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個人文檔 > 徵文稿

端午節徵文精品多篇

徵文稿1.95W

端午節徵文精品多篇

端午節徵文 篇一

當你看到有這樣一個節日,一定非常驚訝。是啊,那麼多的節日:“兒童節”、“勞動節”、“聖誕節”、“婦女節”、“國慶節”、“端午節”……應有盡有,可還從來沒有聽說過“泡泡節”呢?想知道嗎?請走進我們的校園,你就恍然大悟了。

在我們學校,你總會看見有一些孩子,在廊子上吹泡泡,他們把泡泡“呼哧呼哧”地吹上天,泡泡便隨着風兒飄動。於是,許多泡泡緩緩地升上天空,然後又慢悠悠地飄落下來,在泡泡自己控制不了自己時,“啪”地一聲,儘管聲音極小,泡泡就這樣結束了自己短暫的一生。然後,許多新的泡泡又從我們的“嘴裏”誕生了,在孩子們歡快地 “吹促”下,它們一個個興高采烈地飛上了天……下課時,我們就會看見滿天的泡泡飄浮在空中。

那泡泡總是一羣羣的,還有各種怪異的形狀:有愛心形的,有橢圓形的,有長方形的,有“8”字形的……五彩繽紛,令人目不暇接,給了我們無盡的歡樂,無限的遐想……可是,老師卻把吹泡泡當作違紀的事情,從我們課桌裏沒收了一隻只孕育泡泡寶寶的 “母親”,讓我們無比難過與遺憾。我覺得,學校裏五彩斑斕的泡泡,是校園裏一處美景,彷彿是春天裏第一縷彩虹,儘管它們的生命短暫,卻充滿無比的活力。

“泡泡節”又是什麼意思呢?從昨天到今天,一直好像是一個吹泡泡的節日,彷彿每人都要準備一瓶泡泡水一樣。我清楚地記得去年二月份,大約也是這個時候,也有像今天學校裏不約而同的事,既沒有人規定,也沒有人啃聲過,校園裏每個角落都有吹泡泡的孩子,我隨口把每年二月的這個時候,大約是十八日到十九日稱爲“泡泡節”。

我絲毫沒有對“泡泡節”做任何準備,也沒有勇氣敢買泡泡水,我喜歡看別人玩,也喜歡別人吹好泡泡給我玩。這兩天我們各玩了自己喜歡的泡泡遊戲,我喜歡用食指指尖輕輕觸碰小泡泡,可惜一到我指尖上它們就變成了水,消失在我眼中。穿了冬季校服的女同學高興壞了,因爲我們的冬季校服外層很光滑,而且富有彈性,她們用袖子輕輕一碰,泡泡不會破,卻會像體操運動員一樣,在空中打盤旋,翻跟斗,實在是精彩極了。就這樣,泡泡就在我們袖臂間傳來傳去,不過,沒過多少秒鐘,又“不翼而飛”了。

看着周圍的同學吹着泡泡,我又想起了以前超愛看的動畫片“海綿寶寶”,主人公海綿寶寶是吹泡泡的高手,它能吹出各種形狀,各種顏色的泡泡,雖然感覺有些像畸形的黃方塊,但我還是打心眼裏喜歡。

不知呆立了多久,我總是喜歡這些七色泡泡。它們又似球形鏡子,把校園裏的綠樹紅花、青瓦高樓,還有一個個快樂小天使的身影……一切美好的東西都“攬入”自己的懷抱,展現出來。它們把自己印出來一切顯得更加生機勃勃,樹木是彩色的,房子是彩色的,孩子們也是彩色的,一切都是彩色的!

