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個人文檔 > 徵文稿

紅色故事徵文多篇

徵文稿2.31W

紅色故事徵文多篇

紅色故事徵文 篇一

革命薪火永相傳

——題記

王宣意

中國共產黨百年奮鬥歷程,是一部波瀾壯闊的黨史,它記錄着中國共產黨自誕生以來的艱苦奮鬥和光輝歷程,展示了共產黨同志用生命和鮮血鑄就的信念與忠誠,永遠堅守的初心和使命。我們從黨史中知古今、明大義、續榮光,從黨史中感悟初心使命,汲取精神力量。

作爲一名女學生,革命女性的事蹟固然吸引着我,觸動着我,指引着我。如今再一次重溫黨史,再一次聆聽巾幗英雄人事蹟,其中“八女投江”的故事吸引着我,深深地觸及我的靈魂。

1938年10月,抗日戰爭瘋狂肆虐之時。在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林口縣烏斯渾河,一條平凡得不過再平凡的河,發生了一件不平凡的事。

以冷云爲首的東北抗日聯軍8名女官兵,在指導員冷雲的率領下,與日僞軍展開熱烈激戰。她們主動吸引日僞軍火力,使部隊中的主力迅速擺脫敵人的攻擊,但卻被敵軍圍困河邊。在背水一戰至彈盡的情況下,她們面對日僞軍的逼迫投降,誓死不屈,毀掉槍支,挽臂一同涉入烏斯渾河,高呼“打倒日本帝國主義!”高唱着“奴隸們起來”的國際歌,集體沉江,壯烈殉國,體現了中華民族同敵人血戰到底,寧死不屈,至死不渝的英雄氣概,在人民羣衆中廣爲傳頌。

她們分別是第2路軍第5軍婦女團的指導員冷雲,班長鬍秀芝、楊貴珍,戰士郭桂琴、黃桂清、王惠民、李鳳善和被服廠廠長安順福。她們中年齡最大的冷雲23歲,最小的王惠民才13歲。與我一樣大的年紀,卻能在實現革命信仰的道路上綻放出光芒,我們兩個,走的完全不是同一條人生道路。

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期,我們要紮實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並將其轉化爲實幹奮進的動力,我們的社會、國家就會變得更加美好。

紅色故事徵文 篇二

張可

金色,如火一般熱烈,輝煌。而我外公的舅舅正是如此,他擁有燦爛偉大的一生,爲後人帶來了新生之火,希望之焰。他叫陳金。

其實,如果沒有這次寫作,我或許永遠不會知道,原來我的身體裏,流着一位英烈的血。那天,滿分作文網我打開百度,搜索“烈士陳金”詞條。

“民國33年冬,陳金把古塘的進步青年祕密組織起來,成立‘五四讀書會’,經常把游擊區傳來的《星火報》《曙光報》等拿給大家傳閱。”屏幕上的黑字漸漸隱退。我開始想象,一個嶺南山水滋養出的文風鬱郁的才子,站在一羣少年面前,談救國家保民族,談灑熱血拋頭顱……我太舅外公,在我的腦海中,化作一道金光,熠熠生輝。

我回過神,繼續閱讀“在反掃蕩戰爭中,陳所在的連隊屢立戰功,成爲粵贛邊縱隊珠江二支隊主力第三團的主力連隊之一。”戰場上,我的太舅外公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五戰五捷。我彷彿看見,他堅定的目光中,孕育着金色的希望。

忽然,我看見“民國38年2月,九江支隊奉命從高坡東北側追殲敵軍,陳在戰鬥中犧牲,戰鬥結束後,支隊領導在追悼大會上宣佈追認陳金爲‘模範指導員’”。一發子彈,射中了他,他睜大了雙眼,眼前開始模糊,身上的劇痛涌入腦中,耳旁的叫喊,硝煙的氣味,慢慢凝聚,變成了一團金黃的火焰。他倒下了,但他——我的太舅外公化作了天上的一顆閃亮的金星。

終於,頁面拉到最底端,我的太舅外公的一生結束了。雖然他二十二年的短短人生,只定格在這幾行字裏,但他的偉大、勇敢與愛國之心,卻成了我生活中的一盞金色的燈,其磅礴的力量,指引着我前行。

紅色故事徵文 篇三

革命中的奇蹟

鄒炅岸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共產黨,辛勞爲民族,共產黨,他一心救中國……”1921年,中國共產黨誕生了,翻閱這一百年來共產黨歷史事蹟,無不動人心魄,其中讓我最爲震撼的就是堪稱“奇蹟”的長征。

