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個人文檔 > 學生作文

家鄉的習俗作文【多篇】

家鄉的習俗作文【多篇】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一

春節是我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春節期間的活動更是數不勝數。

吃團圓飯是春節習俗中最重要的。那麼春節爲什麼要吃團圓飯呢?原來是因爲很久以前,有一種兇猛的怪獸,住在深山密林中,人們管它們叫“年”。它長的形貌猙獰,生性兇殘,專吃飛禽走獸、鱗介蟲豸,人們談“年”色變。後來,人們掌握了“年”的活動規律,每到這天晚上,每家每戶都提前做好晚飯,熄火淨竈,再把宅院的前後門都封住,躲在屋裏吃“年夜飯”,吃過飯後,誰也不敢睡覺,坐在一起閒聊壯膽。不吃年夜飯是熬不過年的。久而久之,過年吃團圓飯的這個習俗就保留下來了。當然,過年吃餃子也是很重要的。其實餃子蘊含了許多美好的寄託。一是過年守歲時包,辭歲時吃,即到子時吃,此時爲兩年之交、迎新辭舊的時刻,具有特殊意義,取“更歲交子”之意。二是餃子形如元寶。人們在春節吃餃子取“招財進寶”之音。

吃臘八粥是我們這兒過年的前奏,農曆臘月初八這一天,杭州市民一般都要用胡桃、松子、蓮子、棗子、芡實、桂圓和荔枝做成臘八粥,並饋贈親友,這碗粥起源於南宋寺廟,原本爲僧家齋供用品,稱之爲“七寶五味粥”。這不,我們家早早的就熬好了臘八粥。一出鍋,香氣四溢,我這隻小饞貓一眨眼間,從十米外跑到了這兒。口水都饞的流下來了,實在忍不住啦。我就趁奶奶不注意,喝了一勺。啊,那香氣充滿口腔,刺激着味蕾,我從來不知道一碗粥竟能如此的好吃。

在我們杭州,掃地一定要“掃進來”,不能“掃出去”。就是在清掃的時候,笤帚千萬不能從裏往外掃,而要從外往裏反掃,意思就是把如意、財氣往裏收,這是杭州對來年家中吉祥、財富不斷增加的美好期望。

春節的由來也是家喻戶曉的故事了吧。傳說古時候有一種怪獸叫“年”,它頭上長着觸角,十分兇猛,每到歲寒將盡,就要出來掠食噬人。人們爲了防禦它,一到此時,便聚在一起,燃起篝火,投入一根根竹子,使其發出“劈劈啪啪”的爆裂聲,把“年”嚇跑。一夜過去,大家平安無事,於是就高高興興地互相表示 祝賀,拿出豐盛的食物在一起吃。這樣年復一年,就形成了歡樂的節日——“過年”。

過年是我國傳統的節日,每個地方的習俗也是各不相同,我們要尊重我們的傳統節日。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二

北京人除夕晚上的年夜飯(又稱團圓飯)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全年最豐盛的一次晚餐。除夕的年嬉飯要葷素一起上。有冷葷、大件和清口菜。冷葷有冷燉豬、羊肉、冷燉雞、鴨。大件有:紅燒肉、扣肉、米粉肉、紅白丸子,四喜丸子。清口菜一般都是豆腐、青菜、羅十、鹹菜佛手等。主食多以葷素睡覺爲主。

北京人除夕和正月七年級都要吃餃子,取其“更歲交子之義“。還總是把餃子包成元寶形,在餃子中放進糖、銅錢、花生、棗、栗子等。如吃到糖的,意味着日後生活甜蜜;吃到銅錢意味着有錢花;吃到花生意味着長壽,因花生又名長生果,吃到棗和栗子的意味着早立子……

北京春節的習俗真有趣!

我的家鄉是九江,在過年的時候,可有很多特別的習俗呢!

