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論文精選

國中數學學生論文多篇

國中數學學生論文多篇

國中數學學生論文 篇一

【關鍵詞】數學學生能力生活新課標

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隨時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中去,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以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實際教學中發現,很多國中生學生能力相當淡薄,我們必須注重這個薄弱環節。從知識的吸取到知識的應用,從知識的應用到知識的綜合,最終在提高全體學生實踐能力的同時學會解決問題。

一、國中數學學生能力培養的重要性

應用數學的價值在於,它有可能使學生在兩個方面得到實際的發展,即從情境到提出問題和從提出問題到解決問題。當把資訊和提供資訊的方式結合起來,把傳統的基礎知識與挑戰性的概念一起提供給學生時,就有可能使學生對數學學習有了熱情。教學中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體驗到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依靠自己的力量,也能夠成功地解決有實際用途的問題。而且,這樣的教育內容還有利於關注學生態度情感領域的發展,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還能通過感受數學在科學技術發展中的作用,主動地鍛鍊學生刻苦鑽研的意志品質、培養自我克服困難一系列良好的心理品質。

二、培養國中學生數學學生能力的途徑

(一)返回生活天地,注重實踐

數學知識的形成源於實際的需要和數學內部的需要。從生活實際入手引入新知識有助於學生體會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為學生主動從數學的角度去分析現實問題、解決現實問題提供示範。比如“點到直線的距離”一課,在教學中就可從學生體育課上測量跳遠問題引出定義,這樣使學生感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認清數學知識的實用性,從而產生興趣。

在數學生活化的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領悟數學“源於生活,又用於生活”的道理,要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參與具有生實際背景的數學實踐活動。通過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學生感到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絡,既能鞏固所學知識,又能開闊學生的數學視野,深化數學知識,還能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體驗數學的實用性。以所舉的“三角形面積計算”一課為例,當學生進行了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探究、完成了基本的練習後,我們又提出了這樣的問題:同學們,現在讓你當採購員,你怎樣才能出色地完成採購任務呢?學生很快算出了做100條紅領巾所需要的紅綢,有的學生提出了不同的見解,有的說:採購時還要比較一下紅綢的質量和價格,“貨比三家”再決定買哪一種;有的說:裁剪過程中有損耗,所以答案應該是“至少買這麼多紅綢”,實際要多買一些……熱烈的討論碰撞出了智慧的火花,也使學生體驗到了數學的應用價值,增強了學習數學的動力和信心。

(二)創設生活情景,激發興趣

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人對客觀事物產生一種積極的認知傾向,它推動人們去探索新的知識,發展新的能力。以前的數學教學,教師非常重視數學知識的教學,而很少關注這些數學知識與學生實際生活的聯絡,增加了理解的難度,學生感受不到數學的趣味與作用,在枯燥乏味的數字和數學關係中漸漸失去了對數學的興趣。實際上,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教學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創新生活情境,使學生處於生活的氛圍中,產生強烈的求知慾。

例如,教學“三角形面積的計算”課時,我們創設了這樣情境:我們學校年級50名小朋友加入少先隊組織,學校要買一些紅綢做紅領巾,如果讓你當採購員,你打算怎樣做?學生有的取下自己的紅領巾測量、討論,有的目測、估計,最後把問題歸納為要學會求三角形面積的方法。我們接著引導:今天我們都來當一回小數學家,利用手邊的學具,自己拼一拼,小組同學可以討論,看誰能發現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學生的求知慾望強烈,積極主動地探究新知,為下一步教學的展開夯實了基礎。創設數學知識與生活宴際緊密結合的情景,使學生對數學有一種親近感,感到數學與生活同在,同時也激起了學生大膽探索的興趣。

