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食品營養學心得(精選4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4篇《食品營養學心得》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尋到更多與《食品營養學心得》相關的範文。

食品營養學心得(精選4篇)

篇1:食品營養學的心得體會

學習食品營養學心得

今年選修了食品營養學,確實學到了很多東西,瞭解了以前沒有注意的營養學在生活上的細節,也有了一些知識的積累,有了一點心得體會,下面就對我這半學期的學習做一個小結。 營養是指人攝取食物後,在體內消化和吸收、利用其中的營養素以維持生長髮育、組織更新和處於健康狀態的總過程。營養是指人體吸收和利用食物或營養的過程,包括攝取、消化、吸收和體內利用等。

一個人生命的整個過程,時時刻刻都離不開營養。因此,人人們對食物就有了最共同、最基本的要求。 供給熱能,維持體溫,滿足人類生理活動和從事勞動的需要的原料。 構成身體的組織,提供人體生長髮育和修復體內各組織所需要的原料。 保護器官功能,調節代謝反應使身體各個部分工作能正常進行。 食物所具有的這些功能,也就是說食物的營養的價值,是取決於食物中所含營養素和熱能是否滿足人體營養需要的程度。人體所需要的營養素主要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素、礦物質、膳食纖維和水。 通過長時間的實踐、總結,人們發現,雖然可吃的食物有很多種,但沒有一種天然食物能包含人體所需要的各類營養素,能為我們提供健康那個生存所需要的一切營養。 例如,糧穀類食品,其營養價值體現在能供給較多的碳水化合物,但蛋白質的營養價值較低;蔬菜水果能提供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及膳食纖維,但其蛋白質、脂肪因含量極少而營養價值低。因此,都不可能維護人體的健康,每個人一定要按人的需要,如年齡、勞動量情況、健康情況不同,來選擇不同低食物。下面就以牛奶為例。 牛奶的營養 牛奶中的鈣既豐富,吸收利用率高,它補充了植物性食品中鈣吸收利用較差的缺陷。此外,牛奶中的鈣比例比較合適,是兒童、老人的最佳食品。 牛奶是具有良好保健功能的營養食品。 牛奶中有優質的蛋白質,牛奶中含有容易消化吸收的脂肪。牛奶中的糖為乳糖。牛奶中含有人體所需要的各種維生素,含量最多的是維生素A和維生c素B2。 酸奶 酸奶是用優質的鮮奶為原料,經殺菌後接入活性乳酸菌發酵製成的,酸奶營養豐富,酸甜可口,涼爽宜人是夏日首選的制佳品,更是值的提昌的保健食品。 酸奶的品種較多,按脂肪含量不同,可分為全脂酸奶和脫脂酸奶,按新增輔料的不同,也分為原味、果味及果料酸奶,根據工藝的不同,又分為凝固型和攪拌型。凝固型酸奶是在接入菌種後,裝入杯中,保溫發酵,成品呈凝固狀態,質地均勻細膩,顏色為乳白色或略帶微黃色使用於少量或家庭製作。攪拌型酸奶是在接入菌種後,在大型酵灌中發酵,再經過機誡攪拌成為液態,最後裝入容器中,攪拌型適於大規模生產,便於新增果料,使產品多樣化。 酸奶中的乳酸菌,在牛奶的適應溫度中大量生長繁殖,奶中乳糖被分解為乳酸,酸度不斷增加,奶中的蛋白沉澱下來形成有蛋白彈性的乳白色凝乳,也變的更容易消化,也就是具有香酸風味的酸牛奶,是一種很好的保健食品,它具有以下的7優點:

1酸奶不僅保留了鮮奶原來的營養價值,而且經發酵後,提高了蛋白質和脂肪的消化吸收率,並使鈣、磷、鐵等吸收率也有所提高。

2酸奶能促進胃酸的分泌,加強消化功能,對於缺胃酸的,吃酸奶可增加食慾,促進消化。

3酸奶中含有大量的酸菌,乳酸菌在腸道中能枊制有害菌繁殖,防止腐敗菌在腸中產生毒素。對於防癌、防人體衰老有著其它食物不能代替的作用。

4酸奶能刺激胃腸蠕動,防止便泌。

5因牛奶中含有3羥-3甲基戊酸降膽固醇因子,故酸奶也有降底膽固醇底功能,它降低血清中膽固醇的效果比一般鮮奶還好。

6利用酸奶中的酸菌發酵牛奶,使乳酸菌及其產生乳酶分解乳糖,有效地解決了一部分人因缺乳酸酶喝了鮮牛奶易脹氣、腹瀉的問題。 喝酸奶須知 1不易過多。儘管酸奶對人體有多種營養保健功能,但在引用上也要注意適可而止,過量引用很容易導致胃酸過多,影響胃粘膜及消化酶的正常分泌。 2不易加熱,酸奶加熱,高溫會殺死酸奶中的活性乳酸菌,從而影響了活性酸菌在人體腸道類的繁殖,適酸奶的特有風味、保健作用及營養價值都大為降低。 3不易空腹食用。適宜乳酸菌生長的PH值酸鹼度為5?4以上,空腹胃液PH值在2以下,這樣引用酸奶,乳酸菌易被殺死,保健作用減弱;飯後胃液被稀釋,PH值上升。

4飲後宜漱口。由於酸奶之中的活性乳酸菌可使口空類殘留的糖、澱粉等碳水化合物發酵產生酸性物質,對牙體組織有害,故喝完酸奶後應及時漱口或刷牙。喝牛奶應注意什麼 1不要空腹喝牛奶。有人認為空腹尤其是早餐,引用一杯熱牛奶既節省時間又有營養。這種方法不可取。

我們知道人體熱能的供給來源,最主要、最經濟的應當是碳水化合物。其次脂肪,再次是蛋白質。

牛奶是含蛋白質豐富的食品,如果空腹飲用不利於蛋白質的消化和吸收。這是因為牛奶的蛋白質要經過胃和小腸的分解形成以後氨基酸後被人吸收,而早上空腹狀態下,胃、腸的排空是很快的,因此牛奶還來不及消化就被排到大腸了。 再有食物當中被吸收的蛋白質,只有在熱能充足的基礎上才能構成人體的組織一部分,倘若熱能不足,吸收的蛋白質就會被作為熱能燃燒消耗掉,這樣既起不到蛋白質本身的作用,又是一種浪費。

合理使用方法在飲用牛奶時,吃一些澱粉類食物,如麵包、花捲、餅乾等,同時在牛奶中放入適當的白糖,糖尿病人出外。 2牛奶飲用之前一定要煮沸消毒,煮後馬上飲用為好,不易放入保溫瓶中,因為煮沸的牛奶放入保溫瓶後,會破壞牛奶中的維生素。另外,隨作時間的推移,保溫瓶的溫度會下降。瓶類的空氣帶有許多細菌,在適當溫度條件下,牛奶將成為優良的培養基,使細菌大量繁殖,三個小時之後,瓶中的牛奶就會變質,活了以後容易引起腹瀉。消化不良或發生食物中毒。因此,牛奶煮後要立急喝掉。如果一次喝不完,宜分次煮飲,並將剩餘的牛奶放入冰箱中儲存,如果牛奶中產生氣泡或變酸就不能再飲用。以免發生中毒而影響健康。 3不用牛奶送服藥品。牛奶及奶製品中,均含有鈣、鐵等分子,這些離子和莫些藥物(如四環素類等)能生成穩定絡合物或難溶性的鹽,使藥物難以被胃吸收,有些藥物甚至被這些離子破壞,如果用牛奶送服藥物,就會大大降低藥物的濃度影響了治療的效果,服藥期間一個半小時為宜。

睡覺前喝牛奶的益處

前面我們和講過,牛奶是鈣的最好來源,用牛奶不鈣既經濟又補充了營養,睡前喝牛奶是補鈣的最佳時間。

專家認為,在白天一日三餐中,人體可以從食物中得到300~400毫克的鈣,有的甚至更多,當人體內部通過鈣的調節機制,從尿液排出鈣時,血液可以隨時從 食物中得到補充來維持血鈣的水平,到了夜間,人體進食,而尿液照常會形成,血液中的一部分鈣還是不斷的進入尿液,於是為了維持正常的血鈣水平,人體就不得動用鈣庫-骨骼中的鈣。

