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血戰湘江觀後感(多篇)

觀後感9.52K

血戰湘江觀後感(多篇)

血戰湘江觀後感2

昨天一大早,“重走長征路喜願傳中國”車隊一行來到了位於廣西興安城內紅軍長征突破湘江烈士紀念碑園,憑弔在慘烈的湘江戰役中英勇犧牲的3萬多紅軍英烈。

隊員們向目前全國最大的紅軍長征烈士群雕像敬獻了花籃,花籃的輓聯上寫著:“在湘江戰役中英勇犧牲的紅軍英烈永垂不朽!”表達廣東人民對湘江戰役中犧牲英烈的景仰之情。隨後,隊員們來到位於獅子山頂、由聶榮臻題文的突破湘江紀念碑前,莊嚴地宣誓:“重走長征,礪志自強;飲水思源,關愛老區;紅軍英烈,永垂不朽;長征精神,萬古長青!”

此時,追尋父親長征蹤跡的老隊員賴乃堅動情地說:“當年父親提著腦袋參加革命,無怨無悔。湘江戰役實在是太慘了。我父親的幾個最親密戰友當年就是戰死在這裡!都是同鄉啊!就永遠地長眠在這裡……”說著賴老先生不禁潸然淚下。

離開湘江戰役紀念碑園,車隊啟程溯灕江而上,來到灕江發源地、素有“華南第一峰”之稱的瑤山(即老山界)。

途中,在華江鄉幹部的陪同下,隊員們看望了88歲的老紅軍劉華連。72年前,他還是16歲的孩子,部隊發給他一條槍、三顆子彈、兩顆手榴彈,他便匆匆投入了戰鬥。在黃沙河陷入敵人的埋伏圈後,部隊傷亡慘重,劉華連當時用腿夾著兩具屍體、用槍當槳劃過河,衝出了敵人的包圍圈。劉老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才重新回到家鄉,發現自己早已被當作長征中犧牲的烈士。重走長征車隊給劉老送上了1000元雙喜慰問金,以感謝他對革命所作出的貢獻。

血戰湘江觀後感3

硬派電影是市場剛需!無論哪個國家或地區,每年都需要產出自己的硬派電影。去年一部《血戰鋼鋸嶺》讓美國人硬氣了一整年。今年,咱們中國影迷終於也可以硬氣一把了。因為咱有了一部叫《血戰湘江》的戰爭片。其硬派程度比《血戰鋼鋸嶺》有過之而無不及。兩者皆成功詮釋了“血戰”主題,讓那些不夠硬的戰爭片都淪落成了動作片。不出意外的話,你們的年度最硬電影殊榮八成八得歸這部《血戰湘江》所有。沒錯,它是國產戰爭片的又一座高峰。

藝術手法上有經驗、於創作態度上有執著,《血戰湘江》不僅燃,而且硬。長征史上最慘烈的湘江之戰,不僅僅是一場戰鬥,更被主創提煉出情節緊張的戲劇衝突。《血戰鋼鋸嶺》那種帶著光環的主人公在這裡是不存在的。這裡不是奇蹟的搖籃,而是湮滅了數萬條生命的戰場。整部戲有7000多人蔘與、用了2噸TNT炸藥、80噸汽油。在這種硬派大環境下,就連王大治這種時不常演喜劇片的丑角,都能淬鍊成鋼,變身英勇無畏的硬漢。

在《血戰湘江》中,囤兒依稀看到了幾位熟悉的演員。為什麼說“依稀”,是因為囤兒熟悉的那幾位演員在片中已經被改造成了另一番模樣。張一山、保劍鋒、耿樂出演了戰鬥在第一線的師長團長等角色,挖掘出了實力硬漢的一面。尤其是耿樂和張一山,在前沿陣地打得連親媽都認不出來了。之前聽說有小鮮肉接演戰爭片,一聽說要去軍營體驗生活便立刻拒絕。哎~~ 這種弱貨真該組團去看《血戰湘江》看看什麼叫硬,什麼叫戰爭片,什麼叫男人。

