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論文精選

資訊檢索論文通用多篇

資訊檢索論文通用多篇

資訊檢索論文 篇一

桶排序法,先把被排資料所分佈的區間[Dmin,Dmax](在這裡Dmax,Dmin分別為被排資料的最大,最小值)劃分成N個大小相等的子區間,稱子為“桶”,然後將N個數據根據其大小分配入相應的“桶”內(桶[1],桶[2],…,桶[N])。借籤桶排序中將資料根據其大小分配入相應“桶”的思想,我們在檢索時將已排好序的資料也根據其大小將其分配入相應的“桶”內,然後再在“桶”內進行二分檢索。假設按升序排列的N個數據已存放在data陣列的元素data[0]~data[N-1]中,構造一個HASH函式為:

(式中Dmax=data[N-1],Dmin=data[0],N為資料個數)

二、基於HASH函式的二分檢索演算法HS

演算法HS使用二個數組,data陣列的元素data[0]~data[N-1]中存放按升序排列的N個數據,address陣列的元素address[1]~address[N]中用來存貯經HASH函式轉換後得到相同地址的資料個數。

演算法HS

HS1[清address陣列]將ddress[1]~address[N]都置0

HS2[Dmax中置最大值、Dmin中置最小值]Dmaxdata[N-1],Dmindata[0]

HS3[i置初始值]i0

HS4[求資料data[i]的HASH變換後的地址ad]ad

HS5[地址“碰撞”記數器address[ad]加1]address[ad]address[ad]+1

HS6[修改i]ii+1

HS7[比較i與N-1]若i<=N-1,則轉HS4,否則轉HS8。

HS8[address[0]置初值1]address[0]1

HS9[j置初始值]j1

HS10[求地址發生“碰撞”的資料在DATA陣列中的首地址]address[j]=address[j]+address[j-1]

HS11[修改j]jj+1

HS12[比較j與N]若j<=N則轉HS10,否則轉HS13。

HS13[輸入一個被檢索的資料X]

HS14[對被檢索資料X用HASH函式得地址ad]

HS15[確定“塊”的下界low,上界high的值]lowaddress[ad-1],highaddress[ad]-1

HS16[在“塊”內進行二分檢索]在給定的下界與上界之間進行二分檢索,若找到,則返“檢索成功”資訊,否則返加回“檢索失敗”資訊。

HS17()[本演算法結束]

三、平均檢索長度的分析

在本檢索演算法中,首先將被檢索資料X經HASH函式轉換出一個地址,根據這個地址將被檢索的資料直接定位到相應的“塊”中,然後在“塊”中進行二分檢索。因此通過對所有“塊”內二分檢索法的平均檢索長度的計算就可求出本演算法的平均檢索長度。二分檢索法的平均檢索長度為:

下面我們來求本演算法的平均檢索長度。假設在N個數據均勻分佈的情況下,經過本檢索演算法中HASH函式轉換,每一個地址出現的概率相同,都等於1/N,因此,有m個數據轉換得到相同地址的概率為:

(m=1,2,…,N)

參考文獻[1]的附錄中已證明:(1)

所以本檢索演算法的平均檢索長度為(2)

由上式(1)和式(2)兩個公式即可求得本演算法的平均檢索長度,其平均檢索長度小於1.352(當N>100時)。

四、演算法分析與實驗結果

1.本演算法的創新之處在於通過HASH函式可將被檢索的資料X直接位置定位到相應的“塊”(通過HASH函式轉換後的地址相同的資料區間)中,再在“塊”中進行二分檢索。從而不再需要建立索引順索表檢索演算法中的索引表,也就省去了索引順索表檢索演算法中查詢索引表確定所在“塊”的平均檢索長度。

2.此方法突破了HASH表的平均檢索長度是裝填因子(=(表中填人的記錄數)/(雜湊表的長度)的函式,而不是N的函式的弱點。

3.在理想情況下,即資料完全是均勻分佈的情況下,本演算法的平均檢索長度可達理論極限值ASL=1。即使是在最壞的情況下,當N個數據經HASH函式轉換後的地址均相同,所有資料均落在同一個“塊”中,其平均檢索長度ASL也只會下降到二分檢索法時的平均檢索長度。

4.本演算法對於均勻分佈的資料是極為有效的,通過計算得出其平均檢索長度小於1.352(N>100時),因此檢索效率很高。

5.本演算法中的步驟HS1~HS12僅僅是為檢索作的準備工作,相當於初始化的工作,只需在檢索開始時做一次即可。

6.實驗結果。為了對本檢索演算法的檢索效率進行驗證,我們用VB6.0編寫了本演算法以及二分檢索法的程式,將二種檢索演算法的平均檢索長度進行實際測定,實驗中所用的資料由VB6.0的隨時函式產生,資料的範圍為(0~10000),實驗結果如下表所示:

VB6.0程式二種檢索演算法平均檢索長度對比表

我們在實驗中測定平均檢索長度時,通過程式對所有資料逐個檢索,統計出檢索完所有資料需進行比較的總次數再除以資料總數後得出。上表中當N=100時,本演算法實際測定的值(1.38)與理論計算(1.352)略有誤差,原因是我們用VB6.0中的隨機函式產生的隨機數在資料量較小時分佈不一定很均勻。從表1中可以看到:當資料量稍大一些(N>100),本演算法的平均檢索長度的實測結果完全與理論分析一對致,並且遠小於二分檢索法的平均檢索長度。本演算法的平均檢索長度隨著資料量N的增加幾乎不變。

[摘要]構造一個新的HASH函式,結合索引順序表和二分檢索法的思想,提出了一種高效率的資訊檢索演算法,通過理論計算和實驗證明此演算法的平均檢索長度小於1.352(N>100)。

資訊檢索論文 篇二

關鍵詞:資訊檢索 資訊分析 資訊提煉 立體印刷

中圖分類號:TM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6)09(c)-0100-02

在新的生活環境下,每個人都需要從各種各樣的資訊源中收集、提煉有用資訊,為正確決策提供參考。一方面,人們可以利用網路方便、自由、快捷的、查詢資訊;但另一個方面,由於網路環境的開放性,資訊更新的快速性,使得資訊資源出現分散、異構、無序的特性,極不利於人們有效開發和利用這些資源。面對資訊急劇增長、技術不斷更新的新局面,需要我們對資訊檢索技術進行深入的研究,從而提高網路資訊資源的利用率,尤其是科研工作者必須增強獲取、選擇和利用資訊的能力。

1 資訊檢索概述

資訊檢索是將資訊按一定的方式組織起來,並根據資訊使用者提交的查詢條件檢索出相關文件的過程和技術。資訊檢索涉及資料庫技術、圖書和情罌蒲А⑷斯ぶ悄堋⒆勻揮鋂源理、機器學習等眾多知識和學科領域[1]。資訊檢索作為一門學科,主要研究資訊的獲取、表示、儲存、組織和訪問。

1.1 資訊檢索的意義

資訊檢索是對資訊進行集中表示、儲存、組織加工、統一管理,使使用者更容易得到所需要的資訊,進而對資訊進行加工,根據分析得出新的思路和方法,實現資訊啟用和增值。有效的資訊檢索可以節省科技人員的時間,提高工作效率;幫助人們進行知識更新;繼承和借鑑前人勞動成果,促進科技的快速發展;協助管理者做出正確的決策。

1.2 資訊檢索的四要素

資訊檢索包含四個要素:資訊意識、資訊源、資訊獲取能力、資訊利用[2]。資訊意識是資訊檢索的前提,指人們藉助資訊系統獲取所需資訊所做出的能動反映,使人們對資訊的敏感程度、選擇和運用資訊能力;資訊源是資訊檢索的基礎,如專著、期刊、報告、學位論文、會議記錄、專利、標準、統計資料、政府出版物、檔案文獻資訊等;資訊獲取能力是資訊檢索的核心,是指人們對資訊的瞭解、查詢、整理加工;資訊利用是資訊檢索的關鍵,即對資訊進行有效的加工和利用。

