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個人文檔 > 徵文稿

老年人徵文(精選多篇)

徵文稿1.9W

第一篇:老年人的家電應該具備老年人的特點

老年人徵文(精選多篇)

如今國內人口老年化趨勢逐漸加大,對於家電行業來說,針對老年羣體的特殊性來生產老年人用的家用電器相信會給家電廠家和買家帶來豐厚的利潤。與整體消費不同,一個龐大的老年人羣必然會呈現一種不同的、帶有老年生理特徵的消費需求。比如年齡增加必然帶來人們生理上的變化,因此老年人對於各種用品必然有一些特殊要求。與此同時,知識的老化也使老年人要求電器的操作越簡單越好、說明書越通俗易懂越好。因此,企業不僅在產品上需要更加細化,在服務上也應更多地考慮到老年人的特點,提供更多的諮詢、講解等服務。據瞭解,國外有人早在1990年就提出了“老年型家電應有別於一般家電產品”。韓偉強介紹說,奧維諮詢的調查發現,老年人的家電需求主要體現在打點家務(冰箱、洗衣機、電飯鍋、微波爐、豆漿機等)、照顧兒孫(熱奶器、消毒櫃、遊戲機等)、改善生活品質(空調、電風扇、浴房、按摩器等)、充實精神文化(電視機、錄像機、錄音機等)等方面。

而老年人對家電產品的需求趨勢主要體現在產品操作的簡單性、安全性、提示性、節約性、適宜性及透明性上。他進一步解釋說,隨着年齡增大,老年人的身體機能逐漸衰退,因此對產品需求集中在簡單性上,主要體現爲產品功能的簡單化、操作方式的簡單化及維修一站式的簡單化。

銷售人員介紹說,一些帶提醒功能的家電比較受歡迎,比如老年人在燒水的時候經常會遺忘,帶鳴叫功能的電水壺就比較受歡迎。此外,便捷也是老人比較看中的,不僅產品操作應該簡便,而且最好是“傻瓜型”、“一鍵通”產品,同時還應該具有字體大、鍵面大,說明書通俗易懂等特點。

但是,中國聯保調查發現,在目前智能化的大環境下,企業均在產品中增加多種功能。以電視爲例,智能遙控、多屏互動等功能幾乎已經成爲標配,其主要目標羣體爲年輕人,於是在現實情況中出現了“80、90後不看電視,50後、60後不會看電視”的窘境。面對功能按鍵繁多的遙控器、層層嵌套的界面,作爲電視主要使用者的老年人只能選擇最常用的調臺、調音等基本功能,其他智能功能形同虛設。再如洗衣機的羊絨清洗等功能,廠家雖力求功能全面,但老年人仍更傾向於傳統的手洗方式。“電器功能的多樣化和集成化不僅使老年人操作起來困難重重,而且也是社會資源的一種浪費。”韓偉強認爲,企業應進一步細分市場,同一款產品可以再細分出老年簡化版,一些時尚的功能儘量簡化,同時增加一些老年人需要的功能,比如在電話上增加社區售後服務、120急救及家中親人的一鍵通撥號等,在滿足老年人特殊需求的同時也開闢出自己的一片廣闊天地。

第二篇:xx老年人協會

xxxxxxx

老年人協會成立申請書

尊敬的各位民政部門領導:

您們好!感謝您們能在百忙之中抽空來審閱我們這份申請書。爲豐富我村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好地組織我村老年人開展多種形式的娛樂文體活動。對我村體弱病殘的老年人進行家政護理等服務,體現村幹部羣衆對老年人的關懷照顧。使老年人老有所依,老有所樂,特在此申請成立會衝村老年人協會,望予以批准。

現將本協會的概況彙報如下:

協會名稱:xxxxx老年人協會

協會性質:民間自發非營利性社會組織

協會宗旨:團結和帶領廣大老年人,堅持四項基本原則,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認真貫徹黨和政府的各項老齡工作方針、政府,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和諧社會繼續貢獻力量,依法維護老年人的合法權益,協助政府爲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教、老有所學、老有所爲、老有所樂”的工作目標,努力爲老年人服務,使老年人健康長壽,歡度晚年,把老年人協會辦成“老年人之家 ”。

