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畫楊桃的精品教案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畫楊桃的精品教案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畫楊桃》教案設計 篇一

老師看了看這幅畫,到我的座位上坐下來,審視了一下講桌上的楊桃,然後活到了講臺前,舉起我的畫問大家:“這幅畫畫得像不像?”

為了讓孩子們更好的理解“審視”,我這樣組織教學:

師:我想請一個同學來演一演,老師當時是怎麼做的?要能夠演好,必須要仔細地閱讀課文。

生:自由讀課文

師:誰願意來做做老師?

生(小王)到臺前來進行表演。還沒等表演全部完畢,同學開始議論

生1:表演有點像做賊似的

生2:不是這樣的,不是這樣鬼鬼祟祟

生3:有些甚至笑

顯然臺上同學的表演和在座同學的認識,不相符合,發生了矛盾。這一矛盾的產生,是我教學預設中沒有想到的,這樣的情況,是置之不理,還是憤然制止,還是以次為契機,把它當作一種教學的資源,進行生成教學……我當即作了這樣的調整:

師;同學們都認為小王同學表揚得不夠好,那到底該怎麼表演呢?小王同學又為什麼要這樣表演呢?

生(小王迫不及待):因為課文中寫到了老師是坐下來,審視了一下講座上的楊桃……

師:你是仔細研究了文中的語句,來進行表演的,要表揚。你是想表現出“審視”的樣子?對嗎?

生(其他的):可是,審視不是這樣的?

師:那“審視”到底是怎麼樣的呢?(請同學們在仔細讀讀課文)

生1:我知道,“審視”就是很仔細很認真的樣子。

生2:課文中還寫了老師當時的好幾個動作:“看了看,坐到……

師:那我們再請這位同學來表演一次。

小王同學又表演了一次。表演的效果非常好,同學們用掌聲肯定和鼓勵了他。

現代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是學習者利用學習資源,主動構建意義的過程。根據這一理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角色發生了根本的改變,教師的職責不僅是傳授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運用有效的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形成問題、解決問題。在這一個教學案例中,我及時抓住了發生在閱讀過程中學生之間的思維矛盾,有效地對當時這一資源進行了開發和利用,通過以疑激疑的辦法,激發了學生進一步閱讀深究的慾望。留給了學生充分交流,充分表達思維的機會,讓他們主動探究、大膽思維、不斷實踐。一方面可以激發學生主動探究語文問題的慾望,增強學生學習語文的內驅力,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學生養成主動思考的習慣和形成主動學習的心態。這樣的教學行為就有可能達到學生主動發展的價值。

畫楊桃教案 篇二

教學的過程是師生對話的過程,是新課程的基本理念。對話,是現代教學論倡導的一種嶄新的教學理念,一種新型的教學文化,即在教學過程中,建立在民主、平等基礎上的人、文字和環境之間激盪起的心靈共振和呼應。《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也指出: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畫楊桃》的課例就在這種思想指導下精心設計的。通過創設對話情境,培養學生對話意識。

課文介紹《畫楊桃》一課記述了我在圖畫課上把楊桃畫成了五角星,受到有些同學譏笑,卻得到老師肯定的故事。故事貼近學生生活,通俗易懂,向讀者傳達了的是實事求是和事物是發展變化的特點。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對課文質疑,解疑,再質疑,在與文字的多次對話中,深入理解課文。

2、通過交流、評價學生的畫,促進師生、生生、生本等多項對話,使學生深刻體會做什麼事都要實事求是的道理。

【教學重點、難點】

使學生從文字的解讀中受到人生的啟迪。

【教學過程】

一、生本對話 獲取資訊

1、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畫楊桃》這篇課文,請同學們拿起書,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讀,待會兒請你說說,在讀的過程中,你腦子裡出現了哪些問題。

2、學生自由讀課文,提出質疑。

設計意圖:學生與文字對話的過程中,每人所獲取的資訊豐富多彩,對文字的理解也充滿個性,產生的問題也會因人而異。

二、梳理問題 板書存疑

為什麼同學們看了我的畫,會哈哈大笑,而老師不笑?

為什麼看的角度不同,楊桃的樣子就不一樣?

為什麼老師要讓同學輪流坐到我的位置上來看?

為什麼父親和老師的話那麼相似?

簡單板書:哈哈大笑?角度?輪流坐?相似?

設計意圖:教師和學生一起梳理問題,把有研究價值的問題進行簡單板書,這些問題激活了學生的閱讀期待,誘發了學生和文字以及師生、生生之間對話的渴望。

三、多項對話 觸發感悟

1、畫:

⑴ 我們帶著問題也來畫幅畫,看看能不能通過作畫、評畫,把這些問題解決了。把課文讀懂了。

⑵ 小作者畫楊桃,我們來畫灑水壺,雖然東西不同,但一樣能考察你有沒有讀懂課文。(拿出灑水壺放好)

⑶ 畫之前,同學們先找找:書上那些句子能指導我們正確作畫呢?

學生找句,交流:

主要是父親的話和倒數第二段中:我們應該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麼樣,就畫成什麼樣。(學生齊讀。)

⑷ 我們作畫的要求是不要畫得太細緻,只畫它的基本輪廓。仔細觀察,按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去畫,不會畫的,再讀課文,邊看,邊讀,邊畫。時間五分鐘。

(學生作畫,教師巡視。)

設計意圖:以畫的形式解讀文字,引發學生探究精神,進而激發學生的對話熱情。

2、評:

現在我們來評價幾位同學的畫,我們不管他畫的技術好不好,只是通過他的畫,評價他有沒有讀懂課文。不過你在評價時得引用文中的話來判斷他有沒有理解。

⑴ (出示一幅畫)誰來評他的畫?學生評價這位評價的同學是否正確。以判斷他是否站到了作畫者的位置上進行評價。引用書上的話。

老師看了看這幅畫,走到我的座位上坐下來,審視了一下講桌上的楊桃。

(圈出表示動作的詞:看了看、走到、坐下來、審視。理解審視)

於是,老師請這幾個同學輪流坐到我的座位上。

坐到我位置上的同學還笑我的畫嗎?那開始的哈哈大笑是因為他們(從自己的角度來看)老師沒笑是因為(知道先從同一角度來評價)

齊讀這兩句話。引導評畫的同學坐到作畫者的位置上去評價。

(學生評價後,大家反饋)現在你知道文中的老師為什麼要讓同學輪流坐到我的位置了嗎?(從同一角度來評價)

⑵ 出示一幅和第一張角度不同的畫:

她讀懂課文了嗎?指名說,能從書上找依據嗎?