1.3 檢索語言及方法

檢索語言是為溝通文獻標引與文獻檢索而編制的人工語言,是連線資訊儲存和檢索兩個過程中標引人員與檢索人員雙方思路的渠道。檢索語言主要包含分類、主題、程式碼和自然四類語言[3]。分類語言是指用各種分類號來進行檢索的標識,按學科性質進行系統排列,包括主題、科學、圖書和專利分類語言;主題語言是直接以表達文獻主題的詞語作為檢索標識,包括關鍵詞、標題詞、單元次和敘詞語言等;程式碼語言是指將事物的某一方面特徵用程式碼系統來標引和排列的檢索語言,例如,分子式索引系統;自然語言是指未經規範化處理的檢索語言。

資訊檢索包括手工和計算機檢索,常用的檢索方法有拉網法、引文法、順查、逆差和抽查法、排除、限定和合取法。檢索途徑歸為兩大類:一類是用資訊的外部特徵,如責任者、題名、某種序號、機構名等作為檢索標識;另一類是用描述資訊內容的分類號、關鍵詞、主題詞等作為檢索標識。通常直接輸入檢索欄位直接點選搜尋,但需要精確查詢目標文獻時,要利用高階檢索方式設定一些查詢條件,如查詢範圍、時間、方式(模糊和精確)、欄位邏輯關係的編輯等。

2 資訊檢索流程

資訊檢索過程可分為以下步驟:課題的確定――選擇合適的資料庫――初步擬定檢索式檢索――調整檢索策略(考慮準確性)――命中結果分析――批量下載――資訊分析。下面以立體印刷技術的相關資料的蒐集為例介紹資訊檢索過程。

2.1 檢索工具選擇

對於日常資訊的搜尋,通常採用百度、谷歌等網站,但對於專業文獻的檢索則需要專門的資料庫,每個資料庫都有自己的特點。

(1)館藏書目查詢:書目是將圖書、期刊按一定規則收錄,並有序編排的檢索工具。通常包含題名、責任者、主題詞、分類號、索取號、ISBN/ISSN號、出版社等欄位,輸入檢索詞即可檢索,大多數高校圖書館都有自己的館藏書目資料庫,檢索、下載。

(2)中國學術期刊全文資料庫:目前世界上最大且連續動態更新的資料庫,內容覆蓋工程技術、自然科學、農業、哲在新的生活環境下,每個人都需要從各種各樣的資訊源中收集、提煉有用資訊,為正確決策提供參考。一方面,人們可以利用網路方便、自由、快捷的、查詢資訊;但另一個方面,由於網路環境的開放性,資訊更新的快速性,使得資訊資源出現分散、異構、無序的特性,極不利於人們有效開發和利用這些資源。面對資訊急劇增長、技術不斷更新的新局面,需要我們對資訊檢索技術進行深入的研究,從而提高網路資訊資源的利用率,尤其是科研工作者必須增強獲取、選擇和利用資訊的能力。

1 資訊檢索概述

資訊檢索是將資訊按一定的方式組織起來,並根據資訊使用者提交的查詢條件檢索出相關文件的過程和技術。資訊檢索涉及資料庫技術、圖書和情報科學、人工智慧、自然語言處理、機器學習等眾多知識和學科領域[1]。資訊檢索作為一門學科,主要研究資訊的獲取、表示、儲存、組織和訪問。

1.1 資訊檢索的意義

資訊檢索是對資訊進行集中表示、儲存、組織加工、統一管理,使使用者更容易得到所需要的資訊,進而對資訊進行加工,根據分析得出新的思路和方法,實現資訊啟用和增值。有效的資訊檢索可以節省科技人員的時間,提高工作效率;幫助人們進行知識更新;繼承和借鑑前人勞動成果,促進科技的快速發展;協助管理者做出正確的決策。

1.2 資訊檢索的四要素

資訊檢索包含四個要素:資訊意識、資訊源、資訊獲取能力、資訊利用[2]。資訊意識是資訊檢索的前提,指人們藉助資訊系統獲取所需資訊所做出的能動反映,使人們對資訊的敏感程度、選擇和運用資訊能力;資訊源是資訊檢索的基礎,如專著、期刊、報告、學位論文、會議記錄、專利、標準、統計資料、政府出版物、檔案文獻資訊等;資訊獲取能力是資訊檢索的核心,是指人們對資訊的瞭解、查詢、整理加工;資訊利用是資訊檢索的關鍵,即對資訊進行有效的加工和利用。

1.3 檢索語言及方法

檢索語言是為溝通文獻標引與文獻檢索而編制的人工語言,是連線資訊儲存和檢索兩個過程中標引人員與檢索人員雙方思路的渠道。檢索語言主要包含分類、主題、程式碼和自然四類語言[3]。分類語言是指用各種分類號來進行檢索的標識,按學科性質進行系統排列,包括主題、科學、圖書和專利分類語言;主題語言是直接以表達文獻主題的詞語作為檢索標識,包括關鍵詞、標題詞、單元次和敘詞語言等;程式碼語言是指將事物的某一方面特徵用程式碼系統來標引和排列的檢索語言,例如,分子式索引系統;自然語言是指未經規範化處理的檢索語言。

資訊檢索包括手工和計算機檢索,常用的檢索方法有拉網法、引文法、順查、逆差和抽查法、排除、限定和合取法。檢索途徑歸為兩大類:一類是用資訊的外部特徵,如責任者、題名、某種序號、機構名等作為檢索標識;另一類是用描述資訊內容的分類號、關鍵詞、主題詞等作為檢索標識。通常直接輸入檢索欄位直接點選搜尋,但需要精確查詢目標文獻時,要利用高階檢索方式設定一些查詢條件,如查詢範圍、時間、方式(模糊和精確)、欄位邏輯關係的編輯等。

2 資訊檢索流程

資訊檢索過程可分為以下步驟:課題的確定――選擇合適的資料庫――初步擬定檢索式檢索――調整檢索策略(考慮準確性)――命中結果分析――批量下載――資訊分析。下面以立體印刷技術的相關資料的蒐集為例介紹資訊檢索過程。

2.1 檢索工具選擇

對於日常資訊的搜尋,通常採用百度、谷歌等網站,但對於專業文獻的檢索則需要專門的資料庫,每個資料庫都有自己的特點。

(1)館藏書目查詢:書目是將圖書、期刊按一定規則收錄,並有序編排的檢索工具。通常包含題名、責任者、主題詞、分類號、索取號、ISBN/ISSN號、出版社等欄位,輸入檢索詞即可檢索,大多數高校圖書館都有自己的館藏書目資料庫,檢索、下載。

(2)中國學術期刊全文資料庫:目前世界上最大且連續動態更新的資料庫,內容覆蓋工程技術、自然科學、農業、哲學、醫學、人文社會科學等各個領域。可進行高階、專業、跨庫檢索以及期刊Ш健

(3)中國優秀博碩士論文資料庫:目前國內相關資源最完備、連續動態更新的高質量學位論文資料庫,包含理工、農業、醫藥、文史哲、法律、教育與社會科學、電子與資訊科學、經濟以及專題文獻等。

(4)外文文摘資料庫:既包含單學科資料庫,如CA(化學)、PA(石油)、Georef、Medline等,又包含多學科綜合資料庫,如Dialog、EI、CSA、SCI、IEEE/IET、Spinger等。對於國際化的今天,外文檢索已成為每個考研人員必備的技能。

(5)其他資料庫:Google學術中文和外文搜尋、萬方、維普、知網、專利檢索系統以及標準文獻檢索資料庫等。資料庫檔案普遍採用CAJ和PDF格式,須下載專門的瀏覽器來閱讀。

2.2 檢索詞確定

確定中文檢索詞:設定與論文名字相關的檢索詞進行檢索,如,立體印刷、3D印刷、立體影象、立體印刷品;確定英文檢索詞:stereoscopic printing、3D printing、stereoscopic image printing、auto-stereoscopic image