協會成立必要性:本村由於地理位置因素影響,大部分青壯勞動力在外工作,村內年長者較多,缺乏必要的照料,生活無趣單調。成立村老年人協會,不但可以爲村需要幫助的年長者提供服務,爲其排憂解難。還可以組織多種形式的娛樂文體活動,豐富村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符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本質要求,有利於推進我村和諧發展。

協會成立可行性:首先,我村老年人人口較多,有廣泛的老年羣衆基礎;其次,老年羣衆對成立老年人協會意願十分強烈,紛紛要求成立

屬於自己的組織;再次,協會可以以村委爲依託,藉助村委的號召力和影響力,充分發揮老年人協會的服務功能和輻射範圍,進一步地完善協會的功能職責。

協會業務範圍:1、做好老年人思想政治工作,組織老年人學習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國家的法律法規,引導老年人遵守社會公德和行爲規範。 2、組織開展爲老服務和老年互助活動,爲老年人提供家政、照料、護理、信息諮詢、心理疏導等服務,或組織低齡老年人對高齡、空巢、失能老年人進行幫扶,解決實際困難。3、倡導積極健康的老齡理念,引導老年人選擇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組織老年人開展有益於身心健康的文體活動,豐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4、依法組織老年人蔘與鄉村建設,在村內服務、關心教育下一代、調解鄰里糾紛和家庭矛盾、維護社會治安、移風易俗、抵制封建迷信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協會工作目標:服務老年羣體,煥發夕陽光彩

協會組織架構:本協會設會長一名,副會長一名,協會委員會委員若干,組織架構如下:

xxx(會長)

xxx(副會長)

xxx xxx xxx xxx(委員會成員)

協會資金及經費來源:

1、可從社區居委下撥一部分資金作爲活動經費。

2、會員會費。

3、社會各方面的資助和捐贈。

4、通過合法途徑的創收收入。

5、老年人自願捐獻。

xxxxxxx老年人協會

二〇一四年五月二十日

第三篇:老年人再婚問題

老年人再婚問題

摘要:老齡化的到來,很多的老年人晚年生活孤獨,老年人再婚越來越多,但是相對再婚離婚這也很多。老年人再婚有很多的問題,主要是受到多方面的影響,子女、社會、自身等等,針對這些因素就需要有相對的一些措施來改善,老年再婚是必要的,對老人晚年生活是很重要的。

關鍵詞:老年人再婚原因影響因素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的觀念在不斷的變化,對於離婚、再婚不再如改革開放之前是不能出現的現象。現在離婚被看成很正常的現象,特別是80後一代,夫妻在一起不開心就會離婚,而且現在很多人都會喜歡離過婚的女人,認爲離婚的女人更懂得照顧丈夫、家庭,能更好地照顧婆婆等。

老年人是人類出現就存在的一羣人,但不同時期對老年人的界定是不同的,在20世紀初認爲老年人是60歲以上的人,而在20世紀六十年代以後認爲65歲以上的人是老年人,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60歲及以上人口占13.26%,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占8.87%。我國老年人衆多,而且老年中離婚、喪偶的老年也有很多,而且我國老年人年的離婚率越來越高,很多離婚的老年人選擇再婚,但是其中有很多的問題。老年人爲社會貢獻了自己的青春,而到了晚年卻很少得到社會的關注,關注老年人的老年生活,特別是離婚、喪偶老年人的再婚問題,是我們都應該做的。

一、老年人再婚的原因

近年來,老年人再婚現象很是普遍,特別是在城市中,從2014年到2014年天津老人登記再婚的數量以每年2%的比率增長,有研究表明城市的再婚現象比農村普遍,而且知識分子和離退休幹部要多於工人和農民。越來越多的老年再婚者是社會的必然,對於這種現象,有必要對去促成因素進行分析。

(一)喪偶老年人羣體的擴大是老年人再婚的基礎

在現在社會中科學技術的發展,特別是醫療技術的發展,人口的平均壽命在不斷的增長,人口的死亡率降低,而且新中國成立之初,國家大力提倡人口的生育,生育率大大提高,到現在這些人都已到了老年,中國現在60歲以上老人佔13.26%,已經遠遠高於10%的老齡化界限。在世界範圍內老年人口也是迅猛增長,聯合國預見2014年老年人達10億,老年人增加迅速,相對的喪偶老年人的人數也不斷增加。第五次人口普查顯示老年人喪偶者佔30.6%。如此龐大的喪偶老年人羣體是老年人再婚的人口基礎。

