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一年級弟子規教學計劃(合集10篇)

本站小編爲你精心整理了10篇《一年級弟子規教學計劃》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一年級弟子規教學計劃》相關的範文。

一年級弟子規教學計劃(合集10篇)

篇1:一年級弟子規教學計劃

一年級弟子規教學計劃

一年級弟子規教學計劃

一、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思想狀況分析:

本班大部分學生活潑好動,純潔善良,好奇心強,求知慾強。但是由於年齡小,自制能力差。受識字少的限制,上課注意力容易不集中,經常走神。如果能在寬鬆融洽的氣氛中開始,那麼孩子將自然地摒棄對傳統文化課的畏懼感,從而激發對傳統文化課的喜愛。還應從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入手,使他們覺得《弟子規》是一門趣味性很濃的學科,使他們喜歡傳統文化。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通過學習,學生可以瞭解《弟子規》的基本內容和特點,感受傳統文化豐富的思想內涵和藝術魅力,從而認識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2、過程與方法:

引領學生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精髓進行學習,能夠拓寬學生的認知領域、情感領域和實踐領域,爲他們的健康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逐步提高他們的人文素養,全面提升學生的古典文化素養。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認識傳統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傳統文化的智慧,初步感悟、瞭解傳統文化的精神、審美理想、審美情趣等,感受中華民族的文化魅力,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教材分析

1、本學期教學重點情況分析:

強化朗讀、背誦傳統文化的精華,能鍛鍊和提高學生的記憶力,培養學生對傳統文化經典的.感悟能力。 2、本學期教學難點情況分析:

遵循少年兒童的認知規律,培養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

3、教材內容具體情況分析:(注重各部分之間相互聯繫)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爲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內容採用《論語》學而篇第六條:“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衆,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的文義,具體列舉出爲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學應有的禮儀與規範。後經清朝賈存仁修訂改編,並改名爲《弟子規》。《弟子規》這本書,影響之大,讀誦之廣,僅次於《三字經》。

教材遵循少年兒童的認知規律,培養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對少年兒童人格的陶冶和智慧的啓迪,對培養他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都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在教學中應多鼓勵學生在課外查找資料,對課堂學習進行補充,進一步討論交流。

四、教學進度:

五、本期業務學習及教學活動安排

六、教學中注意的問題及改進措施:

1、充分利用課程資源,使學生直接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接受傳統文化的薰陶感染。

2、充分展示圖片,作品等教學手段,教師加以示範。認真鑽研教材,進一步領會課標精神,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 3、重視對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習慣的培養 。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認知水平組織學習活動ヒ注意培養學生對傳統文化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從小養成喜歡讀書、認真書寫、勤于思考、踊躍發言等良好的學習習慣。

4、充分發揮教師的主體作用,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傳統文化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教師應積極發揮主導作用,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爲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

5、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通過傳統文化課程內容的薰陶感染、潛移默化,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

6、注重學生學習方式的多樣性 。通過活動性學習ナ寡生在誦讀、感悟、討論、交流的過程中不斷提高對傳統文化學習的興趣。 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學習活動ト縭歌朗誦、書法比賽、藝術節等コ浞指惺苤謝傳統文化的魅力。

篇2:一年級弟子規教學計劃

一、活動目的:

1、通過誦讀《弟子規》,讓學生能夠弘揚國學文化,傳承國學精髓,與聖賢爲友,形成健康的人格,構建良好的班風。

2、通過誦讀《弟子規》,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識字量、閱讀量,多讀書,讀好書,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3、通過誦讀《弟子規》,讓學生了解中國燦爛的古文明,增長見識、增加涵養、吸取智慧,培養學生優雅性情和敦厚人格。

4、通過誦讀《弟子規》,用傳統中國文化的精神,對校園、家庭、社會產生潛移默化、淨化心靈、薰陶品質的作用。

二、教學理念:

1、誦讀化。即誦讀爲主,理解爲輔。《弟子規》應真正貫徹“以讀爲本”的理念,上承傳統教育之優秀經驗,下接現代教學理論的“活水”,採用各種形式的讀,在讀中理解、感悟、體驗、積澱。國小生正處於人生記憶的黃金年齡,在這一時期讓學生誦讀記憶《弟子規》的精華內容,他們將會終生受益。因此,應讓學生誦讀中直面經典,與課文真心接觸,自己讀解,自己感悟,自己體會,教師巧設臺階,引導學生逐步領悟,有效發揮誦讀的功能。讀法要多樣:齊讀、個別讀、小組賽讀、男女生賽讀、對讀……

2、情境化。情境化就是用優美的古典音樂,富有情趣的畫面,生動有趣的故事,喜聞樂見的表演活動,從而創設氛圍把學生引入國學的情境,使學生身處古典文化的情境與韻律中,誦國學,學國學,身心受到陶冶,激發他們對國學的熱愛。讓學生在書聲、音樂與表演中,入其境悟其理,享受誦讀的快樂。

篇3:一年級弟子規教學計劃

教學目標:

1、學習《弟子規》“謹、信”兩部分的經文。

2、培養學生立身處世謹言慎行、言而有信,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

實施方法:

經過上學期的學習,學生已對《弟子規》的“孝、悌”有了一定的認識,部分同學能學以致用。本學期將繼續踐行“孝、悌”部分的內容,開始學習“謹、信”部分,並學習《常禮舉要》的部分內容。把《弟子規》的學習與《常禮舉要》的學習結合在一起,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把《弟子規》的學習與《常禮舉要》的學習融入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起到規範學生日常行爲的作用,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

1、按照學校的教育內容計劃,第一週着重讓學生彙報寒假在行孝盡悌方面的表現,重溫“孝、悌”部分的經文。第二週至第十五週,按每週一條,學習《弟子規》第十三至二十四條。《常禮舉要》的“居家、在校、處世、聚餐、出門”五部分的內容穿插在每週的學習內容中。

2、爲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弄懂經文的意思,將進行一系列的模擬情景教學,把課堂模擬成家、公園、餐桌、公共場所等地方,讓學生通過角色的扮演明白禮儀的要求,讓文明禮儀更好地在生活中踐行。

3、針對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在教學過程中多以故事形式進行講解經文的意思,老師的語言要顯淺易懂,讓學生通過聽故事受到啓發教育,弄明道理。

篇4:一年級弟子規教學計劃

一、學生情況分析

一年級的小朋友活潑好動,對一切新鮮事物都有着濃厚的興趣,對音樂也不例外,因此,每週音樂課都被他們期待着。經過一年的學習,學生對於學校的規章制度,國小生守則都有了大概的瞭解。因此,在上課的時候他們都比剛來時做的更好了。在歌唱,舞蹈方面也許是以前經常鍛鍊,表現非常好。三個班的小朋友情況大同小異,有一小部分雖對樂理知識掌握的不夠,但是模仿能力比較強,而且也能熟練掌握。大約佔整體學生的30%35%左右。50%的小朋友還可以,20%的小朋友唱歌時,五音不全,模仿能力又比較差。其中主要原因是沒有接受過長期的訓練,還不能很好的表現自己,性格內向也是原因之一。因此,利用音樂課及課外活動,培養他們良好的興趣,打好基礎是當前首要任務之一。

二、教材分析

湘版國小音樂一年級教材用新的理念、新的呈現方式、新的教學機制、新的評價體系,印證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

1、凸現了以學爲本的教學思想,根據國小低年級學生心理特點,從教材內容與色彩都採用趣味化,鼓勵和啓發學生去學習。如第六課《飛呀飛》中歌詞從小鳥和飛機拓展到還有什麼能飛?讓學生自由想象。

2、降低了音樂知識的學習難點,如聲音的強和弱(f強、p弱)讓學生到生活中尋找、比較,再如利用烏龜和小兔子的特點,讓學生區分高音、低音、快速、慢速,這樣學生就能很快區分。

3、發揮了音樂教學的創新優勢,在呈現上,給師生留出足夠自由想象和隨意發揮的空間。

4、建立了發展性綜合評價體系,課後音樂小花在開放包括:今天表現真棒、音樂的感覺真好、我們班的小明星、老師對我說、爸爸媽媽對我說。

三、教學目標

1、豐富情感體驗,培養對生活的積極樂觀態度。

通過音樂學習,使學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薰陶,在潛移默化中建立起對親人、對他人、對人類、對一切美好事物的摯愛之情,進而養成對生活的積極樂觀態度和對美好未來的嚮往與追求。