最近故事十分牽強的《變形金剛5》再次憑藉一番狂轟亂炸豪取票房。其實,這種綠幕加CG的場面戲,看多了很容易疲勞。還是實拍的真槍真炮對視覺的刺激最直接。《血戰湘江》的戰爭戲無疑是國產片裡的頂級水準。影片從一而終貫徹了片名中的“血戰”二字。影片拉開帷幕的時候,前沿戰場就已經是短兵相接的白熱化程度了。幾個重要的阻擊戰場更是統統從頭打到尾。重武器、輕武器,戰壕防禦、衝鋒肉搏,炮擊、轟炸均一輪輪上演。白熱化程度竟然隨著劇情的推進,還能再上三個臺階。這就好比已經73勝的勇士隊,還能通過得到杜蘭特來進一步提升實力一樣,必然會讓觀者瞠目結舌啊。

雖然外國戰爭片囤兒也沒少看,但始終覺得八一廠在拍攝戰爭場面上是最懂得渲染慘烈感滴。片中戰壕裡的積水一點點變成紅色,堅挺的牌樓最後終於禁受不住連日的摧殘而轟然倒下,這些帶有鮮明意象的畫面,比單純的高科技裝備更讓人感到震撼。硬,不靠說;戰,我最強!

血戰湘江觀後感4

陳力導演、柳建偉等編劇的《血戰湘江》是一部壯懷激烈的戰爭電影,描述了第二次國內革命時期關係到中國紅軍生死存亡的關鍵一戰的全過程。這一戰,放在《資治通鑑》和世界戰爭史上都是如此,浴火重生的這支軍隊,從此不再有如此被動危急的時刻。北上抗日的中—共,必須要從軍事上立住腳,才有可能將其理想和抱負實現。

1840年以來,一代代人(仁人志士)尋找和選擇救中國的主義、方式、辦法,事實證明洋務運動、戊戌變法、晚清新政、北洋政府、國民—黨(數次機會)等,都沒有實現將中國煥然一新的能力,既無從解決中國一盤散沙的基層,也解決不了各自為政的地方實力派和軍閥,更是觸控不到工業化的邊緣,至於科學、教育的現代化完全無從談起。從國家(民族)利益至高無上的角度來看,無力者就應該退位,但是任何居於歷史舞臺中心的失敗者都不甘心退出。

1921年創立於上海的中—共,也是經過了在城市的發展和實驗,在文化教育界和城市工人運動、國共合作後發現,革命不徹底和反覆的國民—黨無法作為穩定和有遠見的革命共同體,中—共必須擁有自己的軍隊,才能實現組織化、紀律化的中國,才有可能將中國從落後的農業國尋找機會建立起工業體系,追趕以及超越西方發達工業國(也就是列強)。而這一切的關鍵,首先在於活著,然後發展。

自從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之後,紅軍轉移就成了重中之重,以共產國際代表李德、中—共領導人博古和周恩來組成的“最高三人團”,決定著紅軍的前進方向,以朱德、彭德懷、林彪等代表的實幹派在長征途中與路線、冒險主義的李德、博古進行了政治、軍事和路線上的堅決鬥爭。王霙飾演的毛主席,以大無畏的膽識,不但要同以蔣介石為首的政府及軍隊作戰,也要和桂系軍閥白崇禧周旋,更要和湖南省主席兼剿匪總司令何健進行血拼,尤其是後者更是殺死朱德夫人的元凶。桂系軍閥與中央軍有合作有矛盾,期間的縫隙可以利用,但也要隨時應對變化。至於何健,血海深仇無法共存於天下,是一條追來的瘋狗。

而在黨內、軍內,組織和軍事強行扭曲,特別是來自共產國際的李德刻舟求劍,不能適應中國特殊的國情,在反圍剿和長征路上以教條主義不斷在客觀上犧牲著紅軍將士,而年輕的博古也是沒有足夠的社會經驗和歷史認知,無法擔當起特殊位置的考驗。而周恩來則被少數服從多數的組織原則不斷邊緣化,然而他與中華蘇維埃主席中國紅軍總司令朱德的紅軍的戰略性大轉移,史稱“兩萬五千里長徵”,但是“正在進行時”的長征,卻沒有多少浪漫可言,而是血淋淋、赤—裸裸坦蕩蕩、的生死之途。血戰湘江關係尤為重要,出發時的萬人,渡河之後只有兩三萬生還。1949年後的解放軍元老們,回顧往事,都會想起這一戰,關係到中—共中央及紅軍絕大多數領導骨幹的生命之戰,是那麼的接近於團滅。

