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師德規範學習體會(精選多篇)

第一篇:師德規範學習幾點體會

師德規範學習體會(精選多篇)

師德規範學習幾點體會

一、對幾個主要概念的認識

規範:標準、法式,如道德規範、技術規範、語言規範

(一)師德:指教師的道德

道德一詞一說:源於拉丁語,意指風尚、習俗。道德一詞在我國古已有之。《論語·述而》:“老於道,據於德”。《孟子·公孫丑下》:“尊德貴道”。道德是分開講的。所謂“道”,是指人行走的道路,也指事物存在運行,生,天所由以遵循的法則,並引申爲人們必須遵循的社會作爲準則,規矩和規範。“德”即得,所謂德者“得也”,人們認識“道”,遵循“道”內得於己,外施於人,便是“德”。在古代,“道”的客觀性較強,主要指外在的規範要求;“德”則偏向於主觀方面,主要指人們內心的精神方面的東西。首先將道德兩字連用的是《荀子》勸學篇:“故學至乎禮而止矣,夫是之謂道德之極”。現在人們通常把道德理解爲調整人們之間以及個人與社會之間的行爲規範的總和。從嚴格的科學意義上來講,所謂道德是由一定的經濟關係決定的,依靠社會輿論、傳統倫理習俗和人們內心信念來維繫的,表現爲善惡對立的社會意識和行爲規範的總和,道德有時也指個人的思想品德、境界、修養及善惡評價,甚至用來泛指風尚習俗。

道德作爲調整個人與個人、個人與集體、個人與社會之間關係的行爲準則,其重要的社會功能之一就是對人類社會的具體生活和具體行爲進行制約和引導。道德滲透到具體的職業生活職業行爲中,就表現爲豐富多采的職業道德,如:幹部道德、醫生道德、教師道德、律師道德等。職業道德是指人們在從事各種職業活動中,思想和行爲所應遵循的道德準則和道德規範,也就是調整職業內部、職業之間、職業與社會之間的各種關係的行爲準則。

二、師德及師德的特點

教師的職業道德是一般社會道德在教師職業中的特殊體現。教師道德是在教師的勞動過程中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它是人民教師處理和調節教育活動中人與人之間關係的特殊道德要求。教師的職業道德與其他職業道德有許多不同的特點。道德總的特點:利他性、自覺性、廣泛滲透性、穩定性、實踐性等等。

⑴師德意識要求高水準。這是由教師勞動的特殊性決定的,教師職業的勞動對象是人,而不是物;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培養新一代的園丁。這種職業本身就決定了教師應具有崇高的精神境界和高尚的道德品質。向學生傳授科學文化知識是教師的神聖任務,對他們進行品德教育更是教師義不容辭的光榮職責。與其他職業勞動特別是工農業勞動、商業活動等不同,教師最大的特點是培養和塑造新的一代,所以不僅要用自己豐富學識教人,而且更重要的是用自己的品格教人,不僅通過語言傳授知識,而且是以自己的品格去“傳授”品格,即以自己良好德行和習慣去影響學生的心靈,使之成爲健康、聰明、活潑的新一代,正由於此,教師被稱爲“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也正因爲此,社會對師德水準的要求比較高,在人類道德史上,師德總是處在當時社會道德的較高水準上。

⑵師德行爲要成爲楷模。“德高爲師,身正爲範”江總書記在《關於教育的談話中》指出:“教師作爲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不僅要教好書,還要育好人,各個方面都要爲人師表”。爲師要有知識,爲表要有美德,人們形容教師:“人之楷模”、“以身立教”、“爲人師表”等等。比喻成“園丁”、“紅燭”等等均是對教師道德行爲表率性或典範性的要求。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你們不僅是教課的教師,也是培養人的教育者,是生活的導師和道德教員。”烏申斯基:“教師個人的範例,對於青年人的心靈,是任何東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陽光。”