學生交流:

提起楊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楊桃的樣子也就不一樣,有時候看起來真像個五角星。因此

我們應該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上什麼樣就畫成什麼樣。

你看到一樣東西,是什麼樣,就畫成什麼樣。

表揚評價的同學觀察仔細,會讀書。

採訪作畫者:你為什麼能畫得那麼準確?也用書上的句子回答。

我認認真真地看,老老實實地畫,覺得自己畫得很正確。

表揚她和小作者一樣自信認真。(板書:我的畫──認認真真,老老實實)

和第一幅畫比較:同一把水壺,為什麼他們畫得這麼不同?(學生自由說)黑板上的第二個問題你明白了嗎?

⑶ 展示一幅畫走樣的畫:

指名評價,結合書上的話,說說他怎麼畫成這樣?

(沒有認認真真地看,老老實實地畫。沒有是什麼樣就畫成什麼樣。想當然,畫走了樣。)

順勢理解不要想當然,畫走了樣。

設計意圖:在明確研究的方向和重點之後,教師及時組織學生進行畫、讀、評等形式的對話,在對話中,學生思考,行動、探究,爭論,提高了交流、溝通的能力,同時,也使知識在對話中生成。

3、再讀老師和父親的話,明理:

父親和老師的話,你在畫畫時做到了嗎?指名讀他們的話。(媒體出示)

請你也來細細地讀讀他們的話,讀著讀著,你有了什麼新的感受?

學生讀後自由說。(做事要認真,細緻,老老實實或者實事求是)

你再找找父親和老師說的話,哪些地方相似?(你看見一件東西,是什麼樣就畫成什麼樣)板書:父親的話 老師的話 是什麼樣,畫什麼樣

為什麼他們的話這麼相似?現在你能談談你的理解嗎?(這是畫畫的要求,他們有相似的經驗。他們都希望我養成實事求是的辦事態度)

四、聯絡生活,交流體會

1、生活中,你看到過或著自己遇到過類似畫楊桃的事嗎?

想一想,再和你的小夥伴們交流交流。

設計意圖:生生對話,可以讓學生之間相互彌補,可以使學生思維活躍,使得學習變得有趣,並且富有創造意味。

2、集體交流,想說的自己站起來。最後再對所說的進行一番評價:

⑴ 達芬奇畫蛋的故事。

⑵ 畫蛇添足的故事。

⑶ 三個畫師的故事:

一個國王瞎了一隻眼,跛了一條腿,請畫師畫像。第一個美化了國王,畫了健康的眼睛和腿,國王覺得在諷刺他,就殺了畫師。

設計意圖:語文源於生活,在結束階段,跳出文字,聯絡生活,引導學生把讀到的語言文字和自己的生活經驗溝通起來,把思維的觸角延伸到更廣闊的閱讀世界。讓學生有更多的發現需要闡述,更多的問題需要解決,對話的源頭之水就會汩汩而來。此時,大家可以分享彼此的思考、見解,交流彼此的生活積累、情感和觀念。

3、同學們很會動腦筋,也很會聯想,對課文也體會得真深刻,讓我們再通過讀,把我們的理解傳遞給每一個人。(齊讀父親和老師的話。)

五、再次質疑 拓展對話

1、課文學完了,你還有什麼疑問嗎?

2、你還想對文中的父親、老師、同學們和本文的小作者說寫些什麼呢?想和我們們班的老師、同學們說些什麼呢?

學生各抒己見,暢所欲言

(表揚小作者畫畫認真,留心觀察。向老師說說自己的觀點,意見)

設計意圖:通過以學生為主體的多種對話形式,使學生個體之間、學生個體與群體之間、學生和老師之間、學生和文字之間產生思維的碰撞和交融,來共享知識、共享經驗、共享智慧、共享情感、共享語文世界的精彩與美妙。

六、作業

1、摘錄對你啟發很大的話。(或改編成座右銘)

2、作業冊。

【板書】

父親的話

是什麼樣,畫什麼樣

老師的話

我的畫──認認真真,老老實實

哈哈大笑?角度?輪流坐?相似?

《畫楊桃》教案 篇三

聽了三年級語文課“畫楊桃”後,我仔細學習了教師用書,還在網上看了兩節本課的視訊,現記下學習所得。

一、確定本節課的學習目標:

趙老師講的這節課是第二課時,我們首先應該明確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是什麼,重難點是什麼。先來看看這課的總目標:

根據以上學習目標,我們可以確定本節課的學習目標為: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抓住重點詞句,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3、學習理解父親與老師的話,懂得做人的道理。背誦課文中老師說的那段話。

從教師用書上我們可以確定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是:

二、找到重點詞句並採用一定的方法去突破:

1、重點詞語:正如老師的板書:

父親:叮囑  不要想當然 走了樣

老師:嚴肅  和顏悅色

我: 認認真真  老老實實

“不要想當然、走了樣”可以讓學生說自己的理解;“叮囑”除了讓學生說以外,還可以讓學生用叮囑的語氣去讀父親的話,以理解課文內容。

“嚴肅”,教師可以問:老師的神情為什麼變得嚴肅起來?讓學生讀課文找出原因,從而理解課文內容;“和顏悅色”也是通過讓學生讀課文,分角色朗讀老師和同學們的對話,因為老師發現同學們已經認識到自己錯在哪裡了,所以“和顏悅色”起來。

“認認真真、老老實實”,老師可以用一組對比句子讓學生理解:

我認認真真地看,老老實實地畫,自己覺得畫得很準確。

我認真地看,老實地畫,自己覺得畫得很準確。    讓學生讀、體會、比較

2、重點句子:一是老師和學生的對話:

老師看了看這幅畫,走到我的座位坐下來,審視了一下講桌上的楊桃,然後回到講臺,舉起我的畫問大家:

“這幅畫畫得像不像?”

“不像!”

“它像什麼?”

“像五角星!”

於是,老師請這幾個同學輪流坐到我的座位上。他對第一個坐下的同學說:“現在你看看那楊桃,像你平時看到的楊桃嗎?”

