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學生骨幹學習心得【精品多篇】

學生骨幹學習心得【精品多篇】

學生骨幹學習心得 篇一

世界是你們的心,也是我們的心,但是歸根結底是你們的心。這句著名的話是毛澤東同志說的,但是這句話從他口中說出來僅有2次,可想這是多麼經典的一句話。然而令人可笑的是,我竟然從未聽到過這句話,這讓我覺得好失敗、好失敗。儘管如此,我還是要笑著說:“我現在終於知道了,而且知道了更多,這之讓我瞭解而又深刻的體會到是因為我在大學生骨幹培訓課上學到的。

經過這次的培訓學習,我更加深刻的明白了學生幹部的工作,讓我知道自己身擔謀職位時是怎樣做的,是否盡職,是否達標,在生活中、學習中、工作中自己是怎樣做的、怎樣處理的、怎樣成為人們心中的幹部。

在上骨幹培訓的課上,我學到了一個學生幹部應該具備怎樣的標準要求。第一,要有六幹,這六幹是要幹、自己幹、率先幹、儘早幹、高標準幹、齊心協力的幹。第二,要有五心,這五心是恆心、信心、包容心、熱心、平常心。擁有這些學生幹部才能謹慎、信心、耐心地去面對處理一切事情,才能把該事情解決掉。還有學生幹部應該具有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在生活中我們都應該這樣,才能鍛鍊自己的膽量,才能開拓自己的大腦,不斷的思索問題,讓自己的水平慢慢提高。

但同時也要有效率,不要白做,不要馬虎了事,而不追求質量,這樣做是沒有用的,所以要高標準、高要求、高效率的基準來處理一切事情,才能如願以償。在處理事情時也要分清角色,自己在班級裡充當什麼角色,在生活中充當什麼角色,在工作中充當什麼角色,這樣才能找準自己的角色,在什麼場合該說什麼,該做什麼,這樣就不會說錯話,讓自己下臺,所以我們也要提高角色,還要有扮演的能力、以及克服角色轉變的素質。

對學生的素質和能力也要有要求,身為一名學生幹部應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思想觀念、思想覺悟、政治立場、政治方向、價值觀念、道德觀念以及規範準則,這樣才能成功的做人。對於一個學生來講,做人是尤其重要的,更別說一名骨幹,更應該知道如何做人處事,人人都說做人高調,做事高調,這也確實如此,重要的是不要帶著情緒做事,因為大部分人都可能會因為情緒而導致事情惡化,造成不良後果。所以我們要有良好的控制能力、判別能力。

這也讓我知道在學校裡,每個人應具有的四力:組織能力、溝通能力、表達能力、創新能力,這樣才算是一個大學生,才能有更好的發展前途。

學生幹部也是一個有責任、有愛心、有奉獻心的,他們在校就是服務同學,幫助同學,在班級他就要有強烈的愛心,與同學溝通,走進他們的心裡,幫助同學。對成績不理想的同學給予幫助等。學生幹部要具有清晰的頭腦來計劃事情後,再去組織實施該事情,並確保不良現象,控制突發事件,經過大家給出的意見,再反饋給大家,最後再與自己的計劃相結合,看看是否能實施。

那麼學生幹部的慨述是什麼?首先是學生,因為學生的本質就是學生,不管在校身擔何職,你究竟是一個學生。其次,是幹部,是學生的幹部,因為幹部在校,在班級都是以服務同學為宗旨,所以是學生的幹部。最後,是學生幹部,因為你本質是學生,而你又服務同學,把同學放在首位,只要你達到了這樣的水平,你就是學生幹部了。

我幸運的加入了這樣骨幹培訓班的機會是偶然的,我很高興能夠加人該培訓,這讓我瞭解很多,讓自己的視野又擴大了好多,以上也都是我的感想。

對於老師、學生的授課,我大有感觸,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講解的都是身邊的事物,更有感觸,更好的體會。以上的內容都是我通過老師、學生的授課的心裡體會,讓我受益匪淺,讓我真正的認識了自我。

那我們如何樹立學生幹部形象呢?第一,要善於認識自己,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第二,注重個性修養,塑造自我形象。第三,培養健康心理,樹立整體形象,讓我們堅信自己的信念吧!—精誠團結,學用結合,善謀實幹,知難而進,創新發展!

儘管在這短短的幾節課裡,我更加清楚作為一名學生幹部應當具備怎樣的素質和能力。在以後的工作學習工,我會不斷加強自己在各方面的素質和綜合能力,爭做一名合格的學生幹部!

學生骨幹學習心得 篇二

俗話說的好:“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其實有的時候,看似一件很簡單的事,想要完成它,也是需要我們持之以恆的。就好比看似微不足道的小洞,裡面卻不知傾注了多少水滴的心血與努力,哪怕會粉身碎骨也無所畏懼。

習近平總書記曾經在他的著作《擺脫貧困》中談到“滴水穿石”帶給他的啟示。他在書裡寫道:一滴滴水對準一塊石頭,目標一致,矢志不移,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滴下去――這才能造就出滴水穿石的神奇!我們需要的是立足於實際又胸懷長遠目標的實幹,而不需要不甘寂寞,好高騖遠的空想,我們需要的是鍥而不捨的韌勁。而不需要“三天打魚,兩天晒網”的散漫。沒錯,我們不能靠一朝一夕,而是要細水長流,日積月累。

