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個人文檔 > 學生作文

遊黃帝陵作文(精品多篇)

遊黃帝陵作文(精品多篇)

遊黃帝陵作文 篇一

週末,我和家人一起坐上去黃帝陵的車。汽車開呀開,開到了高速路上。我看見了高大的橋,湛藍的天空,綠油油的山好像圖畫中的一樣,簡直太美了!

終於,黃帝陵到了,大家都下了車,首先要去買票。買完了票,我們大家一起上臺階,聽導遊阿姨說,一共有99級臺階。大家都上來了,我看見一個大門,門旁邊有一個小牌子,上面寫着“驗票處”,這扇大門上方有個大大的牌子,上面寫着軒轅廟,可是它是反着寫的,所以變成了“廟轅軒”。我不知道這是什麼意思?於是,我問導遊阿姨:“導遊阿姨,爲什麼軒轅廟在這個牌子上就變成了“廟轅軒”了呢?”導遊阿姨笑着說:“小朋友,古時候人們寫字的書寫順序就是這樣的,所以,你用現在的書寫順序讀古時候的字或詞,當然就覺得怪怪的呀!”我終於明白是什麼意思了。

我們大家繼續向前走,大約走了7米多,就看見了一棵柏樹。樹旁邊有一個牌子,上面寫着黃帝手植柏。我又仔細的觀察這棵柏樹,發現它又粗又高。這時,突然下雨了。我們大家決定上山去。山上有綠油油的樹,鮮豔的花,太美了!因爲雨越下越大所以也沒辦法繼續上山了,就只好坐電瓶車下山了。下了山之後,我們都往車上跑,跑呀跑,終於跑到了停車場。司機很快就把車啓動了。車搖搖晃晃的,我給睡着了,我一睜眼都已經進了西安了。

今天玩的真高興!下次我還要去黃帝陵!

遊黃帝陵作文 篇二

黃帝姓公孫名軒轅。他統一了華夏,奠定了中華民族的最初文明,因此被尊稱爲“人文始祖”。根據《史記》的記載:“黃帝崩,葬橋山”。今天,我來到聞名天下的陝西黃帝陵祭拜祖先。

一路上都是黃土高原,光禿禿的,到了黃帝陵卻是一片鬱鬱蔥蔥,生長着形態各異的柏樹。軒轅廟裏有許多古老的柏樹,其中一棵特別粗壯,七個人合抱還抱不過來,相傳這一棵就是黃帝手植柏,約5000歲了。在1982年英國的林業學專家考察了世界27個國家後來到這裏,驚歎它爲“世界柏樹之父”。

另一棵柏樹映入了我的眼簾。它的樹幹上斑痕累累,有許多坑坑窪窪的洞孔。清明節前洞孔會流出許多汁液,然後凝結成球狀,就像珍珠、寶石一樣晶瑩剔透,清明一過這個景象就消失了,奇妙吧?傳說這是因爲漢武帝來祭拜黃帝時把盔甲掛在這棵柏樹上所致。我覺得它應該個稀有種類纔對。

橋山上古柏真多,我看得都入神了。導遊吹哨子了,我趕緊跟上隊伍去祭拜了我們的祖先黃帝。從此我知道了我的祖先不是猴子!

遊黃帝陵作文 篇三

我國很多地方都有歷史遺留下來的古物建築,那麼,我也想介紹一下我們家鄉的名勝古蹟。

黃帝陵,又稱天下第一陵,位於我的家鄉陝西省黃陵縣,是中華民族的始祖軒轅黃帝的陵寢。它是華夏兒女的驕傲,也是遊客喜愛的聖地。

黃帝陵的陵墓裏掩埋着黃帝的衣物和靴子。這來自於一個美麗的傳說,相傳在很久以前,黃帝要馭龍昇天,老百姓們不捨得他,於是就抓住他的衣服和靴子,想挽留他,但是最後還是沒有能留祝不過,幸運的是,他們保留了黃帝的衣物和靴子,並把它們埋在了橋山之上,所以黃帝陵又是黃帝的衣冠冢。