“不……像。”

“那麼,像什麼呢?”

“像……五……五角星。”

這段教學可以採用以下方法:

①師生分角色讀,體會兩次不同的語氣和態度。第一次學生回答“不像!”“像五角星!”是堅定的、肯定的。第二次學生回答  “不……像。” “像……五……五角星。”是尷尬的、慚愧的、吞吞吐吐的。

②根據標點符號理解人物的內心世界和課文內容。第一次學生回答“不像!”“像五角星!”後面是感嘆號,帶有對“我”的嘲笑。第二次學生回答 “不……像。” “像……五……五角星。”中間有省略號,後面是句號。省略號說明了學生對自己嘲笑“我”的慚愧,知道自己錯了,所以回答時吞吞吐吐。

二是老師的話:

老師讓這幾個同學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然後和顏悅色地說:“提起楊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楊桃的樣子也就不一樣,有時候看起來真像個五角星。因此,當我們看見別的人把楊桃畫成五角星的時候,不要忙著發笑,要看看人家是從什麼角度看的。我們應該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麼樣的就畫成什麼樣。”

這裡可以讓學生先讀,然後劃上你認為老師說的話中最重要的部分。這樣就會有學生劃“我們應該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麼樣的就畫成什麼樣。”從而教育學生無論做什麼事或看問題都應該實事求是。還有的學生會劃“當我們看見別的人把楊桃畫成五角星的時候,不要忙著發笑,要看看人家是從什麼角度看的。”從而教育學生換一個角度看問題。還有的學生會劃“看的角度不同,楊桃的樣子也就不一樣,有時候看起來真像個五角星。”這裡可以借用蘇軾的詩“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來讓學生進一步理解老師的話。

三、父親和老師的話可以放在一起學習。

父親的話:“你看見一件東西,是什麼樣的,就畫成什麼樣,不要想當然,畫走了樣。”

老師的話:“提起楊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楊桃的樣子也就不一樣,有時候看起來真像個五角星。因此,當我們看見別的人把楊桃畫成五角星的時候,不要忙著發笑,要看看人家是從什麼角度看的。我們應該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麼樣的就畫成什麼樣。”

① 讓同學找,父親的話和老師的話哪句相似?

② 這兩句話都告訴我們道理?(要實事求是)

《畫楊桃》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最後兩個自然段。

2、正確理解課文的內容,知道同一個事物從不同的角度看會有不同的結果。

3、學習發現與理解重點詞句的方法,養成讀書時畫出重點詞句的習慣。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畫楊桃》。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瞭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請同學們翻開書快速瀏覽課文,邊讀邊想:課文主要寫了什麼?請同學們回想課文中作者提到了哪些人物?(教師板書:我、同學們、父親、老師)這篇課文的題目《畫楊桃》那麼他們對畫楊桃這件事各自都有怎樣的看法。請同學們自學課文。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人物內容進行學習。並採用聯絡上下文和聯絡生活實際的方法說說自己的理解和體會。請大家自學。

二、自學彙報

1、當學生彙報到我畫楊桃的內容時,說一說我是怎樣畫的?(抓住我認認真真地看,老老實實地畫自己覺得畫得很準確的內容進行分析。)老師問:小作者為什麼這樣畫?生答:因為父親對他要求很嚴,叮囑他看見一件東西,是什麼樣的,就畫成什麼樣,不要想當然,畫走了樣。(板書:叮囑)你能說一說你是怎樣理解父親的話的?教師提示:你能舉例子說說怎麼叫想當然?

過渡:

小作者正是牢記父親的話,所以把楊桃畫成了五角星,那麼怎樣讀父親的話。指導讀父親的話。你還喜歡哪個人物的內容請彙報。

2、當學生彙報到老師的內容時。指導重點分析老師的話:

出示老師的話提問:老師說了幾句話,每句話什麼意思,你讀懂了哪句話?學生彙報。

學生講到提起楊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楊桃的樣子也就不一樣,有時候看起來真像個五角星。是不是這樣,老師拿出一個楊桃讓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說一說你看到的楊桃是什麼樣的?為什麼同樣的一個楊桃大家看到的卻不一樣呢?剛才同學們理解的非常好。你還理解了哪句話。

學生講到當我們看見別人把楊桃畫成五角星的時候,不要忙著發笑,要看看人家是從什麼角度看的。請你用不要要練習說話,說的時候最好要有一個前提。

用自己的話說一說老師最後一句話的意思。老師的話很樸實但說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那麼應該怎樣讀老師的話?和顏悅色是什麼意思。請大家用這樣的語氣試著讀讀老師的話。讀後找生講評讀的情況。大家讀的很好那麼你能用最短的時間把這段話背下來嗎。給時間背誦。

3、當學生沒有彙報同學們的看法時,老師引導:

剛才同學們彙報了我和老師對畫楊桃這件事的看法,沒有人選同學們的看法,為什麼不喜歡這個內容呢?學生說明理由(教師板書:嘲笑)那麼小作者看到同學們的這一反應他會有怎樣的表現,心裡又會想些什麼?練習說一說。同學們說的非常好,當時小作者心裡是很難受。讀到這你想對這些同學說些什麼?小作者聽了你的話一定會高興的。老師看到同學們的這一反應對他們進行耐心的教育,他的話不僅教育了小作者,也教育了同學們,這種教育用課文中一個詞概括是什麼教誨(板書:教誨)所以正像小作者最後寫到的這位老師的話同我父親的話是那麼相似。他們的教誨使我一生受用。一起讀最後一段,請大家快速把這一段背下來。

過渡:

畫楊桃這件事讓作者受到了深刻的教育。那麼在日常生活中你有沒有聽到或遇到過像畫楊桃這樣的事情。請你把這樣的事講給同學聽一聽。通過學習和聯絡生活實際你都有哪些體會、感受,從中你明白了什麼道理。請你也拿起筆用概括性的語言寫一寫你的這些體會、感受和明白的道理。把它寫在大家準備好的小書籤上。寫後讓學生讀一讀把書籤送給老師或自己的好朋友,讓他們與你共同分享。

小結:

老師學完這篇課文也有一些體會和大家一起分享,老師讀自己寫的話。

當別人的想法、看法和自己不一樣時,不要妄下結論,要認真分析,看看人家是從什麼角度看的,要實事求是。

三、實踐練習

1、當作者看到同學們的反應後,他有怎樣的表現,心裡會想些什麼?

