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個人文檔 > 學生作文

荊州古城的作文導遊詞

荊州古城的作文導遊詞

荊州古城的作文導遊詞1

各位嘉賓,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們將參觀著名的荊州古城。

“聞聽三國事,每欲到荊州”。一提起荊州,您一定會自然而然地想到小說《三國演義》中劉備借荊州、魯肅討荊州、呂蒙襲荊州、關羽失荊州那些膾炙人口的三國故事,一百二十回《三國演義》,就有七十二回的內容涉及荊州。千百年來,到荊州古城探詢三國曆史煙雲陳跡的憑弔者、訪古者、探幽者絡繹不絕。作爲大家的實地導遊,我很榮幸能夠借這樣一個機會把荊州古城逾兩千年來演變和發展的歷史畫卷展現給大家。

我們現在所處的位置是荊州城東門外,大家面前的這條几十米寬的河流就是護城河,在打仗之時,它是抵禦敵人攻城的一道天然屏障,而如今在這條河上,每年都會舉辦隆重的國際龍舟邀請賽。入城之前,首先請讓我給大家介紹一下荊州古城的歷史背景。

荊州城,又名江陵城。是目前我國南方保存最爲完整的一座古代城池,也是1982年國務院首批公佈的全國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1996年,荊州古城牆被國務院公佈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時,以荊州古城爲中心的荊州市又被國家旅遊局命名爲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回顧荊州的歷史,可以說與華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緊密相連。大家都知道,中華民族是炎黃子孫,黃帝和炎帝部落合併統一華夏後,“割地布九州”(冀、兗、青、徐、揚、荊、豫、樑、雍),荊州即爲這古老的九州之一。

“荊州”這個名稱,最早見於戰國時期的典籍《尚書?禹貢》中的“荊及衡陽惟荊州”,當時荊州的區域面積是很大的,春秋戰國時期的楚國便是興起於荊州域內。據史料記載,周莊王八年(即公元前689年),楚文王將都城遷往今天荊州城北五公里處的紀南城,楚國在此建都長達411年,前後經歷了二十個國王,創造了與黃河流域中原文化輝映並重,並可與古希臘、古羅馬文化相媲美的楚文化。相傳楚成王(公元前671至525年)在位時,爲了畢覽長江勝景,在荊州城區營建了“飛樓百尺照湖水、上有燕趙千娥眉”的諸宮和宮船碼頭,這諸宮和宮船碼頭就是今天荊州城的雛形。秦昭王二十九年(即公元前278年),秦國名將白起率兵攻打楚國,佔領了江漢之間的地域,秦隨即在楚都設南郡,爲當時全國三十六郡之一。後來,秦又在今天荊州城的地方設立江陵縣,“以地臨江”、“近州無高山,所有皆陵阜”,故稱“江陵”。公元前106年,漢武帝建立荊州刺史部,爲全國爲十三州之一,從此,荊州開始成爲行政區劃的名稱。

自秦漢以後,荊州成爲歷代王朝封王置府的重鎮,一直是州、郡一級治所,有的朝代還曾在此建都立國。三國時,這裏是爭霸的要津,孫劉聯合在赤壁一戰大破曹軍,劉備遂於次年向孫權借得荊州,並以此爲根基迅速發展蜀國勢力。此後,東晉末年的安帝,南朝時的齊和帝、梁元帝、後梁宣帝,隋時的後梁王以及唐末五代十國時的南平國王等,先後有11個紛爭王侯在此稱帝(王)建都,長達100餘年。唐代的荊州是陪都,稱“南郡”,與長安城南北呼應。宋朝建立後,於此置江陵府。元初改江陵府爲上路總管府。明初又改設荊州府。清代則沿用明朝制度。民國時,荊州屬湖北省第四行政都察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荊州城是湖北省荊州地區專員公署和江陵縣人民政府機關所在地。1994年,原荊州地區和沙市市合併成立荊沙市,1997年更名爲荊州市,荊州城爲荊州市六縣市二區的荊州區所在地。

荊州城地處天下之中,江湖之會,歷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諸葛亮曾說:“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漢代以耿直忠烈聞名的宰相李固,三國名將關羽、周瑜、呂蒙、陸遜,晉代文武雙全的大司馬陶侃都曾鎮守過荊州;晉代詩人謝靈運、鮑照,唐代開明宰相張九齡、張柬之,大文學家韓愈、元稹以及宋代大政治家王安石等著名歷史人物,也都曾在荊州擔任過大小不同的職務。此外,歷代的許多次重大農民起義,也都把荊州作爲重要的攻奪目標,如西漢末年的王匡、王鳳,唐末的黃巢,元末的陳友諒,明末的李自成和張獻忠等領導的農民起義軍都曾攻佔過荊州城。

荊州古城的作文導遊詞2

荊州市位於湖北省中南部、江漢平原腹地,東望省會武漢、西接長江三峽,南與湖南常德、岳陽、益陽交界、北與荊門毗鄰,轄荊州、沙市兩個區和公安、監利、江陵三個縣及鬆滋、洪湖、石首三個市。總國土面積483平方公里,總人口630萬。

