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論文精選

關於國中數學精品論文(精品多篇)

關於國中數學精品論文(精品多篇)

國中數學論文 篇一

一、國中數學教學中師生互動的特點

1、親和性特點與傳統的灌輸式、講授式等國中教學方法相比,師生互動教學有明顯的親和性特點。

由於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很大程度地拉近了師生間距離,使學生感受到教師的耐心與親和,從而加深對教師的信任,更喜歡學習數學。

2、開放性特點傳統教學,對於學生的心理、情緒都沒有充分地顧及到,這就導致有的學生對國中數學學習存在牴觸情緒。

而師生互動教學與傳統教學不同,是一種開放性的教學方法。通過師生互動與教師對學生的鼓勵,使學生從封閉的情緒中解放出來,激發學生高漲的情緒,使學生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圍繞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展開討論與合作。

二、國中數學教學中師生互動的有效方法

1、以小組活動形式進行互動

在國中數學教學中,為規範師生互動局面,促進互動效果,教師最好採用建立學習小組的方式。教師可按照一定的標準將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然後佈置數學學習任務。學生在接到任務研究、討論的同時,教師可以以小組成員的身份加入到學習小組中,與學生就某個數學知識點共同進行討論、交流與探索。教師通過這種與學生零距離接觸的方式,點燃學生的熱情,使學生能夠主動地向教師闡述自己的觀點,最終在教師的指導下理解數學知識。

2、通過設問,促進師生互動有了問題,才會引發學生思考。

在國中數學師生互動教學中,有效的設問必不可少。教師應該根據教數內容與難點,提出一些關鍵、合適、具有吸引力、趣味性的問題,然後讓學生思考。這些有趣的數學問題,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充分發散思維,帶著問題去閱讀數學教材,然後通過互相探討、與教師互動等多種方式,就問題展開分析,最終在教師的指導下獲得問題的解決方法。

3、巧設陷阱,引導學生在探究中互動

在傳統的國中數學教學中,多是學生在學習中出現各種各樣的錯誤,教師找出錯誤進行批評教育,使學生能夠改正錯誤,但這種糾錯式的教學方法容易打擊學生的自信心,使其逐漸牴觸數學。在新課改師生互動教學過程中,教師故意暴露一些破綻或錯誤,然後逐步引導學生去探究、發現錯誤,進而主動與教師交流、互動,最終加深學生對數學問題的理解,使學生真正地學好數學。

4、互動中多元化評價體系的應用在師生互動

教學中評價體系的應用很有必要,教師需根據國中數學教學內容,結合國中學生的認知、年齡、心理特點,建立起多元化的評價體系。首先,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根據學生互動的積極性、學習起點的高低,對學生進行靈活的評價。注意評價時,多表揚學生,以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在提出學生的缺點時也應該儘量婉轉、委婉一些,以避免傷害學生的自尊。其次,鼓勵學生之間互相評價,可將學生組成小組,以小組合作的方式與教師互動,讓學生互相之間進行評價,提出對方的不足之處,教師再合理引導,進一步提高互動教學的效果。再次,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對自己的教學成果進行評價,並樂於接受學生提出的意見。通過這種互動形式的評價,讓師生雙方都能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並加以改進,進而為提高國中數學教學效率打好基礎。

三、總結

總之,在國中數學教學中重視師生互動教學模式,不僅能活躍課堂氣氛,還能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提高學生對數學的求知慾望,同時能融洽師生關係,進一步為教好數學、學好數學奠定堅實基礎。