2、你喜歡文中的老師嗎,為什麼?

3、聯絡生活實際寫一寫《畫楊桃》的讀後體會。

畫楊桃教案 篇五

學生視角:

《畫楊桃》中小主人公的爸爸和老師,在畫畫時教會他怎樣遭到同學們的嘲笑。這樣的經歷,孩子們在成長的過程中,也能遇到類似的。問題。應怎樣面對他人的誤解,這是很值得學生去探討的問題。

難點:

能聯絡全文內容,感悟父親和老師通過畫楊桃這件事所說的道理。並學會怎樣實事求是地思考問題,處理問題。

教師思考:

課文教育學生要相信自己的眼睛,知道同一個事物從不同角度看就會有所不同。這正是樹立學生自信心,堅持自己正確觀點的契機。

重點:

邊讀邊思,體會通過畫楊桃這件事反映出的深刻道理。

設計特色:

指導自學,精講深化。

資訊資料:

1.課文中生字新詞卡片。

2.楊桃不同角度圖的投影片

3.課文中重點句子的投影片。

教學時數:2課時

教學要求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學習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說話。

2.抓住課文中的重點詞句,理解老師通過畫楊桃這件事聽說的道理。

3.在老師的提示下,通過默讀、朗讀自學課文,理解句子之間的聯絡。

4.培養學生讀中自我感悟的能力,感情朗讀能力。

第1課時

教學目的:

l、學會讀、寫本課13個生字。聯絡上理解理解審視和顏悅色的詞語。

2、整體感知,能用自己的話概括課文講了件什麼事?

3、能在熟讀的基礎上,設身處地地想象小作者和同學們的不同的心理活動。

教學流程:

一、明確目標:

今天,我們學習《畫楊桃》,誰能給大家介紹楊桃是什麼樣的水果?

楊桃,又名陽桃、羊桃,學名五斂子,又因橫切面如五角星,故國外又稱之為星梨,是久負盛名的嶺南佳果之一

二、給充分時間讀書自學。

1.整體感知課文,把握主要內容。

(1)自己獨立自學生字、詞,不認識的字,通過來解決。

(2)讀後思考文中圍繞畫楊桃講了一件什麼事?

2.多種感官參與讀書,提高學習效率。聯絡上下文理解詞語,引導學生敏銳察覺課文的主要話題,畫出主要的句子。

三、彙報自學,提出問題。

教師梳理出問題:同學們為什麼笑?老師為什麼要嚴肅地說那一番話?

四、學習第1自然段。

1.指名讀第1自然段。想想這一自然段告訴我們什麼?

2.想當然是什麼意思?

3.有感情地朗讀這一段。

五、學習畫楊桃這部分(25自然段)。

1.默讀第2自然段,畫出作者看楊桃和怎麼畫的句子,,

2.理解作者為什麼會把楊桃畫成五角星?我的座位在前排靠邊的地方說明什麼?

3.聯絡前文想想,我把楊桃畫成五角星是否還有其他原因?結合父親的話說說什麼是認認真真地看,老老實實地畫?

4.出示討論題同學們為什麼會笑小作者畫的楊桃?

5.老師的神情有什麼變化?請讀讀相關的句子。

6.分角色朗讀這一部分,再想想作者聽到同學們的笑聲會怎樣想?

六、啟用經驗,體會作者思想感情。

1.你在學習生活中是否遇到像作者一樣難堪的情形呢?當時你是怎樣想的?

2.那麼我們究竟應持什麼樣的態度面對他人的嘲笑呢?學完一課,大家一定會有啟發的。

七、課堂練習。

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說話。

第2課時

教學目的:

1.知道同一個事物從不同角度去看,會有不同的結果。

2.理解父親和老師的話中蘊含著的深刻的道理。

3.抓住重點句子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流程

一、觀察實物,從多角度看。

教師拿一個幾何形體,讓幾名學生坐在不同位置進行觀察,然後讓他們向其他同學彙報看到的物體的樣子。

二、學習第6自然段

1.指名讀,重點指導讀出幾個省略號的語氣。

2.你發現同學們又有什麼變化?為什麼有這樣的變化?

3.分角色朗讀這部分。

三、學習第7自然段。

1.思考:老師說了幾句話?你能讀懂每句話的意思嗎?

2.投影出示老師的話。引導學生結合前文內容感悟老師說話的含義。

重點理解相信自己的眼睛。

3.感情朗讀,並試著背誦下來。

四、小結學習,思想昇華。

1.什麼是教誨?為什麼他們的教誨讓我一生受用?

2.父親和老師是講畫畫上的事。在日常生活中,當別人的看法和自己不一樣時,應當怎樣做呢?

五、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分角色朗讀,老師也參與朗讀。

六、教師總結全文。

當別人的想法同自己不一樣時,不要輕易下結論,要看人家是從什麼角度去看的;自己也應實事求是,相信自己的眼睛。這樣我們就能在生活中科學、客觀地處理問題。

七、課堂練習。

背誦最後兩個自然段。

八、實踐活動。

1.日常生活中你聽到或遇到過像畫楊桃那樣的事情嗎?如果有,請講給同學們和父母聽。

2.寫一篇《畫楊桃》的讀後感。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練習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說話。

2、通過理解教師說的一段話中句與句的聯絡,培養學生怎樣把一段話寫清楚的能力。

3、培養學生的說話能力。

4、知道同一個事物從不同的角度看會有所不同。學生自學,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5、培養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能力,背誦最後兩個自然段。

重點、難點

1、聯絡全文內容,理解老師通過畫楊桃這件事所說的道理。

2、理解老師說的一段話中句與句的聯絡,體會怎樣把一段話寫清楚。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意

2、學生自學生字、詞。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揭示課題

(出示楊桃實物或圖片)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什麼果實嗎?今天,我們要學一篇課文,就與楊桃有關。(板書:畫楊桃)看到這個題目,你們想知道什麼?(板書:畫楊桃)

1、齊讀課題。

2、讓學生圍繞課題質疑。

(1)誰畫楊桃?

(2)怎樣畫楊桃?

(3)畫楊桃的過程中發生了什麼事?