道理雖然人人都懂,可是真正能夠做到堅持不懈的又有多少人呢?在我的腦海中,總會浮現這樣一幅熟悉的畫面:一個手握鉛筆頭,兩隻直視前方對求知充滿渴望的大眼睛小女孩。小女孩那雙大眼睛,閃爍著渴望,充滿著憂鬱。她好像在看著大人,看著孩子,看著所有人,從心靈深處喚起人們的同情和關心。這張照片的名字叫《我要讀書》。每當看到這張照片,我的內心總覺得有東西在翻滾著。有一種辛酸,但更多的感動,我非常佩服小女孩那種即使處在貧困地區,也對學習充滿著熱愛,對讀書的持之以恆。

無可否認,在我們所不知道的地方,仍熱存在著許許多多貧困的孩子。擺脫貧困,是他們所夢寐以求的,但真正能夠擺脫貧困的人並不多!何時才得以擺脫貧困也就成了他們每一個人所思索的人生主題。與那些叫不出名字的地方的孩子相比,我們在座的每一個人在物質上都是富有的。但是,在精神上,我覺得他們是富有的。為什麼這麼說呢?那些貧窮的小孩,趁著天矇矇亮,開始他們的學習之旅,每天沿著一條條陡峭的山路,一步一步往前走著,沒有抱怨,甚至還是微笑著的。在他們的腳步中我看到一種堅毅,一種不屈,一種樂觀。因為他們心中有著屬於自己的太陽,那就是他們的夢想。他們堅信,腳踏實地,辛勤奮鬥,一步一個腳印,一定會不斷地與夢想靠近,或許是上天也被他們感動了,那些努力奮鬥著的人收穫了屬於自己最美的成果。這就說明滴水終究可以穿石,根本沒有什麼捷徑可走,只能是漸進的。那麼,我想問大家,他們是這樣的堅持不懈,那我們呢?

也許,我們也和他們一樣,心中擁有者屬於自己的夢想,這個夢想呢?或大,或小,離我們或遠或近。但是很驚奇的發現,我們內心的煩惱有時膨脹的無限大,而且,我們開始學會不斷懷疑自己的能力,有一天,我們發現身邊的他好像一直在變優秀,而自己好像仍止步不前,然後我們放棄了曾經所立下的夢想,又開始追求另一個傳說中更適合自己的夢想,就這樣一次又一次地在改變,最終還是立在原點。我們開始質問自己,是自己的信心過於貧窮嗎?是我們的時間過於貧窮嗎?還是我們的能力一開始就比別人貧窮呢?其實事實不是這樣的,很多時候是我們自己想要得太多了,沒有目標性,而且我們的腳步又太急了,從未停下來好好思考,從未讓自己的心學會寧靜下來。就是這樣,我們沒有滴水穿石的持之以恆,一切夢想都將是空想。

從古至今,哪一位成功者不都是靠這種“滴水穿石”的精神才一步一腳印走過來的?難道著名醫學家李時珍不是通過長途跋涉,訪名醫,常草藥,最終取得成功,寫出了醫藥鉅著《本草綱目》?難道現代著名書畫家齊白石不是通過堅持不懈的創作,掛著他用以自勉的條幅"不教一日閒過‘’,而讓自己的技藝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之所以他們都能成為歷史上的佼佼者,是因為他們都懂得,做事不能三心二意,半途而廢,而是要目標專一,持之以恆。

如果我是一滴水,我不怕犧牲,哪怕我是一文不值,哪怕成功不在我,更是哪怕我會粉身碎骨,我都覺得值了。因為至少我堅持著,勇敢地去完成一件事。現在,我是一名大一的學生,我很驕傲,我還年輕,很多美好的東西才剛剛開始。雖然我知道,我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但是,我相信,朝著一個方向,腳踏實地,滴水終能穿石!

學生骨幹學習心得 篇三

11月20日至24日間,我有幸參加了由民革雲南省委組織的XX年學生骨幹培訓。通過幾天的學習和考察活動,使我們收穫頗豐,也使我們感受良多。就我個人而言,與其它同志一樣都有著一個特別的感受,那就是激動。這種激動源於通過對精神的學習,使我們看到了中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巨集偉藍圖;這種激動源於通過對多黨合作與政治協商制度的學習,使我們認識到了在多黨合作制度下,民主黨派參政議政的平臺將搭建得更好、而且保障更加充分;這種激動源於通過對雲南省科學、協調發展的規劃與措施的學習,使我們感受到了雲南省在科學與協調發展問題上將使雲南的明天會更好;這種激動源於通過對民革的歷史、地位、貢獻、“五一口號”的歷史重溫,使我們一再體會到民革的光榮傳統與歷史功勳;這種激動源於通過對呈貢新城的參觀和考察,使學員們對正在我們工作、生活的這塊土地上進行的建設與發展有了感性的認識和了解。

一、理論啟發,思考後指導實踐。

每次理論授課中的感受各不相同,卻殊途同歸的都是為骨幹成員的工作做指導,而要將這些理論更好的運用於實踐中去改善工作,則需要本人更深入的思考。

“丁養斌老師提出的大學階段學生幹部的七種定位”理論讓我全面的認清了自己所在職務的職責義務和權力。通過結合自身情況的分析和反思,在“學習生活的示範者”和“廣大學生的服務者”這兩方面上,自己所做的工作是有欠缺的。在處理工作之時經常會影響到學習,雖然從步入大學至今並沒有出現掛科,但是自己所取得的成績並不理想,也達不到丁老師所說的模範帶頭的標準。然而,拋開骨幹的職責,作為一名大學生的最基本最重要的任務即使學習,而作為學生骨幹,如果連學習者最基本的要求都不能達到的話,那何談其他工作?而在服務者這個“身份”中,自己在完成份內工作後很少主動考慮能再為同學多做點什麼事,缺乏強烈的責任心和事業心。

