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精準扶貧教育報告多篇

精準扶貧教育報告多篇

【第1篇】關於教育精準扶貧調研報告範文

黨的十八大以來,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任務,中央對扶貧工作作出重大戰略調整,提出建立精準扶貧的工作機制。為適應扶貧工作的新要求,進一步摸清貧困人口底數,瞭解致貧原因,找準扶貧的有效路徑,增強決策的針對性和科學性,根據縣委縣政府安排,6月30日—7月13日,縣發改局和會儀鎮組成聯合調研組,深入村組戶,通過召開座談會、查閱扶貧檔案、現場交流、入戶走訪、實地調查等多種方式,開展了為期14天的精準扶貧工作專題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現狀分析

(一)基本情況。會儀鎮位於綏江縣境東部,屬亞熱帶季風氣候,雨熱同季,平均氣溫18攝氏度,鎮轄國土面積100.89平方公里,轄箭頭社群和會儀、和平、黃坪、三渡4個村民委員會,29個自然村、109個村民小組,18個居民小組,全鎮有7040戶24801人,其中農業戶4985戶 19633人,佔79.16%,屬典型農業鎮。有勞動力12648人。耕地面積24394畝,其中有效灌溉面積7500畝。林地面積5000公頃,其中退耕還林面積2000公頃。,鎮內生產總值2.03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543元,相當於全國平均水平的49%。

(二)產業分佈。會儀鎮轄區內有6家企業,可吸納勞動力400人,貢獻產值4000萬元。產業以種養業為主,主要覆蓋4個村。有養殖大戶46 戶,其中養羊18戶、養牛9 戶、生豬養殖7戶、養兔4 戶、養雞 3 戶,養鴨2 戶、梅花鹿1戶、其它2戶,有專業合作社10個。種植業以經濟林果為主,主要種植李子、核桃,李子種植14060畝,核桃4000 畝,種植大戶55戶,有專業合作社25個,主要分佈在和平村、三渡村、黃坪村。

(三)貧困現狀。根據登記確認,全鎮有貧困行政村2個,分別是和平村和黃坪村,特困自然村29個,有貧困戶2468戶,貧困人口 12463人,其中五保人口數115人,低保人口數2794人,少數民族人口數91人,殘疾人人口數562人。貧困人口占總人口的50.25%,這些貧困人口,55%以上集中分佈在貧困行政村。加快減貧脫困,確保2468貧困戶12463貧困人口在如期脫貧,到與全國全省全市全縣同步實現小康的目標,扶貧工作任重而道遠。

二、抽樣摸底情況分析

會儀鎮有貧困戶2468戶12463人,其中建檔立卡2051戶8854人,按30%的比例要求,應抽查摸底615戶。此次抽樣摸底從發改局和會儀鎮抽調20人組成,分內業組和外業組,內業組主要負責村委和片區的大面座談交流,並撰寫調研報告;外業組主要負責入戶填表,彙總分析。通過14天的實地調查,共摸底640戶,涉及4個村29個片區2852人。通過選取交通條件較差、貧困面較大、致貧原因複雜的區域開展調查,抽樣摸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一)抽樣情況。

一是貧困戶屬性分類:一般貧困戶222戶,五保戶7戶,低保貧困戶411戶。二是貧困戶致貧原因分類:因病致貧370戶,佔抽樣摸底戶數的 57.8%;交通條件落後致貧295戶,佔抽樣摸底戶數的46%;因殘貧困125戶;災害造成貧困120戶;上學造成貧困108戶;缺土地造成貧困120 戶;缺水17戶;缺技術100戶;缺勞力貧困175戶;缺資金貧困20戶;缺可持續發展產業84戶;其自身發展動力不足貧困10戶。三是貧困戶生活條件分類:飲水困難172戶;缺糧239戶;通路不通暢289戶;居住危房205戶。

(二)存在問題。

一是對精準扶貧的“五結合”、“五精準”、“三到位”理解還要進一步提高,對到實現“兩不愁、三保障、三基本”的小康目標認識還要進一步深化。二是由於政策原因,實施過整村推進專案的村不能列入貧困行政村,而昭通市出臺的關於精準扶貧的行動計劃有些是針對貧困行政村和特困自然村的,但事實上,有些村雖然實施整村推進專案,但仍然未能大面解決貧困問題,這種政策上的劃分,使得有些貧困村和自然村在脫貧過程中,政策和專案上會受到一定影響。比如三渡村,實施了省級整村推進專案,目前該村仍有貧困戶354戶貧困人口1945人,現有衛生室也屬危房,迫切需要改建。三是竹產業的發展不容樂觀,受道路交通差、運輸成本高、收購價格低等因素制約,竹產業未能實現較好的經濟效益。比如,和平村16、17隊,群眾種植8000餘畝竹子,但 2個組未通公路,竹子不能實現經濟效益,群眾種竹積極性受影響,對通過竹產業發展脫貧致富信心不足。四是掛鉤幫扶不到位,幫扶措施乏力,更多是開展走訪慰問活動,沒有從根本上解決掛鉤物件的貧窮問題,沒有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精準扶貧。五是建檔立卡的資料與此次抽查摸底的資料有出入,一方面,有貧困戶未建檔立卡,另一方面,人員或是致貧原因等欄目與實際不符。六是留守兒童現象,會儀鎮現有留守兒童842人,佔總人口的3.4%。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這一大批留守兒童是未來農村建設的主力軍,如果不能很好地解決留守兒童的學業、心理、健康以及前途問題,也無法實現脫貧目標,甚至若干年後,會成為社會發展的另一個問題。

三、致貧原因分析

(一)基礎設施薄弱。主要體現在2個方面,一個是道路交通不便,這是造成貧困的主要原因。會儀鎮和平村、黃坪村和三渡村3個行政村沒有通硬化公路,鎮內鄉村公路193.5公里, 27個自然村未通硬化路,和平村馬家溝和三渡村雷家2個自然村未實施過通達工程。一是由於山區環境惡劣,鄉村公路晴通雨阻現象突出,加之管護機制不健全和維護經費不足,導致會儀鎮境內已有鄉村公路有效使用率只有30%左右;二是由於不通公路造成邊遠山區房屋改造成本增加,農民手中有錢也不願進行房屋修建或是改造;三是由於不通公路,運輸成本增加,現有資源得不到有效開發利用,不能產生經濟效益。在會儀鎮四個村均存在這種情況;四是生活居住地與生產土地之間道路不通,比如三渡村西平片區。另一個是水利設施陳舊,一是由於原有的溝渠年舊失修,灌溉用水受限,制約產業發展,比如,和平村群眾想通過發展果蔬產業增收,但當地生產用水缺乏,只能靠天吃飯,群眾對發展擔憂,信心不足。二是飲用水無保障,比如,會儀村水排片區安全飲水未全覆蓋,現在實施的“愛心水窖”補助為3000元/口,部分群眾不能湊足其餘資金,專案實施難度大;再比如,黃坪村茶林片區和三渡村雷家片區部分貧困戶未通自來水。

(二)文化低觀念落後。調查結果表明,貧困農戶的勞動力文化素質普遍偏低,貧困人口中高中以上文化所佔比例很小,貧困人口平均受教育時間大大低於全縣人口平均受教育水平。由於這部分勞動力文化素質相對較低,發展家庭經濟缺計劃、缺技術、缺管理能力,即便是外出務工,收入也與非貧困戶有很大差距。加之貧困戶思想觀念落後,小農意識根深蒂固,“等、靠、要”的思想嚴重,凡事都等國家和社會的救助,更有甚者,寧願守著土地受窮,也不願加入產業化經營,撿小利失大利。比如,和平村部分群眾小農意識明顯,思想上依賴性重,土地閒置,自身能力有限發展不起來,但又不願意參與土地流轉,讓有能力的人發展產業,寧願閒置。

(三)子女上學致貧。有部分貧困家庭收入只能維持日常生活,一旦子女進入高中或是考上大學,需要支付一大筆學費和生活費,無形中加重了經濟負擔,對於尚未脫貧的農民更是苦不堪言。據抽樣調查瞭解,因供養子女讀書而致貧的,他們佔抽樣貧困戶的17%,一個高中生每年需支出9000-10000 元,一個大學生每年要支出15000-20000元。這類貧困戶隨著子女成長,讀書畢業和就業後,一般都能擺脫貧困,通過採取幫扶措施也容易見到成效。

(四)因災因病因殘返貧。一是自然災害。有的家庭本來經濟狀況差,主要收入又源於自給自足、靠天吃飯的農業生產,若遇旱、澇、風、雪、雹或是蟲害、疫情等自然災害,無法抵禦,導致種植業減產減收,養殖業遇瘟疫,就可能造成貧困或是返貧。二是突遇重病。貧困戶家中若有長期生病或重大疾病患者,又或者是突遇勞動力死亡傷殘的,不僅不能通過勞動獲得收入,高昂的醫療費用,導致一些農民債臺高築,甚至重新返貧。三是基本醫療服務條件差,看病貴看病難,和平村、黃坪村無衛生室,三渡村衛生室屬危房,對貧困農戶來說,生病以後不能及時治療,往往是扛、拖,久拖成大病,治療費用就成了更加沉重的負擔。

(五)缺錢缺專案缺勞力缺土地。一是缺資金和缺專案,此類貧困戶經濟狀況相對較好,幫扶措施主要從提供增收專案,提供產業扶持以及提供資金、資訊方面給予幫助,使其儘快擺脫貧困。二是缺乏勞動力,此類家庭中有殘疾人、體弱或年老喪失勞動能力的成員,不僅對家庭沒有收入的貢獻,反而還增大支出,導致家庭長期陷入貧困之中,難以脫貧。這類家庭要給予重點關注。三是缺少土地,有部分外遷人口到本地結婚組建家庭,由於要照看老人孩子不能外出務工,自己又沒有土地,無法增收創收。在此次抽樣摸底調查中,缺土地戶數所佔比例在18.8%。

(六) 現有專案實施難度大。隨著青壯年勞力大量流入城市,農村常住人口大都剩下留守婦女、兒童、老人,加之有的專案需要農民自籌部分資金,在農村實施專案過程中就出現勞力緊缺和自有資金短缺問題,導致有的專案無法實施,就算勉強實施,後期專案管護人員和資金不到位,也不能有效解決農村基礎條件。比如,三渡村20 戶相對集中的農戶飲水問題,上級專案資金配套到位,當地群眾無法自籌剩餘資金,導致有專案也實施不了。

(七)特殊群體貧困。鎮內留守空巢老人的基本養老方式就是土地養老、社會保障養老,有的連生活自理都很困難,養老問題令人堪憂。由於務工子女收入低,又要供養學生,不僅敬奉父母的生活費很少,而且很少回家探望,致使留守老人經濟能力非常微弱,同時內心還承受著對子女的思念。