過年前夕,家家戶戶掛滿了臘肉、臘魚和臘腸,像是在爲人們提前宣告了新年的來臨,又像是在爭鬥誰更有喜氣。在我家中,人人都在忙上忙下,有的忙去訂年貨,有的還在打掃衛生,還有的正在分配紅包,雖然累得滿頭大汗,但我們臉上的喜悅卻是對新的一年的美好向往。

除夕來臨,街道上空無一人,家家燈火通明,鞭炮聲絡繹不絕,我家也不例外。家中,大人小孩正團聚在一起,手烘着溫暖的火,正愜意地吃着由“廚師”婆婆親自現做的可口飯菜。可爲什麼大家並沒有“大飽口福”呢?嘿!這你都不知道?當然是爲了大吃幾碗“壓軸菜”——八寶飯啦!八寶飯俗稱我國的年夜飯,是由甜糯米和幾種乾果拌成的飯,據說吃了這一年就萬事如意,一家子和和美美的。

飯後,便到了最令人激動的環節了,那就是——發紅包!我和弟弟妹妹忙去向大人獻殷勤,逗得爸爸媽媽直樂,大人們纔給了我們“小費”,可“小費”也不是白拿的,還要幫大人們在門上貼上紅紅的對聯,這對聯也是我國過年時的着名傳統習俗之一,紅運來臨的象徵。

七年級八年級的景象與除夕截然不同。街道上人來人往,知道這是爲什麼嗎?有句潮汕俗諺說:“有心拜年七年級二,無心拜年九年級四。”說的是拜年越早越見其誠意,咱們九江人也同樣好拜年這口。不管是颳風還是下雨,都要去別人家拜個年,說上幾句祝福,以示祝別人在新的一年裏家道興旺。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三

每個國家,每個地方,每個鄉鎮,都有着各種各樣不同的習俗。然而,我的家鄉,然而我的家鄉也有着,與衆不同的習俗。但我最喜歡的就是春節習俗。

我們家鄉的春節從除夕就開始啦!一說到這兒,我不禁想起兒時學的,臘八歌。是這樣唱的。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買肉,二十七宰只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七年級八年級滿街走。

過年是每個小孩都喜歡的一個習俗。因爲過年有很多好吃的,還有很多壓歲錢,在外打工的父母們也會回來過年,除非萬不得已,小孩們,一年只能見上一次在外打工的父母,那一次也就是春節的時候,不僅這樣,而且小孩們都不用早起晚歸的去上學了,在家裏面和小夥伴們玩,吃好吃的,玩自己喜歡玩的,或者和小夥伴們做遊戲,和小夥伴們一起去超市,一起買炮,買玩具,買吃的,因爲那時我們都有壓歲錢,還會有新衣服穿。

過年是要吃餃子的,吃餃子要四頓,一頓在中午,一頓在晚上,另一對是在凌晨,還有一頓是在七年級的早晨,中午的那一頓飯,待先放一盤炮才能吃,到了正午,你就會聽見,震耳欲聾的鞭炮聲,能從中午十一點多到下午3點多,間結不斷,到了晚上纔是最熱鬧的時候,那時我們每個小孩都要提前買三個孔明燈,晚上大點的小孩自己放,小點的讓父母放,並寫上心願,放飛它們,放燈的環節一過,就開始放煙花了,那時你會看見,五彩繽紛的煙花在空中綻放,像一位美麗的姑娘,再比美貌,

看到這,我不禁想起,王安石的《元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煙花摻雜着雷鳴般的鞭炮聲,整個夜晚炮聲不斷,也沒有幾個人能睡着,一般男人們都是打牌,或者和家人一起看聯歡晚會,一直看到去拜年的時候,那就是第三頓了,這也是我們小孩子最喜歡地方,那就是去拜年,不過壓歲錢也不是好拿的,要磕頭如搗蒜。

這第四頓基本沒人吃,一般都在睡覺,只有耶穌教徒們,早起吃過飯去教堂,迎接新春,我爺爺奶奶就是耶穌教徒,除此之外,所有的門都緊閉着,全村的人都在休息。門外還堆放着燃過的爆竹皮,和除夕的景色截然不同,一切都平靜了。