在日後的工作中,我會謹記丁老師的多重定位,並時刻反思自己的工作。對自己的工作有了全面的認識之後,也需要學會抓住主要工作。雖然活動的開展不是學生幹部的全部工作,但也是主要工作之一。通過趙瓊老師和翟超老師的分析,從我校現在的活動現狀和自己舉辦活動的經驗中發現,許多活動形式缺乏創新,準備不充足,且影響不大。翟超老師對活動組織開展過程中具體準備事項進行了詳細的介紹,讓我對其過程有了整體認識,也找到了活動準備中的不足。關鍵路徑的設定和把握增強了自己對活動過程的掌握力。除了日常工作外,人際關係則是另一個難題。大學生活是步入社會的實習期,其中的人際關係已較中學時代複雜,而作為學生幹部需解決的人際關係又複雜了一層。但人際是人本身溝通、情感和支配的需要,而良好的人際關係能保障心理的健康發展。在工作生活中難免會與其他人發生衝突,可是而我在發現後有時會採取忽略或聽之任之的態度,但到最後就會使衝突和矛盾升級,而且這種聽之任之的態度是消極錯誤的。趙琳老師所說到的“積極自我”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在發現衝突後需及時解決,多發現別人的優點,用幽默的語言緩解尷尬的氛圍。積極地自我能幫助我們開啟人際關係的新天地,而良好的人際關係對骨幹工作的開展只會百利而無一害,是圓滿完成工作的助推器。

二、認真態度,換位思考。

在骨幹班獲得的理論指導外,趙琳老師的認真盡責的態度讓我為之欽佩。趙琳老師作為人文學院的領導,在上培訓課之前,蒐集骨幹班同學在生活工作中碰到的問題,百忙之中抽出時間整理並切實解決學生幹部的實際問題。但在理論課上,我們回報的卻是不尊重的態度,其實也是對自己的不負責,因為獲取知識經驗的受益者是我們。在對待工作中,我們應該學習趙老師認真盡責的態度,也需時刻學會換位思考,尊重自己,同時也尊重別人,“把別人當成自己,把自己當成別人,把別人當成別人,把自己當成自己”。

三、主動交流,經驗互換。

第六期骨幹培訓班匯聚了來自各院系的骨幹成員,不僅提供了共同學習的機會,而且成為了交流展示的平臺。在為期不久的培訓中,主動與其他院系的學生幹部交流,擴大交際範圍,方便日後院系間在工作中的聯絡。而在小組的討論合作中,找到了許多志同道合者,並相互交流經驗。

學生骨幹需主動組織、參加和支援學生活動;更應積極推動校園發展和在同學中起好模範帶頭作用,而我不僅僅把學生骨幹的身份視為一種榮譽,更視為一種對自我能力的磨練,一種對同學的奉獻和付出。而我相信在經過理論的指導後,在以後的工作實踐中我們會做的更出色,為西安工業大學的建設盡一份自己的力量。奉獻和付出應該是我們積極成為學生骨幹的動力,因為人的一生不只是索取,奉獻也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作為學生骨幹,要把更好地奉獻當作一種追求。

學生骨幹學習心得 篇四

自有幸能夠加入學生會,我們一直都參加了很多的活動,事無鉅細都需要我們認真核查,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在此期間我們知道也體會到了作為一名學生會幹事所必備的才幹很多,而我們一直在學習摸索著。當然,學長們的指導和自己的領悟往往成效還不是那麼好,考慮到這一點學校組織了南昌航空大學“航大英才”大學生幹部骨幹培訓,讓我們更好地瞭解如何更好得成為優秀和拔尖的青年學生幹部。盛逢祖國華誕六十週年,南昌航空大學秉承“知行合一日新自強”的校訓,始終致力於各類人才的培養和科技創新。11月5日晚19點整,“航大英才”第一講於逸夫樓舉行。隨著最後一個音符的消散,本次講座正式開始了。首先由 黃柯教授對在場學生髮表了重要講話,教導學生幹部應該要做到以下幾點:1、立志向付行動;2、胸懷寬廣,海納百川;3、培養挑戰精神,學會自我加壓。

雖然黃柯教授講話的時間不長,但對於我們這些剛進入大學目標不是很明確的學生來說可為是一劑良藥。以一個一個的目標來充實我們的生活,並將他們付諸行動,對我們的生活充滿激情。以博大的胸懷來看到周圍的人與物,成為睿智而友好的人。還有我認為最重要的一點是挑戰精神不論何時何地我們在做什麼事情都要把它當做一個挑戰,自我加壓激發無限潛能,這將讓我們受益終身。

