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民間神話故事【多篇】

民間神話故事【多篇】

中國傳統民間故事 篇一

黃帝涿鹿戰蚩尤

大約在五千年前,我國的黃河、長江一帶住著許多氏族部落。黃帝就是傳說中最有名的一個部落首領。

黃帝是少典族的子孫,姓公孫,名字叫軒轅。據說他一生下來就有非同一般的表現:七十天時會說話,幾歲大的時候就懂得了許多道理。成人後,更加樸實敦厚、機敏神靈,且知識淵博、明辨是非。

黃帝的部落最早分佈在我國西北的姬水附近,後來遷到河北涿鹿,開始發展畜牧業和農業,並且定居下來。和黃帝同時期的另一個重要部落的首領是炎帝,他和他的部落最早居住在我國西北的姜水附近。據說炎帝和黃帝還是近親,只是黃帝的部落正在興起,炎帝的部落卻漸漸衰落。

這個時期,還有一個重要的部落,就是九黎族。他們的首領叫蚩尤,帶領部落生活在今天的河北、山東、河南交界的地方。傳說蚩尤十分強悍,黑臉、紅須、碧眼,力大無比,性情殘暴,經常帶領他的八十一個兄弟攻打弱小的部落。

他的八十一個兄弟被傳得更神,個個具有猛獸的身體,長著銅頭鐵額,吃的全是沙石。他們隨著蚩尤一起向黃河一帶擴張,沒有哪一個部落能夠戰勝他們。

蚩尤侵入了炎帝的地方,炎帝奮起反抗,但不是蚩尤的對手,被蚩尤打得節節敗退。

黃帝分析形勢,認為蚩尤戰勝炎帝之後,一定會和自己開戰。與其被動挨打,不如主動出擊。於是,他先在涿鹿的郊野與炎帝開戰,迫使炎帝歸順自己,與自己的部落合二為一,漸漸融合成華夏族。這就是“炎黃子孫”說法的由來。

兩股合力一形成,黃帝就和蚩尤在涿鹿廣闊的原野擺開了戰場。黃帝希望蚩尤向自己投降,可蚩尤哪裡肯聽,他一聲號令,向黃帝的人馬展開了攻擊。

據說黃帝平時馴養了熊、羆、貔、貅、、虎等六種野獸,打仗的時候就把它們放出來。蚩尤的兵士雖然凶猛,可遇到訓練有素的黃帝的軍隊,便不是對手了。

很快,蚩尤敗下陣來。

蚩尤見勢不妙,慌忙帶上殘兵敗將,落荒而逃。黃帝一見,哪裡肯輕易放過,帶著人馬便追。追殺中,忽然天昏地暗,黑霧迷漫,沙飛石走,風雨雷電,致使黃帝的隊伍無法繼續前進。原來,蚩尤請出了“風伯雨師”前來助陣。

黃帝哪肯示弱,請來天女幫助,驅散了風雨,剎那間,風止雨停,晴空萬里。黃帝的軍隊在指南車的引導下,很快就追上了蚩尤,終於把他給殺死了。

從此,黃帝統一了中原。

中原統一之後,黃帝並未就此停手,他繼續擴大自己的版圖。向東,他抵達了海濱,登上了有名的泰山;向西,他到達了今天甘肅省境內的崆峒山;向南,他到達了長江邊,登上了湘山;向北,他踏進了北方少數民族聚居之地。

他還在位於今天河北省涿鹿縣境內的釜山接受了各部落首領的朝拜,從此成為華夏大地上的一位。

傳說中的黃帝時代,有許多發明創造,如造車、造船、製作五色衣裳等等。雖然不一定都是黃帝一個人發明的,但後人也樂於把這一切歸功於他。

黃帝居住在一座名叫“軒轅小丘”的小山旁,娶了嫘祖為妻。據傳嫘祖親自參加勞動,並教婦女們養蠶、繅絲、織帛。

黃帝還有一個史官名叫倉頡,據說文字就是他創造的。

黃帝共有十五個兒子,他和嫘祖所生的兩個兒子叫青陽和昌意,他們的後代都分別掌控過整個華夏大地。

黃帝死後,被尊為“華夏始祖”。

中國傳統民間故事 篇二

牡丹仙女

人人都說:“牡丹是花中”,說起這句話,引起我一個故事來。

從前有一個孩子叫寶柱,聽這個名字,就是一個嬌貴孩子。真的,寶柱從小就死了父親,寡婦娘只守著他這一個孩子,娘自然要把他當作寶貝看待。可是有什麼法子呢,吃穿逼的,十歲的時候,寶柱就給地主家放牛放羊,大一點了,就給人家去做長工短工,那真是什麼營生也做過了。別說鋤刃磨去了,就是鋤把也磨細了。孃兒兩個掙斷筋地做了一年,三十晚上也是沒面吃頓餃子,沒油點亮燈,五更黑夜,聽到外面鞭炮響成了串,心裡是說不出那個難受滋味。

