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個人文檔 > 自我評價

自我評價的作用

第一篇:自我評價的作用

自我評價的作用

自我評價是一種重要的評價形式。它屬於人的自我概念的重要內容之一。迄今爲止,自我評價問題已經成爲哲學、心理學、社會心理學、教育學、文化學、價值學等多個學科關注的熱點話題。自我評價不僅具有獨特的自我功能,促進自我發展、自我完善、自我實現,而且具有重要的社會功能,極大地影響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方式。以多學科的研究成果基礎,綜合地探討自我評價的功能和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由於自我評價的功能發揮是以正確地認識自我爲前提的,爲了充分它的功能和作用,還必須探討正確地評價自我的途徑和方法。

不過,有幾點值得注意:

第一,自我意識的概念應該大於自我評價,因爲自我意識既包含對自我的描述(如我高興),又包含對自我的評價(如我數學好)。

第二,自我意識僅僅是自我評價發生的前提之一,而不是惟一的和充分的條件。除了自我意識之外,自我評價的發生還離不開現實的需要。自我評價屬於意向性活動形式之一。沒有現實的需要,就沒有評價的動力。沒有評價的動力,自我評價的機制就不會發動起來。自我評價這種特殊的認識形式,無論在個體的意義上,還是在羣體的意義上,都是跟人的現實需要有密切聯繫的。與此同時,自我評價還需要人的內省能力。自省能力是兒童形成自我概念的基礎,因而也是自我評價形成的前提。這樣,自我意識、自省能力、現實需要三者共同構成自我評價發生的前提條件。

第三,自我評價是多學科研究的對象,它已經被哲學、心理學、社會心理學、社會學、教育學、文化學、人學、價值科學等都許多學科所關注。筆者曾經提出價值科學的概念,主張從多學科角度對自我評價做交叉邊緣學科研究。自我評價作爲人對自己的評價,既可表現爲個體對自己的評價,也可表現爲團隊對自己的評價(集體性評價)。

作爲評價,主體的態度必然對評價本身有影響,因此它應該屬於價值科學的研究對象範圍。但是,哲學偏重於概念分析;心理學更多地側重於對個體差異性的研究(儘管今天的心理學有重視文化環境多因素的傾向,但個體差異仍然是它的主要關注點);社會心理學則更關注羣體;社會學側重社會對個體的影響或者社會結構本身;教育學更關心自我評價在教育過程中的運用;如此等等。這些分學科的研究,似乎都不能全面展示自我評價的本質和過程。因此,進行交叉學科研究更符合自我評價這一研究對象的特殊性。跟人的態度相關聯的交叉學科研究應當屬於價值科學的大範疇。

自我評價問題之所以成爲哲學、心理學、教育學等多個學科關注的熱點話題,這跟自我評價的重要功能有關。當然,自我評價的功能不僅僅是心理上的,也具有社會的意義。應當全面認識自我評價的功能和作用。

第二篇:學校自我評價的作用

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教育科學研究所 曹飛

目前,學校自我評價作爲一種重要的學校評價類型,已經在實踐中被廣泛採用,其理論研究也在逐漸走向深入。學校自我評價對促進學校發展的作用已經在北京等地的實踐中得以印證。所以,從實踐中歸納和概括出學校自我評價的作用,分析其產生的外部環境條件和內部機制,對把握評價設計和實施的目的和條件,讓更多學校進一步有效運用學校自我評價,充分促進學校發展,將起到積極的影響。

一、相關概念分析

(一)"作用"的概念

"作用"是指事物在一定外界環境與條件下,與它事物發生聯繫,對它事物產生的影響與效果。[①]全面理解"作用",需要掌握以下要點:一,事物的作用是外顯的,通過一事物對它事物產生的影響與效果顯示出來;二,一事物之所以能對它事物產生作用,是與它的功能結構分不開的,事物的結構決定它的功能,事物的功能決定它的作用,一事物功能的發揮,就產生作用;三,一提到作用,就離不開產生影響和效果的對象。事物的作用,按其發生的相互關係可分爲作用與反作用,按其產生影響與效果的方向可分爲正作用與副作用,按其影響的程度可分爲直接作用與間接作用等。本文只討論積極的、正面的影響與效果,即正作用。