荊州城早在四千多年前的夏代就已經形成,它是大禹治水定天下,定下來的九州之一,因爲它管轄範圍很大,包括湖北、湖南,兩廣邊界和河南南陽盆地,而且靠的是湖北省南漳縣西邊的荊山山脈,當時古人按照依山傍水定地名的慣例定它爲荊州。這個城市的特點就是一城二名,既叫荊州城,又叫江陵城,江陵城的來歷是兩千六百多年以前成立了江陵縣,江陵這兩個字的意思就是“遠處無高山,近處皆陵埠”,也就是遠處沒有高山,近處都是丘陵和水的意思。“千里江陵一日還”的詩句,說的就是這個城市。

現在咱們所在的位置是荊州市的沙市區,不知道在座的朋友有沒有來過我們沙市的呢?沙市原先是個輕工業城市,特別是紡織業比較發達,而且還有幾個比較有名的企業,比如說活力28我想大家應該都知道吧。另外呢,沙市最早的時候也不叫沙市,叫沙石,可能是因爲原來這裏石頭比較多的原因吧。原來它是長江上比較熱鬧的一個碼頭,早在1895年,清政府跟英國簽定的(馬關條約)裏面有一條就是在長江上開闢五個通商口岸,那麼沙市就是這五個通商口岸中的其中之一。

荊州市是楚文化的發祥地,中外聞名的三國古戰場,湘鄂西革命根據地的中心,是國務院首批公佈的全國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地處長江三峽旅遊線、古三國旅遊線、楚文化旅遊線上,人文景觀很多,歷史遺蹟遍佈全市,現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處:雞公山遺址、楚紀南城、八嶺山古墓羣、荊州古城牆、湘鄂西革命根據地舊址;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2處,市9(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00餘處。荊州自古爲兵家必爭之地。三國時,魏、蜀、吳爲奪取荊州,不是留下了“劉備借荊州”、“關羽大意失荊州”等許多動人的故事,而且留下了大量的三國遺址。主要有江陵的關公點將臺、馬跑泉,洪湖的曹操灣、烏林寨,監利的子龍崗、華容道,石首的繡林鎮、劉郎浦,公安的孫夫人城等。荊州城有保存完好的古城牆,歷經1800多年,古貌猶存。現存城規模之大保存之好,爲我過南方所僅有,在全國也爲數不多。城內有建於唐代的開元觀、玄妙觀,建於明代的太暉觀,建於清代的文廟、關廟和鐵女寺。據考古發現、,荊州早在五千年前就是原始人類生存的地區,城北的雞公山就是五萬年至二十萬年前的一處舊石器時代的遺址。五、六千年前,人類在荊州大地上創造了燦爛的屈家嶺文化和石家河文化。春秋戰過時代,青銅器冶煉技術,煅鑄鐵技術,絲織刺繡技術和漆器工藝技術都處於世界領先水平;老莊哲學、楚辭文學和音樂舞蹈也都登上了古代世界文明的殿堂。楚故都紀南城及其周圍,有楚城遺址5座,楚文化遺址83處,大型古墓800多處,其中包括18個楚王的葬墓。三國時期,諸葛亮稱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過也。”魏、蜀、吳三國的衆多政治家、軍事家圍繞荊州鬥智鬥勇,留下了無數膾炙人口的故事和許多三國勝蹟。

荊州古城的作文導遊詞3

荊州自古人傑地靈,素有“唯楚有才”之譽。世界四大歷史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就曾在這裏任職20餘年。屈原是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中的一員,也是我國傑出的大文豪,最早的偉大愛國詩人,還是偉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和改革家。屈原,名平,字原,又名正則,表字靈均。“正則”即“平”,以法天:“靈均”即“原”,以法地。戰國時期楚國人,故里漢壽滄港。約生於公元前340年正月初7日(有說初5日),逝於公元前278年,5月初5日,享年62歲。屈原是楚武王熊通之後,“屈”是楚國(昭、屈、景)三族中第一個大旺族。武王把次子“瑕”分封在屈的地方,即今日的漢壽境地。“瑕”就以“屈”爲他的派稱,以後便成了“屈”姓。從“瑕”到屈原已有5百多年的歷史。屈原的祖父屈宜恤,做過宣王時的司馬,威王時的“莫敖”,是威震諸侯的大將軍,屈原的父親屈丐,字伯庸,是統帥楚國最精銳“申息”之師的大將軍。