那一年,寶柱已經長成一個很壯的小夥子了。過了正月九年級,寶柱跟娘商議道:“咱孃兒倆天天給人家做活,年年受這樣的窮,今年我往遠處去,也許別的地方工錢會高一點。”

娘長嘆了一口氣。她捨不得寶柱離開,但是受窮也受怕了,她答應了兒子。

寶柱上了路,走了有七天七夜,走到了一個靠山的地方。那裡有一個莊,大街上有一個高大的門樓,門兩面豎著旗杆,立著石獅子,一看就知道是曾經作過官的人家。他看著看著,從門裡走出了一個老漢來,穿著黃鍛子馬褂,紫緞子大袍。寶柱心想,這可是個有錢的主兒了。還沒等他開口,那老漢就問道:“你這個小夥子是做什麼的?”寶柱就上前說道:“老大爺,我是給人家做長工的。”老漢笑了一下說道:“我正要僱長工呀,你就在我這裡住下吧,記住,以後叫我劉老爺。”寶柱停了一停說道:“劉老爺,咱有話講在頭裡,我不是這地方人呀,我走過三州六府,就是為的要多掙幾個錢啊。”

劉老爺忙問道:“你要多少錢呀?”

寶柱說道:“一年我要三十吊錢!”

劉老爺想了一想說道:“就依你三十吊錢吧,可是有一樁,我叫你做的營生,你可都得給我辦得成,辦不成一樣,你這三十吊錢,一個也就別想要了。”

寶柱心裡琢磨了一下:論莊稼地裡的活,耕割鋤耬,自己樣樣會;說到家裡的活上,泥牆苫屋,推磨壓碾,自己也樣樣能;論力氣吧,誰也比不上我;就是放牛放羊,自己也是頭把手。他想來想去,自己是沒有不會做的活呀,於是他就答應了。

劉老爺家裡用著很多的長工短工,他們當面叫他“劉老爺”,背後都叫他“劉老狼”。寶柱心想:“管他老爺老狼吧,反正自己是做工拿錢唄。”

這個劉老狼還天天唸佛燒香,唸完佛燒完香,他就對長工短工吩咐第二天的營生了。他吩咐的不是一樁兩樣,是成套成堆的。

寶柱半夜起來推完煎餅,天不亮就得掃完那個大院子。白天的營生那就更多了:起牲口棚,扒灰壓碾,擔土鋤草,捎帶著還得餵豬,餵馬、餵羊,喂牛。晚上還得挑幾十擔水。寶柱真是從天不亮忙到深更半夜,他別的不想,只想到能掙到這三十吊錢,孃兒兩個能寬寬裕裕的過個年呀。

一月過去了,兩月過去了,劉老狼不管吩咐什麼營生,哪一樣也沒難住寶柱,不只是做成了,還做得又好又快。

柳枝剛剛綠,草葉剛剛發,有一天,劉老狼對寶柱說道:“你給我進深山裡放羊去吧,七天回來背一次乾糧。記住,你到冬天把羊交給我的時候,這一群羊要變成二百隻羊呀。”

寶柱左數右數,這群羊只有一百隻,到冬天怎能變成二百隻呢?劉老狼嘻了一聲說道:“這就全憑你放得好啦,你要是不願意要這三十吊錢,那咱就算了。”

寶柱沒有做聲,他趕著羊進深山裡去了。

寶柱住在山洞裡,他吃的是硬幹糧,喝的是冷泉水。白天,他為的能叫羊吃上好草,他爬上這個山頭,又走上那個山坡。晚上他怕狼把羊拖去,他常在羊群裡轉來轉去,連覺也不敢睡。寶柱受累受苦的天天在山上放羊,沒有人跟他說話,沒有人跟他作伴。山上到處都有各種各樣的鮮花,寶柱站在石壁前時,迎春向他垂下了翠綠的枝條;寶柱坐在山坡上時,杜鵑花把鮮紅的花枝搖擺著;寶柱在山溝裡飲羊時,野薔薇放出了香味來。有一天,寶柱放羊放到一個山坡上,看到了一棵大牡丹,像人一般高,綠葉中長著幾百個花骨朵。那年天又旱,風又大,那牡丹葉子旱得把頭垂著,那花骨朵也是一層土。寶柱心裡很可憐它,他想:“人盼著過上好日子,花也盼著有個好雨水啊。”他走去提了桶水,澆在牡丹花根上,又輕輕地搖去了花骨朵上的泥土,才趕上羊走了。