(4)作者為什麼要寫畫楊桃這件事?

二、初步感知,瞭解內容

投影出示思考題:

1、自讀課文,讀準字音,把生字詞多讀幾遍。

2、利用,聯絡上下文理解新詞意思。

3、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4、課文中還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提出來。

三、檢查預習情況

1、指讀生字詞。

2、指讀課文。

本文講的是一件什麼事?

3、你理解了哪些新詞意思?怎麼理解的?(交流)

聯絡上下文理解詞語

想當然:憑主觀想象,認為事物應該是這樣。聯絡課文內容,父親經常叮囑“我”,看見一件東西是什麼樣的,就畫成什麼樣,不要憑主觀想象,畫走了樣。

四、質疑

提出不懂的問題。(常識性問題師生當堂解決。有關課文內容理解的問題師生梳理歸納。)

五、佈置作業

l、熟記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地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引導學生了解由於老師的仔細觀察,善於分析而找到了“我”把楊桃畫成五角星的原因。從而懂得看問題或做事要實事求是,一切從客觀存在的實際出發。培養學生細心觀察,獨立思考,善於從事物中得到啟發,進行認真分析和判斷的能力。

2、練習“不像……而像……”、“不要……要……”說話。

3、熟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明確目標

作者在畫楊桃時發生了什麼事,其中包含著一個道理,究竟是什麼呢?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課文。

二、逐段深入理解課文

1、學習第一自然段,指名讀。

提問:

(1)這個自然段告訴了我們什麼?(板書是……就……不要)

(2)“想當然”是什麼意思?你能不能舉個例子說說什麼叫“想當然”?

(3)指導朗讀。

2、學習第二至三自然段,指名讀。

提問:

這兩個自然段講了什麼?討論:

(1)第二自然段分為幾層?

(2)找一找哪幾層是回答“我”為什麼把楊桃畫成五角星的?(重點理解作者為什麼把楊桃畫成五角星的原因。)

①老師根據桌上的楊桃講解現在看到的楊桃就象五角星一樣。

②出示投影片,一橢圓形帶稜的楊桃。

③實物演示,讓從不同角度看的學生說出自己看到的樣子。(讓學生親自實踐看一看從不同的角度看楊桃是什麼樣子,幫助他們理解課文內容。)

④說出作者把楊桃畫成五角星的原因。

⑤“我”把楊桃畫成五角星是否還有其他原因?結合父親的話講一講什麼是認認真真地看,老老實實地畫?(這是通過提示,幫助學生理解我把楊桃畫成五角星的第二個原因。)

讓學生把兩個原因結合起來講。(再一次加深理解。)

3、學習第四至六自然段

默讀第四至六自然段。

(1)出示討論題:

①開始同學們認為這幅畫畫得怎麼樣?後來又有什麼變化?

②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把有關的句子畫下來。

(2)指導朗讀,注意語氣的變化。

(3)用上“因為……所以……”說一說同學們的認識為什麼發生了變化?(進一步明確學生態度發生變化的原因。)

4、學習第七自然段,自由讀這一自然段。

提問:

(l)老師的話裡共有幾句話?

(2)前兩句告訴了我們什麼?

(3)舉例子說說怎麼就叫角度不同,樣子不一。(板書角度不同,樣子不一。)

(4)同一事物,當別人和自己看到的不同時,應該怎樣做?

(5)什麼叫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什麼,就是什麼,不要受別人影響。)

在逐句分析這一自然段的基礎上,再讀並試背誦。

5、學習最後一個自然段,齊讀。

提問:

(1)老師和父親的話哪些地方相似?

(2)為什麼說老師和父親的話對我來說一生受用?(板書:一生受用)

(3)父親和老師所講的畫畫上的事。當別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樣時,應當怎麼做?(板書要……不要,是……就)

誰能用“要……不要”說一句話?

三、總結全文

1、當別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樣時,不要先認為別人錯了,要看人家是從什麼角度看的;還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要實事求是。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這樣做,能使我們每個人一生都得到好處,我們要牢記這個道理。

2、齊讀例數第一、二自然段並試背誦。

板書設計:

畫楊桃

《畫楊桃》教案 篇六

《畫楊桃》教學反思

在課堂上,教師是知識的指導者、引導者。在教學中教師要善於把握教材,機智地發現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靈活地加以引導,課堂上教師能夠機智的處理問題,會讓整個課堂氣氛活躍起來。在教學《畫楊桃》一課時,我深深地體會到教師的機智是課堂的靈魂。在教學中由於自己的教學不夠機敏,致使課堂上的許多亮點沒有爆發出來。我認為在課堂上需提高引導的機智和評價的機智。

一、提高評價的機智

在教學《畫楊桃》一課時,由於缺乏評價的機智,導致學生對問題的理解不夠到位。如一個學生在談到自己是否喜歡文中的同學們時,他說:“我既喜歡,又不喜歡。喜歡是因為同學們很愛笑,不喜歡是因為同學們沒有看人家是從什麼角度畫的。”我在處理學生這個問題時,評價不夠到位,致使問題的解決不理想。老師如果這樣引導“笑”,有很多種,我們都希望自己能笑口常開,你一定也喜歡笑,但是文中同學們的哈哈大笑是一種什麼樣的笑。”學生回答:“是嘲笑。”那麼你還喜歡同學們的這種笑嗎?這樣自然引導讓學生在談“笑”中明辨是非,然後老師隨之引導,此時你想對那些發笑的同學們說些什麼?而文中的老師又是怎樣看待這件事的?這樣就水到渠成的進行過渡,引導學生體會了文章的中心。

再如,一個學生在聯絡生活實際談自己的體會時,說到:“在瞭解了別人的想法後,如果他做錯了再去嘲笑別人。”這種觀點是不正確的。老師在課堂上對學生的這一說法沒有及時給予評價。由於自己的心急,導致一個教學閃光點被撲滅了。如果我能及時讓其他學生對這位學生的說法進行評價,說說你是否同意他的觀點,學生就會各抒己見,說明自己的看法。課堂上就會出現不同的聲音,思維產生碰撞。同時也進一步地深化文章的主題:當別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樣時,不要忙著發笑,要看看人家是從什麼角度看的。

