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個人文檔 > 實習報告

地質工程實習報告(通用多篇)

地質工程實習報告(通用多篇)

工程地質實習報告 篇一

一、實習概況:

20xx年xx月xx日,我們土木工程專業進行了工程地質實習,工程地質實習是整個工程地質學教學中十分重要的實踐環節,使學生在課程理論知識學習的基礎上,通過對基本地質現象的野外實地考察和現場實踐,獲得感性知識並鞏固和深化課程理論,使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爲畢業以後的設計、施工中應用有關地質資料打下一定的基礎。同時增加感性認識,擴大視野,培養提高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實習目的:

1、使理論聯繫實際,加深和鞏固課堂知識,提高在野外識別各種地質現象的能力同時增加感性認識,擴大視野,培養提高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鑑別和觀察常見的岩石,礦物特徵及工程性質。

3、學習運用羅盤儀器測岩石的走向、傾向和傾角。

4、瞭解三大岩石的形成過程,產生年代、結構、產狀、形成原因及現象以及流水的地質作用對岩石的影響和沖刷成河谷的過程。

5、瞭解地質構造的內容,實踐其現場的判斷方法。

三、實習內容

地質概況:

區內出露的地層主要有下元古界寬坪羣和從中更新統到全新統的第四系。另外,還有少量第三系出露。該區出露的侵入岩包括酸性、基性和超基性岩,主要有花崗岩、輝長岩和輝石巖。該區位於北秦嶺加里東褶皺帶的北緣(黃邦強等,1984),寬坪羣具多期變形特徵。早期褶皺近東西向,呈同斜緊閉褶皺,局部出現平臥褶皺,發生軸面片理S1及腸狀褶皺、勾狀褶皺等,伴隨早期中基性脈岩侵入,爲前寒武紀變形。中期褶皺也爲近東西向,與早期褶皺樞紐交角不大(<20°)或近於共軸疊加,形成較開闊的彎滑褶皺,產生S2折劈理,爲加里東期變形。

1、秦嶺北坡山前斷裂觀測點

斷層面走向時而北東,時而北西。實測斷層面產狀,測量構造透鏡體、構造角礫的大小;觀察斷層內出露的輝長岩強烈破碎帶。

2、參觀湯峪溫泉和河流階地

湯峪溫泉的特徵:

湯峪溫泉的出露溫度爲48—58.7℃(中溫)。湯峪溫泉水是經過下滲、加熱、上升的循環大氣降水,溫泉水出自一個PH值約爲8.5,溫度約爲87℃的深部熱儲。溫泉水在其上升至地表的過程中,混入了一些較淺部的水和潛水,混入比例隨季節變化。在湯峪,降水分配主要集中於七至十月份(約佔年降水量的56.6℅),最高值多出現在九月份。這段時間中,由於溫泉水在上升過程中混入的淺部水和潛水有所增加,使得溫泉水的溫度較平常偏低,溫泉水中比淺部水和潛水中濃度較高的化學元素濃度也較平常偏低。因此,湯峪溫泉的出露溫度在不同季節有所變化。

湯峪溫泉形成條件:

(1)允許冷的地表水和大氣降水下滲的適當岩層;

(2)加熱下滲冷水的熱源;

(3)足夠可供利用的補給水;

(4)使冷水加熱的足夠時間以及足夠大的熱交換面;

(5)熱水返回地表的通道。這些條件大多由本區構造提供。

湯峪溫泉的形成條件幾乎都受構造控制。湯峪溫泉水來自大氣降水,補給區主要爲出露於南邊的秦嶺,由於補給區較大,降水也較爲豐富,因而湯峪溫泉有較爲充足的補給源。大氣降水沿連通性較好的裂隙下滲,並匯入深大斷裂向更深處滲入,下滲過程中,水的礦化度與溫度都會有所改變,在下降到深斷裂某一深度,下滲到這裏的水有足夠長的時間和足夠大的能量與物質的交換面與圍巖進行相互作用,它不斷改變自身的礦化度和溫度,最後與岩石達到物理化學平衡,其平衡溫度爲87℃左右,PH值爲8.5左右,其礦化度的增高來源於與岩石中礦物的化學反應,溫度的增高來源於與岩石的熱交換,而使岩石獲得較高溫度的熱源是稍高於正常熱流值的深部熱流產生的熱量。經歷以上過程的水,最後上升出露於地表成爲泉。湯峪溫泉的出露依賴於熱異常及活斷層交匯帶與低地勢在垂直方向上的重疊,即北東向和北西向山前斷裂與隱伏斷層F4交匯帶與低地勢位置的結合。這就是湯峪溫泉的形成模式,它明顯受活斷層控制。

3、山前斷裂—湯峪水庫大壩路線觀測

㈠寬坪羣變質岩及原巖恢復

①首先讓我們用放大鏡觀察雲母石英片岩、二雲母片巖的主要礦物、結構、構造,然後老師講解副變質岩概念,我們認識副變質岩的主要特徵;

②我們用放大鏡觀察綠片岩、角閃石片岩、斜長角閃巖的主要礦物、結構、構造等,老師講解正變質岩概念後,我們認識正變質岩的主要特徵。

4、剖面

剖面的集中礦物組成:

輝長岩巖體:輝長岩巖體,是在張性空間中侵入,有片理化、弱蝕變,輝石含量60%左右,斜長石含量30-40%,無石英或極少,岩石呈深灰色,中-粗粒結構,灰白色斜長石和黑色粒狀輝石都成近等軸狀它形粒狀相間分佈,塊狀構造,粗粒輝石兩組解理近於直交。

斜長角閃巖:流變構造、同斜緊閉褶皺發育,軸面和片理近於平行,長英質變質分異,暗色、淺色礦物分別集中到一起,石英脈和花崗質岩脈發育,有彎曲、石香腸化和透鏡體化,斜長角閃巖中還夾有云母片岩。 花崗岩:出露較寬,岩石呈肉紅色,具半自形粒狀結構-花崗結構,主要礦物長石、石英和雲母,局部可見由混合巖化形成的眼球狀花崗岩,石英呈拔絲狀,斜長石呈(似)眼球狀,有旋轉碎斑,具粗糜棱巖化。 小褶皺特 徵: 寬坪羣變質岩系中小褶皺特別發育,主要是同斜緊閉褶皺,局部出現面理置換,存在同一方向的兩期面理,早期面理透入性好。斜長角閃巖中的石英脈隨面理褶皺,明顯地呈現出背、向形特點。該區褶皺爲多期疊加而成,斜長角閃巖中出現兩期花崗岩脈,早期花崗質脈呈倒轉褶皺彎曲,晚期花崗質脈沒有倒轉,兩期褶皺近於平行。

四、實習總結:

通過實習,使我學到了很多東西,聽老師的講解,使我學會 很多課內學不到的東西,包括:如何通過一塊石頭的色澤,去判斷其類別、其形成年代;如何去辨別3大岩石;如何去測量岩石的走向等等;總之,工程地質學的實習在於通過實習學習使學生具備分析、解決在實際工程中出現的簡單條件下的地質問題。通過這次的實習我對這門工程地質學的瞭解更深一層,把書本上的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聯繫起來,牢固地掌握瞭如何分析岩石的層理,結構構造,學會測量岩石的產狀。實習期間,我們在老師的帶領下了解和認識了實地勘察的方法和所要注意的方面,瞭解到許多關於地質構造、岩石產狀的判斷與測量,老師還詳細的向我們演示了根據層面構造判斷斷層形成情況,並且通過對已有地質圖閱讀及應用的講解,通過實習後我更好地掌握了《工程地質學》這門學科,更好地掌握了所學知識。

實習地點: 篇二

1、湖南省地質博物館

2、嶽麓山

3、長沙市黑麋峯國家森林公園

10.28日。參觀湖南省地質博物館

該館礦產資源陳列廳門口,是一座人工堆造的石灰岩溶洞,廳內布有湖南礦產分佈大型沙盤,上面標記着湖南特有的鎢、銻、鉛、鋅、汞、磷、砷和高嶺土、海泡石等礦產地 250多處。幾座獨有的石英──黃鐵礦晶洞、輝銻礦晶洞、石膏晶洞,再現了自然界礦物生長髮育狀態。地球歷史陳列廳陳列有轉動着的巨大地球模型。其他陳列廳陳列有古生物標本800餘件,如大型三葉蟲、1 米多長的直角石、芙蓉龍、恐龍蛋化石、恐龍腳印等。礦物岩石標本有1000餘件,如金剛石、輝銻礦晶簇、石英黃鐵礦晶簇、雄黃雌黃晶簇、方鉛礦重晶石晶簇、方解石晶簇、辰砂、黑鎢礦、白鎢礦、螢石、石膏等礦物晶體以及中國首次發現的世界新礦物──香花石晶體和各種寶石玉石彩石等。其他還有礦牀、區域剖面的系統成套標本。該館還不定期舉辦地質新成果展覽和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展覽。

博物館裏的岩石和礦物琳琅滿目地陳列在展櫃裏,有關地球科學的圖畫也掛滿了牆。這裏的岩石和礦物有的在學校的實驗室裏見過,但更多的是從未見過的,只見於書本上介紹,自然也沒有那種感性的認識。這裏有常見岩石,如花崗岩、玄武岩、石灰岩、片麻岩、輝綠岩、混合巖、大理岩等。也有常見的礦物,如石英、螢石、長石、剛玉和雲母等。薄片狀,鱗片狀,塊狀,土狀,球狀,鍾乳狀,黃的,綠的,紅的……給了我們無限的視覺衝擊。我們一邊仔細觀察這些礦物和岩石的顏色和形狀,一邊看標本下面關於這些礦物和岩石的結構和構造的講解,以及他們的工程地質評價。看到了靈璧石,雄黃雌黃,孔雀石,內蒙的雞血石章石雕,吉林的松花硯。還看到不少鑽石,玉和翡翠。如金綠寶石,紅寶石,綠寶石,祖母綠,和田玉,南陽玉,珍珠等等。不過這裏最吸引眼球的要數沙漠玫瑰了。

