人為快樂之本,所以幫助別人何樂而不為呢。

總之,通過此次走進社群活動,我在服務社會的同時,自身也受到深刻的教育,同時提高了我解決和認知能力,增強了我服務社會的素養和意識。實踐證明,社會實踐是增強學生綜合素質、培養高素質人才的一個重要途徑。走出校園,深入社會,貼近生活,實踐成才,大學生應發揮知識技能優勢,開展各項社會實踐活動,更好地服務社會、服務人民、服務社會發展,並在活動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

社群活動情況工作總結 篇五

法官駐村、駐社群活動是政法幹警踐行“忠誠、為民、公正、廉潔”核心價值觀和為民“辦實事、解難事”的具體行動,也是是廣大法官幹警服務群眾、轉變作風、樹立形象的重要途徑。自活動開展以來,我院加強了和基層的{}聯絡,積極發揮法院職能作用,把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果和法律效果。

活動的主要內容包括,採取法官直接掛點村鎮的方式,為村鎮開展法律服務活動;採取法官進村巡迴辦案的方式,向群眾開展法律宣傳;採取法官進村(社群)與進企業、進學校等相結合的方式,開展法律諮詢,幫助群眾解決工作、生產、生活中涉及法律方面的實際困難和問題;拓寬民意溝通渠道,收叢集眾意見建議。

通過開展“法官駐村、駐社群”活動,統一建立社群法官制度,積極參與社會矛盾化解和社會管理創新,促進農村、社群居民自治、民主管理,著力解決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源頭性、基礎性問題,在創新司法為民方式、拓展服務領域、強化基礎工作等方面取得了實效,為維護農村、社群穩定,構建和諧、法治的縣城做出了努力。

一、法官掛點村鎮、社群,開展法律服務。

婁煩是一個典型的農業縣,全縣轄3鎮5鄉142個行政村,總人口13萬,其中農業人口9萬。農村和民間的矛盾糾紛日益突顯,這些矛盾糾紛在客觀上不同程度的影響干擾了全縣政治社會、經濟文化的健康發展。在積極推動開展“法官駐村、駐社群”活動中,我院自上而下推進法官駐村、駐社群,採取“領導包鄉鎮,法官駐村(社群)”的形式,直接掛點村鎮,劃分片區,在各鄉、村和鄉鎮領導、村幹部建立長期固定的互動聯絡,並建立法官聯絡卡,發放給村民,以便隨時和法官取得聯絡,諮詢法律問題;法官也可以及時準確的掌握和化解村民的糾紛矛盾,把農村的矛盾化解在未然,解決在萌芽狀態。全院駐村的28名幹警主動作為,多次深入到所包村,傾聽群眾呼聲、瞭解群眾疾苦,走訪群眾200餘戶,訪問和接待群眾400人次,發放法律宣傳資料1000餘份,排查治安隱患和問題9個,化解矛盾糾紛8起,徵求意見建議30餘條,取得明顯的社會效果。

二、法官巡迴辦案,開展法律宣傳。

婁煩縣地處山區,且農村人口居多,很多的案件當事人打官司都要往返很遠的山路,訴訟非常不便,對此,婁煩法院從法庭走出來,下鄉開庭,就地辦案,把固定的審判臺,變為流動的人民法庭,從案件審判,到送法明理。法官在調處矛盾糾紛,老百姓在感受司法的實惠。這樣客觀上拉近了人民法院與群眾百姓之間的距離,既便於及時調處糾紛矛盾,又減少群眾往返的訴累。今年共下鄉開庭40餘次,尤其是夏天,民事庭同志,有時頂著

酷暑,有時冒著大雨,數次深入百姓家就地解決矛盾,也讓左鄰右舍從身邊的案例接受法治教育。巡迴辦案不僅是法院審判職能的延伸,也是法制宣傳的前沿陣地,因為在下鄉辦案中,凡是要開庭的案子都是要與當地村組幹部取得聯絡,把開庭的案由、時間、地點告訴他們,請他們幫助組織群眾參加旁聽,增強庭審的宣傳教育效果。而且活生生的案例往往比生硬的法律條文更有教育意義。