(二)"教育評價作用"的概念

在"作用"概念基礎上,把施加影響的事物確定爲教育評價,就可以理解"教育評價作用"。"教育評價作用"是指教育評價活動對評價對象產生的影響和效用。[②]所以,教育評價作用是通過評價活動與評價結果實現的,它產生於被評價對象,而且它的產生需要一定的外部環境與條件。目前,《教育評價辭典》(1998)已經概括出教育評價的作用大致可分爲三種:保證教育目標的實現;使教育系統的運動處於令人滿意的狀態;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③]

"教育評價作用"與"教育評價功能"既有聯繫,又有區別。"教育評價功能"指教育評價本身所具有的、可以對教育對象產生影響或變化的功效與能力。[④]教育評價功能由教育評價系統內在機制決定,是一種潛在的功效與能力;教育評價作用是教育評價潛在功效與能力的實現,是教育評價功能的外現形式。所以,教育評價的功能和作用本質上都是由評價的結構決定的。教育評價功能問題涉及教育評價的指導思想、人們的教育觀念與教育思想等,對功能的研究更多是從理論上進行分析;而對作用的研究,則要關注功能發揮的條件、目的、效果,更多是從實踐層面進行歸納和概括。教育評價的功能分導向功能、改進功能、指揮功能、教育功能、預測功能、鑑定功能、交流功能、激勵功能和管理功能等,這些功能的發揮就產生了診斷作用、標準作用、反饋作用和改進作用等。

(三)"學校自我評價作用"的概念

學校自我評價作用是教育評價作用的下位概念,目前還沒有以概念形式明確提出來,但對它的分析更多側重在"自我評價"上。自我評價是指"評價主體自己依據評價原理對照一定的評價標準主動評價自身的評價類型"。[⑤]趙必華認爲:學校是發展的主體,應該而且必須是評價的主體;學校自我評價是以學校內部自評組織爲主體,建立相應的學校內部自評機制,對照自我設定的評價標準對學校發展狀況作出價值判斷的過程。[⑥]所以,學校自我評價作用是指學校自我評價對學生和教師以及學校辦學管理與教育教學產生影響或變化的功效與能力。

廣義的自我評價包括教師對自己工作的總結,部門負責人對本部門工作所做的自我檢查,狹義的自我評價特指那些嚴格按照與他人評價相同的標準所進行的評價。所以它既可以是集體自評,也可以是個體自評;既可以是綜合評價,也可以是單項評價。自我評價的過程就是自我診斷、自我反思、自我調控、自我完善、自我發展的過程,外界的行政力量應該盡少干預。自我評價的優點是不受時間和場合的限制,靈活省力,耗資較少,可連續操作,作用深遠、效果持久;缺點是客觀性不足,還可能激勵性不夠。自我評價一般在他人評價之前,或穿插在他人評價過程中進行,用以證實或完善他人評價的結果,而且要與外部評價、專家評價配合使用。學校自我評價的主體可以包括幹部、教師、學生和家長,評價主體對學校各方面工作的評價,比如學校辦學、管理、教學的評價,校長評價、教師評價、學業成就評價,校內考試、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學校發展規劃評價、學校德育評價、體育衛生工作評價等都是學校自我評價的不同內容和類型。所以,學校自我評價的對象既可以是某一類角色的羣體或個體的人,也可以是某一方面的工作。學校自我評價的不同評價主體、評價內容、評價標準、評價類型、評價特點決定了評價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但本文分析的着眼點在於評價對學校發生的影響或效用,而不是從不同的評價類型等角度進行分析。