(二)老年人離婚率上升是老年人再婚的推力

改革開放以後,人們的思想不斷解放,老年人的價值觀念和老年人的婚姻觀念都在不斷的改變,在原先的包辦婚姻中的很多問題、各種矛盾成爲激化離異的因素,很多家庭不再能維持而解體,第五次人口普查顯示老年人離婚者有84萬,佔0.7%。很多因素諸如性格不合、缺乏婚姻基礎、第三者以及更年期情緒等都導

致了老年人的離異,而且在城市的老年人離婚率要明顯高於農村,文化水平越高離婚者有多。

(三)追求幸福的晚年生活是老年人再婚的內因

社會學家馬斯洛提出人的需要層次理論,認爲人有五種層次的需要: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會情感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老年人也是有這五種層次的需要,老年人進入老年後活動較少,喪偶或離婚的老年人的精神生活缺乏,特別是農村的老年人,對情感的需要無法得到滿足,容易感到孤獨,此外,老年人由於與子女之間的代溝使得其很難得到子女的理解,他們渴望能找到一個伴侶相伴,與其溝通交流,能夠理解自己,而且男性老年人更希望友誼個伴侶來照顧自己的生活。老年人希望通過再婚來相互排解寂寞,這也是老年人再婚的最主要的動因。

二、老年人再婚的影響因素

老年人在喪偶或離婚之後會感到孤獨,希望再婚來滿足對情感的需求,但是老年人再婚中卻會出現很多的問題,這些問題從結婚之前到再婚到婚後生活等都會出現,而影響老年人再婚的原因中有來自子女方面的,有來自自身方面的以及還有來自再婚對象方面的等等。

(一)子女的阻撓

在老年人的再婚的影響因素中首當其衝就是子女的阻撓,老年人再婚子女是有自己的考慮的:有的子女認爲在父母再婚之後遺產會受到威脅,很多再婚的老年人都是知識水平較高,都有一定的經濟基礎,而再婚之後遺產的第一繼承人就是對方,而且後爸(媽)的子女也會來平分遺產;有的子女認爲在父母再婚之後會轉移原先對自己的情感,會冷落了自己,會對父母再婚對象產生排斥,與之之間有距離感,很難溝通,不利於家庭和睦;有的子女認爲父母再婚後如果父母去世,其伴侶就是自己的責任,就會成爲自己的負擔;還害怕父母再婚就會不再幫助自己照顧孩子;很多子女認爲父母再婚會帶來外人的嘲笑,認爲自己不孝順,會丟自己的面子;而且由於與子女之間的代溝,很多的子女並不能理解老年人再婚現象,認爲結婚是年輕人的事情。這些都是子女阻撓老年人再婚的因素,其實這些子女都是從自己的利益出發來考慮的,很少想到父母。

(二)世俗的阻撓

“三人成虎”、“人言可畏”等都是形容外在社會的看法的重要性,外人的評論對一個人的影響是很大的,現在很多愛嚼舌根的人,經常會對別人的行爲津津樂道,老年人再婚者會被人傳爲“不正經”,這些話嚴重印象了老年人自己的生活,也使得子女對父母產生反感。

(三)再婚老年人自身原因

除了很多外在的因素之外,還有很多是來自於老年人自身的:

1.老年人的傳統觀念

很多老年人都是受中國傳統的思想影響,特別是女性老年人,堅持從一而終的思想,這樣既對得起死去的老伴,又不會招來閒言碎語,保持在子女心中的形象,所以很多獨居老人都會選擇獨身。

2.老年人的戒備心理

老年人對結婚對象會有戒備,而且還會對結婚對象的子女的戒備,以及對自己的子女的戒備,戒備的主要原因是有傳統思想上的,有情感方面的,還有經濟方面的因素。很多老年人會受外界各種非議厄影響,對自己的再婚會小心翼翼;而且這些老人都與原來的配偶生活幾十年,之間的情感很深厚,再婚只是爲了排解寂寞,雙方之間情感並不深厚,還有可能把再婚對象與以前的配偶相比較,就會產生很多的矛盾;很多再婚的夫妻在經濟上都是很看重,都希望能掌握家裏的經濟大權,在經濟上就會與再婚對象以及其子女產生矛盾;再婚家庭偈關係結構更加複雜,夫妻以及夫妻的子女各種關係,使得再婚家庭比一般家庭敏感。

