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個人文檔 > 徵文稿

校慶徵文2000字新版多篇

徵文稿2.94W

校慶徵文2000字新版多篇

校慶徵文2100字優秀範文 篇一

“勇敢就是,在你還沒開始的時候你就知道自己註定會輸,但依然義無反顧的去做,並且不管發生什麼都堅持到底,一個人很少能贏,但也總有贏的時候。”當我走在石榴花遍地的小路,突然想起了這句話。擡頭望見實驗樓上“公誠勤毅”四個大字,我想,這大概也是煙臺一中對每一個學子的期許之一吧。

1931年建校,至今已是母校90歲華誕,從“煙臺私立芝罘中學”到“志孚中學”再到”煙臺一中”,九十年時間在歷史的長河裏閃閃發光。煙臺一中是逸麗的,是多元的,是溫暖的,更是堅毅的。

在煙臺一中走過四季,春看櫻花盛放十里錦繡;夏望榴花遍地斜月遲;秋見梧桐葉落幾樹空;冬觀雪裹中齋日光寒。時而在黃昏擡頭望着蒼穹,看着日落跌進昭昭星野,人間忽晚,山河日暮。每天傍晚在學校裏看到的粉紫色晚霞,在一點一點填滿我的青春,大概也已經填滿過了一代代一中學子的青春。也喜歡在濃郁的夜色下眺望遠處的海,港口零零星星的光好像可以照到我身上。然後我把光藏在心裏,期待着,也許有一天可以照亮他人。

一中學子絕不是所謂“流水線上製造出來的人”,每個人都是獨立鮮明的個體。在一中,有文藝青年,也有體育健將;有人是用糖果、香料和美好的東西合成的,也有人生來就代表冒險、智慧和無所畏懼。但彼此和而不同,美美與共。

濱海小城的雪總是又急又重,應是天仙狂醉,亂把白雲揉碎。清晨起來總不由得感嘆一番一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把自己裹在厚厚的棉服裏,帶上毛線帽和絨手套,早早來到教室又扛起掃帚出去掃雪大概是每個一中學子都感到熟悉的傳統藝能。浩大而漫長的風雪總是好像沒有止境一樣地從身後襲來,然後滾滾地朝遙遠的地平線處捲去。大團大團的雪花吹開視線,攪動着白茫茫的光,我們總是把自己置身於一片煙火氣中掃雪,最後和同學勾肩搭背地走回班裏,最後發現走着走着就一起白了頭。在這樣一片琉璃世界裏,周身的同學們是唯一的熱源,而當我們簇在一起就永遠是一團火,照亮了每一個奮筆疾書的晚自習,每一個嚴寒而黑不見五指的冬夜,每一個失敗後的黑暗。而各奔東西的一中學子,遍佈祖國處處大好河山,形成滿天星辰。

煙臺一中建校90週年校慶徵文作品|藏器於身,待時而動

2021-09-1119:44·齊魯壹點

“勇敢就是,在你還沒開始的時候你就知道自己註定會輸,但依然義無反顧的去做,並且不管發生什麼都堅持到底,一個人很少能贏,但也總有贏的時候。”當我走在石榴花遍地的小路,突然想起了這句話。擡頭望見實驗樓上“公誠勤毅”四個大字,我想,這大概也是煙臺一中對每一個學子的期許之一吧。

煙臺一中建校90週年校慶徵文作品|藏器於身,待時而動

1931年建校,至今已是母校90歲華誕,從“煙臺私立芝罘中學”到“志孚中學”再到”煙臺一中”,九十年時間在歷史的長河裏閃閃發光。煙臺一中是逸麗的,是多元的,是溫暖的,更是堅毅的。

煙臺一中建校90週年校慶徵文作品|藏器於身,待時而動

在煙臺一中走過四季,春看櫻花盛放十里錦繡;夏望榴花遍地斜月遲;秋見梧桐葉落幾樹空;冬觀雪裹中齋日光寒。時而在黃昏擡頭望着蒼穹,看着日落跌進昭昭星野,人間忽晚,山河日暮。每天傍晚在學校裏看到的粉紫色晚霞,在一點一點填滿我的青春,大概也已經填滿過了一代代一中學子的青春。也喜歡在濃郁的夜色下眺望遠處的海,港口零零星星的光好像可以照到我身上。然後我把光藏在心裏,期待着,也許有一天可以照亮他人。

煙臺一中建校90週年校慶徵文作品|藏器於身,待時而動

一中學子絕不是所謂“流水線上製造出來的人”,每個人都是獨立鮮明的個體。在一中,有文藝青年,也有體育健將;有人是用糖果、香料和美好的東西合成的,也有人生來就代表冒險、智慧和無所畏懼。但彼此和而不同,美美與共。