二、提高引導的機智

課堂上教師的引導尤為重要,它可以讓學生雜亂的思維變的有序、深刻;同時也能使知識的掌握更具條理性。而我在教學《畫楊桃》一課時,恰恰忽視了對學生的引導作用。如當學生在概括文章主要內容時,不是用簡潔的語言進行敘述,而是在複述課文時。我這樣處理會更好:再找一個學生用概括的語言說說主要內容,然後引導,我們在說文章主要內容時,如果能用簡短、概括的語言敘述就會更好,而你好像是在複述課文內容。這樣一引導學生就知道如何說文章的主要內容,對其他同學也起到指導的作用。

再如,在教學理解老師的一段話時,如果這樣處理學生的理解就會更深刻些。讓學生把老師說的這段話都來讀一讀,再談自己的理解和體會,學生的思路就會更清楚,理解起來會更順暢。在指導學生朗讀時,當發現學生讀的並不理想時,教師加以示範朗讀,效果就會不一樣。

通過上《畫楊桃》一課,我認為自己需要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自我提高:

1、深入鑽研、挖掘教材,靈活地處理教材。

2、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機智。

3、深入地研究自己的薄弱之處,提高評價的能力。

總之,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我將在這門藝術的殿堂中不斷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畫楊桃》教學反思

《畫楊桃》一文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好教材。我在教學中把握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這一主題,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一、理出主線。第一自然段講父親叮囑的話“你看見一件東西,是什麼樣的,就畫成什麼樣的,就畫成什麼樣”;而最後一自然段第一句話又講“老師的話同父親講得那麼相似”。我就抓住一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粗讀文章,老師到底說了什麼呢?這樣,就理出了貫穿全文的主線,深入分析理解下文就有了憑藉。

二、利用生動有趣的故事情節,激發學生細讀文章的興趣。教學時,我把楊桃放在講臺上,讓學生從前排靠邊的座位實際觀察一下,使學生增加感性認識,加深對課文的理解,並激發閱讀與思考的興趣。

三、讓學生自己勾畫感受深的句子,提示出“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主題思想。這一環節是教學關鍵,是文道結合的主渠道和立足點。我先利用教師和同學們態度的對比,教師神情的變化,鋪設出一個吸引人的懸念。再引導學生抓住表現教師態度的關鍵詞“走到”、“審視”,教師這樣做本身就是“從實際出發”,這樣, 重視了文字的訓練過程。接著,為了聯絡學生思維,讓學生逐步理解教師說的話。教學中,我分步設計了“老師是怎樣做的?”“老師說的話和他的做法一樣嗎?” 這兩個問題使學生很自然地理解老師說的話。老師說的話正揭示了文章的主題“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最後,運用清晰,節奏鮮明的語言做小結,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開頭理出主線時提出的問題“教師和父親的話為什麼那麼相似?”學生這時就會很快答出,因為他們的話都反映了一個共同的主題“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我緊扣主題加以拓展。因為,只講畫畫,不可能是“一生受用”,而話中的“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含義確實是一生受用的。“從實際出發,實是求是” 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對自己。文中的“我們應該相信自己的眼睛“就是對自己而言。不僅是要相信自己的眼力,更要相信自己的能力,要樹立自信心。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親自參加實踐活動,才能獲取“一生受用“的“教誨”,使主題得到進一步昇華。

<畫楊桃>教學反思

這篇課文主要說明了從不同的角度來看事物,得到的答案是不同的。與古詩《題西林壁》有異曲同上之處。我的教法是讓學生初讀、通讀、細讀之後,拿一個小油漆罐讓學生觀察,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讓他們各自得出答案。有的說像圓柱,有的說像一面鏡子,最後,讓學生複述課文,再讓他們背古詩,大部分同學完成得很出色。

反思一:本文從畫楊桃來說明事理,難度之一是相當部分學生未見過楊桃,無法理解楊桃像“五角星”。我就通過一個簡單的直觀教具,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觀察,讓他們自己親身體驗之後,才得出答案,明白事理。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輕而易舉地幫助學生與文字的對話!

反思二:藉助已學過的古詩來幫助理解,這應該叫觸類旁通吧!

《畫楊桃》教案設計 篇七

課前預習

1.根據課題,初讀課文,邊讀邊思考:

當你們看到11課《畫楊桃》這個題目時,會產生什麼想法呢?課文是寫誰畫楊桃?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畫?怎樣畫的?畫得像不像?

2.劃出文中的生字詞,查字典或聯絡上下文理解記憶。3.熟讀課文,解疑設疑。

這篇課文的作者就將楊桃畫成了五角星,不僅沒有受到批評,反而得到了肯定,這是為什麼?

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練習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說話。用“嚴肅”、“熟悉”造句。

2.通過理解老師說的一段話中句與句的聯絡,學生怎樣把一段話寫清楚。

教學重、難點:聯絡全文內容,理解老師通過畫楊桃這件事所說的道理。

一、激qing匯入、檢查預習情況

1.出示楊桃的實物引導學生通過閱讀資料袋內容對楊桃進行描述,並加深認識。

2.聯絡預習中的問題,引導學生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二、再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知道文章寫的是一件什麼事

1.默讀思考討論:“我”(作者)照實把楊桃畫成像五角星可笑嗎?

2.教師範讀課文,學生注意辨析“我”、“同學們”及“老師”說話時不同的語氣、語調,並注意生字的發音。

3.齊讀課文。

4.思考(也可同桌討論):這篇文章寫了一件什麼事?