而後,羅來鬆教授以“人際關係與工作效果”為核心進行了“航大英才”學生骨幹培訓第一講。羅來鬆教授列出校工作格局讓學生熟悉學校組織流程,然後重點了學生幹部應如何處理工作關係、人際關係和利益關係。對上級工作關係要服從,準確審計上級指示,認真理解上級意圖;對同級工作關係要協作,把工作任務和集體利益掛鉤;對下級的工作關係是指導,準確下達工作任務,適當提出工作方法的建議。對上級人際關係要尊重,承認領導工作地位;對同級的人際關係是謙和;對下級的人際關係是關心。羅教授強調學生幹部要對自己準確定位,及學生幹部的工作方法,學習工作要有計劃性,善於依靠組織的力量。最後,羅教授用兩句名言總結了自己的講話:人生的價值,並不是用時間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這些內容我們只是有所認識但經過羅來鬆教授的系統講解我更加清楚在一個組織中我們應該做什麼應該怎麼做重要才能做到最好最高效。

緊接著我盼望著的第二期培訓開始了,敬愛的張家秀老師圍繞著如何從根本上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這一主題展開,從學習、奮鬥、寫作、演講、市場五個方面對這個問題做了解答。他首先教導同學們要學習唯物辯證法,做事要有計劃,分清主次。然後張老師結合自己的切身經歷指出要擅於總結自己在遇到挫折時做到“事敗心不敗”,讓我們充分意識到心不敗則不敗的道理。針對當前的一些情況,張老師指出了寫作與演講的重要性,通過鄭板橋的例子突出了語言的藝術,並結合自己的經驗敘述了寫作與演講的技巧。這些必定對我們以後的工作生活都有很大的幫助。最後張老師以希望同學們堅忍不拔,立志成才的祝福語結束了自己的演講。令我感動的是張老師在演講過程中一直站立的敘述,語氣慷慨激昂,博得我們所有同學如潮的掌聲。

在這兩次短暫的培訓中,我們收穫了很多,感謝學校為我們提供的寶貴機會,也希望在今後我們能有更多的機會提升自己。

學生骨幹學習心得 篇五

11月20日,我作為班幹有幸參加了我院在多功能報告廳開展的學生骨幹培訓活動,院黨委副書記胡鬆振老師和團委書記苗山根老師出席了本次活動,這是我第一次參加這種培訓,而且這次的培訓讓我受益匪淺。我清楚認識到了自己的角色轉換,讓我明白自己的作為一名大學生如何塑造健康、樂觀、自然的大學生形象,併發揮學生幹部的模範作用。

活動伊始,院團委書記苗山根對本次培訓做出整體概述,大致介紹了培訓內容。而後,學生代表劉海闊學長髮言,他指出的學生幹部應當不斷提高思想政治素養,提升工作質量,努力學習,勇於實踐,勤奮求實,敢為人先,讓我印象深刻。誠然,作為學生幹部,我們首先是學生,其次才是幹部。作為學生,我們的文化知識和理論水平還有待提高,所以我們應該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和理論知識,理論聯絡實際,理論指導實踐,提高工作質量;敢於不斷嘗試,在實踐中鍛鍊自我,勤勤懇懇地工作,認認真真的學習,提升自我,充實自我。

有人曾說:人字一撇一捺,寫好這個字著實容易,只需兩筆,但是做好一個人卻是很艱難的,卻需要一生來探索。胡鬆振老師以“做人,為學”為主題給我們做了首場培訓。講到做人時,他以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的“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開篇,引導我們學做“真人”,並且從修德、修志、修心、修情、修身、修性、修言、修行等八方面由淺入深的向我們闡述了做人的真諦。他教育我們:修德要盡力做到“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空雲捲雲舒。”的曠達,一個人有了如此開朗、豁達的心境,在對待人生道路上的錯綜複雜問題,就能夠站得高,看得遠,凡事都從大局出發,求大同,存小異;遇事就能“拿得起,放得下”。

修情,要做一個充滿愛心的人,要學會愛父母、愛兄弟姐妹、愛老師、愛同學、愛朋友、愛所有該愛的人,用一顆感恩的心去熱愛他人和幫助他人,要真誠地把愛心給予他人,於是愛心也就會來到我們的身邊。

修心,在與人進行人際交往時,要尊重別人,但不降低自己的人格;體貼別人,但不姑息原則上錯誤;關心別人,但不要使人感到不安;幫助別人,但決不附加一根繩索;相信別人,但絕不上當受騙;喜歡別人,不要熱烈的使人發燙。

修言要做到莊重不輕浮,謙遜不張狂,坦直不陰險,態度誠懇、親切。用語要遜、文雅。聲音應當大小適當,吐字要清晰,語調應平和沉穩。

要學會適應社會、適應環境、適應工作、適應生活,適應一切可能適應的事情,適者生存,適者發展!

修性,少思、少念、少事、少欲、少語、少笑、少愁、少樂、少喜、少怒、少好、少惡,養性之都契也。

胡書記所講的每一點都讓我們受益良多,他提出的八修無論在做人還是做事方面,值得我們反覆思考,反覆琢磨。在我看來以後和同學交流時,修心、修言、修性就非常值得我們借鑑和學習。

爾後,胡書記又以“敢於好高騖遠,善於實事求是;敢於懷疑一切,勇於挑戰權威”的為學思想教導我們要樹立全新的知識觀,要善於散點式思維,焦點式探索。要富於犧牲精神,耐得住寂寞與清貧。轉換學習思路,由不得不學變為努力去學而後為習慣於學。

聽完胡書記的培訓,我認識到我們在以後的學習中,要即使衣帶漸寬,即使消得人憔悴,也不後悔,不退縮,仍然要矢志不移,忠貞不愈,堅定不移。因為只有這樣苦苦地尋求,才能夠在千百次的追尋中,獲得突然發現的驚喜,獲得治學成功的愉悅,步入人生、求學的最高境界。

作為朝氣蓬勃的大學生,我們有美好的未來藍圖在等待我們去描繪,我們有偉大的抱負等待我們去實現,我們一定會認真學習胡書記的培訓精神,盡心為班級同學服務,讓大家攜手用青春、智慧和力量,去創造更加美好的明天!讓我們班百花齊放、萬木逢春!和大家一起創造一個學風端正,班風和諧友善的文明班集體,讓大家都以班為榮,以班為傲!讓我班成為當之無愧的應數一班!!