四、精準扶貧計劃

圍繞到實現“兩不愁、三保障、三基本”的目標,認真落實精準扶貧要求,通過交通水利等基礎專案的實施以及勞動力的培訓等措施,帶動實現大面脫貧,努力做到貧困行政村“四通四有”,貧困自然村“五通一有”,貧困農戶“十有一保障”。初步測算,需要投入資金20808.5萬元,其中:交通需要投入資金14360萬元(行政村硬化公路1260萬元,自然村硬化路8600萬元,通戶間路4500萬元);解決安全住房上級補助資金964萬元,特殊貧困戶60平方米,安全住房資金500萬元;學校改擴建1020萬元;衛生室建設60萬元(上級補助30萬元,整合資金30萬元);解決衛生自來水需 3000萬元(爭取中央資金1200萬元,省級補助 1200萬元,地方配套600萬元);高穩產農田建設需要326萬元;勞動技能培訓需要資金150萬元;文化活動建設需要資金405萬元;廣播電視通訊資金17.5萬元(上級補助資金12.5萬元,縣級配套5萬元);行政村小超市上級補助資金6萬元。

(一)解決行政村通硬化路、特困自然村通公路、貧困戶通硬化戶間道問題全鎮3個行政村未通硬化公路,27個自然村中未通硬化路,和平村馬家溝和三渡村雷家2個自然村未實施過通達工程,貧困戶硬化戶間道情況不容樂觀。

按照貧困行政村通硬化公路、特困自然村通公路、貧困戶通硬化戶間道的總體要求,,全面完成3個貧困行政村14公里通村公路硬化建設,共需投入資金1260萬元;完成29個自然村172公里通硬化路建設,共需投入資金8600萬元;完成特困自然村通硬化戶間道757公里,共需投入資金 4500萬元。解決道路交通共需資金14360萬元。

(二)解決貧困戶有安全住房問題全鎮29 個特困自然村中,有 804戶群眾需要解決安全住房問題。其中有779戶居住在d級危房中,有24戶居住在c級危房中。按照解決貧困戶安全住房的總體要求,到,全鎮計劃改造d級危房779戶、c級危房24戶,共需補助資金964萬元。同時,全鎮約有100戶特殊貧困戶需整合各類建房補助3至5萬元,合計500萬元,修建60平方米安全住房,建議採取災後重建幫扶模式,縣鎮村組聯合,“一戶一策”解決住房問題。

(三)解決行政村學校建設和貧困戶的上學問題全鎮現有學校8所,校舍面積9408平方米,在校生1484人。到,在校學生 1800人,校舍面積應達到12808平方米,共需改擴建大河國小、蓮花國小、大田國小、新橋國小等4所學校建築面積 3400平方米,需投入資金1020萬元,可確保貧困戶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100%,基本完成九年義務教育。

(四)解決貧困戶有病能醫治問題

黃坪村、和平村無村衛生室。三渡村衛生室屬危房。-建設行政村衛生室3個。每個衛生室建設資金不少於10萬元,面積在120 —160平方米。共需投入資金60萬元,其中爭取國家資金30萬元,整合投入資金30萬元。同時,加大農村醫療保健體系建設的推廣力度,實施中醫入戶、健康普查、能力建設等五項工程,多渠道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

(五)解決行政村和特困自然村通衛生自來水問題全鎮4個行政村所在地有2所學校未實現集中式供水,集中居住農戶20戶以上的地方集中式供水未全覆蓋,11個自然村已通衛生自來水,18個自然村未通衛生自來水,但部分群眾建有水窖。到農村人口飲水問題得到全部解決。新增蓄水 20000立方米,安裝管道800千米。其中行政村新增蓄水1500立方米,安裝管道150千米;特困自然村新增蓄水18500立方米,安裝管道650千米。共需投入資金3000萬元,爭取中央資金1200萬元,省級補助 1200萬元,地方配套600萬元。

(六)解決特困自然村產業建設問題

特困自然村中,有5個村人均純收入達到5000元以上,有6個村人均純收入達到4000至5000元,有8個村人均純收入達到3000至4000元,有10個村人均純收入還處於3000元以下,農民普遍處於貧困狀態。

到,建成以特色畜牧業(豬、牛、羊、雞、兔等)為特色的養殖示範村6個,建成以特色種植業(核桃、李子等)為特色的種植示範村8個。最終保障貧困行政村,村村有特點,村村有產業,戶戶有飯吃。

(七)解決特困自然村高穩產農田建設問題

全鎮耕地面積24394畝,其中:中低產田地面積19515畝。按照特困自然村到建檔立卡貧困戶達到戶均有1畝以上高穩產農田的要求,還需要建設高穩產農田1631畝,需投入資金326萬元。

(八)解決特困自然村農戶致富技能培訓問題

底,全鎮特困自然村29個共計5015戶19783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8854 人。共有農村勞動力9428人(男5186人,女4242人),其中,國小及以下文化5057人、國中以上文化4371人,掌握務工技能的2357人。外出務工3772人,佔勞動力總數的確40%;年務工總收入6500萬元,農民人均年務工收入1.7萬元。總體上看,特困自然村勞動力素質偏低、技能缺乏,務工比例不高,務工工資偏低。

到在會儀鎮 4個行政村29個特困自然村培訓培養農村勞動力3000人,投資按500元/人計算,合計150萬元,力爭特困自然村實現戶均1人掌握1門致富技能,不斷推進剩餘勞動力轉移就業,保障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穩定增加,實現同步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

(九)解決行政村和特困自然村有文化場所問題。

教育精準扶貧調研報告範文

【第2篇】教育精準扶貧調研報告

根據市政協工作安排,由紫陽縣政協經科委牽頭,對我縣精準扶貧工作開展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彙報如下:

一、我縣精準扶貧工作開展情況

我縣屬於秦巴連片扶貧開發區,是592 個國定貧困縣之一。全縣現有貧困村158 個,佔全縣總村數的75.3% ;現有貧困人口11.45 萬人,佔全縣總人口的32.7% 。新一輪扶貧攻堅工作啟動以來,認真貫徹落實中省市關於精準扶貧工作的各項安排部署,圍繞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要求,狠抓精準對接、精準施策、精準幫扶,通過機制創新全力破解扶貧攻堅難題,全縣精準扶貧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一)明確目標任務,強化組織保障。 成立了由縣委書記任第一組長,縣長任組長,縣委、縣政府聯絡分管領導分別任副組長的扶貧開發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了《關於紮實推進農村扶貧開發工作的實施意見》,明確了從 年起,每年完成貧困人口脫貧1.5 萬人以上的目標任務。相繼印發了《紫陽縣推進精準扶貧工作實施方案》、《紫陽縣扶貧開發工作考核辦法》、《紫陽縣選派幹部進駐貧困村開展扶貧工作實施方案》、《紫陽縣創新社會參與機制推進扶貧開發工作實施方案》、《紫陽縣各鎮、部門扶貧開發年度考核實施細則》等系列制度措施,指導規範全縣新時期精準扶貧工作。

(二)深入摸底調查,逐一建檔立卡。 根據中省建立精準扶貧工作機制有關要求,按照縣為單位、規模控制、分級負責、精準識別、動態管理的原則和選準物件、找準原因、定準類別的要求,逐村逐戶開展貧困狀況調查摸底,全面掌握貧困村、貧困戶的基本情況並建檔立卡,為實現精準扶貧工作奠定基礎。縣上成立了以分管副縣長為組長,扶貧等相關部門為成員的扶貧建檔立卡工作領導小組,設立了扶貧資訊監測中心。在貧困戶識別過程中,我縣探索推行的戶申請、組評議、村審查、鎮稽核、縣審定和實地核實、到村到戶,嚴格程式、群眾評議,公平公正、三榜公示的工作方法,得到了國務院扶貧辦和省市有關部門的高度評價。目前,我縣已全面完成158 個貧困村、11.45 萬貧困物件識別和資訊錄入工作,為精準監測、精準施策、精準脫貧奠定了基礎。

(三)抓實精準對接,強化專案支撐。 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精準扶貧專案整合工作,捆綁涉農專案資金,集中用於精準扶貧。我縣按照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原則和鄉鎮申報、部門踏核、縣上研定的要求,由縣扶貧局牽頭彙總整理各鎮貧困村急需實施的專案,分類反饋到相關部門進行現場核查,初步確定年度擬實施的專案和投資額度,經縣政府審定後由縣發改局、扶貧局和相關部門下達專案計劃,有效提高了專案資金使用的精準度。截止目前,全縣共整合縣發改、國土、住建、交通、教育、農業、林業、水利、扶貧、電力、通訊等部門資金1.79 億元,確保精準扶貧工作取得實效。

(四)夯實綜合措施,實施重點突破。 一是完善規劃體系。 為確保實現每年1.5 萬人以上貧困戶脫貧目標,按照五結合、四到位的要求(堅持扶貧開發與城鄉一體化相結合,區域發展與精準扶貧相結合,整村推進與到村到戶相結合,產業扶貧、移民搬遷與教育扶貧相結合,扶貧開發與社會保障相結合;堅持增收專案到村到戶,扶貧資金到村到戶,幫扶措施到村到戶,幫扶責任到幹部人頭),以解決貧困村、貧困戶發展瓶頸問題為突破口,結合美麗鄉村建設規劃、城鎮一體化發展規劃和產業發展規劃,建立了系統完善的縣、鎮、村扶貧規劃體系,確保扶貧規劃與其他專項發展規劃協調統一。同時,以戶為基礎、專案為支撐、移民搬遷安置為核心、產業發展和就業增收為重點,為貧困戶逐一制定符合村情戶情實際的幫扶計劃和幫扶措施,切實做到一村一策、一戶一法。二是加快貧困戶搬遷。縣政府下發了《關於做好重點解決危居貧困戶搬遷工作的通知》,明確在三年扶貧期間,必須徹底完成71 個貧困村的危困戶搬遷任務。為切實解決貧困戶搬遷資金難的問題,縣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與縣農商銀行積極合作,開展了危居貧困戶搬遷貸款工作,建立金融扶貧產業貸款風險基金,擴大金融扶持產業信貸規模,確保 年底前所有危居貧困戶一戶不少的搬入新居。三是推動產業發展。突出富硒特色產業開發,重點抓好茶芋藥果菜(茶葉、魔芋、中藥材、特色林果、富硒蔬菜)和豬牛羊雞魚(黑豬、黃牛、白山羊、烏骨雞、富硒魚)五大特色養殖業,並將特色產業與旅遊扶貧、電商扶貧相結合,延伸特色產業鏈,依託特色種養業,積極發展農村小型加工業,大力發展旅遊、電商、勞務等三產服務,做到村村有產業、戶戶有專案、產品有銷路、增收有門路。四是強化勞務輸出。採取訂單式、定向式的方法,紮實開展修腳足浴、電子商務、民歌茶藝、特色烹飪和建築勞務五大培訓工程。

(五)幹部駐村幫扶,充實扶貧力量。 我縣結合聯絡服務群眾五個一工作法,按照省、市、縣派駐工作隊不重合的原則,實行領導聯村、部門包村、工作隊駐村和幹部包戶工作機制,落實了71 個貧困村駐村工作隊;目前,71 個駐村工作隊410 名幹部全部進駐各貧困村履行幫扶工作職責,實行定點、定人、定時、定責幫扶,做到一人駐村、單位全員幫扶,確保了每個貧困村都有幫扶單位,每個貧困戶都有幫扶責任人。

二、精準扶貧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當前,在開展精準扶貧工作中還存在著四方面的困難和問題:

