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個人文檔 > 自我評價

心理素質的自我評價多篇

心理素質的自我評價多篇

心理素質的自我評價 篇一

學生正處於身心發展逐漸成熟的時期。經常會遇見很多的矛盾衝擊。如學業情況。在這一學期,我覺得我一直沒有進入學習的狀態,很多的時間都是迷茫着度過,如今考試將近,所以我的心裏不免有些着急。總是臨時抱佛腳。但是也怨不得別人,總是以爲只要自己看書就可以了,誰知道現在落下了那麼多的課程。所以在這爲數不多的時間我要抓緊每一分每一秒。現在再抱怨自己已經沒用,最重要的是學習,爭取把落下的補回來。還有戀愛,求職的成敗等等。

我們大學生應該樹立心理健康意識,優化心理素質,增強心理調適能力和社會生活的適應能力,預防和緩解心理問題。處理好環境適應、自我管理、學習成才、人際交往、交友戀愛、求職擇業、人格發展和情緒調節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健康水平,促進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但是要怎樣做到這些呢?

第一,培養良好的人格品質。培養悅納自我的態度,揚長避短,不斷完善自己。其次應該提高對挫折的承受能力,對挫折有正確的認識,化消極因素爲積極因素。樹立科學的人生觀,積極參加各類實踐活動,豐富人生經驗。

第二,養成科學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對心理健康的影響已爲科學研究所證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規律、勞逸結合、科學用腦、堅持體育鍛煉、講究衛生等。大學生的學習負擔較重,心理壓力較大,爲了長期保持學習的效率,必須科學地安排好每天的學習、鍛鍊、休息,使生活有規律。避免用腦過度引起神經衰弱,使思維、記億能力減退。

第三、加強自我心理調節。自我調節心理健康的核心內容包括調整認識結構、情緒狀態,鍛鍊意志品質,改善適應能力等。

第四、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學習是大學生的主要任務,有了學習興趣就能夠自覺地躍入浩瀚的知識海洋裏邀遊,拼命地吸取新知識,發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質,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第四,積極參加業餘活動。大學生應培養多種興趣,發展業餘愛好,通過參加各種課餘活動,發揮潛能,振奮精神,緩解緊張,維護身心健康。通過社會交往才能實現思想交流和信息資料共享。發展社會交往可以不斷地豐富和激活人們的內心世界,有利於心理保健。

心理健康是大學生掌握文化科學知識的重要保證,有了良好的心態,不僅能取得好的學習效果,而且有益於終身的發展。如果離開良好心理的培養,就培養不出具有先進文化知識的合格大學生。綜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不僅是提高大學生整體素質的要求,而且也是大學生全面發展,成爲“四有”人才的重要保證和基礎。

心理素質的自我評價 篇二

認知是人最基本的心理活動過程。部分大學生對就業環境和自我意識存在不正確認知,把社會環境看得過於複雜或過於簡單,或者高估自己、低估環境,或者低估自己、高估環境,突出表現在自卑、自負、從衆三個方面。

自卑是指大學生以爲自己的某些方面不如其他人的消極的主觀體驗。

部分畢業生只看到社會的陰暗面和不良因素,面對激烈的競爭壓力,悲觀地以爲自己不如其他同學,抱怨家庭和環境,在求職的時候一味地選擇退縮性的自我防禦,喪失了很多好的就業機會。在求職失敗後,他們又以爲找到了證實“我不行”的根據。當失敗一次一次發生時,便加重了他們的沮喪感和不平衡感。自負指大學生對自己的評價高出自己的實際水平,具有不切實際的期看值。部分大學生的思想觀念相對滯後於高等教育大衆化的現狀,以爲考上大學就是找到好工作的保證,對就業的期看值較高。在擇業時,只選擇條件較好的單位,不從自身實際條件出發。在口試時,提出過分要求;求職失敗後,又缺乏自知之明。自負的大學生在碰壁後,要麼趨於理智,要麼轉而陷進自卑的泥沼。從衆是指在羣體的影響下,個體放棄自己的意志而採取與多數人相一致的行爲。由於中國應試教育的特點,大學生較少進行自我探索,不清楚自己的愛好所在,不明晰自己適合做何種工作。在就業過程中,“月亮走,我也走”,便出現了從衆現象。例如大學生不顧自身實際情況,只按照家庭的要求而選擇到大城市、沿海開放城市或大企業、外資企業工作;或者在看到同學紛紛簽約時,按耐不住躁動,倉促簽約,終極不能做到“人職匹配”。

情緒是以個體的願看和需要爲中介的心理活動,對大學生就業影響最大的情緒是焦慮。

焦慮是指機體對環境中某些即將來臨或者需要做出努力往適應新情況時,在主觀上引起緊張、不愉快乃至恐懼的期待情緒。對於尋找工作的大學生來說,適度的焦慮可以增加其就業的積極性和自覺性,增加找到滿足工作的成功率。但過度焦慮卻會使人處於極度敏感的自我防衛狀態,判定推理的能力下降,行爲輕易失控。畢業前,部分大學生由於對擇業遠景無法正確預期,對畢業後的。前途感到失控和失助,往往產生焦慮情緒,具體表現爲:情緒易激動,易產生過激行爲;擇業目標缺乏理性思考,行動上漫無目的;不能冷靜、客觀地分析題目,逐日坐立不安、心神不寧。

