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國小語文複習課教案多篇

國小語文複習課教案多篇

複習課評課稿 篇一

本節課王老師針對會考要求、會考體型,對銳角三角函式作了系統的複習。從特殊角三角函式和單一的銳角三角函式到新體型與綜合性較強的體型,都配有相應的練習與思考。在教學中,教師以指導為主,學生能積極的參與到學習活動中。題量大,內容廣,而學生的能力顯示也很強,從中可以看出學生在這方面的基礎相當紮實,本節課多媒體體現了很大的優點。

縱貫全過程,這麼大的體量及體型,也只有象三(2)班這樣的班級才能實施,王老師抓住了班級實際情況,因材施教。從目前會考來看,好象難度沒有這麼大,略顯過難。對於有些題還有多種解法,為讓學生充分發揮,涉及實際應用的問題也沒有設定,有點趕時間的感覺。

這節課針對以會考考綱中“三角函式”的內容、要求為基礎,突出考題熱點的形式。細仔地考慮了從基本概念、基礎知識、技巧技能方面入手,列舉了學生難以理解及易出錯的題型(應用練習中確定值的範圍)和近幾年對“三角函式”這一節以開放題的形式出現的例題。把新舊知識融為一體,通過數形結合方法使學生從感性認識進一步到理性認識,對知識的重點和難點有進一步的突破。

本節課還體現了以“教為主導,學為主體”和“認識過程”的兩個原則,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的意識,讓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達到發展學生個性的目的;通過問題的情境設計――探索――應用,讓學生經歷認知過程,學生學科能力。這也是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課堂氣氛活躍,老師通過啟發、點撥、糾偏等方法,調動學生的創造和發散思維能力。能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增強課堂容量,提高效益。

本人認為這一節課不論從設計(過程、例題選擇)、教學(教法、學法)以及學生所掌握的知識等方面分析評價是成功的。

有幾點與王老師共商:

在應用練習中確定值範圍是否可結合三角函式表的變化規律來選擇;

說明siaα+cosα>1時,直接用定義更簡單;

(3)已知tana=2,則sina-cosasina+cosa的值為。可用多種方法開拓學生思路。

評銳角三角函式

會考複習的第一輪以基礎知識的複習、基本技能的訓練為主,王老師從銳角三角函式的定義、同角(餘角)三角函式關係、特殊角三角函式值展開知識點的複習,然後緊跟教學大綱,選擇了幾個典型例題,檢查所學知識點的好與壞,而後根據會考新趨勢,選擇了幾題新題型,開拓學生的知識面,豐富了學生的題型結構。

1、幾個典型例題的選擇,緊緊圍繞知識點的應用,並且向學生進行了一題多種解法思想的滲透,這樣活躍了學生的思維,豐富了學生的知識內涵。

2、閱讀理解題的佈置符合會考的新形勢,要求學生靈活應用知識點,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同時可以檢驗學生駕馭學生知識的能力。

3、例題的選擇合理、新穎且有難度,即有常見的基本計算與證明,也有一定難度的探索型、操作型問題,更有對於知識點綜合應用的綜合題,層次鮮明,滿足了不同奮鬥目標學生的不同要求。

4、缺少在課堂上檢查學生對於所學知識的掌握和理解程度,可以適當的請學生來敘述和板演。

評《銳角三角函式》複習

本節複習課王老師的教學設計較好地體現了“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新課標的教學理念,通過複習知識點、運用知識解決具體問題,幫助學生使知識與能力共同發展、提升,如特殊角三角函式值,王老師在幫助學生回憶特殊角三角函式值的基礎上,觀察、分析、發現三角函式值隨著角度變化的變化規律,及正弦、餘弦值的變化範圍等,緊接著的應用練習有較強的針對性,師生平等的交流,可以看到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是消極被動的接受知識,而是能動的知識建構。

三角函式是反映三角形邊角關係的函式,它的解題過程富有解題技巧,弄得好又爽又快,弄不好一團糟。王老師精心選擇了一些好題,讓學生歷經認知、探索的課堂教學過程,如計算tan29°tan60°tan61°和已知tanα=2,則sinα-cosαsinα+cosα的值為等,王老師讓學生思考以後,合理地點撥、糾偏,確定解題途徑,使學生有一種“提升”的參與狀態。