(一)認識不到位,合力未形成。 一些部門和幹部潛意識認為扶持到戶很難出成績。導致有的幫扶單位和幫扶幹部沒有把心思用在扶貧工作上,開展精準扶貧工作近一年時間,到底扶誰,怎樣扶尚未完全搞清楚。一些鎮政府未將精準扶貧工作列入本鎮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認為精準扶貧工作,縣上派的有工作隊,自然由工作隊負責,政府只催催進度,過問過問就行了,考核追責首先是追工作隊的責。村幹部只熱衷於爭取和實施覆蓋面大的基礎設施建設專案,對於到戶產業專案不熱心,感到落實、實施難度大,不願投入精力抓落實。扶貧工作隊則認為,工作隊是到鎮入村協助當地政府、村兩委開展扶貧工作,希望得到鎮村兩級的大力支援和配合,對目前的現狀覺得工作無動力、無信心,感到彷徨和無奈。合力攻堅的氛圍未形成。

(二)貧困戶主觀脫貧意識差,發展意識不強。 一是多數貧困人口文化素質低、思想保守、思維觀念還停留在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時期,沒有發展動力,安於現狀。國家諸多惠農政策的實施和兌現,社會各界捐資捐物,使部分貧困戶產生了嚴重的依賴思想。在入戶走訪過程中,我們發現,少數貧困戶,當問及打算髮展啥產業、如何發展拔窮根時,則不假思索的說:我現在是三無,無錢、無勞力、無技術,啥都搞不成,你們既是來扶貧的,請你們給我安排低保。二是就業觀念嚴重落後。相當部分的貧困戶處在小錢不願賺,大錢賺不來的狀態。以全縣開展的修腳師培訓為例,一些貧困戶子女不參與,認為這項工作不體面、名聲不好、不願幹。其擇業標準與自身素質能力極不相符。

(三)資金投入滯後,到戶產業實施難。 一是投入精準扶貧資金總量小。從 年精準扶貧專案實施情況看,貧困村面上基礎設施專案部分得到了落實實施,而到戶扶持專案除移民戶享受陝南避災移民搬遷專案支援外,對貧困戶產業扶持微乎其微。二是扶貧到戶的扶持政策有待完善。目前出臺的扶持產業發展政策、對產業規模的要求與貧困戶的自身能力,生產水平不相匹配。一些扶貧資源投向了實施效果相對明顯的大戶身上,而大戶與貧困戶之間利益連結機制不健全,導致部分扶貧專案最終未能落實到貧困戶。如現行的產業獎勵扶持政策要求養羊50 只以上、養雞1000 只以上,魔芋種植20 畝以上等,這種標準無疑將貧困戶排除在受扶持行列之外,難以獲得產業發展扶持。三是精準扶貧專案落實嚴重滯後。截止5 月中旬,貧困村專案計劃、建設規模、扶持標準還未下達到鎮村,時間過半,計劃未下達,將會影響年度目標的實現。

(四)社會參與度不高,氛圍不濃。 一是一些集體私營企業,個體工商老闆的社會責任感不強,沒有主動參與社會扶貧的意識,特別是對扶持貧困戶發展經濟,新建產業興趣不濃,認為做這項公益活動時間跨度長,見效慢、成效難以短時間內顯現。二是對社會扶貧的認識模糊,認為辦公益就是社會扶貧的全部內容,忽視了支援農戶發展,增加造血功能這一重內容。支援公益事業發展的確是扶貧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公益事業可以通過申報爭取國家基礎設施專案解決,而扶持貧困戶產業發展資金短缺,才是開展扶貧工作最大短板。這一短板並未引起全社會的關注和傾力支援。

三、幾點建議

(一)要深化認識,增進共識,形成合力。 一是開展對縣、鎮村幹部精準扶貧工作的專題培訓。首先培訓要開宗明義,著重解決對精準扶貧工作內容和要求理解不透,無從下爪的問題。其次是通過培訓增進共識。精準扶貧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一個工作隊是不可能解決問題的,它需要全縣各級各部門通力合作,精準扶貧工作目標任務才能實現,要從根本上杜絕各吹各號、各唱各調的問題發生。二是建立科學的考核激勵機制。考核機制是推動工作的方向標。建議要制定更具操作力,具體化的考核措施,實行考核積分制,增加扶貧減貧分值,考核不僅是對扶貧工作隊工作的考核,同時,要納入對各鎮年度綜合考評。三是要理順精準扶貧工作組織、指導、管理體系。鎮設立精準扶貧工作辦公室,鎮主要領導為第一責任人,分管領導為具體責任人,全面負責對本鎮精準扶貧工作的組織領導,協調督促,檢查落實工作,避免縣工作隊與鎮工作分離脫節問題。縣精準扶貧工作領導小組對各鎮、隊工作的指導意見和要求,直接發文到各鎮精準扶貧工作辦公室,避免向鎮、隊雙向發文,互相推諉的問題,切實將鎮、隊、村、受扶個體統起來,形成合力。

(二)抓教育,轉民風,增信心。 一是要重視宣傳動員工作。注重通過會議動員、入戶引導、參觀學習等形式宣傳政策,發動群眾,使脫貧致富,建設美好家園成為群眾的自覺行動,增強自我求變,自我發展的志氣和信心。二是要重視開化引導工作。抓專案到村到戶不是扶貧工作唯一渠道,抓好開化引導,強化扶志措施也十分重要,因此,在廣泛開展政策、法制、樹立正確地人生觀、價值觀教育的前提下,要採取靈活多樣的方式,用本地的事,身邊的人通過自身艱苦努力,創業致富的案例進行開化引導,同時,要完善對優撫物件的管理體制,探索組織引導優撫戶,根據自身能力實施力所能及的產業專案,培育其自食其力的能力。三是要努力引導貧困戶轉變就業,擇業觀念。要避免一方面在就業上急功近利,那裡門檻低,來錢快就去那,不考慮安全,不顧長遠,有的打了小半輩子工,老了老了還沒學到一技之長。另一方面擇業就業,好高騖遠,長期無法就業的問題長時間存在。

(三)加大資金投入,儘早落實專案,提高扶貧效果。 一是建立涉農資金整合統籌機制。當前,涉農資金多頭下達,零打碎敲、平均用力、天女散花的現象仍然存在,儘管縣政府在整合統籌涉農資金上做了大量工作進行一些嘗試和探索,但受限於體制性障礙,成效有限,急需從更高的層面,更深的層次,更廣的範圍加以解決。因此,要進一步加大對涉農資金進行科學規劃和統籌歸併力度,推進涉農資金整合統籌,集中財力辦大事,做大扶貧資金總量,提高資金使用效益。二是建立金融扶貧引導機制。要出臺激勵措施,在有效防範金融風險的前提下,引導金融資源向貧困村傾斜,加大對貧困戶的信貸支援。三是要建立受扶企業和大戶幫帶貧困戶考核機制,夯實企業和大戶幫帶責任,打牢企業,大戶與貧困戶之間利益連結鏈條,使貧困戶能夠從多渠道,廣範圍得到幫扶。四是要加大對現代農業企業的招商引資力度,加快土地流轉步伐,採取企業流轉,反租倒包形式,根據貧困戶生產能力反租倒包給貧困戶,引導農戶產業向標準化、規模化方向發展,逐步形成產供銷一條龍格局,促進貧困戶產業發展、效益提升。五是要制定出臺幫扶貧困戶發展的到戶扶持政策,明確與貧困戶自身能力相適應的專案規模和扶持標準,針對貧困戶經濟實力弱,生產能力差,管理水平低的現狀,建立小發展小補,大發展大補的激勵扶持機制,調動貧困戶發展生產源動力,解決貧困戶難以享受到產業發展扶持問題。六是要加大扶貧專案落實力度,儘早下達專案計劃,確保年度目標實現。鎮、村、工作隊,要統籌安排貧困村扶貧專案,在抓好本年度專案實施的同時,科學規劃次年度扶貧專案,並及時向扶貧局申報,扶貧局將收集的專案彙總分送各相關部門作為本部門申報下年度專案的依據。各相關部門在專案申報時,要儘量保證貧困村專案需求,確保貧困村建設專案落在實處。

【第3篇】教育精準扶貧調研報告

精準扶貧:是粗放扶貧的對稱,是指標對不同貧困區域環境、不同貧困農戶狀況,以下本站範文網小編整理了教育精準扶貧調研報告,僅供參考。

教育精準扶貧調研報告為落實黃岡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在全市開展精準扶貧工作大調研的通知》精神,我們按照《通知》要求,迅速組成1+4調研專班,深入全市7個貧困鎮26個貧困村,走訪294個貧困戶,通過訪談、座談、約談等形式,進一步掌握了全市貧困鎮、貧困村、貧困戶以及失地農民中存在的主要致貧原因、社會保障問題,貧富差距問題、宗教信仰問題方面的目前狀況,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武穴市域基本情況

武穴市地處長江中下游北岸,南與江西省瑞昌市、湖北陽新縣隔江為鄰,東與黃梅縣、西與蘄春縣接壤。全市國土面積1246平方公里,轄12個鎮處、341個村(社群),常住人口80.52萬人;其中貧困鎮7個,貧困村46個,至末,全市貧困人口由的63467人減至 57596人,減少5871人。

二、專項調查發現的突出問題及建議

(一)圍繞失地農民社會保障問題 我們在調查中發現,武穴市出臺的《武穴市被徵地農民基本養老保險試行辦法》(武政發[]26號)檔案規定被徵地農民退養時每月領取養老金標準為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費標準的120元,經過先後5次調整由最初的196元/月,調到了現在的372元/月,保障了被徵地農民基本生活。而根據 湖北省出臺新的被徵地農民養老保險(鄂政發[]53號)政策,其退養待遇與養老政策相比降低了接近50個百分點,養老金調整也相對放緩。

建議:

市政府在出臺新的被徵地農民養老保險政策時,應當結合實際,確保我市被徵地農民養老待遇只提高不降低,使之生活得到基本保障。

(二)圍繞因病致貧人員醫療保障問題 我們在本市石佛寺鎮胡壠村、胡福泗村走訪調查貧困戶物件20戶,其中健康4戶,僅佔20%;殘疾6戶,佔30%;體弱多病3戶,佔15%;患大病的5戶,佔25%;智障和其它2戶,佔10%。同時調查10個特困戶,其中8戶是家庭成員長期患病,佔80%。雖然我市已實現農村合作醫療全覆蓋,但因病返貧致貧情況仍然十分嚴重。

建議:

適當提高救助標準,增加大病、重病醫療報銷比例,甚至免除醫療費用。

(三)圍繞農村低、五保人口生活保障問題 我們調查了本市大金鎮上週煜村、大法寺鎮大屋雷村、李貞村、餘川鎮鳳凰村計65戶低保物件和32戶五保物件。發現存在五個方面的突出問題;一是農村低保物件界定難、管理難。二是人戶分離享受低保情況增多。三是人員不足,工作手段滯後。四是五保物件待遇偏低,基本生活難以得到保障。五是五保戶生病入院難,需要個人先墊付醫療費,再到合作醫療報銷,無錢墊付就住不了醫療。

建議:

1、加大家庭經濟狀況核對,提高農村低保物件的準確性。針對目前取消低保指標限制後,大量因病、因殘臨時發生困難的物件蜂湧而至申請低保的現象,應嚴把100%入戶調查和民主評議、公開公示關,並適時加大臨時救助力度,杜絕造成該保的沒保,不該保的保了的現象發生。

