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詩經《采薇》優質教案精品多篇

詩經《采薇》優質教案精品多篇

采薇教案 篇一

一、匯入

二、明確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掌握《詩經》有關的文化文學常識。

2、掌握《詩經》兩首涉及到的文言現象。

3、能把握古詩節奏、韻律、感情,恰到好處的朗誦古代詩歌。

4、能熟練背誦、正確默寫這兩首詩歌。

方法與過程目標:

1、體會賦比興手法及其在詩中的運用。

2、體會《采薇》重張疊句的妙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把握詩歌內容與感情,培養負責任的人生觀。

教學過程:

三、知識積累

(一)瞭解學生對《詩經》的瞭解程度

(二)詳細介紹詩經有關常識。

1、“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大約500多年的詩歌305篇。所以又稱“詩三百”。

《詩經》“六義”指的是“風、雅、頌、賦、比、興”。“風、雅、頌” 說的是內容,“賦、比、興”說的是手法。

“風”包括15部分,稱作“十五國風”,大部分是黃河流域的民間樂歌。

“雅”分為“小雅”和“大雅”,共105篇。“雅”即正,指

朝廷正樂。大雅的作者,主要是上層貴族;小雅的作者,既有上層貴族,也有下層貴族和地位低微者。

“頌”包括“周頌”、“魯頌”、和“商頌”,是宗廟用於祭祀的樂歌和舞歌,音樂可能比較舒緩。

“風”是“詩經”的精華,是我國古代文藝寶庫中璀璨的明珠。“國風”中的周代民歌以絢麗多彩的畫面,反映了勞動人民真實的生活,表達了他們對受剝削、受壓迫的處境的不平和爭取美好生活的信念,是我國現實主義詩歌的源頭。

2、“賦”按朱熹《詩集傳》中的說法,“賦者,敷也,敷陳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就是說,賦是鋪陳敘述。是最基本的表現手法。在篇幅較長的詩作中,鋪陳與排比往往是結合在一起用的。鋪排系將一連串內容緊密關聯的景觀物象、事態現象、人物形象和性格行為,按照一定的順序組成一組結構基本相同、語氣基本一致的句群。它既可以淋漓盡致地細膩鋪寫,又可以一氣貫注、加強語勢,還可以渲染某種環境、氣氛和情緒。 在賦體中,尤其是富麗華美的漢賦中,賦法被廣泛地採用。漢樂府和漢代某些五言詩也與漢賦互相影響,更將鋪陳與排比相結合,相得益彰。 比如《阿房宮賦》中的前半部分,由外到內,由建築到人物,運用鋪陳誇張的手法,大筆墨的描寫秦始皇的荒淫生活。首先,作者先描寫阿房宮工程浩大,巨集偉壯麗。“覆壓三百餘里,隔離天日”“長虹臥波,未云何龍;複道行空,不霽何虹?”這字字句句,無一不表現了阿房宮的巨集偉氣勢。這是寫“外”,主要描寫樓臺建築,如此的建築之內,人們的生活又是怎樣的呢?接著,文章自然而然進入了第二個層次,描寫皇宮內的人物活動。“明星熒熒,開妝鏡也;綠雲擾擾,梳曉鬟也;渭流漲膩,棄脂水也;

煙斜霧橫,焚椒蘭也。”如此奢華的生活,除了皇宮內的妃嬪媵嬙,又有何人能夠享受得起呢?然而,這些人也有自己的痛苦,她們“一肌一容,盡態極妍,漫立遠視,而望幸也;有不得見者三十六年。”通過這些描寫,作者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了秦始皇時期奢靡、腐朽的宮廷生活。

3、“比”,用朱熹的解釋,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詩經》中用比喻的地方很多,手法也富於變化。 如:《氓》用桑樹從繁茂到凋落的變化來比喻愛情的盛衰; 《鶴鳴》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來比喻治國要用賢人; 《碩人》連續用“葇荑”喻美人之手,“凝脂”喻美人之膚,“瓠犀”喻美人之齒,等等,

4、“賦”和“比”都是一切詩歌中最基本的表現手法,而“興”則是《詩經》乃至中國詩歌中比較獨特的手法。“興”字的本義是“起”,因此又多稱為“起興”。《詩經》中的“興”,用朱熹的解釋,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就是藉助其他事物為所詠內容作鋪墊。它往往用於一首詩或一章詩的開頭。有時一句詩中的句子似比似興時,可用是否用於句首或段首來判斷是否是興。

