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個人文檔 > 民情日記

與九年級相關的端午記錄日記整理

與九年級相關的端午記錄日記整理

與九年級相關的端午記錄日記整理1

端午節來了!我們全家都是躍躍欲試的,爲什麼呢?當然是因爲每到端午節,我們就都可以吃到香噴噴的糉子了啊!

五月初五,端午節。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等。端午節的習俗也可多了,吃糉子,喝雄黃酒,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朮、白芷,還有賽龍舟!而我最喜歡的就是吃糉子了,不只是吃糉子,我還特別喜歡包糉子,這樣體會到自己辛勤的勞動成果後,那種自豪與喜悅是滿滿的,什麼也不能代替的!

每年端午節我都會跑到奶奶那裏去幫忙包糉子,今年也不例外。

我一到門口,奶奶就笑呵呵地叫我進來,我跟奶奶聊着聊着突然想起了正事——包糉子!包糉子也是技術活,首先要選擇上好的糯米,我精挑細選一番,最終滿意地點點頭!接下來就是用把糉子葉捲成一個圓錐形,然後把糯米填進去,要填得溢出了才差不多了,奶奶說這樣有利於後面的包裹,可以使糉子裏的餡料充滿整個糉子。然後按照螺旋的手法,把糉葉的另一端開始慢慢的捲起來。,捲到最後的樣子,要留一點小尾巴。接着把尾巴全部捲起來,用大拇指把它壓住,把卷起來的那一面對摺過來,最後用棉線底部十字形的捆包起來,捆好不讓它散開就可以了!我們把二十個糉子全部包好之後,糉子們就該下鍋了!

我耐心地等着,就等着那香噴噴的糉子出爐!“好了!”當我聽到奶奶的話時,天知道我有多高興!我急忙把腦袋湊過去,去看看我的勞動成果!耶!大功告成!我屁顛屁顛地請媽媽爸爸他們過來吃糉子,他們都說好吃,我的心裏也樂開了花!

每次端午節都給我帶了很大的喜悅!

與九年級相關的端午記錄日記整理2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人們在這一天裏會包糉子,划龍舟等等。我當然也不例外,在我們這個家庭裏發生了許多趣事,這說我學會了包糉子。

清晨,一陣淡淡的清香把我從睡夢中驚醒。我爬起牀,自言自語道:“今天不是端午節嗎?哦!對了,這麼香的氣味是從哪兒來的呢?”我順着那香味爬去,原來媽媽正在廚房裏包糉子呢!我哀求道:“媽媽,你教我包糉子可以嗎?”媽媽知道後,便說:“好呀!”我聽了,高興得一蹦三千尺高。

開始包糉子了!首先把糉葉清洗乾淨,在熱水中泡一會兒。然後,在準備好棗子,雞蛋,肥肉等材料,將自己喜歡的餡蒸煮的香噴噴的,準備完畢後,就可以開工了。先把長長的糉葉摺疊好,圍龍起來,做成一個窩的樣子,中間放進調配好的糯米,包出棱角來。可我由於糯米放的太多了,怎麼也包不出菱角來。我毫不氣餒,打洛米倒出來了一些。然後再把準備好的餡放在糯米里,合在一起揉均勻,最後再把糉葉包着的糉子做成四角的形狀。

這包糉子的功夫全在最後一道工序,你的糉子包得好不好,就要看四個角是否勻稱,是不是有體型。媽媽笑着對我說道。我聽了媽媽這話,笑嘻嘻的說道:“知道了,媽媽!”我接着做最後一部分,總是把四角形給弄歪了,不是變成了六個角,就是揉成團了。媽媽見我包成這個樣子,笑哈哈地說:“這哪是個糉子呀?簡直要把我肚子都笑疼了,哈哈!”我毫不釋弱,說:“我才第一次包呢?哪像你這麼熟呀!”“好了,好了,別開玩笑了,咱們繼續包。”“嗯!”最後是把包好的糉子用白色的線捆綁起來。這樣,一個糉子就包好了。雖然包得不是怎麼樣,但我卻極爲高興。