2、推行第三方監管制度。每村聘請一些正直的低保物件作為低保資訊員,可以隨時瞭解低保物件動態,保證家庭資訊完整、準確為稽核、審批工作提供可靠依據。

3、嚴格控制低保待遇背後的隱性福利政策。在調研中發現,大部分低收入家庭、邊緣戶申報低保的目的是享受大病醫療救助政策,有的是為了享受教育減免政策而擠佔低保資源;有的是為了享受廉租房即住房問題而申報低保。申報貧困戶存在同樣問題。在這方面要與衛生、教育、房管等部門溝通銜接,出臺相關政策,防止一些人瞄著低保待遇背後的隱性福利政策。

4、大幅度提高農村五保物件的基本生活待遇。建議統一集中與分散供養物件的財政補助標準,每人每年供養標準不低於5400元,即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費標準450元。市合管辦要對五保生產住院報銷政策進一步放寬,程式要簡便,結算要即時,對特殊群體要有人性化的特殊政策措施。

(四)圍繞殘疾人生活保障問題 據統計,底武穴全市殘疾人口有5.02萬人,佔總人口6.28%。在市殘疾辦理殘疾證的有13408人,其中一級殘疾2354人;二級殘疾 2695人;多重194人;基本喪失勞動能力和生活不能自理的佔持證總數的31%。市殘聯此次深入梅川鎮綠林村、四望鎮鋪爾堖村和龍坪鎮向文村對145戶貧困殘疾人進行入戶調查發現,80%以上的殘疾人人均收入低於貧困標準(2300元)。普遍存在三低兩差即受教育程度低、醫療水平低、家庭收入低、居住環境差、就業能力差。

建議:

1、加大政府投入。提高低保、社會救助標準,殘疾人家庭收入低,有的甚至沒有收入,低保救助資金不能滿足他們基本生活需求;擴大低保、社會救助覆蓋率,對於殘疾程度低而生活困難的殘疾人也應納入低保社會救助範圍。

2、住建部門加大殘疾人危房改造力度。

3、加大對殘疾人的醫療康復救助,提高合作醫療、大病救助的報銷比例;村、社群建立康復訓練室、免費為殘疾人提供康復醫療服務。把殘疾人康復、醫療、訓練費用納入醫療報銷範圍,殘疾兒童(如孤獨症兒童、腦癱兒童)康復納入救助範圍。

4、積極扶持殘疾人就業,人社、殘聯等部門應積極開展殘疾人勞動技能培訓,鼓勵扶持殘疾人自主創業,扶持發展殘疾人福利事業,安排殘疾人就業,政府購買公益性崗位安排殘疾人就業。工商、稅務、金融等社會相關部門要為殘疾人就業、創業提供優惠的政策及相關扶助。

5、積極開展社會託養服務。著力建設社會託機構,對喪失勞動能力,家庭無力撫養的重度殘疾人實行社會集中託養。

(五)圍繞貧困人口信教問題的原因及社會影響問題 經調查餘川鎮砌石村和王憲村發現,兩村共計有貧困人戶1881人,除少年兒童外,50%以上的群眾信仰佛教、道教。個別人信奉三贖基督教(邪教),甚至有黨員帶頭信教。產生信教原因有如下幾種:一是迷信菩薩救苦救難,保護平安,消災降福。二是家庭傳播或盲從。三是地處宗教文化影響,年齡結構主要在40歲以上。

建議:

1、加強對宗教事務的宣傳和規範管理。

2、加大農村社會主義文化陣地建設。

3、努力提高貧困人口的生活水平。

4、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作用,切實履行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職責。

三、綜合調查發現的突出問題及成因

(一)當前開展精準扶貧的主要做法

近年來,我們始終堅持凝集全社會力量,充分挖掘多方潛能,全力構建專項扶貧、行業扶貧和社會扶貧三位一體的大扶貧格局。一是落實政策,推進專項扶貧。將國家扶貧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到實處,發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四兩撥千斤作用,整合涉農專案、資金,推進產業化扶貧,高標準抓整村推進、連片開發專項扶貧,以來,我市共投入扶貧開發專項資金600餘萬元,確定扶貧開發專案63個。完成雨露計劃460人次。二是整合資源,推進行業扶貧。充分發揮政府部門職能作用,全力支援貧困鎮、村、組發展,把著力點放在集中解決貧困地區交通難、水電難、種田難、讀書難、就醫難等問題上,加強農村土地整理、水利、交通、通訊、電力、文化、教育、衛生和危房改造等基礎設施建設,截至底全市包括46個貧困村在內的341個村(社群)全部實現了水泥路面村村通,電力、通訊組組通,低保、醫保和失地農民保險全覆蓋。三是廣泛動員,推進社會扶貧。動員、引導社會各界參與扶貧。目前,全市成立了農業生產合作社、農副產品加工聯合社、農業機械合作社、畜牧業生產合作社、水產業生產合作社等社會團體68家。這一大批社會團體活躍在廣大農村地區,互相協調,合作發展,直接間接地為貧困人口的生產技術、產品銷售,增加收入,生活質量提供了幫助。此外,武穴市區還湧現了一批如廣濟幫幫團、湖北愛心社、女子讀書會、楚天公益群等專門幫助失學兒童、留守老人,特貧困戶的民間組織。據不完全統計,這些民間組織僅一年,就為360多名失學兒童提供了衣食和學習用具幫助;為156名貧困家庭子女圓了大學夢;為97個大病致貧特困戶資助現金20多萬元。

(二)現有貧困物件的成因分析

目前,在我們武穴市7個貧困鎮46個貧困村的57596貧困人口這個群體中,有農村低保物件10342戶,19336人;農村五保供養物件 5413人,有失地農民貧困戶15016人,持有殘疾證的殘疾人13498人,其他貧困戶5400餘人。通過此次專項調查我們發現貧困成因有如下幾種:

有待改變的致貧返貧成因

一是貧困村主要是由於一無集體積累,二無村級企業,三無資源優勢,四無資金開發,缺 乏產業支撐,單一農業致使村民收入偏低。

二是貧困戶主要由於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喪失勞動力,無子女贍養、子女讀書支出大等失血大於輸血。

三是貧困主要是自身條件缺失、先天性智障、後天性致殘、半路得病,身無技藝,文化水平低等。

有待解決的貧困人口素質

一是依賴型 等、靠、要思想嚴重,抱著政府不會讓人餓死的思想,過一天算一天。

二是觀望型 一些失地農民守株待兔觀念固執,只盼社會援救,集體分紅,國家提高救濟標準。

三是盲動型 缺技術、少資金,又好盲動,養豬發病,養雞發瘟,負債經營,因債返貧。

有待改善的精準幫扶方法

一是貧困農民主體作用發揮不夠 有些鎮、村一味強調自身的貧困,重視向上級定點幫扶單位爭取幫助支援,幫扶的單位也重視扶貧濟困,積極為貧困群眾捐資捐物辦實事,輕視引導和調動群眾的積極性,發揮農民群眾的主體作用,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被動等待幫扶的現象比較突出。

二是扶貧資源整合不夠 一些鎮、村只重視爭取了多少專案,接受了多少幫扶資金和物資,忽視了對幫扶專案和捐贈資金和物資的使用管理,在專案設定上沒有從貧困村、貧困戶的角度去考量該發展什麼專案、如何實施管理好專案,沒有把資金與專案的質量完成情況掛鉤。涉農專案資金整合力度不夠,整村推進效果不明顯。特別是種植業扶貧專案實施後的後續管理嚴重滯後,影響了扶貧專案綜合效益的發揮。

三是扶貧工作長效機制不夠健全 扶貧工作一般體現在幫扶主體的自覺行動上,沒有剛性的目標任務,一些部門幫扶方式單一,給錢給物忙於應付,沒有從建立長效的幫扶機制上下功夫。在貧困村建設中,雖然各部門的專案與扶貧開發有所結合,但沒有一套長期向貧困村傾斜專案以達到整村推進建設新農村的投入機制。特別是幫扶方對貧困問題的調研,貧困村發展規劃的編制,資訊的反饋,資金的管理等方面做得不夠完善,造成社會扶貧的盲目性。

(三)精準扶貧到村到戶存在的困難

武穴屬插花貧困縣市,全市12個鎮處中,有7個鎮被評定為貧困鎮,46個貧困村,貧困人口57596人,是一個大的群體。近年來,我們採取的扶貧方式一方面是每年由35位副市級以上領導,駐點幫助35個貧困村。另一方面是每年整村推進7個村,以及不定期的連片開發,儘管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但要想實現三年脫貧目標,將面臨著以下幾個方面的實際困難。必須在三個加強上下功夫。

一是必須加強扶貧隊伍建設 我市扶貧辦有7名在編工作人員,其中包括一名司機。全市12個鎮處均未設專職扶貧機構,更無專職扶貧幹部。人手緊缺是制約更好開展工作的瓶頸。充實扶貧力量已刻不容緩。

二是必須加強對扶貧工作的領導 領導重視是扶貧工作做得好與不好的關鍵,黨委政府應當把扶貧攻堅工作提到議事日程上來,作為重中之重,像抓專案建設、招商引資、服務企業三大行動一樣抓扶貧開發。同時要關心扶貧幹部的工作學習和素質培養,讓扶貧幹部有為、有位。

三是必須加強扶貧開發資金專案的支援 由於我市屬插花貧困縣市。上級每年撥付的專項資金僅300萬元左右,不及麻城、紅安等重點貧困縣市的一個零頭。重點專案如彩票公積金專案、脫貧奔小康專案等,與我市無緣。因此,地方財政必須加大資金投入,各級政府必須有的放矢地大抓扶貧專案建設,構建大扶貧格局,以倒計時的緊迫感落實三年脫貧任務。

四、精準扶貧的努力方向與建議

通過認真分析此次專題調研物件產生貧困的原因,比對當前的工作,我們認為,應當認真學習黃岡市扶貧辦主任方榮同志撰寫的《精準發力 扶貧攻堅》文章,從以下四個方面努力。

(一)精準規劃發展目標

以規劃為龍頭,以專案為載體,狠抓落實,強力推進。一是高標準編制總體規劃 結合我市實際,與大別山試驗區規劃、十三五規劃以及行業部門規劃相銜接。二是積極完善村級規劃 按照規劃到村、專案到戶、增收到人原則,結合村級發展實際,突出基礎設施建設、特色產業發展等重點,大力發展產業增收專案。三是實現規劃幫扶到戶按照貧困戶個性需求和共同特徵,因戶施策,瞭解貧困戶需求,制定幫扶方案,相互配合,落實具體幫扶措施,確定每個貧困戶扶持發展內容,實現規劃幫扶到戶。

(二)精準幫扶到村到戶

針對不同貧困環境的村和不同貧困狀況的農戶,應當有針對性地根據其貧困情況確定幫扶責任人、制定幫扶計劃、落實幫扶措施、實施幫扶政策,確保幫扶措施和效果的有效落實。一是單位幫扶到村 將三萬工作隊、扶貧工作隊、脫貧奔小康工作隊、新農村建設工作隊等資源進行整合,分期分批幫扶全市46個建檔立卡貧困村,確保每個貧困村都有工作隊幫扶。二是幹部幫扶到戶 建立幹部駐村幫扶機制一直是我市優良傳統。根據精準扶貧工作要求,將全市行政以及企事業單位幹部派駐到貧困村幫扶貧困戶,確保每一戶貧困戶有幫扶責任人。三是動員社會幫扶 積極創新社會參與扶貧機制。建立幫扶資訊共享平臺,完善社會扶貧幫扶形式,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扶貧,鼓勵社會團體、民間組織、個體工商企業和個人等主體參與社會扶貧,通過結對幫扶、捐資捐物支援貧困農戶發展生產,加快脫貧步伐。