2、培養音樂興趣,樹立終身學習的願望。

通過各種有效的途徑和方式引導學生走進音樂,在親自參與音樂活動的過程中喜愛音樂,掌握音樂基礎知識和初步技能,逐步養成鑑賞音樂的良好習慣,爲終身愛好音樂奠定基礎。

3、提高音樂審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

通過對音樂作品情緒、格調、思想傾向、人文內涵的感受和理解,培養學生鑑賞和評價的能力,養成健康向上的審美情趣,使學生在真善美的音樂藝術世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

4、培養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

通過音樂作品中所表現的對祖國山河、人民、歷史文化和社會發展的讚美和歌頌,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在音樂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爲習慣和寬容理解、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識和集體主義精神。

5、尊重藝術、理解多元文化。

尊重藝術家的創造勞動、尊重藝術作品,養成良好的欣賞藝術的習慣,通過學習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時代的作品,感知音樂中的民族風格和情感,瞭解不同民族的音樂傳統,熱愛中華民族和世界其他民族的音樂。

6、能夠用自然的聲音,按節奏和曲調有表情獨唱或參與齊唱,每學年能背唱4~6首。

7、能感受樂器的聲音,聽辨打擊樂器的音樂,能聽辨童聲、女聲和男生,用自己的聲音或打擊樂器進行模仿。

8、體驗不同情緒的音樂,能夠自然流露出相應表情或做出體態反應。

9、聆聽兒歌、童謠、進行曲和舞曲,能夠通過模唱、打擊樂對所聽音樂做出反應,隨着進行曲、舞曲音樂、走步,跳舞。

10、能夠用打擊樂器或自尋音源探索聲音的強弱、音色長短和高低。11、能夠運用線條、色塊、圖形記錄聲音或音樂。

四、教學措施

1、把每個學生的發展擺在第一位,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他們多唱、多聽、多動、多想、多說,在音樂實踐中獲得學習音樂的愉悅和能力。

2、要積極創設生動活潑的教學情境,營造音樂學習的良好氛圍,讓他們在感受、鑑賞、表現、創造音樂中,陶冶情操、淨化心靈。

3、要善於發現學生的長處,用欣賞的眼光看待瀉,讓他們在鼓勵和讚揚聲中享受成功,不斷增強學習音樂的興趣。

4、因地制宜地設計、組織音樂教學,發揮音樂教師各自特長,積極探索,勇於開拓,努力實踐音樂課程標準的新理念。

五、教學內容與基本要求

1、能夠用自然的聲音,按節奏和曲調有表情獨唱或參與齊唱,每學年能背唱4~6首。2、能感受樂器的聲音,聽辨打擊樂器的音樂,能聽辨童聲、女聲和男生,用自己的聲音或打擊樂器進行模仿。

3、體驗不同情緒的音樂,能夠自然流露出相應表情或做出體態反應。

4、聆聽兒歌、童謠、進行曲和舞曲,能夠通過模唱、打擊樂對所聽音樂做出反應,隨着進行曲、舞曲音樂、走步,跳舞。

5、能夠用打擊樂器或自尋音源探索聲音的強弱、音色長短和高低。6、能夠運用線條、色塊、圖形記錄聲音或音樂。

篇5:弟子規教學計劃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有着燦爛的文化,這些寶貴的財富值得我們中華民族的炎黃子孫一代代傳下去。我們年級選修了《弟子規》的學習。古詩文中蘊涵着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精神,《弟子規》這本書是學生們的生活規範,他是依據至聖先師孔子的教誨編成的,所以學生學習《弟子規》具有深遠的意義。我們準備從以下幾方面開展《弟子規》的學習。

一、唸誦相結合。

(一)創設文字環境

利用室內外空間爲學生創設字環境,讓學生時時感到文字環境是周圍環境中的一部分。出示本週學習《弟子規》的有關內容的漢字,刺激學生的感覺器官;在語言活動區牆壁貼上“《弟子規》天天誦”,讓學生身處《弟子規》的意境中,薰陶學生、影響學生、激勵學生學習《弟子規》的興趣和慾望,使學生隨時處在一種《弟子規》和文字相互作用的環境中自然獲得《弟子規》閱讀的興趣和技能。