儘管“泡泡節”如此美好,但也有對付泡泡的強敵,男同學們都知道,水槍是泡泡的剋星。水槍一射,泡泡像自己因爲被擊中,傷心地留下了眼淚,幾滴“淚水”滴在地上,彷彿在哭訴着自己悲慘的命運。

泡泡節快要結束了,校園裏只剩下依稀的幾個泡泡,我很想對它們說:“但願你們命運好,一路走好保平安!”我在心裏默默爲泡泡們祈願。順着泡泡的去向,向它們招手,歡送它們遠行。

端午節徵文 篇二

在我兒時的記憶中,除了春節以外就數端午最爲熱鬧了,由於父母外出打工,小時候我常跟外婆一起呆在鄉下,那時的端午節使我至今難忘!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每到這一天,人民都要吃糉子、賽龍舟、飲雄黃酒、在屋檐上插上艾葉,有時還要佩戴香囊、在手碗上纏紅絲帶。據說,端午節是爲了紀念我國古代殉國而投江自盡的著名詩人屈原,這個節日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

在我們那兒,端午時的大街上可是熱鬧的哦!

那天,我早早起牀,吃完早飯,佩戴着沁人心脾的香囊,上街當“小商人”了。我來到大街上,選擇一個合適的位置,擺攤賣艾葉。大街上是人山人海,滿是討價還價的聲音,我見旁邊賣艾葉的人笑眯眯的收着錢,我便大聲吆喝,不一會,就有顧客前來購買艾葉了,我們不停地討價還價。費了半天功夫終於賣完了!看來,做“小商人”也是不容易的啊!

我拿着辛苦換來的成果買了一包雄黃,然後飛奔回家吃香噴噴、甜絲絲的糉子了!

剛進家門,就聞到一股熟糉子的香味!糉子是三角形的,包糯米的叫米糉,米中加小豆的叫小豆糉,加紅棗的叫棗糉:棗糉諧音“早中”,所以吃棗糉的人最多,意在讀書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狀元。過去的讀書人蔘加科舉考試的當天早晨都要吃棗糉。煮糉子的鍋一定煮雞蛋,有條件的還要再煮些鴨蛋,鵝蛋,吃過蘸糖的甜糉子之後,再吃些蘸鹽的雞蛋“壓頂”。據說,吃五月端糉鍋裏的雞蛋夏天不生瘡;把糉子鍋裏煮的雞蛋、鵝蛋、鴨蛋放在正午時陽光下曬一會兒再吃,整個夏天都不頭疼。

我連忙竄進廚房裏,挑三四個已出鍋的大糉子,提起就跑。我坐在桌子上,看着青翠的糉子,想起了外婆忙碌的身影,我小心翼翼地剝開糉葉,白白嫩嫩的糯米躺在在糉葉上,像一粒粒晶瑩、潔白無瑕的珍珠,吃着香香的糉子,我心裏有一種妙不可言的歡樂!

五月五日,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我雖然沒見過賽龍舟,但是我想賽龍舟時一定很熱鬧!

我真懷念兒時在鄉下度過的端午節呀!

端午節徵文 篇三

春節給人以希望,清明給人以懷舊,中秋給人從欣慰,可端午則給人以和諧。端午,一箇中華民族傳統的節日,一個值得人們永遠懷念的節日。

說起端午,就能夠輕易地聯想到一個人:屈原——楚國三閭大夫。最初的端午節的確是爲了紀念這位偉人。他忠心耿耿,才幹卓越,而結果卻受打擊,被放逐,報國無門以至窮愁潦倒,抑鬱而終。通過歷史的記載,我可以在腦海中想象他在臨死前與漁父對話的場面:他披散了長髮一路行去、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江畔風影裏幾叢壓傷的蘆葦搖曳出披着晚陽的飛鳥和他疲憊的清姿。面對漁父的疑問,他回答:“舉世混濁而我獨清,衆人皆醉而我獨醒。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漁父無法理解他的執著,在漁父的心中,只有:夫聖人者,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舉世混濁,應隨其流而揚其波;衆人皆醉,可餔其糟而啜其醨。是啊,平凡的人怎能理解他?因此,世人皆醉了。他痛苦因爲他清醒,所以註定要承受求索路上難忍的孤寂。終於,風急雲沉的一天,他的清高刺痛了幽幽汩羅水,一懷沙石隨江而去,一朵白蓮在污泥中枯萎。漫天彩霞默默致哀,當時的人們怕魚蝦吞噬了他的身體,紛紛向江中投下糉子,這個習俗也一直延續到現在乃至永遠來銘記他。