(這篇課文寫的是“我”國小四年級一次圖畫課上練習畫楊桃時發生的事情)

5.以問促讀,理清文章脈絡。

(1)課文哪些段落是寫在一次圖畫課上發生這件事的?(從第2自然段到倒數第2自然段)(這是文章描寫最細緻的部分,即文章的重點部分)

(2)開頭第1自然段,寫的是什麼?(講父親怎樣教“我”學畫。)(這是文章的第1部分)

(3)文章最後一個自然段寫什麼?(講父親和老師的話使“我”一生受用。)(這是文章的第3部分。)

小結:通過上面的閱讀和練習,我們清楚地知道這篇文章由三部分構成,且屬“總──分──總”式結構。第2部分是全文的重點。

三、細讀課文,在語言環境中識字、解詞,(也可根據預習情況,對生字詞做一強化)

1.指名讀課文第1自然段。抓住重點詞語理解課文內容。

叮囑:再三提醒、囑咐的意思。

想當然:指不顧實際情況,只根據自己腦子裡的印象下判斷。

走了樣:失去原來的樣子。畫走了樣:畫的和本來的樣子不同。

小結:從這一段可以瞭解到,作者最初做畫的嚴謹態度是父親嚴格要求,多次教誨的結果。

2.分角色讀讀課文的第2部分。

(1)選擇一名學生讀旁白,另外一名學生讀同學甲,一名學生讀同學乙,其餘學生讀“大家”的話,教師讀“老師”的話。

(2)教師將這部分出現的生字板書在黑板上,並指名讀一讀它們所在的句子,達到正音、解義的目的。

“審”(shěn)“晌”(shǎng):翹舌音。

“肅”(sù):平舌音。筆順:(共8筆)

熟悉(xī):知道得很清楚。

哈(hā):擬聲詞。本課指放聲大笑時發出的聲音。

3.指名讀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

“誨”:四聲(huǐ),字義是教導、誘導。受用:得到益處。

一生受用:就是對自己一輩子都有幫助、都有好處。

4.抽讀生字新詞卡片,識記生字。

5.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體會詞義,進一步熟悉課文。

教學內容: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同一個事物從不同的角度看會有不同的結果,使學生從中受到科學思想方法的教育。

2.朗讀課文,背誦最後兩個自然段。

教學重、難點:理解老師說的一段話中句與句的聯絡,體會怎樣把一段話寫清楚。

一、複習匯入

上節課我們細讀了課文,理清了文章的脈絡,學習了生字新詞;這節課我們要通過精讀課文,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弄懂為什麼作者把楊桃畫成了五角星後沒受到老師的批評,反而受到了肯定;老師的話與父親的話有哪些相似之處。他們的話為什麼能使作者終生受益呢?(也可根據班級具體情況,讓學生自己把在預習中不懂的問題提出來。)

二、講讀課文

1.從課文第三部分入手,達到牽動全文之目的。

(1)請同學們齊讀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理解“受用”是什麼意思,“一生受用”呢?

(2)從“一生受用”這個詞中,我們能不能估計出作者寫這篇文章時,大約是什麼年齡?(大約年事已高,也就是人到老年。)(從“使一生受用”這個詞還可以看出,本文是用回憶的手法,寫了發生在國小四年級一節美術課上的一件事。)

①能使作者“一生受用”的教誨一定是使作者終生不忘的。是誰的教導使作者終生不忘呢?(是“老師”和父親的話。)他們講的內容一樣嗎?從哪個詞可以看出?(從“是那麼相似”這個詞中看出的。他們講的內容一樣。)相似是相像或相同,前面的修辭詞“那麼”怎樣理解?(特別、十分)

②請同學們找出父親與老師的話輕聲讀一讀。自己體會一下相同點是什麼。

2.學習課文第1部分(第1自然段)。

(1)指名讀父親的話(出示寫有父親話的投影片或小黑板)。

(2)出示投影,齊讀並思考:父親的話有幾層意思?(兩層。)

每一層各說的是什麼意思?(第一層是說應該怎樣做,即要認認真真地去觀察所要畫的一件東西,畫時要按觀察到的樣子老老實實地去畫;第二層意思是說不要怎樣做。即不要不顧看到的實際情況,只根據自己腦子裡對事物的印象下判斷,把畫畫得與實際觀察到的樣子不同,因為這樣是學不會畫畫的。)

小結:父親從正、反兩方面講了畫畫時該怎樣做,不該怎樣做的道理。從他的話中我們可以看出,作者的父親對作畫很有研究,是作者學畫的啟蒙老師。他的話不僅使作者在學畫畫時受益,而且影響到作者一生的為人處事,即:無論畫畫還是處理其他問題,都應該實事求是,從客觀實際出發,堅持科學的思想方法。

3.學習課文第2部分。

(1)分析“老師”說的話的第一層意思。

①指名讀課文中倒數第2自然段“老師”說的一段話。(出示寫有“老師”話的投影片或小黑板。)

②“老師”說的這段話共有幾句?(五句。)

③引導分析“老師”說的一段話中前三句話的意思。

a.第一句說大家對楊桃“都非常熟悉”,能說明什麼呢?(說明作者及他的同學都是楊桃故鄉的人;他們都非常清楚楊桃的外形。)

b.第二句話中的“但是”在這段話中起什麼作用?從這句話中能想到什麼?(用“但是”一詞轉到了問題的另一個方面,也就是觀察的角度不同楊桃的樣子就不一樣。)(從這句話我們可以回想起著名畫家達?芬奇的老師說過的一句話:“每一個雞蛋從不同的角度看形狀也不一樣。”既然雞蛋從不同的角度看,形狀都不一樣,更何況具有肩部肥大,底部略尖削,並有五條稜這一明顯特徵的楊桃呢。)

c.第三句話中的“真像”是什麼意思?(特別像。)“有時候”指什麼時候?(指恰巧面對楊桃底部這一觀察點來觀察的時候。)

d.這三句話以畫楊桃為例,要說明一個什麼道理呢?(說明同一個事物,從不同的角度去看,會有不同的樣子。)

小結:“老師”的前三句話,緊緊圍繞畫楊桃這個例子,說明:同一個事物,從不同的角度去看,會有不同的樣子。明確地指出換一個角度看,楊桃根本不像楊桃了,還真像個五角星,肯定了“我”觀察仔細認真。書中的第一幅插圖,就是同一個楊桃,從不同角度看到的兩種樣子。其中一種樣子還真像五角星。(板書:看的角度不同結果也不同)

(2)講讀課文第2自然段。

①作者在一次圖畫課上,就把楊桃真的畫成了五角星的樣子,課文的哪一自然段寫了這個意思?(指名讀)(板書:我畫成了五角星)

②作者把楊桃畫成五角星的原因有幾個?(兩個。)第一個原因是什麼呢?(“我”的座位在前排靠邊的地方。)這能說明什麼?(說明作者看楊桃的角度既與其他同學不同,也與自己平時看楊桃的角度不同。)也就是前面學的“老師”說的哪句話?(看投影讀一讀。)

③作者把楊桃畫成五角星的第二個原因又是什麼呢?(是作者認認真真地看,老老實實地畫的結果。)