(三)藉助生活經驗,學會探索

“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探索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裡,這種需要特別強烈。”我們在教學活動中,要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活動的主體。為他們提供自主探究的機會。同時對學習活動做出審時度勢的調整,把靜態的數學知識轉化為動態的探索物件。做到學生能夠探索的,教師不要代替;學生能夠發現的,教師不去暗示。儘量給學生多一點思考的時間,多一點自主活動空間,多一點表現自己的機會,多一點探索成功的喜悅。真正“蹲下身子”與學生說話的教師,善於藉助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使學生的思維在“舊知固定點——新舊知識連線點——新知增長點”上有序展開,促進學生良好認知結構的形成。

因此,要加強學生課外實踐。比如,解直角三角形學完後,讓學生測量計算建築物的高度;統計初步知識學完後,讓學生了解附近市場或超市的銷售情況,並提出進貨建議等等。學生通過親身實踐既理解了知識,又學會了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逐步形成應用數學的意識。

(三)結束語

數學學生能力的培養、提高和發展,並非一朝一夕的事。我們更應該注重在適當的時機有意識地啟發國中生的學生能力,經歷滲透反覆、交叉、逐級通過,螺旋上升,不斷深化的過程,使國中生的學生能力逐步由不自覺或無目的狀態,進而發展成為有意識有目的的應用。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S].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

[2]李香平.生活中培養學生數學學生能力的對策思考[J].廣東教育,2007,(2):14.

國中數學學生論文 篇二

一、本課題研究的背景和依據

綜觀當本文由論文聯盟收集整理前的教育形勢,舉國上下正在全力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人才已成為教育者關注的焦點。德育已得到高度的重視,教育界高舉“德育領先”旗幟;智育在傳統教學中有著深厚的根基,重視程度不言而喻;體育本著全民健身的宗旨,活動有聲有勢;勞動教育或許與生活實踐比較密切,也相應受到越來載多的人的關注;然而,美育?……美育沒有受到相應的重視!此外,我們在談論人文精神的時候,常常把人文精神定位在追求“真、善、美”和人的全面自由的發展之最高層面上,在討論藝術美的理論中,也常常談到“真、善、美”三位一體的問題。懷特海曾經指出,國中數學是真、善、美的辯證統一。一個正確的國中數學理論,反映客觀事物的本質和規律,這就是真;國中數學理論不管離現實多遠,最後總能找到它的實際用途,體現其為人類服務的價值取向,這是國中數學的善;國中數學理論本身的奇特、微妙、簡潔有力以及建立這些理論時人的創造性思維這就是國中數學的美。而這些觀點在國中數學過程中是否得到充分的體現嗎?沒有!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沒有審美教育就沒有任何教育”。在此,不想誇大美育的作用,但是,作用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未能得到充分重視,確是深感遺憾。值得高興的是,國中數學課程標準(討論稿)已提出了國中數學教育必須注意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特別是“國中數學與文化”這一單元體現了國中數學文化的一個重要功能是在美學方面,這種功能是鼓舞人們對國中數學的追求化為一種對完善的追求。基於此,提出本課題的研究,或許對中學國中數學教學中加強美育提供有益的啟示。

二、研究目標和內容

1.國中數學美的表現

美,作為現實事物和現象,物質產品和精神產品,藝術作品等屬性總和,具有勻稱性、比例性、和諧,色彩變幻。鮮明性和新穎性,作為精神產品的國中數學就具有上述美的特徵。我們知道,國中數學的世界,是一個充滿了美的世界:數的美、式的美、形的美……,在那裡,我們可以感受到和諧、比例、整體和對稱,我們可以感受到佈局的合理,結構的嚴謹、關係的和諧以及形式的簡潔。

國中數學美的表現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從國中數學內容看,有概念之美、公式之美、體系之美等;從國中數學的方法及思維看,有簡約之美、類比之美、抽象之美、無限之美等;從狹義美學意義上看,有對稱之美、和諧之美、奇異之美等。

經通過對國中數學美表現的研究,我們可以肯定的回答,國中數學中含有美的因素,國中數學發展受美育思想的影響,在此,可以藉助古代哲學家、國中數學家普洛克拉斯斷言:“哪裡有數,哪裡就有美。”