“興”又兼有比喻、象徵、烘托等較有實在意義的用法。如《關雎》開頭的“關關雎鳩,在河之洲”,原是詩人借眼前景物以興起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但關雎和鳴,也可以比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間的和諧恩愛,只是它的喻意不那麼明白確定。

《采薇》優秀教案 篇二

一、匯入

二、明確教學目標

1、掌握《詩經》有關的文化文學常識。

2、掌握《詩經》兩首涉及到的文言現象。

3、能把握古詩節奏、韻律、感情,恰到好處的朗誦古代詩歌。

4、能熟練背誦、正確默寫這兩首詩歌。

方法與過程目標:

1、體會賦比興手法及其在詩中的運用。

2、體會《采薇》重張疊句的妙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把握詩歌內容與感情,培養負責任的人生觀。

教學過程:

三、知識積累

(一)瞭解學生對《詩經》的瞭解程度

(二)詳細介紹詩經有關常識。

1、“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大約500多年的詩歌305篇。所以又稱“詩三百”。

2、“賦”按朱熹《詩集傳》中的說法,“賦者,敷也,敷陳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就是說,賦是鋪陳敘述。是最基本的表現手法。在篇幅較長的詩作中,鋪陳與排比往往是結合在一起用的。鋪排系將一連串內容緊密關聯的景觀物象、事態現象、人物形象和性格行為,按照一定的順序組成一組結構基本相同、語氣基本一致的句群。它既可以淋漓盡致地細膩鋪寫,又可以一氣貫注、加強語勢,還可以渲染某種環境、氣氛和情緒。 在賦體中,尤其是富麗華美的漢賦中,賦法被廣泛地採用。漢樂府和漢代某些五言詩也與漢賦互相影響,更將鋪陳與排比相結合,相得益彰。 比如《阿房宮賦》中的前半部分,由外到內,由建築到人物,運用鋪陳誇張的手法,大筆墨的描寫秦始皇的荒淫生活。首先,作者先描寫阿房宮工程浩大,巨集偉壯麗。“覆壓三百餘里,隔離天日”“長虹臥波,未云何龍;複道行空,不霽何虹?”這字字句句,無一不表現了阿房宮的巨集偉氣勢。這是寫“外”,主要描寫樓臺建築,如此的建築之內,人們的生活又是怎樣的呢?接著,文章自然而然進入了第二個層次,描寫皇宮內的人物活動。“明星熒熒,開妝鏡也;綠雲擾擾,梳曉鬟也;渭流漲膩,棄脂水也;煙斜霧橫,焚椒蘭也。”如此奢華的生活,除了皇宮內的妃嬪媵嬙,又有何人能夠享受得起呢?然而,這些人也有自己的痛苦,她們“一肌一容,盡態極妍,漫立遠視,而望幸也;有不得見者三十六年。”通過這些描寫,作者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了秦始皇時期奢靡、腐朽的宮廷生活。

3、“比”,用朱熹的解釋,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詩經》中用比喻的地方很多,手法也富於變化。 如:《氓》用桑樹從繁茂到凋落的變化來比喻愛情的盛衰; 《鶴鳴》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來比喻治國要用賢人; 《碩人》連續用“葇荑”喻美人之手,“凝脂”喻美人之膚,“瓠犀”喻美人之齒等等。

4、“賦”和“比”都是一切詩歌中最基本的表現手法,而“興”則是《詩經》乃至中國詩歌中比較獨特的手法。“興”字的本義是“起”,因此又多稱為“起興”。《詩經》中的“興”,用朱熹的解釋,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就是藉助其他事物為所詠內容作鋪墊。它往往用於一首詩或一章詩的開頭。有時一句詩中的句子似比似興時,可用是否用於句首或段首來判斷是否是興。

“興”又兼有比喻、象徵、烘托等較有實在意義的用法。如《關雎》開頭的“關關雎鳩,在河之洲”,原是詩人借眼前景物以興起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但關雎和鳴,也可以比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間的和諧恩愛,只是它的喻意不那麼明白確定。

語文課文《采薇》教案設計 篇三

教材分析:

《采薇》出自《詩經小雅》,八年級語文下冊節選了其中一段。《采薇》是一首描寫戍邊士卒生活的詩,詩中主要抒寫了兵士們戍邊作戰的艱苦生活及其思鄉之情,課本所選一段則主要寫士卒歸鄉途中撫今追昔,痛定思痛而更加悲傷。