2.3 檢索過程及結果分析

利用以上介紹的檢索方式以及各個資料庫的特點,選用中國知網、Google學術、碩博士論文資料庫、EI和專利網,結合設定的檢索詞進行文獻檢索,該文例子主要圍繞圖書、期刊、碩博士論文和專利來搜尋。為了便於對文獻的管理、引文編排,論文寫作採用EndNote外掛建立分類文獻庫。在搜尋文獻時注意儘可能將時間設定在近5年內,學位論文搜尋優先,這樣對研究物件的背景、現狀首先有大概的瞭解;其次進行大量其它文獻的檢索,可以參考論文後的參考文獻、某個領域的專家或資料庫連線到的相似文獻等來擴充套件檢索。無論對於中文還是外文的搜尋,不能盲目下載,必須注意文章摘要與目標物件是否有關,否則會加大有用文章篩選的工作量。

檢索到的文章由於存在相似性,一定要做好分類,方便快速查詢。總的來看立體印刷技術相關文獻主要涉及人眼視覺理論、光柵成像、立體影象製作、光柵材料及使用、立體印刷產品質量評價和市場分析、立體印刷工藝研究以及相關裝置製造等。通過以上文章的搜尋我們可以對立體印刷有大致的瞭解,對於寫綜述性的論文可以按照以上點來設定章節標題,如果要進行某一點的深入研究,需要認真研讀,將文章的各個點吃透,或進一步查閱相關資料。總之,文獻檢索不能盲目,初步檢索分析後,再次具有針對性性的進行檢索。

3 結語

該文圍繞資訊檢索技術展開討論,首先,簡單的介紹了資訊檢索的含義、目的、意義、檢索要素和方法等,讓大家對此有直觀的認識。其次,結合立體印刷技術綜述報告的例子,詳細的闡述了文獻的查詢渠道、提煉、分析和總結過程,對以後工作和學習中有效的進行資訊檢索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 劉雙魁。資訊檢索與利用[M].上海:東南大學出版社,2010:8.

[2] 祁延莉。資訊檢索概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7.

資訊檢索論文範文 篇三

循證醫學與以往的傳統醫學臨床經驗和實踐是有很大區別的,傳統醫學是以經驗醫學為主,也就是根據個人多年臨床工作經驗或以往臨床工作人員的工作經驗,依據現有的臨床資料和對疾病的瞭解來主觀的去為病人診治。而循證醫學的診治原則是必須以真實客觀的科學研究證據與臨床實踐相結合對病患安全的、正確的進行治療。

網路資訊檢索,顧名思義,也就是在網路環境下進行的資訊檢索,也就是將網路上的真實的、有用的資訊資源按照特定的方式儲存起來,再用科學的方法,利用不同檢索工具,為我們使用者查詢、解釋、傳遞資訊和知識的整個業務過程。它有廣義和狹義兩種概念概念之分,廣義的網路資訊檢索包括資訊儲存和資訊查詢兩個過程,而狹義的概念是廣義概念的後半部分,也就是僅指資訊查詢這一過程。狹義的概念是被廣泛應用的,也就是在各種專業資料庫中查詢搜尋所需知識資訊的過程。網路資訊檢索這門課程在高校已經開展了30多年,對於我們現代大學生而言都不陌生,無論是綜合性的高校還是專業性比較強的工科、藝術、醫學等專科性的高校,都是非常重視資訊檢索這門課程的開展。本研究就2016年以來近期調查河北省69所高校網路資訊檢索課程的開展情況來看,已全部實現所有本科類院校全部開展了資訊檢索課程,專科類院校也有95%已經開展這門課程;在所有調查高校中把資訊檢索課作為必修課的高校佔所有高校的比例不足10%,把資訊檢索課作為選修課學分佔比重較高的高校佔所有高校比例為35%,作為選修課學分比重較低的高校佔所有高校的百分之45%,而將這門課程作為公選課的高校佔所有高校比重的10%左右。而對於醫學高等院校甚至包括醫學院校的附屬醫院的醫生都是很重視著網路資訊檢索這門課程的學習。網路資訊檢索課的學習偏重於與醫學資訊知識相聯絡的方向,把循證醫學的思維模式放入到網路資訊檢索課程的教學當中來,對於醫學及其相關專業的科研工作人員是非常重要的。現今的網際網路環境下,網路資訊呈爆炸式增長席捲全球,優略混雜,資訊氾濫,網路資訊檢索可以教會老師和學生怎樣從海量資訊中查詢到有用資訊,進而轉變成自己所掌握的知識;循證醫學研究的原則就是必須以科學研究證據為前提而進行研究;網路資訊檢索相當於一個查詢工具,而循證醫學相當於是被證明了正確的科學知識庫,通過查詢工具去查詢獲取科學知識,對於一個科研工作人員而言是非常正確的選擇,因此,對於醫學科研工作人員而言,在網路資訊檢索這門課中加入循證醫學思維是非常有必要的,二者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性。

一、網路資訊檢索課國內開展現狀與不足之處

(一)網路資訊檢索課國內開展現狀

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更新與飛速發展,資訊檢索課教學內容與網路資訊、科學技術的發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對網路資訊有用知識的檢索與利用已經成為現代大學生迫切需要掌握的技能之一。當前資訊檢索課在大多數高校中使用的教材還都是紙版教材,電子版教材使用率還是比較低,從1984年國家教育部文書要求在各大高校開設文檢課以來已經經歷了32年的歷程,各個高校在幾十年的摸爬滾打中所使用的資訊文獻檢索課的教材也都趨於穩定,直至今日我國國內出版資訊檢索的教材約900餘種,本研究從不同的題名、主題、內容及載體等方面進行著作檢索,總結出現今資訊檢索課的教材從學科專業的角度上大致可以分為三類:一個是通用型教材,也就是大部分高校都是使用的一種教材,不限學科類別,都可以通用;一類是針對專業性比較強的專科性學校的教材,分別是醫學、軍事、農業、經濟等專業的教材;還有一類就是社會科學類的教材。現今使用通用教材的高校是最多的,佔到大約70%。現今出版的專門針對醫學的資訊檢索教材比較少,且沒有統一的規定和約束,大部分醫學類高等院校也是使用通用型教材。

針對資訊檢索課的教學改革研究,本文以中國知網數字檢索平臺對1984年以來近30度年對資訊檢索課的教學改革研究的文獻綜述進行統計,進入 cnki網路檢索平臺的高階檢索中的專業檢索介面,以“資訊檢索課”或“文獻檢索課”為一類主題檢索詞,以“教學改革”或“課程改革”為另一類主題檢索詞進行二主題並列文獻檢索,共檢索出838條結果,以2000年為分界線,2000年以前的研究性文獻共75篇,2000年以後共763篇,可見自網際網路技術的不斷成熟與應用,資訊檢索這門課也在突飛猛進的發展,對其進行的研究也越來越多。更換主題檢索詞,還是以“資訊檢索課”或“文獻檢索課”為一類主題檢索詞,而另一類主題詞替換為“醫學”、“醫院”或“醫療”進行二主題檢索,共檢索出563條結果,再增加並列主題詞‘教學改革’或‘課程改革’進行三主題並列檢索,共檢索出111條檢索結果。從以上三種主題檢索結果分析,其士論文0篇,碩士論文僅有兩篇關於資訊檢索課程教學改革的,關於資訊檢索這門課程的教學改革所做的研究性論文非常少。