國民—黨軍隊高層的各懷鬼胎、以鄰為壑、畏縮不前,即使讓紅軍損失慘重,但是以紅軍34師陳樹湘為代表的犧牲者的強力阻擊,還是為紅軍主力贏得了渡過湘江的時間。《血戰湘江》將批判的武器對準將士的血肉之軀,鏡頭非常貼近戰場,子彈橫飛、炮火連綿,李德在冒進的同時還要求毛主席的`部隊攜帶著成了累贅的輜重,導致紅軍行進速度過慢,讓國軍的轟炸和追擊造成更慘痛的傷亡。《血戰湘江》並沒有將毛主席塑造成神,也給了李德自我辯護的理由。毛主席以其豐富的游擊戰經驗和對中國歷史上的戰爭的熟稔,訴求明確的提出建議。而李德則“主觀上是好的”,但是能力確實不足以在最需要強有力的戰略軍事家的時刻繼續待在那個位置之上。

在不久之後的遵義會議上,歷史選擇了毛主席作為核心。《血戰湘江》講述的便是,沒有核心的紅軍是要被歷史有所犧牲的。而有組織、有紀律和上下精神的高度統一,則是黨派、企業實現自身目標,在歷史的大風口上有定力,有能力把握住這風口的關鍵。

血戰湘江觀後感5

電影暑期檔一向是各類商業大片的“兵家必爭之地”,今年的暑期檔,院線迎來了一部讓人震撼激盪的電影——集結一眾當紅硬漢明星,讓他們流血流汗硝煙中嘶吼激戰;全新視角的英雄史詩商業鉅製,擁有勝過《拯救大兵瑞恩》《血戰鋼鋸嶺》般真實殘酷的不可思議的火爆場景;是一部戰爭鉅製,在整部影片中,音樂賦予了電影更為激盪的藝術氣質,時而氣勢磅礴,時而婉轉柔情,用豪邁而富有生命的音律譜寫了湘江戰役的英雄主義情懷。這樣史詩級的音樂,出自外表優雅美麗、溫柔似水的居文沛擔任作曲及音樂總監用音樂震攝心魂……6月29日,英雄史詩級鉅製電影《血戰湘江》在人民大會堂舉辦新聞釋出會,主演保劍鋒、王霙、董勇、王大治等,作曲及音樂總監居文沛出席了“高品質 硬口碑”的“強悍”新聞釋出會,與大家分享臺前幕後的創作心得。

讚美、榮譽、大獎……讓居文沛同時也深深思考著一個深刻的藝術命題:如何用音樂、用表演,去傳遞自己對於戰爭與生命的理解?“人的生命短暫,但對於生命的思考是無限的。傑出的戰爭作品不僅僅是為了表現戰爭場景的殘烈,更呈現深刻的人性,在戰爭這種極端的環境下,人的智慧、精神和力量都是一種極致的爆發,藝術家要以不同的哲學思考來呈現。”無論是早已被奉為經典的《辛德勒名單》,還是情懷與視覺雙重震撼的《拯救大兵瑞恩》,抑或是在20xx年口碑與票房雙豐收的《血戰鋼鋸嶺》,這些作品都注入了藝術家對生命與人性的思索。居文沛表示,自己未來會將內心的哲思用藝術的形式表達在不同形態的作品中。

有人說,顏值可以以一敵十,集作曲、演戲等多領域才能於一身的美女作曲家居文沛明明可以靠臉吃飯,卻偏偏要靠才華;也有人說,這樣優雅柔美的外表下,竟然有一顆不輸男兒志的心!或許這就是居文沛多變迷一般的藝術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