設計理念:

本著新課程提倡的“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的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我們應創設民主、和諧、寬鬆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參與知識與能力獲得的過程。

學生分析:

對[]八年級的學生,此前接觸了一此古代詩歌,但對古體詩歌瞭解不多,因而課堂上老師將引導他們,並努力為他們創設寬鬆、和諧氣氛,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並且給他們以最充分的表現機會和最廣闊的施展空間。

教學目標:

1、瞭解《詩經》常識:風、雅、頌、賦、比、興。

2、學生能調動自己審美經驗的積累對文字進行鑑賞,能從詩歌的意境、表達手法等方面對文字進行鑑賞

3、體驗家園之思對一個人的成長的影響,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感情。

教學重點:

1、瞭解家園之思的文化內涵,激發學生熱愛家鄉故土的感情。

2、培養獨立閱讀、獨立思考的能力,表達自己的體驗感受,展開與文字、編者、老師、同學的對話交流。

3、比較鑑賞這兩首詩歌在表現手法上的異同,提高詩歌鑑賞水平。

教學難點:

比較鑑賞這兩首詩歌在表現手法上的異同,提高詩歌鑑賞水平。

教學過程:

1、新課匯入

(從臺灣詩人余光中的《鄉愁》詩匯入。)

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

長大後,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

後來啊,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在裡頭。

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裡,大陸在那頭。

這是臺灣詩人余光中的《鄉愁》。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生於斯長於斯的家園,每個人都擁有融於自己的血脈的故土親情。對故土的情結對一個人的影響常常是終生的,有時甚至讓人魂牽夢繞,蕩氣迴腸。為什麼?讓我們到我國文學的源頭和西方文學的源頭中去體驗一下這種美好的情感吧!

2、背景知識(該項內容可讓學生自己完成,教者根據情況作必要的補充。)

《詩經》和“〈詩經〉六義”

師:請同學們將蒐集到的關於《詩經》和“〈詩經〉六義”的知識和大家分享

生1:《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結,共收入從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紀)至春秋中葉(公元前7世紀)約五百餘年的詩歌三百零五篇(詩三百)。最初稱“詩”,漢代儒者奉為經典,乃稱“詩經”。

生2:根據音樂的不同,《詩經》可分為《風》《雅》《頌》三部分,“風”即“國風”,是各國土樂。“頌”是專門用於宗廟祭祀的音樂,“雅”是周朝王畿之樂,“雅”又有“正”的意思,“雅”又分為“大雅”“小雅”,“大雅”大多是時代較早,以歌頌為主的詩,共31篇;時代較晚的民歌以及一般貴族的雅樂稱“小雅”,共74篇

生3:“風”、“雅”、“頌”和《詩經》的主要表現手法“賦”“比”“興”合起來,被稱為“《詩經》六義”

師:同學們說的非常好, 《詩經》的305篇詩歌,多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的作品,產生於今山西,陝西、河南、山東、湖北等地。大體上說,《風》是民間樂歌,《雅》是宮廷樂歌,《頌》是宗廟樂歌和舞歌。《風》的絕大部分及《小雅》的少部分作品,具有較高的思想性和藝術性,代表了《詩經》得最高文學成就。這些產生於民間的作品,或揭露當時的社會政治的黑暗,或反映徭役,兵役的痛苦,或表現勞動生活的苦樂,或描述愛情婚姻的悲歡,從各個側面廣泛的展示了古代社會,政治和日常生活的圖景。

3、學生朗讀,整體把握

師:請同學們思考這首詩表現了什麼樣的主題?

生1:我覺得這首詩歌抒發了戍邊士兵的思鄉之情。

生2:這首詩表現了士兵們的悲傷心情。

師:詩中的地點是?