(二)網路資訊檢索課存在的不足

1)資訊檢索教材內容陳舊,更新較慢,且應用混論。資訊檢索的教材一般經歷編纂、修改、出版這三個過程,這種週期一般都比較長,本身經歷了一到三年的時間才能出版[ 2 ],出版後的教材在應用到高校的教學中去後又會經歷更長時間的的應用,一般都是五年到十年的時間,而恰恰是在這麼長的週期中,網路資訊檢索技術在不斷更新、發展、進步,從資訊資源的管理不斷完善到檢索工具功能的不斷更新和提高,譬如:各種專業資料庫從最開始的簡單基礎檢索到高階專業檢索,還有他們服務功能的不斷完善,有些資料庫增添了線上諮詢、名師講堂的新內容以及部落格搜尋的新應用等等。這些新的理論和技術不會在舊的教材教學中體現,導致了教學內容的落後。近20來年,國家並沒有下發過新的有關資訊檢索這門課程教學的檔案或通知,截止到2016年3月,國內共出版了約70多種關於醫學類的資訊檢索教材,各大醫學類院校由於國家教育部並沒有做出硬性規定,因此,各個高校都是文檢教研室自行決定運用哪一種教材進行教學,隨意性非常大。教材不統一,導致教學內容也比較混論。

2)資訊檢索課形式單一,電子化程度低。網際網路技術的飛速發展使得現今教學手段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過去的一手書、一手粉筆、一面黑板的教學模式已改為現今的多媒體ppt教學模式。但是目前絕大多數高校所使用的教材仍然是單一性的紙板書為主,應用電子教材的學校微乎其微,甚至對電子版的教材比較陌生。電子版教材是近幾年才發展起來的,它除了包含有紙質版的教材內容外,還包括配有導學光碟,電子課件以及課餘的習題集等,是紙質版教材、指導性學習光碟和網路直播課程三位一體的新形教材。有些學校可能在專業必修課程的學習教材上已經應用到了電子媒體課件,但是在網路資訊檢索這門課程上的應用發展速度還是非常慢的,由於大部分高校是將資訊檢索這門課作為選修課來上的,並沒有引起對這門課的足夠重視,且教師的電子ppt教材製作水平參差不齊,因此課程形式的發展比較單一落後。

3)資訊檢索課缺乏與實踐內容的對接,不利於培養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現今的醫學類院校資訊檢索課程仍然是以教材理論為基礎義務性的將課程中的基礎理論知識、資料庫檢索以及檢索工具使用理論機械性的介紹給學生,依然停留在課本內容章節介紹的層面行,學生即使理解了理論性的概念知識,如果長時間不應用在實際的問題中,很快就會把這些知識遺忘掉。教學內容枯燥乏味,普遍缺乏案例實際講解與分析,亦或是案例太過陳舊,缺乏吸引性。資訊檢索課的實踐教學時間要佔用到總課時的一半,這樣的教課效果可能最好[ 3 ]。因此,實踐教學必須要提上日程,依據面對的授課學生專業的不同,教師也應對實踐教學內容進行調整,如果要求以醫學生本專業內容按其本人興趣寫一個綜述性小論文,教師應以現場提問的方式教會學生選用什麼樣的檢索詞才能更好的檢索出與自己興趣相關的文獻綜述,進行現場檢索演示,這樣與學生互動,進行直接面對面的檢索與提問,更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也有利於提高他們學習這門柘城的積極性。當學生髮現資訊檢索課有利於自己專業學習能力提高時,會促進其更自覺的好好學習資訊檢索這門課[ 4 ]。因此,怎樣更好的將醫學的專業學習和資訊檢索課更好的聯絡在一起呢?下面就將循證醫學思維運用到資訊檢索的教學中,以期對資訊檢索教學現狀出現的問題實現改革。

二、基於循證醫學的資訊檢索教學改革

(一)循證醫學對資訊檢索課教學內容的豐富

現今醫學高等院校講解的醫學資訊檢索課主要是講解一些檢索的基礎性概念以及針對學校擁有的各種專業資料庫教授一些檢索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但是由於學生缺乏實踐操作的機會,而枯燥乏味的概念又難以消化理解,即使課堂上學生掌握了所講解的內容,但是用不了多久就會完全忘記,導致學無所用。因此,一定要將資訊檢索課的知識與學生的專業背景相聯絡起來。循證醫學遵循的原則是醫學臨床實際遇到的問題,必須經考究分析找出科學證據,再結合臨床經驗,做出的正確處理;將循證醫學的思維引入到資訊檢索課中來,資訊檢索的知識可以幫助循證醫學更快更準的找到文獻證據,而循證醫學又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笑話理解資訊檢索的知識[ 5 ],二者相輔相成,達到共同的目的:讓學生更好更快的掌握所學知識。譬如解決一個醫學問題:要求學生在醫院實習期間做一個小兒膿毒症調查。首先計劃好做這項調查分為哪幾個環節,具體的實施步驟等。在做實際調查前教會學生首要做的就是檢索文獻,查詢科學依據,這就是資訊檢索課所需要掌握的技巧;第二,運用循證醫學思維篩選文獻並依據地域和環境實際因素等,得出最佳調查方案實施調查。循證醫學思維運用到資訊檢索課的教學中來可以有助於學生更好的學習這門課程以及作出更好的科研。

(二)循證醫學對資訊檢索課教學方法的創新:線上教學和自助教學

隨著高校校園網的逐步完善,現今大學生都會熟練地運用網路進行交流,因此,採用現有網路技術對學生實施線上和自助教學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4 ]。增強學生的自主性、自律性以及學習的積極性,使得網路資訊檢索課不僅提供給學生內容豐富的ppt知識,還給他們提供充分發揮能動性的機會,實施自助網路教學,檢索課教師加以輔助性的指導,讓學生自己動手在網路資料庫中自主學習,網上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和考題,這樣就充分調動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教師還可以根據醫學院校大學生的專業特點,提供醫學經典案例,鍛鍊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運用循證醫學原理蒐集文獻[ 5 ]。後期通過檢視學生蒐集文獻,以相關文獻全面性和準確性作為評價標準,找出學生存在的不足,再一對一的進行講解。這樣的互動式的實踐學習方法既有利於促進學生學習循證醫學知識,又有利於他們更好的掌握資訊檢索課的檢索技能。

(三)循證醫學對資訊檢索課教學模式和考核方式的改革

大部分醫學類院校對網路資訊檢索課的考核方式並沒有統一,而是根據教師自行決定,有的採用網路提交作業的方式,有的採用現場筆試,但是無論何種考核方式都存在一個問題,就是常常把循證醫學的內容忽略掉,試卷內容往往只包含一些檢索概念及技能,並沒有很好的將循證醫學思維融合進來,對學生動手能力及其資訊素養能力的培養也就成了空談[6]。因此,必須將循證醫學思維設計進入資訊檢索的考題中,這樣學生才更有興趣更好的掌握這門課程,譬如:讓學生依據個人興趣愛好寫一份醫學檢索報告。根據個人所選內容寫出檢索文獻的思路和檢索式。依據循證醫學注重實踐的思路,施行網路上機隨機抽取試題的考試方式,每個學生抽取的試題都不一樣,考試內容隨機,比較靈活。這樣不但拓寬了學生的檢索思路,同時也增強了學生循證醫學思維的運用能力。循證醫學思維運用到網路資訊檢索課中來提高了學生的實操和資訊素養能力。

網際網路地位的日益凸顯,使得各高校越來越重視網路資訊檢索這門課程,醫學院校中在循證醫學的輔助下,資訊檢索課變得更加的多元化、立體化,學生可以更積極主動的好好學習這門課,網路資訊檢索課有著更光明的未來。

作者簡介:

資訊檢索論文 篇四

一、前言

計算機的日益普及和計算機技術日益成熟,使得計算機在工業控制監測中的應用漸漸深入。但工業應用不同於其它方面,它要求有較強的實時性。現在有很多的DOS軟體在執行過程中通過掛接外部中斷方式實現DOS應用軟體與外設的實時通訊,這種方法實現起來十分簡單。而在Windows中應用程式能否也能夠利用外部硬中斷實現外設與Windows應用程式的實時通訊呢?答案是肯定的。這裡的關鍵是要解決好中斷程式碼與Windows應用程式相互之間交換資訊的問題。