屈原給我們留下了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它能夠引領我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屈原是值得我們懷念的,而現在人們紀念屈原,慶祝端午的方式也越來越多。當然,最出名的要數吃糉子和划龍舟。糉子,作爲江南一種有名的食物,渾身烙滿了文化印記。葦葉糯米,蓮子花生……青白豔鮮,文雅秀麗,每一樣物事都具備了典型的江南韻味。有關專家考證後說,糉子文化的核心內容是屈原。當年,這位愛國詩人自沉汩羅江後,民衆紛紛駕龍舟前往營救。後來,大家又包了很多糉子,撤入江中,希望江魚吃到糉子後,不要噬咬屈原的身體,爲可憐、可敬的詩人留一個全屍。江南的習俗,包糉子的糯米事先要淘洗潔淨,葦葉要新鮮,清爽,蒸者要耐心。小小糉子,包裹着人們對正義的崇拜,對正道的敬仰。

賽龍舟是端午節最熱鬧的活動。在大湖中並列排着幾條龍舟,劃手們都各就各位等待着號令響起,湖的四周都站滿了喝彩的觀衆。待號令響起,劃手們都鼓足勁划船,毫不遜色的要數站在舟頭的鼓手,他們快速有力的鼓聲時時振奮着後面的劃手,此時賽龍舟的人們都想彌補過去祖先未能及時救上屈原的遺憾,又像是在和湖中受驚嚇的魚兒嬉戲比賽。而在岸上,叫喊聲、喝彩聲混雜在一起,真是一派熱鬧非凡的景象。

在端午節前幾天,人們還會去街上買一些硫磺放在家中來防蛇,還有就是把一種香草插在門上來求平安。端午節的一些習俗均與自然有關。

江南是個文化的海洋。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無不鍾靈毓秀。茶的雅俗共賞,酒的豪情萬丈,風箏的逸興如仙,絲竹的悠揚纏綿,還有那陣陣的蓮歌,那飄飄的絲綢……每一樣江南文化裏總濃縮着江南的靈魂,屈原的精神正是江南的靈魂。司馬遷在記述了屈原的事蹟後,爲他的死去深表惋惜,假如他以他的才能遊說諸侯,假如他走出楚國,他一定會成爲天下紅人,成爲國家棟梁。可惜的是,屈原他抱定了一個目標,生爲楚國生,死爲楚國死,“安能以皓皓之日而蒙世之溫蠖乎”。但他追求的不是爲了自己一個人飛黃騰達,而是如何使自己的祖國儘快繁榮、富強起來。我們以端午節的形式來緬懷這位偉人,來傳承他的愛國情懷。隨着世世代代的遺傳,端午節的形式也越來越多樣,而端午節也越來越與自然有很大的聯繫。人們以紀念屈原的方式來與大自然和諧共處,用這個偉人的靈魂作爲與自然界相通的橋樑。天地宇宙大同當是一代偉人最高的追求!

端午節給我們緬懷屈原的機會,也讓我們感受他的愛國和堅貞不渝的情操。屈原將永遠活在我們心中,端午節也將長存於世。

端午節徵文 篇四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爲屈原。

在春天的尾巴處:農曆五月初五,人們都會紀念一位偉大的詩人——屈原,一位曾悲嘆着“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的詩人。

在我很小的時候,奶奶給我講了“屈原”的故事。當時我很不懂,爲什麼他一定要做一個獨清的詩人呢?我只知道紀念他的糉子很好吃。白滑的糯米和入味的醬肉,緊緊地用糉葉包裹起來,那是我童年最盼望的食物。奶奶和媽媽會在幾天前就開始準備,到了端午的時候,滿滿地煮上一鍋,且不說這味兒了,就是這團團而起的白汽也昭示了它的美味。

