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個人文檔 > 徵文稿

家鄉的變化徵文稿

徵文稿3.03W

我的家鄉是湘南的一個偏遠的一個小鄉村,我在那兒出生、成長,十多歲後外出讀書,離開家鄉,但每年寒暑假都在那個小鄉村度過、工作以後,回去的次數越來越少,但每年至少兩三次,多年以後,仔細回想起來,感覺變化非常大。

家鄉的變化徵文稿

雖然我總是給別人描述說我的家鄉山青、水秀、人好,但實際情況卻並不完全如此,但是這些年,特別是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的變化,卻讓人感慨萬千,許多以前夢想的事情實現了,許多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也逐步實現或一步一步變爲現實

我們村(以前叫生產隊,現在叫村小組)位於湘南,屬五嶺餘脈,這裏山多、田少、自然條件差,出產非常有限,主要種水稻和雜糧,由於品種問題,產量低,不能滿足全村人的需要。小時候,印象中很多人家裏每年都缺糧,以雜糧爲食或艱難度日,在過年前隊裏分完最後一次糧食後,很多家庭就開始缺糧,有吃稀飯的、有吃米糊的、有吃南瓜、紅薯的,反正到新糧上市,相當部分人家裏都是吃上頓沒下頓,我家由於父親是赤腳醫生,條件稍好一點,記得當時很多小朋友的最大願望就是能放開肚量吃一頓。

轉折發生在七十年代中後期,當時公社(現在叫鎮)派人到海南學習制種,回來傳授一種新的水稻種植技術,從育秧、插秧、田間管理都有嚴格要求,最大的變化是秋收的時候,村子裏的糧倉不夠裝了,那一年全村都沒有出現斷糧現象,以後再也沒出現過,過年也是管吃飽,現在知道那種水稻就是雜交水稻,我想經歷過那個年代的人都會記憶猶新、感慨萬千,是袁隆平,是雜交水稻,使中國人民從飢餓狀態進入到溫飽狀態,再後由於包產到戶,人的積極性得到極大調動,不僅吃飽了,也吃得越來越好了。

除了糧食問題,村裏以前出行不方便,沒有電、靠煤油燈度過漫漫長夜,由於地處半山腰,沒有河流,靠低窪地的井水生活,吃水很不方便。

但是,這些問題,在我每隔一段時間回去的見聞中,在不斷地變化:電線杆豎起來了,通電了,於是就有人買電視機,於是就有人裝電話,於是就有人用手機,接着就有人在自家門前打井,出水了,用上方便的井水了。當這些小打小鬧的變化不斷積累、不斷升級的時候,更大的動靜也不斷出現,包括前面說的通電,還有修公路,建新房,也有人買車跑運輸。我要重點說說修路和打井。

村子處在丘陵地帶,又依山而住,以前出門都是走石板路和田埂路,象還公糧、賣豬這些重活非常累,有人生病送醫院非常不方面,以至出現患者還沒送到醫院就已去世的情況。外出坐車要走要大約一個多小時,公路也坑坑窪窪,又是砂石路,坐在車上感覺象騰雲駕霧,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總之,非常不方便。現在好了,從村子出去就有簡易公路直通省道,而且馬上就要水泥硬化,高速公路在鎮上還有一個出入口,到市裏、出入的便捷,也帶動了經濟,有搞運輸的,以前到鎮上(叫“上街”)要走路,現在有騎摩托車的,也有走一段路到公路上坐短途汽車去的,以前建房的材料都要肩挑,現在用車直接運到村裏,因而大部分家裏都把泥磚房改成紅磚房了。

說了行路,再來說說喝的水,以前村子裏要走一公里遠的井裏挑水,路途遠又不安全,特別是下雨天挑水和老人挑水,村子裏沒有人挑水沒摔過跤的,現在家家戶戶打了自留井,用手一按,水就留出來了,方便、乾淨,還有部分人裝了電動抽水泵,將水直接抽到水缸裏,也就是自來水了。

變化遠不只這些,人們的經濟寬裕了,人們的生活更好了,人們的思想開闊了,人們的要求更高了……

總之,這些變化,看似簡單,但從大處和結合歷史來看,實際已經是翻天覆地的變化了。一個偏遠的鄉村的變化都這麼大,比這條件更好的城市變化就更大了。

當所有的鄉村都在快速變化、快速發展時,再看看整個中國的變化,就會明白中國的發展之路是多麼快、多麼堅實。

標籤:文稿 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