沙漠玫瑰又稱“戈壁石”、“風雕石”,常見的有球狀的和塊狀的,主要產於浩瀚隔壁,沙漠玫瑰是自然形成物,是沙漠的細石經風吹雨打後形成類似玫瑰般的結晶石,這種岩石在天然奇石市場上佔有特殊的地位,具有極其珍貴的研究和收藏價值。博物館裏同樣陳列這大量的生物化石,有硅化木,中華鱘魚,潛龍,古蜻蜓化石,大型的恐龍化石和恐龍蛋化石,以及第四紀全新世的鹿角,也有小型的植物和動物化石,如距今數億年的震旦角石、萊德利基蟲、創孔海百合、狼鰭魚、擬蜉蝣等,不一而足。

我還了解到我國近代地質學發張歷程。萌芽時期(1840—1910),草創時期(1911—1921),成長時期(1922—1936),動盪時期(1937—1949),發展時期(1949—現在)。

1、石英

常發育單晶並形成晶簇,或成緻密狀或顆粒集合體。純淨的石英無色透明,稱爲水晶;含有細小分散的氣態或液態物質呈乳白色者,稱爲乳石英。石英錶面爲玻璃光澤,斷口爲油膩光澤。硬度7、無解理,貝殼狀斷口。相對密度2.65。

石英,無機礦物質,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常含有少量雜質成分如Al2O3、CaO、MgO等,爲半透明或不透明的晶體,一般乳白色,質地堅硬。石英是一種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均十分穩定的礦產資源,晶體屬三方晶系的氧化物礦物,即低溫石英(a-石英),是石英族礦物中分佈最廣的一個礦物種。廣義的石英還包括高溫石英(b-石英)。石英塊又名硅石,主要是生產石英砂(又稱硅砂)的原料, 也是石英耐火材料和燒製硅鐵的原料。

2、石膏、

單晶體爲板狀,集合體爲塊狀或粒狀集合體。一般爲白色或無色,有時透明。玻璃光澤,纖維狀石膏爲絲絹光澤。硬度2、有極好的解理,易沿解理面劈開成薄片。薄片具有撓性。相對密度2、30——2、37、脫水後變爲硬石膏(CaSO4),硬石膏吸水後又變爲石膏,同時體積膨脹,可達30%。

石膏(二水石膏,生石膏)(Gypsum)Ca【SO4】2H2O ,單斜晶系。晶體常作板狀,集合體常呈緻密粒狀、纖維狀或葉片狀。顏色通常爲白色,結晶體無色透明,當成分不純時可呈現灰色、肉紅色、蜜黃色或黑色等。條痕白色。透明至半透明。解理面呈玻璃光澤或珍珠狀光澤,纖維狀者呈絹絲光澤。片狀解理顯著。斷口貝狀至多片狀。硬度1.5-2。比重2.3。具柔性和撓性。

3、方解石

方解石的色彩因其中含有的雜質不同而變化,如含鐵錳時爲淺黃、淺紅、褐黑等等。但一般多爲白色或無色。無色透明的方解石也叫冰洲石,這樣的方解石有一個奇妙的特點,就是透過它可以看到物體呈雙重影像。因此,冰洲石是重要的光學材料。方解石是石灰岩和大岩石的主要礦物,在生產生活中有很多用途。我們知道石灰岩可以形成溶洞,洞中的鐘乳石、石筍漢白玉等其實就是方解石構成的。

4、輝銻礦

輝銻礦是銻的硫化物(Sb2S3)礦物。含銻71.69%,是銻的最重要的礦石礦物。屬正交(斜方)晶系。晶體常見,呈尖頂的長柱狀,柱面具縱條紋。板面解理完全;解理面現平行橫紋。集合體呈塊狀、粒狀或放射狀。鉛灰色,金屬光澤,莫氏硬度2,比重4.6。性脆,易熔。主要產於中、低溫熱液礦牀,常與辰砂、雄黃、雌黃共生。中國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產銻國。湖南、貴州、廣西、廣東、雲南等省都有輝銻礦牀分佈。湖南新化錫礦山的大型輝銻礦牀聞名於世。

工程地質實習報告 篇三

在前往飛鷹古道的狹窄道路上,樑老師爲我們講解了斜坡面上一些岩石的性質和組成。其中一些岩石是具有礫狀結構的礫岩。其成分相對複雜,常由多種岩石的碎屑和礦物顆粒組成。其膠結物有硅質、泥質、鈣質及鐵質等。硅質礫岩抗壓強度高,泥質礫岩膠結不牢固,而鐵質礫岩易風化。在這條道路上,一些巖體產生了節理裂隙(圖2),巖質變坡的失穩和隧道洞頂的坍塌往往與節理有關;還有一些巖體沿破裂面兩側發生了明顯的位移,形成了斷層。此斷裂構造對巖體的穩定和滲漏影響很大,也常對建築物地基的工程地質評價和規劃選址、設計施工方案的選擇起控制作用。

在飛鷹古道里,岩層是由紅色砂岩組成的,是典型的沉積岩,它形成於白堊紀上統時代。這些紅砂岩爲砂質結構,層狀構造,層理明顯。砂岩易於加工開採,多數強度較高,耐風化,是工程上廣泛採用的建築石料。

參觀完飛鷹古道後,我們來到了觀音巖。此觀音巖爲人工開鑿出來的巖洞,呈水平層理。觀音巖的巖性爲沉積岩中的粉砂岩,其層理構造明顯。

接下來我們跟着老師來到了八仙岩(圖3)。八仙岩爲一岩石羣,板狀形態不一,但錯落有致,層理構造明顯,巖性爲沉積岩中的粉砂岩。我們可以看到岩石下部的岩石碎片風化成粉粒,堆積成土狀,其工程地質性質極差,這種風化成土的岩石不宜用作建築工程的基礎持力層。

穿過了碧蓮池,我們就來到燕子巖了。燕子巖是古採石場的精華所在,它由兩片高高的岩石組成,兩片岩石本爲一體,經古人採石將下部鑿開,形成了兩片岩石高聳在湖面上壯觀景色。與燕子巖相連的就是古採石場了,這個採石場具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古採石場的懸崖峭壁,奇巖異洞,似乎以鬼斧神工開鑿而成。古採石場巖體水平層理構造明顯,傾斜節理尤爲突出,其寬度大長度長,採石場底下由於地勢低而形成窪地,長年積累地表水而形成水湖。

進過老師幾小時的介紹和講解,讓我們對蓮花山的地質形成有了更深的瞭解。

在午飯過後,我們開始了自由活動。蓮花塔、蓮花城等我們都一一遊玩了個遍,欣賞到了蓮花山的風景名勝,一睹了蓮花山的風采。

下午兩點,我們結束蓮花山的地質實習任務還回學校。

通過今天對蓮花山的野外地質實習,我深刻的瞭解了場地的地層巖性、地質構造、岩石和土的工程性質,認識了岩石的類型、結構和構造。同時,也使我對工程地質學這門課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

這周的工程地質學實習,讓我們將書本上的一些理論知識與實際情況聯繫起來,進一步理解和鞏固了理論課上所學的知識;在基本技能方面的到初步訓練,提高了我們的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這次實習使我掌握了對岩石類型、結構和構造的判別,還有對岩石巖性、層理有了更深的理解,讓我能夠分析一些實際工程中出現的簡單的地質問題。

通過老師的講解,讓我對一些地形圖、地質圖有了一定的瞭解,掌握各種地質作用在地質圖上的特徵,也學會了野外地質工作的方法,並且能對其進行簡單的閱讀和分析。

工程地質實習報告 篇四

衆所周知,實習報告是指各種人員實習期間需要撰寫的對實習期間的工作學習經歷進行描述的文本。它是應用寫作的重要文體之一。實習收集整理了大量的各種實習報告供給學生下載參考。如有不滿意之處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全心全意爲大家服務。以下爲本文正文。

實習目的和任務

實習過程

完成工作量統計

1、自然地理及地貌概況

1、1氣象、水文

焦作的氣候屬大陸季風型溫暖帶半乾旱性氣候,四季分明。多年平均氣溫14.9℃,多年平均降水量爲594.4mm,年最大降水量爲921.6mm,年最小降水量爲289.4mm。降水年內分配不均,多集中在六、七、八月份,三個月降水量約佔全年降水量的65%左右。區內河流有丹河、峪河、西石河、三門河,丹河屬黃河水系,其餘屬海河水系。丹河和峪河爲常年性河流,其它爲季節性河流。

1、2地形與地貌

焦作市區北部爲太行山區,南部爲黃河、沁河衝洪積平原。全區地形,西北高,東南低。北部山區地面高程200-1790m地形陡峭,河谷深切,岩石裸露,發育地表岩溶景觀,地面起伏大。市區及市區南部爲山前傾斜平原區,地形略向南、南東傾斜,由北向南逐漸降低,地面標高80-200m。

在長期內外地質營力的互相作用下,形成了山區和衝洪積平原二個一個地貌單元。根據地貌成因和形態特徵,山地和衝洪積平原共劃分爲七個二級地貌單元。分述如下:

山地

1、構造侵蝕中心

分佈於市區北部山西境內的晉廟鋪、柳樹口、奪火一帶,山體呈北東向展布,標高1000-1790m,地形陡峭,溝谷深切,似峯林地貌。組成山體巖性以元古界變質岩爲主。

2、構造溶蝕低山

分佈於寨豁、趙莊、西村、黑龍王廟一線以北,地面標高500-1000m。地形起伏較大,溝谷深切。組成山體巖性多爲中奧陶灰巖,地表岩溶發育。有溶隙、溶溝、溶槽及大型溶洞。