生:歸鄉途中。

《詩經》兩首 《采薇》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 ]

A、理解三首詩歌反映的古代社會生活及思想情感。

B、瞭解《詩經》概況、代表作及其賦比興的手法及其藝術效果。

C、瞭解四言詩的節奏和押韻。

D、背誦課文,默寫名句。

[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分析《氓》中的人物形象及領會比、興的藝術表達手法的妙處。

2、把握《無衣》、《靜女》中的重章復唱的特點。

[教學難點 ]

1、  品味詩歌的語言,準確把握詩中人物的感情。

2、  背誦課文。

[教學安排]   4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及步驟

[預習指導]

一、利用工具書及課下注釋正音

《衛風•氓》

氓:méng 蚩:chí   愆:qiān   將:qiāng   垝:guǐ   垣:yuán  筮:shì   咎:jiù   於:xū    說:tuō   隕:yǔn  徂 :cú   湯:shāng   漸:jiān   罔:wáng靡:mǐ   夙:sù   咥:xì    隰:xí   泮:pàn

二、誦讀全詩

要注意誦讀節奏:本文三首詩歌基本上都是四言詩歌,每句兩個節拍,節奏整齊

[教學指導]

導語 :

由本單元的學習重點導人新課 。

本單元學習重點:在熟讀課文、背誦課文的基礎上領悟古體詩歌的思想感情,同時瞭解四言詩、騷體詩、五言詩的節奏。

一、    有關《詩經》的文學常識

《詩經》,305首,又稱“詩三百”,反映公元前11世紀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紀春秋中期近500年間的古代社會生活。《詩經》是中國現實主義詩歌的源頭,因它的內容以反映勞動人們生活的“國風”為主,所以文學史上把這類詩歌稱為“風體詩”。

《詩經》分“風”“雅”“頌”三部分。其中十五“國風”佔160篇,多是各個諸侯國家的抒情性的民間歌謠。

《詩經》主要有三種表現手法:

“賦”:鋪陳敘事。

“比”:即比喻,借物託情。

“興”: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

“風”“雅”“頌”“賦”“比”“興”,文學史上合稱“六義”。

二、老師範讀

三、  全班齊讀課文

誦讀時要注意,《詩經》是典型的四言詩,它的節奏韻律非常明顯,如“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匪來|貿絲,來即|我謀”。

四、  全班用指讀法誦讀一遍。 對照課文註解默看一次,爭取理解文意。

五、  老師補充部分註釋:

蚩蚩:課文翻譯為“老實”,另有版本翻譯為“嘻皮笑臉”。

愆期:耽誤、拖延日期。

復關:地點。本文借指“在復關的那個人”。

咎:災禍。

無與士耽:沉溺而不能自拔。

其黃而隕:飄落。

二三其德:他的品行變化無常。

女也不爽:差錯(毫釐不爽)。

夙興夜寐:早上。

不思其反:沒想到你會變心。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及步驟

巧譯《衛風。氓》

老師示範用現代詩翻譯第一自然段。 讓學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進行再創作。範例:  當初笑意來換絲, 心思實為商婚嫁。

送子渡淇至頓丘, 紅顏面薄非推託。

他日來得巧紅娘, 待到楓紅結白頭。

那人老實又忠厚,拿著布匹來換絲。

並非真正來換絲,而是與我論婚事。

送他渡過淇水河,一直送他到頓丘。

非我有意拖時間,只因沒有好媒人。

請你不要發脾氣,就把秋天作婚期。

範例:第二章

心念郎君登高牆,遙望遠方復關郎。

極目難見如意君,心傷難過淚漣漣。

終於又見君身影,滿心歡喜笑開顏。

你用占卜算姻緣,無有不祥之預言。

郎君驅車伴我回,我攜財物隨君遷。

範例:第三章:

桑樹未曾落葉時,葉子潤澤且新鮮。

斑鳩莫貪吃桑葚,女子可別迷情戀。

男子沉溺情愛裡,還可脫為自由身。

女子若為情所困,身陷情網無法轉。

範例:第四章:桑之葉, 黃而落。自嫁你, 忍貧苦。淇水流, 溼布幔。女心一, 男情變。汝子意, 實難斷。(斷:判斷)範例:第五章  我做汝妻已多年,嚐盡勞苦與辛酸。   日日早起又晚睡,天天如此不改變 。 對你言聽計又從, 你卻對我使凶蠻  兄弟不知其間情,各個對我有怨言。夜深靜坐憶往事,有淚只能心裡咽。 範例:第六章盼偕老,怨難斷。水有岸,地有邊。少時情,盡笑顏。誓言在,心已變。莫思量,情斬劍。

作業 :