過了幾天,寶柱又走過那山坡時,只見那幾百朵牡丹都開開了,每一個花頭都像繡球一樣的大,寶柱越看越愛看。他不覺在牡丹旁邊站住了。不知是因為花太俊了,還是花太香了,不知為什麼,從到這山裡來,寶柱第一次歡喜的笑了。

寶柱又提來一桶水,澆在牡丹花根上。

這一天,寶柱就在這個山坡上放羊。天快黑的時候。他趕上羊要回自己常住的地方,才走了不多幾步,聽到好像有人說話,細聽聽又是鳥在叫,他嘆了口氣想:“除了自己,誰還到這深山裡來。”他又走了幾步,還是聽得有人說話,這次再細聽時,也不是鳥叫了,那聲音又細又響,還聽得出是女人的聲音:

“寶柱!寶柱!喝你的水,給你個屋。”

寶柱連忙回頭看去,什麼也沒有。日頭已經壓山,小風溜溜地吹,那牡丹被紅光一耀,顏色更加鮮豔,光彩四射,在風裡輕輕地動著,看去真是笑眯眯的。寶柱看了一會又往前走去,那聲音又響起來了:

“寶柱!寶柱!喝你的水,給你個屋。”

石壁前,山坡上,水溝裡都有人在喊:

“寶柱!寶柱!不要走!不要走!”

寶柱又回頭看去,還是什麼人也沒有,只有幾片大牡丹花瓣,飄到了他的腳前。他見那花瓣實在好,就彎腰把它拾了起來。四處看看,還是沒有一個人影。他又趕上羊往前走,再也沒有什麼動靜。

哈!這一夜可發生奇怪的事情了,他在羊群裡轉來轉去,連自己也忘記了在什麼時候睡著的,等他醒來的時候,他已經睡在屋裡了。他吃了一驚:羊呢?他猛地跳了起來,聽到外面羊咩咩的叫,跑出屋門口一看,果然,那些羊都在院子裡呢。他再細看那屋時,也和平常的屋不一樣,光滑明淨,好像花朵似的散發著香味。

從這以後,寶柱就住在這花朵般的屋裡。夏天,他怕把羊熱著,帶著露水趕羊出去吃草。秋天,他怕把羊凍著,趕羊到向陽地方吃草。嚴霜下過以後,青草枯了,北風吹了起來,雪花飄了,寶柱數了一數,連剛生下的小羊,二百隻還要多了,他歡歡喜喜地趕羊下了山。

按本地的風俗,做長工的,都是在陰歷十月七年級下工,寶柱下山這天,已是九月二十八了。他一路走,一路想:可熬下這一年來了,再住幾天就和娘見面了,過年也不用再愁沒面吃餃子,沒油點燈了。他想到這裡,身子格外的輕,步子格外的快,那些羊看去更白了,聽著叫的也格外好聽了。寶柱簡直好像不是在地上走著,而是駕著一片白雲回了莊。

劉老狼把那群羊,數了又數,看了又看,嘻了一嘻,說道:“到下工只有三天了,我也不用你給我做別的營生啦,再給我辦一樁事吧。”

寶柱聽了,心想:大江大海都過了,還怕個小河溝溝啦。他說道:“別說一樁,就是三樁兩樁我也能做了。”

劉老狼皮笑肉不笑地說道:“你跟我來吧。”

寶柱一直地跟著他走進了正屋裡去,只見地上放著一雙大鐵鞋。劉老狼笑著說道:“要你在三天以內,把這雙鐵鞋穿破,穿不破這雙鐵鞋,你也就不要回我這個門啦。”

寶柱站在那裡,別說先前他沒有想到,會讓他去做這怪事,就是天底下也沒有這樣的事情呀。他說道:“為什麼要把鐵鞋穿破了呢?”

劉老狼把臉一沉說道:“叫你穿破了,你就得穿破了。穿不破你就別要工錢了。”

寶柱一下子明白了,他又氣又恨,心想:“怪不得人家都叫你劉老狼,你真是狼心呀!”

寶柱被趕出來了,身邊放著一雙黑沉沉的鐵鞋。

天黑了,又是颳風,又是下雪,寶柱放了這麼多日子的羊,衣裳叫樹枝扯破了,被石頭磨爛了。寶柱站了一陣,自言自語地說道:“要想凍死我還萬難啦。”他說完,向平時放羊的那山上走去了。

寶柱冒著風雪走到了那裡,卻不見那棟光滑明淨的好屋了。他長嘆了口氣,倚著石頭站住了。

北風颳得更大了,嗚!嗚!嗚!好像老虎聲。老虎聲裡,響起了人的說話聲,那聲音又尖又細:

“寶柱!寶柱!不要停下!不要停下!”