⑶師德內容具有繼承性。由於教育過程所遵循的規律具有共同性,儘管不同的社會形態的教師道德要求不完全相同,但又具有某些共同的規範要求,這些共同性正是師德內容繼承性的基礎。我國曆代師德具有豐富的內容,這是我們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如孔子的“有教之類”、“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言傳身教,爲人師表”、“骨幹師德之風”。孟子也極爲重視道德教育的作用,他主張“因材施教”,荀子認爲教師學習禮儀是修身的重要環節,“故學至乎禮而止矣,夫之謂道德之極。”學習後還必須國中躬行。南宋大教育家朱熹提出:“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篤:忠實、全心全意)要求教師不僅要廣博地學習各種知識,並要認真地分析、思考,明辨其真僞、善惡、是非,並貫徹到自己的行爲中去。

三、教師道德規範的內容

教師的職業道德規範概括起來,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一)獻身教育,甘爲人梯,忠誠人民的教育事業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

這是履行師德要求的思想基礎和前提條件,或稱教師的基本素質,教師就是要長年累月,默默耕耘,爲培養後一代傾注自己全部的心血,認真教學培養後昆爲天職,人們對教師也用了許多比喻,如:“園丁”、“春蠶”(吐盡最後絲)、“紅燭”(燒盡自己,照亮別人)、“人梯”(讓別人踩着肩膀向上爬),教師要有無私奉獻的精神,“樹人”是偉大的工程,並不僅僅是完成某門課的教學。

(二)以身作則,爲人師表

古代早有“師表”提法,孔子被稱爲“萬世師表”,指教師應當成爲學生效法的表率。孔子最早倡導以身作則,他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孔子從事教育一生,是“以身立教”的一生。他倡(請繼續 關注本站:)導教師要有良好的舉止、語言的修養,也很重視教育有道,受到學生的愛戴。

在學生的心目中,教師的言行往往就是道德的標準。一個好的教師,在學生眼中就是智慧的象徵、人格的象徵,可以說教師的思想、行爲、作風和品質,每時每刻都在感染、薰陶和影響學生。有人說,教師的一言一行,都起着耳濡目染的作用,學生的眼睛是“錄像機”,耳朵是“錄音機”,腦子是“電子計算機”,教師的舉止影響太大了。

率先垂範是爲人師表的重要表現,“身教重於言教”,教師應表裏如一,言傳身教,要求學生做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學生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教師要身體力行。

(三)熱愛學生,誨人不倦

這是師道規範,教師要愛學生,這是社會責任,是社會的感情,教師對學生的熱愛,體現的是教師對祖國對人民對社會主義事業的愛的具體體現,責任感和良心,要貫穿整個教育過程的始終,當學生感覺到教師的愛時,纔能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熱愛學生並不是對學生的溺愛,遷就和放縱,而是要從各方面嚴格要求學生,俗話說:“嚴師出高徒”“教不言,師之惰”,但嚴格並不等於懲罰,教師絕不允許使用體罰,要嚴慈相濟,嚴中有愛,嚴中有度,嚴中有方,要使學生對自己敬而愛之,而不是敬而遠之。誨人不倦,即對學生要特別有耐心,希望學生“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堅持正面教育,正面引導、灌輸,在任何情況下,都要尊重學生的人格,不要傷害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另外對學生要不分彼此,不分厚薄,不另眼看待,一碗水端平,孔子有句名言:有教無類,即對學生一視同仁,不分高低貴賤,遠近親疏,尤其對差生,更應當倍加愛護和關心。

(四)精通業務,學而不厭

教師的主要職責是把人類的知識、經驗傳授給學生,因而勤奮學習,精通業務,有比較高的教學水平和教學方法,這是一個社會責任問題,混糊現象在高校教師中是絕不能存在的,千百年來,一直將精通業務作爲師德的主要內容之一,“道之未聞,業之未精,有感不能解,非師也”。

過去有一桶水的比喻,“活水”、“源頭水”,作爲一個高校教師,要了解當代科研成果的最前沿動態,要講知識,更要傳授學習的方法,要精通一門學科,又研究相鄰學科,使自己具備廣博精神的學問和較高的文化素養。知識經濟、知識爆炸時代,要不斷汲取新的知識、新的成果,不斷改變自己的知識結構,以適應時代的要求。