2.國中數學美的功能

審美教育的範圍正日益廣泛地滲透到人類社會的各個領域之中。人們不僅通過音樂,藝術,而且通過自然美、社會美、科學美,得到美的

薰陶,美化精神的境界。美育,對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審美創造能力,塑造學生完善的人格,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有著非常重要和積極的作用。

國中數學美的功能,主要體現在下面幾個方面:

(1)國中數學美能夠培養人們創造、發明國中數學的激情。

(2)國中數學美能啟發人們探求真理的思路。

(3)國中數學美感有檢驗真理的作用。

(4)寓美於教,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5)國中數學美感能達到以美啟智,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3.國中數學美之教育途徑

在科學美層次上,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科學和藝術一樣,都有自己的美學特徵,起著陶冶情操,完善思維品質的作用。其中包括:科學發現中的美學感悟,探索科學規律獲得的愉悅,科學思維方法的美妙等諸多方面。科學美的發掘,可以通過種種渠道進行,包括視覺上的美,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驚訝美”,證明技巧運用中的“機智美”,解決生活實際問題時的“實用美”,撰寫小論文時的感受到的“創造美”。在中學國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從中學國中數學教材內容的美,如概念之美、證明之美、體系之美、無限之美、平衡之美等方面加以探討,帶領學生進入國中數學美的樂園,陶冶精神情操,激發他們的學興趣,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

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教師應當作為必要的審美示範,引導學生感知,欣賞國中數學美。另一方面,“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只有將美知識應用於實踐,審能教育才有意義,學生的審美能力才能得到進一步提高,因此,國中數學美之教育途徑主要有二:一是展示美,二是應用美。其具體探究途徑如下:

(1)展示隱含的美。

(2)挖掘國中數學美。

國中數學學生論文 篇三

在傳統的教學觀念中,國中數學課堂的任務基本上是通過反覆的講解和大量的練習讓學生對相關數學概念或所學數學方法形成深刻的認識,並將這種“認識”應用到現實生活中去。當然,如此認識國中數學課堂的教學目的存在一定的合理性,但未免太過狹隘和功利。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將這種“認識”運用到現實生活中去的想法,往往只是“紙上談兵”,學生自覺去實踐的可能性事實上是很小的。基於上述各種現狀,本文中筆者衝破傳統教學觀念的苑囿,對國中數學課堂的教與學提出相對新穎的一些看法,以期待與大方之家“群居相切磋”,亦希望能為廣大教育界的同仁們提供些許積極而行之有效的借鑑。

二、具體實施方案

為了改善上述各種不合理的現狀,避免傳統教學觀念中對國中數學課堂功能的狹隘認識,促進廣大師生的共同進步,筆者認為在國中從事數學課程教學的廣大同仁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注重適當發揮國中數學課堂的德育作用

在傳統的育人觀念中,德育向來是語文課程和思想政治課程的主要責任而與客觀性相對較強的數學課似乎沒有太大聯絡。其實,這種觀念是很值得我們推敲的。或者說,這種觀念從一定程度上說是對數學課程的一種偏見。當然,國中數學課程作為數學課程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階段,無從從上述的“窘境”中“獨善其身”。而細究一下,我們可以發現,教師和學生之所以對數學課程存在如此“偏見”,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教師和學生往往把對數學知識的學習看成一種在各種考試中斬獲高分的必備條件之一。而如此想法,必然導致國中數學教學的功利化、模式化。從長遠的角度考慮,這對於學生的未來發展是沒有太大的促進作用的。因此,國中數學課堂,除了應注重傳授學生理論知識,還應該藉助於具體數學問題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亦唯有如此,教育出的學生才會才德兼備、“文武雙全”,從而真正逐步發展成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四有”青年。那麼,教師怎樣利用數學課有效地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的教育呢?筆者根據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發現,在進行數學知識傳授的過程中,很多時候都要藉助於對實際問題的解決,而這“實際問題”的解決往往能夠完善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比如在解決了一個如何將排汙量降到最低的應用題後,教師就可以“趁熱打鐵”,對學生進行環保意識的教育。由於有前面的具體情境做鋪墊,雖然只是三言兩語,但卻往往能夠在學生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從而對其產生實質性的積極影響。