三、老年人再婚的建議

老年人再婚是尤其必要性的,但是在再婚中有很多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應該有一些對策。在政府方面應該針對老年人的情況制定與之相應的政策,完善法律法規;社會上應該對老年人再婚建立正確的觀念,媒體要起到引導的作用;子女方面,子女要理解自己的父母,瞭解來人的需要,多進行溝通,相互理解;老年人要打破傳統觀念的束縛,追求自己的幸福,但是在再婚前要相互瞭解溝通,同時要端正態度。

老年人爲社會奉獻一(本文來自本站:)生,在晚年有很多失去配偶或離婚,他們的晚年是孤獨的,因此老年再婚是有必要的,雖然再婚中有很多的問題,再婚離婚率也很高,但是這不能否定老年再婚,我們應該端正對其的態度,給老年人自由的空間,讓其享受幸福的晚年生活。

參考文獻:

[1] 呂榮斌.對老年再婚問題的理論探討[j].學術交流,1994(4):127-129.

[2] 餘南寧.老年再婚過程中的戒備心理分析[j].上海大學學報,2014,7(3):97-101.

[3] 謝樹鳳.農村老年人再婚觀念、態度及影響因素分析[m].北京:理論前沿,2014:58-59.

[4] 馬金.淺析我國喪偶老人再婚問題[j].南京人口,1998(1)

[5] 李華偉.社會學視角下老年再婚者離婚原因探析[j].社會科學論壇,2014,2(下):46-48.

第四篇:老年人問題研究

中南民族大學

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社會學2014級

期中論文

姓名鄢勝威

學號 專業班級09社會學一班

指導教師李國珍課程名稱老年社會學

題目 老年人犯罪原因及對策問題研究

老年人犯罪原因及對策問題研究

序言

改革開放後我國的經濟迅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極大提高,加上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人們的健康水平普遍提高,壽命不斷地延長,老年人口日益增加,我國老齡人口的比重日趨上升。老齡化社會到來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這正給我國的現代化建設帶來沉重壓力,也給社會帶來種種問題,其中包括老年人犯罪問題。隨着人口老齡化的進程,老年人犯罪問題也變的突出起來。於是我們必須加緊對老年人犯罪問題進行深入研究。老年人犯罪呈現出不同的犯罪特點。希望通過對以上問題的探討能對老年人犯罪的問題有個全面而系統的認識,並使老年人犯罪問題能得到很好解決。同時對老年人犯罪問題的研究,應當列入社會學研究的重要新課題之一。

老年人犯罪問題研究的背景

我國第五次人口普查數字顯示,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已達到1.3億,佔總人口的10.41%其中65歲以上人口達到8811萬,佔總人口的6.96%。依照人口年齡結構的標準,中國已經進入老齡化國家的行列,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的老年人口還將以較快的速度增長,預計到2014年60歲以上的人口將超過兩億,約佔總人口的14%。隨着老年人口的比重日益增加,社會家庭的環境對老年人的身心及自身諸因素的影響老年人犯罪在社會犯罪佔有的比重和數量也有增長的趨勢。據統計,某地監獄在押犯常年1200人左右,而老年犯罪人員1998年佔到在押犯總數的1.2%,1999年佔到在押犯總數的1.4%,2014年以佔到在押犯總數的2.1%。因此老年人的犯罪增長應當引起有關方面的重視.

一、 老年人犯罪的概念

1982年在聯合國“老齡問題世界大會”上將老年年齡的界限定義爲60歲。我國若以退休年齡爲界限的話,則男性60歲以上,女性55歲以上已基本步入老年人的行列。因此老年人犯罪概括起來說,指60歲以上的人所實施的犯罪。

二、 老年人犯罪的特殊原因

(一)進入老年期以後人的身體機能和心理技能都面臨明顯下降趨勢。在身體機能上進入老年期以後人的許多器官和組織有相當程度的萎縮現象,控制自己的行爲的能力減弱、反應變得遲鈍。從心理機能上來看,此時老年人心理上容易產生孤

獨感和失落感。有些老年人變得敏感多疑。這些心理傾向是由於他們身心衰退而造成的。

(二)老年人在步入老年期以後,由於身體和心理的特殊變化常常會出現對社會生活的不適應;