學而不厭還應包括向自己的學生學習,韓愈:“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如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這是鼓勵教師博採衆長,包括向學生學習,這是高尚師德的又一體現。

(五)互相學習、團結協作

老師之間、老師和班主任之間、新老教師之間、同一學科或不同學科教師之間、教師與教輔人員之間都應當相互尊重、相互學習。在同事之間,能力有強有弱、有高有低,這是正常現象,客觀存在,要相互學習,互相幫助,取長補短,共同提高。

教師之間提倡有教學資料,公之於衆,不搞資料保密;有教學經驗,及時交流;有意見分歧,展開討論,不得互相攻擊,不能搞文人相輕,青年教師要向老教師虛心求教,老教師也要熱心關愛青年教師。

教師和領導之間,教師應當尊重領導,服從領導;領導也應尊重、信任和依靠教師,不要互相瞧不起,不能相互攻擊,更不應當利用課堂上傳授知識過程中進行攻擊。(英語30句一位老師批評學校在幹部中引起很不好的影響)

教師與教輔人員、與工人、幹部之間要相互尊重,教師要尊重他們的人格,學校職工要尊敬教師,以教學作爲中心做好服務工作,爲教師開展教學活動提供方便的條件。

(六)大膽改革,勇於創新

韓愈曾在《師說》中講: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這一論斷被歷來當作師者的座右銘。今天看來,錯了,這個論斷將學生當成客體,教師成爲主宰,學生始終處於被動的,接受式的地位。這種模式只能培養出單純聽話的人,不可能培養出具有獨特個性和富有創造力的人,和我們今天提倡的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和有實踐能力爲主要內容的素質教育是大相徑庭的。今天的教師,處在改革開放年代,必須具備改革的思想,具備改革創新的觀念。

江澤民同志曾說: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在北師大百年校慶會上,江澤民號召教育創新。作爲一個高校教師,要培養出具有創新思維,創造力的人才,教師自己必須具有創造性思維,在教育過程中,要注意發掘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注意啓發式教學,啓動學生的好奇心、好動心、上進心,同時教師也要不斷地學習,吸收新知識。

四、高校教師要善於養德

一個高校教師,令人羨慕的職業,應有自己的人格魅力,教師的人格魅力主要表現在儀表、儀容、教學語言和風格、生活情趣、師生感情等方面。我認爲一個教師要善於養德,這是高校教師師德鍛鍊的基礎,高校教師要培養以下“六德”。

1、勤勉敬業之德。職業道德的核心是勤勉敬業,每一個高校教師要熱愛黨的教育事業,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做好本職工作,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爲人師表,教學水平的高低,有“才能”的因素,有沒有勤奮刻苦的精神,是師德問題,教師的工作精神狀態很重要,“勤”“績”是其具體的表現。

2、愛生奉獻之德。要有愛生之心,一切爲了學生,爲了學生的一切,爲了一切的學生。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說:“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成爲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蘇霍姆特斯基:“好的孩子人人愛,愛不好的孩子纔是真正的愛”、別林斯基:“愛是鑑別教育的尺度。”教師的愛是一種強大的力量,它不僅能提高教學質量,也會促進學生的成人和成長。

3、誠實有信之德。教師要講信用,誠實做人,目前高校學風中、研究中,抄襲之風、剽竊之風、僞造學歷之風有擡頭趨勢。近幾年在北大、復旦、東大相繼傳出一批大師剽竊別人成果,影響很壞。端正學術風氣,加強學術道德建設是高校發展中時刻注意的問題,要誠信教育,要建立學術懲戒制度,要養誠實有信之德。

4、謙和團結之德。教師之間要謙遜和氣,講求團結,今天的學校經過多次合併辦學,每個教師在過去的崗位上可能都有值得驕傲的歷史。合併在一個部門、一個系部,要互相尊重,不能自以爲是,要團結,不能劃小圈子,一切服從學校發展的大局,而不能拘泥於過去一塊的事業。