石壁前,山坡上,水溝裡,都似乎有人在叫他:

“寶柱!寶柱!不要停下!不要停下!”

寶柱也忽地想了起來。停在這裡是會凍死的。他向前走去了,越走越暖和,越走越亮堂,風好像真的變成了老虎跑遠了。他走著走著,不知不覺地走到那棵牡丹跟前了。這裡好像是兩樣的天下:像春天一樣的暖和,像白天一樣的明亮。那棵牡丹眼看著發芽了,長葉了,開花了,從牡丹花後面閃出了一個閨女來:大臉面,大眼睛,不笑也像是在笑,秀麗得像一枝盛開的牡丹花。閨女向寶柱笑了一笑,轉身擺了擺手,牡丹花瓣紛紛地向四外飄去了,飄呀,飄呀,越飄越大,越飄越大、落到地下時,都變成明光淨亮的房子了。閨女請寶柱進了屋,裡面已經擺好了熱飯熱菜,閨女又叫寶柱吃飯。寶柱哪裡有心吃飯,閨女說道:“你儘管放心吧,我是牡丹仙女,我會幫你忙的,那雙鐵鞋已經穿破了。”

吃完了飯,閨女和寶柱一塊走了出來,她回身把手一招,明光淨亮的屋又變成花瓣子,花瓣飄了來,又湊成一朵朵的牡丹花,閨女伸手扯下一些花瓣來,遞給寶柱說道:“要是劉老狼再把你趕出來的話,你就把這些花瓣散到荒場上去。”

寶柱答應著,把花瓣放在了袖筒裡。閨女笑了一笑,身子一動,眼看著變成一枝大牡丹花了。

天明瞭,北風還在吹,雪花還在下,寶柱眼前的這棵人樣高的牡丹,開得格外的新鮮,紅色的花頭,綠色的葉子,都沾著潔白放光的雪花。寶柱想著牡丹仙女的話,他抽著花瓣離開了山坡。雪花落在他的臉上也不覺得涼了,北風吹在他的身上也不覺得冷了。

寶柱走過了石壁前,迎春開開了金色的花,乾枝梅也開得滿枝紅了。寶柱走過山坡時,杜鵑花開得一片紅,山菊花也開得一片白。寶柱走過了哪裡,哪裡就開滿了鮮花。水溝裡香艾、野薔薇一齊開,松林裡,連那山姜、萬年青也開花了。

寶柱到了劉老狼的門前,那鐵鞋還擺在那裡,可是已經穿破了。

寶柱拿著鐵鞋走了進去,理直氣壯地說道:“鐵鞋穿破了。”

劉老狼看了,愣了一下,惡狠狠地說道:“三天不能穿破鐵鞋。”

寶柱也生氣地說道:“你知道三天不能穿破鐵鞋,為什麼要叫我三天穿破鐵鞋呢!”

劉老狼叫寶柱質問得沒話說了,可是他還是不給寶柱那三十吊錢,又把寶柱趕出來了。

寶柱在風裡走,寶柱在雪裡走,他走過了風雪旋轉的野地,他走過了冰雪封蓋的大河,來到了一個鋪滿雪的大荒場上。寶柱把袖裡的花瓣向荒場上散去,雪地變成白銀地了,飄著的雪花也變成紛紛飛的柳絮了。花瓣不見了,柳絮裡出現了一片光滑晶亮的房子。

寶柱走進了一間屋,屋裡炕燒得暖暖的。他鋪好厚厚的褥子,蓋上軟軟的被子,舒舒服服地睡著了。

雪住了的時候,有人看到了這片房子,那真是比雪還亮,光彩四射,好像畫上神仙住的地方。

到了晚上,劉老狼才知道了這回事,上了自己院子裡的高樓,向那面一望,只見一片金光,他連聲地說道:“那是一塊寶地,一塊寶地啊!”

第二天,劉老狼坐上暖轎親自去看那些房子了。他看一眼,驚奇一下,看一眼,驚奇一下,那些房子有的就是用整塊的美玉刻成的。他看著心裡一面打算盤,他想:“只要砸碎一間屋,就能賣上萬兩銀子呀。”

劉老狼看完了,又要和寶柱換房子,寶柱怎麼的也不肯。劉老狼又說把房子裡的東西和地也都給他,寶柱還是不肯。末了,寶柱想一想說道:“只准你和你家裡的人出來,不許帶走一個長工丫環,依著我說的這樣,我就和你換了。”劉老狼連忙答應了,他心裡想:“我有了這些寶貝房子,有了錢,還怕沒人給我做活。”當時就找人立了文書,當天,劉老狼就把他家裡的人搬進這寶貝房子裡來了。