黃帝陵被橋山之上的蒼翠古柏環繞着,要想走到陵前,必須要先爬神道,在爬神道的227個臺階時,你就會有一種嚴肅、莊重的感覺,而且還能沐浴到陽光與柏樹的清香。在距離陵前200米的路上,有一塊古老的石頭,上面刻有:文武百官在此下馬的字樣,以此表示對黃帝的尊敬。繼續向前走,不久你會看到一座20多米的築高臺,旁邊一塊石碑上刻有:漢武仙台四個字。這也有一個古老的傳說:當年,漢武帝率領大軍路過黃帝陵,停兵祭祀,同時,他很羨慕黃帝能昇天成仙,爲了自己也能成仙,於是就讓士兵連夜築起了一個高臺,然後站在上面祈禱成仙,所以後人稱爲漢武仙台。

漢武仙台的右側是一排精雕細琢的五彩盤龍門,穿過龍門就來到陵前,現入眼前的是一座古樸的亭子,紅色的柱子,五彩的琉璃瓦。亭子裏面擺放着一個很大的香爐和供桌,亭子旁邊還有一座巨大的祭祀鍾,源源不斷的遊客前來拜祭。亭子的後面就是黃帝的陵墓,陵墓不大,墓碑是著名的歷史學家郭沫若先生題詞的黃帝陵三個字。站在這裏我似乎能隱隱聽到人們對黃帝的禱告之詞以及悠揚的祭祀鐘聲。

黃帝陵是我們黃陵龍鄉每一個守陵兒女的神聖殿堂,我們都會小心翼翼地呵護它,將我們中華民族五千年的燦爛文化好好傳承下去。

遊黃帝陵作文 篇四

黃帝陵,是中華民族的聖地,坐落在陝西黃陵縣北橋山,是國家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編爲“古墓葬第一號”,號稱“天下第一陵”。今年5月中旬,我與新聞界老友一道,瞻仰了黃帝陵,受益匪淺。

走進黃帝陵,就被這裏優雅的美景所迷住,青山掩映,碧水泛波,古柏森森,香菸氤氤。宏大廣闊的入口廣場,古樸渾厚的軒轅橋,倒映青山的印池水,氣勢高拔的龍尾道,橋山之巔的龍馭閣,雄偉壯觀的軒轅殿,能容納萬人的祭祀廣場,展現出華夏第一陵的宏偉、莊嚴、肅穆、古樸。

黃帝陵的獨特之處是古柏參天。據說現有古柏8萬多株,千年以上樹齡約有3萬株,是我國最大的古柏羣。民間傳說,這裏古柏稱爲“神樹”,雖經千年,保存完好。山上古柏種類繁多,形態各異,有側柏、雀柏、亞柏、麻花柏等等,特別是麻花柏,天生奇相,枝幹七扭八歪,如同麻花,有棵竟扭轉達20餘圈,堪稱橋山一絕。尤其引人注目的是黃帝親手種植的柏樹,傳說是我國最古老的一棵柏樹,高20米,胸寬11米,蒼勁挺拔,冠蓋蔽空。英國林業專家稱之爲“世界柏樹之最”。我們圍着古樹聽介紹,神乎其神,驚歎不已。該樹於1998年12月被第一批冊立爲中華名樹。

黃帝陵祭祀的主要場所是在祭祀大院和軒轅殿。大院天闊,能容納萬人,8尊1.5米高的青銅簋矗立在大院臺階兩側,9尊大鼎分列在大院東西兩邊。大院內56面黃色儀仗旗掛在院內兩側,各有9對兵仗挺立兩旁。軒轅殿,坐落在3層石臺之上,整個殿堂用石10多萬噸,大氣磅礴,是國內罕見的典型的石壘殿堂建築。高3.9米、重12噸的軒轅黃帝石像聳立在殿內,大殿兩側於去年又安放了龍魂大鐘和龍威大鼓,更顯威嚴氣氛。