三、法官“三進”,開展法律諮詢

為服務和保障重點專案建設,維護穩定和諧法治的發展環境,樹立“人人都是軟環境,事事都是軟環境”的觀念,駐村幹警採取入戶走訪、田間宣傳、送法進校等多種措施,大力宣傳法律政策、法律服務、法律保障的職能,確保人人知曉,達到全覆蓋,實現無縫對接。進企業,開展調查研究,瞭解涉法涉訴問題和司法需求,幫助研究解決對策;進社群,宣傳法律知識、開展便民服務,化解矛盾糾紛;進學校,結合具體案件,講解宣傳有關未成年人保護的法律規定,預防和減少青少年違法犯罪行為的發生,選派優秀法官進入中、國小校擔任法制副校長或法制輔導員;進村屯,深入到每個鄉、每個行政村,瞭解民生、化解矛盾、促進和諧。駐馬家莊村的幹警開展“送法進校園——小手拉大手、把法帶回家”活動,邀請律師為全校師生上法制課,並向孩子們發放《農村常見法律問題》、法律便民宣傳頁等資料1000多份,讓孩子們帶回家,深受群眾歡迎。

四、拓寬民意渠道,收叢集眾意見。

婁煩法院把“為民解難事、辦實事”,與法官駐村、駐社群相結合。一是建立一部服務熱線,24小時有人值班,並建立登記薄,隨時收集民意,反映民聲。二是駐村法官走訪收集民情民意。召開不同層次的座談會,瞭解整體情況;逐戶走訪群眾,全面瞭解民情民意;重點走訪低保戶、困難戶、老黨員,深入瞭解民憂民苦;發放調查問卷,廣泛徵求意見建議。走訪中,切實做到三個“一定要”:一定要入戶到人,一定要聽群眾的心裡話,一定要解決好突出矛盾和問題。三是切實解決實際問題。不論是哪一種社情民意表達渠道,都必須注重解決群眾的實際問題,只有解決了實際問題,群眾才能通過這種渠道表達訴求,推動民意表達渠道的有效執行。

社群活動情況工作總結 篇六

假期中的社群活動,讓我既體會了勞動的辛苦,也明白了勞動的快樂。週五,我和同學三人去巴山社群參加社群保潔活動,社群譚大伯讓我們去周圍村裡刮小廣告。我們高興的應承了下來,心想,弄小廣告有什麼不容易的,拿手一撕不就成了!於是信心滿滿的拿著負責人給我的鏟子和水桶就走了,誰知道事實和想象是有差距的,而且差距還不小。

我先找到一個貼在地上的小廣告,真的很難弄,拿鏟子颳了半天也沒有太大的結果,本想放棄,然後去幹點別的事情,但是不服輸的性格使我想到,還沒有什麼事情能夠難倒我呢,然後,我就在哪裡冥思苦想,想主意我就突然想起一次下雨天走在路上時候的情景了,被水衝過的地面上的小廣告,很容易就掉了,所以我想到了,將小廣告上面弄上水,等了2,3分鐘,果然,很有效果,拿手輕輕一撕,小廣告就掉了。

看到自己想到的方法取得了成果,我們很興奮的,於是更加滿懷信心,去勞動了!

呃…經過一番努力之後,被我清除過的地方確實看著乾淨,整潔多了。

我想,通過自己的勞動,自己動手動腦解決了問題是我收穫最大的,學習亦是如此吧!

第二天和第三天,我們又參加了社群敬老愛老活動。來到老年公寓,我們三人說明來意,就各自行動起來。首先是擦玻璃,從各個門到各個窗戶,從屋裡到屋外,把室內外所有的玻璃都擦了一遍。雖說擦得不算最好,但我們盡力了,在家也是很少幹這些活的,老爺爺、奶奶們都讚不絕口。接下來,我們又把室內外的衛生也徹底地打掃了一遍。還把比較髒的窗簾洗了洗。這是後兩天的主要活動,最然很累,卻覺得很充實。

寒假的社會實踐活動已經結束了,但社會實踐給我們帶來的巨大影響卻遠沒有結束。

通過本次社會實踐活動,一方面,我們鍛鍊了自己的`能力,在實踐中成長;另一方面,我們為社會做出了自己的貢獻;但在實踐過程中,我們也表現出了經驗不足,處理問題不夠成熟、書本知識與實際結合不夠緊密等問題。我們回到學校後會更加要珍惜在校學習的時光,努力掌握更多的知識,並不斷深入到實踐中,檢驗自己的知識,鍛鍊自己的能力,為今後更好地服務於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