劉老狼一家人,東走走,西看看,指點著說這個房子能值多少錢,那個房子能換多少地。一家人光打算著怎樣發財。

寶柱進了劉老狼家,他把丫環夥計都叫到一起說道:“你們願意要什麼東西,就給你們什麼東西,都回家去過日子去吧。”大夥有的要錢,有的要地,歡天喜地地回家去了。

這天黑夜,劉老狼一家睡在寶貝屋裡,忽然都被凍醒了,睜眼一看,房子沒有了,北風颳得他們站不住腳,大雪直下,四處看看什麼也看不到。劉老狼和他家裡的人,都是些烤著火爐還嫌冷,坐著轎子還嫌累的一些無用東西,在這大風大雪的黑夜裡,他們一步也走不動。天亮的時候,劉老狼和他家裡人都凍死在荒場上了。

寶柱接了娘來,年黑夜,孃兒倆吃了餃子,還放了鞭炮,點上油燈,還點上蠟燭,歡歡樂樂地過年了。

中國傳統民間故事 篇三

人蔘老頭

從前有個地方叫花鞋溝,溝口有個糧戶姓楊,是個大佔山戶,前溝後坡上的人家全是他家佃戶。他家還開燒鍋和粉房,淨喝窮人的血。

這年秋天,七月十五那天清早,楊財主讓趕車老闆老王套車往山外送貨,由楊家少財東掌包。預定當天就得趕回來。兩人晃晃搖搖裝上一大車就奔縣城去了。

這天正是集日,集上人山人海,可熱鬧啦!酒館、飯館門前掛著通紅的雙幌,說書館裡坐得水洩不通,野臺子戲鑼鼓敲得通通響;道旁擺的攤子,有賣瓜果梨桃的,有賣婦女用的紅頭繩、綠綵線和小孩玩的泥娃娃的;還有活蹦亂跳金翅金鱗的大鯉魚。

這天兩人到城,賣了貨,楊家少財東就和一群狐朋狗友到飯館大吃大喝起來,直到喝得爛醉如泥,躺到客店裡,睡得像條死狗一樣。

車老闆老王,是個老實巴交的人。他記起老財東曾囑咐他當天趕回,一看天色不早,少財東還醉得不成樣子,心想他反正也常常在外閒逛,就一個人趕著空車往回走。

老王趕著大車,出城約四、五里地,就看到前面有個老頭。這老頭上身穿著白洋布小褂,下身穿著條黑單褲;頭上疏朗朗的幾根白頭髮,攏在一起,在腦後紮根小辮,還繫條紅頭繩,離老遠就紅得耀眼。他身上背個小包袱,手裡拄根柺杖,精精神神地正往前走。一回頭看見後邊來車了,就跟老王打招呼:

“趕車的大哥,你是哪的車呀?”

“老大爺,我是花鞋溝的車。你老上哪去呀?”

老頭說:“咳,我去趕集來的,現在是往回走。人老了,腿腳也不聽使喚了!”

老王一看這老大爺歲數確實不小,背個包袱,累得氣喘吁吁的,就說:“你老人家住在哪呀,上車吧,我送你老回去。”

老頭說:“咱們本是一條路,我的住處離你們東家也不遠,可我不能白坐車呀,你出個價吧,我好上車。”

老王說:“老大爺,你這麼大歲數,別說是同路,就是再遠點也得把你送到家呀!快上車吧,怎能要錢呢!”說著停下車,把老頭一拉,就上了車。

從縣城到花鞋溝有四、五十里,快黑天的時候才到花鞋溝口。老王說:“天黑了,溝里路不好走,深一腳淺一腳的,你老到我們夥計屋子歇一宿,明天再走吧!”

老頭笑著說:“謝謝你吧,我家也離這不遠了。你看我就住在溝裡。”老頭邊說邊指著砬子。

老王心裡直納悶:我常常到溝裡去給東家辦事,溝裡幾戶人家我都認識,怎麼這些年從沒看見過這個老頭呢?

老頭像是看透了他心思,就笑著說:“咳,我整年不出門,就七月十五這天趕一趟集,你哪能認識我呀!”

老王一想也對,溝裡有不少人成年蹲在溝裡,一年才下一趟山,辦點米糧、油鹽,自己哪能都認識呢!