1.對離休,退休的不適應。對於大部分老年人來說,工作是他們生活的重心,工作收入是整個家庭的經濟來源。在工作當中可以全面的展現自我,體現自我價值,並得到他人和社會的尊重,從中得到快樂與幸福感。

2.對生活貧困的不適應,對於一些老年人來說,本身並沒有很多的積蓄,一旦退休經濟上的收入更少,不可能完全支付生活開支,加上老年人容易患病,更需要金錢來保證及時治病。

(三)與家庭成員的相處情況也會影響老年人的犯罪行爲

1.與子女的關係影響犯罪行爲。當老年人退休離休後,老年人的工資收入不再像以前那樣豐厚,他們的地位權利也不如以前,給家庭帶來的種種好處也不復存在,這樣老年人在家庭中的地位逐漸動搖,以前家長形象逐漸減弱。長期的內心壓抑情緒一旦爆發,往往會造成嚴重的後果,出現犯罪行爲是很正常的。

2.與配偶的關係不睦造成犯罪

當老年人退休後沒有工作來充實生活,心中不免有失落感。對新生活也會出現不適應,使老年人變得敏感多疑,情緒不穩,以自我爲中心。這些心理上的變化都可能影響夫妻之間的感情,大多老年人容易激動往往無緣無故大發脾氣,把夫妻間往年的爛事抖出,互相揭對方缺點,引起雙方的不滿,各不相讓往往會造成夫妻間的矛盾衝突演化爲犯罪行爲。

(四)由於惡習不改造成犯罪

少數老年人之所以造成犯罪是因爲惡習很深,積重難返,不思悔改造成的。如三進宮的老年犯鄭某,利用封建迷信欺詐脅迫等手段姦淫婦女。老年慣犯王某採用利誘的手段,先後多次利用看電視,給錢等手段對鄰居家的小女孩進行猥褻。

(五)由於法制教育的不全面

在我國,尤其農村地區,老年人文化水平相對較低,他們在爲人處事是往往依照自己的經驗和當地的風俗習慣,對於法律知識非常陌生,法律意識淺薄,也就無從遵法守法了。

(六)由於道德教育的不全面

人們往往認爲老年人人生經驗豐富,辨別是非能力強,因此人們在關心老年人晚年生活中,往往認爲老年人不需要思想道德教育。忽視了對老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當今多元化發展的社會,不免對包括老年人在內的成員的思想價值觀造成影響。

三、預防老年人犯罪的主要對策

(一)建立家庭養老與社會養老相結合的物質生活保障體系。加強社會養老制度建設,實行國家,社會,家庭,個人公平負擔的原則,形成完善的老服務體系,

使老年人的物質生活,醫療保健,文化娛樂切實得到保障。

(二)建立城鄉老年人的醫療保障制度。必須調整現有的醫療政策,完善醫療保險制度。

(三)重點救助貧困,生活艱辛的特困老年羣體。各級政府應當從實際出發,建立健全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對貧困老人實行特別政策給予特別關愛。

(四)依靠發展老年教育提升老年人身體,生活,精神質量。發展老年教育事業,針對老年的教育特點和規律,應從豐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入手,開展豐富多彩的老年教育和科學健身活動,使他們在學習,健身中得到快樂和知識。

(五)把維護老年人的權益擺在司法工作的重要位置。依法維護老年人的合法權益,尤其要慎重對待,妥善處理老年人犯罪案件。對老年人犯罪的案件的審判,須根據老年人的犯罪特點,犯罪的原因,犯罪的情節和危害的結果綜合考慮,在法定量刑幅度內儘量從輕判處。

(六)做好老年犯罪的教育改造和安置幫教工作。由於老年人年老體弱獨立生活能力差,加上社會關係來往少,這種情況下老年罪犯會變得心灰意冷對生活失去了興趣,這會增加對他們改造的難度,介於老人特殊的生理、心理特點,改造機關應採取比較寬容的態度,儘量少分配繁重的勞動任務。

我們要把老齡工作視爲社會主義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全社會都重視起來,努力創造一個適合人口老齡化的社會條件與環境,激發老年人爲社會服務的意願,引導老年人蔘加各種社會活動,充實他們的精神生活,使老年人安度晚年。這樣老年人問題就可以得到圓滿的解決的。另外,筆者認爲在全國人口高齡化已到來之際,和現代社會小家庭日益增多的衝擊下,對於老年人犯罪問題的加強研究,應列爲犯罪學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

