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學校清明活動啓動講話稿4分鐘

學校清明活動啓動講話稿4分鐘

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清明節,又叫踏青節,這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習俗。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關於學校清明活動啓動講話稿4分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學校清明活動啓動講話稿4分鐘1

同學們,老師們:

上午好!

今天,又是一年清明節。

最近一段時間,每一家人,都是在長輩的帶領下,舉家祭掃祖先的靈墓,目的是在傳承每一家生生不息的家風和美德;每一所學校,也都以不同的形式,在德育基地、或在國旗下,舉行各式各樣的紀念活動,緬懷着創造新中國、建設新中國的革命先輩。這裏,小家與大家,都有一個最樸素的思想,就是讓我們這些當代中國人,能夠永遠地烙印着愛國主義情懷,把我們都培養成具有愛國主義的中國人。

有的同學說:什麼是愛國主義啊?對中國小學生來說,愛國主義就是愛家庭、愛學校,愛父母、愛老師、愛同學,就是我們“愛心校園·快樂校園”裏同學們的文明行爲,文明學習,文明成長。

愛國主義要有愛的能力,能力來自今天的自覺規範、修養,來自刻苦努力的學習。有的同學不能好好地吃飯,挑食現象嚴重,這樣就不能長成強壯的身體;有的同學一有空就鑽進遊戲廳,玩壞了自己的眼睛,也染上了不良習氣;有的'同學今天不愛學習,不好好學習;這樣下去,當我們長大以後,就是有愛父母、愛國家的心情,還有沒有愛的能力啊!只有今天好好規範自己的行爲,刻苦地努力學習,將來纔能有更多的能力,創造更多的財富孝敬父母、報孝祖國。

教育部新頒佈了《中國小生守則》、《中、國小生日常行爲規範》,希望德育、團隊老師和班主任能夠帶領同學們認真地學習,積極地開展養成活動,錘鍊優秀的品質,這就是今天打好愛國主義的重要基礎。

有“愛心校園、快樂校園”的理念和目標,需要全體老師和同學共同努力,這是愛國主義的最基本的付出,最現實的努力。只有每一名師生都付出一點愛,學校纔能有更加美好的明天,每一名師生才能天天享有快樂,所以,我滿懷真情地倡議:我快樂成長!

學校清明活動啓動講話稿4分鐘2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本週我們即將迎來我國傳統節日——清明節,今年的清明節也是新假期制度實行後的第一個傳統節日。

清明既是節日也是節氣之一,這是一個與二十四節氣重合的節日。每年4月5日前後,我國黃河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區平均氣溫一般在10℃以上。這時我們大部分地區氣候溫暖、草木萌茂,改變冬季寒冷枯黃的景象。清明一到,氣溫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見這個節氣與農業有着密切的關係。

而清明節祭掃的起源,來源於中國傳統的土葬,由於土葬後的水土流失,因此每年定在清明節時祭掃祖先的墓地。同時結合清明節時的氣候特點又可以進行踏青活動,放風箏等等,可以說是一個既肅穆又輕鬆的節日。

而隨着現代社會的發展,清明節這類產生於農耕文化下的傳統節日逐漸失去了產生時的文化背景,在現在的年輕人眼中可能只是一種形式而已。

其實,清明節在古時有衆多的傳說和活動。比如古時清明前一天爲“寒食節”,相傳春秋時期晉文公悼念介子推“割股充飢”一事,後逐漸清明節寒食節合而爲一。唐代掃墓日期一般在寒食節,宋代後才移到清明。清明節時的活動也有掃墓、踏青、盪鞦韆、蹴鞠、植樹、放風箏等。尤其是放風箏,傳統清明節時期,人們不僅白天放,夜間也放。夜裏的風箏上掛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燈籠,被稱爲“神燈”。有些人還把風箏放上天后,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

現代的清明節也頗有特色。在上海,每年3月份就開始了大規模的掃墓踏青活動並且將一直持續到4月份。上海清明節時有吃青團的風俗。蒸熟出籠的青團色澤鮮綠,香氣撲鼻,是本地清明節最有特色的節令食品。

不但我國有清明節,世界上其他國家也有類似於“清明節”的節日,例如日本的盂蘭盆節,機關企事業放假三天,讓遠離家鄉的人能夠回鄉祭祀。波蘭的“亡人節”更是全家出動,長者點燭,孩子敬獻,以教育後代不忘祖先。