學生骨幹學習心得 篇六

聽了胡書記的講座,讓我感覺獲益匪淺。作為一個學生幹部,首先,我們是學生,其次,才是幹部。我們是學生的榜樣,所以在“做人為學”方面要下更大的功夫。我們作為學生幹部應該不斷的提高自我,完善自我,並且,全心全意毫無怨言的為同學們服務,在班主任的帶領下,使我們的班級更加完美,富有凝聚力,充滿著朝氣蓬勃的鬥志。

在本次講座中胡書記主要講了以下幾點:

一、修德。有德無才是君子,有才無德是小人,德才兼備使聖人。

德,就是道德,一個人的品德體現在許多方面,如誠信,禮貌,言行等。如今的社會越來越體現出誠信的重要性。論語上說“人無信不立”一個人如果沒有誠信,將無法再社會上立足,雖然在我們身邊還存在著一些不良現象,如拖欠學費,拖欠助學貸款等。我們應該以此為恥,警戒自己,提高自己,從自身做起,努力淨化我們的校園。

二、修志。做一個志存高遠的人。

孟子說過“故聞伯夷之風者,頑夫廉,懦夫有立志。”我們要努力培養自己的堅強獨立的意志,任何時候都不能鬆懈。人生應該如蠟燭一樣,從頂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蠟燭不息,志向不滅。如王勃所說“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又如蘇軾所說“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我們要讓自己的內心裡藏著一條巨龍,一條時刻清醒的巨龍。

三、修身:身體是革命的本錢。

我們大學生有許多人平時並不注重鍛鍊身體,因此體質弱,易生病。我們要知道只有身體好了,其它各項工作才能順利正常進行,因此我們要形成良好的習慣,經常鍛鍊身體。

四、修情:做一個富有愛心的人。

孔子說“仁者愛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有無幼以及人之幼”都是讓我們學會愛人。培養自己的愛心不在於一朝一夕,而在於年年月月。我們要從身邊的一些小事做起,給老人讓座、攙扶老人過馬路、拾金不昧、關愛小孩、關心集體、義務獻血、義務勞動、見義勇為、愛護公物、保護環境等。

五、修心:做一個心理健康,心態積極的人。

我們要具有充分的適應力,能充分地瞭解自己,並對自己的能力做出適度的評價,生活的目標切合實際能保持人格的完整與和諧,善於從經驗中學習,能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能適度地發洩情緒和控制情緒。

不少人認為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是兩個沒有關係的概念。實際上,這是不正確的。在現實生活中,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是互相聯絡、互相作用的,心理健康每時每刻都在影響人的生理健康。如果一個人性格孤僻,心理長期處於一種抑鬱狀態,就會影響內激素分泌,使人的抵抗力降低,疾病就會乘虛而入。一個原本身體健康的人,如果老是懷疑自己得了什麼疾病,就會整天鬱鬱寡歡,最後導致真的一病不起。

所以,心理健康對於我們來說很重要。

六、修性:做一個灑脫達觀之人。

我們對於生活中的事要抱著灑脫達觀的態度。達觀,對不如意的事情看得開。灑脫,言語、行動、風度自然大方,沒有拘束。有人或者“牢騷太盛”,或者積憂成疾;達觀的人就能夠另外去尋找能使自己高興的事。人,常常患得患失,於是多忌諱,被束縛;灑脫的人卻能夠拋開自己的暫時利益。中國的古人,在這方面頗有些代表。最欣賞蘇軾的《定**》“一蓑煙雨任平生”, 風雨總會來的,不在這塊雲彩,就在那塊雲彩。杞人憂天,自有它的道理,但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區區人類怎可螳臂當車?讓我們灑脫地面對人生吧。

七、修言:做一個談吐文雅之人。

語言是社會交際的工具,是人們表達意願、思想感情的媒介和符號。語言也是一個人道德情操、文化素養的反映。在與他人交往中,如果能做到言之有禮,談吐文雅,就會給人留下良好的印象;相反,如果滿嘴髒話,甚至惡語傷人,就會令人反感討厭。我們要注意平時的細節。說話時態度誠懇、親切。說話本身是用來向人傳遞思想感情的,所以,說話時的神態、表情都很重要。用語謙遜、文雅。多用敬語、謙語和雅語,能體現出一個人的文化素養以及尊重他人的良好品德。聲音大小要適當,語調應平和沉穩。談吐文雅看似簡單,但要真正做到並非易事。這就需要我們平時多加學習,加強修養。

八、修行:加強行為道德規範。

我們要做到明理修身,團結友愛,勤儉節約,艱苦奮鬥。不抽菸,不酗酒。不破壞公共設施,不擾亂公共秩序。尊敬老師,尊重他人。說話和氣,禮貌待人。講究衛生,不亂扔亂吐等。