④指導學生看文中的第二幅插圖。

小結:作者把楊桃畫成像五角星的樣子,有兩個原因。但第二個原因是最主要的。“認認真真地看”說明他不憑想當然,既相信實際,也相信自己的眼睛。“老老實實地畫”就是作者遵照“爸爸”所叮囑那樣去畫。

(3)導讀分析第3至5自然段。

①“有幾個同學”看到作者的畫為什麼哈哈大笑?(認為作者畫的根本不像楊桃。)

②課文中寫了兩個學生的兩句話。一句末尾用了問號,另一句用了歎號,表示的意思一樣嗎?(一樣。)表示出的情感程度相同嗎?(相同。都是用十分肯定的語氣,表明作者把楊桃畫成了五角星。)

a.第一句用了反問的修辭手法,如果把它改成陳述句,表達的語氣變了沒有?

b.指導學生朗讀這兩句話,要讀出嘲笑和嘰諷的語氣。

③“有幾個同學”看了作者的畫“哈哈大笑”,(板書:同學哈哈大笑)說明什麼?(說明他們一是沒有考慮到作者看楊桃的角度,二是自以為對楊桃已十分熟悉。)

(4)講讀課文第6至12自然段。

①“老師”聽了“幾個同學”的議論,又看了作者的畫,與“這幾個同學”的態度一樣嗎?他先是怎樣做的?其中有一個詞語,請找出來。(走到我的座位坐下來,審視講桌上的楊桃。)“老師”為什麼要坐在作者的座位上“審視”?(“老師”坐在“我”的座位上,就是要從“我”看楊桃的角度進行觀察,據此判斷“我”畫得是否準確。)(板書:老師審視)

②“老師”審視了之後,為什麼沒有直接告訴大家畫得像不像,而是舉起作者的畫去問大家像不像?(“老師”的目的,是要讓學生從他親自“審視”的做法上,悟出從不同的角度看事物,看到的結果也不同的哲理。)

③聽了學生的回答,“老師”的態度變得怎樣了?(嚴肅起來。)為什麼要變呢?(發現作者明明畫得很準確,但全體同學們卻說“不像”,這種現象引起“老師”的深思,他意識到不僅是“幾個”而且是大多數同學還不懂得作畫的起碼要求,更不懂得用科學思想對待事物。)從文中的哪一個詞能看出“老師”嚴肅的神情延續了很久?(半晌。)(“半晌”是過了好大一會兒。也可以說明老師對於如何處理這件事,認真地進行了考慮。)他是怎樣考慮呢?(先摸清認為把楊桃畫成五角星好笑的是哪些同學。)

④指導學生朗讀“好──笑”,這裡的破折號表示幾個同學故意拉長聲回答,要讀得聲調高些,聲音長些。

(5)指導學生學習第13至17自然段。

①對於認為“好笑”的同學,“老師”沒有去批評責備,而是“請他們輪流坐到‘我’的座位上”,目的何在呢?(讓他們也從作者看楊桃的角度來觀察,使他們親眼看到事實的真相,自覺接受教育。)(板書:“這幾個”讓輪流看)

②第一個同學看後,在回答“老師”的問話時,為什麼中間加了省略號?(引導學生理解省略號在這裡的特殊作用和所省略的內容。)

指導朗讀,聲調、聲音都要低,讀出不好意思承認錯誤的語調。與剛才“好──笑”的讀法恰恰相反。

③引導學生找出有關詞語,體會作者只寫“第一個”同學的對話,而省略其他同學對話和經過這種抓住重點,敘述的好處。

(6)繼續看幻燈片,剖析“老師”說的話。

①“老師”從學生回答的語氣中,已經知道同學們的態度轉變了,他抓住這件事因勢利導,要啟發同學們從中懂得一個道理。所以老師的態度也發生了變化,他是以什麼樣的態度說下面一番話的?“和顏悅色”是什麼意思?

②看投影片。默讀“老師”的話。找一找第幾句是說應該怎樣看別人的畫這個意思。並指名讀這一句。

這句話實際是對哪些同學的批評?

③“老師”說的話中,哪一句話是對作者繪畫態度的肯定?找出來讀一讀。

④小結:我們把“老師”說的後兩句話的意思連起來分析,不難看出這是“老師”借畫楊桃這件事告訴學生:同一個事物從不同的角度看會有不同的樣子,要學會這種看問題的方法。

⑤引導學生回顧課文內容,總體理解“老師”說的一段話的含義。

a.通過對課文的精讀、品味,“老師”的話始終緊扣畫楊桃這件事敘述,是本文的重點。包含著兩層意思。前三句為第一層,說明“同一個事物從不同的角度看會有不同的樣子。後兩句為第二層,告訴我們懂得了這個道理之後應該怎樣做。

b.通過對“老師”說的五句話的學習,我們不僅明白了作者是怎樣把一段話寫得條理清楚的,而且也明白了它的含義與父親教誨的相似之處。

2.讀第一個例句,讓學生體會帶點詞語的意思和用法。(1)這一句講的是作者在他的座位上看到的楊桃的樣子。否定了平時看到的樣子,肯定了當時看到的樣子。(2)啟發學生聯絡實際,用“不像……而像……”練習說話。如:

①小明長得不像他的爸爸,倒像他的媽媽。

②他的這身打扮,不像個學生而像個演員。

③我畫的這隻天鵝一點兒也不像,倒像是一隻醜小鴨。3.讀第二個例句。讓學生體會帶點詞語的意思和用法。

(1)這個句子否定了忙著發笑的做法,肯定了要考慮人家是從什麼角度觀察的做法。

(2)啟發學生用“不要……而要……”造句。

如:①在成績面前不要沾沾自喜,而要尋找自己的不足,爭取更大的進步。

②我們不要自以為是,而要多聽聽別人的意見。

三、完成課後第四題作業

啟發學生用“嚴肅”、“熟悉”造句

四、指導學生抄寫生字(注意以下字形)

“級”字不要丟了最後一筆“丶”。

“肅”字下面的書寫規則是先中間後兩邊。

“晌”字與時間有關,是“日”字旁,不要寫成“口”字旁。

“悉”字中間是“米”不要看成字頭。

五、指導背誦課文的後兩個自然段

六、指導學生按要求進行“小練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