3、構造剝蝕丘陵

分佈於近山前地帶,標高200-500m。山頂呈渾圓狀,山坡平緩。地表多出露中奧陶系灰巖和石炭—二疊系砂頁岩。

山前傾斜平原

分佈於山前一帶,由季節性河流堆積而成。由坡洪積斜地、衝洪積扇羣、扇前窪地和交接窪地組成。

1、坡洪積斜地

不連續地分佈於市區東北部的方莊、薄壁近山前地帶,由重力和坡面水流作用堆積而成,粘土、碎石、卵石等組成的坡積物呈倒石堆狀或圍繞坡麓堆積構成坡積裙,坡積裙相連組成坡積斜地。

2、衝洪積扇

在丹河、西石河、山門河、子房溝、翁澗河等河流的出山口處,間歇性暫時洪流堆積作用形成了一系列衝洪積扇。不同時期,不同河流的洪積扇重疊或相連,呈帶狀沿太行山前連成一片。組成物質爲粉質粘土、粘土、卵礫石等。

3、扇前窪地

分佈於鐵路線以南至新河間的朱村—於村—牆南—待王一帶,爲西石河、翁澗河、山門河洪積扇的前緣地帶,地形低窪,地面標高95-85m,微向東南傾斜。組成物質以粉質粘土、粉土爲主,夾有沙層。

4、交接窪地

分佈於新河—大沙河一帶,爲黃河、沁河的沖積平原和太行山山前衝洪積平原之間的交接窪地,由粉質粘土、粉細砂土組成。地勢低窪,地面標高100-90m,微向東南傾斜。

在山前衝洪積平原中上部,分佈有十幾座煤礦。採煤引起地表下沉變形,地表形成塌陷坑。據調查,焦作礦區有較大的塌陷坑17個,塌陷面積近70km2。

2、區域地層

2、1地層

本區出露有太古界、元古界震旦系、下古生界寒武系和奧陶系、上古生界石炭—二疊系、中生界三疊系、新生界第三系和第四系。由老至新分述如下:

太古界:出露于山區峪河口,薄壁一帶,主要巖性爲中等程度變質作用形成的片麻岩和混合巖,厚度大於1000m。

震旦系:分佈於山區馬鞍石水庫一帶,與下伏太古界呈角度不整合接觸。主要巖性爲淺紅、紫紅色石英砂岩,厚度100-500m,。

寒武系:出露于丹河、峪河等深切河谷中,與下伏震旦系地層平行不整合接觸。總厚度300-500m,分下中上三統。下統主要爲泥灰岩、泥質灰巖、磚紅色頁岩和砂岩,中統下部爲紫紅色頁岩、砂岩,中上部爲深灰色亮晶灰巖、白雲岩,下統是中厚層狀結晶白雲岩。

奧陶系:山區廣泛出露於地表,山前傾斜平原區則隱伏於石炭—二疊系地層之下,與下伏寒武系地層呈整合接觸。總厚度500m,分中統、下統。下統出露於深切河谷兩岸,巖性爲青灰色細晶白雲岩和硅質條帶或硅質團塊白雲岩。中統廣泛分佈於山區,山前傾斜平原區除局部埋藏於新生界地層之下外,大部分埋藏於石炭系地層之下。是一套碳酸鹽地層,厚度約400m。巖性主要是黑色、灰色厚層狀灰巖、白雲質灰巖和泥灰岩。

石炭系:山區零星出露,山前平原區則隱伏於新生界地層之下,是一套由灰巖、泥岩、頁岩組成的海陸交互相沉積,含煤數層,厚70-90m。

二疊系:隱伏于山前平原之下。巖性爲砂岩、頁岩互層,夾可採煤層。厚度爲70-120m。

三疊系:未出露。據鑽孔揭露,巖性爲砂岩、頁岩,夾煤層。

第三系:未出露。據鑽孔資料,下部爲礫岩、泥岩、砂岩、灰巖互層,上部是粘土、砂礫石互層。

第四系:主要分佈於山前衝洪積平原區,分中更新統、上更新統和全新統。

中更新統:零星分佈於近山前地帶。上部爲坡洪積成因的粉質粘土和粉土,含碎石及鈣質結核:下部爲鬆散卵礫石、含礫粘土和粉質粘土等。厚20-88m。

上更新統:廣泛分佈於山前傾斜平原上。由衝洪積黃土狀粉土、粉質粘土、砂及砂礫石組成,厚5-60m。粉土、粉質粘土中富含鈣質結核和小礫石,局部有鈣質結核層,柱狀節理和大裂隙發育。

全新統:分佈於南部黃河和沁河沖積平原上,由淺黃色粉土及砂層組成。厚10-40m。

3、區域構造及新構造運動

1、地質構造

本區廣泛發育了燕山運動以來所形成的各種構造形跡,斷裂構造尤爲發育,多爲高角度正斷層。受斷裂構造控制,區內地層形成由北向南呈階梯狀下降的單斜式構造形式,傾角爲10°—20°。區內主要構造體系輪廓有東西向構造,北東向構造和北西向構造。工作區地表多被第四系鬆散堆積物覆蓋,斷裂構造以隱伏構造爲主。

東西向構造主要包括鳳凰嶺和盤古寺—新鄉斷裂,兩條斷裂規模大,切割深度較大,早、更新世活動較強烈,並對區域型構造格局和地形、地層分佈等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鳳凰嶺斷裂沿走向大致分爲三段,各段活動略有差異。西石河以西,由近於平行的五條東西向斷層組成,斷層錯斷古生界地層,斷距小於100m,上新世以來斷層落差約爲250m,局部見有斷裂錯段晚上更新世—早中更新地層,表明中更新世前斷層曾有過活動。西石河以西至焦作市北,斷裂沿山前向東延伸,在地貌上構成山區和平原自然分界。在焦作市以東的平原區,斷層隱伏於新生界地層之下。

盤古寺—新鄉斷裂是一條規模較大,切割較深的區域性活動斷層裂,對全區地形地貌、構造格局和地層厚度都有較強控制作用。斷裂分爲三段:柏山以西,構成山區與濟源盆地的分界線,兩側基岩落差700—1000m,沿斷層局部見有破碎帶,下盤爲古生界地層,上盤早更新世地層被斷層錯斷,中更新世地層無明顯變形跡象。有關地質資料證實,該斷層活動時代爲N2—Q2。自柏山至修武大高村,斷裂隱伏於第四系下。大高村東斷層兩側沉積地層及構造均不同,其南是武陟隆起,其北是修武地塹。據煤田物探資料,該斷層自古生界以來具有明顯的繼承性正斷層活動特徵,新生界地層最大斷距達800m。該斷層現在仍在活動,沿斷裂也曾記錄到一些小地震活動。

北東向斷裂是本區最發育的構造,規模較大的斷裂有九里山斷層、馬坊泉斷層和薄壁斷層,規模較小斷裂更多,有三十九號井斷層、王封斷層、三號井斷層、西倉上斷層等。這些北東向斷層將焦作西部地層切割成地壘和地塹斷塊,將焦作東部的地層切割成南升北降的階梯狀斷塊。

九里山斷裂爲一隱伏正斷層,與薄壁斷層組成地塹,其間沉積了巨厚的第三系和第四系底層。據有關資料顯示,該斷層在第三紀晚期和第四紀早更新世活動強烈。薄壁斷層是區內的的一條基底斷裂,下盤出露太古界、震旦紀和下古生界地層,上盤爲上古生界和新生界地層。在晚第三紀時活動比較強烈,近期仍有微弱活動的跡象。1973年10月輝縣2級地震和11月修武的2.2級地震與斷裂活動有關。

北西向斷裂有平陵斷層和武陟斷裂,斷裂規模和活動性都次於其他方向斷裂。

2、新構造活動

本區新構造活動比較活躍,主要的表現形式有:差異性升降運動,即山區強烈上升,平原區不斷下降。基岩山區由於強烈上升,基岩裸露,溝谷深切,山坡陡峭,河牀堆積物很少,河谷斷面多呈“V”字型。平原區由於長期下降,相繼沉積了中更新統、上更新統,其中上更新統厚度就達500-700m,最厚達1000m以上。現代的地殼變形資料表明,不均勻升降活動仍在繼續。老構造繼承性活動,近期以來,在新地應力場作用下,區內一些斷裂如鳳凰嶺斷層、盤古寺-新鄉斷層、薄壁斷層、九里山斷層等均繼承性活動或複合型活動,物探、地震、衛星照片等方面的資料均明顯地顯示出活動跡象。地震活動比較頻繁

3、區域地震活動

焦作歷史地震活動水平較低,自有地震史料以來,僅有過一次中等強度的地震,即1587年4月10日在35.3N、113.5E的修武縣發生的6級地震,震中距離焦作城區約26km,對焦作造成6度烈度的破壞。由於焦作處在河北地震帶、汾渭地震帶和河淮地震帶的交接部位,發生在這些地震帶上的中強震,會對焦作市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壞。根據歷史地震資料統計,對焦作造成5度烈度以上破壞的歷史地震共有12次,其中造成6度破壞的地震有7次。

區內現今時常發生小地震,自1970至今年,共記錄到ML≥3級地震3次,最大的地震爲1979年3月20日修武4.0級地震。地震活動與活動斷裂有一定聯繫,1587年修武5.5級地震發生在北東向馬坊泉斷裂與東西向朱營斷裂交匯處,1979年修武4.0級地震發生在盤古寺-新鄉斷裂與平陵斷裂的交匯處。

大學生工程地質實習報告 篇五

一、實習目的:

本次實習是地質課程的野外認識實習,其目的旨在通過短期的野外實踐是同學們對地質學研究的主要內容和特點有一個比較全面的、概括性的瞭解,鞏固和掌握地質科的基本內容和方法,初步具備分析、解決在實際工程中出現的簡單條件下的地址問題的能力,爲以後的工作實踐打下堅實的基礎。主要目的有三:

(1)認識各類地質現象,瞭解華北地臺基本地層層序。

(2)瞭解各種內外力地質作用。

(3)初步掌握一般的野外地質技能,從野外觀察、記錄、描述羅盤儀的使用。此外,通過實習是同學們充分認識到地質實踐對於地質學科的重要性及其在國民經濟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從而逐步樹立艱苦奮鬥的思想作風和勇於探索的科學求實精神。

二、實習時間:20xx年x月x日到20xx年x月x日

三、實習地點:xx島石門寨地質實習基地

四、實習內容:

本實習區出露地層屬華北地臺型(包括前古生界及古生界)。除較普通缺失中上奧陶統至下石炭統、下中三疊統、白堊系、第三系外,就華北型地層而言,該區地層出露較全,化石較豐富,各單位地層劃分標誌清楚,地層特徵具有一定代表性。全區範圍內所有出露的地層有元古界的青白口羣,下古生界的寒武系,下奧陶統,上古生界的中石炭統至二疊,中生界的上三疊統至侏羅系、新生界的第四系。

(一)元古界青白口羣

(1)龍山組:分佈於張崖子至東部落,南部雞冠山等地。由兩個沉積韻律組成。不整合於下元古代之前形成的綏中黃崗巖之上。主要是紫紅色、黃綠色、灰黑色及蛋清色等雜色頁岩,底部爲砂岩。屬典型濱海相沉積,與下伏的綏中花崗岩呈沉積接觸關係。厚91米。

(2)景兒峪組:主要分佈在區內的東部地區,出露最好剖面在李莊北溝,在黃土營村東也有出露。巖性由粗至細,由碎屑岩—粘土巖—碳酸岩,構成一個完整的韻律,具有海侵沉積的特點。與龍山組呈整合接觸關係。其分界標誌是其底部黃褐色或鐵鏽色的中細粒鐵質石英砂岩,其中含大量海綠石,其底部的中細粒長石石英淨砂岩具大型海成風暴波痕。本組地層屬濱海相至淺海相沉積。厚38m。

(二)寒武紀

(1)饅頭組:該組由於巖體的侵入破壞和構造破壞,出露零星,東部落的北部和西部都有出露,可作爲標準剖面。本組上下界限明顯,與毛莊組的分界是以頂部的鮮紅色泥岩作爲標誌層的。巖性特徵是鮮紅色泥岩、頁岩爲主,頁岩中含石鹽假晶,並夾有白雲質灰巖。沒有發現可靠的化石依據。與下伏的府君山組呈平行不整合接觸;與上覆毛莊組爲整合接觸。厚71m。

(2)徐莊組:分佈較廣,東部落西剖面出露較好,化石十分豐富,本組地層上下界限清楚,可作爲標準剖面。巖性爲淺海相的黃綠色含雲母質粉砂岩,夾暗紫色粉砂岩、細砂岩和少量鮞狀灰巖透鏡體或扁豆體。含有三葉蟲化石。與下伏毛莊組的分界是以黃綠色粉砂岩與暗紫色粉砂岩互層爲標誌。厚101m。

(3)張夏組:受到覆蓋和破壞較少,是寒武系地層在區內分佈最廣的地層之一,幾乎盆地周圍都有分佈,在揣莊北288高地以東的山脊上出露最好,是區內較好的標準剖面。下部爲鮞狀灰巖夾黃綠色頁岩;上部以鮞狀灰巖爲主,夾藻灰巖、泥質條帶灰巖。三葉蟲化石最豐富。本組與下伏地層爲整合接觸。厚13m。

(4)崮山組:本組與張夏組在區內的分佈相仿,比較好的有288高地上的剖面,可爲標準剖面。下部和上部都以紫色礫屑灰巖及紫色粉砂岩爲主;中部則是灰色的灰巖與張夏組界限明顯,接觸部位兩者巖性差別很大。化石十分豐富,幾乎每層都可以採到。主要三葉蟲化石有:蝙蝠蟲未定種、帕氏蝴蝶蟲。厚102m。

(5)長山組:出露較好的剖面在揣莊北288高地,爲標準剖面。巖性爲紫色礫屑灰巖、粉砂岩與頁岩互層,夾有藻灰巖及生物碎灰巖。三葉蟲化石主要有:蒿里山蟲未定種、長山蟲未定種、狀氏蟲未定種。與下伏地層爲整合接觸兩者分界清楚。本組在區內出露厚度較小,只有18m左右。

(6)鳳山組:本組分佈與崮山組、長山組相同,出露較好的揣莊北288高地可作爲標準剖面。主要巖性爲黃灰色泥灰岩夾礫屑泥灰岩。黃綠色鈣質頁岩及薄層狀泥質條帶狀灰巖。泥質成分增多,容易被風化,風化往往形成黃色土狀物。化石豐富三葉蟲化石垂直分帶明顯。礫屑形成小團塊,本組與下伏長山組爲整合接觸,分界是以底部的青灰色礫屑泥灰岩爲標誌層。厚92m。

五、實習總結:

短短五天的野外實習很快結束了,我們從中學到了不少東西。增加我們對工程地質學這門課程的認識,瞭解了工程地質對實際工程建設的重要性。本次實習親眼見到了很多課本中描述過的地質構造以及岩石,學會了羅盤的使用方法,練習了利用地形圖使用後方交會法確定自己的位置,練習了通過讀地質圖來判斷當地岩層的年代、產狀等,深刻地感受了僅有課本上的知識是不夠的,還要通過實踐才能真正地將知識化爲己用。本次實習真的收穫了很多,感謝兩位老師一路辛苦的教導。

六、實習心得

對我來說,這次實習是一個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的過程,這樣的一個過程給了我無限的啓迪,在這個過程中我把所學的知識靈活的理解和運用,從而加強我們對這門課程的瞭解,從之前的感性認識上升爲如今的理性認識,這種質的飛躍,應該歸功於實踐的作用。而不論我們以後從事怎麼樣的工作,我們的的人生應該是不斷將理論與實踐結合的,這是一次完美的體會。同時在實習的過程中學到了很多書本上無法學到的東西,古語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說的便是這樣一種情況。最後在這裏我還要感謝學院給我們提供的這次實習機會,感謝老師在實習過程中的細心指導

工程地質實習報告 篇六

一、實習區地質環境簡介

大連濱海國家地質公園是我國第一個海岸帶地貌國家地質公園,位於大連市東南沿海地帶,金石灘、鰲灘園園區及地質博物館爲此次實習區主要地點,該地質公園是一座集地質科研、科普訓練、觀完旅遊等於一體的綜合型城市海岸帶地質公園。

其中,恐龍園景羣以恐龍探海景觀命名,主要岩石爲距今8~6億年前的震旦紀石灰岩,劇烈的海蝕作用形成了這裏塊體浩大、姿勢各異的海蝕地貌景觀,代表景觀有:恐龍探海、貝多芬頭像、將軍石。鰲灘園處地層起源於早寒武紀,距今5。4億年左右,華北古陸所在地區,氣候乾燥酷熱,大連一帶爲濱海鹽湖——薩布哈(薩布哈,意爲被鹽浸透,指乾旱氣候下障壁海岸潮上帶的鹽坪、鹽藻和鹽鹼灘),沉積了一套紅綠黃相間分佈的富含石膏的岩層;之後,由於氣候環境變遷,石膏被溶解流失,原始岩層的狀態被破壞,就形成了我們今日看到的絢麗多彩的波曲狀紋理。

由於地質構造運動引起海陸變遷,海底的紋層灰巖和風暴礫屑灰巖露出海面,其中最爲突出的一點就就是地質岩層紋理清楚,產狀各異,能夠反映不同地質時期的氣候條件,爲地質考察,討論地質構造運動等供應了極佳的依據,岩石表面的特徵更是呈現了當時特有的氣候及環境。

公園濃縮了28億年以來的地質演化歷程,古老沉積地層歷經多期次的地質構造變遷,又經千萬年海蝕作用的精雕細琢,形成了長達30多公里的典型的海岸線上的海蝕地貌,是中國唯一的海岸帶喀斯特地貌國家地質公園。金石灘地區海岸由於受到海水動力因素如波浪、潮流的侵蝕,形成了多種多樣的海蝕奇觀,如海蝕洞,海蝕崖,海蝕柱,海蝕拱橋,海蝕殘丘等。

二、實習區地質構造特徵分析

(一)褶皺

岩層在形成時,一般是水平的。岩層在構造運動作用下,因受力而發生彎曲,一個彎曲稱褶曲,假如發生的是一系列波狀的彎曲變形,就叫褶皺。由於板塊活動、火山噴發、斷裂擠壓等作用下,使大連地區的地層岩石產生一些斷層、褶皺等地質構造。下圖爲背斜及向斜構造。

(二)節理

岩石受力後發生形變,當作用力超過岩石強度時,岩石的連續完整性遭到破壞而發生裂開,形成斷裂構造,包括節理和斷層,下面主要對節理進行概述。其爲岩石中的裂隙,其兩側岩石沒有明顯的位移,也是地殼上部岩石中最廣泛發育的一種斷裂構造。

(三)典型地貌介紹

1、震積巖

震積巖是岩石在未固結前,由於地震的劇烈振動,半凝固的沉積物發生液化作用(噴泥、冒水)而形成了衆多彎曲的、近於直立的這些細脈被方解石充填而形成的。金石灘石灰岩中密集而紊亂分佈的方解石細脈是最典型的震積巖特徵,它是6。5億年前遠古地震的真實記錄,是國內外地層對比的重要層位。在大約6。5億年前,由於火山爆發,水下滑坡坍塌引發地震,帶來海嘯,它形成了波長達幾百公里的海洋巨浪,海水陡漲,突然形成水牆,伴隨隆隆巨響,瞬時侵入陸地,反覆多次,把尚未固結的岩石,震的紋理紊亂,留下了我們今日看到的震積巖遺蹟。

