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行政管理論文

適應新時代,以政務公開助推服務型政府建設

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意味著我國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新時代的人民必然有新的需求,按照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當基本物質需求得到滿足之後,人民會有更高層次的需求,比如行使知情權、政治權利和其他參政議政的需求。但目前,部分地方和部門依然存在著“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的現象,很多企業和群眾仍然被“辦證多”“辦證難”“辦證慢”“奇葩證明”“跑斷腿”等問題困擾。這些現象表明,加快服務型政府建設才能更好地適應新時代。

適應新時代,以政務公開助推服務型政府建設

政務公開是服務型政府建設的助推器。政務公開在政府職能部門和公眾之間架起了橋樑,政府通過政務公開引導公眾瞭解政府資訊、節約政務成本,公眾則可以通過政務公開的資訊瞭解政府職權、行為,併為監督政府提供重要依據。因此,做好政務公開工作對促進服務型政府建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服務型政府建設視角下,政務公開面臨的困境

(一)政務公開的內容不問所需。

一方面,公開的內容不夠透明。“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公開透明是現代政治的重要目標,實現政務公開對於制約行政權力、從源頭上遏制腐敗滋生、保障公民權利等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很多政府職能部門存在“不敢公開”的心理,沒有足夠的執政能力和自信,只選擇一些政績公開;有些政府職能部門則存在“不想公開”的懶政思想,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心態,“當天和尚撞天鍾”,得過且過。

另一方面,公開的內容不問群眾。建設為民政府、服務型政府,首先要有“問題意識”,要知道政務公開的意義何在?為什麼要政務公開?如果稀裡糊塗,頭腦從來沒有問過為什麼,最終導致“公眾想知道的不公開,不重要的卻公開一大堆”。

(二)政務公開的方式創新不足。

雖然很多政府及職能部門的政務資訊按照相關要求和程式進行了公開,但是公眾獲取政務資訊依舊存在著諸多障礙。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公開平臺有故障,比如常年冬眠的網站,存在“雖公開,看不見”的情形;二是政務公開的遣詞用句晦澀難懂,往往存在著“看得見,看不懂”的現狀;三是政務公開不便民,往往“看得見,跑斷腿”,有些公眾為了解辦理許可證的程式,需要去不同部門現場跑幾次。

(三)政務公開的效果不盡人意。

1.公眾參與程度低。政務公開不應該只停留在“報上發發,網上罵罵”,而應該使政務公開由“政府公開什麼,群眾看什麼”向“群眾想看什麼,政府就公開什麼”[1]的方向轉變。如果公眾不參與,那麼政府就是“自己唱歌,自己聽”,沒有受眾,如何建設服務型政府?

2.有公開無迴應。“只公佈不迴應,只告訴不說明”的單向性公開,這些顯然滿足不了公眾對日益增長的政務資訊和服務的強烈需求。而政府服務的水平和質量無疑需要公眾的反饋、智慧才能改善和提高。政策好不好,得問群眾是否滿意。政務公開服務好不好,還得問群眾滿意不滿意。

3.資訊共享障礙重重。在我國,部門之間掌握著不同的資料,不同的資源,因官僚主義、本位主義、軟體不相容等主、客觀問題,導致部門之間資料很難共享。

二、進一步推進政務公開制度,助推服務型政府建設

(一)轉變理念。

1.進一步從管理思維向服務思維轉變。“兩手抓,兩手都要硬”,但既然是市場經濟,就要發揮市場的主導作用。政府應當正確定位自己的角色,進一步從以前的管理思維向服務思維轉變。具體到政務公開而言,政府在做政務公開工作時,就要聽聽公眾想看到什麼樣的資訊,公眾想通過什麼渠道獲取資訊,公眾如何反饋資訊。作為湖南省長沙市工商局的一員,我非常榮幸地看到,工商局正朝這方面努力。2018年,湖南省工商局聯合其他部門,為湖南省政府推行“證照分離”改革試點獻言獻策、起草相關建議稿。

2.進一步從底線思維向成效思維轉變。成效思維相對於底線思維的優勢在於:底線思維只追求不出大事,完成基本任務;而成效思維則考慮經濟效益,考慮成本與效果的比例。顯然,對於建設服務型政府而言,必然要考慮效益,要用最少的納稅人的錢辦更多令公眾滿意的事情。只有具備成效思維,才會考慮怎麼樣用最少的錢,達到政務公開最好的效果。

(二)提高公眾參與度。

心理學上有一種實驗者效應,當人們覺得自己參與了某個專案,感覺自己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人們的積極性就會被調動、激勵。正是如此,很多小孩挑食不吃蔬菜,但是當蔬菜是小孩自己炒出來的時候,飯桌上卻能驚奇地發現小孩很樂意吃蔬菜。因此,政務公開如果想取得良好效果,是需要公眾參與的。

1.政務公開之前問公眾。政務公開之前,可以通過社交媒體、徵求意見函、分發調查表等方法徵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有代表性的公眾。要引導公眾的有序參與,健全參與渠道,拓寬參與平臺。

2.政務公開要便民。一是政務公開的遣詞用句儘量通俗易懂,讓公眾不僅看的見,而且看得懂;二是政務公開要便民,充分利用網際網路的優勢給公眾獲取政務資訊提供方便;三是政務公開的平臺要有專人管理。

3.政務公開之後跟蹤公眾反饋。政務公開不是單向的,而應該是雙向的。既要公佈政務資訊,也要接受公眾的反饋。既要保證政務資訊公開的及時、準確、全面,又要確保公眾反饋的合理合法資訊能夠理解、研究。充分發揮共產黨的優勢,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面對質疑有迴應,針對批評有改進,按照公眾和企業辦事需求,實現政務服務精準供給,從而,讓公眾沿著公開走上參與之路,不斷催生“參與型公民”的成長。

(三)建立資訊共享機制。

第一,要進一步完善政府部門之間資料共享機制,在確保資料不洩密的情況下,在不同地區之間、不同部門之間,甚至政府與企業之間推動資料的共享。其次,要積極和企業合作,利用大資料庫的優勢,建立“政務公開共享資料庫”。再次,確保資料安全的情況下,推廣網際網路政務服務移動APP,儘可能將“外網政務大廳”與“內網應用服務平臺”對接,形成“外網受理、內網辦理、外網反饋”的機制[1],暢通政府與群眾溝通互動渠道,釋放出便民利民的“指尖正能量”[2]。

[1]譚福森; 謝偉偉.健全政務公開體系建設服務型政府[J].黃河科技大學學報,2009( 6) : 60-61.

[2]袁維海. 服務型政府建設視角下的政務公開創新[J].安徽行政學院學報,2017 年第6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