據《史記》:“黃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名曰軒轅。”他是我國最早的農業、畜牧業的創造人,並創造發明了火食、衣裳、井、釜、甄、竈、杵臼、舟楫、車、宮室、市場、貨幣、文字、圖畫、音樂、原始天文曆法、婚嫁制度、墳墓、兵法、禮制法度,等等。因此古籍稱“黃帝定百物之名”、“凡技術皆自軒轅始”。他成爲神人合一的中華民族祖先形象,被尊爲中華民族的“元祖”、“始祖”、“初祖”。他對中華民族的生存和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受到了華夏兒女的無比崇敬和懷念。每年清明節前後,中華民族的子孫用不同方式在黃帝陵舉行祭祀活動,寄託我們中華民族炎黃子孫的哀思。

黃帝陵墓是在橋山之巔。《史記》載“黃帝崩,葬橋山”。他死了傳說上天成了神,而葬於此處是軒轅黃帝的衣冠冢。陵墓在叢林古柏之中,高3.6米,周長48米,爲扁球狀土冢,上題“橋陵友馭”,言此處爲黃帝駕龍昇天之處。陵前祭亭置放供桌、香爐等祀用品。大香爐正面圖案爲二龍戲珠,背後隸書“華祖”二字。亭後石碑題有“黃帝陵”,爲郭沫若1958年手書。我們一行慢步沿土冢繞轉一週。

祭典黃帝陵活動,據說始於春秋戰國,後來歷朝歷代,都舉行祭祀活動,不忘我們的祖先。20世紀90年代,黃帝陵經過整修更加莊嚴雄偉。黃帝陵是中華文明的象徵,是普天下華夏兒女的“根”,現已成爲炎黃子孫舉辦盛大文化活動中心,也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之一。

遊黃帝陵作文 篇五

今年春節,我來到了媽媽的故鄉——陝西,開啓了我的尋根之旅。陝西遍佈着中華民族早期的古蹟,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黃帝陵。

黃帝陵,顧名思義,就是黃帝的陵墓,它坐落在今天的陝西省西安市黃陵縣。

我剛剛步入黃帝陵。一座規模不大卻莊嚴肅穆的土丘出現在我的面前。土丘正前方的神廟裏,供奉着黃帝的神像裏。神廟裏常年香火不斷,煙霧繚繞,遊人絡繹不絕,大家都會在黃帝神像前上一炷香,表達敬仰追思之情。陵邊的植物十分豐富,有樹,有藤,還有一些我叫不出名字的小花小草。讓黃帝陵披上一層綠裝。其中種植最多的是柏樹,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龍角柏”。黃帝陵的整個形狀猶如一條盤起來的龍,在龍頭位置的兩側種着兩棵柏樹,猶如龍的角,因此得名”龍角柏”,象徵着黃帝的堅毅勇敢,品德高尚和浩氣長存。

走過黃帝陵,我們又來到專門用於祭祀皇帝用的祭壇。祭壇前面是一個巨大的方形廣場,祭壇建立在高處,從廣場到祭壇,共有九九八十一級臺階。祭壇有一個巨大的正方形穹頂,穹頂的正中間又開了一個圓形的洞。從洞裏向上望,可以看到碧藍的天空,代表着“天圓地方”的含義。我站在祭壇上向下望,彷彿看見了當年在這裏舉行祭拜黃帝的場景:文武百官站在臺下,天子站在臺上。鐘聲,鼓聲。號角聲,彷彿震得地面都在顫抖。舞女在祭壇下載歌載舞;樂班演奏着莊嚴隆重的樂曲,真是一派宏偉的景象。如今,很多全球的華人每年都會從世界各地聚集在這裏祭拜我們共同的祖先。

我繼續往外走,看見了當年黃帝親手種植的柏樹。它位於軒轅廟內,高約20餘米,周長7.6米,挺拔蒼勁,冠蓋蔽空。它已經有5000餘歲,那雄偉的身姿,不正象徵着我們中華兒女堅強不屈,蓬勃向上的精神嗎?無論經歷怎樣的艱難困苦,這種精神必將代代傳承下去,引領我們的祖國走向繁榮昌盛。想到這裏,我也不禁心潮澎湃。我會繼承這種精神,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鬥!