2、層顏疊彩

層顏疊彩,它屬於“薩布哈景觀”,不同年月的岩層層次,顏色富於改變,紅綠黃相間分佈的富含石膏的岩層。由於氣候環境變遷,石膏被溶解流失,原始岩層的狀態被破壞,形成了絢麗多彩的波曲狀紋理。

3、龜背石

龜背石是一種特別的成巖結核,表面存在多邊形的同心環及放射狀細脈,因類似龜背的花紋而得名。它是在富水凝膠沉積物中析出的結核物質經脫水收縮而成的裂隙,爾後,再被其他礦物充填而成。煤系地層中常見菱鐵礦質的龜背石結核。大連金石灘龜背石是一塊舉世罕見的龜背石,被稱爲“天下奇石”。關於這塊奇石的成因,目前地質學界有兩種說明:一種認爲是5.4億年前後沉積的粉砂岩,在乾燥、酷熱氣候條件下,暴露、乾裂,其裂縫又被綠色沉積物充填,形成狀如龜背的網格狀裂隙;另一種觀點認爲是岩石在半塑性狀態下,由於地震作用產生垂直層面的裂隙,飽含水的泥沙流向裂隙運移,隨着震驚的加劇,泥沙脈不斷生長,使兩端岩層彎曲、斷裂,在層面上表現爲形似乾裂的網格狀裂隙。

(四)海蝕作用及海蝕地貌介紹

在金石灘園區海蝕作用在海岸部分非常明顯,海蝕作用包括波浪作用、潮汐作用、海流作用,其中波浪作用是海岸地貌形成過程中最爲活躍的營力。風作用於海面,與其摩擦,把能量傳替給海洋,使表層水質點沿風作用的方向上,在垂直剖面上作近於封閉的圓周運動,同時海面也相應地產生週期性的起伏,形成波浪,外來的波浪能挺直到達岸邊,將大部分能量消耗在對巖壁的衝擊上。

波浪水體的巨大壓力及被其壓縮的空氣對岩石產生劇烈的破壞,海水對岩石的溶蝕力量比淡水強,其溶蝕速度比淡水大3~xx倍,尤其對有裂隙發育的岩石更爲明顯,被破壞的岩屑砂礫隨波浪研磨基岩,加快了海蝕作用的速度。比較常見的海蝕地貌主要是海蝕拱橋、海蝕柱、海蝕崖等。

1、海蝕拱橋

海蝕拱橋,常見於岬角處,其兩側受波浪的劇烈沖蝕,形成海蝕洞,波浪連續作用,使兩側方向相反的海蝕洞被蝕穿而相互貫穿,形似拱橋,又稱爲“海穹“。其中,恐龍探海爲最典型。

2、海蝕柱

從海蝕地貌形態上來看將軍石屬於海蝕柱。它是海岸受海浪侵蝕、海蝕拱橋崩坍而形成的與岸分別的巖柱。

3、海蝕崖

在海浪長期侵蝕下,基岩不斷倒塌後退,形成高出海面的基岩懸崖,叫海蝕崖,海蝕崖又稱浪蝕崖。海蝕崖基岩海岸受海蝕及重力崩落作用,常沿斷層節理或層理面形成的陡壁懸崖。

三、實習感受

20xx年5月10日在老師的組織帶領下,非常榮幸能夠參與此次《工程地質》野外實習課程,對於每一門課,雖然課程內容都有差別,不過同學認爲,實踐應當是課程的最終一個環節,只有通過實踐才能檢驗對理論學問的把握程度,尤其是像我們這些工科同學,沒有實踐環節很難成爲一名合格的工科生。

在本次的的實踐經受中,我們逐步瞭解了地質學中部分地貌在實際中的判別,開闊了視野,增長了學問,更重要的是在本次的實踐中我們同學之間就地形、地貌及地質構造等問題進行了相互溝通,對不太明白的部分向老師及導遊進行詢問,從中學到了許多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更好地理解了工程地質這門課程。其中,着重對參觀園區的地質構造進行了粗略的分析,包括褶皺、節理及海蝕作用下的海岸地貌發育進行了介紹,分析程度非常淺薄,但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同學也會在以後的同學活中注意積累更好地學習這門課程以便步入。能夠更好地運用,分析內容不能保證每一項的正確性,如有錯誤請老師批判指正!

大學生工程地質實習報告 篇七

經過一個多學期的學習,我們對工程地質與土力學有了深刻的認識與瞭解,掌握了關於工程地質與土力學中的基本知識,但是書本上的知識與實際情況往往有很大的差距,所以爲了更好點的認識地質現象,加深對其瞭解。

1、認識滿壽山的岩層

饅頭山,海拔408米,位於濟南市長清區張夏鎮境內,當地老百姓習慣稱此山爲“饃饃山”、“滿壽山”,或者高雅的稱爲"曼壽山"。20xx年,饅頭山被世界教科文組織命名爲世界第三地質名山,當年又被列入省級地質自然遺蹟保護區。饅頭組主要由紫紅色、黃綠色等雜色頁岩及泥質、白雲質灰巖組成。底部不整合於泰山雜巖的肉紅色片麻狀花崗岩之上。下部灰巖中含磁石結核和條帶,上部頁岩中具微細水平層理,中部頁岩含有三葉蟲化石~中華萊德利基蟲。厚度119米。

2、認識滑坡與斷層

下午我們到達靈巖寺附近,開始下午的實習,主要是認識滑坡,斷層以及一塊花崗岩。

首先老師將我們帶到實習地點,指着遠處的山體讓我們找出斷層的上盤,下盤,斷層線,斷層面以及滑坡體,然後詳細講解了該處滑坡和短層,在山路的一邊同學們邊聽邊記,最後老師帶我們去看了一塊花崗頒巖,三號的實習結束,

3、認識蘇莊斷層

六月四號,我們開始了第二天實習,首先是一處斷層,這處斷層比昨天的更有價值與意義,因爲該處斷層斷距小,我們能看的很清楚上盤,下盤等,而且該處斷層低。加深了對斷層的認識。

4、地質羅盤的實習及背斜的判定

地質羅盤儀是進行野外地質工作必不可少的一種工具。藉助它可以定出方向,觀察點的所在位置,測出任何一個觀察面的空間位置(如岩層層面、褶皺軸面、斷層面、節理面……等構造面的空間位置),以及測定火成岩的各種構造要素,礦體的產狀。

岩層走向是岩層層面與水平面交線的方向也就是岩層任一高度上水平線的延伸方向。測量時將羅盤長邊與層面緊貼,然後轉動羅盤,使底盤水準器的水泡居中,讀出指針所指刻度即爲岩層之走向。岩層傾向——是指岩層向下最大傾斜方向線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恆與岩層走向垂直。測量時,將羅盤北端或接物覘板指向傾斜方向,羅盤南端緊靠着層面並轉動羅盤,使底盤水準器水泡居中,讀指北針所指刻度即爲岩層的傾向。

背斜是褶皺的一種,爲岩層向上拱起的拱形褶皺,經風化,剝蝕後露出地面的底層,分別向兩側成對稱出現,老地層在中間,新地層在兩側,另外褶皺也包括向斜,其爲岩層向下彎曲的槽型褶皺,經風化、剝蝕後,露出地面的地層分別向兩側成對稱出現,新地層在中間,老地層在兩側。自然界的背斜和向斜相互連接、相間排列,常是多個連續出現。正常情況下﹐背斜呈背形﹐向斜呈向形﹐是褶皺的兩種基本形式。

工程地質實習報告 篇八

一、實習目的:

1、鞏固課堂所學的基本理論,聯繫現場實際,驗證和拓寬視野,培養和實際工作能力。

2、掌握流水的地質作用對岩石的影響及沖刷形成河谷的過程。

3、瞭解三大岩石的形成過程,辨別岩漿岩、沉積岩、變質岩,產生時代、結構、產狀、形成原因及現象等。

4、學習運用羅盤儀測岩石的走向,傾向和傾角。

5、用流水地質作用分析秀峯深谷和河谷地貌的形成過程。並瞭解溶洞的形成原因。

6.培養學生吃苦耐勞、艱苦努力、遵守紀律、團結協作等優良品質和增強集體觀念,掌握野外的操作技能和編寫實習報告的能力,總結此次實習與我們所學專業的相關聯繫。

二、實習內容:

這學期我們土木專業進行了爲期兩天半的廬山地質實習,第一天上午我們到達了那裏並安排好了住宿,下午一點我們出發到秀峯觀察其地質概況。第二天上午到海匯鎮水庫觀察其地質概況和沉積物,並學習羅盤的使用,下午便去三疊泉觀察沉積岩的形成以及廬山的形成,最後一天沿路返回觀察獅子洞的溶岩現象,然後去了採石場。通過這次野外實習,我們進一步加固和加深了課堂裏學過的理論知識,而且我們還能用工程地質觀點分析實際問題和觀察能力。在實習中,觀察分析褶皺、斷裂特徵,學會了辨認分析河流地質作用的能力,從而進一步明確了工程地質的地位以及與工程建設緊密結合的治學思想。

三、實習路線:

秀峯龍潭-秀峯臥龍橋-海匯鎮水庫-三疊泉-獅子洞-隘口馬頭山莊

四、廬山及其概況:

廬山,雄峙於長江南岸,兀立於鄱陽湖西北。廬山、長江、鄱陽湖三位一體的奇妙結合,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出具有突出價值的地質地貌景觀。在地貌學上,廬山稱爲“地壘式斷塊山”。它在10億年前就開始了它的發展史,它記錄了地球的地殼演變史,它承載過地球曾發生的那一次次驚心動魄的鉅變。

廬山是由北東——南西向斷裂作用上升而成的斷塊山,平面形態呈腎形,中部寬而向東北和西南逐漸收窄,長20多公里,最寬10多公里,峯爲漢陽峯,高1474米。山體內的褶皺、斷層和單斜構造地貌都很明顯。此外,還有尚在爭論中的第四紀山嶽冰川地貌。六十多年前,地質學家李四光經過反覆考察和研究,認定廬山第四紀時發生多次冰川,並命名爲:鄱陽冰期、鄱陽—大姑間冰期、大姑冰期、大姑—廬山間冰期、廬山冰期,爲中國第四紀冰川地質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廬山,位於中國江西省北部,東經115度52分——116度零 8分,北緯29度26分——29度41分,面積302平方公里,外圍保護地帶面積500平方公里。北瀕一瀉千里的長江,南襟煙波浩渺的鄱陽湖,大江、大湖、大山渾然一體,險峻與秀麗剛柔相濟,素以“雄、奇、險、秀”聞名於世。

在整個的廬山地區,存在着兩大主要的斷層:泉斷層(鄱陽湖一帶)下降,形成盆地,即爲鄱陽湖;蓮花洞斷層(九江一帶)下降,形成了九江盆地。鄱陽湖即爲斷陷盆地。

(一)秀峯龍潭

20xx年4月20日下午我們來到了整個實習的第一站——秀峯龍潭。

老師告訴我們整個廬山以石英砂岩爲主,但這裏是火成岩中的花崗岩。花崗岩後期被岩漿侵入形成的。花崗岩,形成於株羅紀燕山運動的產物。分佈規律:沿廬山東麓條帶分佈,北面海匯→秀峯→溫泉,順廬山東麓的一條斷層帶侵入上來的。溫泉斷層是廬山和鄱陽湖向的斷層。上盤:鄱陽湖平原下降。下盤:廬山上升。五老峯斷層崖。花崗岩中剪切節理,暗色的爲黑雲母;淺色爲石英和長石。

下一站我們來到了青玉峽,它是典型v型溝谷,地殼上升強烈,流水侵蝕強烈。山上升,水下切,即形成了光滑的磨石,衝石,和浴石等,也形成了現在的秀峯的深谷。

卸荷裂隙(發生在硬和脆的岩石當中):平行斜坡坡面,溝谷回彈產生的。

龍潭的形成是水流和地殼運動的綜合作用結果。水流的侵蝕、搬運、沉積按方向分可以分爲向下和側向,按成因有:速度沖刷,細小顆粒磨蝕,可溶性巖的溶蝕。下蝕使河牀變深,一般在河流上游,側蝕使河彎曲,一般在河流下游。

在那我們還看到了張節理,由張力引起,裂面寬,不長,不光滑,不寬。

(二)秀峯臥龍橋

逆着秀峯的主溪流而上的,我們來到了臥龍橋。由於有流水的作用衝擊,使秀峯的內部岩石地貌展現在我們的眼前,通過老師的介紹,我們瞭解到臥龍橋處爲火成岩中的花崗岩,它是由地下深處的岩漿以侵入岩石的形式在地下或地表形成的。它由正長石,白石英和黑雲母組成,東西走向長40km。南北走向寬1km,在三疊紀時代重出海平面,並且伴隨有斷層的形成。正式形成於第四紀。此處由於地幔岩漿的侵入形成斷層,既南面凹線的鄱陽湖,正面下降形成現在的九江,所以說鄱陽湖盆地是個斷裂盆地。

此處的巖體比較大,爲偉晶花崗岩,他是由於花崗岩內部產生裂隙,岩漿二次侵入形成的, 等粒結構、粒徑大於5mm,顆粒徑較大,這種形成主要與溫度有關。花崗岩是一種分佈廣泛的岩石,各個地質時代都有產出。形態多爲岩基、巖株、岩脈等,它是由深度變質和交代作用所引起的花崗岩化作用的結果。即地下深處的岩漿以侵入岩石的形式在地下或地表形成的。許多有色金屬礦產如銅、鉛、鋅、鎢、錫、鉍、鉬等,貴金屬如金、銀等,稀有金屬如鈮、鉭、鈹等,放射性元素如鈾、釷等,都與花崗岩有關。花崗岩結構均勻,質地堅硬,顏色美觀,是優質建築石料。由於地下岩漿的作用,形成了拉應力作用的張節理。我們還了解到在這樣的岩脈和巖牆裏,容易產生寶石

( 三 ) 海匯鎮水庫

4月21號,也就是實習的第二天我們來到了海匯鎮水庫,從河流中的岩石可以看出,自上游至下游,顆粒逐漸變細,這個特點稱爲分選性。它是由於搬運途中,瑣碎顆粒在運動中相碰撞,摩擦,帶菱角的碎石被磨得渾圓,而且顆粒逐漸變細。

在河牀中沉積有粗大的巨礫,卵石,礫石和粗砂,河流下游則爲較細的礫石,沙子。此區河牀比較粗大,在河流凸岸形成河漫灘,洪水時被水淹沒,河漫灘下部有河牀相的砂卵石,而上部是河漫灘相的細砂,粉沙或粘性土。此地區區域爲接納變質,在動力壓力的交替作用下形成衝擊的石子爲硅卡石。它是由於地殼的階梯上升,河牀育出地面以上,地下基座上有基岩,與此同時水流下落加強,在水流的衝擊,搬運,沉積等地質作用下,並在是水的不斷侵蝕下,地面階梯老化堆積而導致堆積物的形成。

此處的源頭爲三疊泉,在水的衝擊下,下游的石頭粒徑都比較小,有的地方甚至成細砂狀分佈。

繼續向前,入口處的一塊大岩石,能看到變質岩(花崗片麻岩的一種)、片麻構造、變晶結構。岩石中有深色礦物的雲母、角閃石和淺色礦石石英,長石成條狀帶狀分佈,相成黑白相間的斷續帶狀構造。礦物有云母、綠泥石、滑石等片狀礦物。節理比較完整,強度低,抗風化能力強,極易沿片理產生滑動。

此岩石形成與震旦紀與二疊紀之間後經風化等形成枕狀節理,沿四角風化,象饅頭,蘑菇的形狀,是全風化的結果。

風化分有幾種:

a. 全風化:

(1)全部變色,光澤消失

(2)岩石的組織結構完全被破壞,已崩解和分解成鬆散的土狀或砂狀,有很大的體積變化,但未移動,仍殘留原始結構的痕跡

(3)除石英顆粒外,其餘大部分風化蝕變成次生礦物

(4)錘擊有鬆軟感,出現凹坑,礦物手可捏碎,用鍬可挖動。

b.強風化:

1)。大部分變色,只有局部巖塊保持原來形狀。

2)。岩石的結構大部分已破壞,小部分岩石已崩解成土,大部分岩石呈不連續的骨架或心石,風化裂隙發育,有時含大量次生夾泥。

3)。除石英外,長石、雲母和鎂、鐵礦物都已風化蝕變。

4)。錘擊啞聲,岩石大部分已風華變質形成風化次生礦物。易碎,用鎬撬可以挖動,堅硬部分需要爆破。

c.弱風化(中等風化):

1)。岩石表面或裂隙面大部分已變色,但斷口仍保持新鮮岩石色澤。

2)。 岩石原始組織結構清楚完整,但紛華裂隙發育,裂隙壁風化劇烈。

3 )。沿裂隙鐵鎂礦物氯化鏽蝕,長石變的模糊不清。

4)。 錘擊啞聲,開挖需要爆破。

d.微風化:

1)岩石表面或裂隙面有輕微褪色

2)岩石原始組織無變化,保持原始完整結構

3)大部分裂隙閉合,僅沿大裂隙有風化蝕變現象,或有鏽膜浸染

4)錘擊發聲清脆,開挖需要爆破

e.新鮮岩石:

1、保持新鮮岩石光澤,僅大的裂隙面有褪色。

2、裂隙面緊密,完整或焊接狀填充,僅個別裂隙面有鏽摸侵染或輕微蝕變。

3、錘擊發聲清脆,開挖需要爆破。

在指導老師的指導下我們也學到了如何運用羅盤儀測量岩層產狀要素(走向,傾向和傾角):

地質羅盤儀是進行野外地質工作必不可少的一種工具。藉助它可以定出方向,觀察點的所在位置,測出任何一個觀察面的空間位置(如岩層層面、褶皺軸面、斷層面、節理面……等構造面的空間位置),以及測定火成岩的各種構造要素,礦體的產狀等。因此必須學會使用地質羅盤儀。

1、岩層走向的測定:岩層走向是岩層層面與水平面交線的方向也就是岩層任一高度上水平線的延伸方向。測量時將羅盤長邊與層面緊貼,然後轉動羅盤,使底盤水準器的水泡居中,讀出指針所指刻度即爲岩層之走向。因爲走向是代表一條直線的方向,它可以兩邊延伸,指南針或指北針所讀數正是該直線之兩端延伸方向,如ne30度與sw210度均可代表該岩層之走向。

2、岩層傾向的測定:岩層傾向——是指岩層向下傾斜方向線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恆與岩層走向垂直。測量時,將羅盤北端或接物覘板指向傾斜方向,羅盤南端緊靠着層面並轉動羅盤,使底盤水準器水泡居中,讀指北針所指刻度即爲岩層的傾向。

假若在岩層頂面上進行測量有困難,也可以在岩層底面上測量仍用對物覘板指向岩層傾斜方向,羅盤北端緊靠底面,讀指北針即可,假若測量底面時讀指北針受障礙時,則用羅盤南端緊靠岩層底面,讀指南針亦可。