(二)利用課前三分鐘環節欣賞誦讀

可以請學生個人在全體學生面前朗誦,看誰聲情並茂,給每一個學生展示機會,及時表揚激勵,激發學生學習《弟子規》的願望,主動的學習。

二、採用多形式的《弟子規》學習。

採用多種形式的學習方法。初學時,可以邊讀邊指,學生們跟着讀。2―3遍後一起跟着老師的口型讀;然後在分句讀;老師一句學生們一句;最後可以分角色朗讀。運用遊戲鞏固學習內容。遊戲是學生產生和保持學習《弟子規》的興趣的主要手段通過各種各樣形式的遊戲讓學生對《弟子規》有遷移能力和記憶能力做到玩中學,學中玩,寓教於樂。

三、學習《弟子規》計劃

本學期完成總敘、入則孝、出則悌三部分的教學。

篇6:弟子規教學計劃

一、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思想狀況分析:

本班大部分學生活潑好動,純潔善良,好奇心強,求知慾強。但是由於年齡小,自制能力差。受識字少的限制,上課注意力容易不集中,經常走神。如果能在寬鬆融洽的氣氛中開始,那麼孩子將自然地摒棄對傳統文化課的畏懼感,從而激發對傳統文化課的喜愛。還應從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入手,使他們覺得《弟子規》是一門趣味性很濃的學科,使他們喜歡傳統文化。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通過學習,學生可以瞭解《弟子規》的基本內容和特點,感受傳統文化豐富的思想內涵和藝術魅力,從而認識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2、過程與方法:

引領學生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精髓進行學習,能夠拓寬學生的認知領域、情感領域和實踐領域,爲他們的健康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逐步提高他們的人文素養,全面提升學生的古典文化素養。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認識傳統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傳統文化的智慧,初步感悟、瞭解傳統文化的精神、審美理想、審美情趣等,感受中華民族的文化魅力,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教材分析

1、本學期教學重點情況分析:

強化朗讀、背誦傳統文化的精華,能鍛鍊和提高學生的記憶力,培養學生對傳統文化經典的感悟能力。2、本學期教學難點情況分析:遵循少年兒童的認知規律,培養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

3、教材內容具體情況分析:(注重各部分之間相互聯繫)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爲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內容採用《論語》學而篇第六條:“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衆,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的文義,具體列舉出爲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學應有的禮儀與規範。後經清朝賈存仁修訂改編,並改名爲《弟子規》。《弟子規》這本書,影響之大,讀誦之廣,僅次於《三字經》。

教材遵循少年兒童的認知規律,培養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對少年兒童人格的陶冶和智慧的啓迪,對培養他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都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在教學中應多鼓勵學生在課外查找資料,對課堂學習進行補充,進一步討論交流。

四、教學中注意的問題及改進措施:

1、充分利用課程資源,使學生直接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接受傳統文化的薰陶感染。

2、充分展示圖片,作品等教學手段,教師加以示範。認真鑽研教材,進一步領會課標精神,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3、重視對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習慣的培養。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認知水平組織學習活動ヒ注意培養學生對傳統文化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從小養成喜歡讀書、認真書寫、勤于思考、踊躍發言等良好的學習習慣。

4、充分發揮教師的主體作用,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傳統文化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教師應積極發揮主導作用,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爲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

5、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通過傳統文化課程內容的薰陶感染、潛移默化,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

6、注重學生學習方式的多樣性。通過活動性學習ナ寡生在誦讀、感悟、討論、交流的過程中不斷提高對傳統文化學習的興趣。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學習活動ト縭歌朗誦、書法比賽、藝術節等コ浞指惺苤謝傳統文化的魅力。

篇7:弟子規教學計劃

中學德育特色教育活動——“國學經典誦讀”自2009年開展以來,受到教師、家長、學生的讓熱烈歡迎,其成效也得到了上級領導的肯定和表揚。新學期、新起點,爲了能更好地有序地開展教學,特制定國學教學計劃:

一、教材的選擇。

本學期八年級學生學習內容爲《弟子規》,它是一部極有影響的蒙學讀本,該文列舉出爲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及求學應遵循的禮儀與規範,特別講求家庭教育與生活教育,既有文采,又非常實用,因而受到人們的重視。它以三字一句、兩句一韻,其內容、其思想都比較適合七年級的學生誦讀。

《弟子規》校本教材的編寫,主要包括原文、譯文、解讀、注音等內容。它只是提供一個供學生學習的簡單母本,內容的充實關鍵在於授課教師,學校也應加強國學誦讀系列活動開展,讓《弟子規》深入到學生的日常行爲中。

二、教學重難點。

國學教學的重點之一是,經常讓學生輕鬆並有韻律感的吟誦《弟子規》倡導學生先求熟讀,並初步背誦所學內容;國學教學的重點之二是,在教學中,有許多品德教育滲透其中(尊敬長輩、孝敬父母、友愛兄弟等),注重教育學生學以致用,要用實際行動體現國學的學習內容,加強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弘揚中華傳統美德。

國學教學的難點是學生正確理解所學內容;這些蒙學經典都是古文,古文與白話文相比,會有更多的生僻字和多音字,學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學生初步理解學習內容就成爲教學難點,如果這些難點得到突破,將會不斷增強學生的文化素養。

三、教學措施。

1、教學形式多樣化。時而教師講解、時而學生講故事、時而讀書、講歇後語、比賽等。

2、充分發揮學校電教室作用,本學期課堂上除了教師講解,更多可

以利用中央電視10套播出的電視節目《百家講壇》中復旦大學錢文忠教授《解讀弟子規》視頻節目。此外,德育網中大量的中華道德動畫故事也是課堂教學的重要補充。

3、注重面向全體和個別差異。集體、小組、個人展示等交錯進行,使每一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都有所提高。

4、本學期將舉行國學背誦小能手、國學書法小能手、國學踐行小明星評比活動,將以班爲單位,給學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機會,進一步激發學生對國學的興趣。

篇8:弟子規教學計劃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爲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內容採用《論語》學而篇第六條:「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衆。」學應有的禮儀與規範,特別講求家庭教育與生活教育。後經清朝賈存仁修訂改編,並改名爲『弟子規』,是啓蒙養正,教育弟子敦倫盡份防邪存誡,養成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

弟子規教學的涵義:

兒童天真未泯之時,最容易教導,也最需要教導,利用這一段黃金時期,藉由先哲的風範,熏習我們的子弟,利用聖賢的智慧,教導秉性淳良的兒童,日積月累,必將奠定他一生爲人處世、成家立業、幸福成功的基礎。是以教導小朋友日常生活中的行爲習慣和待人處世的準則。是道德教育的規範,用來養成良好的習慣讓道德意識做深層的內化。

教學目的:

1、加強兒童的理解力與記憶力。

2、增強兒童的閱讀及背誦能力,加強語文表達能力。

3、培養孩子對基本倫常應有的概念,知道孝順父母的重要。

4、讓孩子知道爲人處事的一些正確態度,學會一些做事的方法。

5、幫助學生立下志向,做個人格好、有擔當的好人。

6、熟讀並背誦《弟子規》,逐步落實到生活中。

具體落實要求:

(一)對人、對事、對物應有的正確態度

(1)對人:明白五倫的關係,知道要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尊敬師長、關懷體貼他人;教導互助合羣的理念、培養寬厚待人的心性;曉喻見賢思齊、知恩報恩的道理。

(2)對事:強調「凡出言,信爲先」的重要;要求「惟其是,勿佞巧」的做事方法;注重禮儀、講求信用,建立威儀與守信的觀念;教育「承擔責任、知過必改」是善良的品行;培養「面對困難,能冷靜學習如何解決問題」的態度;教導是非判斷的能力,並培養好學的精神。

(3)對物:灌輸日常生活必須「節用愛物」,還要曉喻物資來源的艱辛,感恩大自然的賜予。例如:長養慈愛心,愛護小動物和植物;物有定位,對物品也要有恭敬愛惜之心,這樣才能用得久遠,常保如新,而且使用方便。