能幫助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發展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性,展現出對學生可持續發展的學習能力的潛在影響力,是學科教學體現教書育人的一個重要方面。

評《銳角三角函式》複習課

銳角三角函式的基本概念是會考命題的熱點,是會考的重要部分,也是後續幾個幾何學的基礎,同時還是數形結合思想、轉化思想的數學思想的啟蒙教育階段。

王勤勇老師的這節課本著“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放手讓學生探索,教學中通過典型例項啟發和幫助學生分析、比較,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突破了內容比較抽象,概念性強,思維量大的難點,達到了預期目的。

教學過程中,知識內容安排主要分三個層次:基本概念與計算、探索性問題和操作性問題,例題的選擇具有普遍性、代表性和思考性,而且每一問題容納的知識點比較多,綜合性強。王勤勇老師能敢於創新、敢於探索,整節課的學習,教師始終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合作者,這節課,課堂教學效率高,訓練量和訓練深度適宜,教學環節安排比較合理。能注意到面向全體學生,對學生暴露出的問題,能及時準確地糾正,應變能力較強。如果教學目標達到了,學生確實增長了知識,能力上有所提高,就應該認為是成功的公開課。我認為,這節課是成功的會考複習課,值得我學習。

評銳角三角函式複習公開課

這是一節九年級總複習課,內容是銳角三角函式。下面我從教學目的,教材選擇,教學過程,教師素養這四方面簡單評說一下。

一、教學目的

本節課目的明確,緊扣大綱要求,對銳角三角函式進行五方面的講述,通過一堂課的教學,大部分學生能熟練掌握銳角三角函式的定義及特殊三角函式值及其運算,達到了預計的效果。

二、教材選擇

在教材選擇上與教學目標具有一致性,例題,練習的選擇面向全體學生,難度適當,具有典型性,既複習了原有的知識,又對原有的知識作了深化,拓展。

三、教學過程

在教學中,王老師從五個方面來複習銳角三角函式,整堂課知識網路結構一目瞭然。每一方面都是先系統的列出知識點,讓學生做到心中有數。重視“雙基“訓練,教師除個別例題輔以分析解題思路,主要以學生思考、練習為主,這樣不僅能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更能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充分體現了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思想。

四、教師素養

另外王老師對教材,教學大綱理解的非常透徹,對課堂把握能力強,反應很快,能積極跟上學生的思維,因時制宜的調整教學節奏,語速快而清晰,教態、板書也能給學生有積極的影響,富有感染力。

總之本節課能面向全體,因材施教,並且選題好,容量大,思維密度強,教學資訊反饋很好。

數學複習課教案 篇二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09頁的第7~1.1題,練習二十六的第1013題

教學目的:1.使學生加深對所學的長度單位和質量單位的認識,知道1釐米=10毫米,1分米=10釐米,1米=10分米,1千米=1000米,1噸=1000千克.

2.使學生掌握正方形、長方形的特徵,初步認識平行四邊形;會在方格紙上畫長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周長的含義,能夠正確地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

教學過程

一、複習千米、噸

1.第做109頁的第7題.

教師提問,學生口答:

(1)1釐米是多少毫米?1分米是多少釐米?

(2)1千米是多少米?1噸

是多少千克?

隨著回答,教師板書:1釐米=10毫米 1千米=1000米

1分米=10釐米 1噸=1000千克

2.做第109頁的第8題.

讓學生想一想什麼東西的高大約1毫米(1分硬幣),什麼東西的長大約1分米.然後再用手勢比劃出1毫米、1分米有多長.

3.做練習二十六的第10題.

教師在黑板上板書:4千米=( )米,讓學生想一想該怎樣推想.指名回答後,教師再說一遍推想過程:因為1千米是1000米,4千米是4個1000米,就是4000米,所以4千米=4000米.

接著,教師再板書出:5000千克=( )噸,仿照上面的方法,使學生明確它的推想過程.

然後讓學生完成第10題,集體訂正時,指名說一說推想過程.

4.做練習二十六的第11題.

先讓學生把相等的數量用線連起來,然後再指名說一說道理.

二、複習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

1.做第109頁的第9題.

教師先在黑板上畫出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然後讓學生分別說出是什麼圖形,根據學生的回答,在每個圖形下面板書圖形的名稱.

教師:我們已經學過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大家想一想,這幾個圖形各有什麼特點?