今年的清明節放假,說明國家開始重視我國傳統節日了,不久前,清明節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從2008年開始我們不僅能在清明節享受到假期,新的假期制度更是加入了端午節、中秋節等傳統節日。在享受假期的同時,我們必須思考,傳統節日對於我們究竟意義何在?每個國家、每個民族都有他們特定的傳統文化,這是這個國家和民族的象徵,也是凝聚這個國家和民族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我們不能將這些傳統節日侷限於一個狹小的範圍內,如端午節只是吃一個棕子、中秋節只是吃一個月餅等,如果那樣,就失去了這個節日的意義,失去了中國上下幾千年的歷史,失去了我們國家和民族的靈魂。

學校清明活動啓動講話稿4分鐘3

同學們,明天是一個很重要的日子,那就是二十四節氣之一的清明,清明一到,氣溫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點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是,你們知道嗎?清明不僅僅是一個節氣,同時它也是我國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是祭祖、掃墓、追思親人的日子。

大教育家孔子說對待長輩的態度應該是“生,事之以禮;死,祭之以禮。”意思就是說,父母活着的時候,兒女要按禮節侍奉他們;父母去世後,兒女要按禮儀埋葬他們、祭祀他們。這就是孝道。百善孝爲先,“孝”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父母辛辛苦苦地把我們養大,付出了所有的心血和汗水,我們應該心存感激,更應該孝敬父母。那麼怎麼做纔是孝敬父母呢?這些都反應在我們日常的規矩和習慣上。比如:聽父母說話要專心,父母招呼要立刻答應;出門要告訴父母,回家要先向父母打招呼;對父母說話要恭敬,要聽從父母的正確管教;自己在家外的情況要常對父母彙報,不要隱瞞;珍惜父母的勞動,不隨便弄髒衣服,逐步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不影響父母的學習、工作和休息,關心父母健康等等。總之,真正的孝心要體現在言行上,體現在細節處。

今天,我想借清明節到來之際,對同學們提出如下幾點要求:

1、生活自理,學習自己負責,主動與父母交流溝通。

對父母有禮貌,上學、放學,都同父母打招呼,以免他們掛念。

2、父母下班回家,能迎上前去,主動幫忙接東西。

3、能聽父母的話,接受勸告,不任性、不頂嘴,有事徵求父母的意見,遇事與父母商量,做錯了事主動認錯,取得諒解。

4、體貼父母,能主動幫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如:擦桌、拖地、盛飯、收拾碗筷等等,以減輕父母的負擔,使父母歡心。

5、父母生病時,能細心照顧,端水送藥。

吃東西時,能先想着父母。

6、能珍惜父母的勞動成果,買東西事先徵得父母的'同意,不亂花零錢,少吃零食。

這些力所能及的事我想大家一定都能做到。

同學們,在我們人生漫長的旅途裏,是誰將你養大?是誰送你走向成功?是父母啊!羊羔知道跪乳,烏鴉懂得反哺,我們更應該把孝順父母牢記心間。最後,讓我們一起誦讀熟知的《遊子吟》來歌頌父母的偉大吧!

學校清明活動啓動講話稿4分鐘4

敬愛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在國旗下講話的主題是:憶革命先烈過文化清明!

明天就是我國第一個放假的清明節了!清明一到,氣溫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是,你們知道嗎?清明不僅僅是一個節氣,同時它也是我國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是祭祖、掃墓、追思親人的日子。

一、掃墓篇

憶往昔,在血雨腥風的戰爭歲月裏,中華大地上衆多英雄兒女不屈於外來侵略的壓迫,不屈於反動統治階級的血腥鎮壓,不屈於風霜雪雨的艱苦磨難,爲了中國人民的翻身解放,爲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不惜拋頭顱,灑熱血,赴湯蹈火,捨身取義,矢志不渝,用他們寶貴的青春和熱血,譜寫了可歌可泣的壯麗詩篇,爲中華民族的獨立和解放事業立下了不朽的功勳。英烈們雖打下了江山,但他們的事業還沒有完成。我們的祖國還需要進一步的強盛和繁榮。爲了圓民族的強盛夢,我們每個炎黃子孫責無旁貸地擔負起建設富強祖國的歷史重任。祖國是民族的根,愛國是民族的魂。世界上任何一個偉大的民族都把愛國作爲自己精神的支信和力量的源泉。現在已進入21世紀,今天我們在這裏講愛國,我想首先應該落腳在我們的工作、學習、愛校、敬業上,試想一個不愛自己工作的人,一個不愛自己學校的人,一個不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人,還能談得上愛國嗎?