5、公道正派之德。師生相處,同事相處要正派,要講公道,而不謀私道;講公理,而不循私情。在育人過程中,要牢固樹立一個觀念:學生接受能力有強弱,學習進步有快慢,沒有教育不好的學生,不能因學生成績的好壞歧視差生。學校也是一個社會,社會不正之風也有影響,不能因親疏而影響對事情的處理,一碗水端平,一個態度待生。對學生“和風細雨”,不要粗暴,橫挑鼻子豎挑眼,甚至潑口大罵,污衊人格,對一個人民教師是不能允許的。

6、與時俱進之德。教師作爲育人者,要與時俱進,不能停滯不前,首先在教育觀念上,要與時俱進,要提倡和實踐創造性教育,摒棄舊的傳統觀念,在人才質量觀上,要樹立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開拓創新型人才質量觀,要拋棄過去那種培養高分低能的傳統模式。在育人觀上,由應試教育轉變到素質教育,由升學教育轉變爲成才教育。在教育教學觀上,由教師中心轉變爲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相結合,學生由被動的接受者轉變爲教育過程的主動參與者和建設者。《學習的革命》中有一句名言:“人的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被點燃的火把”,我們不能把學生越教越死,不是由教師設置好各種框框,讓學生去鑽去套,而是要設法激發學生去尋找、去發現、去創造的熱情,挖掘他們的創造潛能。

“與時俱進”表現的第二個方面,教師必須要逐步培養創造性的思維,提高創新教育教學能力。在傳統教育的理念下,人們往往強調“惟上”、“惟師”、“惟書”觀念,偏向於順向思維,求固思維,忽視逆向思維,發散思維,應當改變我們正在“做”的思維方式,強調思維的廣泛性,求實性和開放性,要善於運用求異思維、多向思維、開放思維和反邏輯思維等形式。

所謂求異思維,即從新的角度,用新的觀點去認識事物,以求出獨特見解的思維方式,愚公移山還是愚公搬家。

所謂多向思維,即從四面八方,多角度、多因素來思考問題。

所謂開放思維,即善於把思維對象放在更廣闊的空間去考慮,善於作縱向和橫向的思維的一種方式。

所謂反邏輯思維,是與正常的邏輯方式程序相悖的一種思維方式,往往能取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與時俱進”之德對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師藝術都可以作多種闡述。

經師易得,人師難求。一個具有很高師德人格魅力的教師需要長期的修行的,爲人師表,以身作則,品德高尚,多才多藝,這是養德的最高目標。

同志們,振興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興教育的希望在教師,爲傳播人類科學文化知識,爲培養千千萬萬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的建設者,讓我們從自己做起,做一個高尚的人,全心全意爲學生爲教育事業勤奮工作的人,做一個真正值得社會學生尊重的人。

第二篇:2014年師德規範學習體會

在政治思想方面,本人長期堅持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質,學習《教育法》、《教師法》,按照《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嚴格要求自己,奉公守法,遵守社會公德。忠誠人民的教育事業,爲人師表。