二、學校自我評價的作用分析

學校自我評價在實踐中發揮了教育評價的診斷、標準、反饋和改進等作用,具體對於學校發展來講,則體現爲促使學校全面認識自我,衡量學校各項工作的水平,監控學校發展過程,激勵學校改進,促進學校內涵發展、可持續發展與自主發展。當然,不同類型自我評價的作用是不同的,而且通常某項或一系列的自我評價活動既可能獨立地進行,也可能爲配合學校的具體工作(如衛生達標檢查)配套進行;再考慮到自我評價本身既要經過一個過程,又要有結果反饋環節,這些都使得某一項自我評價活動的作用是多元的,而且交織在一起,還可能對不同評價對象的作用有所區別。實踐中,有些作用雖說是間接的,比如自我評價作爲一種手段加強了學校管理,但這項作用很重要。總的來說,學校自我評價具有以下幾種主要作用。

(一)促使學校全面認識自我

學校自我評價,通過校內不同角色人員對學校各方面工作的認知對比,可以使學校更客觀全面地認識自己,把握學校工作現狀,分析優勢和問題,挖掘學校的潛力和存在問題的原因。實踐中很多學校把全面體檢式自我評價的結果作爲學校制定發展規劃的依據,也有學校在具體的單項工作中採取自我評價進行診斷。自我評價能否使學校全面認識自我,取決於是否有正確的評價指導思想、是否掌握充分可靠的評價信息、是否科學客觀地分析評價信息、教育工作中的問題能否準確發現及是否找到存在問題的根源。

比如,北京市教委委託的基礎教育階段學校發展評價及數據庫建設項目所開展的中國小校評價通過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讓學校對比自身內涵發展的條件性內容(學校幹部、教師、學生及家長基本情況)、過程性內容(幹部隊伍、教師隊伍、德育、教學、體育衛生、心理健康、校園文化、資源管理等八個方面工作現狀)和結果性內容(四類主體對學生綜合素質發展水平的滿意度)的變化情況,評價學校發展的程度。該項目以突出主題的各種問題設計問卷,蒐集四類評價主體(學校幹部、教師、學生和家長)對學校各方面工作的評價信息並得出評價結論。例如北京市第一一四中學從調查中發現[⑦],在對"學校幹部分工明確、團結協作"方面,所有幹部和93.0%的教師認爲是"很符合"和"比較符合",對"幹部能帶領我們不斷提高辦學水平"認爲"很符合"和"比較符合"的教師各佔49.1%,這樣的自我評價數據使學校認識到自身的優勢,即學校幹部隊伍在校長帶領下,求新、務實、勤奮,精神面貌好,開拓進取及團隊精神都很強,學校幹部、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得到校內外人員的充分肯定。再比如,該校對學生綜合素質發展水平現狀的評價數據顯示,教師對學生各方面素質的滿意度比干部評價、學生自評和家長評價都要低,而且低的幅度很大。經過對教師的發展環境和待遇、生源質量等方面的分析,該校認爲最根本的還要從教育觀、人才觀和質量觀上找原因。針對教師如何看待學生的問題,該校明確提出以人爲本,以課改爲契機,促進學校內涵發展的教學改革總體思路,學校就此申報了"人性化教與學和國中教學質量相關因素研究"的區級"十一五"規劃課題,並在學校《三年規劃》中,明確提出要"進一步提高學校教科研水平,使教科研工作落實在提高辦學質量和師生共同發展上"的目標。事實證明,學校各項工作的責任部門在分析來自四類主體評價信息的差異時,得出很多有價值的結論,使得學校能夠全面認識自身各方面工作現狀。

(二)衡量學校各項工作的水平,監控學校發展過程

學校自我評價作爲評量學校教育狀況的尺度或準則,能夠衡量學校是否已達到規定標準,區分學校整體或某方面工作的優劣程度,這是教育評價標準作用的具體體現。依據自我評價所參照標準的不同,評價的作用有所區別。如果依據來自學校外部的絕對標準,評價可以主要起鑑定的作用;如果依據學校自身發展過程中某一階段的狀態,衡量現在是否取得進步,則更有利於學校分析自身內部的因素,取得更好的發展。自我評價到底起到鑑定還是促進發展的作用,並不完全取決於其所依據的標準--當然這是很重要的決定因素,更取決於對待評價結果的態度和結果使用方式,即依據外部絕對標準的自我評價也可以具有診斷和促發展的作用,依據自身內部標準也可以進行鑑定和評優。學校既可以依據某一次自我評價的結果衡量某項工作的發展水平,也可(更多請搜索:)以通過連續的自我評價監控自身發展過程,調整預期的學校發展路線。自我評價的這項作用能否充分發揮,取決於評價的目的是否明確,標準設置是否合理,評價手段是否可行。