遊黃帝陵作文 篇六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光輝燦爛,有五千年的文明史。這五千年的文明史主要從黃帝開國(建國)算起。孫中山的祭黃帝陵詞開首就是“中華開國五千年,神州軒轅自古傳,創造指南車,平定蚩尤亂,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這個黃帝陵——天下第一陵就在延安市的黃陵縣,黃帝,姓公孫,名叫軒轅,出生於母系氏族社會。母親名叫附寶,據史書上載:“農曆二月八年級,在沮水河畔(今黃陵縣沮水河)沮源關的降龍峽生下黃帝,從此就有了二月二龍擡頭”吉祥之說。司馬遷在《史記》裏對黃帝是這樣描寫的:“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聰明”。可見,黃帝從出生到成長就不是一般人物。他15歲就被羣民擁戴當上軒轅部落酋長,37歲登上天子位,黃帝一生重大貢獻就在於歷經五十三戰,打敗了榆罔,降服了炎帝,誅了榆罔,降服了炎帝,誅殺蚩,結束了戰爭,統一了三大部落,告別了野蠻時代,建立起世界上第一個有共主的國家,當選爲中華民族第一帝。人類文明從此開始了。所以後世人都尊稱軒轅黃帝是“人文初祖”、“文明之祖”。爲此,延安又被稱爲中華民族的發祥地。

黃帝是中華民族的祖先,他出生於陝北黃土高原,黃帝族主要活動於陝北黃土高原,黃帝逝世後安葬於今黃陵縣橋山之巔。自唐代宗大曆五年建廟祀典以來,這裏一直是歷代王朝舉行國家大祭的場所。新中國建立後,每年清明、重陽節均在此進行祭祀典禮,特別是清明節公祭已是中華民族傳統祭祀大典。黃帝陵是中華民族聖地,海外僑胞將其譽爲“東方麥加”。1962年,國務院公佈其爲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編爲“古墓葬第一號”,號稱“天下第一陵”。黃帝陵區景色迷人,山麓有建於漢代的軒轅廟,廟東側碑廊珍藏曆代帝王御製祭文碑57通,現又新增香港、澳門“迴歸紀念碑”。陵、廟所在地橋山現有千年古柏816000株,是我國最大的古柏羣。廟內有相傳黃帝手植柏,高20餘米,胸徑11米,蒼勁挺拔,冠蓋蔽空,是我國最古老、最大的一株柏樹。

黃帝陵龍馭閣位於黃帝陵後的高臺上,高18米,象徵黃帝“馭龍昇天”,也是遊客登高遠眺,觀看橋山全貌及周圍古城與山川形勢的最佳地點。

誠心亭沿中軸線北行即到誠心亭。該亭面闊五間,進深一間,面積約85平方米。歇山頂上,灰布板瓦與筒瓦緊緊相扣,前檐施勾頭滴水,四邊無牆,欄額下爲花格裝飾,旋子彩繪。明間南北兩側臺基石砌如意踏步,次間、補間外側有圍欄圍護。亭柱上書有兩幅楹聯:“觀天地生物氣象,讀古今經世文章”;“誠朝聖地人文祖,心祭神州兒女情”。亭前東南側有一磚砌壁,上書簡介:“歷代帝王將相、墨客騷人,現代政府官員、社會名流、同胞華僑、外籍華裔,謁拜黃帝時,先要在誠心亭整衣冠,備禮品,平靜心情,消除雜念,然後緩步進殿,頂禮膜拜”。