(二)教導學生落實經典的教誨

1.要求學生必須做到:

(1)四正:心正、身正、椅正、書正

要求上課專注、座椅平正、姿態挺正、課本擺正。在家裏也應如此,因爲精神散漫就容易意志不集中,學習效果降低。

(2)精神抖擻,讀誦要求吐字清楚、抑揚頓挫,聲調不可太高

精神抖擻是提高學習效果、增強學習興致的有效方法。要掌握課堂的氣氛。

「凡道字,重且舒」,讀誦要求字正腔圓,首先自己要做到。與孩子對話時,也要觀察孩子的吐字是否清晰、語速是否過快,如果能從小注意音聲的高低控制、速度快慢的調節,則孩子將來的言談也會溫文儒雅,氣度翩翩。

(3)落實每天讀誦

要求每天朗誦固定遍數,例如十遍、二十遍、三十遍……一週下來就可累積百遍以上,自然就能背誦下來。背誦得越熟越好,可以終身牢記不忘。而且對於已經背過的經典也要經常令其複習,誠如《論語》所言:「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背誦的遍數也是越多越好,因爲「讀書百遍,其意自見」。

2.講解做人的道理──與生活相結合

許多學生雖然書讀得不錯,但與人相處的能力非常差,難以面對挫折,膽小懦弱,心胸狹隘,因此,主動引導學生,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落實《弟子規》。例如:對長輩禮敬的應對、與同學友愛的相處、公共場合的行儀,個人優秀品格的培養,這些在課堂上都要詳細地教育。利用豐富的美德故事資源,如「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的八德故事,歷代傳頌的聖賢、偉人的事蹟,結合孩子經文學習的進度、他們自身的狀況,講解給他們聽,讓他們在良善的人文薰陶中養正自我。

3.遊戲中學,引導孩子,發揮孩子想象力、創造力

(三)加強與家長的聯繫與溝通

俗話講得好:教兒教女,先教自己。教育不是孤立的,如果家長與老師在理念上能達成共識,在教育上緊密配合,就非常有利於孩子向既定的目標發展,能起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則,老師一種要求,家長又另行一套,孩子會不知所從,教育的效果也就大打折扣。

另外,親師經常地溝通,也有助於及時發現孩子的問題,家庭教育、學校教育雙管齊下,對孩子加強督導,就可以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

“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特別要重視的是,把握學生犯錯的「第一次」,是老師和家長教育他的關鍵時期。爲人師長、家長者,此刻尤要相互密切配合,謹慎地教育引導,糾其偏差,補救不足,扶正心性,以奠定孩子初始的根基。

(四)幫助孩子立下志向

「志不立,無以成事」,凡有成就的人,必有志向。欲其年少之時,就能立下遠大的人生目標,需要老師的引導和栽培。讀書的目的是什麼?是找份工作掙錢嗎?一個大學生接受過多少人的栽培,得到過社會多少的供給?所以讀書要志在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以此回饋社會。向孩子介紹古今中外聖賢之人,以他們奮鬥的事蹟和不畏艱難的感人歷程,來激勵學生勤奮、好學的精神;啓發他們無盡的潛能。

《弟子規》學期計劃如下:

2月份:

篇9:弟子規教學計劃

凡出言,信爲先;詐與妄,奚可焉。話說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3月份:

奸巧語,穢污詞;市井氣,切戒之。見未真,勿輕言;知未的,勿輕傳。

事非宜,勿輕諾;苟輕諾,進退錯。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

4月份

彼說長,此說短;不關己,莫閒管。信(一)總複習

篇10:弟子規教學計劃

見人善,即思齊;縱去遠,以漸躋。見人惡,即內省;有則改,無則警。

5月份

唯德學,唯才藝;不如人,當自勵。若衣服,若飲食;不如人,勿生戚。

聞過怒,聞譽樂;損友來,益友卻。聞譽恐,聞過欣;直諒士,漸相親。

6月份

無心非,名爲錯;有心非,名爲惡。過能改,歸於無;倘掩飾,增一辜。

信(二)總複習

7月份

信(一)信(二)總複習(經句及掌握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