比如江蘇省普通高中星級評估是對學校實施的等級鑑定,每個等級都有絕對標準:一星級突出辦學合格性,二星級突出基礎發展性,三星級突出主體骨幹性,四星級突出實驗示範性,五星級突出國際可比性。學校在評定星級前先要對照預期的星級標準進行自評。由於部分指標的標準有明確的量化要求,學校很容易據此判斷是否達到某個星級的要求。再比如上海市要求學校通過自我評價監控發展規劃和年度工作計劃的達成度。以普陀區爲例,該區要求學校對發展規劃及實施主要從前後規劃的銜接、學期(年)計劃與規劃的吻合、部門工作計劃與規劃的一致性、是否有檢討實施的制度予以保障四個視角進行自評。自評分常規自評和集中自評,學校常規自評一般用周或月工作計劃來落實,對其中開展的工作進行小結、反思、評價和建議;集中自評以學期(年)爲單位,學校各層面依據工作計劃撰寫自評報告,學校的學年自評報告和量表報區教育督導室,爲學校規劃結束期的外部教育督導評價奠定基礎。學校在規劃實施過程中允許不斷修改、補充和完善發展目標。

(三)激勵學校改進

自我評價的實施過程和評價結果的反饋都能起到激勵被評價對象改進的作用。改進作用,是教育評價的根本目的,也是教育評價的其他作用(如診斷作用、標準作用、反饋作用等)的共同着眼點。自評實施前,被評價者首先要了解評價方案,反覆學習評價細則和指標要素,熟悉評價標準。這一過程激勵被評價者對照標準改進自己的工作。當評價信息或評價結果反饋給評價對象,能夠促使評價對象克服不足,改正缺點,爭取發展和進步。由於評價結果由被評價者自主建構,而且其適用範圍相對較小,甚至僅在學校內部或者直接針對責任部門,所以更有利於其改進作用的發揮。發揮教育評價的改進作用,最根本的是要激發評價對象的積極性。自我評價激勵學校改進的作用能否充分發揮取決於評價是否既重視結果也重視過程與條件,評價結果是否具有客觀性、公正性和激勵性,評價結果的反饋渠道是否暢通、反饋的信息是否可靠、反饋是否及時,是否能爲被評價對象設定或激發他尋找並確定合適的目標。

比如吉林省白城一中自1985起開發並實施了具有本校特點的課堂教學評價指標體系和自我評價,課堂教學評價方案的每次修訂都來自學校自評的結果。這種自我評價不斷調整學校教研方向,也啓發和鼓勵學校不斷向自評要辦學的效益。尤其是在近十年中,學校明確貫徹"以評促改"的治校方略,堅持縱向的自評,調動了廣大教職工的積極性,提高了教學質量,擴大招生規模,改善辦學條件,促進了學生、教師和學校的共同發展,成績顯著[⑧]。

(四)促進學校內涵發展與可持續發展

學校內涵式發展是相對於外延發展的質量發展,強調提升學校的辦學質量,將學校中教學、德育、師生互動等作爲學校改革與發展的重點,強調特色發展和創新發展。內涵式發展的特點是依靠學校內部的力量,建立內部發展機制,實行精細式管理,追求質量和效益的提高。學校可持續發展致力於形成學校長遠發展的能力,以人的發展爲中心,追求公平發展,追求人與人、人與社會的和諧發展。學校自我評價促進學校內涵發展和可持續發展體現在加強學校管理、提高辦學績效等方面。