(三)精準管理扶貧資源

經過精準識別建檔立卡工作,應當進一步加強精準扶貧監測,跟蹤貧困村、貧困戶幫扶情況,確保貧困村、貧困戶得到有效扶持,在規定時間內達到穩定脫貧目標,重點要從三個方面抓好管理。一是專案品牌化管理 應當充分發揮和利用現有的優惠政策,培育和打造扶貧品牌,為精準扶貧構建平臺,多種措施幫助貧困戶發展生產、脫貧增收,按照一鎮一業、一村一品的思路,培育一批特色優勢產業,以產業發展帶動貧困地區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著力做好小額信貸、扶貧搬遷、雨露計劃三大品牌建設。二是資金精細化管理 要嚴格執行《湖北省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管理辦法》,突出扶貧資金使用重點加強扶貧專案主管部門對扶貧專案實施和扶貧資金使用情況的監督、檢查。三是資訊系統化管理。在駐村工作隊及幫扶責任人的指導和幫助下,實行貧困人口動態管理,及時將貧困村、貧困戶的幫扶情況、幫扶效果等登記並錄入扶貧資訊系統,並根據貧困物件的扶持和增收變動情況,及時對已脫貧物件進行調整,對新出現的貧困人口及時納入扶貧物件予以幫扶。

(四)精準考核扶貧質量

精準考核是衡量扶貧工作成效的有效手段,重點是建立和完善三大機制。一是建立分類考核機制。對扶貧開發工作重點地區、非重點地區實行分類考核,重點考核黨政領導班子和黨政領導幹部將工作重點放在扶貧開發、完成減貧增收任務情況,增設精準扶貧考核的內容、指標,併合理確定分值權重。健全重點鎮退出的正向激勵機制,建立重點鎮准入機制,把有限的扶貧資源用在真正的貧困點上,杜絕戴貧困帽子、過富裕日子的現象。二是完善黨政扶貧責任制考核機制 進一步落實扶貧開發工作黨政一把手責任制,切實增強地方各級黨政領導幹部推進扶貧開發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完善地方黨政主要負責同志扶貧工作責任制考核辦法,重點考核地方財政扶貧責任落實以及扶貧成效。三是健全激勵和問責機制 研究出臺黃岡市駐村工作隊扶貧工作考核細則,健全各級幹部進村入戶幫扶到人的激勵機制。同時,進一步完善地方黨政領導班子、黨政領導幹部以扶貧開發考核結果為導向的激勵和問責機制,考核結果與幹部選拔使用、財政扶貧資金分配掛鉤。

教育精準扶貧調研報告,盡在本站範文網。

【第4篇】關於全縣教育精準扶貧工作調研報告

尊敬的吳主席,在座各位領導:

現將縣政府辦駐蒿坪鎮黃金村開展精準扶貧工作情況做簡要彙報,不妥之處,請批評指正。

一、基本情況

黃金村位於蒿坪鎮西北部,全村轄10個村民小組,216戶783人,其中貧困戶128戶430人,低保戶15戶,五保戶20戶,353人常年外出務工。全村耕地面積1650畝,林地面積5700餘畝,退耕還林面積763.5畝。村內通村公路共有17.8公里,其中,硬化公路9.8公里,普通泥土公路8公里。全村約一半的農戶存在不同程度的飲水困難。全村有磚房33戶,進城入鎮購房46戶,土牆房118戶。(在即將進行的鎮村機構改革中,原黃金村與龍泉村合併成黃金村,合併後全村共456戶1763人,其中貧困戶181戶610人,低保戶26戶,五保戶22戶。全村耕地面積3620畝。轄區內現有三處小型移民安置點。)

二、扶貧工作開展情況

自包聯黃金村以來,經過聯村領導多次實地調研,駐村工作隊員深入群眾走訪座談,結合村情實際,確定了抓搬遷、建果園、促務工、搞三講的扶貧工作思路,制定了《黃金村精準扶貧三年規劃》和年度工作計劃,力爭用3年時間真抓實幹,使村容村貌大改觀,村民走上致富路,建成家富、人和、村美的社

會主義新農村。

(一)抓搬遷,改善居住條件挪窮窩

由於前期精準扶貧工作沒有具體的專案及資金扶持政策,但縣上給71個貧困村開了口子可以建村級移民搬遷集中安置點,享受陝南避災移民搬遷補助,我們認為這個政策才是能夠真正惠及群眾個人的,因此,駐村扶貧工作首先確定了抓搬遷。

經過實地調研,確定在黃金村交通便利的顯月寺規劃移民搬遷安置點。規劃建設58戶,其中:實施42戶搬遷戶,設計兩戶連體二層建築,每戶131平米,3室2廳2衛1廚,造價每平米不超過1000元;實施特困戶交鑰匙工程16戶,按50平米建設,1室1廳1廚1廁。該安置點於9月初啟動建設後,嗎、進展順利,預計6月底前可主體竣工。通過召開村民大會、幹部入戶宣傳,目前已有36戶繳納了首付款,共計133萬元(首付每戶至少繳3萬元)。

(二)建果園,特色產業增收換窮業

抓搬遷解決了住房的問題,如何讓群眾利用現有土地增收成了擺在駐村扶貧工作隊面前的又一大難題。黃金村土地條件差,發展的都是傳統農業,無特色農業產業。為此結合黃金村實際,縣政府領導親自調研,親自考察,反覆論證,最終確定了從四川蒼溪縣引進紅陽獼猴桃品種,發展獼猴桃產業。由於該產業投資大(每畝前期需投資1萬元以上)、見效慢(三年試花掛果,五年才到盛產期)、技術要求高,因此我們對外引進了一個老闆先試點搞150畝,由駐村扶貧工作隊協調流轉土地,幫助聯絡了蒼溪獼猴桃協會孟會長來實地做技術指導。目前,已完成150畝的種苗種植,成活率在百分之九十以上,我們希望通過5年努力,

實現畝產值2萬元以上。該產業若取得成功,屆時鼓勵村民以家庭為單位發展,力爭使獼猴桃產業成為促進該村群眾增收致富的重要產業。與此同時,因地制宜發展魔芋、畜牧養殖、茶葉等產業,促進村民增收致富。

(三)促務工,推進勞務輸出轉窮路

黃金村青壯勞力大多學歷低,無技術專長,男的在外大多下礦挖煤風險大,女的在外大多洗衣做飯當保姆收入低。都處於想致富無門路的尷尬境地。縣政府領導經過前期調研,紫陽籍外出創業成功人士鄭遠元興起的遠元修腳足療行業市場前景好,門檻低,沒得學歷要求,男女不限,收益高,月工資保底3000元以上,低風險,工作環境好,沒得啥危險。這個專案正好適合黃金村這些想致富又找不到門路的人。針對這一實際,我辦在黃金村召開了村民大會,專門邀請高橋鐵佛村的支書及在外從事足浴足療行業取得成功的老闆,到黃金村現身說法,傳經送寶,包聯幹部進村入戶動員群眾解放思想,轉變觀念,積極投入遠元足療行業,經過宣傳動員,村民觀念已經基本轉變,目前已有37人報名參加培訓,16人赴武漢等地就業。其中一組的劉改豔因工作成績突出,已被任命為店長,底薪每月達5000元。劉改豔的丈夫開始思想轉不彎,看到妻子從事修腳行業,不但提高了收入,而且體現了個人價值,得到了社會認可,今年開年也報名參加了培訓並和妻子一起外出修腳務工。

(四)搞三講,激發正能量拔窮根

民風的好壞,直接關係到一個地方的發展,直接關係到一個地方的形象,直接關係到一個地方的機遇。因此,聯村幹部始終把壞民風的整治,新民風的樹立當做一件大事來抓。引導和教育

群眾樹立講良心,講誠信,講孝心,與人為善,和睦相處的新民風,組織有正氣,講正氣,德高望重的村民成立民風糾察隊,嚴厲打擊賭博歪風、要錢不要德,只顧自己不顧他人,欺人訛人的不正民風。同時,村上召開群眾大會時通報村上的好人好事和歪風邪氣的典型案例,引導群眾監督群眾,促使民風好轉,年底召開村民大會,設立孝敬老人獎、樂於助人獎、鄰里和睦獎、勤奮發家獎四大獎項,對16名獲獎人員公開表彰。

三、保障措施

一是幹部真聯。充分發揮縣政府辦公室駐村扶貧的牽頭作用,成立扶貧工作領導小組,政府辦抽調一名正科級領導、一名副科級領導一名幹部駐村,每年駐村工作220天以上,鎮包村幹部每週下村工作3天以上,村兩委班子成員每週辦公時間5天以上,建立了精準扶貧工作考核機制,整合部門及鎮村優勢資源,形成扶貧開發工作合力,努力實現黃金村增收脫貧目標。

二是村民實幹。通過宣傳、鼓動,凝聚民心、團結力量,逐戶與村民簽訂脫貧致富決心書,充分發揮其自身主體作用,自力更生、艱苦奮鬥、迎難而上、苦拼實幹,盡全力達到增收脫貧目標。

三是落實責任。建立扶貧到戶、精準到人的工作機制,科級領導幹部每人包聯一個組,普通幹部每人包聯5戶農戶,要求每月入戶不少於1次,幫助包聯戶理清發展思路,解決實際問題。實行包聯工作情況定期報告制度,包聯幹部每月在辦公室全體會上彙報包聯工作開展情況。

四是嚴格考核。建立精準扶貧工作考核機制,制定駐村工作隊扶貧工作考核辦法,以黃金村貧困戶年度穩定脫貧任務為考核

依據,把扶貧物件脫貧增收效果作為目標責任考核的重要內容,考核結果與年度工作考核掛鉤。

四、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一是勞動力大量流失。隨著工業化、城鎮化加快推進,村莊空心化、農村老齡化趨勢加重,青壯年勞動力大量外流,增加了貧困識別、整村推進、產業扶貧等工作難度。

二是產業扶貧投入不足。目前,村上沒有形成優勢新型產業,而傳統種養殖產業勞動力需求大、風險高、經濟效益低,且缺少明確的獎補政策,依靠農戶自身發展,規模小、經營粗放,難以形成規模化、現代化產業發展格局,導致工作隊為農戶制定的發展規劃中,涉及到種養殖業的落實程度都相對較差。

三是上級資金投入不足。上級財政資金有限,無法滿足貧困村扶持需求。儘管縣上整合了許多專案和資金,仍然沒有充足的資金投入貧困村參與基礎設施和產業開發。比如黃金村水利建設嚴重滯後,全村僅有兩條山溝,因徑流量小且落差大,引水工程建設難度大,配套設施不完善,抗禦自然災害能力弱;交通路網結構不完善,通村公路等級低、質量差,晴通雨阻現象突出。可是又沒有足夠的資金來保障。

四是殘障、慢病佔比大。黃金村共有五保戶20戶,即將列入五保供養的1戶,殘疾、智障喪失勞動能力64人,對這類人,只能通過低保、五保、殘疾救助、社會救助等政府兜底政策幫助其維持基本生活。另一方面,全村有46戶貧困戶中有長期慢性病或重大疾病患者,不僅不能通過勞動獲得收入,高昂的醫療費用,導致一些農民債臺高築,甚至重新返貧。