九、為學:做一個求學進取之人

作為一個學生,最重要的還是學習。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我們要形成積極學習的心態,我們要對學問充滿好奇心,培養出自己對學習的興趣,這樣我們就不再會為自己的學習發愁了。

對於這次的講座,我感觸頗深。做人與為學,看似簡單的字眼卻露出瞭如此深奧的人生哲理。我要時時刻刻提醒著自己,不能鬆懈,自己是學生幹部,更要做好榜樣,讓我們的校園更加和諧,更加美麗。

學生骨幹學習心得 篇七

這個學期我參加了合肥學院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第九期第十屆業餘團校學生社團幹部培訓班。首先非常榮幸代表我們社聯組織部參加此次培訓班。本次培訓班有三次報告,同時是在合肥學院新區,雖然我們學院現在在黃山路的老校區,距離中心校區比較遠,但是三次培訓課結束後,我覺得不虛此行。本次培訓班形式多樣,集中學習與分組討論相結合,時間安排緊湊,同時講座的主講水平高屋建瓴,從幾場報告中我得到了很大啟發,為我自己以後在社聯的發展有很大的幫助。

在這兩天裡共安排了三場報告,分別是汪昱書記的《新媒體環境下的高校共青團工作》,伍德勤老師的《漫談社團活動與大學生成才》以及何婷婷老師的重要講話。

在第一天的開班儀式汪書記給出了新媒體的定義:一新技術支撐體系下出現的媒體形態,依託網路數字技術。再者,給我們講述了新媒體的特點:互動性、開放性、不受控制性、傳播的迅猛性、受青年輕化,不能全名娛樂。除此之外,汪書記還告知了新媒體技術與環境對高校共青團帶來的挑戰,包括獲取資訊的“無主控制性”給高校共青團帶來的挑戰;資訊傳播的“虛擬性”給高校共青團帶來的挑戰。另外還有新媒體通訊:團委網站、微博、SNS、及時通訊、手機報。最後,汪書記給我們提了三點發展策略:努力創新通過新媒體服務青年大學生的新形式,助推各項共青團工作開展;積極網路團建的可行性;大力培養青年大學生良好的新媒體素養。

第二場報告是由伍德勤老師主講的。首先,他給我們剖析了大學生社團的內涵及其特徵:組織的自發性;結構的鬆散性;型別的多樣性;目標的趨向性;管理的自主性,活動的開放性。其次,讓我們瞭解了大學生社團的功能: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培養團隊精神的功能;全面發展的教育功能;培養個性特長的功能;社會服務的功能;構建和諧校園的功能。最後,伍德勤老師給我們列了大學生社團內部管理的六項原則:方向性原則、教育性原則、依“法”治國原則、民主管理原則、自主性原則、責任制。

第三場報告會是由何婷婷老師主講的。與之前的報告會不同的是,何老師拉近了我們之間的距離。(我們跟何老師的距離,我們與各個協會的距離)何老師的報告會,沒有冗長的文字描述,只是在幾個例項、幾個笑話、幾個遊戲中讓我們瞭解報告的主題,讓我們更深切的體會到她所表達的思想。她讓我們承擔起自己在社聯抑或是在協會中的責任,將我們的社團發展成為品牌社團。

這三場報告會讓我真正認識到了什麼是社團文化、什麼是執行力。並結合我的在社聯的工作,對於如何提高執行力的問題,有了自己粗淺的認識和思考。

一、提高執行力就要做到加強學習,更新觀念。

日常工作中,我們在執行某項任務時,總會遇到一些問題。而對待問題有兩種選擇。一種是面對問題,一籌莫展,不思進取,結果是問題依然存在,任務也不會完成;一種是不怕問題,想方設法解決問題,千方百計消滅問題,結果是圓滿完成任務。反思對待問題的兩種選擇和兩個結果,我們會不由自主的問到,同是一項工作,為什麼有的人能夠做得很好,有的人卻做不到呢?關鍵是一個思想觀念認識的問題。我們常說,觀念決定思路,思路決定出路。觀念的力量是無窮的。一些優秀的社團會長也認為,有什麼樣的思想觀念,就有什麼樣的工作效果。觀念轉變,思想解放具有“核裂變”效應,能夠產生推動發展的不竭動力。只有轉變觀念,解放思想,社團才能始終保持快速發展,才能始終充滿蓬勃旺盛的精力。綜觀我們合肥學院近年來所取得的超常規、跨越式發展,正是思想先行、觀念解放的必然結果。實踐證明,如果不是破除了“等靠要”的舊的思想認識,樹立了新的改革創新發展觀念,正確施行了科學的管理手段,就不會有我們我們各個成功社團的今天。由此,我們要認識到,任何一個組織的發展,不僅僅是戰略決策,經營規劃等等,更重要的是各級人員的執行能力。對待日常工作,不要總是找藉口,要從自身出發,不斷加強學習更新觀念,不斷分析認識提高自己,改變不執行不作為的不良習慣,自動自發地做好本職工作。