能力是人順利實現某種活動的心理條件,它是符合活動要求、影響活動效果的個性特徵的總和。

就業能力一般涵蓋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兩個方面,包括思維能力、社會適應能力、自主能力、社會實踐能力、應聘能力等。目前大學生找不到工作的一個原因,在於不能適應社會的需求,就業能力缺乏。首先,部分大學生在校期間得過且過,沒有經過嚴格的專業練習,缺乏就業的核心競爭力。其次,學校育人方式單調、呆板,只負責知識的傳授,而不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使部分學生缺乏適應能力、溝通能力,不能將自己傾銷出往。最後,大學生就業能力缺乏與我國應試教育緊密聯繫,大學生從小即以“考試”爲指揮棒,缺乏綜合素質的鍛鍊,而能力的培養是與人幼年所受的教育密切相關的。

在這種情況下,如何進步大學生就業的心理素質呢?

首先,要改革教育模式結構,增強大學生的綜合能力。應把就業指導課程列進大學教學計劃,從低年級便開始相關能力的培養,灌輸正確的就業意識,高年級學生則注重進步他們的職業成熟度。改變以“傳授”爲主的教學模式,廣開渠道,留意知行同一,全面提升學生的就業能力。如通過模擬招聘活動提升學生的應聘能力、社交能力等。同時,要積極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成立相應的學生社團組織,鼓勵他們開展各種就業心理教育活動。

其次,要實施職業生涯規劃,改變大學生的錯誤認知。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是指將個人發展和社會發展相聯繫,對影響職業生涯的因素進行分析、總結,並確定實施方案。職業生涯規劃可以激發大學生自身內部的動力,促使他們不斷地完善自己。一個成功的職業生涯規劃不僅需要大學生通過自我反省、社會比較、心理測評等方式對自己的性格特點、愛好特長等有清楚的瞭解,還需要對社會現實及發展趨勢有清楚的熟悉,這可以幫助大學生重新審閱自己,結合社會實際,給自己一個公道的定位。

再次,要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及時調節大學生的情緒狀態。針對畢業生普遍表現出來的心理題目,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機構可利用報紙、網絡、廣播等形式先容一般知識,以緩解他們的負性情緒,提升其綜合素質。針對個別因就業壓力過大引起的嚴重心理題目,要及時開展個體心理諮詢,對其進行系統的指導。同時心理健康機構還應爲大學生就業提供心理學的幫助,使他們正確地熟悉自我、發展自我,進步畢業生的職業成熟度和心理抗挫能力。

第四,要加強素質教育實踐,養成良好的就業心理素質。大學生優秀心理素質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們不能將所有的工作、目光都集中在高等教育階段,應當從中學,甚至是國小就開展就業教育、心理教育,培養他們的優秀品質。在基礎教育階段就向學生灌輸“就業意識”,加深他們對自己的熟悉程度,引導學生進行職業生涯探索。同時,改變應試教育的現狀,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素質教育從小抓起,纔是解決大學生就業心理題目的根本之路。

第五,要推進社會實踐活動,促進大學生對國情社情民情的瞭解。大學生與社會的脫節會造成他們不清楚自身和社會需要的高素質人才之間還有哪些差距,在校園內不能有針對性地鍛鍊培養自己。應積極在大學生中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爲他們接觸社會、瞭解社會創造條件、提供舞臺,使他們對國情、民情、社情有清楚的瞭解,從而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縮小他們的熟悉與社會需求之間的差距,在實踐中進步自身的心理素質。

心理素質的自我評價 篇三

本人在碩士研究生學習階段,在思想覺悟上始終對自己有較高的要求,主動和黨組織靠攏,儘管自己還沒有加入黨組織,但是自己始終以共產黨員的高標準要求自己,能用科學發展觀來認識世界認識社會,能清醒的意識到自己所擔負的社會責任,對個人的人生理想和發展目標,有了相對成熟的認識和定位。

本人所學專業爲應用心理學,根據自身研究方向的要求,有針對性的認真研讀了有關核心課程,爲自己的科研工作打下紮實基礎;並涉獵了一部分其他課程,開闊視野,對本人研究方向的應用背景以及整個學科的結構有了宏觀的認識。在英語學習方面,通過了大學英語六級考試,具備了較強的英語聽說能力,在撰寫論文期間,查閱了大量的英文資料。

本人在導師的指導下,積極參與各項教學科研活動,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認真閱讀教材、查閱學術資料和參考書籍,在課堂上在快樂中吸收各個知識點。同時自己具有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參與了導師多項課題的研究,使自己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水平得到了進一步的增強和提高,同時順利完成了碩士畢業論文。

本人在平時生活中,爲人處世和善熱情,和同學關係融洽,並積極參與各項集體活動,在擔任支委期間,熱情爲同學們服務。

本人在研究生階段所獲頗豐,從學業、科研工作,到個人素質,都得到了充分的培養和鍛鍊,是充實且有意義的三年。相信這些經歷和積累都將成爲本人人生道路上的寶貴財富。在以後的工作和學習中,本人將繼續保持併發揚嚴謹治學的作風,兢兢業業,爭取取得更大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