2.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

同志曾說過:“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一個政黨永葆生機的源泉。”誠然,在當今這樣一個科學技術高速發展的日新月異的時代,創新思維與創新能力的培養,無論是對於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來說,還是對與某個集體或某個個體的發展都是至關重要的。因此,提高在校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是我們每一個從事教育事業的人無從迴避和必須承擔的責任。唯有如此,我們教育出來的學生才會在激烈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才會更好地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添磚加瓦。亦唯有如此,我國的文化軟實力和綜合國力才會不斷增強,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才會在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立於長勝之地。然而,在傳統的國中數學課上,教師由於怕學生聽不懂,往往將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講了又講而很少給學生自主探究的時間。顯然,如此做法,對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是有一定的阻礙作用的。因此,為了讓學生養成敢於創新的好習慣,教師在傳授國中數學知識的同時,應儘可能留出時間供學生自己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

國中數學學生論文 篇四

一、要善於調動學生內在的思維能力

培養興趣,促進思維。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每個學生自覺求知的內動力。教師要精心設計每節課,要使每節課形象、生動,有意創造動人的情境,設定誘人的懸念,激發學生思維的火花和求知的慾望,並使同學們認識到數學在四化建設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經常指導學生運用已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釋自己所熟悉的實際問題。新教材中安排的“想一想”、“讀一讀”不僅能擴大知識面,還能提高同學的學習興趣,是比較受歡迎的題材。適當分段,分散難點,創造條件讓學生樂於思維。如列方程解應用題是學生普遍感到困難的內容之一,主要困難在於掌握不好用代數方法分析問題的思路,習慣用國小的算術解法,找不出等量關係,列不出方程。因此,我在教列代數式時有意識地為列方程的教學作一些準備工作,啟發同學從錯綜複雜的數量關係中去尋找已知與未知之間的內在聯絡。通過畫草圖列表,配以一定數量的例題和習題,使同學們能逐步尋找出等量關係,列出方程。並在此基礎進行提高,指出同一題目由於思路不一樣,可列出不同的方程。這樣大部分同學都能較順利地列出方程,碰到難題也會進行積極的分析思維。

二、要教會學生思維的方法

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恰當地示明學思關係,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在數學學習中要使學生思維活躍,就要教會學生分析問題的基本方法,這樣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正確思維方式。

要學生善於思維,必須重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沒有紮實的雙基,思維能力是得不到提高的。數學概念、定理是推理論證和運算的基礎,準確地理解概念、定理是學好數學的前提。在教學過程中要提高學生觀察分析、由表及裡、由此及彼的認識能力。

在例題課中要把解(證)題思路的發現過程作為重要的教學環節。不僅要學生知道該怎樣做,還要讓學生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是什麼促使你這樣做,這樣想的。這個發現過程可由教師引導學生完成,或由教師講出自己的尋找過程。

在數學練習中,要認真審題,細緻觀察,對解題起關鍵作用的隱含條件要有挖掘的能力。學會從條件到結論或從結論到條件的正逆兩種分析方法。對一個數學題,首先要能判斷它是屬於哪個範圍的題目,涉及到哪些概念、定理、或計算公式。在解(證)題過程中儘量要學會數學語言、數學符號的運用。

國中數學研究物件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研究數量關係的,另一類是研究空間形式的,即“代數”、“幾何”。要使同學們熟練地掌握一些重要的數學方法,主要有配方法、換之法、待定係數法、綜合法、分析法及反證法等。