二、提高執行力就要做到誠實做人,認真做事。

我們常說,誠誠實實做人,認認真真做事。做人要有一個做人的標準,做事也要有一個做事的原則。但具體到實際工作中,常常是有制度,有措施,也有違章。究其原因,就是一個態度問題,一個責任感強不強的問題,一個做人是否誠實、做事是否認真的問題。聯絡到一些協會“做強做大”的發展格局,就象我們協會一樣,規模越來越大,更需要我們樹立一種積極向上的工作態度,誠實認真地執行好協會的每一項決策。要時刻牢記執行工作,沒有任何藉口,要視服從為美德;工作中無小事,工作就意味著責任,無論在任何崗位,無論做什麼工作,都要懷著熱情、帶著情感去做,而且要竭盡全力、盡職盡責地做好。要時時刻刻、事事處處體現出服從、誠實的態度和負責、敬業的精神。

在以後的日子裡,我一定履行自己的承諾,完成自己的使命,與社聯的兄弟姐妹一起,共築社聯輝煌的明天。

學生骨幹學習心得 篇八

自9月開學以來,生本教育隨著暖暖秋風吹到了利州大地。我們學校也在李校長的親自部署下,如火如荼地開展探索適合於我校的生本教育課堂,我有幸作為首批生本實驗教師,帶著我的新一屆一年級學生,開始了生本教育的探索之路。說實話,初遇生本教育,我只是簡單的從字面上理解——以學生為本。這樣的教育理念我並不陌生,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的人本教育理論,也強調了不僅要關注教學中認知的發展,更關注教學中學生情感、興趣、動機的發展規律,注重對學生內在心理世界的瞭解,以順應學生的興趣、需要、經驗以及個性差異,達到開發學生的潛能、激發起其認知與情感的相互作用,重視創造能力、認知、動機、情感等心理方面對行為的制約作用。但為什麼郭思樂教授要提出他的生本教育理論呢?郭教授的生本教育是什麼樣的?我校開展了近3個月的生本教育實踐,我們的方法和路子是否正確?帶著這些一連串的問號,帶著學校領導的期望,我誠惶誠恐地開始了美麗羊城的生本教育學習實踐之路。

12月15日,當我來到羊城後,就看到了為期十五天滿滿的學習安排表:進校聽課、理論講座、課堂模擬、借班上課、論文答辯等等。但我不在乎這些形式,我給自己定的目標是,專門在這些形式中“挑刺”,看看生本教育是否真有那麼神奇,從這點說,我不是個好學生。但經過半個月的學習,我內心經歷了由開始的懷疑----半信半疑----堅信不移的心路歷程。可以說,這次學習是對我以前教育觀、教師觀和學生觀的重構,特別是郭教授的一些經典警句,對我簡直就是醍醐灌頂。今夜在回顧翻看學習筆記,更是內心激動澎湃,現把半月來的學習心得加以整理,吸取精華,去之糟粕。

一、生本教育的核心環節

(一)個人學(獨學)

個人學(獨學),是生本課堂的第一步。學什麼?怎麼學?----自主完成前置性小研究。談到這裡,不得不說前置性小研究,前置性小研究是老師設計的,在設計小研究時,我們要遵循學生生命之“根”和學科知識之“根”,當兩“根”交匯在一塊,就形成了“匯根”(即:慧根),簡單地說,設計前置性小作業的原則是低入-多做-深思-高出。低入的含義是:根本,簡單,開放。根本:是數學學科的金標準,直指學科內容的本質;簡單:就是讓人人會做,但我認為,簡單也有個度的把握,應簡單到不失去內容的探究價值,如:我在上模擬課內容中的《植樹問題》時,我設計的是三棵樹產生間隔的例子,再讓學生試著畫4棵樹、5棵樹的間隔情況,你發現了什麼規律?。最後,郭教授指出了為什麼不設計兩棵樹的例子?因為兩棵樹是發現不了規律。可見,簡單承載思想,過於簡單就失去探究的價值。開放,就是可以拓展,能運用,便於總結。

其實在獨學中,還有培養學生獨立自學的能力和方法,不僅要讓學生學會嘗試、畫圖、演示等方法技能,還要讓學生養成會整理、會提煉、會質疑的能力。可見,讓學生會獨學,是生本課堂的基礎。

(二)小組學(對學)

在學生獨立完成前置小研究的基礎上,我們就要真正在課堂上開展生本課堂教學。在小組中學習時,要注重突出“幫”學,在小組內交流前置小研究的完成情況,交流時,最好讓要發言的同學把研究單放中間,輕聲細語指著說,學困生為第一發言人,小組內可以每人交流一道題,也可以每人交流某道題的一種方法。

針對我們一年級做生本,在一開始訓練學生小組學習時,我們要做到各科互相配合(至少語文、數學),採用統一的小組分組,統一的評價標準及機制。在一開始訓練時,要一組一組地訓練,訓練一組,鞏固一組。每天訓練時,要擬定一個訓練重點和目標,圍繞這個目標進行訓練和評價,可以說,評價指向哪裡,學生就會朝向評價的方向努力。

(三)全班學(群學)

全班學,表面上看好像是課堂展講,但這只是其一,更重要的是要把學生在小組內通過對學還不能解決的問題帶到全班交流。在這一環節,根據不同的課型和內容,學生的展講的方式和側重點是各不相同的。在新授課時,學生展講主要側重於方法探究的過程及方法的多樣性。如:執教《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一課,學生的展講主要放在把平行四邊形轉化為長方形的方法及過程上,體現轉化思想的過程。在整理複習課時,學生的展講主要側重於知識的整理過程及整理的方法,使相關知識橫成片,豎成線。如:執教《多邊形的面積》整理複習,學生的展講應放在整理的方法和整理的知識網路上,在學生頭腦中構建長方形的面積---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三角形及梯形的面積這一漸進的知識過程。在評研課時,學生的展講要側重於“評”與“研”,重點是要錯題分享,把自己做出的題要分析錯因,對改正後的題目加以研究,並給同學們誠懇的提醒或建議。