指名回答.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把主要的寫在黑板上.教師注意引導學生按順序說,如先說邊的特點,再說角的特點,或每個圖形分別說.最後使學生看到它們的區別和聯絡.

2.做練習二十六的第12題.

教師只說明題意,讓學生在點子圖上任意畫,出一個平行四邊形和一個正方形.教師巡視,看學生畫的方法是否正確,學生畫完以後,要說出是怎樣畫的.對畫得又對又快的學生應給予表揚.

3.做第109頁的第10、11題.

教師:什麼叫一個圖形的周長?

讓學生做第10題.要求量的時候,精確到整釐米.每量一邊,在邊的旁邊註上該邊的長度.算完以後,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算的.教師注意糾正學生中的錯誤.

4.做練習二十六的第13題.

教師可以根據班裡的情況,讓學生準備兩張邊長15釐米的正方形紙.

先讓學生獨立解答,教師巡視;注意學生中出現的問題.集體訂正時,可以讓學生指出兩個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後,求長方形的周長是求哪幾條邊的和,有沒有不同的解法?對想出不同解法的學生應給予鼓勵.

複習課評課稿 篇三

張老師《一次函式》一課,展示了一個優秀數學老師的風采,使我從中受益匪淺,我認為這是一堂成功的數學課。這節課創設有利於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和激發求知慾的多種情景,探索有利於培養學生學習態度和對數學自主學習能力的教學策略,探索怎樣恰當用新理念進行教學。張老師的課思路清晰,重點突出。既有充分利用學案導學,又有個人的創新、獨到之處,把教學過程變成學生對知識的探索過程,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本節課特色有四:

1、學案設計合理,體現了學案的導學性。

課堂中的每個環節,無論是例題、練習題、習題的處理,張老師充分放手讓學生自己動手,動口,老師只引導點撥,善於啟發學生,使學生主動獲取知識,在潛移默化中領悟知識,使學生完全成為課堂主人,達到知識學習與能力培養的統一,使學生學習得輕鬆、愉快。教師個人基本功紮實,教態自然,語言語調好,注意了與學生的溝通,有較強的駕馭課堂的能力。

2、重視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

張老師從一開始上課就提出以“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解決問題,很自然匯入新課。在整節課中也是圍繞這個思想展開教學的。而所謂數形結合思想就是在研究問題時把數和形結合起來考慮,或者把問題的數量關係轉化為圖形的性質,或者把圖形的性質轉化為數量關係,從而使複雜問題簡單化,抽象問題具體化,從而起到優化解題途徑的目的。一次函式的教學不能單純的研究函式的式子,必須與函式的影象緊密聯絡,使數與形結合起來。張老師在這方面做的非常好,引導學生畫出影象,從圖形上找出解題的思路。為學生以後的學習打下良好的認知基礎。

3、針對初四複習課的特點,加強知識點之間的聯絡。

學生在解決一次函式的定義問題時,往往忽視了正比例函式是一次函式的特殊形式,張老師在教學中強調一次函式與正比例函式的關係,並通過例項來說明,加強二者之間的聯絡。

在鞏固一次函式的定義時以例題y=(m—2)xm2—5m+7+m—4為例,讓學生探討當這個函式分別是一次函式,二次函式,反比例函式時應滿足的條件,把學的各種函式綜合在一起,及綜合複習了各函式,又把各函式區別開,相信學生再解決函式的定義問題時就不會混淆在一起。

這節課雖然複習的是一次函式,但通過y=kx+b這個一般形式,來研究當y=0,y>0,y<0時,x的取值,把函式與方程與不等式緊密聯絡在一起。

張老師在注重知識點間的聯絡的同時,還注重了對知識點的延伸拓展。例如y=±x+b,y=± x+b,y=±x +b這些特殊的一次函式研究連線夾角的關係,總結出規律,便於學生直接利用規律解題。

4、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生在解決問題時,“正比例函式與反比例函式關係不清”,引導學生養成考慮問題要全面的好習慣。同時,在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中,及時對例題,習題回顧反思,引導學生對整個知識體系及時總結,提煉出一般規律,從而來解決問題。學生在解決問題時,注重培養學生認真審題,獨立思考的習慣。

總之,從張老師的這節課中我學到了很多,也為自己以後的教學指引了方向。如果這節課若能更靈活地使用課件,體現課件的實效性,那麼課堂將會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