關於國中數學優秀論文 篇二

金秋,當我第一次拿到這本圖文並茂的數學書時,頓覺眼前一亮。我深深地被它吸引注,真是愛不釋手。老面孔不見了,一幅全新的,富有生命力、貼近生活的課本展現在了我的面前。它以“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好基礎”的理念出發,通過“做一做”、“想一想”、“猜一猜”、“議一議”發展了同學間的團結互助的精神。通過這些環節,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增強了,下面我就談一談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對新教材的一些感受。一、新教材如此地貼近生活。新教材所用的語言、插圖等符合中學生的心理,數學教學由書本數學走向了生活數學,這本書讓學生能感受到,數學就在他們身邊,摸得到,看得見,身邊的一切都離不開數學,每一章內容都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絡,每一個情景都是他們曾經經歷過的,取材於他們的生活實際,讓學生置身於現實的問題情境中,彷彿數學就是他們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數學來源於生活,並運用於生活,數學能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如第一章的《豐富的圖形世界》拉近了數學和學生的距離,因為數不夠用了,才引入了負數,通過圖案的設計,讓學生體會簡單的幾何圖形就可以構築如此多的豐富圖案。在平平常常的日曆中有許多數學知識等。二、新教材注意學生興趣的培養。俗語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不但要傳授知識,更重要地是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能主動積極地參與教學活動。這樣的教材,很快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有了“興趣”學生就能登堂入室,進入知識的大廈。有了這種“興趣”,就能促進學生更積極,更持久地在知識的海洋中暢遊,所以,“興趣”是學習的動機,是學生樂於學習的一種動力。如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的引入,通過圈出日曆中的一個豎列的相鄰的三個日期,告訴它們的和,老師就能猜出這三天分別為幾號?通過這樣的提出問題,一下就吸引了學生,增強了他們的興趣,……

國中數學論文 篇三

一、提問前準備

在教學開始之初,教師一定要對整個課堂的節奏有所準備。如,在什麼時間需要提出問題,一堂課應該提出多少問題;課堂提問的目的是什麼,並且應該用什麼樣的提問方式;提問之後,學生可能出現的回答;等等。教學中教師不能隨意發揮,否則容易出現問題,也容易使學生對整個課堂的內容產生厭惡感。在教學中,教師出現的問題頗多。一是沒有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提出的問題超出了學生的知識範圍,學生回答不上來。這樣就使學生的積極性受到打擊,使學生變得無所適從,以至於對接下來的課程沒有信心,也沒有思想準備,嚴重的甚至開始走神厭學。二是教師的提問表達不夠清晰,措辭不夠明確,所以學生根本聽不明白,也不理解教師要說的是什麼,更不知道自己應該回答什麼。例如,在講。一元二次函式的性質時,教師提問:一元二次函式有什麼特點?怎樣根據特點求最大值最小值?這樣的問題,措辭不夠準確,學生也不知道該從什麼方向入手去回答問題。當然,這只是目前教師提問方式中出現的一小部分問題。教師在上課之前一定要對自己的提問有所準備,把握好上課的節奏,不要因為提問不夠好而導致影響教學質量,適得其反。

二、提問中技巧

提出問題要及時適當,設計問題的時候,要注意提問的時機。哪些正好是學生的好奇點,從而通過教師的及時引導提問,再加上學生的回答,使學生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學生自己思考研究探索回答教師的問題時,能夠使學生感到愉悅。提問還應該簡潔精煉,不要過於冗長,否則學生厭煩。例如,在講。普查與抽樣調查時,教師不能這樣提問:抽樣調查的目的是什麼?方法是什麼?你們預習的時候有什麼收穫?這樣的提問枯燥,無趣,基本會面臨冷場現象。在提問時,教師應該多給學生留出時間,不是自問自答的形式。一個學生回答得不夠全面,教師應該注意追問技巧,如。那麼,我們讓其他同學補充一下,其他同學又有沒有不一樣的想法等。對於已回答的學生,教師要注意予以回答的反饋。注意在學生回答完畢之後,確認地說一句,如。對不對或者。那部分對,那部分不對,切記不可直接讓其。坐下吧,然後就轉入下一步教學,學生對自己的回答不知結果,導致坐下後坐立不安,難以集中精力聽課。這就要求教師對於學生的回答一定要認真傾聽。提問應面向全體的學生,針對每個人而設計不同的問題,並給予正確的評價。這樣有助於提高所有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所以在備課時設計問題就應該有層次性,針對每個層次的學生進行提問。簡單的問題,讓學習上略有困難的學生來回答,這樣可以肯定他們;一般問題,讓處於中等的學生來回答。以此類推。這樣對於樹立學生的自信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很大的幫助。