因此,睡前和牛奶補充了一部分鈣,可以為夜間的這種底鈣調節提供鈣源,阻斷了體內地動用骨鈣,此外,鈣和牛奶中的莫些物質,均有鎮靜、催眠作用。可以有助於眠 健康: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定義:健康是生理、心理及社會適應三方面全部良好一種狀況,而不僅僅是沒有疾病或虛弱。 全世界一致公認的健康標誌有13方面 :生氣勃勃,性格開朗充滿活力 ,正常的身高體重 ,光滑光澤的頭髮 ,堅固並帶淡紅色的指甲 ,粉紅的舌頭 ,食慾旺盛 ,正常的體溫脈搏和呼吸率 ,健康的面板,正常的大小便 ,不易得病 ,明亮的眼睛粉紅的結膜 ,健康的牙齦口腔黏膜 。 亞健康:是指健康的透支狀態,即身體確有種.種不適,表現為易疲勞,體力、適應力和應變力衰退,但又沒有發現器質性病變的狀態。其原因有:過度疲勞成的腦力、體力透支;人體的自然衰老;各種急、慢性疾病;人體生物週期中的低潮時期。

篇2:食品營養學的心得體會

一.學習營養學與健康課程主要目的在於:合理膳食,吃出健康

二.營養學的概念

1. 營養素:營養素(nutrient)是指食物中可給人體提供能量、機體構成成分和組織修復以及生理調節功能的化學成分。凡是能維持人體健康以及提

供生長、發育和勞動所需要的各種物質均稱為營養素。人體所必需的營養素有蛋白質、脂肪、糖(碳水化合物)、無機鹽(礦物質)、維生素、水、食物纖維等6類。

2. 營養素的分類:

1)巨集量營養素(蛋白質 脂類 碳水化合物)

2)微量營養素(礦物質 維生素)

3)其他食物成分(膳食纖維 水)

3.營養素的生理功能:

脂類——構成生物膜,提供必需脂肪酸,是脂溶性維生素必要載體並促進其消化吸收。

必需脂肪酸——是構成線粒體和細胞膜的重要組成成分;必需脂肪酸與膽固醇結合,保持人體正常代謝;是前列腺素在人體內合成的原料。

碳水化合物——是機體主要能量來源;是構成機體組織和神經系統重要物質;參與細胞多種活動和蛋白質、脂肪代謝。

磷——是構成骨骼和牙齒的重要原料,構成細胞。

鉀——維持碳水化合物、蛋白質正常代謝;維持細胞內正常滲透壓和細胞內外酸鹼平衡;維持心肌正常功能。

鈉——構成細胞外液滲透壓;調節、維持體內水量恆定;維持神經、肌肉興奮。

鎂——參與300餘種酶促反應;維持骨細胞結構及功能。

碘——合成甲狀腺激素,維持基本生命活動;促進兒童生長髮育。

鋅、錳——是許多金屬酶組成成分並激活酶的活性。

硒——在機體內具有抗氧化功能。

銅——維持正常造血機能。

氟——適量氟有利於鈣和磷的利用,加速骨骼生長,維持骨骼健康。

鉻——是糖代謝的一個輔助因子,對胰島素有啟動作用。

鎳——構成鎳蛋白和某些金屬酶的輔基,調節某些內分泌功能及神經生理功能。

矽——是形成骨、軟骨、結締組織必需成分。

釩——促進心臟配糖體對肌肉的作用,增強心肌收縮力。

維生素A(視黃醇)——有利於暗視覺能力;有助於機體免疫功能。

維生素D——是鈣、磷代謝最重要調節因子之一,維持鈣和磷的正常水平。 維生素B1(硫胺素)——有助於能量和糖的代謝。 維生素B2(核黃素)——有助於機體抗氧化。

維生素B12——參與機體生化反應。

維生素C(抗壞血酸)——有助於機體抗氧化,促進鐵的吸收,提高免疫機能。 煙酸——在體內參與呼吸鏈組成;在生物氧化還原反應中起電子載體作用。 膽鹼——促進腦發育,提高記憶能力。

3. 營養素缺乏程序:

營養素的缺乏能是由於攝入不足,也可能由於其它疾病過程而引起,或是受到消化

吸收 利用 需要等因素的影響.

