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觀後感(多篇)

觀後感1.45W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觀後感(多篇)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觀後感 篇一

一年一度的“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晚會於20__年2月18日晚落下了帷幕。十位平凡之人的不平凡之事,讓我們感動,令我們震撼,一個個感人的事蹟敲擊著我們心靈最深和最柔軟處,發出動人的感動之聲。看完之後令我們熱淚盈眶,感動中國譜寫了真、善、美的樂章。

你退後,讓我來,六個字鐵骨錚錚,以血肉擋住危險,哪怕自己墜入深淵,無法還給媽媽一個擁抱,無法再見妻子明媚的笑臉,戰友們拉著手趟過雷場,你聽,那嘹亮的軍歌,是對英雄的禮讚!2018年10月11日下午,在邊境掃雷行動中,面對複雜雷場中的不明爆炸物,杜富國對戰友喊出“你退後,讓我來”,在進一步查明情況時突遇爆炸,英勇負傷,失去雙手和雙眼,同組戰友安然無恙。杜富國的傷情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人們通過各種形式向他表達慰問。國防部評價說:杜富國同志面對危險、捨己救人,用實際行動書寫了新時代革命軍人的使命擔當。他令我們感動,值得我們永遠尊重。

張渠偉,六年堅守扶貧一線的基層幹部。張渠偉同志自2014年3月擔任達州市渠縣扶貧和移民工作局局長以來,為渠縣143802名貧困人口脫貧、130個貧困村脫貧和整縣摘帽貢獻了健康、智慧和熱血。由於長年熬夜和超負荷工作,張渠偉患上嚴重的“耳石症”和“青光眼”,但他從不懼怕,晝夜戰鬥在攻堅一線。

王繼才、王仕花,守島衛國32年的夫婦。江蘇灌雲縣開山島位於我國黃海前哨,面積僅有兩個足球場大小。1986年,26歲的王繼才接受了守島任務,從此與妻子王仕花以海島為家,與孤獨相伴,在沒水沒電、植物都難以存活的孤島上默默堅守,把青春年華全部獻給了祖國的海防事業,又有多少人能夠做到呢?

還有其他的感動人物,可能我們並沒有聽過他們的名字,但他們在自己的崗位上默默堅守,作為平凡人卻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蹟,他們是時代的先鋒,他們是時代的楷模,是我們永遠學習的榜樣,我們要以榜樣為方向,努力前行,做對社會有益的事。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觀後感 篇二

大家是否認識一位紮根在邊遠山區的女教師張桂梅,她創辦了一所免費女子高中托起了一個又一個,在貧困地區的女孩子的讀書夢想。她為了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家庭的幸福、社會的和諧,這個活著的榜樣,他頑強拼搏、不屈不撓、無私奉獻的精神是每個人學習的榜樣。

還有什麼傳奇人物比62歲張桂梅更落魄嗎?為了省錢,她多年不吃肉,直到後來“吃點肉就會嘔吐,就會難受”。她去籌款時,被人放狗咬過,腳上鮮血直流;街頭募捐,別人懷疑她是騙子朝她臉上吐口水。

她家中,最醒目的是40多項榮譽證書:全國十佳師德標兵、全國十大女傑、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三八紅旗手……1974年10月,17歲的張桂梅跟隨姐姐從家鄉黑龍江來到雲南,支援邊疆建設。45年來,她不是一步一步走向大城市,而是一步步走向貧困山區。1996年8月,她的丈夫去世,父母雙亡無兒無女的張桂梅黯然神傷,她決定離開傷心之地調入麗江市華坪縣。她放棄了進入全縣條件最好的華坪一中,選擇了師資最弱、條件最差的民族中學任教,承擔起4個畢業班的教學任務。

回過頭來,身處帝都的我們,北京的教育工作者要怎麼做呢?我們擁有國家頂尖級別的教育條件,教育環境,教育背景,不像張桂梅老師面對那樣惡劣的條件。在張桂梅老師身上,我們要傳承的是身為教育工作者為了國家,為了人民的無私奉獻精神,正如同“木葉飛舞之處火亦生生不息”,我們要做的就是在工作之中融入張桂梅老師的精神,做好祖國花朵的領路人;未來社會的領路人;甚至是祖國未來的領路人。人們大多稱老師為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我們唯有加強使命感與責任感才能對得起這份讚譽。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觀後感 篇三