這就是我家鄉的春節,你呢?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四

美麗的焦作,那兒是個有山有水的好地方,焦作的雲臺山最爲有名,還有四大特產,懷菊花是去火解毒的。

中國有許多傳統節日,如:清明節、元宵節、端午節、植樹節、建軍節還有重陽節……春節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日,不同的地方過春節的習俗會不一樣,民間流傳:古時候,有一種叫做“年”的兇猛怪獸,每到臘月三十,便竄村挨戶,覓食食物,殘害生靈。有一年的臘月三十晚上,“年”到了村裏,兩個牧童在比試牛鞭子,“年”忽聞啪啪的鞭聲,嚇得望風而逃了。它又竄到另一村莊,又迎頭望見一家門口晾着件大紅衣裳,裏面燈火昏黃,刺得他偷頭暈眼花,它莫名其妙,夾着尾巴慌亂的逃竄了。後人通過他的這個弱點,想出了對付他的辦法,慢慢的演變成了現在的習俗。我家鄉的春節是這樣過的。

還沒過年,大人們就開始打掃衛生,收拾東西,貼好火紅的對聯,趕往老家和家人們團聚準備過年。即使再忙的人也要回家過年。

大年三十,準備好包餃子的材料,家家戶戶都會包餃子,一家人團聚在一起,各有分工,大人們擀餃子皮,包餃子。小孩子就端着盤子一趟趟的把廚房的大人擀好的餃子皮,送到客廳包餃子的大人們那。當然,餃子裏是會包硬幣的,誰吃到的硬幣多,就寓意着新的一年就會有福氣。孩子們互相攀比自己吃到硬幣的數量,一發現別的孩子比自己吃到的硬幣多,就會拼命的吃,直硬幣吃完爲止,大人們吃到的硬幣通常會給自己的孩子,他們也會拼命幫孩子吃。晚上,家人們會坐在一起看春晚,共賞歌舞,共同歡笑,除了兩三歲的小孩子,誰都不睡覺。

到了七年級,人們就會提着大箱小箱,四處去串親戚,有時候親戚們會擺一大桌魚肉請我們吃,關係好的親戚來拜年,我們也會準備一大桌好菜款待他們,親戚有時還會給孩子們帶來糖果。我們見到大人只要說新年好,就可以得到壓歲錢。

家鄉的春節充滿年味,我喜歡我的家鄉,我喜歡過年的滋味。

家鄉風俗作文 篇五

離家三裏遠,別有一鄉風。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民族衆多,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習俗。

每年的農曆臘月二十九或三十就是春節,春節是個團圓的日子,家家戶戶包餃子吃團圓飯,吃完年夜飯家長們就會給小孩子發紅包。傳說是爲了壓一個叫歲的神獸,所以又叫壓歲錢。

農曆七年級就是春節了,凌晨家家戶戶開大門放鞭炮,寓意日子紅紅火火。男孩子們喜歡放爆竹,聽着砰的一聲,有的膽小的孩子被嚇了一跳,放爆竹的小孩笑了起來,也有的男孩喜歡把錢用來買些吃的,相比男孩,女孩的小玩意就更多了,勇敢的女孩子會買一些煙花,仙女棒棒。用祭神的香一點,散開火花別提多好看了,還有一些女孩子會買布娃娃等等的小玩意。

而大人呢就會聚在一起喝點小酒,吃點下酒的花生瓜子,有的在一起打牌、打麻將,嘮嘮嗑悠哉悠哉都閒得很。

老人就會去祭祖,上香,有些會和小孩一起去廟會。

春節是代表了新年新氣象,新的一年又開始了,告別了舊的一年。

家鄉習俗作文 篇六

我的家鄉在三明大田,在這裏有一個傳統節日,那就是“迎靈相尊王”活動,五年一次,週期比奧運還長,吸引媒體之盛,熱鬧之極,人們興奮之至尤其令我無法忘懷!