1.自我評價作爲一種管理手段,發揮了規範辦學、自我約束、民主管理、凝聚人心的作用。隨着政府職能的轉變和教育管理體制改革的不斷推進與深化,學校將會獲得越來越大的辦學自主權。這樣,一方面學校在享有更大自主權的同時,必須進行更多的自我評價、自我規約和自我調整;另一方面,也只有學校自覺加強並持續成功自評和調整,從他律爲主轉向自律爲主時,才標誌着學校主體地位的真正確立,也才能保證自主辦學的持續進行。自我評價也是一種自我加壓、自我完善的評價方式,這種評價要求學校自我診斷、自我調節從而達到自我發展的目的。學校自我評價的特點是經常化、效果可能緩慢但更持久,強調學校自身的發展機能,增強學校對外部環境的適應能力和反應能力,促使學校內、外和諧發展,所以也促進學校自身的可持續發展。比如北京市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重點課題《構建中國小學校自我評價機制的研究》的實驗校經過參與課題研究,都不同程度地改進了學校管理。朝陽區虎城中學根據自我評價發現學校的制度未能建立健全,制度執行過程中的監督、教研活動的具體指導作用等方面還存在不足,這促使學校根據個性化流程管理的思想,教研組制定了《課堂教學流程圖》,各行政部門制定了《管理工作流程圖》,加強了學校管理。朝陽區黑莊戶中學自覺建立了寬鬆和諧的自我評價氛圍,該校以自我評價機制爲主體的管理文化正在形成。

2.自我評價提升學校辦學質量和學生質量。對學校評價的內容、指標和標準的選擇反映了評價主體的價值取向。學校自我評價的主體是學校的幹部、教師,還有學生和家長,他們更關注學校的辦學質量、教與學的過程、學校文化氛圍、教師和學生的發展,而這些指標恰恰是學校內涵發展、可持續發展和特色發展的關注內容。對於家長來說,學習成績當然是重要的評價指標,但事實證明,家長越來越關心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而且更樂於接受並支持對學生各方面素質的過程性評價,認爲這對實現學生全面而有個性地發展會起到積極作用。同時學校通過家長開放日和家長會等形式獲取家長的評價信息,讓家長參與學生髮展有關問題的診斷和解決,這些都促進了學校的內涵發展。

北京在推進學校評價項目的過程中有大量典型經驗表明,那些已經形成良好自我評價機制的學校,各方面工作改善的效果較爲明顯,教師的反思能力、科研能力較強,幹部、教師、學生和家長對學生綜合素質滿意度也較高。正是因爲學校自我評價的目的、內容、指標和標準更多關注了學校的軟件建設和內涵發展,所以自我評價促進了學校內涵發展和可持續發展。

第三篇:簡單介紹一下自我評價的特點及作用

1、篇幅短小

2、語言概括、簡潔、扼要

3、具有評語和結論性質。

自我評價的作用 有三點:

(1)總結以往思想、工作、學習,展望未來,發揚成績,克服不足,指導今後工作。

(2)幫助領導、組織、評委瞭解自己,作好入黨、入團、職稱評定、晉升的依據材料準備工作。

(3)重要的將成爲個人歷史生活中一個階段的小結,具有史料價值,被收入個人檔案。

第四篇:全面認識自我評價的功能和作用

以下就分享一篇大學生應當全面地去認識一下自我評價的功能及其作用的範文。

自我評價是自我意識的一種形式,指一個人對自己的身心狀況、能力和特點,以及自己所處的地位、與他人及社會關係的認識和評價。

自我評價是人的自我概念的重要內容之一。其前提是自我意識,只有當人具有自我意識的能力,才能做出自我評價。自我評價的功能首先表現爲自我功能,就是說,它對人的自我發展、自我完善、自我實現有着特殊的意義。自我評價也具有重要的社會功能,它極大地影響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方式,也決定着一個人對待他人的態度,還影響對他人的評價。正確的自我評價的社會意義就在於它幫助人成爲社會人,有健康人生觀和價值觀的人。要利用自我評價的正面價值來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發展,還要有效地克服自我評價的可能負面作用。