3、岩層傾角的測定:將儀器上蓋開啓到極限位置,並用羅盤側邊緊靠地質界面且垂直於界面走向線,讓長水準泡居於下方,旋動測角旋鈕,調長水準氣泡居中,此時傾角指示盤在下刻度盤指示的數值即爲該地質界面的傾角。在實際測量時,如果傾角較大,則可只用測傾向和傾角,如果傾角較小,爲了提高精度,則要首先測走向且標記走向線,然後再測傾向和傾角。

在此處我們主要是學了一下羅盤的使用,我們在此處所測的一處的數據如下:一處的地質產狀的測量結果如下:傾向:124.5° 傾角14° 走向29°

( 四 )。 三疊泉

實習的第二天下午我們來到了三疊泉,我們到售票點的時候天下雨了,這給我們帶來了一點點麻煩,但我們都想看看三疊泉到底是怎樣的,因而大家依然很興奮。剛進大門大門不久,也就是三疊泉的入口處我們看到在我們的右邊有一座很特別的山,岩石是一層一層的,而且層與層之間是相互平行的,老師告訴我們這是沉積岩。我們還了解到此處的岩石爲石英砂岩,中間夾雜有云母夾層,其的形成是由泥岩變質而成。老師告訴我們在廬山的褶皺中,左邊向斜延伸至三疊泉,背斜部分缺失,延伸至鄱陽湖底。

沉積岩是地殼三大巖類之一,是由成層沉積的鬆散沉積物固結而成的岩石,分成不同的層次,彼此間層面很明顯,主要是由海水或湖、河、冰甚至風力造成的。最普通的沉積岩有砂岩、頁岩、石灰岩和礫岩等。在點上,我們看到的是礫岩和沙岩的結合體,也就是礫石之中還夾雜着沙岩層,這種結構在工程上應該引起高度重視,因爲夾層兩邊很容易發生錯動,發生滑坡。當然,如果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也只有加強護坡來程度的避免危害發生。

隨後我們繼續往上走,爬了好久終於來到了三疊泉。三疊泉它位於五老峯下部,我們看到飛瀑流經的峭壁有三級,溪水分三疊泉飛瀉而下,據瞭解它落差共155米,看起來極爲壯觀,撼人魂魄。三疊泉每疊各具特色。自古有不到三疊泉,不算“廬山客”之說。在此處我們又瞭解到了沉積岩的有關信息。沉積岩是岩石圈在地表的各類岩石在太陽能, 大氣,水和生物等作用下,發生物理和化學風化,使原巖崩解,經水流搬運或其他方式沉積爲鬆散沉積物,又經物理,化學條件改變,經硬結成岩作用二形成的。顆粒主要由石英,方解石,白雲石,岩鹽,石 三疊泉膏,粘土等礦物。其結構是碎屑結構。岩層之間有清晰的層理,有的水平,有的傾斜,或者波狀斜交錯層理。而此處只有平行層理:層與層之間平行,可見它是在沉積穩定時形成的三疊泉峯險峻,奇特,而且富有魅力。它是地質現象的偉大傑作。非常非常的美!

( 五 )。獅子洞

最後一天我們驅車來到獅子洞,它位於九江縣城正西5公里處的獅子山腹,因山而得名。 獅子洞屬典型的溶岩洞穴,全洞長500米,總面積爲3050平方米,有1個景廳40多個景觀,廳廳相連,景景各異,步移景換,異彩紛呈,各種形態的石乳琳琅滿目,石塔石幔氣勢磅礴,石菊石蓮芬芳似溢,石禽石獸栩栩如生,就如一座石雕寶庫,蔚爲奇觀。

在這裏,我們看到了岩溶現象,即爲可溶性岩石由於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溶蝕、侵蝕和微生物作用而不斷被破壞和改造的一種地質作用或地質現象。岩溶發育的基本條件:a岩石具有可溶性;b有溶蝕能力的水;c可溶岩具有透水性;d有循環交替的水流。其礦物主要是變質岩裏的石灰岩,在三疊紀時代,在它剛從海平面衝出時,由於水中含大量的co2的原因,然後

h2o+co2→←h2co3←→h + + hco3-

caco3==ca2+ +co2+ 3

caco3+h2o+co2 ====ca2+ + 2hco-- 3

由於h +和hco3-的含量過剩,破壞了ca2+和co2+ 3的平衡,從而使ca2+和hco-- 3形成 ca(hco 3)2進行溶解,同時ca(hco 3)2又分解成caco3,又進行沉澱,就形成了溶洞的形狀。

(六)。 隘口馬頭山莊

最後一程我們來到了隘口馬頭山莊,這裏以前是一個採石場。在這裏我們看到了一座背斜山,背斜山也就是與背斜構造相一致的山。在褶皺構造地區,地貌發育的初期背斜部位尚未經受明顯的侵蝕破壞,形成背斜山。其山脊位置和背斜軸相當,兩坡岩層向外傾斜。背斜的中心部分岩層較老,兩翼岩層較新。還了解到褶皺的背斜情況,在那裏我們發現其核部由於岩層彎曲而很容易破裂,它的形成是由於地殼的運動而產生了斷層,並且岩層在受到剪力的作用下,發生擠壓, 在它抵抗破裂時發生變形形成了褶皺,因此處的傾角大於45?,因此爲衝斷層。下盤擠壓,上盤相對上升而形成。

實習總結:

在依依不捨中我們告別了廬山之旅,期末也快來臨了,大家又忙碌了起來。這次的實習讓我們在快樂輕鬆、人傑地靈、山水如畫的環境學到了很多在學校都無法學到的知識。通過這次實踐讓我收穫很大,不僅學會了羅盤的使用方法並且親手測定了岩石的走向,傾角和傾向,加深了對各種地質作用的理解,看到了很多地質構造,而且瞭解到三大岩石的種類,結構,形狀及產狀;看到了三大岩石的一部分類型,比如變質岩的石灰岩,和沉積岩等。瞭解到了各種地質構造對道路和橋樑建設的影響,也對整個廬山地區的地質構造有了一定的了認識。

這次實習讓我們更好地瞭解了課堂內的專業理論和課堂外的真實情況,既鍛練了吃苦耐勞、艱苦努力、遵守紀律、團結協作等優良品質,也培養了實際工作能力,獲益甚多。通過這次實習,我不僅培養了對大自然的熱愛,陶冶了情操,提高了對地質科學的熱愛和興趣,而且還在實習的過程中加深了對地質知識的瞭解,尤其是工程地質學中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概念的理解,從之前的感性認識昇華爲如今的理性認識,這種質的飛躍,歸功於實踐的作用。

工程地質實習報告 篇九

一、前言

通過這六天的實習,加深了我對工程地質這門課的熟悉,讓我從書本中走了出來,親眼見到了真實的地質現象,瞭解了斷層、背斜和滑坡等重要的地質現象,親自觀看了和體驗了各種岩石的分佈和形態,讓我從本質上對三大岩石有了一個大致的瞭解。實習讓我們在自然中更好的理解了原來抽象的概念,使學問詳細化,印象更深刻。實習豐富了我們的學習生活,爲我們以後的工作和學習都有肯定的關心,同時實習的過程激發了我在將來學習的熱忱。所以,實習對我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同時,我們對這次實習也做了縝密的部署:

1、時間:20xx年5月4日—20xx年5月9日

2、地點:河北省秦皇島市柳江盆地國家地質公園

3、路途:

1、秦皇島市石門寨鎮

2、秦皇島市祖山東門

3、秦皇島市北戴河區鴿子窩公園海灘

4、目的:

1、使理論聯繫實際,加深和鞏固課堂學問,提高在野外識別各種地質現象的力量同時增加感性熟悉,擴大視野,培育提高觀看力量,動手操作力量,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力量;

2、鑑別和觀看常見的岩石,礦物特徵及工程性質;

3、瞭解三大岩石的形成過程,產生年月、結構、產狀、形成緣由及現象以及流水的地質作用對岩石的影響和沖刷成河谷的過程;

4、學習運用羅盤儀器測岩石的走向、傾向和傾角;

二、實習地區概況

1、柳江盆地地質概況

柳江盆地爲我們在秦皇島地區野外地質實習的主要區域。它位於秦皇島市區北側,其中心距秦皇島市28km,屬河北省秦皇島市撫寧縣管轄。

區內有縱貫南北的大路及地方窄鐵路與秦皇島市區相通,交通極爲便利。

該盆地爲南北延長的低山丘陵區,其北、東、西三面爲陡峻的高山所包圍。貫穿盆地的大石河是本區最主要的水系,自西北流向東南,出盆地後在山海關的南側入渤海。盆地內丘陵一般海拔200—300m,最高的山爲老君頂,海拔493。7m。

本區年降水量爲400—1000mm,其中70%集中於7、8月份,所以山洪也主要集中在這個時期。

2祖山國家地質公園概況

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級地質公園和國家級稀有植物及瀕危野生動物自然愛護區。位於河北省秦皇島市西北部。京沈高速秦皇島西出口沿秦青大路北行12公里即到,距秦皇島市區23公里。屬原始森林峽谷型自然風景區。因燕山以東、渤海以北諸峯均以它的分支延綿而成,故名“祖山”。20xx年開發至今,形成五大景區,100餘處自然景點,是淮河以北少有的南派山水。

祖山原始森林峽谷總面積118平方公里,主峯(天女峯)海拔1428米,區內千米以上高峯20多座,植被掩蓋率96%以上。象形奇石、雲海、日出、古洞、原始叢林、溪流、飛瀑、奇花、高山自然?草原、樹掛構成景區十大景觀。祖山原始森林峽谷是侏羅紀至白堊紀末地殼運動而成。在長期風化剝蝕和流水衝擊下,形成了多處絕壁幽谷和造型地貌。