盼望中,迎尊王活動在人們的期盼中慢慢的到來了。活動開始前,大家都在靈相尊王廟前集中準備,正裝待發,那種專注,似乎隨時等待神的召喚。首先吸引人們眼球的是樂隊和舞獅隊,接着十里八鄉的人都慢慢趕到了,四處人山人海,大家都在盼着尊王起身的時刻。尊王共三位,每位尊王的靈位都有兩名壯士前後擡着,隨着20發手提火炮的鳴放,活動開始了。整個隊伍行進時,是由火炮隊帶頭的,每過一地,他們都會鳴放,以爲着驅魔趕鬼。緊跟在火炮隊後面的是一百多名兒童組成的紅旗方陣,裏邊最小的兒童只有四、五歲,最大的也不過八、九歲。每次,紅旗方陣往往成爲孩子們最揪心的,最搶手的活動。因爲大人們認爲,爲靈相尊王拿紅旗可以保平安,而且有不累,又鍛鍊孩子筋骨。接下來是七架“鐵機”,之所以叫“鐵機”呢,是因爲整個架子的很多部分都是由鐵組成的“機器”。這些鐵機先是用在下方搭起一個立方體的空心木架,再用鐵在木架上方搭制簡易的椅子,然後讓一個兩三歲大的孩子坐在上面,再在周圍以花朵修飾。鐵機被人們擡肩膀上行走,上面坐着的孩子離地面就足有4、5高,所以這就特別需要一些膽子大的孩子,不然孩子受怕後的啼哭可就影響這還了的氣氛了。

鐵機後邊緊跟着樂隊,在那最熱鬧的時刻,往往是他們將氣氛推向最高潮。接着是舞獅隊。要說這些舞獅子,那是相當的有意思。共由兩種獅子組成,一種是布獅子,一種是獅子身由布做的,而頭確實由大平木頭鏤刻而成,這些巧奪天工的民間手藝都有着源遠流長的文化傳承。“獅子”裏藏兩個人,正如大多數人所知道的,一個人負責舞獅子頭,一個人彎腰配合前面的人做“獅尾”。再就是金鼓隊,共20個人,一根兩頭漆紅,中間漆黑的大棍做擔,一頭綁着紅毯子,以示喜慶,另一頭掛着金鼓,整個金鼓隊一起敲着相同的節奏,總能吸引旁觀者的許多注目。

尾隨金鼓隊後的是三位菩薩的神像了,每一位菩薩的神像都被小心翼翼地安放在轎子裏,由兩名虔誠的教徒前後擡着。

整個行進隊伍有好幾百米長。它們從靈相尊王廟出發,環繞村子的每個角落,“靈相尊王”經過哪裏,哪裏的村民就出來恭迎,全家老小先是朝三位尊王恭敬地叩拜三下,在鳴放鞭炮,響聲震天,村子裏的鞭炮聲此起彼伏。隊伍每到一個祖祠都會停下,把尊王們的轎子齊放一塊,許多村民邊蜂擁而至,燒香祈福,鳴放鞭炮,熱鬧至極。這時舞獅隊、樂隊、花鼓隊也會在也會在祖祠裏,各就各位表演精彩的舞獅等節目,圍觀的羣衆每每達到幾堵牆那麼厚,裏三層,外三層,真是水泄不通。精彩的“人獅對打”“雙獅對鬥”……更是引起歡呼陣陣!

整個隊伍在村子裏的環繞,速度較爲緩慢,因爲在這個南方村莊,大大小小的橋樑還真不在少數。隊伍在橋上的行進可謂小心翼翼,特別是舞獅隊,總是左探深右探淺,謹慎異常。因爲獅子怕水!最驚險的是村子裏有一座距水30米高的橋,隊伍經過這個橋時,舞獅的人要被繩子綁着,從橋上被吊到水面。這種場面在淳樸的農村也可謂驚險壯觀了!

鄭重其事的“尊王”遊行在白天。到了晚上,村民們會請來戲班,演社戲,要知道,在農村,看戲可是最好的娛樂休閒方式,所以整個戲場座無虛席,見縫插針,連行進都有困難,知道半夜纔會散場。

爲期兩天的“迎靈相尊王”活動告一段落了。興奮之餘,我也有很多感想。這不是一次簡單的尊王遊行活動。解放初,我們的傳統文化一度招致破壞,許多風俗民俗不再,而如今有繁榮起來。其中的'每個細節都足以讓人神遊古國。這是“新農村建設”的碩果,體現了農村物質建設,精神建設的新風貌。在尊王活動中村委幹部團結合作,分工負責,是活動圓滿成功,獲得了《三明日報》等媒體的極大好評。也是村民兼加強了瞭解,加強了團結,相處更加和諧了。村幹部的辦事能力也得到體現和提高。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延續了傳統文化。真是一句多得呀!