自我評價是人們對自己的能力、狀態和發展趨勢的評價性認識。也就是人們自己成爲自己的認識對象。在自我評價裏,自我是主體,也是客體,分別被有的研究者成爲“主體自我”和“客體自我”。自我評價跟主體的自我概念(即自我意識)有着密切的關係。在心理學中,自我評價是隨着對自我概念的深入研究逐漸受到研究者重視的。有的研究者指出,“雖然有關自我概念問題的討論從詹姆斯(w. james)就已開始,但自我概念(self-concept)的提法直到羅傑斯(c. rogers)的自我理論受到人們廣泛關注,自我的課題重新爲人們所重視(r. c. wylie)之後纔得到較多運用”。在心理學裏,關於自我評價有幾點已經達成共識:首先,自我評價跟自我概念一樣有一個發展過程。研究表明,“我國國小三年級以上學生已形成十分清晰的自我概念,他們對自己多方面的評價都高度接近教師與同伴對他們所作的評價,與他們的實際存在狀況也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其次,自我評價一般被當作自我概念的一部分內容來加以研究。當人有了自我意識之後,就會對自己的能力、狀態和發展趨勢等進行反思。所以,自我評價的基本前提是自我意識。只有當人具有自我意識的能力,才能做出自我評價;否則自我評價就是不可能的。

兒童把自己當作認識主體從客體中區分出來,開始理解我與物和非我關係後,通過別人在對自己評價和對別人言行評價的過程中,逐漸學會自我評價。它是自我意識發展的產物。其發展的一般規律是:評價他人的行爲→評價自己的行爲→評價自己的個性品質。它是自我教育的重要條件。人對自己的思想、動機、行爲和個性的評價,直接影響學習和參與社會活動的積極性,也影響着與他人的交往關係。一個人如果能夠正確地如實地認識和評價自己,就能正確地對待和自理個人與社會、集體及他人的關係,有利於自己克服缺點、發揚優點, 在工作中充分發揮自己的作用。實事求是地評價自己是進行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重要途徑之一。

人的知識,才能通常是處於離散,朦朧狀態的,需要人們不斷地挖掘,發現和開發。每個人從自身興趣愛好,思維方式的特點,毅力的恆久性,已有的知識結構,獻身精神等方面可以作出自我評價。是指一個人對自己的身心狀況、能力和特點,以及自己所處的地位、與他人及社會關係的認識和評價。一個心理健康的人作出恰當的自我評價,他們能體驗到自己存在的價值,對自己的能力、性格、優缺點能客觀評價;同時,能接受自己,對自己抱有正確的態度,不驕傲也不自卑。心理不健康的人常缺乏自知之明,對自己的優缺點缺乏正確的評價,自高自大,自我欣賞,還有的是自暴自棄。

在人力資源管理方面,自我評價是指員工對影響其工作的因素進行全面的認識。自我評價對於個人和企業來說都很重要。真實的自我評價可以幫助員工認識自己的優勢,發揮自己的特長爲企業多做貢獻,實現自我價值;同時還可以幫助員工認識自身不足,揚長避短,少犯錯誤。職業規劃必須從自我認識開始,然後這個人才能建立可實現的目標,並確定怎樣達到這些目標。

自我評價的標準

l•e•韋爾斯和g•馬威爾在1976年出版的《自我評價:概念與測量》一書指出,人們通常根據兩個主要標準進行自我評價:

(1)對自己的能力或效能的感受;

(2)對自己的德行或價值的感受。一般情況下,這兩個標準是通過反映評價、社會比較、自我歸因和角色扮演等具體評價手段來實現的。

自我評價的範圍

(一)知識掌握的自我評價

從記憶、領會、應用、分析、綜合等方面來評估自己對知識的學習情況。將知識點與目標得分率製成簡易圖表,就可一目瞭然地知道自己學習上的優勢與不足。此外還可從以下幾方向分析自己的情況:

1.是否清楚基本概念的內涵和外延?

2.能否將新學知識和已有知識聯繫起來?