五、意見建議

一是要把加強村級班子建設作為精準扶貧工作的關鍵。村兩委班子是農村群眾的主心骨,是帶領群眾致富奔小康的領頭雁,其抓落實、促發展能力如何,其自身的作風怎樣,直接影響到當地的村風、民風,直接關係到村上的經濟發展。如果村級班子每名成員都能在工作作風、幹事魄力、能力水平上過得硬,脫貧致富的目標就會早日實現。

二是要把政策和資金支援作為精準扶貧工作的保障。上級應出臺更多優惠政策,助推精準扶貧,用政策調動產業扶貧、社會扶貧的積極性,並對農民發展產業、生產經營予以鼓勵和支援。同時,要積極協調財政、金融、扶貧等部門為扶貧融資予以大力支援,在政策允許的情況下,更多的提供一些低息或無息貸款以及專項資金撥付。

三是要把專案帶動作為加快推進精準扶貧工作的支撐。專案扶貧、專案拉動,是精準扶貧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要加大對貧困村的專案爭取力度,使他們通過專案的實施和拉動,增加收入,實現脫貧致富的目標。

尊敬的吳主席,在座各位領導,縣政府辦所做的精準扶貧工作,得益於市、縣領導的支援指導,領導親自理清思路,確定目標,制定措施,辦公室只是在此基礎上認真抓落實,紮實搞推進。但是目前推程序度與上級要求與群眾的期盼還有很大的差距,下一步,我們將再加力度,再鼓幹勁,盡職盡責,盡力而為做好駐村扶貧工作。

【第5篇】關於全縣教育精準扶貧年度調研報告

關於全縣教育精準扶貧年度調研報告一:

為深入推進縣委扶貧攻堅決策部署,按照《中共馬邊彝族自治縣委辦公室關於印發扶貧開發工作督查調研方案的通知》的精神和縣委、縣政府的統一安排部署,我調研組於5月26日、27日深入沙腔鄉核桃坪村開展工作調研,通過通過查閱資料、實地察看、基層座談等方式方法,較為全面地掌握了該村的生產生活狀況以及當地群眾發展經濟、建設新農村的願望和訴求,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村情概況

(一)村情簡介。現在的核桃坪村是由原下核桃坪村和原上核桃坪村撤村並組而成,人口382戶、1842人,耕地8100畝,退耕還林2304畝,荒山6800畝,低產茶園900畝,良種核桃550畝,糧食作物以玉米、土豆和黃豆為主,轄6個村民小組,沙二路橫貫全村6.5公里、上下核桃坪組和斯密羅科均通公路,而磨子坪、小溝、司兒灣處於山頂尚未通公路,全村現有低保133人、五保3人、孤兒5人,教學點1個、1-3年級學生98人。

(二)產業發展。市紀委和市科技局對口幫扶在核桃坪實施了2600畝茶園,因產茶遲加上技術管理不到位效益低下,現900畝。市軍分割槽幫扶在核桃坪實施了960畝良種核桃,因品種或者氣候原因無法掛果,現在僅剩550畝,只能當燒柴。近兩年磨子坪等鄉政府幫扶新增造林4000餘畝,小溝等群眾逐漸擴大了山羊養殖規模。

(三)農民收入。全村常年外出務工人員230人,支撐全村年均收入2400元。季節性打筍子兩次,支撐全村年均收入450元。退耕還林、農資直補、低保供養等政策性收入,達到全村年均收入450元。高山3個組部分養羊戶年出欄山羊近10頭,矮山豬、雞基本上是自給自足,養殖業目前帶動收入不大。

、 (四)基礎設施建設。人畜飲水已經實現了全覆蓋,群眾用水方便;通村公路在市軍分割槽幫助下已經硬化,上下核桃坪和斯密羅科3個組在沙二路沿線通公路,磨子坪、司兒灣、小溝3個組都在山頂沒有通公路,但均已建成1.5米寬的水泥聯戶路全村實現了農網改造,已通電;通訊訊號尚未全覆蓋,其中磨子坪、司兒灣、小溝3個組手機訊號還比較困難;全村 村村通衛星電視已全覆蓋。

(五)基層組織建設及其作用發揮情況。全村共計黨員36名,村級班子設有支書、主任、副支書、文書、紀檢小組長,縣上下派了林業局何卓剛為第一支書,鄉上下派了大學生村官曾珂為村副主任。村級活動場地建設比較完備,村級辦公經費全部兌現到位,每年5萬元的公共維護經費全部用於水管維護、鐵索橋維護、危巖處理、垃圾轉運等。村兩委比較團結,村組幹部的群眾威信較高,但文化素質底,致富發展作用不強,因此基層組織在維護社會穩定完成鄉上交辦

的目標任務上作用發揮良好,但是在引領發展上作用較差。

二、精準扶貧工作開展情況

(一)加強政策宣傳。嚴格遵守縣上規定的兩公告一公示,共計公示到組3次並結合兩項測評戶戶見面把貧困戶的識別要求、程式要求逐戶的進行宣傳講解。

(二)嚴格選貧程式。堅持鄉上監督、村上引導、組上組織、群眾做主,以村民小組為單位召開戶長會確定初選名單,再將初選名單彙總到村,村上召集全體幹部和群眾代表排序再公示,縣上指標公佈後以貧困程度的排序取捨,在集中全鄉名單在鄉場鎮公示。目前全村精準扶貧建檔立卡貧困戶80戶363人,脫貧32戶147人,預脫貧6戶23人,未脫貧42戶193人。

(三)強化督導檢查。5月12日至22日鄉紀委採取實地走訪和電話抽查,督查共計72戶、其中識別物件45戶,知曉率高達100%、公開反響良好。

(四)充實《扶貧手冊》。結合沙腔實際製作了《貧困戶調查表》補充到《扶貧手冊》中去,增加了戶口數和實際人口數,耕地林地荒地資源普查,七通七有核查、四因三缺一差分析,已享受的惠民政策,現階段幫扶計劃,種養殖和務工創收臺賬等。

(五)初步歸類分析。全村338戶,因病80戶、佔23.7%,因殘38戶、佔11.2%,因學53戶、佔15.7%,土地流轉缺生產資料的16戶、佔4.7%,缺種養殖技術和務工培訓的44戶、佔13%,超生家庭負擔重的111戶、佔32.8%,有幹

勁需要資金幫扶的84戶、佔24.9%,交通住房條件差的49戶、佔14.5%,酒瘋子貪懶好吃的35戶、佔10.4%。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困難

(一)客觀原因。一是自然條件惡劣,生產條件艱苦。核桃坪村地形為兩山夾一溝,山多地少,資源匱乏,農業基礎設施抵禦自然災害能力極低,加上村民居住分散,耕地少且土質差,交通不便,資訊閉塞,居住分散,文化、教育、衛生等社會成果共享程度低。二是勞動者素質差,勞動技能低,科技發展意識淡薄,傳統的經營、養殖模式依然存在;三是貧困人口觀念落後,缺乏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精神,等、靠、要思想嚴重,自身發展能力不足;四是扶貧開發局限性強。低收入人口主要分佈在偏遠落後的山區、災害高發區、高寒區,點多面廣,基礎設施差,扶貧效果不明顯;五是是陳規陋習致貧,該村是純彝族聚居村,由於受彝族傳統習俗的影響,薄養、好攀比。六是醫療條件落後,部分村民小病不能得到及時醫治,久而久之,小病就變成重病,從而影響自身發展。

(二)主觀原因。一是戶籍制度改革和精準扶貧政策不配套。以來兩邊一川一區啟動戶籍制度改革,沙腔鄉完成量和完成率均居全縣第一累計達1400餘人。但當時的是戶口轉變村民享受的惠農政策一律不變,但現階段的計生、民政、精準扶貧等相關政策卻沒有執行這一,在群眾中造成了負面影響。二是縣級部門抽查方式有待轉變。沙腔鄉常年外出務工人員為家庭戶主的達到了800多人,

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登記的電話號碼均為戶主電話,工作開展中大量的宣傳和接待幹部入戶以在家婦女為主,單純的電話抽查無法全面反映沙腔鄉的工作開展情況。三是脫貧人口存在一刀切。今年縣上給沙腔鄉已脫貧數量是根據去年上報已享受惠農政策人數,已享受惠農政策不代表已脫貧,導致沙腔鄉現在已脫貧數量基數過大。

四、發展意見

(一)開展分類扶貧。對有生產資料和勞動力的貧困戶以幫教式扶貧為重點,著重提高生產技術含量;對無生產資料的貧困戶以解決生產資料,改善生存環境,提高生產技能為重點進行託底幫扶;對於無勞動能力的孤寡老人、孤兒等納入民政供養,進行救濟式扶貧。

(二)推進產業化扶貧。一是繼續加大植樹造林工程建設力度。不斷加大組織推動力度,積極爭取新一輪退耕還林政策,進一步帶動造林,並或者造林政策性幫扶。二是採取規模化、示範戶、散養戶相結合的建設方式,開展林下養殖,壯大本地山羊規模,力爭各戶均年出欄10頭山羊。

(三)加大智力扶貧。突出智力扶貧作用,發揮技術和科技對生產力發展的根本作用,切實加強基礎教育、職業培訓,確保每個貧困戶勞動力掌握1-2門實用技術及職業技能。同時引導群眾自覺移風易俗,改變落後生活習俗,不斷髮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四)擴大務工輸出。一是組織引導富餘勞動力有序輸出。尤其是年輕閒散人員的外出創收,同時關心外出務工人

員的生活、工資收入等情況,切實解決外出務工人員留守家庭關愛問題。二是加強與外界資訊的交流,鼓勵群眾走出去就業創業,有計劃地組織引導富餘勞動力外出務工,提高農民工資性收入。

(五)加強基礎建設。一是以下一步三房改造為契機,解決貧困戶住房困難的問題,切實改善困難群眾居住條件。對環境惡劣,自然資源缺乏的貧困人口,有計劃、有組織、分批分階段實施異地搬遷扶貧;二是繼續加強鄉域道路交通建設。對未通路的組新建,確保組組都通路,從而為困難群眾增加經濟收入提供保障。三是進一步加大農村教育文化衛生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抓好特色寄宿制學校和各教學點的修繕維護工作,營造良好教育發展環境。做好村衛生室建設工作,切實解決群眾看病難問題。四是加大農村資訊化建設力度,重點抓好移動基站、電信基站和電信網路光纜建設專案,進一步增加網路覆蓋率,拓寬群眾資訊渠道。

五、工作建議

(一)以先進帶動後進為抓手,推進基層黨員隊伍建設。核桃坪村現有黨員36人,只佔全村總人口的0.02%,比例太低。且現有的黨員中,近一半屬於老黨員,年齡偏大。村黨支部要積極發展黨員,為基層黨組織輸進新鮮血液,助推整村發展。

(二)發揮模範帶頭作用,積極開展一對一幫扶活動。核桃坪村黨支部領導幹部在做好模範帶頭作用同時,要積極引導全村黨員充分發揮模範帶頭作用,指派黨員作為建卡貧

困戶的精準扶貧指導員,組織全體黨員與核桃坪村貧困戶開展一對一幫扶活動。通過知識幫扶、政策幫扶、物資幫扶等形式,相互學習,溝通交流,共謀脫貧致富之策,共商發展大計。