後來,我越來越包的熟練了,沒過多久,就包了十幾多個糉子了。

最後,該蒸糉子了。大約需要二十多來分鐘後,糉子便熟了,我們一家人吃着自己辛辛苦苦包的糉子,覺得今天的這個糉子格外鮮嫩美味,吃得格外香。

與九年級相關的端午記錄日記整理3

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有很多,像天上的星星數也數不清,有清明節、中秋節、國慶節、春節……下面我爲大家介紹一下我們家鄉是怎樣過端午節的。

端午節也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是爲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據說屈原自投汨羅江後,人們哀悼他,怕他的屍體給魚龍吃掉,每當這天都用竹筒貯米投水祭之,投雞蛋、糉子讓小魚小蝦吃。到了後來就演變成快到端午節時家家都買糯米,包糉子,插艾葉,小孩都戴荷包、系五彩線。

這一天我們家人都早早的起來,去外邊踏青,到河邊走走,往臉上撩一捧河水,順便採些艾蒿有時也帶回一兩枝柳樹的枝條回家,插在門框邊,窗臺上,出發前奶奶會把五種顏色的線混合搭配在一起,系在我的脖子上、手和腳上。大街上有好多人,還有賣東西的,媽媽也給我買很多好看的荷包戴。說是要到節後下第一場雨時摘下來,扔到外面,把晦氣,還有身體的毛病隨着雨水一起沖走,這一年就會快快樂樂,健健康康。

回來之後,我們一家人坐在桌前包糉子,有時也會提前幾天就包好,到過節時就省事了。我和奶奶學着包糉子,可怎麼也包不好,奶奶說要包結實了糉子纔會好吃,水不會浸到裏面。過了好一會,我才把糉子完全弄好了一個,用馬蓮草使勁捆了一圈又一圈,扎的很結實,呵呵,我終於放鬆了。包糉子是需要有耐心的,不是馬馬虎虎就能包好的,就像學習一樣,要認真,努力去做,就一定能做好。

糉子煮好了,早餐開始了,同時都端上來的還有煮雞蛋,我挑一個大的雞蛋讓媽媽也拿一個和媽媽頂,媽媽的雞蛋被我的頂破了……就在歡聲笑語中我們結束了端午的早餐,新的一天開始了。

我們家鄉的端午節就是這樣過的,你們那裏是怎樣的呢,是不是也很有特色呀,我很喜歡過端午節。

與九年級相關的端午記錄日記整理4

在每一年的節日中除了春節,我最喜歡的就是端午節了。因爲在這一天我不僅可以吃到香香甜甜的糉子,而且還能親自動手包一包糉子。

說到端午節,我先來跟大家講一講端午節的來歷吧。這一天,人們爲了紀念愛國大詩人屈原,因爲屈原在五月初五這一天給皇帝提個意見,皇帝聽了,怎麼也不同意他的意見,他就很生氣,在五月初五這一天,他走到江邊,投江入死。人們在這一天,就划着船在河面上尋找屈原的屍體,可是,怎麼也找不到屈原的屍體。就把包好的糉子一個一個的投進江河裏,不讓魚蝦把屈原的屍體吃掉,讓魚蝦把糉子吃飽,就不會把屈原的屍體吃掉。所以每年五月初五是端午節,這一天有賽龍舟,包糉子的習慣,就延續下來,是爲了紀念大詩人屈原的。