1997年4月,是個不幸的日子,張老師被查出患有子宮肌瘤,腹腔迅速膨脹,疼痛難忍。她一面吃止疼藥,一面把工作量加到了最大限度。當她知道自己生命垂危時,面對一紙無情的病檢報告(當時醫院診斷為癌症),她沒讓領導、同事、學生知道,而是默默忍受著身體和心靈上生與死的煎熬。在這幾個月裡,同事們經常看見她在通往教室的路上一步一步往前挪。她給學生加大了複習量,也加大了自己的工作量,她每天早上6點多鐘起床,晚上批閱作業試卷到12點。這樣,一直堅持到7月份,把學生送進會考考場後,才向領導說明情況,住進了昆明的一家醫院進行手術治療,切除的子宮和腫瘤重達2公斤多。

手術後,醫生要求她至少休養半年,可是手術後的第24天,她就回到民中上班了。由於手術失血過多,傷口沒有完痊癒合,巨大的疼痛折磨著她,可她仍然堅持在講臺。由於過度勞累,97年12月,張老師的病情復發,領導、同事、學生多次勸她住院治療,她不肯。她說:“我的事業是教書,我的希望是學生,不把他們送出學校我是不會先走的”。這段時間,她的工作量達到了極限,每天工作10多小時,更不存在星期六、星期天,全年休息的時間只有過春節的3天。直到98年3月,她的病情己惡化得特別厲害。人們勸她住院,她仍然拒絕了。她說:“學生剛有起色,我不能離開他們,我的生命就是講臺”。領導、同事們說:“我們需要你活著,華坪人民需要你活著,請你服從安排吧。”衝著這份真情,她才進了華坪縣中醫院,這時,她仍然一邊治療一邊堅持工作。每天都是一拔下針頭就走向講臺,從沒有在醫院安穩地躺過一天。看了不到一個月,醫生告訴她醫院無法控制她的病情,需要轉院治療。為了節約國家的醫療費,她毅然決定出院。為了即將畢業的學生,她拒絕再到任何醫院治療,仍然堅守在崗位上。就這樣,張老師調到華坪兩年多了,雖然她一直帶著重病,一直承受著痛苦,可她從沒有請過一天病事假。人們常不解的問她:這樣做有什麼目的,有什麼好處?什麼力量使她這樣堅強?張老師總是笑著說:“如果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業:如集我有企盼,那就是我的學生;如果我有動力,那就是黨和人民”。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觀後感 篇四

有一種久違的體驗叫感動,有一種醉人的滋味叫感動。感動,無法預定也無法奢求,它總是在不經意的一瞬,悄悄觸動你的心靈。就是這輕輕的一觸,讓多少英雄落淚,讓多少浪子回頭;就是這輕輕的一觸,才演繹出人世間如此之多的悲歡離合,銘心刻骨。

上個星期五,我看了20__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也因此我結識了一個叫何玥的人,從她身上我看到了一股頑強、偉大的精神。儘管,驀然回首,人已故,但她的精神與品質仍舊活在人們的心中。

起初,看到她死後還不忘為人類作貢獻———捐獻出自己的器官,隨後,淚,悄無聲息地落下,朦朧中,彷彿看到天堂中的她伸出的雙手。那裡,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飄起雪花,雪花落到她的掌心裡,立刻融化了。變成了一滴水,就像一滴透明的眼淚。她的嗓音那麼甜美,無限地高興,高興她的器官為他人延續了生命。歌唱完了,那無聲的旋律似乎在縈繞著。許是她看雪看得久了,眼睛被洗得那麼潔淨,那麼純淨。

如若把她比作矢車菊,藍色的花朵,花瓣纖細,像一朵藍色的火焰。寂寞,幽深,又燃燒著一種不可言說的熱望。那些花朵,有些是雨過天晴的藍,藍得純粹,濃得化不開;有些是輕微的蔚藍色,透明的,一如人的淡淡的哀傷和迷茫。

生活中有些故事還沒開始就已經結束。如同被風吹落的矢車菊,靜靜地沉澱到夢的深處。當過往的風,不經意間翻開倉促的年少時月,很多往事已在空氣中慢慢氧化,鏽跡斑斑。但那一抹深藍,淡藍色的記憶,卻依舊在輕輕地、輕輕地呼吸。