不過,在端午我最愛的不是糉子,而是除蟲清香的艾葉。艾葉是奶奶早早種好的,我家後園子那兒,長滿了半人高的艾葉,隨風飄擺,竟然連前園也聞得到。一到端午,奶奶就拿上鐮刀,將它們齊腰斬下,齊齊地摞在水泥板上,但單獨的艾葉是不能掛在門上的,因爲它還需要伴兒:葦葉和大蒜。葦葉在池塘就有,一到春天就冒芽,止也止不住,而大蒜,奶奶早就從地裏揀好了。

等到捆紮的時候,奶奶利利索索地就捆了好幾十把,而我也只有修修葉的份兒了。不過將它們掛上門楣就是我的活兒。小時候貪玩,總是想上下灑開了歡地玩,可爸爸是不許的,只有端午節那天,我才能藉着幹活的名義爬上門楣,把清香的艾葉掛上。我是頂喜歡那香味兒的,看着它在門楣上擺動,我就希望它能常青,不要早早地枯謝。

不過端午對我而言是有些遺憾的,因爲奶奶曾說過:端午節是要吃“五黃”的,還要帶香囊。於是,每個端午節我都回纏着奶奶做“五黃”給我掛香囊,可奶奶一直都沒答應,連帶着,她也漸漸不講“屈原”的`故事了。於是,每個端午我都是聞着艾葉香,吃着糉子度過的。我心中的“五黃”和“香囊”也成了我的“夢”,而奶奶口中的那個“聖人”——屈原也成了謎題。

後來上了國小,我對屈原越發瞭解,那是一個愛國詩人,爲國而投汨羅江如此云云。可我總覺得:書中講的,哪有奶奶講得動聽,奶奶是把它編得像神話故事那樣美妙!就像我的童謠那樣動聽。

而香囊,我也在放學的路上見到過,不過,它們都不是我心中所想的香囊,我心中的香囊應是有着艾葉清香的。而那“五黃”則是魯迅先生告訴我的,魯迅先生所說的端午和奶奶說她們以前的端午是那麼得相像,都是有雄黃酒,薰香,鹹鴨蛋,艾葉和糉子的。然而,現在隨着糉子的叫賣,艾葉成了端午我唯一的夢。

又是新一年的端午節,如果它沒有一天的假期,我想它或許還沒有“情人節”,“聖誕節”來得隆重,電視上的賽龍舟和投入江的糉子也沒有激起我的心神。那位“舉世皆濁我獨清,衆人皆醉我獨醒”的詩人,是需要我們去懷念的,可是端午卻在漸漸地淡出我的生活,我怕以後的端午節少了那份對詩人的崇敬,也少了那份濃濃的端午氣息。

然而,現在我彷彿能聞出空氣中的艾葉香,能看到小小的我坐在門檻下聽奶奶講端午的故事,而門楣上分明掛着一捆青翠的艾葉。

端午節徵文 篇五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一大早,媽媽就收拾好東西準備去超市買糉子。一進超市,進入眼簾的是貨架上各式各樣的糉子,栗子味的,蜜棗味的,八寶糉子,還有豬肉鹹蛋糉子。我問媽媽:“端午節爲什麼要吃糉子?”媽媽告訴我:“戰國時期,楚國有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由於受到奸臣所害放逐到汨羅江,五月初五這天,抱石投江。老百姓爲了防止魚兒吃他的屍體,就包了很多糉子扔到江中,爲了紀念屈原,我們每年五月初五都會吃糉子。”

爸爸還告訴我:“端午節除了吃糉子,老百姓還會在門窗上插上艾草,來祈求一家平安,驅邪避鬼。南方有些地區還會舉辦大型的划龍舟比賽呢!”