在爲人師表方面,始終把微笑送給學生。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曾說過:“孩子們求學的慾望是教師激發出來的,假如他們是溫和的,是循循善誘的,不用粗魯的辦法去使學生疏遠他們,而用仁慈的感情與言語去吸引學生,和善地對待學生,他們就容易得到學生的好感。”每天給學生燦爛的微笑,會讓學生的身心感到愉快,智能得到發展。中國有句諺語:“誰也說不清哪塊雲彩會下雨。”而我卻相信我的每塊“雲彩”都會“下雨”。因爲我擁有一種特殊的教育手段——微笑。我班有個學生,基礎較差,老愛忘事,剛開始作業老拖着不做,還愛拿別人的東西,因此考試成績不是在六、七十分,就是不及格。怎麼辦?訓一通吧,他老愛喘粗氣,接着便淚如雨下,每個老師都領教過。這樣不行!我便試着尋找他的優點,結果發現他比較懂禮貌,見了老師會打招呼;而且他還特別遵守紀律,幾乎不給班級扣分。於是我一發現他的進步,便會表揚他,在課後再悄悄微笑着問他:“作業寫完了嗎?要抓緊補上!”他從我的目光裏讀到了鼓勵,後來還變的願意和老師說話,在這次的期末考試中取得了語文83分的好成績。在學生取得成功時,我會用微笑送去欣賞;在學生感到失落時,我會用微笑送去鼓勵;當學生犯錯時,我會用微笑送去寬容。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不斷豐富自身學識,努力提高自身能力、業務水平,嚴格執行師德規範,有高度的事業心、責任心、愛崗敬業。堅持“一切爲了學生,爲了學生的一切”,樹立正確的人才觀,重視對每個學生的全面素質和良好個性的培養,不用學習成績作爲唯一標準來衡量學生,與每一個學生建立平等、和諧、融洽、相互尊重的關係,關心每一個學生,尊重每一個學生的人格,努力發現和開發每一個學生的潛在優秀品質,堅持做到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正確處理教師與學生家長的關係,在與家長聯繫上相互探究如何使學生髮展的方法、措施,在交往中不收禮、不吃請、不叫家長辦事,不進行有償家教,贏得了廣大學生家長的普遍讚許。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利用學科特點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教育,提高他們的思想政治素質,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存在的問題:工作不夠紮實,遇到困難不能知難而進,有時有任其自然的鬆懈思想。和家長有小火花不能馬上冷靜思考,不夠勇敢地面對並靈活處理。在教學實踐中有時畏首畏尾,不能大刀闊斧地開展工作。對學生的思想動態瞭解得還不夠,因此解決學生的思想上的問題常常不能得心應手。

今後的改進方向:要更進一步認真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及鄧小平理論以及xx同志“xxxx”的理論精神,及時掌握黨的工作重點方針,與黨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從思想上、行動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責任心,樹立“一切爲學生服務”的思想。提高自己的鑽研精神,不要遇難而退,要知難而進;要發揮敢於與一切困難做鬥爭的思想和作風。刻苦鑽研業務知識,做到政治業務兩過硬。

第三篇:新師德規範學習體會

來源於:任絨娥最近,在教育部門的號召下,我校組織全體教師認真學習了新修訂的《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規範》,通過這次學習感受頗深,使我充分認識了作爲一名新時代教師的責任和重擔,也讓我更加明確了怎樣才能作爲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現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個人得體會:

一、率先垂範,爲人師表

人常說:教師是塑造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是一個個多麼神聖的字眼,老師職責不單是要教好書,更要育好人,以教書育人爲崇高的職責,並能從中享受到人生的樂趣。以自己的真誠去換取學生的真誠,以自己的正直去構築學生的正直,以自己的純潔去塑造學生的純潔,以自己人性的美好去描繪學生人性的美好,以自己高尚的品德去培養學生高尚的品德。教師應是最能以身作則的人。教師的思想感情,處事哲理、人生觀點、道德境界、品德修養甚至言談舉止、音容笑貌都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對學生有着薰陶誘導和潛移默化的影響。這就要求教師言教、身教,並且做到身教重於言教。孔子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學生總是把教師看作學習、模仿的對象。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往往被學生看在眼裏,記在心裏,模仿在行動上。所以,我們教師需要處處爲人師表,從小事做起,從自我做起,率先垂範,作出表率。教師要把學生造就成一種什麼人,自己就應當是這種人。要學生刻苦學習,自己就必須學而不厭,手不釋卷;要學生認真勞動,自己必須熱愛勞動;要學生講文明禮貌,自己必須談吐文雅,遠離粗俗。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教書育人的實效,學生纔會“親其師,信其道,進而“樂其道”