人的一生中有很多次感動,並在不斷的感動之中,不要懷疑,因為我們並不是故作傷感,而是真真切切的情感流露,儘管世俗的東西已經讓身邊的事物變的模糊不清,儘管這樣的感動變的越來越少。然而我們的生命需要象感動這樣的東西如夜空中的繁星閃閃發光,照亮這個世界。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觀後感 篇五

站在料峭春寒中,我們回首過去的十年,不禁在欣慰之餘溫暖良多、觸動良多;帶著美好的願景展望未來,道德向善的力量讓我們懷揣著更多自信、更多憧憬。

這十年,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極不平凡的十年。我們團結一心,先後戰勝了“非典”、“汶川地震”,沉著應對了百年不遇的國際金融海嘯,實現了國民經濟總量的逐年快速增長、國民經濟結構的不斷調整優化。這十年,又是中國精神文明發展更加給力的十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紮實推進,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不斷牢固。從馬克思主義的價值立場出發,評判中華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園,應當承認:我國道德狀況的主流是發展進步的,在總體上是與經濟社會發展進步同向的。

《感動中國》正是對這十年道德建設的有力見證。從十年前的那個春天開始,鄭培民、張榮鎖、王選,以及“舍小家為大家”的百萬三峽移民,一位又一位、一群又一群平凡卻須尊敬的人們走入了千家萬戶的視野:十年裡,我們結識了堅守正義和良知的弱小女子劉姝威,我們銘記了掃惡打黑、除暴安良的錚錚女傑任長霞;十年裡,從科學巨擘錢學森,到普通郵遞員王順友,再到收養多民族孤兒的維吾爾族阿媽阿里帕。那些閃光燈下的溫情淚花,那些攝像頭前的樸實無華,讓整個中國為之動容,讓所有世人為之敬仰,更是喚醒和振奮了全民族的精神自覺與道德自律。

正因如此,我們說,《感動中國》最大的社會意義在於“給人以力量,給人以鼓舞”,最大的道德指引在於“堅持鮮明的價值導向,彰顯深切的人文關懷”。畢竟,明晰是非才有革故鼎新,辨別善惡才會激濁揚清。鞏固共同思想基礎、凝聚民族精神力量、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感動中國》的公益理想,是《感動中國》的現實追求,更是其勇於擔當社會責任並收穫觀眾首肯的“根”與“源”。

十年之末說十年,成績固然來之不易,責任依舊不可忘卻。我們的社會時有遭遇這樣或者那樣的道德困境、尷尬、乃至彷徨:面對那些倒地的老人,有人有過遲疑;面對車輪下的小悅悅,有人有過迷惘。看來,十年之後的《感動中國》仍然會肩負更多的良善期待。

感動者,感而動之。《感動中國》節目的社會價值並不止於感動,心靈的震撼最終還要付諸實踐,而道德良善的人文關懷還需你我共同行動。上善若水,我們今天的紀念更加強調中華傳統價值觀與時代精神的有機融合。厚德載物,我們今天的聚焦更加懂得道德的行動力不僅要靠自省與慎獨,還要依賴社會的約束與促動。也只有輿論、制度、法律來共同構築向上的合力,我們才會信心滿滿地期盼一季又一季感動中國的中國故事!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觀後感 篇六

感動中國人物播出了,如果不是在姥姥家看了會電視,我還不知道今天就演感動中國。

看完感動中國,我真心覺得,閒著是罪惡的,浪費錢也是罪惡的。閒著,其實就是浪費時間,那麼概括起來,浪費是罪惡的,應該怎麼辦?應該珍惜,珍惜生命,珍惜時間,珍惜金錢,珍惜資源。當有真的感觸的時候,這些詞句就不是空話和口號,不空洞也不高大。有的時候我會覺得閒,會覺得不知幹什麼好,好像找不到意義所在,而現在,在剛看完感動中國人物之後的強烈感情下,我覺得,有一件事,我們可以花大量的精力去做,以後忙完自己份內的事也不會覺得閒得慌,那就是:慈善。