三、要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

在學生初步學會如何思維和掌握一定的思維方法後,應加強思維能力的訓練及思維品質的培養。

要注意培養思維的條理性與敏捷性。根據解題目標,確定解題方向。要訓練學生思維清晰,條理清楚,遇到問題能按一定順序去分析、思考,對複雜問題應訓練學生善於於區域性到整體再從整體到區域性的思維方法。學生在思維過程中,要能迅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

要注意培養思維的嚴密性和靈活性。每個公式,法則、定理都有它的來龍去脈,都有使它成立的前提條件,都有它特定的使用範圍,要做到言必有據。選擇一些習題讓學生先做,再針對學生思維中的漏洞進行教學分析。例:k是什麼數時,方程kx2-(2k+1)x+k=0有兩個不相等的實數根?很多同學只注意由=[-(2k+1)]2-4kk=4k2+4k+1-4k2=4k+1>0,推得k>-14。而如果把k>-14作為本題答案那就錯了,因為當k=0時,原方程不是二次方程,所以在k>-14還得把k=0這個值排除。正確的答案應是-14<k<0或k>0時,原方程有兩個不相等的實數根。

國中數學學生論文 篇五

首先,實驗教材新穎,圖文並茂,吸引學生

我校是廣西南寧市新城區實驗區的一所學校,數學課本是使用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七年級上冊。學生一拿到教科書,就驚喜不已,個個愛不釋手,有一位學生在週記裡寫道:“當我領到數學新課本時,我情不自禁地喊了起來,哇!好酷啊,我迫不急待地翻開課本,我被課本中的各種各樣的圖形及卡通深深地吸引住了……”國中生,有著豐富多彩的情感世界,對周圍的事物有著特殊的敏感性。新穎的課本及圖畫,能使學生印象深刻,不僅能喚起他們的聯想,還能激發他們的情感,因而,課本具有較強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例如,第一章《豐富的圖形世界》,它展現在學生眼前的,是一幅 現代 化城市的建築群,並以此為背景,彙總了本章的主要圖形,這樣的教材,很快地就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有了“興趣”,學生就能登堂入室,進入知識的“大廈”。有了這種“興趣”,就能促使學生更積極、更持久地潛泳到知識的海洋中去。所以,“興趣”作為學習的動機,是學生樂於學習的一種內在動力。在這種動力的作用下,一些與學生生活貼近的知識,最終能激起學生的求知慾。因此,選擇一本好教材是至關重要的。有了好教材,教師在教學時又能運用生動活潑的語言並輔之以誠摯的情感、奔放的熱情、形象的體態,必然會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我在講授“生活中的圖形”一節時,用多媒體打出各種各樣的圖,有圓柱體的、圓錐體的、正方體的、長方體的、稜形的、球體的,讓學生走上講臺,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這些圖形的某些特徵,從而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點、線、面的有關知識,感受到圖形與現實生活的聯絡,鼓勵學生根據課本的內容,自己設計畫圖,師生共同評出優秀作品,舉辦展覽,寓教於畫,“思”在其中,使學生較好地掌握所學知識,從而進一步提高教學效果。

其次,實驗教材向學生提供了現實的、有趣的、富有挑戰性的學習素材

在國小時,學生總感覺到數學太枯燥、大單調、太抽象,與現實生活聯絡不多,學習時提不起興趣,體會不到學數學的樂趣,總覺得學數學“無用”。而現在的實驗教材與實際結合,內容新穎,實驗內容多,實踐活動多,增添了不少有現實生活意義的、富於想像思維的、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在“日曆中的方程”這節裡,就出現了運用方程解決豐富多彩的、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內容,展現了運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一般過程。該問題對初學方程的學生來說,具有一定的挑戰性。教材讓學生親自從事這一遊戲,深入觀察日曆中“數”的 規律 ,激發學生的積極思維,並充分發表各自的見解,動了腦又動口。實驗教材就是通過系列有趣的、富有挑戰性的問題,來培養學生敢於面對挑戰、勇於克服困難的意志,學生也從中嚐到了成功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