二、熱愛學生,以情育人

愛心是師德素養的重要表現。崇高的師愛表現在對學生一視同仁,絕不厚此薄彼,按成績區別對待。要做到“三心俱到”,即“愛心、耐心、細心,”無論在生活上還是學習上,時時刻刻關愛學生,特別對那些學習特困生,更是要“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切忌易怒易暴,言行過激,對學生要有耐心,對學生細微之處的好的改變也要善於發現,發現他們“的閃光點”,並且多加鼓勵,培養學生健康的人格,樹立學生學習的自信心,注重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

三、積極進取,不斷學習

作爲一名教師終身學習,不斷進去,這是時代呼喚,也是新一論課程改革的要求,新課程的開放性、研究性、多元性等等特性是我們面臨嚴峻的挑戰。我們的確需要樹立終身學習觀念,不斷在讀書學習中拓寬知識視野,更新知識結構,這是我們的專業成長的必由之路。蘇霍姆林斯曾疾呼:“讀書,讀書,在讀書——教師的教育素養正是取決與此。”作爲一個教師你要教給學生一碗水,你自己就必須有一桶水,那樣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所以教師就必須有終身學習的意識,不斷地充實自己,使自己的知識滿足學生的需求。

總之,作爲一名人民教師,我們要嚴格遵守《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規範》,我們要從思想上嚴格要求自己,在行動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責任心,樹立一切爲學生服務的思想。提高自己的鑽研精神和工作作風。刻苦鑽研業務知識,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影響人,崇高的師德塑造人

第四篇:新師德規範學習體會

新師德規範學習體會

最近,在教育部門的號召下,我校組織全體教師認真學習了新修訂的《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規範》,通過這次學習感受頗深,使我充分認識了作爲一名新時代教師的責任和重擔,也讓我更加明確了怎樣才能作爲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現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個人得體會:

一、率先垂範,爲人師表

人常說:教師是塑造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是一個個多麼神聖的字眼,老師職責不單是要教好書,更要育好人,以教書育人爲崇高的職責,並能從中享受到人生的樂趣。以自己的真誠去換取學生的真誠,以自己的正直去構築學生的正直,以自己的純潔去塑造學生的純潔,以自己人性的美好去描繪學生人性的美好,以自己高尚的品德去培養學生高尚的品德。教師應是最能以身作則的人。

教師的思想感情,處事哲理、人生觀點、道德境界、品德修養甚至言談舉止、音容笑貌都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對學生有着薰陶誘導和潛移默化的影響。這就要求教師言教、身教,並且做到身教重於言教。孔子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學生總是把教師看作學習、模仿的對象。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往往被學生看在眼裏,記在心裏,模仿在行動上。所以,我們教師需要處處爲人師表,從小事做起,從自我做起,率先垂範,作出表率。教師要把學生造就成一種什麼人,自己就應當是這種人。要學生刻苦學習,自己就必須學而不厭,手不釋卷;要學生認真勞動,自己必須熱愛勞動;要學生講文明禮貌,自己必須談吐文雅,遠離粗俗。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教書育人的實效,學生纔會“親其師,信其道,進而“樂其道”。

二、熱愛學生,以情育人

愛心是師德素養的重要表現。崇高的師愛表現在對學生一視同仁,絕不厚此薄彼,按成績區別對待。要做到“三心俱到”,即“愛心、耐心、細心,”無論在生活上還是學習上,時時刻刻關愛學生,特別對那些學習特困生,更是要“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 ,切忌易怒易暴,言行過激,對學生要有耐心,對學生細微之處的好的改變也要善於發現,發現他們“的閃光點”,並且多加鼓勵,培養學生健康的人格,樹立學生學習的自信心,注重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

三、積極進取,不斷學習

作爲一名教師終身學習,不斷進去,這是時代呼喚,也是新一論課程改革的要求,新課程的開放性、研究性、多元性等等特性是我們面臨嚴峻的挑戰。我們的確需要樹立終身學習觀念,不斷在讀書學習中拓寬知識視野,更新知識結構,這是我們的專業成長的必由之路。蘇霍姆林斯曾疾呼:“讀書,讀書,在讀書——教師的教育素養正是取決與此。”作爲一個教師你要教給學生一碗水,你自己就必須有一桶水,那樣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所以教師就必須有終身學習的意識,不斷地充實自己,使自己的知識滿足學生的需求。