長征,是共產黨領導下工農紅軍進行的一次艱苦卓絕的戰略轉移,從1934年10月開始到1936年10月,兩年裏紅軍們一邊要突破敵軍的重重包圍,一邊要面對路途中極端惡劣的環境、氣候,彈藥不足、食物極度匱乏,在這種情況下,大軍依然堅持翻越了蜿蜒曲折的五嶺、險峻的烏蒙山,渡過江面寬闊,水急浪大的金沙江,強渡大渡河,走過積水淤黑、泥濘不堪、鳥獸絕跡、人煙荒蕪的草地。全程兩萬五千裏,歷盡艱險,去時8萬多人,最後只剩下3萬餘人。

在萬里長征這場磨難中,紅軍全體戰士表現出堅韌不拔、團結一致的精神,其中紅軍領導人周恩來做出的表率尤其讓人敬佩。據當年參加長征的戰士回憶,周恩來是在長征中走得最辛苦的一個領導人

作爲共產黨中央領導人,他堅持與戰士們一同行軍,不搞特殊,而且還特別體恤戰士們,自己的行李簡單得不能再簡單,不給負責搬運的戰士增加負擔。此外他還要研究敵情、指導紅軍幹部、處理公務、還給戰士們做宣傳,常常通宵達旦地工作。由於長期操勞,又只吃野菜和青稞,營養跟不上,周恩來終於病倒了。然而即使躺在擔架上,周恩來仍然堅持與毛澤東商量紅軍的作戰計劃。

在過草地的途中,有一次醫療人員爲周恩來煮了一小碗稀飯,不料卻被周恩來嚴厲地拒絕:“你們不知道部隊的人都在吃什麼嗎?!”儘管醫療人員一再勸說,他只說了一句:“我們是革命的隊伍,要官兵一致,好壞大家都要一樣。”最終還是沒有吃下稀飯。

周恩來堅強的意志和行動鼓舞着大家,以身作則的精神激勵着大家,人人平等的信念感動着大家,紅軍上下一心,終於粉碎了敵軍的陰謀,取得了長征的勝利。

看了共產黨革命前輩們在長征中的事蹟,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是千千萬萬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回來的,我們一定要珍惜。同時還要學習革命前輩們排除萬難都要向前走的精神,在碰到困難時不要輕易說“不”,堅持努力學習好科學文化知識,一步一個腳印,朝我們的目標邁進。

紅色故事徵文 篇四

我們汫洲的“硬骨頭”

邱梓涵

濃濃的箭眉底下,是堅毅的雙眼,右眼角順着太陽穴裂開一道12釐米長的傷口。但他,沒有時間爲了這個傷口而停留,更沒有理由爲了這個傷口而停留,因爲,他是我們汫洲義不容辭的“硬骨頭”……

1945年的一個夜晚,寂靜的夜空被一聲響亮的啼哭劃破--汫洲又添了一個男孩。他的父親叼着菸捲,輕輕地撫過這個男孩的手臂:“這娃兒,是個硬骨頭啊!”男孩停下了哭,用那含着淚珠的,彷彿很認同的雙眼,注視着他的船民父親。

後來,他長大後,也像他的父親一樣,在海上工作,不過,他要更出色些,因爲他是在爲共產黨工作。他盡職盡責的做好他能做的每一件事,一條條管道,一個個閥門,一顆顆螺絲釘的位置,好壞他都爛熟於心。

1965年8月6日,無數子彈在海面炸開磨菇雲。整艘船上的船員帶着惶恐儘自己最後的力量去拼搏。眼看着船長從他面前倒下,他毫不猶豫,毫無畏懼地衝到最前線操控船的方向。“砰……”兩顆炮彈沿着太陽穴打穿了他的額葉,腦漿滾滾溢出,迷糊了他的雙眼。他忍着巨痛去檢查他熟悉無比的每一條管道,每一個閥門,每一顆螺絲釘……

終於,他發現了一個指甲蓋大的閥口,也就是敵人一直用來攻擊我們的“突破口”。他已經顧不了那麼多,用他自己的身體去堵住那個口,來保障這艘船,來保護這些船員,來守護這份最後的希望。

這一年,他二十歲。在這樣的青春歲月,他用他的“硬骨頭”敞示他的忠心。

如今,他拖着傷病的身軀,一字一句地告訴年輕一代海軍他的殷切希望:“一不不怕苦,二不怕死,發揚革命的硬骨頭精神!”他是這樣希望的,也是這樣踐行的。

他,就是麥賢得,他是我們汫洲的“硬骨頭”,更是我們汫洲的紅色驕傲!