從外設傳送非同步的硬中斷,通過中斷處理程式傳遞一條資訊給Windows應用程式。這時可以初始化相關埠,準備好資料,然後進行資料傳送,從而做到實時通訊。

實現Windows應用程式響應外部中斷的方法有很多,如Microsoft公司自己開發的SDK、DDK軟體包,使用嵌入式彙編等等。本文將介紹一種在BC++3.1的基礎上利用Windows3.1擁有的一些功能實現Windows實時通訊的例項。

二、中斷程式碼的位置

在Windows中,幾乎所有的非同步事件都是由中斷處理程式來管理的。中斷處理程式包含在裝置驅動程式中,由Windows在環境初始化中安裝。例如,KEYBOARD.DRV、MOUSE.DRV和COMM.DRV均含有中斷處理程式,以處理相應的鍵盤、滑鼠和序列口的非同步中斷。可以仿照標準裝置驅動程式,編寫中斷處理程式碼,以響應外設的通訊請求,從而完成一次實時通訊。

中斷程式碼既可以包含在應用程式的可執行程式碼中,也可以包含在動態連線庫(DLL)中。包含在應用程式中的程式碼只能在一個程式中使用,而在動態連線庫中的程式碼則可以在Windows系統中所有的應用程式所共享。這樣不僅在整個Windows系統中只有一箇中斷程式碼的副本,提高了記憶體的使用效率,更重要的是可以防止由於同時存在多箇中斷程式碼的副本而發生衝突。本文將在DLL中編制中斷處理程式。

當動態連線庫被裝入時,要呼叫DLL庫的入口點LibMain(),利用這一點可以執行一些初始化工作,可以分配一些記憶體塊,可以初始化一些全域性變數或者靜態變數,可以安裝中斷服務程式的程式碼等等。例如:

voidinterrupt(oldIsr)(--CPPARGS)

/*舊的中斷服務程式地址*/

LibMain(HANDLEhInstance,WORDwDataSeg,WORDcbHeapSize,L

PSTR

lpszCmdLine)

{

oldIsr=getvect(IRQNum);

/*IRQNum指中斷號*/

setvect(IRQNum,newIsr);

/*newIsr指新中斷服務程式程式碼*/

return(1);

}

函式setvect()既可在真實模式下,也可在保護模式下設定中斷處理向量。

上述程式碼也可以放在一個由使用者設定的引出(export)函式中,在應用程式中使用者可以呼叫此引出函式來安裝中斷服務程式程式碼。

由於中斷可以在任何時刻發生,中斷程式碼必須駐留在記憶體中,並且在應用程式執行的過程中一直處於某一固定記憶體中。這一點無論是在真實模式還是在保護模式下都是一致的。

在DLL的模組定義檔案中應注意:

1.CODE語句為固定程式碼段,即FIXED;

2.EXPORTS語句要引出被應用程式和其它DLL用作入口點的函式。

三、通訊機制

編寫實時通訊例程關鍵在於必須認識到,非同步事件對應用程式的觸發是非同步發生的,不在Windows的訊息處理機制和多工範圍內。為了使通訊例程能夠正確地工作,通訊例程必須通知Windows有非同步事件發生,且不能打斷應用程式的任務管理或訊息流。要作到這一點,通訊例程必須通過呼叫PostMessage或PostAppMessage函式嚮應用程式的訊息佇列中加入一條訊息。

需要注意的是,在DLL中呼叫PostMessage(HWNDhwnd,…)時,必須先確定hwnd的實際值,可以通過使用引出函式的辦法來實現,如下所示:

staticHWNDhWndApp;

voidFARPASCALSetIsrWin(HWNDhwnd)

{

hWndApp=hwnd;

}

然後在應用程式的視窗函式中,對WM-CREATE訊息進行處理時呼叫此函式來初始化DLL中的靜態變數hWndApp:

CASEWM-CREATE:

SetIsrWin(hwnd);/*hwnd指應用程式視窗控制代碼*/

定義一個在應用程式中使用的訊息:

#defineISRM-RUPTWM-USER+255最後在DLL中的中斷服務程式程式碼中,呼叫PostMessage即可完成Windows應用程式和中斷服務程式程式碼相互的資訊交流:

voidinterruptnewIsr(--CPPARGS)

{

PostMessage(hWndApp,WM-RUPT,wParam,lParam);

}

四、程式例項

本示例先安裝在DLL中的外中斷服務程式碼,通過386/AT總線上的中斷申請線(IRQ12)外觸發,由中斷服務程式碼傳送一條訊息WM-RUPT通知Windows應用程式外設有實時通訊請求,應用程式收到這條訊息後,在視窗使用者區顯示一條資訊,表明已和外設聯絡上,並同時鳴叫一聲喇叭。

資訊檢索論文 篇五

1.1資訊載體多樣化、資訊儲存手段數字化。隨著計算機技術、數字化技術、資訊加工和儲存技術的發展,資訊載體逐步由傳統的紙質載體向磁性載體、電子載體等多種載體形式發展。資訊的儲存手段也相應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由以數字化的全文、文摘等方式向用戶提供的服務越來越多,越來越普遍,在很大程度上替代了傳統的印刷型文獻的服務範圍。

1.2資訊檢索工具逐步由印刷型向數字化、電子化的資料庫轉變傳統檢索工具多為印刷型,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檢索工具逐步轉為數字型。國際上大型檢索資料庫的建立已有30多年的歷史,如Dialog系統和Medline系統已具有很大的規模,使用者遍及全世界。

1.3資訊檢索方式發生了很大變化操作平臺Windows化,資料鏈接超文字化,通訊手段網路化,計算機檢索已成為目前檢索技術發展的主要特徵。圖書館不僅是傳統的印刷型文獻資訊中心,而且正逐步成為數字化資訊中心。目前大部分高校開通了遠端網路資料庫,或建起了網路資料庫的映象站點。資訊檢索方式由手工轉為計算機檢索,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文獻檢索課實習方式也要隨之發生變化。

2.文獻檢索課實習內容改革

2.1手工檢索實習仍要保留,但要降低比重隨著計算機、網路技術的迅猛發展,作為文獻檢索課實習的兩大組成部分的手工檢索實習和計算機檢索實習的地位正在發生重大變化。計算機文獻檢索系統的快捷、靈活、方便等優點,正逐步佔領資訊檢索的統治地位。但計算機檢索是近幾年才發展起來的,收錄年限較短,文獻覆蓋面較小,仍不能完全取代手工檢索,因此,還需保留手工檢索教學與實習。手工檢索實習方面,重點是讓學生掌握檢索工具書的具體使用方法。一般的檢索工具書是按分類法檢索語言和主題詞檢索語言來組織其文獻資訊的。所以有必要讓學生了解分類法和主題詞這兩種組織文獻資訊的科學方法。通過實習,把收集到的文獻資訊資料進行分類,這是一種對資訊的組織管理能力,也是對資訊的評價過程,通過這種分類,學生對資訊包含的概念,資訊增量、資訊特性,就會有更清楚、深刻的認識。同時,從分類途徑檢索資訊也是資訊獲取的重要手段。對於主題詞,一方面,可以對收集、檢索到的文獻資訊資料用主題詞的方法進行組織、概括、管理;另一方面可以利用檢索工具書的主題索引來檢索資訊,使學生具備從收集、摘錄的資訊中概括出主要的觀點,能綜合主要的觀點來重建新的概念的能力。可以設計作業來訓練學生運用這兩種科學方法檢索、組織資訊的能力。

2.2側重計算機檢索實習

2.2.1增加計算機方面的基礎知識介紹與實習。隨著計算機、網路技術的飛速發展和多媒體技術的廣泛應用,資訊檢索手段的自動化和網路化程度不斷提高,資訊傳播的深度與廣度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文獻檢索實習離不開計算機,離不開計算機網路,文獻檢索實習中首先應增加計算機基本應用技能練習,為掌握中外計算機資訊檢索系統的使用方法和技巧打下結實基礎。