參考文獻資料

[1]賴文.老年人犯罪的問題

[2]人口老齡化的含義

[3]程東寧.老年人犯罪能不能網開一面.人民法院報,2014(4)

[4]吳宗憲.老年男性的犯罪心理.政法論壇,1992(3)

[5]陳麗平.關愛老人就是關愛自己.法制日報,2014(5)

[6]郭金亮 丁桂枝.論我國當代老年人的精神需求求索,2014(4)

第五篇:老年人犯罪

淺談我國老年人犯罪現狀及懲治預防措施

2014年2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發佈的《關於貫徹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若干意見》中,首次規定老年人犯罪酌情從寬。意見規定,全國法院對於未成年人犯罪、老年人犯罪要酌情從寬處罰。對老年人犯罪是否從寬處理,此前我國法律沒有規定。此次出臺的意見是首次明確。2014年2月25日,我國刑法修正案(八)正式公佈,對於老年人犯罪刑罰作出了更爲明確的規定:“已滿七十五週歲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過失犯罪的,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審判的時候已滿七十五週歲的人,不適用死刑,但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對於被判處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時符合下列條件的,可以宣告緩刑,對其中不滿十八週歲的人、懷孕的婦女和已滿七十五週歲的人,應當宣告緩刑??”不難看出,老年人犯罪已經越來越引起社會的關注。在中國人口老齡化日趨加速的今天,應對和解決老年人犯罪問題,是整個社會的責任。筆者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闡述對於老年人犯罪的幾點看法。

一、老年人犯罪的社會背景

目前,我國的人口結構已經進入到老齡化加速增長的階段。2014年3月1日,老齡辦副主任吳玉韶在北京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稱,“十二五”時期中國人口老齡化加速發展,人口老齡化形勢更加嚴峻,呈現出老齡化、高齡化、空巢化加速發展的三個新特徵。預計到2014年,中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將達到2.16億,約佔總人口的16.7%,年均淨增老年人口800多萬,超過新增人口數量。

老年人羣體規模的壯大,帶給社會的壓力體現在方方面面。尤其是在當下未富先老、城鄉二元結構依然存在的國情下,老年人犯罪問題逐漸由掩蓋在冰層之下漸漸成爲一個全社會,甚至是國家決策層都在關注的社會問題。

我國的人口結構、特殊國情社會經濟現狀、及老年人自身原因等方方面面的因素爲孕育老年人犯罪問題提供了大環境。

二、老年人犯罪的原因

老年人犯罪原因,總結起來不外乎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兩方面。從實踐中看,只有少部分老年人犯罪是純粹的自身因素導致,更多的老年人犯罪是源於其長期以來對家庭、社會的不滿而逐漸形成犯罪心理。

(一)家庭關係誘發老年人犯罪心理

一方面,父子、母子、夫妻關係不和諧誘發老年人犯罪。由於我國的計劃生育政策,導致每對子女贍養四位老人的現象嚴重,子女對老人贍養壓力巨大,很多老人得到的贍養程度遠遠不夠。此外,老人在家庭中主導權的喪失、社會活動減少等因素加劇了老年人精神上的緊張感和挫折感,導致父母與子女關係不和睦,甚至有此而引發犯罪事件的發生。據千龍網報道,2014年北京豐臺區的82歲老人齊某因兒子長期酗酒,酒後即罵父親,老人一氣之下痛殺不孝子。

除了父子、母子關係外,夫妻關係也是誘發老年人犯罪的一大原因。隨着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的變化,夫妻的關係也受到影響。性格、共同的興趣愛好、和諧的性生活、家庭經濟支配和家務勞動的分擔成爲影響老年人夫妻關係的主要因素。如果不能很好地保持和諧的夫妻關係,處理生活中的矛盾,就會引發爭執,進而演化爲犯罪。2014年6月,南京市就發生了一幕65歲老太趁丈夫熟睡之機用斧子將其砍死的慘劇。

另一方面,隨着我國獨生子女政策的實施,我國“空巢”家庭模式正在加劇。據統計,“空巢老人”在各大城市平均比例已達30%以上,個別大中城市甚至已超過50%。空巢老人的生活和心理狀況也在影響着犯罪的發生。