二、追思親人篇

大教育家孔子說對待長輩的態度應該是“生,事之以禮;死,祭之以禮。”意思就是說,父母活着的時 。候,兒女要按禮節侍奉他們;父母去世後,兒女要按禮儀埋葬他們、祭祀他們。這就是孝道。百善孝爲先,“孝”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父母辛辛苦苦地把我們養大,付出了所有的心血和汗水,我們應該心存感激,更應該孝敬父母。那麼怎麼做纔是孝敬父母呢?這些都反應在我們日常的規矩和習慣上。比如:聽父母說話要專心,父母招呼要立刻答應;出門要告訴父母,回家要先向父母打招呼;對父母說話要恭敬,要聽從父母的正確管教;自己在家外的情況要常對父母彙報,不要隱瞞;珍惜父母的勞動,不隨便弄髒衣服,逐步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不影響父母的學習、工作和休息,關心父母健康等等。總之,真正的孝心要體現在言行上,體現在細節處。

今天,我想借清明節到來之際,對同學們提出如下幾點要求:

1、生活自理,學習自己負責,主動與父母交流溝通。

對父母有禮貌,上學、放學,都同父母打招呼,以免他們掛念。

2、父母下班回家,能迎上前去,主動幫忙接東西。

3、能聽父母的話,接受勸告,不任性、不頂嘴,有事徵求父母的意見,遇事與父母商量,做錯了事主動認錯,取得諒解。

4、體貼父母,能主動幫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如:擦桌、拖地、盛飯、收拾碗筷等等,以減輕父母的負擔,使父母歡心。

5、父母生病時,能細心照顧,端水送藥。

吃東西時,能先想着父母。

學校清明活動啓動講話稿4分鐘5

清明既是節日也是節氣之一,這是唯一一個與二十四節氣重合的節日。每年4月5日前後,我國黃河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區平均氣溫一般在10℃以上。這時我們大部分地區氣候溫暖、草木萌茂,改變冬季寒冷枯黃的景象。清明一到,氣溫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見這個節氣與農業有着密切的關係。

而清明節祭掃的起源,來源於中國傳統的土葬,由於土葬後的水土流失,因此每年定在清明節時祭掃祖先的墓地。同時結合清明節時的氣候特點又可以進行踏青活動,放風箏等等,可以說是一個既肅穆又輕鬆的節日。

而隨着現代社會的發展,清明節這類產生於農耕文化下的傳統節日逐漸失去了產生時的文化背景,在現在的年輕人眼中可能只是一種形式而已。

其實,清明節在古時有衆多的傳說和活動。比如古時清明前一天爲”寒食節”,相傳春秋時期晉文公悼念介子推”割股充飢”一事,後逐漸清明節寒食節合而爲一。唐代掃墓日期一般在寒食節,宋代後才移到清明。清明節時的活動也有掃墓、踏青、盪鞦韆、蹴鞠、植樹、放風箏等。尤其是放風箏,傳統清明節時期,人們不僅白天放,夜間也放。夜裏的風箏上掛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燈籠,被稱爲”神燈”。有些人還把風箏放上天后,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

現代的清明節也頗有特色。在上海,每年3月份就開始了大規模的掃墓踏青活動並且將一直持續到4月份。上海清明節時有吃青團的風俗。蒸熟出籠的青團色澤鮮綠,香氣撲鼻,是本地清明節最有特色的節令食品。

不但我國有清明節,世界上其他國家也有類似於”清明節”的節日,例如日本的盂蘭盆節,機關企事業放假三天,讓遠離家鄉的人能夠回鄉祭祀。波蘭的”亡人節”更是全家出動,長者點燭,孩子敬獻,以教育後代不忘祖先。

今年的清明節放假,說明國家開始重視我國傳統節日了,不久前,清明節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從2008年開始我們不僅能在清明節享受到假期,新的假期制度更是加入了端午節、中秋節等傳統節日。在享受假期的同時,我們必須思考,傳統節日對於我們究竟意義何在?每個國家、每個民族都有他們特定的傳統文化,這是這個國家和民族的象徵,也是凝聚這個國家和民族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我們不能將這些傳統節日侷限於一個狹小的範圍內,如端午節只是吃一個棕子、中秋節只是吃一個月餅等,如果那樣,就失去了這個節日的意義,失去了中國上下幾千年的歷史,失去了我們國家和民族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