2.2.2增加網路、通訊的基本知識和使用方法的實習。增加網路、通訊的基本知識和使用方法的實習,特別是網路資訊的傳輸、交流與利用,如FTP、E-mail、BBS等。增加網路資訊資源的種類與特點,網路資料庫和Internet資訊利用方面的知識,對著名的網路資料庫、虛擬圖書館、專業檢索網站、網上電子期刊檢索、網路資訊作重點介紹。尤其是培養學生使用網際網路搜尋引擎。目前,針對學生畢業論文的寫作重點介紹一些專門的資訊檢索系統。比如一些著名的檢索工具的網路版:Dialog聯機檢索系統,STN聯機檢索系統;CNKI工程的系列產品: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中國優秀博碩士學位論文資料庫等;超星電子圖書、書生電子圖書等;springer資料庫,Ebsco資料庫等。

2.2.3網路資源查詢工具及其使用方法等予以介紹與實習。計算機檢索實習的另一個重點就是網路資訊資源檢索,其主要內容就是介紹檢索網路資訊資源的一些重要的搜尋引擎及其使用方法,如:Google、Excite、Infos-eek、Yahoo!、網易(NetEase)、搜狐(Sohu)、新浪(Sina)等進行關鍵詞、網頁、分類目錄和網站搜尋的能力,使學生能快速地查詢所需資訊。要讓學生通過以上的學習,能夠比較熟練地掌握網路的基本知識和使用方法,掌握常用社會科學及農業資料庫的使用,學會正確選擇資料庫,運用機檢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構造檢索表示式,比較不同檢索表示式的不同檢索結果,積累檢索經驗,掌握機檢的一般規則和技巧。對網路資訊可以自如地檢索、閱讀、下載、儲存。通過資訊資源的收集、整理、閱讀、鑑別和科技論文的寫作,重點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科研創新能力。

3.實習方法改革

除手工檢索仍按傳統方法實習外,在計算機網路技術環境下,文獻檢索課實習應以網路為基礎,製作多媒體課件,利用網路和多媒體進行實習演示。手工檢索實習與計算機檢索實習比重為3比7或4比6較好。對不同專業重點講解不同資料庫,如給經濟管理專業的學生重點講授中文期刊資料庫(清華同方)、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重慶維普)、萬方資料庫、EBSCO資料庫之外,要重點介紹《中國經濟資訊網》的使用方法、技巧。以課件形式詳細演示各資料庫開啟方式、檢索策略、檢索步驟及注意事項等。每人一臺計算機,也可以幾人一組,共同協作完成某課題,可作示範性列印,並要求寫出檢索報告。在教學講授之後,要緊接著安排實習,加深對課堂講授知識的印象。對不同專業設定不同課題,有針對性的進行實習。要求學生熟練掌握本專業主要資料庫的使用方法,會用搜索引擎查詢所需的各類資訊,會利用E-mail,BBS、Netmeeting提問、答疑、交流,進行互動式、討論式教學,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主動地思考問題,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能動性。同時要求學生把畢業選題作為實習課題,手工檢索與計算機檢索同時使用,寫出實習報告,闡述畢業選題及目前國內外研究現狀,確定畢業課題立足點和研究方向,並附檢索到的文獻。只有這樣,才能跟上時展,把學生真正帶到快、精、廣地獲取文獻資訊的前沿。

4.文獻檢索課實習改革支撐條件

4.1要具備計算機、網路基礎設施

文獻檢索課實習中的手工實習部分,應配備好足夠的文獻檢索工具書,建立傳統文獻檢索實習室;計算機檢索部分要求在網路環境下,採用先進的機檢教學裝置,良好的網路環境,單獨建立計算機檢索實習室或利用電子閱覽室作為實習基地,開展光碟檢索、網路教學,增加計算機檢索實習學時。要建立有一定規模的多功能電子閱覽室至少要有50臺計算機,建立小光碟區域網,同時聯接校園網及INTERNET才能滿足機檢教學實習順利進行的要求。

資訊檢索論文範文 篇六

[摘要]:因特網上的資訊資源,是指以數字形式記錄,以多媒體形式表達,存貯在網路計算機磁介質、光介質及各類通訊介質上的資訊集合。對網路資訊資源及其檢索進行必要的研究,有助於人們快速準確地獲取網上有用資訊,推動社會資訊化與資訊社會化的雙向發展。因此本文闡述了網路環境下的資訊資源檢索策略及其應用。

[關鍵詞]:網路環境,資訊檢索,資訊過濾,文字挖掘

一、引言

21世紀是一個高度資訊化的社會,資訊就是生產力,在各個行業資訊化發展的同時,人們對資訊檢索的完備、準確、快捷會有更嚴格的要求和期望。作為文獻資訊中心的圖書館也迎來了一個全新的資訊環境,豐富的網路資訊資源為圖書館的資訊服務提供了廣泛的資源基礎,使網路環境下的資訊資源檢索策略發生了重大的變化。

二、網路資訊的特點

(一)數量巨大而龐雜。Internet是一個基於TCP/IP協議連線世界各國數以百萬計算機網路的通訊網,是一個集各種資訊資源為一體的資訊資源網。政府、機構、企業、個人等都可以在網上資訊,因此它己成為無所不包的龐雜資訊源,並具有跨地區、分佈廣、多語種、高度資源共享的特點。

(二)內容範圍廣泛。網上的資訊源幾乎涵蓋了人類知識的全部領域,既有人文科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工程技術資訊,也有大量生活服務、娛樂消遣等方面的資訊。

(三)資訊型別豐富。其主要形式有網路出版,包括電子期刊、網上圖書、電子工具書等;各種動態資訊主要包括新聞、廣告、股市行情、天氣、交通、會議等;還有大量的書目資料庫、聯機資料庫、軟體資源以及個人主頁、電子郵件等。這些資訊都是數字式、多媒體,既有文字的資訊,也有大量的圖形、影象、音訊、視訊資訊。

(四)動態性強。網上資訊具有高度動態性,各種資訊處在不斷生產、更新淘汰的狀態,同時連線在一起的各網路、網站、網頁都時時刻刻在變化。網路資訊還具有互動式特點,如BBS、聊天、遊戲等。

(五)資訊組織特殊、控制性差。因特網上資訊的組織以超文字技術連結,構成立體網狀文獻鏈,把不同國家地區、不同伺服器、各種網頁、各類不同文獻的相關資訊都通過節點連結起來,使得檢索相關文獻、相關資訊非常方便,加強了資訊間的關聯度,形成了一個網狀結構。

(六)有序與無序,集中與分散並存。網際網路上的資訊沒有統一控制,雖然從區域性來說某個網站、某個資料庫是有控制的、相對集中的、有序和規範的,但總的來說網際網路的資訊沒有統一的控制,資訊質量良蕎不齊,資訊也處於分散、無序、不規範的狀態之中。

三、網路環境下的資訊資源檢索策略及其應用

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和使用者需求的不斷提高促使網路檢索工具相應發展,網路環境下的資訊資源檢索策略及其應用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資訊過濾技術及其應用

Internet開放式的環境,為人們檢索和利用資訊提供了極大的方便,但同時,網路環境也為人們及時準確地檢索到所需資訊帶來了麻煩。資訊過濾技術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開始受到人們的重視,它的目的就是讓搜尋引擎具有更多的“智力”,讓搜尋引擎能夠更加深入、更加細緻地參與到使用者的整個檢索過程中,從關鍵詞的選擇、檢索範圍的確定到檢索結果的精煉,幫助使用者在浩如煙海的資訊中找到和需求真正相關的資料。