目前,經濟的快速發展客觀上加劇了大量農村剩餘勞動力的外流,年輕子女外出務工後,家中只剩下年幼的孩子和老人,照顧家庭、孩子的重擔落到了老人身上,習慣上把心事向子女傾訴的需要得不到滿足,有困難得不到幫助,再加上老年人感情脆弱,意志力薄弱,極易產生犯罪衝動。另外城市中“421”(即一對夫婦贍養四位老人、生育一個子女)的家庭模式也減弱了老年人與年輕人之間的交往機會,使城市裏的老人空虛感有時無所寄託,心情煩躁不安或者嚴重抑鬱,一旦遭遇外界不良刺激,這種心理隱患極易化爲越軌行爲,嚴重的則可能觸犯刑律。

(二)社會對老年人羣體的認知誤區爲老年人犯罪提供便利。

一直以來,社會普遍將老年人視爲弱勢羣體。由於進入老年後身體機能的衰退,其在社會和家庭中起到的作用也越來越小,並且老年人在社會的認知中通常都是清心寡慾,與世無爭,加之中國傳統的尊老美德,人們很容易忽視這個羣體存在着危害社會的可能。於是,對於老年人犯罪問題存在疏於防範的現象。

此外,生活水平的提高使老年人的體質相對以往增強了許多,體力的充沛也可以爲老年人實施某些暴力型犯罪提供了身體上的便利條件。

(三)老年人的社會化建設滯後爲老年人犯罪帶來隱患。

在現代社會,老年人的社會化與社會發展應是同步的,雖然我國正努力推動老年人社會福利保障體系,但是相對於人口老齡化的增長速度,我國在這方面的建設明顯滯後,尤其在農村更加突出。由此,容易將老年人推向正常社會化的“角落”之中。與之相伴的則是文化生活出現“真空”,導致文化生活導向模糊、與社會的文化衝突加劇,在形式上表現爲在生活觀、人生觀、價值觀方面與社會發展脫節,難以適應社會規範的要求。

三、老年人犯罪的特點

老年人羣體與其他羣體相比,除了年齡上的差異,其生理、心理因所處的特定年齡段造成其的犯罪表現具有一定程度的特殊性。

從犯罪主體看,男性多於女性,而且絕大多數老年犯文化素質較低,法制觀念淡薄。他們由於受教育程度有限,很難通過正常合法的途徑滿足自己的正常需要,進而滑向了犯罪的深淵。

從犯罪類型看,激情犯罪較少,暴力型犯罪較少。以性別分類,男性多爲猥褻、強姦等流氓犯罪及財產性犯罪,女性老年人犯罪則以盜竊犯罪爲主。隨着社會的發展,人類生命的延長,老年人對性以及感情也有了較以往更多的需求,但是傳統社會觀念、以及落後的文化構成等因素,往往使老年人和合理訴求無法得到充分滿足,致使老年人產生了犯罪的內在動機。而財產性犯罪則與老年人的現實生存狀況息息相關,與其他普通侵財型犯罪沒有太大的區別,只是在手段老年人的侵財型犯罪多采用詐騙等非暴力手段。

從犯罪手段看,老年人犯罪往往採取非暴力手段,表現出智能性、間接性、隱蔽性的特點。成都老人公交車縱火案和韓國老人國寶縱火案,都充分表明了犯罪人經過精心策劃,依靠社會對老年人犯罪意識的疏忽而採取的報復性犯罪活動。

從犯罪對象上看,老年人犯罪所選擇的對象多爲限制行爲能力的人、無行爲能力的人。人進入老年後,自然規律決定了其生理機能呈弱化衰老變化。因此,老年人犯罪往往把對象直接指向缺少反抗能力或反抗能力較弱的婦女、兒童、殘疾人、精神病患者等弱者。

四、對老年人犯罪的懲治

尊老愛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是老年人犯罪也是古已有之的一個社會現實。在中國古代社會對老年人犯罪大部分是採取了有別於一般犯罪的刑事政策。例如漢宣帝朝規定“非誣告、殺、傷、人,它皆不坐。”近代《大清新刑律》規定“滿八十歲人犯罪得減刑罰一等或二等。”在新中國成立後,對老年人犯罪在刑罰執行上有着從寬的傾向。例如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改造條例》規定“年齡在55歲以上,已失去的社會危害可