端午的風俗可真不少,今天不僅品嚐了美味的糉子,還了解到了不少歷史知識,這個端午真快樂。

端午節徵文 篇六

“五月五,過端午,賽龍舟,敲大鼓,你包糉子,我跳舞。”唱着兒歌,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是一場全國人民的“宴會”了。

這一天,我一起牀,剛走到客廳,就聞到了濃郁的糉香味,原來奶奶正在煮糉子。廚房裏還不時地傳出了“叮叮噹噹”的炒菜聲,桌上已擺了不少的菜,有魚,有肉,還有糉子。豐盛的樣子可不比除夕夜差呀!門上,窗戶上都插着艾草。我驚訝地問奶奶:“爲什麼要掛這麼多的艾草呢?”奶奶笑着說:“這是端午的傳統習俗,祭祖、插艾驅邪、洗草藥澡,你一會兒就知道了。”

我們聊着天,一下就到了中午,洗完草藥澡,用完午餐,準備去看划龍舟比賽。以往冷清無比的江邊現在變得人山人海,熱鬧非凡啊!選手們摩拳擦掌,一反常態卯足勁。此時,比賽開始了,只聽船頭的鼓聲一響,選手們跟着鼓聲節奏,用盡全力划着手中的槳,一艘艘船像離弦的箭一樣衝了出去。我們看到一艘紫色的龍舟劃在最前面。啊!一艘黃色的龍舟緊跟其後,馬上就要超過它了,場面非常激烈,未到終點都難分勝負。最後,在鑼鼓的響聲中,觀衆的吶喊聲中,紫色龍舟取得了本次大賽的冠軍。

聽爸爸媽媽說,其實賽龍舟和包糉子都是爲了紀念愛國人士屈原。相傳,當時秦國軍隊進入楚國,屈原不忍看到破碎的家園,就在寫完“懷沙”之後投江自盡了,後人爲了紀念他,就把這一天定爲了端午節。

啊!端午節真是意義非凡的節日啊!在這樣祥和的節日裏,能與家人團聚一起過節,真是太幸福了!

端午節徵文 篇七

端午節大家都很熟悉。端午節在6月8日。

端午節裏,我和媽媽包糉子,先看着媽媽包幾個,然後再學着媽媽的樣包。包着包着,我學會了。在端午節裏我學會了包糉子。

我跟媽媽上街去買菜。買了許許多多我喜歡吃的菜,還買了一些許多好吃的回家。回到家裏,我就急忙洗菜,快到中千12:00的時候,我家的表姐、表哥,也到我家裏來慶祝端午節。

端午節還要吃茶蛋,媽媽做好了茶蛋,就分給我們吃。這就是愉快的端午節。在端午節裏,我學到了許多東西。

媽媽做好了菜,端到桌上,便吃起來。飯吃完以後,我覺得這頓餅吃得津津有味。過端午節還穿上了新衣服,在端午節裏我還知道糉子怎樣包的。

先洗乾淨米,在把髒水倒掉,然後在把糉葉弄成一個尖砂的東西,再把米放進裏面,在拿筷子搞一下,然後再把兩片葉子合上,把繩子繫緊來,這樣就包好了一個糉子。這樣就可以一個一個的包了。

愉快的端午節太開心了,太快樂了。這就是愉快的端午節。

端午節徵文 篇八

中國的傳統文化,包括好多好多節日有春節元宵節,中秋節,端午節……

今天我就來說端午節。也是我最喜歡過的一個節日。

端午節是紀念屈原以身殉國跳入汨羅江的日子。爲了不讓魚蝦把屈原身體上的肉吃掉。人們就用糉葉包裹着糯米投放到汨羅江裏,並且人們也要吃糉子鹹鴨蛋在家門前掛菖蒲和艾草。還要喝放了一些雄黃的酒,人們還要舉行賽龍舟。去年,我們一起去,江津中山古鎮觀看賽龍舟。