在使用者的檢索過程中,資訊過濾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實現。第一,關鍵詞的選擇。當用戶要檢索不太熟悉的領域時,系統可以通過提供機讀類詞表的方法方便使用者選詞,也可以通過後控詞表等方法自動擴大或縮小(通常是通過近義詞表擴大)檢索範圍,提高查全率和查準率;第二,利用過濾模型。過濾模型是目前Internet上資訊過濾主要方法,它是通過設計過濾軟體並附加到網路資訊檢索的程式中以增加過濾功能。這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搜尋程式在進行資訊搜尋時可通過過濾功能過濾掉一些認為價值不大或沒有價值的資訊;另一方面,使用者也可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服務專案與內容,通過過濾機制快速找到所需的資訊資源。其方法是根據需求設定過濾條件,如不希望獲取的網址、某類主題的內容、某種型別或範圍的資訊等,程式在執行時一旦觸發條件,則可將有關資訊刪除或拒之門外,而其他資訊仍可輸入。

(二)文字挖掘技術及其運用

文字挖掘是知識管理研究領域的新興分支之一,為文字資訊的整理、分析、挖掘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傳統的資訊檢索或資訊訪問,主要根據使用者提供的查詢條件從文件資料庫中檢索出相關的文件資訊。為了提高資訊訪問的準確性,檢索系統增加了相關處理,如文件分類、自動文摘、主題詞自動抽取等方法,使使用者能夠方便查詢到所需資訊。在文字挖掘處理中,大多采用神經網路模型描述文字及文件資料庫各概念之間,以及概念和文件之間、文件與文件之間的相互關係在資訊檢索中,無須分析文件中概念之間的相互關係,只要依據使用者的查詢,返回相關文件集合。但是,文字挖掘不僅能夠區分不同的概念,還能夠分析不同概念結點之間的相互關聯關係。

1、文字內容挖掘在檢索中的應用。文字內容挖掘是指從文件內容及其描述中獲取知識的過程,由於用傳統的資訊檢索技術對文字文件的處理不夠深入,因此,可以利用文字內容挖掘技術來對網路資訊檢索中的文字文件處理部分進行進一步的完善。

2、文字結構挖掘在網路資訊檢索中的應用。文字的資訊組織方式採用了一種非平面結構,一般來說文字的資訊組織方式是根據內容來進行組織的。但是由於文字的這些結構資訊比較難以處理,所以搜尋引擎一般不處理這些資訊,而是將文字頁面作為平面機構的文字進行處理。但是,在文字結構挖掘中,通過對文字文件組織結構的挖掘,搜尋引擎可以進一步擴充套件搜尋引擎的檢索能力,改善檢索效果。

3、文字行為挖掘在網路資訊檢索中的應用。文字行為挖掘是一種通過挖掘總結出使用者的檢索行為的模式。使用者的檢索行為一直是資訊檢索中重要的研究內容,通過文字行為挖掘,不僅可以發現多數使用者潛在共同的行為模式,而且還可以發現單個使用者的個性化行為,對這些模式進行研究,可以更好地對搜尋引擎的檢索效果進行反饋,以便進一步改進搜尋策略,提高檢索效果。

(三)全文檢索技術及其運用

我國對全文檢索技術的研究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主要集中在漢字全文檢索、超文字全文檢索、網路環境下的全文檢索技術等方面。全文檢索作為一種發展迅速的檢索技術,近年來已得到廣泛的關注並走向市場。有學者提出的“漢字全文檢索系統的關鍵技術與實現”,在對中西文全文檢索系統進行分析比較的基礎上,提出了一種新的索引建立方式,並在此基礎上,實現了支援模糊提問的全文檢索。同時獨立設計了自己的資料結構和演算法,以及利用VisualC++在Windows環境下加以實現。全文檢索技術的運用包括:1、檢索主題要求對全文檢索效果的影響:通過適當擴大檢索範圍或多欄位聯組檢索來改善檢索主題專指度過高;縮小檢索主題範圍,提高查詢專指度,採取適當的檢索策略,來限制檢索主題範圍太寬;提高檢索主題要求的明確性;2、組配檢索式對全文檢索效果的影響,導致在確定檢索詞時,不僅僅要考慮到各檢索詞本身的切題與匹配。在這方面雖然取得一些成績,但是國內的全文檢索軟體全是商品化的,其技術都不公開,導致低水平重複;漢語本身有難度,國內目前還沒有公開的詞庫及可用的自然語言理解模組,重複研究的現象比較嚴重。

(四)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及其運用

自然語言處理(naturallanguageprocessing,簡稱NLP)是語言資訊處理的一個重要分支。所謂自然語言處理就是計算機對自然語言的形、音、義等資訊的理解及詞、句子、篇章的輸入、輸出、儲存和識別等多方面的加工。尤其側重於研究計算機對於句子、篇章的處理。

自然語言處理在網路資訊檢索中的應用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1、自動標引

由計算機實現文獻標引,分為抽詞標引和賦詞標引兩種型別,前者是從文獻中自動抽出能表徵文獻主題的詞作為標引詞,而後者則在此基礎上引入預先編制的詞表來規範自動抽取出的詞,不過這種詞表從其生成來看與規範語言詞表本質上是不同的,自動標引的目的是賦予文獻自然語言標引詞,以使檢索時直接用自然語言詞進行匹配查詢。

2、自動文摘

利用計算機來完成文獻文摘的編制。其一般過程為:(1)原始文獻的錄入,使之轉化為機讀形式;(2)確定每個單詞和句子的“意義”與權值的測量標準;(3)通過計算每個單詞和句子的權值來分析輸入計算機內的文獻,選出一組最能代表文獻主題內容的句子;(4)排列和列印句子,形成文摘。

3、文字檢索

文字是文獻題名或文摘、文獻的正文。文字檢索就是不對文獻進行標引,而是以自然語言表達檢索課題。它需要藉助計算機的自動匹配功能直接在篇名、文摘、正文中查詢。文字檢索要掌握字串匹配、截詞檢索、位置邏輯檢索等技術。

四、結論

總的說來,變化是因特網發展的永恆主題,也是網路資訊檢索的發展主題。隨著因特網技術的發展,網路資訊檢索將不斷的改進和完善,越來越滿足人們的網路資訊的獲取需求。

[參考文獻]:

1黎小妮網路資訊資源檢索研究圖書館學刊2006(5)

2王平網路環境下資訊資源及資訊檢索遵義科技2006(3)

3陳劍網路資訊資源檢索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情報資料工作2005(5)

資訊檢索論文 篇七

關鍵詞:資訊素養;高職院校;文獻檢索課

在當今知識社會和資訊時代,資訊素養是大學生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目前在高職院校中培養大學生資訊素養主要的途徑之一就是文獻檢索課程。隨著高職院校的快速發展,尤其是資訊科技的不斷髮展,網際網路的不斷普及,對於大學生資訊獲取、資訊分析、資訊利用能力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如何改進和創新文獻檢索課程的教學,有效提升大學生資訊素養,是高職院校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

1 文獻檢索課是開展大學生資訊素養教育的重要途徑

資訊素養的定義最早是由美國資訊產業協會主席Paul Zurkowski於1974 年提出來的,他把資訊素養定義為:“人們在解決問題時利用資訊的技術和技能”。美國圖書館協會在其1989年的報告中明確資訊素養的概念,為:“個體能夠認識到何時需要資訊,能夠檢索、評估和有效地利用資訊的綜合能力”。隨著資訊社會的發展,終身學習的能力是我們必須具備的基本素養。而終身學習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自身資訊獲取、分析和利用的能力,即資訊素養。高職院校培養的是應用型人才,其理論教育相對較少,這就要求所培養的人才要有較強的自學和獨立研究能力,因此,培養資訊素養尤為重要。