三、提問後思考

完善的課堂提問,必然是教師備課充分。備課時還應該充分考慮學生是否能夠回答上來,換位思考去備課,才能發揮提問的作用。有藝術性的提問,應該是能夠正確激發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鼓勵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課堂互動中。這就需要教師一定要注意提問的新穎性藝術性邏輯性等。提問是一門藝術,但提問更是一項專業技能,它需要教師課前精心準備,更甚者需要教師瞭解研究學生的心理特性學習特性等。每一堂課結束之後,教師應該反思,這堂課的提問上,哪裡有問題,哪裡是學生感興趣的點,下次課什麼時候提問會更加合適,問誰更加有針對性,今天回答的過程中誰回答的有問題,需要下次注意,都是一些細節上的,因此需要教師在提問之後注意傾聽學生的表達,觀察學生的表情,才能更好地瞭解學生的學習程序。提問其實是有助於教師成長和提高教師教授水平的。每一個教師都應在不斷的提問反思過程中總結一套適合自己的提問風格,並且和其他教育工作者進行不斷的探討和交流,取長補短,不斷積累經驗,提高教學效果。總之,善教者必然是善問者。只有善於提問,整個課堂氣氛才會真正活躍起來,學生的積極性才會被調動起來,學生的自信心才會從點滴積攢起來。從多角度分析提問備課,多層次提問學生,加強教師與學生的互動,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高教學的有效性,真正做到教即會,這是每個教師需要努力的目標。

國中數學論文 篇四

論文只是教研結果的表現形式之一,有人提出“論文還自教研始”、“論文在研不在寫”等觀點,有一定的道理。

完備素材,厚積薄發

如果只看重論文發表這一結果,急功近利,做無病之呻吟,效果肯定不好。“厚積”是基礎,沒有來源於實踐的經驗教訓、資料統計等等素材的積累,想要寫出比較有價值的論文,幾乎是不可能的。這些素材源於何處?如何去發現這些素材呢?答案是那句古話“處處留心皆學問”。

具體說來,素材的來源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課堂教學,它是教研工作的主陣地,也是素材最重要的來源,這不但是一個教學實踐的過程,還是一個發現問題的過程,是一個向學生學習的過程;

(2)課後反思,對每節課的成敗得失都及時的總結下來,以便進一步研究;

(3)作業記錄,從學生作業中不但能發現具有共性的問題,提示我們教學教研的改革方向,而且學生中也會有許多新穎的解題思想,值得教師學習;

(4)考試總結,測驗考試是對學生知識的集中檢驗,即使在素質教育中,也不能把考試視為應試教育的“餘孽”,“打入冷宮”,關鍵是如何改革考試製度和內容,適應素質教育;

(5)解題分析,教師平時應堅持解答一定數量的數學題,解題是數學的核心任務之一,這樣做可以活躍思維,並從中探索解題規律和命題趨勢;

(6)調查反饋,調查可以用談心、問卷等多種形式進行,從中所反饋的資訊是難得的寫作素材;

(7)成果質疑,學習他人但不要迷信他人,在閱讀他人的論文時,有時也能發現其存在的不足甚至是錯誤之處,對此只要自己的理由充分就要敢於質疑;

(8)探討爭論,在日常探討問題的過程中,持有不同觀點的人發生激烈爭論是常有的事,從中往往加深了對問題的理解程度;

(9)靈感頓悟,事實上很多自選課題的素材是平時工作、學習、生活甚至睡夢中突然想到的,但這種靈感是對問題深入思考的結果,如果沒有自覺教研的精神,靈感就無從談起。

關於國中數學優秀論文 篇五

【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通過由學生動手操作:用各種不同長度的木棒去拼三角形,歸納出能拼出三角形的各邊長之間的關係和不能拼成三角形的三邊的特徵,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組,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解集,解不等式組等概念。

2.會解兩個一元一次不等式組成的不等式組,並會用數軸確定其解集。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由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解不等式的概念來類推學習一元一次不等式組,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解集,解不等式組這些概念,發展學生的類比推理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發展學生的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1 理解不等式組等概念。

2 兩個一元一次不等式所組成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解法;

難點:確定兩個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

【 教具準備】

1 五根木條長度分別為10cm,3cm,14cm,9cm,6cm; 2 多媒體課件 【教學流程】

【 教具過程設計】

【教學設計說明】

本教學設計通過一個例項入手,引出要解決的問題必須同時滿足兩個不等式,讓學生經歷通過具體問題抽象出不等式組的過程,從而理解不等式組及其解,解集的意義,初步感知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集在數軸上的表示,求不等式組的解集的方法,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採用教師引導、學生獨立操作、學生合作交流等方式相結合,始終把學生放在第一位來考慮方案的設計,讓學生能自覺地投人到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來,力求體現新課程的教學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