3.能否對所學知識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4.能否在實際條件下靈活運用所學知識?

(二)學習動力的自我評價

1.學習目標是否明確?有無長遠日標和近期目標?

2.對學好各門功課是否充滿信心?

3.對所學科目是否何濃厚的興趣?

4.學習態度是否勤奮、認真?

5.是否有主動積極的進取精神?

6.有無戰勝學習困難的勇氣和毅力?

7.學習情緒是否穩定、持久?

(三)工作學習策略的自我評價

1.是否有計劃地安排工作和學習活動?

2.能否妥善安排工作和學習時間?

3.能否正確利用各種資料?

4.能否與同事朋友合作和學習?

5.是否有預先規劃的習慣?

6.能否集中精神工作何學習?

7.能否及時總結當天的工作和學習任務?

8.隊沒有完成的任務是否能認真分析原因,擬定補救措施?

9.是否有錯誤彙總集?是否給自己找新的工作任務和學習任務?

10.能否排除有關干擾,保證工作和學習活動的順利進行?

11.能否選擇並採用合適的學習方法?

12.能否總結自己或借鑑他人好的學習方法和經驗?

13.對學習或工作常回憶、反思嗎?

(四)學習能力的自我評價

1. 獲取信息的能力:包括感知能力、閱讀能力、蒐集資料的能力等;

2. 加工、應用、創造信息的能力:包括記憶能力、思維能力、表達能力(口頭的、文字的)、動手操作能力、創造能力等;

3. 學習的調控能力:包括確定學習目的、制定和調整學習計劃、培養學習興趣、克服學習困難等;

4. 自我意識和自我超越的能力。

5.業務能力:包括業務的熟練程度、任務的完成情況

6.與人溝通的能力:包括工作中與人交往的順利程度、平時與人的關係好壞等等。

自我評價的意義

自我評價就是個體對自己生理和心理特徵的自我判斷。它也是自我意識的重要組成部分。隨着個體自我意識的發展,人們的自我評價也相應地經歷着幾個不同的階段。

美國心理學家詹姆士認爲,在生理的自我階段,個體的自我評價,主要表現爲對自己的身體、衣着、家庭成員以及自己所有物的判斷,從而表現爲自豪或自卑的自我情感。其個人的追求則表現爲對身體的外表和物質慾望的滿足,或獲得家庭成員的關心和愛護等。

在社會的自我階段,自我評價主要表現爲個體對自己在社會上的名譽、地位、親族、財產的估價,從而表現出自尊或自卑的自我體驗。其個人的追求則是引起他人的注目、重視,期望獲得他人的好感,其表現則是追求名譽、追求金錢、追求愛情,並懷有強烈的競爭心。

在心理的自我階段,自我評價主要表現爲個體對自己智慧、能力、道德水準的優越感。其自我追求則表現爲在政治上、宗教上、道德上、良心上的進取和智慧上的提高。

第三,自我評價是多學科研究的對象,它已經被哲學、心理學、社會心理學、社會學、教育學、文化學、人學、價值科學等都許多學科所關注。筆者曾經提出價值科學的概念,主張從多學科角度對自我評價做交叉邊緣學科研究。自我評價作爲人對自己的評價,既可表現爲個體對自己的評價,也可表現爲團隊對自己的評價(集體性評價)。作爲評價,主體的態度必然對評價本身有影響,因此它應該屬於價值科學的研究對象範圍。但是,哲學偏重於概念分析;心理學更多地側重於對個體差異性的研究(儘管今天的心理學有重視文化環境多因素的傾向,但個體差異仍然是它的主要關注點);社會心理學則更關注羣體;社會學側重社會對個體的影響或者社會結構本身;教育學更關心自我評價在教育過程中的運用;如此等等。這些分學科的研究,似乎都不能全面展示自我評價的本質和過程。因此,進行交叉學科研究更符合自我評價這一研究對象的特殊性。跟人的態度相關聯的交叉學科研究應當屬於價值科學的大範疇。