經過一個多小時的長途跋涉,我們來到了舉辦賽龍舟的地方,江津中山古鎮,因爲上午下雨,原本在上午的賽龍舟改在了下午。爸爸見我對賽龍舟很感興趣,便滔滔不絕地爲我介紹起來:“賽龍舟是端午節一項重要活動在我國南方十分流行。他是中國民間傳統水上體育娛樂項目,已流傳兩千多年,是多人集體划槳競賽,賽龍舟是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興起的。一般爲二十到三十米每艘船上約三十名劃手,有二十六個劃手,一個舵手,兩個鼓手,還有一個喊號子的。”

我似懂非懂的點了點頭,下午我們走出客棧來到了河邊,河邊的吊腳樓懸在岩石上,爲了遮擋強烈的太陽。家家戶戶的陽臺頂上都掛着藍布,我們走過石橋,繼續向前走去……

龍舟的顏色各不相同:鮮豔的紅,明亮的黃,黯淡的黑,和清爽的藍,原來龍舟的顏色是根據四海龍王的顏色刷的漆來定的。我們剛一來到河邊,劃手們就出場了。他們一個個都非常強壯,不同的龍舟上的人穿着不同顏色的背心。

比賽開始了,頓時鼓聲大作,觀衆的喊聲和運動員的呼聲匯成一片,響徹雲霄。參加比賽的隊員們用力把木槳向後滑,緊接着船慢慢地移動起來,漸漸的,漸漸的每條船都越來越快,好似發飄浮在水面上看不出來一絲波紋。

傳統節日,洋溢了我們中華民族五千年來的清秀。散發了濃濃的詳情,也陪伴着小小的我快樂成長。

端午節徵文 篇九

談到端午節大家總是會想到一個人——屈原先生。

農曆五月初五被人們稱爲端午節,每到這一天人們都會吃糉子、賽龍舟、喝雄黃酒、在屋檐上插艾葉,有時還要佩戴香囊、在手碗上纏上紅絲線還有紀念屈原。這個節日在我國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

在我眼裏除了春節就數端午節是最爲熱鬧的了。在這天,我早早地起牀和父母一起去鎮上買包糉子所需的材料,回家後就開始包了。糉子有多種例如:米糉,小豆糉,棗糉等。我們就把紅糉當陷,包出來肯定很好吃。我就模仿媽媽包糉子,媽媽先是放一大勺糯米放在裏面當然也不能包得太滿,要不然紅棗怎麼放呢?擺放好後就開始纏線了,在這時我就亂套了,爲什麼我就是纏不好線呢?因爲我根本就沒有把線纏在糉子上,而是纏在自己的手上了。包完了這個之後我就去洗手了。因爲我根本不會包糉子不給媽媽添亂。我還是去找朋友玩吧!太陽帶着緩慢而有高興的步伐來到正空中,我家已飄出桂樹的幽香。味就讓人口水直流,你又怎能忍心不給我吃呢?一到家就直接去廚房,去挑好了的大個的胖子來吃。我吃完後嘴已成了盛滿飯的碗;我吃完後地上的小不點都還在吃;我吃完後會拿幾個出去和朋友們分享。因爲俗話說的好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呀!既然是朋友那就應該分享囉!

現在,已記不住清那時的歡快了。只記得那時歡快的情景,這是漢族的端午節。

過了中午,開始幹活了。準備着端午節的作料了,這些作料並不是包糉子的作料,而是做麪食。這的面和我們平時的面都不一樣。他們做的麪食是指青稞酒,油茶,長巴面和甜茶。夜晚他們分別圍成一個大圈。中間有一堆火把在燃燒,火的上方掉着一個盆子,盆子裏面裝了羊肉,在主持人的優領下,他們說着他們那方的語音,有說有笑。就用歌聲,舞蹈來表達他們所不能表達出的話,裏對屈原的敬佩,崇高子情。不用,我說大家已經知道這是哪族人民的端午節了吧?是藏族。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氣洋洋。我雖然沒有見過賽龍舟,但是我想賽龍舟時一定很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