漢武仙台神道盡頭,便步入陵園了。陵園四周,順依山勢,修有綿亙不絕的青磚圍牆,高1。6米,塗以紅色,象徵至尊至偉。牆頭爲紅椽綠瓦,古色古香。整個陵園,南北約210米,東西約72米(前寬42米,後寬81米)。陵園門有兩個,分立漢武仙台東西兩側。從東門進入陵園,走不了幾步,左側便是一座24米高的夯築高臺,臺旁立一石碑,上書“漢武仙台”四字,爲明代嘉靖七年閏七月所立,落款爲“池南唐琦書”。此臺始建於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史記?封禪書》記載,漢武帝劉徹“北巡朔方,勒兵十餘萬還,祭黃帝冢橋山。”

“黃帝腳印”石正殿前西南側有一塊傳自漢代的“黃帝腳印”石。它出土於黃陵民間傳說爲“黃帝黃城巽宮”的郭家窪村,1965年移至軒轅廟院內。整塊石頭約一平方米。青石面上,鐫刻有黃帝腳印一雙,長0。62米,深約2釐米。民間有向黃帝腳印投硬幣或零錢的習俗,以測運氣如何?“投向腳印大拇趾運氣最好,爲大吉大利云云。”

遊黃帝陵作文 篇七

黃帝陵氣勢恢宏,浩浩蕩蕩。在大約10000平方米的廣場地面上,鋪墊了6000多塊河卵石,在太陽下亮晶晶的,格外引人注目,石間空隙中長滿了重重疊疊的濃綠色苔蘚,象徵着中華歷史源遠流長的歷史。

黃帝陵被橋山之上的蒼翠古柏環繞着,要想走到陵前,必須要先爬神道,在爬神道的227個臺階時,我感到有一種嚴肅、莊重的感覺,邁出的每一個步伐都是如此沉重,我感到自己如神仙在走天梯般逍遙自在,而且還能沐浴到陽光與柏樹的清香,恍惚間自己就是一位遠古的先人,無比震撼於悠久的光輝文化。

剛進大門,映入眼簾的便是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的景象。其中一棵參天柏樹直逼我的眼簾,柏樹已是綠髮蒼蒼,粗粗的枝幹上陸續生出數不勝數的細枝,枝上密密麻麻地長滿了嫩綠的葉子,葉子與藤蔓打起了架,生機勃勃。樹頂的葉子更是瘋狂地生長,堆積起來形成一個碧綠的屏障,在樹下,世界一下子就被染成綠色。

樹的前方便是一座古老的祭祀廣場,廟中羅列着四個石碑,兩段各有一條黃龍,我逐漸與它對視,它雙眼堅定地盯着前方,血盆大口中伸出波浪形的舌頭,張揚舞爪,好似守護着這塊神聖不可侵犯的土地,我在像前深深鞠了一躬。

直到我走到一個開闊的地方,眼前最明顯的便是一個巨大的建築,上面金碧輝煌,刻着“禮典帝黃猿軒祭公明清年亥己”,琉璃瓦轉重巖疊嶂,氣勢磅礴,勢不可擋。不一會兒,鳥兒成羣結隊地從我頭上徐徐飛過,它們俯視着前來參觀的人們,顯得如此自由自在,在湛藍的天空,美麗的故土上無拘無束,讓人羨慕不已。

從黃帝陵出來,明亮的陽光有些晃眼。我是炎黃子孫,國家振興,我的責任!