這時老頭說:“你這位大哥,給你車錢你不要,趕明個你到我家去吧,離這不遠,在溝掌上,孤單單—間小房就是我家。實不相瞞,我家還有幾畝參,你去挖著使吧。你記住,只別挖中間那棵。”說完,老頭往下一跳就下車了。老王一舉鞭子,牲口往前一竄,老王再一回頭,老頭已經不見了。

老王一回來,幹這幹那,一天忙得腰困身乏,把老頭的話也就忘了。

過了好些日子,老財東又要打發他出山,他這才突然想起白鬍子老頭來。心想,不知他有什麼油、鹽、粗布要捎沒有?他家既然在溝掌上,路不遠,串個門看看他老人家也好。當天幹完活,沒吱聲就上溝裡去了。

他來到溝掌上,兩邊是立陡的砬子,一看,哪裡有什麼房子,就見在砬子後面,有三塊石頭撐在一起,倒有點像個窩棚,前邊好大一片棒槌,紅榔頭都有拳頭大,當中的一棵長得又粗又高,火紅火紅一團棒槌籽,足足有冰盤大小。

老王這才明白,原來是人蔘老爺爺幫襯自己來了。他謹記住老頭告訴他的話,沒挖中間那棵大的,還給它培培土,把雜草拔了。只從旁邊挖了幾苗四品葉、五品葉。

老王回到楊家粉房,找著楊財東,就說:“財東,這些年我給你當驢當馬,我幹夠了,不想幹了。”

楊財東一聽車老闆不幹了,就嘿嘿冷笑,說:“窮鬼,你好大的口氣,離了你楊大爺家,誰給你頓飯吃?”老王也沒理他,回到夥計屋子,和大夥告別,卷好鋪蓋卷,背上棒槌包子走了。

老財東後來打聽到了老王得棒槌的事,氣得把兒子臭罵一頓:“這筆大財,眼看讓窮鬼得去,那天你要是跟車回來,還有他的份嗎?”少財東不敢吱聲,心裡直暗暗埋怨自己,不該多貪了幾杯,誤了大事。就對他爹說:“不要緊,那老頭子不是說他每年七月十五下山趕集嗎?我明年去堵他,跑不出咱們手心。”

轉眼就是第二年秋天,又來到了七月十五。老財東早幾天就打發兒子一個人套車去趕集。

少東家來到縣城,住到客店裡,整天從早到晚街上逛,東瞅西望,找白鬍子老頭。七月十五那天是正日子,集上人山人海。少財東照例又到街上去找白鬍子老頭。剛走到東城門邊,就見來了個老頭。長相、打扮和老王遇見的那人一模一樣。漂白的頭髮,腦後耷拉條小辮,紮根紅頭繩,直晃眼睛。他背個包袱拄個柺杖,顫悠悠地往街裡走。少財東一見,不敢怠慢,連忙跟在後邊就追。只見這老頭一會兒到攤子上買鮮貨,一會兒鑽到人群裡去看野臺子戲。看了一氣,戲看夠了,又擠出來。就這樣東一頭西一頭,把少財東累得滿頭大汗。眼瞅天就到晌午了,少財東又餓又累,心裡頭暗罵:你這老雜種,害得你少爺滿街跑著攆你,等著瞧吧!正在這時,就見老頭進飯館去了。少財東也跟進去,在老頭身後坐下,跑堂的給老頭端來一碗豬肉墩粉條子,一碗粳米飯,老頭就吃起來,少財東這時才放了心。看老頭快吃完了,他就先起身,回到店裡把大車套好,駕上五個頭的大馬車,一溜煙地趕出城去。他一出城門,就見老頭拄杖在前邊走,少財東不等老頭開口,就喊:

“喂,老大爺,你不是上花鞋溝嗎?坐我的車吧!”

白鬍子老頭一聽有人喊他,就站在道旁,看著少財東說:“那敢情好啦,你要個價吧,我好上車。”

少財東忙著送上個笑臉:“老大爺,說哪裡話,自家的車,還能要錢嗎?”

老頭說:“好吧。”就上車了。

少財東平日光知道喝酒、賭錢、躺在炕上抽大煙,哪幹過這種累活,加上一頭晌在街上跟白鬍子老頭轉圈,累得昏頭炸腦的,心裡不知窩了多大無名火。他一邊趕車,一邊盡在牲口身上出氣,大鞭子“叭、叭”地抽到牲口身上,一路上罵罵咧咧的,直到傍黑時,才好不容易到了花鞋溝口。他也假意讓老頭到家住一宿,老頭說:“不啦。”臨走時老頭說:“給你車錢也不要,沒別的,我家園子裡還有幾苗參,你明天去挖吧。”又囑咐他千萬別挖中間那棵大的。