紅色故事徵文 篇五

那座涼亭下的故事

李鑫蕊

老家邊上有一條小路,是老路。以前從老家下山趕集走的全是那條老路。因此,爲供人休息,路邊有一座老涼亭。那涼亭少說也有50歲了。它方便了人們。而年邁的它,也見證過生死。

國共時期,曾有兩位共產黨員到達我的老家。他們爲人善良,樂於助人,臉上總掛着笑容。不知出於什麼原因,他們總跑到涼亭那兒休息。是真的要休息,還是……無人知曉,也沒有人問。因爲在當地人心中,他們就是神,他們無論做什麼,那都是對的,是不能打擾的。

一天,就在一個風和日麗的一天,兩名共產黨員忽然不見了蹤跡。全村人都以爲他們離開了這個鮮爲人知的地方,並沒怎麼放在心上,因爲他們平時也的確挺忙的。

那天,陽光明媚,太陽高高地懸在枝頭,熱的人們喘不過氣,花兒競相開放着,枝葉茂盛,青翠的小草亮的你的眼睛都睜不開。那涼亭邊上的小泉水叮叮咚咚的不停的講着什麼故事。

出於某種原因,我的外曾祖父要下山,經過那座涼亭時,他手中的東西全掉了:太陽直射在涼亭裏地上已幹了的血中,陽光經過漫反射傳播射到外曾祖父的眼睛裏,讓外曾祖父的眼睛衝滿了血絲。幹血泊中躺着的,是那兩位神聖的共產黨員。那兩位共產黨員肚子上有一個口子,衣服全沾滿了血,可兩位英雄臉上的眉頭仍舒展着,和平常一樣慈祥,和藹可親。涼亭邊上的樹枝上,幾隻蟈蟈在仰頭長吟,對老天訴說着什麼不公。

外曾祖父沉默了,兩道閃閃的光劃過他的臉龐。他三步並作兩步的走了過去,抱起了兩名英雄,在一個山坡上,一個可以看山看水的小山坡上,埋葬了這兩位無名的英雄。

回到村子裏,外曾祖父向村長說明了這件事,他是這麼說的:“村長,我在那裏看見這兩位英雄,就這麼躺着,那心啊,像刀割了一樣啊!我想,他們爲人民,爲我們操勞了這麼多,沒怎麼看過這裏的好山好水吧。就埋在那方土坡上吧。他們身上什麼也沒有,就一支鋼筆”說罷,外曾祖父用他那粗糙的大黑手,從懷裏小心翼翼地捧出一個用布包得十分細緻的東西。不消說,那是兩位無名英雄的鋼筆。

後來,不知從哪得來的消息說:刺殺兩位英雄的,是國民黨的人。再後來,就沒了。

這是一個關於英雄的故事,是一個我外婆傳給我媽,我媽穿給我,我又借這次機會寫出來的真實的,關於那座涼亭下的故事。我也明白了老家的古話:涼亭下是有故事的,你們也要讓自己書寫關於自己的故事哩。

紅色故事徵文 篇六

紅色的黑白照片

伍梓涵

五一長假,我隨家人回到了奶奶的故鄉——梅州市大埔縣。院子已經有些破落,推開掉漆的院門,仿若打開了一段回憶。大廳靈臺上落灰的一張黑白老照片,封存着一旬黯淡年代,傳承着一脈紅色基因。

奶奶已是淚眼潸然,她顫抖着翻開一本泛黃的小冊子,裏面記載的是我太公——黑白照片的主人的生涯。他艱難的一生,寫滿了紙張。

1928年的冬天,我的太公誕生在大埔縣巖下村的一戶貧窮人家。17歲那年,他辭別故鄉,毅然走上了革命的路。他加入了共產黨領導的游擊隊,任務的艱辛,環境的惡劣都無法擊退這位勇士。他在解放汕頭的戰鬥中與敵人殊死奮戰,後因身受重傷,只得轉至廣州軍區情報處。傷勢還未完全痊癒,他就請命到香港,從此作爲隱祕工作的一員,爲黨付出自己的力量。

1956年,響應黨的號召,太公到了當時最難、最苦的地質隊工作。也就是在地質隊的時候,太公有了自己的家庭。他始終沒有忘記自己是共產黨的一員,一生都爲黨的事業貢獻着。奶奶的睡前故事,僅黨規而已。

在地質隊時,太公曾爲了任務,簽下生死協議。他闖在最前方,置自己的生死於度外。他簽下協議時,並未留下什麼書信,只在臨行前對奶奶說“我走了,但你們要把我講給你們的黨的一切,全都記住!”

奶奶帶着六個弟弟妹妹,等待父親凱旋歸來;盼星星,盼月亮,盼回了捷報,卻沒盼見心心念唸的父親。萬念俱灰之下,太公回來了。他對此的解釋是:“我總得替那些出了意外的同志做點什麼。”除此之外,別無解釋。

靈臺上的那一張照片,是太公爲數不多的幾張照片之一。奶奶在選照片時選定了這一張黑白的、神情端嚴的太公。她說:“這纔是最能凸顯你太公精神的,那種紅色的精神”。

沒有前人栽樹,何來後人乘涼?願紅色精神代代相承,吾輩當圖強!

紅色的黑白照片,給予了我極震撼的情感。願以吾血鑄吾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