今年的端午節,我也很想體會體會這種氣氛,便向奶奶要求,讓她教我怎樣包糉子。包糉子,首先要把糉葉洗乾淨,在熱水中泡軟。再準備好棗子、綠豆、肉等做餡,就可以開工了。先把長長的糉葉摺疊,圍攏來,做成一個窩,中間放進調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棱角。然後把陷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勻,最後把糉葉包着的糉子做成四角的形狀。奶奶告訴我,這包糉子的功夫全在最後一道工序,你的糉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個角是不是勻稱,是不是有型。我開始學的時候,總是把四個角弄歪了,不是成了六個角,就是揉成一團球了。奶奶就不止一次看着我的“傑作”發笑:“這,這能叫糉子嗎?你讓細線系在什麼地方啊?”我在想糉子包出四個棱角是方便用細線繫着掛起來的,怎麼這世界上就沒有圓糉子呢?經過千辛萬苦,我的糉子總算包好了。放到鍋裏煮的時候,我不停地打開蓋子,嘴裏還念着:“好了沒有、好了沒有。”把家裏人逗得哈哈大笑。終於糉子出鍋了,我狼吞虎嚥的吃着自己包的糉子,心想:我的糉子雖然難看,但太好吃了!

這真是難忘的端午節呀!

與九年級相關的端午記錄日記整理5

夏季最期待的節日就是端午節了,看着那三角形狀的糉子,就直饞人;聞着艾草淡淡的香味,卻也沁人心脾,划龍舟,趕鴨子,都是我最喜歡的節日娛樂。雄黃酒的傳奇故事,薰蒼朮的祝福,無不透露着節日的喜慶。

端午節吃糉子是從古傳承至今的一個重要習俗。包糉子主要是用荷塘邊盛產的嫩蘆葦葉,也有用竹葉的,都統稱爲糉葉。糉子的傳統形狀一般都是三角形的,人們都會根據糉餡爲糉子命名,全是糯米的叫糯米糉;糯米里摻合小豆的叫豆棕;摻棗子的是棗棕。在很久以前的考試當中,家長大多都會給孩子包幾個棗棕帶上,因爲棗棕又叫“早中”。剝開那層墨綠的外衣,露出裏面雪白的米肉,甜糯的香味,早已將我的饞蟲勾起來了。甜糯的糉子,這是端午節味道。

端午節在門上掛艾葉,蒿草,白芷等植物,也是端午節的一個傳統習俗艾葉、蒿草、白芷都是屬於中藥的。先煮兩個雞蛋,等雞蛋煮好以後,從中間剝開蛋白,取出蛋黃,在原本蛋黃的位置放入用艾草或蒿草包住一件銀飾品,合上雞蛋,用紗布包住,塞到嘴裏,可以驅寒、治咳嗽。艾葉,蒿草的清香是端午節的味道。

賽龍舟也是端午節的重要習俗之一。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河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以後,每年五月初五劃龍船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在我的家鄉每年都會舉行賽龍舟比賽,還會在江面放置許多鴨子,幾個龍舟隊伍相互競爭,那個隊伍抓到的鴨子多,那個隊伍就獲勝。每年,我都會站在江邊,看着江面上龍舟隊伍的奮勇激進,看着他們的比賽。龍舟對屈原的紀念,這是端午節的味道。

傳授屈原投江之後,屈原家鄉的人們爲了不讓蛟龍吃掉屈原的遺體,紛紛把糉子、鹹蛋拋入江中。一位老醫生拿來一罈雄黃酒倒入江中,說是可以藥暈蛟龍,保護屈原。一會兒,水面果真浮起一條蛟龍。於是,人們把這條蛟龍扯上岸,抽其筋,剝其皮,之後又把龍筋纏在孩子們的手腕和脖子上,再用雄黃酒抹七竅,以爲這樣便可以使孩子們免受蟲蛇傷害。薰蒼朮是端午節的傳統習俗活動之一,就是民間傳統用蒼朮消毒空氣;將天然的蒼朮捆綁在一起,燃燒後產生的薄煙,不僅會散發出清香,還可以驅趕蚊蟲,令人神清氣爽。雄黃的傳奇,薰蒼朮的祝福,這是端午節的味道。

千年的傳統延續至今,每一樣習俗都被傳承,端午節的味道也被記憶。甜糯的糉子;奮勇激進的賽龍舟;清香的艾草;傳奇的雄黃;神奇的薰蒼朮。這都是我記憶中端午節的味道。

標籤:端午 九年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