試著背誦全文。

采薇教案 篇五

教學目標

1、積累字詞,理解詩歌的含義

2、理解徵人的情感

3、背誦

教學重點:理解徵人的情感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具準備:實物投影

教學過程

【匯入】

師: 翻開人類幾千年的文明史,你會發現,歷史的年輪,並不總是從溫馨寧靜的田園中穿過,而常常碾壓著累累屍骨前行不管你對它懷有什麼樣的情感,戰爭這個巨大的幽靈,一直伴隨人類成長的歷史於是,戰爭,一直是人類文學的一個永恆話題現在,就讓我們回到我們詩歌源頭《詩經》,去感受幾千年前的古人對戰爭含辛茹苦的咀嚼,去感受積澱在其中的真切複雜的人生百味

【教師板書標題:詩經 采薇】

[推進新課]

師: 課前我已佈置同學們預習,現在請同學來展示自學的成果

【教師投影預習作業】

1、介紹《詩經》;

2、摘錄生字詞注音,解釋,難句

【學生互相推讓】

師: 誰願意讓大家分享自己的學習成果,也讓大家一睹你的風采?

生甲: 我來!

【學生們鼓掌!】

生甲:我是代表我們四人小組來講解的,我們用POWERPOINT做了一個簡易課件請大家一起瀏覽

【學生上講臺邊投影邊演示】

生甲:首先簡介《詩經》

【學生投影演示並解說】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相傳為孔子所編定而成它收集了從西周初期至春秋中葉大約500年間的詩歌305篇先秦稱為《詩》,或取其整數稱《詩三百》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典,始稱《詩經》,並沿用至今

生: 《詩經》“六義”

【學生投影演示並解說】

《詩經》所錄,均為曾經入樂的歌詞《詩經》的體例是按照音樂性質的不同來劃分的,分為風、雅、頌三類

①風,是不同地區的地方音樂、土風歌謠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②雅,是周王朝直轄地區的音樂,即所謂正聲雅樂《雅》詩是宮廷宴享或朝會時的樂歌共105篇③頌,是宗廟祭祀的舞曲歌辭,內容多是歌頌祖先的功業的共40篇

所謂《詩經》“六義”,其中,風、雅、頌,是指體例分類來說的;賦、比、興,是就表現手法而言關於賦、比、興,宋代朱熹在《詩集傳》中做了比較確切的解釋:“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物也”賦、比、興手法的成功運用,是構成《詩經》民歌濃厚風土氣息的重要原因《詩經》是中國現實主義文學的光輝起點由於其內容豐富、思想和藝術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國以至世界文化史上都佔有重要地位它開創了中國詩歌的優秀傳統,對後世文學產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

[師生熱烈鼓掌]

師: 很不錯,關於《詩經》的有關知識介紹得較全面,也較精當看來你們小組花了不少工夫!能告訴大家,這些資料從哪得來的嗎?

生: 我們小組在上學期搞研究性學習時選的就是《詩經》,當時就從網上搜索了相關的一些資料,這次進行了整理!

師: 難怪你這麼從容,原來早有成竹在胸啊!

【學生們笑】

師: 這種利用網路資源自主學習的方式值得大家學習!介紹《詩經》這一預習作業他們完成得很好,帶了個好頭!還有摘錄生字詞注音並解釋這項作業,誰來展示?

生乙:我來不過我只是做了在作業本上!

師: 可用實物投影展示!

[教師幫助學生開實物投影並調整,學生上講臺邊投影邊演示並略解說]

1、字音

玁狁(xiǎn yǔn) 不遑( huáng ) 不來( lài ) 孔疚( jiù ) 靡盬(mí gǔ ) 象弭( mǐ ) 歸聘( pìn ) 四牡( mǔ )騤騤( kuí )小人所腓( féi )

2、重點字詞解釋

靡室靡家(無) 不遑啟居(空閒) 載飢載渴(又) 靡使歸聘(問候)

歲亦陽止(農曆十月) 憂心孔疚(很,非常) 戎車既駕(已經)

我行不來(慰勞,勸勉) 歲亦莫止(同“暮”,年底)

【師生熱烈鼓掌】

師: 這位同學整理得較細緻我來補充幾個

【教師板書】

雨( yù)雪霏霏(fēi ) 載渴載飢( zài )

師:我們一起來讀讀這些字詞

【學生齊讀生乙和教師整理的字詞】

師:下面這些加點的字怎麼解釋?

【教師板書】

彼爾維何 (花盛的樣子) 維棠之華 (同“花” )

彼路斯何 (同“輅”,大車)

【師生互動】

師:請同學們聽我朗誦全文, 同學們邊聽邊思考:這首詩表現了什麼樣的主題?

【教師朗誦全文】

師:請同學們齊讀全詩再回答剛才的問題:這首詩主題是什麼?