遊黃帝陵作文 篇八

黃帝陵,是中華民族始祖黃帝軒轅氏的陵墓,位於黃陵縣城北橋山。1961年,國務院將黃帝陵公佈爲全國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號稱“天下第一陵”。黃帝陵墓之前的“黃帝陵”三個大字爲蔣介石所提。黃帝陵古稱“橋陵”,爲中國曆代帝王和著名人士祭祀黃帝的場所。據記載,最早舉行祭祀黃帝始於公元前442年。陵區景點包括:天下第一陵、軒轅橋、陵墓區、軒轅廟、黃帝手植柏、誠心亭、掛甲柏等。

喬山山體渾厚,氣勢雄偉,山下有沮水環繞。山上有千年古柏,四季常青,鬱鬱蔥蔥。整個陵區宏大磅礴。天下第一陵陵墓封土高3,6米,周長48米,環冢砌以青磚花牆,陵前有明嘉靖十五年碑刻“橋山龍馭”,意爲黃帝“馭龍昇天”之處。在前爲一祭亭,歇山頂,飛檐起翹,氣宇軒昂。亭內立有郭沫若手書“黃帝陵”碑石。陵園區周圍設置紅牆圍護,東南側面爲櫺星門,兩側有仿製的漢代石闕。

陵前正南,陵園圍牆以外是土築高臺,即“漢武仙台”。《史記封禪書》載:“漢武帝北巡朔方,勒兵十餘萬還祭黃帝冢橋山。”漢武仙台,即漢武帝祭祀黃帝所築,臺高20餘米,現已用塊石砌築並建有登臺石階及雲板,護欄等。黃帝廟前區氣勢恢宏,面積約10000平方米的入口廣場的地面。選用5000塊大型河卵石鋪砌,象徵中華民族的五千年文明史。

黃帝手植柏位於陝西省中部黃陵縣軒轅廟院內,高20餘米,胸徑11米,蒼勁挺拔,冠蓋蔽空,葉子四季不衰,層層密密,像個巨大的綠傘。相傳它爲軒轅黃帝親手所植,距今5000多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柏樹。當地有民諺:七摟八揸半,圪裏圪墶不上算。謂七人合抱猶不圍。

遊黃帝陵作文 篇九

歡迎大家來到這裏,下面我來爲大家介紹一下!

這個黃帝陵——天下第一陵就在延安市的黃陵縣,黃帝,姓公孫,名叫軒轅,出生於母系氏族社會。母親名叫附寶,據史書上載:“農曆二月八年級,在沮水河畔(今黃陵縣沮水河)沮源關的降龍峽生下黃帝,從此就有了二月二龍擡頭”吉祥之說。司馬遷在《史記》裏對黃帝是這樣描寫的:“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聰明”。可見,黃帝從出生到成長就不是一般人物。他15歲就被羣民擁戴當上軒轅部落酋長,37歲登上天子位,黃帝一生重大貢獻就在於歷經五十三戰,打敗了榆罔,降服了炎帝,誅了榆罔,降服了炎帝,誅殺蚩,結束了戰爭,統一了三大部落,告別了野蠻時代,建立起世界上第一個有共主的國家,當選爲中華民族第一帝。人類文明從此開始了。所以後世人都尊稱軒轅黃帝是“人文初祖”、“文明之祖”。爲此,延安又被稱爲中華民族的發祥地。

黃帝是中華民族的祖先,他出生於陝北黃土高原,黃帝族主要活動於陝北黃土高原,黃帝逝世後安葬於今黃陵縣橋山之巔。自唐代宗大曆五年建廟祀典以來,這裏一直是歷代王朝舉行國家大祭的場所。新中國建立後,每年清明、重陽節均在此進行祭祀典禮,特別是清明節公祭已是中華民族傳統祭祀大典。黃帝陵是中華民族聖地,海外僑胞將其譽爲“東方麥加”。1962年,國務院公佈其爲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編爲“古墓葬第一號”,號稱“天下第一陵”。黃帝陵區景色迷人,山麓有建於漢代的軒轅廟,廟東側碑廊珍藏曆代帝王御製祭文碑57通,現又新增香港、澳門“迴歸紀念碑”。陵、廟所在地橋山現有千年古柏816000株,是我國最大的古柏羣。廟內有相傳黃帝手植柏,高20餘米,胸徑11米,蒼勁挺拔,冠蓋蔽空,是我國最古老、最大的一株柏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