會有這種想法,是因為沒有同情困難人群的感情基礎,我沒有見過那種場面,或者通過媒體看過幾眼已經被歲月衝澹了,但是一旦把那個畫面放到我眼前,我會被震撼,然後內心柔軟的說不出話來。我想這就是為什麼成長環境艱苦的孩子長大了會更加惦念自己當初那種窮鄉僻壤,會更加懂得同情困難的孩子,不是說家庭條件比較好的孩子心硬,而是他們沒見過,沒有那個觸動。所以說,讓所謂溫室裡的花朵去“體驗生活”,體驗苦,生活的苦,真的是有意義的。

今天晚上含著眼淚看完央視播出的_感動中國人物頒獎,感受頗深!用他們的話說,做一件好事容易,一輩子做好事就不那麼容易了!那需要毅力,需要忍受很多常人不能忍受的痛苦!這就是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善良,正直,樂於助人,堅強,奉獻,吃苦耐勞!我要淨化自己的靈魂,向他們學習!在有生之年,為大家,為社會多做好事,作善事,做一輩子的好人!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觀後感 篇七

《感動中國》替我們尋找到生活中的真、善、美,幫我們去感受到身邊的每一份感動。登上這個舞臺的人,有的萬眾矚目,如“鐵榔頭”郎平、為國家文藝做出過貢獻的老一輩藝術家閻肅等等,也有的默默無聞,不被眾人所熟知,像數十年如一日奔走在風雨中的磨刀老漢,一心想要帶領全村人致福,沒有任何私心的維吾爾族村長。他們的事蹟發人深省,感人肺腑,其中最扣動我心絃的是那磨刀老漢。

八十七歲的年紀本應是躺在搖椅上,在日暮黃昏裡,聽著小收音機裡“咿咿呀呀”的京劇,時不時跟著哼唱幾句;本應是兒女滿堂,享受天倫之樂。或者和街坊鄰居殺一盤棋,和多年的老友計較計較誰的畫眉叫聲清脆,可是這些他都沒有。

不知是天生就對老人有憐憫之心,還是聯想到了家中的祖父,在看到他在風雨中用如同幹樹皮般的手持刀一下又一下的在磨刀石上打磨,千溝萬壑的臉上不知是雨水還是汗水順流而下,一滴一滴打在磨刀石上,硬幣打在生鏽的鐵桶中發出沉悶的聲響,就這樣一個硬幣一聲悶響,多少個硬幣才砸出了響徹天地的人間真情。是的,這個老人用一雙乾枯的手,以一把四元的價錢,用積攢已久而發黃的紙鈔,用一堆一堆的硬幣先先後後為災區捐了近四萬元,來到現場,主持人問他:“以犧牲生命質量為代價去幫助窮苦的孩子值得嗎?”老人鏗鏘有力的說道:“值”主持人又問:“您這麼做開心嗎?”老人臉上綻放的核桃紋替他回答這個問題。

剛開始心中對老人的那點兒憐憫已被他用臉上的笑容驅散,留下的只有對他的深深敬佩。對於許多有名的慈善家來說,老人捐的這些錢或許微不足道,但這些錢卻是一個遲暮老人一刀一刀磨出來的。他本可以用這些錢多買幾斤肉,也可以用這些錢為自己和老伴添件新衣,但是他沒有,他仍舊選擇清粥小菜般樸素的日子,卻把節約下的錢捐給災區。

如果世上的每個人都如同磨刀老漢一般獻出自己的一片愛心,那麼這世界就會變成美好的人間。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觀後感 篇八

星期一上午第一節課,整個六年級都被安排到電教室去觀看“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中的三個。

在三個感人肺腑的故事裡,令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第二個人物。他名叫劉偉,是一個從重重困境中不斷走出陰影找回自我的年輕人。在他七八歲那年,有一次,在玩耍時,他不慎被高壓電線電暈了過去,儘管經過了數日的搶救,他依然失去了他的雙臂。從此,他的生活就不能自理了,可雖然這樣,小劉偉並沒有放棄希望,他努力地練習用腳去做別人用手做的事。終於有一天,他的腳幾乎和正常人的手一樣靈活了。這時,劉偉又開始了體育鍛煉。首先,他挑戰的是游泳。每天,他都會揹著個浮板,風裡來雨裡去地練習。雖然他在那些殘疾人裡受的傷是最大的,但他因為努力,遊得比任何人都好。就在他快要成功的時候,災難又降臨到了他的身上——他得了一種病,這種病讓他不得不向體育告別。在精神和肉體的巨大折磨下,劉煒仍沒有灰心,他又開始了他的鋼琴之旅。一眨眼,許多年過去了。他用腳彈琴的技術也有了極大的提高,還過了七級。現在,他的事被眾人知道並認可,他就成了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之一,站在了耀眼的。舞臺上。