營養缺乏的程序可能相當緩慢的,往往是經歷了儲存不足 生化病變 功能變化和形態改變四個階段,在功能變化以前,個體主訴或體檢不易發

現明顯的異常,因此屬於亞臨床缺乏.到了形態改變階段,往往才會形成一些不可逆的病變.

4. 營養素的消化和吸收:

消化:為了食物能夠被人體吸收而將食物分解成為較小的顆粒或者分子的過程.

吸收:將營養素從消化系統中轉移到迴圈系統的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將營養素成分輸送到人體的細胞中.小腸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場所. 三.營養學與健康的關係:

健康,就像快樂一樣,很難有明確的定義。當我們生病時,渴望能擁有健康;但在健康狀況良好時,就忘記它的重要性了。健康的身體應該是我們與生俱來的權利,但是幾乎很少人能夠享有這個權利。對如何獲得健康,人們有許多不同的看法,有些人覺得運動是最重要的;而有些人覺得,心理因素才是最重要的。對於有營養知識的人來說,食物才是影響健康最重要的因素,因為我們一日三餐吃的就是食物,所以食物自然變成影響健康的最重要因素。

篇3:食品營養學的心得體會

學了一個學期的營養學與健康課其實感悟有很多。

健康,就像快樂一樣,很難有明確的定義。當我們生病時,渴望能擁有健康;但在健康狀況良好時,就忘記它的重要性了。健康的身體應該是我們與生俱來的權利,但是幾乎很少人能夠享有這個權利。對如何獲得健康,人們有許多不同的看法,有些人覺得運動是最重要的;而有些人覺得,心理因素才是最重要的。對於有營養知識的人來說,食物才是影響健康最重要的因素,因為我們一日三餐吃的就是食物,所以食物自然變成影響健康的最重要因素。

如何吃才會健康,一直有各種不同的意見。比如,朋友善意的忠告,食品工業的廣告及醫療職業的無稽之談,想要從這些言詞中分辨出真偽,便需要具備某些基本的知識,而知識是一點一點累積而成的,等到我們需要時拿來加以運用。

食物不僅是人類生存的最基本需要,也是國家穩定和社會發展的永恆主題。基本的生物學法則決定了食品工業是“天下第一產業”,也是人類的“朝陽產業”。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食品產業得到空前的發展:20年增長速度達15.7%,同年餐飲業產值達5000億人民幣,從業人員2200 萬人。2003年雖然有“非典”的影響,但食品工業仍以18.6%的速度增長。營養並非無本之木,其是依賴於食品產生的。因此可以描述為:食物好比是皮、營養則好比是毛,“皮之不存,毛將焉附?”。隨著改革開放、經濟的騰飛,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居民膳食結構發生巨大變化。過去物資短缺、食物單調,想吃的東西買不到,現在商品琳琅滿目,許多人卻不知道該如何選擇、應當怎麼吃了。

吃飯是再也平常不過的事,然而人類通過漫長的歷程才從“吃飽求生存”發展到懂得“吃好求健康”。從神農嘗百草開始,傳統食療作為中醫藥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漫長的歷史程序中為各民族的健康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是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在它形成發展的幾千年中,浸透著祖先和歷代先賢的血汗,凝聚著我們偉大民族的智慧。正如偉大的民主革命先驅者孫中山先生所指出的:“我中國近代文明事事皆落人之後,唯飲食一道之進步,至今尚為文明各國所不及。”