但願這喜慶的氛圍隨時間發酵,越釀越醇,越釀越香!揭開紅布蓋,醉的春風楊柳酣眼不欲醒。也願祖國各地的風俗文化都能很好的復活於人民生活中!

家鄉習俗作文 篇七

春節,是我們中華民族一個古老又傳統的節日,也是一年中最隆重、最重要的節日。

四川人對農曆新年極爲重視。家家戶戶掛彩燈、貼門神,並在糧倉、家禽牲畜圈上貼寫吉祥的語言,以示來年的豐收吉祥。有條件的客家鄉鎮從正月到二月要耍燈舞,燈的種類有龍燈、獅燈、蚌燈等,這是四川人在原籍的彩燈習俗流傳至今。我的家鄉在四川省巴中市,我們巴中人和大部分川人一樣。

團圓,人情味是中國人最濃重的年味。因爲重親情,重家庭,爲了團團圓圓過大年,家家戶戶早早地就開始了準備。 通常在每年立冬後,家家戶戶殺年豬、醃香腸、臘肉,不單農村到處肥豬悲聲嘶叫,城裏也常見到又白又胖的大肥豬被開膛破肚的情形。

年豬殺好後,人們在燒柴竈的竈門上方,將鮮肉串繩從樑柱上懸垂下來,利用每次生火煮飯時伸出竈門的火舌和柴煙逐日熏製,直至色澤金黃,聞之甚香,火舌舔肉吱吱作響,令人饞涎欲滴。

進入臘月中旬,各家各戶又開始推碾湯元粉,爲大年七年級全家人可以吃到象徵甜甜蜜蜜、團團圓圓的紅糖湯圓做準備。團圓,正是人們做這麼多準備所祈求的,正如大年三十必不可少的團年飯。巴中地區“大年”新的四大主題:團圓

吉祥、富裕、歡樂。排第一位的就是團圓,在情感上,始終過着羣體生活的中國人,最美好的嚮往是人間的親情與和諧,人情味,也是我們“巴中人”最濃重的年味。 在我們四川巴中地區,新的習俗是:每年春節三十上午都是我們最忙的一天。大人、孩子都在家裏忙着打掃衛生、貼福、貼對聯。

春節三十晚上,大人們更忙得不亦樂乎,都又在在準備着豐盛的年夜飯。過了午夜十二點,每姓三輩內的人口都要聚集到輩分最高的長輩家裏一起吃年夜飯了。有時,也邀請鄰居的長者或孤寡的老人一起吃年夜飯又叫團圓飯,一家人圍着桌子吃着飄香的魚,寓意年年有餘;有雞,表示年年積福多多。

吃完團圓飯還要守夜。到了午夜12點,煙花飛上了天空,祈求上蒼給予平安;放鞭炮,祈求上蒼保佑以後的日子過得紅紅火火。到了凌晨1點,還要迎福,把好運都迎來 春節,真正指的是農曆正月七年級,又叫陰曆年,我們家鄉人俗稱“過大年”。

正月七年級早上要吃湯糰、臘肉、香腸等品類繁多、數量也多的醃臘品,一般是臘月二十七、八就煮好了的,要吃到過完年。

七年級至九年級白天“走人戶”(串門),一般是看望年長、輩份高的親戚,要帶上雞、蛋、麪粉做的細條狀食品、酒、

葉子菸(菸葉)但如今已經改成了超市出售的香菸等如許的禮物。媳婦、姑爺回孃家,在農村比較遠的還要住幾天。 春節期間,另一個熱鬧的日子是“元宵節”,家鄉人早上吃完了“元宵”後,結隊去戶外娛樂,鄉村裏有民俗的舞蹈,城鎮裏有舞龍等大型表演,晚上有“元宵燈節”。

正月十六是“登高節”,這天全家人帶着食品都到郊外的高山上去野餐一天,娛樂一天,這就意味着“大年”過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