煙臺一中建校90週年校慶徵文作品|藏器於身,待時而動

濱海小城的雪總是又急又重,應是天仙狂醉,亂把白雲揉碎。清晨起來總不由得感嘆一番一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把自己裹在厚厚的棉服裏,帶上毛線帽和絨手套,早早來到教室又扛起掃帚出去掃雪大概是每個一中學子都感到熟悉的傳統藝能。浩大而漫長的風雪總是好像沒有止境一樣地從身後襲來,然後滾滾地朝遙遠的地平線處捲去。大團大團的雪花吹開視線,攪動着白茫茫的光,我們總是把自己置身於一片煙火氣中掃雪,最後和同學勾肩搭背地走回班裏,最後發現走着走着就一起白了頭。在這樣一片琉璃世界裏,周身的同學們是唯一的熱源,而當我們簇在一起就永遠是一團火,照亮了每一個奮筆疾書的晚自習,每一個嚴寒而黑不見五指的冬夜,每一個失敗後的黑暗。而各奔東西的一中學子,遍佈祖國處處大好河山,形成滿天星辰。

40年代的於子三烈士,50年代的蔡致遠老師,後來的王忠誠、曲欽嶽院士,以及一代代一中人的努力,展現了煙臺一中的師魂和學生魂。一路走來,沒有敵人,只能看到朋友和師長。但九十年間,一中經歷了無數風風雨雨,也終究迎來了陽光燦爛。有老師帶病上課,也有同學因爲天氣原因四點起牀上學;有保潔阿姨任勞任怨十年如一日辛苦打掃,也有枯草春風吹又生。

我心目中的煙臺一中:藏器於身,待時而動,有着厚積薄發的沉穩,有着敢於衝破桎梏的勇敢,有着向前走不回頭的堅定,有着努力粉碎一切障礙的毅力。又是一年落花滿地時,回望過往90年,再向前看,依舊是前途似海,來日方長。

校慶徵文1900字優秀範文 篇二

七九亭記

伴耳畔清風,湖邊明月。憶崢嶸之歲月,與甲子之同慶。

——敬獻福中醫六十週年誕辰

亭間靜謐,湖畔微風,偶有鳥獸囀喉高歌,深覺紛擾喧囂,不過爾爾。靜夜多思,恰逢母校甲子華誕,彼時倚靠亭間橫椅,所思所想是爲“七九亭記”。

(一)

我想,等我離開學校的時候不會回頭望一眼,大抵是因爲回頭了便不想走了。我曾在這裏快樂過,苦惱過,追求過,幻滅過,動搖過,堅持過。可不論風雲變幻,我始終欣賞馬爾克斯的信條:“假如我有一顆心,我會把仇恨寫在冰上,然後期待太陽的升起。我會用淚水澆灌玫瑰,以此來體味花瓣的親吻和花刺的痛苦。”生活的玄妙許是如此。兩年多前,第一次站在福中醫的門口,我僅僅是明白脫離了家的束縛和緊張的高中生活,帶着些憧憬和欣忭。當我敞開雙臂,擁抱的是一陣濃厚的古典柔風。數載光陰,時光匆匆,我只遺憾沒有從學校知識的沃土汲取更多養分。年少只道來日長,年長方知時不待。國學大師季羨林先生曾有言:人有人格,國有國格,校也有校格。季老給予清北的概括是“清新俊逸”和“凝重深厚”。至若福中醫,依我淺見應是“兼容幷蓄,貫通中西”。

(二)

縱觀中醫的近代史,中西醫之爭絕不是一個新話題了。晚清時期,由於西方醫學大規模輸入中國,中西醫界漸成水火。以自然科學爲基礎,臨牀診斷爲方式的西醫在中國蔚然成風。1925年,中醫界謀求將中醫納入學校體制,卻因受西醫界抵制而流產。此事成爲中西醫界關係迅速惡化的導火索,兩大陣營間水火之勢不可避免。

西醫界稱中醫爲舊醫,稱自己是新醫,堅持先進與落後之爭;而中醫界稱自己爲國醫,稱西醫爲西醫,將中西醫之爭視爲“中西之爭”。1929年國民政府的中央衛生會議最後通過的廢止中醫案——《規定舊醫登記案原則》。該議案規定了廢止中醫之三條原則:“甲:舊醫登記限至民國十九年爲止;乙:禁止舊醫學校;丙:其餘如取締新聞雜誌等非科學醫之宣傳品及登報介紹舊醫等事由,衛生部盡力相機進行。”這個著名的“廢止中醫案”,引起中醫界人士的強烈反對,但中西醫巨大的貿易逆差,一度威脅到中醫的發展。