能的,可以准許限保監外執行。”以及2014年我國刑法修正案(八)中對老年人犯罪的相關規定,我們不難得出一個結論:對待老年人犯罪,我們要在考慮各相關因素的情況下,適當對其從寬、從輕處理。

這一結論不但是對歷史的總結,更是符合當下實際的。老年人犯罪往往有其內在動因,即往往犯罪的老年人都是有“苦衷”的。那麼這種犯罪,當事人的主觀惡性小,社會危害程度也相對較弱。行爲人之所以犯罪往往是處於迫不得已或者爲了滿足基本的生存需要。對於這種情況我們要做的,更是要在刑罰之外解決老人的實際困難,才能真正將他們拖出犯罪的泥淖。

另外從經濟學角度分析,對老年人宜採用緩刑等無需羈押的刑罰手段。因爲如果宣告實刑,那麼意味着這一犯罪分子要佔用大量的社會資源,包括監獄的修建、看守人員的工資、衣食住醫等環節的開支。但是由於老年人的身體因素使得他在羈押期間很少能參加正常的生產勞動,所以這對國家而言是一筆“負收入”。

五、老年人犯罪的預防

古語云“防微杜漸”、“亡羊補牢”。對於老年人犯罪這一日趨嚴重的社會現實,與青少年犯罪一樣,我們不能只是一味的研究刑罰對策,更應該深刻而建設性的進行犯罪預防工作。關於老年人犯罪的預防,我認爲有一下幾點是有益的:

(一)建立完善的老年人權益保障體系,從立法的高度來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只有老年人的合法權益,比如說每一個老年人都能得到適當的贍養,每一個老年人在晚年都能有一個幸福的家庭,讓每一個老年人做到“老有所養,老有所依”。那麼試問,還會有多少老年人去犯罪?

(1)結合我國的國情,建設完善的老年社會保障體系,從根本上解決老齡社會日益突出的養老醫療問題的制度安排。要在健全和完善城市社會養老保險、醫療保險體系的同時,大力推廣城鄉困難羣衆的醫療救助制度,努力完善農村五保供養制度,普遍實行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建立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試點推行社會養老保險制,確保孤寡老人家庭、子女無贍養能力的家庭、生活特困的家庭中的老人能夠老有所養、老有所醫。同時提倡建立家庭養老與社會養老相結合的物質生活保障體系,加大社會募捐、企業資助等多渠道的資金來源,確保城鄉老人的物質需求、醫療保健、文化娛樂等得到更多保障。

(2)法律上維護和保障老年人的權利

不但嚴格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護法》,依法維護老年人的合法權益,確保老年人的社會利益。而且還應該制定相應的法律,來規範老人子女的義務,使得他們不但不會成爲未來老年人犯罪的“幕後推手”,而是成爲老年人犯罪的“防火牆”和“保險絲”。

(3)加大教育宣傳力度,扭轉社會觀念

社會輿論要大力宣傳發揚孝敬老人的傳統美德,加強社會主義倫理道德觀建設,讓全社會形成愛老、敬老之風尚,尊重老年人的社會地位,爲老年人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同時,社會要不斷提高老年人的法律意識和道德水平,提倡老年人加強自身的學習和修養,發揮老年人的專長優勢,從事力所能及之事,積極參與社會主義的建設和發展。

(4)司法機關要做好老年罪犯的教育改造和安置幫教工作。

針對老年人的性格特點和行爲習慣,改造機關要採取寬容耐心的態度,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逐步使老年人認識到自己的法律和道德錯誤,爭取早日重歸社會。另外更要加強對老年犯釋放後的安置幫教工作,充分發揮行政、法律、政策和社會的功用,落實其生活保障措施,關注其思想行爲變化,預防再次犯罪。最後,司法機關還要立足社區街道和農村村委會,針對當前社會發展特點,建立外來單身老人的特別登記制度,關注單身老人的特殊行爲變化,從社會關愛和犯罪預防雙重角度來加強對外來單身老人的管理。

老年人犯罪是全社會共同面對的難題,需要社會和家庭方方面面的努力。刑罰不是目的,從寬處理也不是社會所追求的,所有的老年人都能在尊老敬老的優良傳統下享受夕陽紅,這纔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