這夜,財主爺倆樂得一宿沒閤眼,好容易盼到天亮,少財東揹著參兜子就進溝了。果然像老王說的那樣,在溝掌砬子後邊,有個三塊石頭搭的窩棚。前面通紅一片棒槌,中間那苗,足有一人高,紅榔頭通紅老大。楊少財東一看可樂壞了,牙根咬得嘎叭嘎叭直響,心想:你不讓我挖大的,我偏挖你大的,先挖大的,後挖小的,大小一齊挖!全給你包園!想著就去挖中間那苗大的。他開開盤,閃開土,一看,那個樂就不用提了,盧頭像鵝蛋般粗,肩膀老寬。這時,就覺著參秸子一晃悠,他的手一哆嗦,只聽“撲嗤”一聲,一刀把棒槌肩膀砍破了。這下他可傻了眼,一看,棒槌皮裡邊包的全是豬肉、粉條、粳米飯。他用索撥棍一撥拉,只見豬肉仍是一片一片、粉條也是一根一根的。這些東西,正是白鬍子老頭在飯館裡吃的飯菜,一點不差,是他親眼看見的。這時他才知道是上了白鬍子老頭的當了,趕忙轉身想去挖那些小的,一看也都沒了。只得到一塊一寸多高的半截棒槌皮。

老財東、少財東連憋氣帶窩火,也沒敢去賣棒槌皮。因為老輩人常說,好心眼的人能挖著棒槌,心眼不正的就挖著棒槌皮。黑心人只能挖著半截爛棒槌皮,讓別人知道了,豈不是一場大笑話。

爺倆幾乎窩出一場大病來。從那以後,再不敢去堵人蔘老頭了。

民間神話故事 篇四

鐘樓古鐘

在北京鐘樓頂上,懸掛著一口巨大的銅鐘。鐘聲渾厚有力,巨集亮綿長,方圓數裡都能聽到,堪稱“古鐘之王”。。如此巨大的銅鐘是如何鑄造的呢傳說鐘樓原有一口鐵鐘,但聲音不夠巨集亮,於是皇帝下令召集天下工匠來鑄鐘。但是三年過去,銅鐘仍然沒能鑄好。皇帝發怒了,斬了監鑄太監,並限令八十天內鑄好大鐘,否則就把全體工匠處斬。

負責鑄鐘的師傅姓華名嚴,是當時有名的銅匠。為鑄這鐘他茶飯不思、夜不能寐,耗盡了心血。這天回到家裡,他嘴裡仍然唸叨著:“什麼原因鑄不了鍾呢怕是缺什麼東西吧!”這時,女兒華仙過來了。提起華仙那可真是個好姑娘,她自幼聰明伶俐,跟父親學會了不少銅匠活兒。由於母親早喪,她十四歲就挑起了家擔。如今她十六歲了,出落得如仙女一般,誰都誇老銅匠養了個好閨女。

為鑄鐘的事,她也琢磨好多日子了。見狀,忙上前說:“爹,是不是因為火候不到”老銅匠一拍大腿:“有道理!”轉念一想:“但是,如何提高爐溫呢”“我有辦法。”華仙胸有成竹地說,“鑄鐘那天您帶我去吧。鑄鐘這天到了,朝廷命官、大小工匠也都到齊了,可爐溫仍然上不去。

眼見這最後一爐銅水又要失敗,華嚴急得眼睛都紅了。就在這時,一個姑娘突然從人群裡飛奔出來,正是美麗的華仙。她穿一身紅襖紅褲,著一雙繡花小紅鞋。只見她衝到爐邊,縱身跳進爐去。華嚴一把沒抓住,只抓住一隻繡花小鞋。剎時間,爐火升騰,銅水翻滾。老銅匠忍痛下令:“鑄鐘!”工匠們一齊努力,銅鐘最後鑄成了。

為紀念這位獻身鑄鐘的美麗姑娘,人們尊稱她為“鑄鐘娘娘”。每逢風雨之夕,鐘聲淒涼悲切。這時,昔日北京城的媽媽們就會對孩子說:“睡覺吧,鐘樓打鐘啦,鑄鐘娘娘要她那隻繡花鞋啦…。”

武夷山酒罈峰的傳說

很久以前,九曲溪畔有一位老農夫,他釀造的米酒醇美甘冽,只要酒罈一開,武夷山就三天三夜都飄逸著濃濃的酒香。種田的鄉親喝了老農夫釀造的米酒,幹三百六十五天活都不勞累;趕路的喝了老農夫釀造的米酒,走九千九百里都不覺得辛苦。

人們對老農夫,從心底裡喜歡,尊敬地稱他為“田父”。田父的名字,隨著他的酒香飄蕩,傳遍了四面八方。

那時節,下八洞的八仙,各顯神透過了東海,遊玩了不少名山大川。這一天,聞到武夷山的酒香,暗暗稱奇。鐵柺李忍不住垂涎欲滴,對同伴嚷道:“錯過這等好酒不喝,真枉為一世神仙,我老拐可要到武夷山走一遭了。”其它仙人一聽正合心意,於是,有的打扮成販茶商客,有的打扮成雲遊道士,一齊尋到九曲溪畔田父家裡來喝酒。