祖山,山勢跌宕,峯巒陡峻,因渤海以北、燕山以東諸峯都是由她的分支盤撥而成,故以“羣山之祖”名之。她立峭巖作脊樑,以瀑流注血脈,搽嬌花飾容顏,披蔥鬱爲秀髮。景區內山勢陡峻,溪水跌宕,可謂立峭巖作脊樑、注瀑布爲血脈、披茂林作秀髮,裁白雲作霓裳,集雄奇嫵媚於一體。峯奇水異,洞幽石美,林豐草茂,歷史淵源,是觀完旅遊、避暑度假、科普考察的絕好場所。

3、鴿子窩公園海灘概況

鴿子窩公園又稱鷹角公園。由於地層斷裂所形成的臨海懸崖上,有一巨石形似雄鷹矗立,故名鷹角石。該石高20餘米,過去常有成羣的鴿子或朝暮相聚或窩於石縫之中,因此得名鴿子窩。鴿子窩公園是欣賞海上日出的最佳之處,每逢夏日早晨,這裏雲集數萬名遊客欣賞“紅日浴海”的奇景。

三、實習內容

1、柳江盆地愛護區石門寨西門180米處

該處岩石以沉積岩居多,由地質構造形成。亦有石灰岩,主要成分爲碳酸鈣,經長期風化作用,暴露在外表的部分呈深灰色,岩層

爲中厚型,中間夾有薄的灰巖。灰巖呈竹葉狀,較破裂,屬碎屑結構,這些碎屑物質經膠結後形成灰巖。此處岩石約5億年前形成,屬下奧陶世紀,粘土礦物發黃,岩石經劇烈的構造運動,由水平變爲傾斜,產生背斜現象,並有正斷層出現。用地質羅盤測該處岩石的產狀,走向爲北偏東10°,傾向爲北偏東100°,傾角爲30°。

由此處向西約200米處岩石出露於地表,閱歷證爲砂岩,其結構爲碎屑結構,此處不整合現象明顯,由砂岩和灰巖組成,屬沉積接觸,砂岩約2億年前形成,灰巖約5億年前形成,由於形成年月不同,說明爲不整合。此現象說明秦皇島地區至今至少經受了2次地殼運動,由於3億年間隔形成的不整合面應在海平面下形成,至少經受2個循環,而該處岩石現在又出露在地表。在不整合面上有礦物,是地質學家發覺地下礦物的依據。不整合面處強度差,不適合在此面上施工。

2、砂鍋店東北200米處

該處爲石灰窯產石場,觀看此處岩石,岩溶現象明顯,有溶溝、石芽、天生橋等。其緣由是地殼運動擡升到潛水地表以下,潛水地表共同作用形成的岩溶現象,因岩石中有裂縫,有空間且水有徑流通道。

岩溶現象是由於水和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與岩石經長期化學反應,使岩石具有可溶性。該處向西北走約100米處,發覺大面積的岩石間侵入接觸現象,石灰岩中夾有岩漿岩,說明此處經受過火山噴發。該處亦發覺有巖牆,較長,寬約3-4米,其走向爲南北方向320°,由花崗岩、長石、石英、雲母組成。靠近地表的岩石經長期風化,產物爲第四紀土,岩石中還發覺有巖洞。此處向東南方向約200米處,有大量石灰岩形成的岩層,呈單斜,基本走向爲南偏北。在砂鍋店東等地,發覺石英斑岩,它是花崗斑岩的又一種變種,具隱基斑狀結構,石英斑晶特多,普遍具有熔蝕現象。此處也有閃長玢岩,呈巖牆狀產出,具隱基斑狀結構,斑晶主要是斜長石,有時含角閃石較多,有的基質中含少量石英,有的可見球粒結構和流線結構等。

2、秦皇島市祖山東門

祖山爲早白堊紀形成,爲響山岩基的一部分,此處沉積岩中有破裂帶,火山爆發時岩漿從中冒出,冷凝成岩漿岩。祖山佔地217平方公里,平面形段呈橢圓形,長軸長25公里,短軸長15公里,南北方向,岩石中以花崗岩居多,佔65%左右,爲中粗粒,成分主要是成肉紅色的正長石,又稱甲長石。

石英其次,佔20%-25%左右,透明發亮。此外,還有云母、斜長石。斜長石呈灰白色,由於長石含量不同,雲母顏色也不盡相同,雲母佔整個岩石的5%-10%。較黑的岩石中,雲母含量不超過5%。在此處觀看,長石顆粒大小在1釐米左右,晶體顆粒,爲結晶結構。山體構造爲原生結理構造,山體中有裂縫,都爲豎直方向,有原生孔洞,又稱之爲晶洞構造,而外形不規章的孔隙是水晶的成長地。

此處地貌陡峭,險峻,構造爲原生結理,由於長期的風化作用及地表水的侵蝕作用,岩石部分豎直掉落,形成深谷奇峯。此處岩石傾角較大,巖體破裂。山體中有河流,稱爲石河,發源於祖山響山山脈,山上有明長城,由元朝徐達修建,1967年,戚繼完重修,基本走向爲南北方向,直達青龍。祖山最高峯爲響山,海拔爲1421米。

3、秦皇島市北戴河區鴿子窩公園海灘

此處濱臨渤海,爲海洋環境。海洋環境按地理位置分爲濱海、淺海、半深海和深海。低潮時暴露於海岸帶的部分,稱爲濱海。濱海又分爲後濱帶、前濱帶、外濱帶。後濱帶爲平均海潮線,常年暴露在外;前濱帶爲平均海潮線到中濱線處;外濱線爲中濱線以外的部分。海岸線到海底深約200處的部分,稱爲淺海,此處陽完充分,有機物含量多,是海洋生物的抱負棲息地。深海處動物少。

此處岩石又遠古火山噴發而形成,以岩漿岩爲主,岩石受海洋水動力作用,常見有海浪作用、潮汐作用和洋流作用,使此處形成有特色的海蝕地貌,有海蝕崖,海蝕柱,海蝕拱橋和海蝕平臺等,形成緣由有沖蝕作用,磨蝕作用等,使岩石破裂。

岩漿岩受風化作用等變成高嶺土、偉晶岩。偉晶岩顆粒大,和花崗岩成分相差不大,由正長石、斜長石、雲母、石英等組成。岩石被多組結晶切割。

四、結束語

通過本次實習我熟悉到:本區地層出露較全。從中生代地層開頭,除缺失寒武系、奧陶系、三疊系、侏羅系、第三系以外,其他地層均出露完好。所形成的岩石類型多樣,包括岩漿岩類,沉積岩類以及變質岩類。本區的岩漿活動從方式上有深成侵入,淺成侵入,噴出等。所見巖類有基性巖類和酸性巖類。從變質作用和變質岩方面,本區的變質作用主要爲區域變質作用。主要變質岩有千枚巖,大理岩以及板岩。在構造方面,本區分佈有四大褶皺,另外還有七個斷層。兩個大斷層幾乎將此區分爲三部分。區域進展方面,本區經受了多次構造運動,形成了四個構造層。總體說來本區構造運動較強。

經過6天的實習,使我學到了許多東西,通過老師的講解,使我學會了許多課內學不到的東西,包括:如何通過一塊石頭的色澤,去推斷其類別、其形成年月;如何去辨別3大岩石;如何去測量岩石的走向等等;總之,通過實習後我更好地把握了《工程地質學》這門學科,更好地把握了所學學問。

工程地質實習報告 篇十

《地質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基礎學科,許多地質理論和知識都必須經過實踐的過程,才能加深我們對它的理解和認識。因此,地質學的野外實習是不可缺少的實踐環節。通過這次在昆明、武定、元謀地區的教學實踐活動,使我們有了一次理論聯繫實際的機會,使我對《地質學》的有關理論知識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對地層、構造、岩石、礦物等地質學基本概念有了進一步的理解。

一、實習目的,任務和要求

(一)實習目的

通過實習,使我們進一步鞏固課堂上所學的地質學基礎理論知識。運用這些知識去觀察、研究、分析和判斷各種地質現象解決實際問題。培養我們理論聯繫實際,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鍛鍊我們吃苦耐勞,不畏艱險的地質精神。樹立熱愛專業以及勤奮學習的思想和決心。

(二)任務

1、在野外對各種內、外地質作用進行初步觀察分析,着重點是外力地質作用的觀察分析。

2、初步對三大類岩石、地質構造和礦產進行觀察認識,瞭解它們在自然界的分佈狀況。

3、學會地質羅盤的使用、手標本採集、地質現象觀察和描述記錄等野外地質工作的基本方法。

(三)要求

1、實習前認真學習實習指導書,做到心中有數,有條不紊。

2、實習中聽從老師安排,認真聽指導老師講解。

3、認真細緻觀察各種地質現象,作好記錄,多提問、多思考。

4、採集3~5塊有代表性的岩石、礦物或化石標本。

5、實習結束後,編寫一份地質實習報告。

二、實習的基本情況

(一)組織形式

以班爲單位進行。每個班作爲一個小組,由一名實習教師指導,組長和安全員協同老師工作,同時還有班主任負責學生生活、交通等管理。

(二)實習過程

本次實習地點爲昆明、武定、元謀地區。時間爲一週,具體安排如下:

第一天xx。

第二天上午xx。

下午xx。

第三天上午xx。

下午xx。

第四天xx。

下午xx。

第五天xx。

下午xx。

第六天xx。

三、任務完成情況

對各種內、外地質作用有了初步認識,如地質構造的識別、對風化作用及地表流水作用現象的認識等;對三大巖類能進行初步識別;能使用地質羅盤測巖體的產狀;採集了有代表性的岩石、礦物和化石標本並作了詳細的野外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