以上無論是何種課型,每個小組展講後都必須要或總結,或點評,或提醒。除此之外,上面的小組在展講時,下面的同學要認真傾聽,待上面的小組彙報完畢時,下面的同學能質疑,會補充,並注重對學生質疑交流的指導和培訓。

(四)教師幫學(點評提升)

在我校前幾個月的生本課堂教學中,我發現,我們教師的主導作用沒有得到很好的體現,有時,我們過於的放手,以至於學生討論的主題發生偏離;有時,我們放手把課堂完全交給學生,以至於上出的課堂缺乏深度;有時,我們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以至於學生出現問題時,我們卻茫然不知。

那麼,在生本教學的'課堂中,我們老師的作用還是不可替代的,生本老師的作用主要是:組織作用(使課堂有序進行,確定小組及學生的發言順序);導向作用(使學生的小組交流展示都要圍繞本課的核心問題,抓住重點交流展示);慎重干預作用(當學生交流討論的主題發生偏離時,我們要慎重干預,變“有為”為“無為”)。

以上是生本課堂的四個核心環節。其實,我認為,如果從學習效度上分析,生本課堂實則是三大核心環節,即:個體學----小組學——全班學。而教師的幫學作用應貫穿在這三個環節之中。學生通過這要的三個環節的學習,相當於對同一內容學生學習了多次,每次的學習都是在前次學習效果上的疊加。試想:通過這四輪的學習,學生的學習效果更好,對學習內容及知識的掌握更加深刻,更重要的是,對學生完美人格的塑造起到了積極作用。

二、前期我校數學生本課堂的幾個誤區。

(一)重演講,輕設計。

在前期的生本課堂教學主題研討中,我校老師都積極參與其中,可以說,我校老師們在生本課堂的探索中,都付出了艱辛和努力。取得了生本課堂上的質的飛躍,短短一學期時間,取得了一年或幾年的成效。但在這次的學習中,使我更加深了對前置小研究的設計,無論是何種課型,學生的獨學、對學及群學都是圍繞小研究展開的。而我們在實施過程中,注重了對學生小組合作及小組展示的研討,缺乏對前置小研究設計的研究和探討,因此,在下學期開學初,我們低段數學組必把如何設計根本、簡單、開放的小研究作為我們的教研主題之一,遵循慧根,讓我們設計的課題與學生的課堂“脈搏”共振。

(二)重結果,輕過程。

在12月17日晚,郭思樂教授在組織學習《生本教育數學骨幹班學習要點》時,向與會的老師們提出了這樣的問題:一年級教學20以內的進位加法,如:9+5,怎麼教學?要教給孩子什麼?當他把此問題丟擲時,我與很多的數學老師一樣,頭腦裡快速的閃出這節課要讓學生學會用“湊十法”解題。但接下來郭思樂教授低沉而簡短的一句話,一語驚醒夢中人,他說:我們老師到底是帶著方法(結果)見學生,還是帶著學生尋方法。聽到這句話時,反思自己以前的課堂,有多少次我不是帶著方法及結果去見學生的?這樣做的原理是我的教育觀、學生觀出現了偏離。

(三)重學生,輕老師。

在前期的生本課堂教學實踐中,我及我的夥伴們有時是矛盾的。想講而不敢講,不講卻又想講。有時我們想放手,卻又不放心學生;有時我們又情不自禁硬生生地把課堂拉回“師本”;到了最後,有些老師乾脆完全放手,課堂讓學生組織,老師就坐著看學生表演。等等這些現象,都說明了一個問題,生本課堂中我們教師應該幹什麼?應該怎麼講?應該講什麼?通過這次的學習,我終於堅定:生本課堂中老師的地位不能丟!在生本課堂中,我們教師要“點”在迷茫處,“指”向優化時,“幫”在必要時,控制課堂節奏。我們的老師講,要講在關鍵處,更要不講在關鍵處(在關鍵處應讓學生多探究,多爭辯,然後再提煉總結),應側重於對學生方法的指導,教學重點的精點撥,學習內容的精提煉,學生課堂展講的精點評。

以上是我這個“壞學生”美麗羊城學習的些許感獲。在這次學習實踐中,有太多可見可聞的碩果,如:代表全體數學骨幹學員到朱村國小上彙報研討課,受到了郭教授及全體兄弟學員的好評,更重要的是,被朱村國小六年級三班的同學的自學能力、展講能力、視訊展臺的操控能力等所折服。可以說,這次廣州行收穫是滿滿的。如果有老師要問我:什麼是生本課堂教學模式?我想借用郭教授的話:“生本教育沒有具體的模式”。這個觀點我認同,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實踐證明:任何教學探索一旦成為模式,也就是這種模式滅亡的開始。如果還有老師要問:我們學習生本教育的什麼呢?那麼我想告訴大家:我們研究學習生本教育,並不在於我們一定要構建新的教育模式或課堂模式,而是我們要學習生本教育中“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的生本教育理念及教育思想。

“教不研則淺,研不教則空”。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將乘著這次羊城學習的翅膀,在教學中實踐,在實踐中反思,在反思中創新,努力沿著生本教育足跡,開創屬於自己的幸福教育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