世界衛生組織(WHO)近年對影響人類健康的眾多因素進行了評估,結果表明:遺傳因素居首位、為15%,膳食營養因素的影響僅次於遺傳、為13%,遠高於醫療因素(僅8%)的作用。著名的維多利亞宣言提出健康生活方式的四大基石——即“合理膳食、適當運動、戒菸限酒、心理平衡”,居於首位的就是合理膳食。中華民族自古就有“寓醫於食”的傳統,食療養生的理念被人民群眾廣泛接受。“飲食者,人之命脈也”。則是明代醫藥學巨匠李時珍對膳食營養的健康作用所做的高度概括。

人類吃的.食物不外乎以下五類,第一類是穀物糧食,富含碳水化合物;第二類是動物性食物,包括富含動物蛋白質的瘦肉、禽、蛋、魚類等;第三類是富含植物蛋白質的豆類,以及乳類和乳製品;第四類是蔬菜、水果;第五類是油脂。食物中所含的營養素包括水、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膳食纖維、脂肪、礦物質、維生素與微量元素等。此外,食物中還含有許多具抗氧化作用的生物活性物質。人體對不同的營養素需要量相差極大,蛋白質、脂肪每日需幾十克,而微量元素硒、維生素B12每日僅需若干微克。營養學家把每日需要量在1克以上的營養素稱為巨集量營養素、包括六大類40多種;將每日需要量從微克到毫克級的營養素(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稱為微營養素。

不同食物的營養素成分不同,如米、面等以澱粉、即碳水化合物為主;牛奶、大豆、雞蛋、瘦肉以蛋白質為主;水果、蔬菜則富含礦物質、維生素和膳食纖維。食物間的千差萬別要求我們想做到膳食平衡,營養全面,就一定要不挑食、不偏食。由於世界各國人口、生產力水平、生活習慣各異,特別是農畜產品、魚類等食品生產數量不同,形成了不同型別的食物結構。如歐、美等國以動物性食物為主;印度、巴基斯坦、印尼、泰國為典型的素食結構;日本吸收東西方膳食的優點,植物與動物蛋白搭配比較合理,加之政府對膳食營養比例、食品構成、消費比重的重視,使日本人均預期壽命現在居世界前列。

20年公佈的統計報告稱:有3000萬20歲以上的中國人肥胖!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發病率逐年上升,高血壓、高脂血症、冠心病、脂肪肝和動脈硬化等“文明病”氾濫,肥胖已成為社會“公害”。在我國第一大城市上海,居民死因順位已從50年代的麻疹、肺結核和老衰讓位於現在的惡性腫瘤和心、腦血管病,其中心臟病的死亡率已超過日本。因心、腦血管病和癌症死亡的人數已佔總死亡人數的64%以上(全國每年約200萬人),佔國民死因首位。糖尿病患病率1979年僅佔全部人口的0.67%,1998年上升至3.21,20年北京等地區糖尿病患病率竟高達6%!營養偏頗的現代“文明病”嚴重威脅著國民健康,給中華民族敲響了警鐘!

20世紀,營養學的最大貢獻是建立了平衡膳食的理論。所謂平衡膳食,就是強調由多種天然食物組成的膳食,可提供人體基本的營養需要,在支援正常發育、保持合適體重,預防營養不良的同時,減少同營養過剩相關疾病的發生。平衡膳食的理論特別強調要避免過量消費在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發生中有潛在不良影響的食品與營養素。由此不難看出,某些人用所謂“沒有不平衡的膳食,只有不平衡的飲食習慣”來為垃圾食品“洋快餐”開脫是多麼可笑和荒謬!

怎樣才能做到平衡膳食呢?就是要根據身體需求,調整膳食結構,科學配餐。注意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礦物質、維生素、水、膳食纖維等幾大營養素的比例,糧食、果蔬和動物性食物的合理搭配。《黃帝內經》說“谷肉果菜,食養盡之,無使過之,保其正色”就是這個道理。 20年,全國衛生資源消耗6,100多億元,因疾病、傷殘造成的損失約7,800億元,總計近14,000億元人民幣。這是一個非常驚人的數字!眾所周知,“三峽工程”十五年的總投資才2000億元!國家“九五”攻關完成的研究表明:在疾病的預防工作上投資1元錢,就可以節省8.5元的醫療費和100元的搶救費用。世界醫學界公認:醫療、營養、護理是臨床治療的三大環節,中國有13億人,在這個龐大的基數下,患病的人不在少數,人們往往都是得了病以後才忙於治療,高昂的醫療費用不僅普通家庭難以承受,也給國家帶來巨大的經濟負擔。增加公費醫療的投入與醫療保險是治標不治本的辦法,只有重視營養知識的普及,才能將龐大的醫療開支節省下來。美國曾作過有關統計,如果加大營養知識宣傳和普及,使人民群眾關注營養,並在生活實踐中接受正確的飲食保健主張,就可以直接減少患病人數,最終節省下可觀的醫療開支。健康就是GDP!這一“營養經濟學”的觀點,對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的中國尤為重要!