自我評價問題之所以成爲哲學、心理學、教育學等多個學科關注的熱點話題,這跟自我評價的重要功能有關。當然,自我評價的功能不僅僅是心理上的,也具有社會的意義。應當全面認識自我評價的功能和作用。

第五篇:自我評價在求職簡歷中的作用

簡歷、簡歷,簡單而有力。衆所周知,一份出色的簡歷,是求職者贏得面試機會的“利器”。怎樣才能製作出一份具有“戰鬥力”的簡歷呢?簡單講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體現:

客觀的自我評價

一般講,招聘者閱讀簡歷的時間不超過幾分鐘,看簡歷的方式是一掃而過,只有拿起來有看點的簡歷才能留念招聘者的目光。招聘者在看簡歷時首先看的就是一個人的自我評價,應聘者出色的自我評價展示會使你脫穎而出。招聘者從自我評價部分想看到的是應聘者對自己的瞭解和對所應聘職位的瞭解及匹配度,自我評價既是應聘者的自我描述,通常體現的是應聘者的能力,應聘者要簡明扼要地表明自己的最大優勢所在,突出專業、能力、經驗等方面與所應聘職位的高度匹配,給招聘方一個要想與你見面的理由。

清晰的求職目標

有些應聘者認爲,自己是綜合性人才,在簡歷中不能明確表明要應聘的職位,這樣能給自己留有更多的崗位機會,模糊性超強,可選擇的機率就越多,取勝的機會也將增多。其實,這樣的操作往往會讓對方增加了對你的不確定性,模糊的認識將造成對應聘者能力上的懷疑,招聘方的精力不會放在似視而非的選擇中。應聘者在求職過程中不能使用千篇一律的簡歷內容,不同的職位要使用具有不同針對性的簡歷,特別要突出職位的特點及職位匹配的能力特長。這樣的簡歷才能“投其所好”。應聘者在簡歷中清晰的鎖定求職目標,並能給予一定的具體說明,讓招聘方一眼就能看到你的經驗及能力所長,以提升勝任職位的佔有力度。

相符合的職業經歷

在求職簡歷中,與新職位相匹配的職業經歷將大大吸引招聘方的注意力。職業經歷不要只記錄你曾經作過什麼,更重要的是你是如何作的。應聘者特別要強調你從事這份工作時所擔任的職責及取得的成績,要突出結果。一個應聘者不是突出你所從事的職業年限,時間不能等同於經驗,不是擁有較長的工作時間就可以把時間轉化爲有效的競爭能力,而是要表明你的技能、專業知識、在工作中所起的作用及最終的良好結果。讓對方清楚地知道你可以爲企業做什麼。爲了能更加有力地佐證你的能力,最好能通過事件的時間、地點、數據、成果來描述。

合理的職業期望值

有些招聘方會讓應聘者在簡歷中明確自己對職位的期望值。許多的應聘者認爲不理會這樣的問題較好,條件講高了機會自然就沒有了,條件講低了又怕自己吃虧,左右爲難還不如不寫。其實不然,企業是想了解應聘者期望從企業及工作中獲得最重要的回報是什麼。應聘者可通過此類問題即講明自己的職業期望值又可讓對方瞭解自己的職業規劃及目標,讓對方瞭解你來此工作不是沒有計劃的,是有想法和明確的職業方向的。應聘者可先期瞭解市場職位行情,恰當的表明態度,更重要的是要表明自己非常適合所應聘的職位,並且在此職位中能夠發揮專長是工作最大的滿足,同時還可通過此職位給自己帶來更大的挑戰以讓自己成長的更快。這樣也表明了應聘者還有一定的技術、能力空間,可以應對更重要的工作,對企業及個人來講將來可達到雙方的共贏。

簡歷雖然是越簡捷越好,但所描述的一切都要體現明確的職業定位,內容切記要與所應聘的職位緊密相連。總之,要讓簡歷能夠在瞬間吸引招聘方的眼球,但不是版面上的標新立異和設計形式上的有所不同。應聘者要用實力獲得這張職位的“入場券”。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