總之,作爲一名人民教師,我們要嚴格遵守《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規範》,我們要從思想上嚴格要求自己,在行動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責任心,樹立一切爲學生服務的思想。提高自己的鑽研精神和工作作風。刻苦鑽研業務知識,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影響人,崇高的師德塑造

人。

第五篇:師德規範學習心得體會

《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學習體會

我作爲一名一線教師,學習完《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規範》,感到任

重道遠。老規範共八條,新規範已精簡成現在的六條,但是內容更爲充實,體現了時代特色。新規範共包括六項內容:愛國守法;愛崗敬業;關愛學生;教書育人;爲人師表;終身學習。《規範》對新時期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建設有着重要的意義。

通過這次學習,我認識到教師作爲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不僅要教好書,

還要育好人,各個方面都要爲人師表。要想成爲一名新世紀的合格教師,應當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要有高漲的工作熱情。許許多多成功人士的經驗告訴我們,成功取決於積極

主動的心態。而教師的積極情緒、主動心態更是身心健康的一種內驅力,能促使我們積極向上,不斷進取。不僅如此,教師的良好心態還能給學生帶來很大的影響,促進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最終達成教育教學目標。 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一定要熱愛自己的教育事業。只有抱着對教育事業的熱愛之情,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學生才能真切地感受到你對教育的執着、認真,你的這份熱情會在不知不覺中感染學生,讓他們多對學習投入一份認真,同時老師也會多贏得學生的一份尊重。

二、“把愛撒向學生”。教育事業的基本任務是育人,教育事業中最基本的人

際關係是師生關係。因此,一個教師對人民教育事業的熱愛、忠誠和獻身

精神,只有通過熱愛學生,教書育人的具體行動才能體現出來。蘇聯教育

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是人和人心靈上最微妙的相互接觸。”他用詩

一般的語言十分確切地指明瞭教師對學生施加影響的方式和途徑。他還說,

“我生活中最主要的東西是什麼?我毫不猶豫地回答:對孩子的愛。這一

點自己也深有體會,愛自己所從事的事業,愛自己所教的學生。這裏需要

說明的是,教師對學生的愛,不是屬於親緣關係,不是出於個人需求,而

是來源於對教育事業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責任感,一種特殊的、充滿科學的、

普遍持久而又深厚的愛。這種愛具體表現爲教師對學生特有的一種親近感、

期望感和獻身的熱忱。這種愛可以爲學生的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氛

圍,可以在師生之間架起心靈上相互溝通的橋樑,可以轉化學生自身學習

和進步的內在動力。正像一位同事所說:“有時自身感到很疲乏,當一走進

教室見了自己的學生,不知從什麼地方那個勁兒就上來了。”我認爲這就是

一種愛的力量,有了這種愛,什麼金錢、享樂將會被拋於九霄雲外。教育

是愛的教育,沒有對學生的愛就沒有真正成功的教育。就不可能建立起師

生之間平等、和諧、融洽的關係,獲得學生的信任,贏得學生的支持,提

高教育和教學的成效。

三、 修師德,從多一點思考做起

嚴謹治學這一師德規範是指教師在求知和傳授知識和學問的過程

中要做到嚴密謹慎、嚴格細緻。它包含有非常廣泛而深刻的內涵,其中包

括努力鑽研業務,不斷學習新知識,探索教育教學規律,改進教學方法,

提高科研水平等。因此,在學習中,多想一點所學;在授課前,多想一想

該如何講授教學效果會更好;在授課後,多想一想這一節課哪些知識點、哪些教學環節好些或差些,或是哪些學生接受好些或差些,爲什麼?這個問題,我還可以想哪些辦法解決?哪個辦法最有效?最有新意?就這樣多一點思考,做到理論聯繫實際,養成嚴謹治學的好作風。

通過學習《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規範》,讓我更加熱愛學生了,更加認識到教育工作是一門藝術,是太陽底下最崇高的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