看完這段視訊,我不禁對劉偉充滿了欽佩之情。他失去了雙手,還那麼堅強、那麼勇敢地迎接新的生活。他不像一般人,遇到一點困難就止步,即使天塌下來,他也是挺直腰桿頂著。他天生有一種永不服輸的精神,這使他雖然失去了雙手,卻能像普通人一樣做事,甚至做得更好。在他的人生道路上,成功似乎是個遙不可及的夢,可他卻憑著他的不懈努力,他那份堅定不移的心,一步一個腳印地登上了那屬於他的巔峰。

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應該像他那樣,永不停歇,向著自己的目標不斷前進。只要那樣,再高遠的遙不可及的夢想也會成為現實!

讓劉偉成為一顆耀眼、燦爛的北極星,為我們指引前進的方向吧!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觀後感 篇九

近日,“感動中國”年度人物頒獎典禮播出。其中,有這樣一群融入年輪的追夢人,彷徨時,他們用行動描繪堅定;懷疑時,他們用忠誠表達堅信;迷茫時,他們用擔當書寫堅守。他們的事蹟深深敲擊著廣大黨員幹部的心靈,他們是中國脊樑,是良知,是責任,是偶像。黨員幹部要汲取“感動中國”人物的追夢力量,匯聚成“行動元素”,澆築追夢之路,真正為人民服務。

總有一種力量令人勇往直前。無論是六年堅守扶貧一線,晝夜奮戰超負荷工作的基層幹部張渠偉;還是為孩子們劈柴生火、執鞭上課,用扁擔挑起鄉村未來的80後教師張玉滾;還是無畏戈壁寒暑,無懼野地黃沙的兩彈一星功勳程開甲等等,都以心中的追夢力量,匯聚成忠誠擔當、矢志報國的“行動元素”。

將追夢力量化作為民情懷。一切為民者,則民嚮往之。新時代的追夢人要時刻把人民群眾的利益疾苦記掛在心上,以“民”的心態為民,以“民”的身份想民。正如張渠偉同志,始終懷揣“一枝一葉總關情”的為民之心,“以天下為己任”的為民激情,“位卑未敢忘憂國”的為民熱血,把群眾裝在心裡,把扶貧工作扛在肩上。為渠縣143802名(居四川省第二)貧困人口脫貧、130個貧困村脫貧和整縣摘帽貢獻了健康、智慧和熱血。政聲人去後,民意閒談中。黨員幹部要真正為群眾謀心謀事,察民情、體民苦、排民憂、解民難。

將追夢力量化作責任擔當。從一名放棄城市就業機會的大學生,到手執教鞭能上課,掂起勺子能做飯,握起剪刀能裁縫,打開藥箱能治病的全能教師。幾十年間,張玉滾用心中的追夢力量詮釋了自身的職業價值和人生追求。張玉滾的一根扁擔,挑起的不僅是學生的課本、文具,更是將孩子們對知識對渴求以及對未來的渴望挑進了大山。張玉滾從平凡到非凡的蝶變,啟示著廣大黨員幹部不忘初心、保持本色、強化責任擔當,敬業報國。廣大黨員幹部對待工作要始終保持火熱的“溫度”,將“溫情”融入到工作中,保持“滿電”狀態,激情常線上。

將追夢力量化作腳踏實地。每個人都很平凡,但在平凡的人生中,也可以做出不平凡的事情,因為我們都是追夢人。正如雪域郵路上的忠誠信使其美多吉,29年如一日往返於1208公里、平均海拔在3500米以上的雪線郵路,將來自黨中央的聲音、四面八方的郵件送往雪域的各個角落。黨員幹部要將為民辦實事融入到生活的點滴之中,把目光聚焦到人民群眾的需求上,不追求“轟動效應”,多些“細水長流”。腳踏實地,苦幹實幹,真正把一件件關係民生的事辦出實效。更要從“感動中國”人物中汲取營養,充實追夢力量,追逐理想,不忘初心、砥礪前行,方能成為一個大寫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