20世紀50年代,新中國成立之後,提出中西醫並重的方針。一開始通過傳統師承的方式培養中醫人才,直至1956年之後,全國陸續創辦中醫學院。福建中醫學院便誕生在1958年的柔風旭陽之中。福中醫自發軔之初,秉承“大醫精誠,止於至善”之世訓,治學理念歸納爲“中西融會,古今貫通”。概而言之,即取之中西醫理念精華融合而貫通,兼容幷蓄,衝破岐黃之術與現代西醫的隔閡,互相砥礪,揚棄互補。行之有效,化除病痛的醫學便有存在的意義與價值,無謂先進落後之分。非但僅止於中醫,近年來學校組織的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鼓勵杏林學子挖掘民族醫藥中的瑰寶,醫術不比高下,無謂新舊。隨着時代的前進,福中醫亦非食古不化,墨守陳規。以福建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人民醫院設立的“中醫健康管理太空艙”成功實現了中醫“望聞問切”的診斷過程。它由面部信息和舌像採集器(望診)、聲音採集器(聞診)、人機對答系統(問診)、脈象採集器(切診)組成。而後臺的狀態辨識系統可以自動生成一份健康狀態報告。然後醫生根據這份報告,判斷疾病的程度,根據判斷結果給出個性化的調理方案。我們的國醫堂,講求“中醫治未病”,而治未病並不只是起到預防的作用,李燦東校長接受採訪時曾表示“中醫理念的治未病是使人不生病、遲生病、晚生病,生小病、有病之後容易治療,治療之後不容易復發。”

(三)

向來並非錦心繡口,感念恩師的真意也非華麗詞藻就能堆砌的。在我的學習生涯中,有幸參加到中西醫結合學院蔡晶教授的研究治療老年病的團隊中。於我而言,初初接觸科研項目,尚顯無所適從,無從入手。譬如數據處理不容絲毫差錯,老師幾乎是手把手悉心教導處理方法。幸不辱命,雖有坎坷,還是完成了手上的任務,方知飢腸轆轆的老師已然工作許久,卻還讓我們用過餐再去幫助她做表格。溢美之詞不多贅述,只是想起韓愈《師說》中的“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但除了傳授知識外,師者敬業關愛的以身作則,言傳身教不但是我敬佩之處,更是今後我的學習航舵。

(四)

建校六十年來,畢業於福中醫的學子數以萬計,儘管發展道路不盡相同,但記憶的絲縷總是繫着母校,充滿長長久久的眷戀。眷戀撒在楊柳扶風的宋慈湖,在四時之景不同的時珍園,悠悠沉靜的湖上七九亭,在綠茵上飄動的朗朗書聲,燈火通明的圖書館教學樓。很快便要告別校園生活的我有時在害怕午夜夢迴時,夢到校園,想拼命抓住夢的尾巴不讓它消失。可到了早晨,那個夢變得像史詩的開篇一樣簡單直接。可無論走得多遠也走不出母校的心。前輩篳路藍縷之艱不敢忘卻,我們今天回憶過去爲的是展望未來。風華正茂,書生意氣的杏林學子正執筆書寫錦繡年華,給母校一個承諾“不負年華、春秋”。月朗星疏,更闌人靜,七九亭間,風已起絲絲涼意。我收起思緒,執筆寫下此文。

欣逢聖誕,敬潔豆觴,日升月恆,祗承世訓於於勿替,謹綴俚詞,共祝聖澤於無疆。

校慶徵文2100字優秀範文 篇三

塔大精神指引我前進

時間能沖淡一切,這是個僞命題。記憶可能模糊,但精神不可磨滅。催人奮進的動力,源於一個目標、一種嚮往,更源於一份執着、一種精神。塔里木大學,一座紮根在祖國邊疆的沙漠學府,育才六十載,學子遍天山。塔大精神,猶如一盞明燈,指引着每一個塔大人在前行的道路上不忘初心、砥礪奮進。

塔大初印象

2007年9月,我乘火車從漢口出發,一路向西往北,出湖北、入河南、過陝西、穿甘肅、進新疆,到烏魯木齊後,又坐了20個小時的火車到阿克蘇。當時是早上5點鐘,天還沒亮,一出火車站,就聽見有人高喊:“塔里木大學、塔里木大學,塔里木大學的這邊走啦……”上了接新生的大巴,又跑了2個小時,終於抵達我的目的地——塔里木大學。

辦理完報到手續,進寢室和舍友們寒暄了幾句,我實在累得不行,躺在久違的牀上休息。閉目養神,心中久久難以平復。回想4天的旅途,家鄉是那麼美麗,山清水秀、高樓林立、車水馬龍,一路越走越荒涼、越走越蒼茫,特別是到了南疆,一片茫茫大戈壁,廖無人煙,心中有種說不出的失落感。難道這就是我的大學夢?這4年該如何度過?在這裏我能學到什麼?4年之後我又將何去何從?這些問題不停地在我腦海中迴盪。