食物、能源、水資源和環境問題是當今世界的四大危機,其中食物營養問題最為突出。我國國民營養狀況與發達國家相比,沒有呈現像人均國民收入水平那樣大的差距。如果引導得當,不僅有進一步縮小的可能,而且能夠利用我們傳統飲食文化的固有優勢,避免西方發達國家因營養失調所出現的“文明病”的困擾。但“洋快餐”的錯誤導向,導致眾多飲食誤區存在、盲目的食物消費、資源的浪費,造成“文明病”氾濫等眾多嚴峻的現實令人觸目驚心。

世界上有許多關於科學的營養改變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前途的事例。眾所周知,印度用水牛奶完成了“白色革命”,一杯牛奶強壯一個民族,展示了發展中國家推行科學營養,提高健康素質的成功經驗;而北歐國家挪威,卻依靠“一勺野生鱈魚肝油,強壯了一個國家”。挪威根據其國情,強調學生每天要吃一勺野生鱈魚肝油,結果大大提高了這個位於北極圈內國家的人均壽命和健康水平。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總幹事曾讚許地指出:“希望通過科研和努力,使人們進入一個新時代,讓野生鱈魚肝油成為每天飲食的組成部分”。挪威現在已經是世界上著名的長壽國家。

重視營養科普,讓人民群眾接受平衡膳食的主張,可以預防許多疾病。採取有效的營養措施,能大幅度降低非傳染性疾病的發生率和死亡率。北歐國家芬蘭,有一個省非傳染性疾病的發病率很高,芬蘭將該省作為這些疾病的重點防治試點省,5年內用於宣傳教育和防治措施的經費約100萬美元。此後該省居

民因心肌梗死、腦血栓、腦溢血發生偏癱的患者數目大幅度減少,五年內總共節省了600萬美元的醫療支出,這是一個非常生動的事例。 營養學是相當新的一門學科,直到近幾十年,才逐漸受到重視,但它並不是一門全新的知識,營養學的歷史其實與生命一樣的久遠。由於有機物質的存在,使得地球在數百萬年前就已經有了生命與無生命物質的區別。這些原始的材料包括固態、液態及氣態的物質,它們使得生命能夠生長、繁衍、並不斷地延續下去。 今日,我們所吃的食物,受到各地的風俗習慣、氣候及個人的經濟、年齡、性別、宗教信仰、工作性質及其他的因素的影響。由於受到外來因素的影響,所以我們選擇食物並不完全是基於健康的理由。事實上,不管是在家中或是出外用餐,沒有人會故意去傷害自己的健康。無論你是家庭主婦或是家中的一份子,想要引入新的觀念或新的食物時,都必須有好的理論及具

體的事實來支援。然而,許多沒有營養的食物,經常會出現在我們的四周並影響我們的健康。因此我們應該接受這種挑戰,設法加以克服。 學完這門課程我覺得最大的收穫就是對自己以後健康的生活能有所幫助。可以為自己安排一個合理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活上,注意飲食起居的合理安排,正所謂早睡早期精神百倍,合理膳食不要挑食,注意飲食的均衡,通過身體的全面檢查,給自己指定相應的食譜,身體虛弱就要注意對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等的攝取量。再就是適當的體育鍛煉,這個也是很關鍵的問題,生命在於運動,適當的鍛鍊是絕對能真強一個人的體制的。主要是生活要有規律,飲食、起居、運動都要有規律。心血來潮的健身還不如過豬一樣規律的吃了睡,睡了吃的生活。 再就是不要偏食,什麼都吃一點,不論別人說應該吃的,不該吃的,只要是平常的食物,健康的,我們都要攝取一點。 健康的心態是重要的,我們要有積極向上的心理,要學會面對失敗和陰霾,要踩在他們身上前進。