生:表現了普通士兵在離鄉出征的歲月裡的艱苦生活和內心傷痛

師:何以見得?

生:“憂心孔疚,我行不來” “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生:表達了對戰爭的不滿

師:說說看

生:“憂心烈烈,載飢載渴我戍未定,靡使歸聘”

生:我認為更主要的是表達了對故鄉的思念

師:你認為哪些詩句最能表現這種情感?!

生:“曰歸曰歸,心亦憂止”“憂心孔疚,我行不來”“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師:這幾位同學都能扣住關鍵句來分析主旨,做到言之有據,很好!其實把他們三個人融合起來,互相補充就較全面了

師: 現在請一位同學朗讀前三章,其他同學請思考:這三章在章法上有什麼特點?使用這種手法有什麼作用?

【教師投影思考題,點一名學生朗讀前三章】

【學生朗讀前三章】

【學生讀畢,其他學生鼓掌】

師: 讀得不錯,尤其是節奏把握較好,四字一句,二字一頓,低沉緩慢同學們發現了這三章在章法上的特點沒有?

生: 這裡採用的是《詩經》慣用的起興手法,“薇”是故鄉田野裡常見的植物,自然由物及人,引起了濃濃鄉愁於是,深切的鄉情融入熟悉的“薇”中思鄉懷親的情感是抽象的,但是,當把它化作故鄉的一株野花、一棵大樹、一條小河這些看得見摸得著的山水草木時,就具體形象了

師:談到了起興,很中肯,還有呢?

生:重複!

師:是重複嗎?

生:反覆!前三章都以 “采薇采薇”開頭,都有“曰歸曰歸”

師:有道理仔細看看,前三章,章與章往往句型重複,字面也大體相同,只在關鍵處更換個別字這種寫法叫什麼?

數學生:重章疊句

師:對,很明顯,這三章,在章法上採用了重章疊句的手法看來大家預習時已有所瞭解這樣寫有什麼作用呢?

生:反覆詠歎“曰歸曰歸”,渲染突出思歸心切!

生:句式整齊,內容大體一致,讀起來回環往復,有音韻美!

師:同學們看看哪些字眼不同?有何變化?

生:先“柔”再“剛”後“作”

【學生們笑】

師: 莫笑,這可是關鍵請你談談你的感受

生: 在內容上,以“薇”的生長暗示時間的流逝,時節的更替,而人物內心的焦慮、痛苦也隨之加重:仗越打越久,沒完沒了似的,致使回家的希望越來越渺茫,但回家的願望卻越來越強烈――盼啊盼,從春天盼到夏天,又從夏天盼到秋天,一年都快完了,回家卻還無望!這就突出了反戰思家的主題

【學生們笑,並鼓掌】

師: 這位同學分析很中肯,他也很會解說,有激情!另外,誠如剛才那位同學所言,在音節上,反覆吟唱,一唱三嘆,音節和諧,旋律協調在鮮明的節奏中表現出詩歌特有的音樂美

讓我們一起讀這三章,再來領略這種重章復唱的藝術魅力!

【師生齊讀】

師: 他們總該回家吧!但轉眼又是一年,他們卻顧不上家室,甚至連一封家書都不能帶到家,這是為何呢?

生:為了玁狁狁入侵之故,“不遑啟居,玁狁之故”

師:還有呢?

生:戍期未定,又有誰替他們帶回家信?(駐軍地不定,不能互相通訊)“我戍未定,靡使歸聘”

生:王事沒完,還沒法閒暇,“王事靡盬,不遑啟處”

師:是啊,正是役期的無止境,軍旅生活又異常痛苦,轉戰不止,居無定所,飢渴勞頓,這就使人更加思念家的溫馨;而“靡使歸聘”和“我行不來”,則表達了邊關和故鄉相隔萬里,關山阻斷,音訊全無,由此而引發的強烈的思歸之情也表現了對戰爭的厭惡!

師:戰事頻繁,連年奔波,戍期未定,鄉音阻隔,在這樣情況下戍卒的士氣如何?有中途逃跑的嗎?陣容又如何呢?請齊讀4、5兩章並思考

【師生齊讀4、5兩章】

生:沒有一戰士逃跑,因為戰爭雖不值得讚美,然而為家園而戰並且節節勝利卻總是可以自豪的事情你看“豈敢定居,一月三捷” 已不言思鄉之情!

師:有創見!