因爲大學聯考失利,我被補錄到了這所學校,分配到了不喜歡的專業。但我別無選擇。家裏負擔不起高昂的學費,更不可能讓我復讀一年東山再起。我辦理了“綠色通道”,申請了助學貸款,纔有機會踏進大學校園。剛開始的一兩個月,陪伴我的是孤獨、自卑、迷茫以及氣候、飲食、時差等種種的不適應。

塔大再認識

2007年11月11日,我走進了塔克拉瑪干大沙漠。蒼茫的天穹下,沙丘此起彼伏,無邊無際,好似那浩瀚的大海。大海是張揚的少年,波濤澎湃,乘風破浪,而塔克拉瑪干則是一位老者,內斂、沉默、穩健,千百年來,喜怒哀樂,悄無聲息。置身於塔克拉瑪干,萬物皆沙,萬事皆空。在沙漠中,人是那麼的渺小,得與失、名與利、愛與恨……一切都顯得那麼微不足道。金戈鐵馬,玉帛笙歌,多少樓臺煙雨都埋葬在這茫茫大漠。我忽然感覺到,塔大就是這大漠驕子,任憑風雨摧殘、歲月雕琢,始終巋然不動,堅守在最環境最惡劣的地方、條件最艱苦的地方、人煙最稀少的地方;塔大就是這大漠明珠,雖漫漫黃沙、天地失色,但她依然精神煥發、生機勃勃、婀娜多姿。

令我震撼的不僅僅是沙漠,還有沙漠中的胡楊。胡楊在南疆很常見,但生長在沙漠中的胡楊最美麗、最可敬。在所有的樹木中,胡楊是最堅忍的、最無私的,也是我平生所見最悲壯的樹。張愛玲說,於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裏,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也沒有別的話可說,唯有輕輕地問一聲,“你也在這裏嗎?”胡楊就是這樣的存在。任憑沙塵暴肆虐,任憑乾旱和鹽鹼侵蝕,任憑嚴寒酷暑,胡楊依然能夠頑強生存,生三千年不死、死三千年不倒、倒三千年不朽,獨立傲世,笑看風起雲涌。一胡楊,一豐碑。作爲一個人,又有何顏面孤獨、自卑、迷茫?又有什麼理由不努力、不向上、不奮鬥?

塔克拉瑪干大沙漠中孕育的綠洲,歸功於生命之河——塔里木河。這條溝通了東西方文明的古老河流,是南疆人民的母親河,雖然水量越來越少,有的支流已完全斷流,但她至今也還是大漠戈壁萬物生靈的大動脈。她沒有選擇走出沙漠,更沒有選擇像長江黃河一樣隨波逐流奔入海洋,而是以犧牲自我爲代價,默默地流淌在塔里木盆地,滋養着世世代代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包括一代代塔大人。

塔大在我心

塔里木大學位於阿拉爾市,是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一師的駐地。說起兵團,這是新疆特有,全國絕無僅有,從創立至今,爲新疆的穩定和發展發揮了及其重要作用。張仲瀚賦詩:“十萬大軍進天山,且守邊關且屯田。塞上江南一樣好,何須爭入玉門關。”以王震將軍爲代表的老一輩革命家率部進疆屯墾戍邊,在極其艱鉅的條件下,鑄劍爲犁,掘地爲穴,經過艱苦卓絕的奮鬥,將茫茫戈壁變成良田萬傾,將不毛之地變成河谷綠洲,這種不屈不饒、堅韌不拔、無私奉獻的精神令人震撼。兵團人亦兵亦工亦農,多少人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終身獻子孫,用熱血和生命書寫了一部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詩,書寫了一部催人奮進的壯美詩篇。兵團給人留下了太多艱辛的印象,但更多的感受是熱血如潮、精神永駐。

塔里木大學原名塔里木農墾大學,就是出於屯墾戍邊的戰略需要和開發塔里木對各類人才的現實需要,於1958年創辦。塔大人是兵團人的一份子,身體裏淌的是兵團人的血、流的是兵團人的汗、傳承的是“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艱苦創業、開拓進取”爲主要內涵的兵團精神。深受兵團精神的感染,我更加堅定了紮根新疆、奉獻新疆的理想信念。在學校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當了班幹部、學生會幹部,爲的就是多盡一份力,多做一點事。回想起自己的入黨初心,真的很純粹,就是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沒有黨,就沒有我可愛的母校;沒有黨,就圓不了我的“大學夢”;沒有黨,就沒有現在的我,也不會有將來的我。

畢業離校已經7年了,這個讓我成長成熟的地方,一花一草一木,都在我的記憶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伴我前行的是融會在兵團精神、大漠精神、胡楊精神、塔河精神中的塔大精神,像一團火在我心中燃燒,指引我一路披靳斬棘,破浪前行。我甘願做一名新時代的“疆一代”,在新疆大地獻青春、灑熱血、揮汗水,爲實現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做出塔大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