篇4:食品營養學的心得體會

基本常識的誤解

1.1 健康誤解。人們常常把健康定義為不生病,沒有不異常的狀態就是健康。而真正意義上的健康不僅僅是沒有疾病和不虛弱,而且是身體上、心理上、和社會適應能力上三方面的完美狀態。19年,世界衛生組織在對健康定義的闡述中,又增加了道德健康。20年,世界衛生組織又提出了“合理膳食,戒菸, 心理健康,克服緊張壓力,體育鍛煉”的促進健康新準則。WHO制定10條健康標準:

一是充沛的精力,能從容不迫的擔負日常生活和繁重的工作而不感到過分緊張疲勞 二是處事樂觀、態度積極、樂於承擔責任、事無大小、不挑剔

三是善於休息、睡眠好

四是應變能力強、能適應外界環境中的各種變化

五是能抵禦一般感冒和傳染病

六是體重適當、身體勻稱、站立時頭肩位置協調

七是眼睛明亮、反應敏捷、眼瞼不發炎

八是牙齒清潔、無齲齒、不疼痛、牙齦顏色正常、無出血

九是頭髮光澤、無頭屑

十是肌肉豐滿、面板有彈性

1.2 營養的誤解。我們更多的把營養這個詞理解成一個名稱,而真正營養是機體攝取食物,經過消化、吸收、代謝和排洩,利用食物中的營養素和其他對身體有益的成分構建組織器官、調節各種生理功能,維持正常生長、發育和防病保健的過程。平衡膳食從食物中獲取需求的營養素。

2 營養寶塔以及身體健康需要的營養素

2.1中國居民的平衡膳食寶塔。各種食物中需求量以1.7米成年男子為標準。在寶塔的第一層;穀物薯類以及雜豆250-400克,第二層是蔬菜類300-500克,水果類200-400克,寶塔的三層是,畜禽肉類50-70克,魚蝦類50-100克,蛋類25-50克。頂層是油25-30克 ,鹽6克。

2.2人體必須的營養素。營養素是指食物中可為人體提供能量、機體構成成分、修復組織以、生理調節功能的化學物質。 人體需要巨集量營養素:蛋白質、脂類、碳水化合物、水,微量營養素是指礦物質、維生素、膳食纖維。

3平衡膳食的建議

3.1食物多樣,穀類為主,粗細搭配每種食物含不同的營養成分,任何天然食物都不能提供完全的營養。多種食物搭配,才能滿足人體各種營養需求。

沒有不好的食物,只有不合理的膳食,關鍵在於平衡。

穀類食物是能量的主要來源,應保持中國傳統飲食習慣。米麵類不宜加工過細,避免維生素B、礦物質等營養素和膳食纖維的丟失 。

3.2多吃蔬菜、水果和薯類蔬菜、水果是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和植物化學物質的重要來源 。薯類含豐富膳食纖維、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建議每天吃蔬菜300~500 g,最好深色蔬菜約佔一半,水果200~400 g 。

3.3每天吃奶類、大豆或其製品奶類含鈣量較高,利用率高,含豐富的優質蛋白和維生素。兒童、青少年飲奶有利於其生長髮育 ,中老年人飲奶可減少骨質丟失。我國平均鈣攝入量僅為389mg,建議每人每天飲奶300g或相當量的奶製品。

3.4常吃適量的魚、禽、蛋和瘦肉.動物性食物蛋白質含量高,是優質蛋白的良好來源,氨基酸組成更適合人體需要。 魚 ﹥鵝、鴨、雞肉﹥豬、牛、羊肉,含較多脂溶性維生素、維生素D和礦物質。大多含有一定量的飽和脂肪和膽固醇,攝入過多增加患心血管病的危險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