生:“駕彼四牡,四牡騤騤四牡翼翼,象弭魚服”從中還可看出周家軍軍威盛大,卒伍精強

師: 看來戰士對周朝軍隊稱讚有加了,這些描寫與思鄉的主題似乎無關,是不是多餘的,跑題了?

生:好像有點!

師:真的嗎?

生:……

師:我們再齊讀4、5兩章思考思考

[師生齊讀]

生丙: “駕彼四牡,四牡騤騤四牡翼翼,象弭魚服”描寫了將帥車騎的威武、服飾的華美,但是“君子所依,小人所腓”貴人坐在戰車裡,遙遙指揮士兵就要徒步而行,貼身肉搏並且“豈敢定居,一月三捷” ,轉戰奔波多苦啊!足見戰士對苦樂不均的怨恨情緒,但語氣間已帶譏諷之意

【學生們鼓掌】

師: 分析真精彩!請繼續!

生丙:“豈不日戒,玁狁孔棘!”說明日日加強戒備,戰士很辛苦!似乎暗示了思鄉的深層原因:頻繁慘烈的戰事,更讓人渴望和平,渴望故鄉,渴望親人可見這裡的描寫非但沒跑題,反而是暗中緊扣主題!

師: 經過出生入死的戰鬥之後,戰爭的倖存者終於踏上了歸家的路途戰士的心境如何?是不是很高興?

生: 高興啊!

生: 好像以有些哀傷!

生: 喜憂參半!……

師:“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被視為情景交融的佳句古人對這兩句詩評論很多,我投影出來給同學們看,你們也可以談談自己的看法

[教師投影]

資料一:劉義慶《世說新語&8226;文學》:“謝公(謝安)因弟子集聚,問《毛詩》何句最佳,遏(謝玄)稱曰:‘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資料二:方玉潤《詩經原始》中評說:“此詩之妙,全在末章,真情實景,感時傷事,別有深情,非可言喻,故曰:‘莫知我哀’,不然,凱奏生還,樂矣,何哀之有耶?”又說:“末乃言歸途景物,並回憶來時風光,不禁黯然傷神,絕世義情,萬古常新”

資料三:清人王夫之在論《詩經&8226;小雅&8226;采薇》這兩句時說:“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

生: 我很讚賞王夫之的評論!從字面上卻不見“樂”與“哀”,“不著一字,盡得風流”!偏偏在春光明媚“楊柳依依”的大好時刻,戰士們離別家鄉親人走上殘酷的戰場,心中有多少割捨不斷的悲情愁腸呀!千辛萬苦的戰爭終於結束,所有的艱難險阻,所有的痛楚辛酸都已經遠去,家園親人就在眼前,該是多麼溫馨喜悅呀,可偏偏“雨雪霏霏”!昔日離家時的依依惜別之情,今日歸來的悲慼之感,表現得淋漓盡致

【學生們鼓掌】

師: 是啊,哀情寄樂景,樂情託哀景,情景交融,虛實結合,抒寫出極其豐富的物是人非之嘆主人公此時之所以充滿了哀傷,還因為在他剛得以擺脫戰爭的苦難,從戰場上回來之後,另一個根本無法迴避的問題又凸現在他眼前,這就是對家人命運或者自己前景的極為沉重乃至不祥的預感有漢樂府民歌為例證:

【教師投影 學生齊讀】

十五從軍徵

十五從軍徵,八十始得歸道逢鄉里人,家中有阿誰?

遙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從狗竇入,雉從樑上飛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烹谷持作飯,採葵持作羹

羹飯一時熟,不知貽阿誰出門東向望,淚落沾我衣

這一筆筆所著意傾訴的是主人公不得不接受的家破人亡的悲劇對家人命運或自身前景的沉重擔憂,使歸途中的他壓根兒就樂不起來,使他不能不充滿道不盡的悲傷這與《采薇》中的戰士可謂同病相憐

師: 請同學們自由誦讀並背誦這一章,再仔細品味千古佳句的精妙之處!

【學生自由誦讀、背誦最後一章】

課堂小結

師:這堂課,我們體會到了戰爭給戰士帶來的苦難和刻骨銘心的思鄉之情,領略了詩中情景完美融合的高超藝術

佈置作業

師:課後希望同學們多加吟詠體會,研討如下問題,寫篇小評論文:

【教師投影】

你怎麼理解這首詩交織著士兵思家戀土與保家衛國的複雜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