(三)積極彙報困難。協調主觀制約。主動向上級黨委政府的彙報工作情況,積極與民政、計生、扶貧、公安等部門溝通銜接,早日解決政策上的衝突與困難,為村民爭取更多的惠農政策。

(四)實行分類指導,做好精準扶貧。按照現有經驗,實施專案整村推進是一個很好的分類指導方式,建議加大對貧困農戶貧困人口的脫貧分類指導力度,實現基本生活靠農村低保,脫貧致富靠扶貧政策,真正體現真扶貧、扶真貧。

關於全縣教育精準扶貧年度調研報告二:

關於縣精準扶貧的調查報告範文 xx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縣是習近平總書記作出精準扶貧重要指示的發源地。5月22日至23日,我採取到田間地頭察看現場、進村入戶與群眾交談、開座談會聽取意見等方式,到花垣縣作了兩天的調查。聯想20年前到花垣縣作扶貧調研的情景,感到精準扶貧號準了脈,看準了病,開對了方,是貧困地區脫貧致富的一劑良藥。

一、20年扶貧,老百姓收穫是自信

花垣距離省城450公里,是湖南最偏遠的縣之一。20年前,從長沙到花垣要走一天半時間。僅翻越矮寨盤山公路就要花1個多小時。湘西民謠:矮寨坡,山連山,一十三道彎,彎彎都是鬼門關。這次到花垣全程高速公路,只花了半天時間。投資13.5億元修建的矮寨特大懸索橋,全長1073米,工程為雙層公路、觀光通道兩用橋樑,創造了4項世界第一,真可謂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花垣縣的同志介紹,全縣所有鄉鎮和99.7%的行政村通了水泥路,基本實現了水、電、路、廣播電視、通訊到村到戶。基礎設施條件的改善,大大增強了老百姓脫貧致富的能力。

人窮顏色低。過去山區閉塞,老百姓見世面少,羞於見生人;因為窮,老百姓抬不起頭,缺乏自信。現在情況發生了根本性變化。縣城建了不少高樓,農村蓋了不少新房。從基層幹部到普通群眾,講到農村的變化都滔滔不絕、如數家珍。在十八洞村,年逾七十的娭毑龍德成,挽著我們的手就往家裡帶,談起習總書記到她家裡考察的情形,一臉的幸福。村支部書記龔海華介紹,村集體和村民入股600萬元,與花垣苗漢子果業公司在二道鄉流轉土地1000畝,共同開發精品獼猴桃,進入豐果期後,村民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村級集體年收入近100萬元。在麻慄場鎮立新村,村支部書記吳進文講,全村種養大戶30戶,養乳鴿、土雞、土鴨都在萬羽以上,還種了杜仲、菸葉、百合等多種經濟作物,村人均年收入7193元。在部分基層幹部和村民參加的座談會上,大家發言之踴躍,思路之清晰,精神狀態之好,與20年前不可同日而語。縣委書記羅明告訴我,同20年前相比,國內生產總值翻了五番,財政總收入翻了五點四番,居民存款餘額翻了七點三番,縣城擴大了2.2倍,老百姓人均純收入增長了7.6倍,60%的農民蓋了樓房,20萬貧困人口實現了穩定脫貧。

公路修到家門口,自來水流到屋裡頭,房前屋後綠山頭,精準扶貧有奔頭。花垣的老百姓找回了自信。

二、關鍵是政策要滴灌到根部

花垣扶貧成績巨大,但深入分析貧困人口的現實狀況,感到扶貧仍是一個大問題。花垣縣還有162個貧困村,佔行政村總數的56.3%;貧困人口仍有6.1萬人,佔全縣農業人口的23.1%。從地域分佈上看,主要集中在生存環境惡劣的山旮旯裡,其中海拔500米以上的貧困村佔2/3。這些地方山高坡陡,交通落後,土地貧瘠,資源貧乏,生產生活條件惡劣。尤其是礦區生態環境脆弱,採空區達136處,有7個鄉鎮2478戶農民需要整體實現生態移民。

在調查中,基層幹部講:扶貧政策是好,就是不能大水?漫灌?,如果?滴灌?到根部,脫貧更快,效果更好。可見習總書記關於精準扶貧的指示深得人心、深入人心。

幹部群眾有這樣深刻的認識,還源於花垣縣採取了八個到村到戶的辦法,即:精準識別到村到戶,幹部結對幫扶到村到戶,產業發展扶持到

村到戶,教育培訓安排到村到戶,農村危房改造到村到戶,生態移民到村到戶,基礎設施到村到戶,考核驗收到村到戶。為此,從去年開始全縣下決心每年從縣財政擠出1.5億元,加上上級財政每年扶貧資金5000萬元,連續6年支援八個到村到戶。從調查瞭解的情況看,精準識別方面,全縣推廣十八洞村三榜三審九個不評(三榜即群眾申報公示徵求意見第一榜,無異議後公示名單第二榜,最終確定公佈名單第三榜三審即必須經過村支兩委、鄉政府、縣扶貧開發辦三道稽核程式;九個不評即明確有樓房或商品房的家庭不評等九個不評標準)的經驗對貧困物件進行精準識別。幹部結對幫扶方面,162個貧困村都派駐了工作隊,6.2萬名黨員幹部與結對幫扶物件建立了密切聯絡,制定了脫貧方案,落實了幫扶措施。產業發展扶持方面,立足花垣生態資源和文化資源的優勢,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和旅遊業。全縣扶持龍頭企業100餘家,帶動農戶1萬多戶,形成了14萬畝優質稻基地、11萬畝水果基地、12萬畝油茶基地、10萬畝蔬菜基地、9萬頭黃牛養殖基地。去年以來,縣委縣政府又在5個鄉鎮連片68平方公里建設總投資50.7億元的國家農業科技示範園,規劃一園一

帶七大基地。目前已完成投資8億多元,引進23家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社進行產業開發,流轉土地5萬多畝,3萬多群眾在家門口就業或獲取租金收入。

八個到村到戶讓政策真正滴灌到了根部,照這樣抓下去,花垣縣脫貧致富奔小康大有希望。

三、好班子、好作風比什麼都強

班子強,領頭羊;作風好,帶著跑。貧困地區自然條件差,工作基礎薄,矛盾困難多,更要重視建設扎硬寨、打硬仗的幹部隊伍。

1.抓住關鍵點。以作風建設為抓手,強基層、打基礎。基層幹部群眾認為,黨的十八大以來,政治生態改善了;中央八項規定和省委九項規定實施以來,幹部作風轉變了;中央《關於加強鄉鎮幹部隊伍建設的若干意見》下發以後,幹部精神提振了。尤其是對鄉鎮幹部實現職務、職級的政策和拓寬鄉鎮幹部來源渠道,大家看到了希望。在調查中,我們看到一些鄉村幹部勁頭很足。同時,調動和保護好鄉村幹部的積極性,還有三個問題值得重視。一是要加強教育培訓。大家反映,鄉村幹部接受教育培訓的機會

很少,尤其是村支部書記幾乎沒有培訓的機會,即使隔上兩三年培訓一次,往往也是以會代訓,時間也就兩三天。鄉鎮書記、鄉鎮長到省、市、縣黨校培訓,授課內容幾乎都是通用件,缺乏針對性。基層幹部反映,中央和省委從政治上關心我們,現在缺的是本事,希望多給培訓機會。這些情況表明,要讓鄉鎮幹部與村民坐到一條板凳上,還得創新體制機制。近些年來,省委、省政府加強鄉鎮五小設施建設,即小食堂、小澡堂、小廁所、小圖書室、小文體活動場所,為鄉鎮幹部辦了件實事、好事,對穩定基層幹部起到了重要作用。一方面,對極少數還沒有五小設施的偏遠鄉鎮,要給予財力支援,使之儘快完善;另一方面,對一些五小設施標準不高的困難鄉鎮,要加快改造提升,為鄉鎮幹部安心基層工作創造條件。

2.選準帶頭人。村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班子強不強,要看領頭羊。這次看的菖蒲塘村很能說明問題。這是一個水果專業村,去年全村水果收入1000多萬元,其中10萬元以上的大戶20戶,5萬元以上的187戶,全村人均純收入突破1萬元,95%的農戶修了樓房,98%的農戶實現了電器

化,組組通公路,戶戶自來水。談到村裡的變化,老百姓眾口一詞,全靠村支部書記王安全這個村民的主心骨、致富的帶頭人。花垣縣委組織部介紹,全縣288個村,像王安全這種能人當村官、村官做能人的,大約佔37%;28%的村支部書記工作能力強,但缺乏致富本領;還有26%的村支書既缺能力又缺本領。花垣縣通過選派駐村第一書記和選拔大學生村官等方式,加強村支兩委建設,下一步準備把致富能人作為村級帶頭人培養,這是一個好辦法。扶貧先建班子。只有建設一支不走的工作隊,才會出現村民富、村莊美、村風好的新局面。

3.建好工作隊。村村有工作隊,戶戶有幹部幫的幫扶格局在花垣縣已經形成。在十八洞村,扶貧隊長龍秀林說:和農民打交道,你得實打實,要帶著感情、帶著技術、帶著效益幫助他們。工作隊就要這樣,真扶貧、扶真貧。但有些駐村工作隊還不是這樣。有的下車伊始,一廂情願,這裡開荒種樹,那裡劈山修路,還有的強迫老百姓把吊腳樓改為磚瓦房,結果水系改變了,生態破壞了,習俗丟掉了,老百姓被幸福了。扶貧工作

4.健全責任制。花垣縣建立了縣級領導包鄉鎮、縣直單位包貧困村、黨員幹部包貧困戶的責任體系,明確要求駐村工作隊每月駐村不少於20天,幫扶單位分管領導一個月入村指導一次,主要領導兩個月入村調研一次,黨員幹部一季度入村幫扶一次。這些做法都好,我覺得最重要的是建立嚴格的考核驗收機制,重點要考核驗收到村到戶,將考核驗收結果作為幫扶單位績效評價、黨員幹部評先評優和晉職晉升的依據。同時,對幫扶不力的要採取約談、誡勉談話等方式加強督促,明確不脫貧不脫鉤的要求;對工作不力的工作隊員要及時予以調整。

【第6篇】教育精準扶貧調研報告

為掌握全縣農村教育工作實情,提高教育扶貧實效,教育局積極開展進鄉村、進學校、進家庭“三進”活動,就教育精準扶貧工作進行了專題調研,進一步摸清了全縣教育特別是貧困山區學校辦學情況,並就如何有效實施教育精準扶貧進行了思考。

一、教育扶貧所做主要工作

我縣是典型丘陵地貌,大部分學校為山區學校,典型特點是“點多、面廣、人少、路遠”,即教學點多,學校輻射面廣,學生人數少,交通不便。全縣現有各級各類公辦學校**所,其中鄉鎮國中25所、鄉鎮九年一貫制學校4所、鄉鎮中心國小25所、村級國小(教學點)216所(個);全縣在校學生****人,其中鄉鎮在校學生**人,農村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小升中比例98.16%;現有農村幼兒園**所(公辦5所),村小附設學前班145個,在園幼兒***人,農村學前三年幼兒入園率81.4%。