田父象往常一樣,舀出自己的美酒,熱情款待這些客人。八仙喝了田父的美酒,連聲稱好,讚不絕口。他們雖然嘗過仙家玉液,也嘗過人間佳釀,卻從來沒有喝過武夷山農家如此香濃味美的米酒,真是上品。

打這以後,八仙就不願到別的地方遊山玩水了。尤其是鐵柺李,自喝過田父的米酒以後,可算找到“親家”了,天天柱著柺杖,一瘸一瘸,到田父家買酒喝,喝完還要裝一葫帶走。日子久了,倒和田父交上了朋友。

那天,鐵柺李在田父家喝酒,三杯落肚,面泛紅光,晃著腦袋問田父:“你怎樣能釀造出如此奇妙的上等美酒呢?”

田父指著遠處的丹山回答:“這酒是武夷山下良田裡長出的稻米釀造的。”

鐵柺李點點頭:“還有呢?”

田父指著門前的碧水回答:“這酒是取九曲溪裡的甜美溪水釀造的。”

鐵柺李又點點頭:“還有呢?”

田父指著桌旁酒罈回答:“這酒是用遇林窯燒製的瓷壇釀造的。”

鐵柺李眼睛亮了,興奮地叫起來:“好啊!這三件都是武夷山的奇珍,難怪你能釀出這麼絕好的美酒!”他連連誇讚田父,高興地手舞足蹈,竟忘記了還要和其它七仙一道去赴瑤池的蟠桃宴會呢!

等七仙找到田父家中,拉走鐵柺李,趕到瑤池的時候,蟠桃宴會已經開始了。只見一排排桌面上,擺著老大老大的仙桃,一位位客人面前,斟滿了噴香噴香的仙酒。眾仙雲集,杯觥交錯,好一派熱鬧景象。那鐵柺李趕忙坐入席中,舉杯便喝,酒剛入口,卻“哇”一聲吐出來,筵席上的眾仙都看懵了。。

王母見了覺得奇怪,便問八仙。鐵柺李是個直性子的人,搶先答道:“你這瑤池瓊釀算什麼酒,還不如武夷山田父家的米酒好喝!”

正在這時,從武夷山飄來一陣酒香,縈繞在瑤池之上,宴會上眾仙聞到,饞涎欲滴,那王母也禁不住直咂嘴巴,責備釀酒大仙,竟不如人間的一個農夫。釀酒大仙羞紅了臉,半天說不出話來。

鐵柺李眼睛眨眨,對王母說:他願與釀酒大仙一同去向田父買回一罈米酒,讓眾仙也嚐嚐人間佳釀,享享口福。王母這才轉怒為喜,吩咐二人快去快回。

二仙人飄然來到田父家中,鐵柺李一五一十說明來意。田父聽說仙人要喝凡酒,心裡也樂了。

田父說:“行,我送你一罈米酒就是了。”

二仙大喜,鐵柺李連聲稱謝,釀酒大仙抱起田父送的一罈美酒,辭別田父,急著趕回瑤池。

那鐵柺李腿腳不方便,又這樣來回奔波,累得夠嗆。半路上,他只好叫釀酒大仙把酒先送回去,自己慢慢地走,但他再三交代:“這酒好,你千萬要給我留幾碗!”釀酒大仙一口答應,抱著酒罈先走了。

王母見了武夷山田父的米酒,一嘗果然美極了,真是名不虛傳,十分高興,命釀酒大仙斟給席上的眾仙品嚐。釀酒大仙只顧給大家斟酒,忘記了鐵柺李的交代,等鐵柺李到了,酒罈裡的酒已經不多了。

鐵柺李回來,累得氣喘吁吁,早想喝上幾碗米酒解乏,一看他的酒碗空空的,再看釀酒大仙抱著酒罈給眾仙斟酒的樣貌,明白壇裡沒剩多少酒了,頓時怒從心起,火冒三丈,舉起柺杖就打釀酒大仙。釀酒大仙慌忙躲閃,只聽“噹啷”一聲,人沒打到,倒打中了田父的酒罈。釀酒大仙抱不住,手一鬆,酒罈骨碌碌滾出瑤池,落到人間。

真是巧,那酒罈不偏不倚,竟落到武夷山五曲南岸的山中。只是被鐵柺李打裂了一道口子,剩下的米酒從裂縫涓涓流入九曲溪。

之後這隻酒罈化成了武夷山的一座奇峰,象根擎天柱,也象個石壇子,壯觀極了。人們便叫它天柱峰,明白它的來歷的人,都稱它為酒罈峰。

人們說,那酒罈裡剩下的米酒,至今還日夜向九曲溪流淌,那酒香便也飄逸不盡。因此,用九曲溪水造的佳釀,美味芬芳,大家給它取了一個很美的名字“武夷流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