目前在高職院校中培養資訊素養的主要形式和主要渠道就是文獻檢索課程。文獻檢索課程的教學目標是增強學生資訊意識,培養學生獨立獲取、收集、分析、處理資訊的能力,改善知識結構,為自主學習、繼續學習和終身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其核心是培養學生的資訊意識和全面提高學生的資訊能力。同時,文獻檢索課整個教學過程不僅僅是讓學生去尋找知識、識記知識,還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種思維和能力的培養將為其現在的學習和日後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高職院校圖書館作為文獻資料和資訊中心,是為教學和科研服務的學術機構, 在學校中佔據著重要的地位。 同時,圖書館也是大學生汲取知識,開闊視野,陶冶情操的重要場所。隨著網路的日益普及和自動化、電子化程度的提高,高職院校圖書館的服務內容、手段和方式都發生了巨大變革,圖書館教育職能得到了拓展,其教育和資訊服務功能已上升到主導地位。開展資訊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資訊意識和獲取利用資訊的能力成為圖書館新的工作重點。因此,加強文獻檢索課程建設,將資訊素養教育貫穿全部教學過程,普及資訊觀念意識,增強大學生的資訊素養,是高職院校圖書館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

2 高職院校文獻檢索課教學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我國高職院校文獻檢索課程興起於21世紀初,多年來為培養學生的資訊素養髮揮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於種種原因,目前文獻檢索課的教學還存在著不少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高職院校對文獻檢索課的重視程度,遠不如本科院校。高職院校注重學生的專業技能的培訓,實訓是教學的重點。一般採取“2+1”的人才培養模式,前兩年在校學習,第三年到企業實習實訓。因此,學生的課時相對比較緊張,文獻檢索課多作為公共選修課,其教學經費的投入、教師的安排、教學計劃的編制等都不如其他學科受到學校的重視,學生選修的也不多。

2.2 教學內容單一,與專業學習結合較少

文獻檢索課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也普遍存在問題。有些教學內容中是模仿本科院校的內容,不符合高職院校學生的知識層面。並且,據調查瞭解,各高職院校基本上都以公共選修課的形式來開設文獻檢索課,面向全院學生,不分專業和年級。教學只能兼顧所有專業,側重介紹一些基本理論,基本的檢索技能以及圖書館購置的電子資源等,很少涉及資訊法律和資訊道德的教育,也無法與專業學習相結合,不能滿足學生的專業化、個性化的資訊需求,缺少對學生的吸引力,學習效果難以保證。

2.3 教學方法單一,實踐教學不足

文獻檢索課的定位應該是一門實用的方法課,教授的應該是文獻檢索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側重學生操作技能的培養和實際應用能力的提高。但是,目前文獻檢索課的授課雖然大部分採用了多媒體的現代教學手段,但教學模式仍然是以課堂講解為主,動手實踐為輔,這種教學模式難以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也不符合文檢課的教學目標,教學效果不佳,不利於大學生資訊素養的培養和提高。

2.4 師資力量薄弱

文獻檢索課的實踐性要求任課教師不僅要掌握圖書館學、情報學等相關理論知識,具有較好的計算機應用能力,而且要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背景。目前多數高職院校的文獻檢索課的教師是由圖書館員兼職。他們當中大多數人雖然比較熟悉文獻檢索的基本知識以及文獻檢索的方法,但對各專業課程相關的知識卻較為匱乏,不能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工作。並且,由於得不到重視,文獻檢索課的教師缺少必要的進修、培訓機會,知識不能得到及時更新。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大學生資訊素養教育的發展。

3 加強文獻檢索課程建設,提高大學生資訊素養

3.1 高度重視,加強宣傳

首先,高職院校的領導層要充分認識到資訊時代大學生學習文獻檢索課程,提高資訊素養的現實作用和長遠意義,以及文獻檢索課程對於學生學習其他課程和提高綜合素質的特殊作用。要高度重視文獻檢索課程的教學,將其納入學校的課程體系和教學計劃中,為文獻檢索課程建設提供政策支援和加大資金投入。

其次,採取板報宣傳、網路宣傳和專題講座等多種形式,廣泛宣傳資訊素養的重要性以及文獻檢索課程的目的和意義,營造一個推廣資訊素養教育的大環境,使廣大師生提高認識,增強興趣,共同參與到文獻檢索課程的教學活動中去。

3.2 更新文獻檢索課程的教學理念

文獻檢索課程的教學必須樹立資訊素養教育的理念。傳統的文獻檢索課教學思想已經不符合時代的要求。通過文獻檢索的方法來拓寬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和研究能力才是文獻檢索課的重要理念。文獻檢索課程的教學目標應該定位在培養學生的資訊素養上,提升學生在資訊時代自主學習的能力,使文獻檢索課程教學由培養檢索技能提升到提高資訊素養,將資訊素養育與終身學習相結合。

3.3 調整文獻檢索課程的教學內容

一個人的資訊素養主要體現在資訊意識、資訊能力和資訊道德三個方面。傳統的文獻檢索課程教學側重於文獻檢索理論、資料庫的使用、檢索技能的培訓等,很少涉及到資訊意識、資訊法律和資訊道德的教育。因此,高職院校文獻檢索課程的教學內容要增補這些方面的內容,教導學生在獲取和利用資訊時要自覺遵循資訊道德和資訊法規,培養學生嚴謹正直的科學態度。

同時,由於網上資訊資源的日趨豐富,圖書館也正由傳統型向數字化方向的發展,因此,高職院校應確立以網路資訊檢索與利用為主體的教學內容,在介紹文獻檢索的理論和常用資料庫使用方法的基礎上,著重講解計算機檢索的策略和技巧,把館藏文獻利用、網路資訊資源利用和計算機檢索聯絡在一起。

3.4 完善文獻檢索課程的實踐教學

由於文獻檢索課程實踐性很強,高職院校應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加強實踐環節,要根據不同的專業相應地增加實習課時。可將課堂講授與上機實習相結合,穿行,講授1—2種資料庫即佈置一些典型課題讓學生上機實習,針對課題查詢相關資料,撰寫檢索報告等,讓學生進一步熟悉和掌握檢索的具體步驟、方法和技巧,從而逐步提高學生分析課題和收集利用資訊資料的能力。

此外,還可以把文獻檢索課程與學生畢業設計或實習相結合,增加文獻分析和綜述的寫作內容;佈置和指導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帶著問題去調查研究等,從而真正達到“學以致用”的教學目標,切實提高大學生的資訊檢索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3.5 加強文獻檢索課程的師資建設

教師的素質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教學效果。一名合格的文獻檢索課程教師,除掌握一定的文獻情報知識,具備情報資訊操作能力,還必須熟悉計算機操作技能,有較強的教學組織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目前,各高職院校都特別缺乏此類複合型的文獻檢索課程教師。因些,必須大力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一方面,高職院校圖書館可以引進一些圖情專業和計算機專業的人才來充實師資力量,使師資隊伍結構更加合理和完善;另一方面,學校還應加大經費投入,為文獻檢索課程教師提供進修和學習深造的機會,促使師資隊伍的整體素質不斷提高。教師本人也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不斷提高自身素養,積極參與科學研究、科技查新、課題資訊服務等,並將實踐經驗運用到教學中,理論聯絡實際,這樣才能有效提高教學效果,實現提升學生資訊素養的教學目標。

4 結語

提高大學生資訊素養是資訊時代的需要。文獻檢索課是培養大學生資訊素養的重要途徑,文獻檢索課程的建設直接影響到大學生資訊素養教育水平的高低。高職院校圖書館必須適應新時期高職教育和時展的需要,不斷地改革和創新,提高文獻檢索課的教學實效,切實增強大學生的資訊素養,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為實現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作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徐萬胥,劉向永。美國當代資訊科技教育思潮評價[J].中國電化教育,2002,(11):72-74.

[2]邢燕麗。資訊素質教育改革與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09,(3):93-96.

[3]劉培蘭。資訊檢索通識課程創新教學模式研究與實施對策[J].圖書館學研究(理論版) ,2010,(7):71-74.

[4]李杉杉,周靜珍。新形勢下文獻檢索課由檢索技能型向資訊素養型模式轉變的探討[J]. 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0,(28):8-11.

[5]談政。高職院校資訊檢索課教學現狀與改革探討[J].職業時空,2011,(7):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