近年來,我縣從著力改善農村尤其是貧困村學校辦學條件、優化農村師資隊伍和做好扶貧濟困助學工作入手,不斷提升農村學校辦學品質,促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有效實施教育扶貧工作。

1.不斷加強農村學校基礎設施建設。以來,我縣先後被省教育廳列為全省教育園區建設、教師週轉宿舍建設、農村公辦學前教育和全國營養餐工程、農村薄弱學校食堂改造等5個試點縣,爭取到專案資金7個多億,先後改擴建學校校舍5.1萬平方米,裝備學校圖書7.3萬冊,實驗器材、音體美教學器材和現代教育技術設施等9.25萬件,農村學校辦學條件明顯改善,先後有48所學校被義務教育合格學校;改建增設村小附屬學前班89個;建設教師週轉宿舍1萬多平方米。極大地改善了農村學校尤其是邊遠山區學校教育教學條件。

2.著力強化農村教師隊伍建設。近三年來,全縣招聘的義務教育學校教師,全部分配到農村學校任教;同時,組織選派了近百名城鎮優秀教師到農村學校、偏遠地區學校、薄弱學校支教援教,定期組織骨幹教師、學科帶頭援助農村學校開展兼職授課和教學交流活動,為農村學校教師進行示範指導和傳、幫、帶,有效提升農村教師師能素養。

3.全力開展扶貧濟困助學工作。積極落實教育惠民政策,不斷加大濟困助學力度。在全面落實義務教育“一免一補”普惠政策的同時,全力做好睏難幼兒補助、義務教育困難寄宿生補助、中等職業教育助學金和免學費、貧困高中生補助以及貧困準大學生補助等工作,僅發放各類助學資金**萬元,受惠學生**多學生,解決了眾多貧困學生讀書難問題。

4.努力倡導社會捐資助學。在認真實施好政府層面的教育惠民政策的基礎上,廣泛宣傳扶貧助學工作,努力在全社會營造捐資助學的良好氛圍,積極倡導行政、企事業單位與社會愛心人士開展慈善助學活動,匯聚社會正能量。據不完全統計,來,先後接受社會各界義工組織、愛心人士捐資建校助學金930多萬元,其中助學金260多萬元,惠及學生近3000人次。

二、存在問題及原因分析

從調研情況來看,一些農村尤其是貧困村教育還存在不少的問題,制約著脫貧致富的程序。

1.部分村級學校基礎設施薄弱、裝置匱乏。①基礎設施薄弱。全縣農村國小有b、c級危房13萬多平方米,大部分都集中在村小和教學點,其中相當一部分還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建設的磚木結構瓦房,建設標準低,屬於c級危房;配套設施差,生活用房、運動場地等緊缺。如,江口優新國小和河坑國小教室、教工宿舍等均為80年代建造的磚瓦房,現仍在使用。②教學設施匱乏。對比省定標準,全縣邊遠鄉鎮尤其是貧困村的學校教學設施缺口很大,其餘5所學校教學儀器配備不完善,課堂教學基本還停留在黑板加粉筆的模式上。簡陋的教學條件和落後的教學模式無法滿足教育需求,許多家長不惜花重金將子女轉入城鎮學校寄宿或者租房陪讀,這在無形中增加了邊遠村群眾的教育開支,教育成本的增加在一些貧困山村則直接造成了一些孩子的輟學。

2.村級學校教師普遍年齡老化、結構失衡。由於農村學校尤其是邊遠山村學校位置偏遠、工作條件較差,大部分年輕教師不願意到村小和教學點任教。現在主要是原來民辦代課轉正教師,或家在本地的中年教師在支撐村級國小(教學點)的教學,這部分教師大部分年齡偏大、學歷偏低、教學方法比較傳統,基本為初高中學歷。同時,農村邊遠學校教師學科結構不合理,“教非所學”問題突出,很多村小都沒有專職英語教師,或由其他學科教師兼任,或由中心國小派員走教。

3.扶貧助學政策針對不夠強、缺乏精準。現有“一免一補”、困難寄宿生補助、學生營養餐等扶貧助學政策,帶有“普惠性”,缺乏精準性,有“撒胡椒麵”的現象,而且標準不高,如貧困寄宿生補助,受助率達30%多,這其中相當一部分非屬貧困學生或者說非屬特別貧困學生;同時,因為受助面偏大,導致人均受助資金偏少,國小為500元/學期。

【第7篇】教育精準扶貧工作調研報告

教育精準扶貧工作調研報告

根據市政協工作安排,由紫陽縣政協經科委牽頭,對我縣精準扶貧工作開展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彙報如下:

一、我縣精準扶貧工作開展情況

我縣屬於秦巴連片扶貧開發區,是592 個國定貧困縣之一。全縣現有貧困村158 個,佔全縣總村數的75.3% ;現有貧困人口11.45 萬人,佔全縣總人口的32.7% 。新一輪扶貧攻堅工作啟動以來,認真貫徹落實中省市關於精準扶貧工作的各項安排部署,圍繞“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要求,狠抓精準對接、精準施策、精準幫扶,通過機制創新全力破解扶貧攻堅難題,全縣精準扶貧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一)明確目標任務,強化組織保障。 成立了由縣委書記任第一組長,縣長任組長,縣委、縣政府聯絡分管領導分別任副組長的扶貧開發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了《關於紮實推進農村扶貧開發工作的實施意見》,明確了從 年起,每年完成貧困人口脫貧1.5 萬人以上的目標任務。相繼印發了《紫陽縣推進精準扶貧工作實施方案》、《紫陽縣扶貧開發工作考核辦法》、《紫陽縣選派幹部進駐貧困村開展扶貧工作實施方案》、《紫陽縣創新社會參與機制推進扶貧開發工作實施方案》、《紫陽縣各鎮、部門扶貧開發年度考核實施細則》等系列制度措施,指導規範全縣新時期精準扶貧工作。

(二)深入摸底調查,逐一建檔立卡。 根據中省建立精準扶貧工作機制有關要求,按照縣為單位、規模控制、分級負責、精準識別、動態管理的原則和選準物件、找準原因、定準類別的要求,逐村逐戶開展貧困狀況調查摸底,全面掌握貧困村、貧困戶的基本情況並建檔立卡,為實現精準扶貧工作奠定基礎。縣上成立了以分管副縣長為組長,扶貧等相關部門為成員的扶貧建檔立卡工作領導小組,設立了扶貧資訊監測中心。在貧困戶識別過程中,我縣探索推行的“戶申請、組評議、村審查、鎮稽核、縣審定”和“實地核實、到村到戶,嚴格程式、群眾評議,公平公正、三榜公示”的工作方法,得到了國務院扶貧辦和省市有關部門的高度評價。目前,我縣已全面完成158 個貧困村、11.45 萬貧困物件識別和資訊錄入工作,為精準監測、精準施策、精準脫貧奠定了基礎。

(三)抓實精準對接,強化專案支撐。 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精準扶貧專案整合工作,捆綁涉農專案資金,集中用於精準扶貧。我縣按照“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原則和“鄉鎮申報、部門踏核、縣上研定”的要求,由縣扶貧局牽頭彙總整理各鎮貧困村急需實施的專案,分類反饋到相關部門進行現場核查,初步確定年度擬實施的專案和投資額度,經縣政府審定後由縣發改局、扶貧局和相關部門下達專案計劃,有效提高了專案資金使用的精準度。截止目前,全縣共整合縣發改、國土、住建、交通、教育、農業、林業、水利、扶貧、電力、通訊等部門資金1.79 億元,確保精準扶貧工作取得實效。

(四)夯實綜合措施,實施重點突破。 一是完善規劃體系。 為確保實現每年1.5 萬人以上貧困戶脫貧目標,按照“五結合、四到位”的要求(堅持扶貧開發與城鄉一體化相結合,區域發展與精準扶貧相結合,整村推進與到村到戶相結合,產業扶貧、移民搬遷與教育扶貧相結合,扶貧開發與社會保障相結合;堅持增收專案到村到戶,扶貧資金到村到戶,幫扶措施到村到戶,幫扶責任到幹部人頭),以解決貧困村、貧困戶發展瓶頸問題為突破口,結合美麗鄉村建設規劃、城鎮一體化發展規劃和產業發展規劃,建立了系統完善的縣、鎮、村扶貧規劃體系,確保扶貧規劃與其他專項發展規劃協調統一。同時,以戶為基礎、專案為支撐、移民搬遷安置為核心、產業發展和就業增收為重點,為貧困戶逐一制定符合村情戶情實際的幫扶計劃和幫扶措施,切實做到一村一策、一戶一法。二是加快貧困戶搬遷。縣政府下發了《關於做好重點解決危居貧困戶搬遷工作的通知》,明確在三年扶貧期間,必須徹底完成71 個貧困村的危困戶搬遷任務。為切實解決貧困戶搬遷資金難的問題,縣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與縣農商銀行積極合作,開展了危居貧困戶搬遷貸款工作,建立金融扶貧產業貸款風險基金,擴大金融扶持產業信貸規模,確保 年底前所有危居貧困戶一戶不少的搬入新居。三是推動產業發展。突出富硒特色產業開發,重點抓好茶芋藥果菜(茶葉、魔芋、中藥材、特色林果、富硒蔬菜)和豬牛羊雞魚(黑豬、黃牛、白山羊、烏骨雞、富硒魚)五大特色養殖業,並將特色產業與旅遊扶貧、電商扶貧相結合,延伸特色產業鏈,依託特色種養業,積極發展農村小型加工業,大力發展旅遊、電商、勞務等三產服務,做到村村有產業、戶戶有專案、產品有銷路、增收有門路。四是強化勞務輸出。採取“訂單式、定向式”的方法,紮實開展修腳足浴、電子商務、民歌茶藝、特色烹飪和建築勞務五大培訓工程。

(五)幹部駐村幫扶,充實扶貧力量。 我縣結合聯絡服務群眾“五個一”工作法,按照省、市、縣派駐工作隊不重合的原則,實行領導聯村、部門包村、工作隊駐村和幹部包戶工作機制,落實了71 個貧困村駐村工作隊;目前,71 個駐村工作隊410 名幹部全部進駐各貧困村履行幫扶工作職責,實行定點、定人、定時、定責幫扶,做到“一人駐村、單位全員幫扶”,確保了每個貧困村都有幫扶單位,每個貧困戶都有幫扶責任人。

二、精準扶貧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當前,在開展精準扶貧工作中還存在著四方面的困難和問題:

(一)認識不到位,合力未形成。 一些部門和幹部潛意識認為扶持到戶很難出“成績”。導致有的幫扶單位和幫扶幹部沒有把心思用在扶貧工作上,開展精準扶貧工作近一年時間,到底扶誰,怎樣扶尚未完全搞清楚。一些鎮政府未將精準扶貧工作列入本鎮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認為精準扶貧工作,縣上派的有工作隊,自然由工作隊負責,政府只催催進度,過問過問就行了,考核追責首先是追工作隊的責。村幹部只熱衷於爭取和實施覆蓋面大的基礎設施建設專案,對於到戶產業專案不熱心,感到落實、實施難度大,不願投入精力抓落實。扶貧工作隊則認為,工作隊是到鎮入村協助當地政府、村兩委開展扶貧工作,希望得到鎮村兩級的大力支援和配合,對目前的現狀覺得工作無動力、無信心,感到彷徨和無奈。合力攻堅的氛圍未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