屈原幼年,入公侯子第學校讀書,資質聰穎,過目不忘,又日夜苦讀,積累了不少文、史、神話和天文方面的知識,加之其父母教育甚嚴,公認他是王族子弟中的姣姣者,

屈原青年時,就明於治理,嫺於辭令。德才兼備,又是武王的後裔,懷王很器重他。約18歲就選入王室,20歲就奉命第一次出使(使者相當大夫)齊國,出色地完成了六國聯盟的重任。約22歲被任爲左徒(太傅,即國王的祕書長)僅次於令尹(宰相),職位極大,並與楚懷王“成言”,即對天盟誓,君臣志同到老。便參與懷王內政外交的重大決策。他積極主張明王法度。舉賢薦能,聯齊抗秦,統一中國,實現“美政”,懷王樂意採納。然而以南後鄭袖爲首的貴族集團嫉妒屈原,反對改革,盡力讒毀,昏君糊塗地把他流放,此時屈原約30歲。

屈原離京後,前往江南途中,因秦魏攻楚時,懷王想起屈原,便派人找回了他,懷王命他第二次出齊,聯齊抗秦,憑自身的才名和三寸不爛之舌,一舉說服齊宣王。但是,張儀又勾結南後再次詆譭屈原,懷王勃然大怒,改任他爲三閭大夫,此職是掌管王族三姓的有關事務,負責譜牒,祭祀和教育等。雖職位較高,但不能面見國王。當懷王出秦赴約時,容顏憔悴的屈原,跪在路邊哭勸,反被奸臣靳尚推倒在地,飛車而去,其惡果懷王被扣,囚禁三年,死於秦國,這時屈原已42歲。

屈原聽說懷王靈柩已回,赴京扶柩痛哭,並奉勸襄王與秦斷交,襄王已動心而未成行,反娶秦王之女,認賊作父,屈原竟拼命求見,在宮門口卻碰上子蘭,他大聲怒罵子蘭。第二天,子蘭向襄王極力屈原,襄王大怒,便撤了他三閭大夫之職,流放江南很久他已50餘歲了。

屈原離開郢都,沿長江而下,滿懷悲憤,憂愁交加,便寫下了《離騷》。在流浪中寫了《招魂》,還設靈位誦此詩祭祀懷王。以後過洞庭、逆沅水,回到漢壽滄港故里住了很久。在此期間他每天在河邊湖畔走來走去,獨吟詩歌。他已面黃肌瘦,形若枯槁。一天在滄浪河畔遇漁父相交談心,便寫下了《漁父》。爾後,他離家行至湘水時,秦軍破郢都,聞此消息,他更憂國憂民,心似火焚,就寫下最後一首《懷沙》詩,表明他堅守忠潔、誓死不屈的決心。於5月5日自沉汩羅江,年62歲,故里滄港人民一聽到屈原投河,立刻去汩羅撈屍,並將包好的糉子投入河中,以免魚龍傷害屍體。年年如此,便成了端午龍舟競渡和包糉子的傳統風俗。

1953年,農曆5月初5日,我國廣泛開展了紀念屈原的活動。同年9月,世界和平理事會開會紀念屈原,號召全世界人民向他學習。

屈原創造了與日月爭光的楚辭25篇,其中23篇是在故里滄港寫就。《離騷》是中國詩壇的傑作。也是世界著名的史詩,譯成許多國家的文字。在很多國家的圖書館裏還掛着屈原的畫像。《國風》和《離騷》合稱爲“風騷”,連詩人也稱“騷人”。抗日時期,曾一時定5月5日爲“詩人節”。

屈原雖已離我們2283週年了,但他的著作是全世界人民的精神財富,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和偉大的現實意義。我們不僅要世代緬懷他,而且要廣泛宣傳和認真學習他。我們要學習他堅持奮進的思想,忠誠高潔的品德,寧死不屈的意志和愛國愛民的偉大精神。

荊州古城的作文導遊詞4

明朝“宰相之傑”張居正,字叔大,號太嶽,湖廣江陵(今屬湖北)人,又稱張江陵。明代政治家,改革家。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進士,由編修官至侍講學士令翰林事。隆慶元年(1567年)任吏部左侍郎兼東閣大學士。隆慶時與高拱併爲宰輔,爲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萬曆初年,與宦官馮保合謀逐高拱,代爲首輔。當時神宗年幼,一切軍政大事均由居正主持裁決,前後當國10年,實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收到一定成效。他清查地主隱瞞的田地,推行一條鞭法,改變賦稅制度,使明朝政府的財政狀況有所改善;用名將戚繼光、李成樑等練兵,加強北部邊防,整飭邊鎮防務;用潘季馴主持浚治黃淮,亦頗有成效。萬曆十年(1582年)卒,贈上柱國,諡文忠。死後不久即被宦官張誠及守舊官僚所攻訐,籍其家;至天啓時方恢復名譽。著有《張太嶽集》、《書經直解》等。“公安派”文學才子三袁,當代著名文學家曹禺、鄒荻帆、歐陽山等,都是荊州人。

荊州水陸交通發達,通信設備日趨完備。有干支公路1569條,全市在網通車裏程4099.18公里,中心城區公交線路28條,運營線路網長度138公里。207、318國道和宜黃公路貫穿全境。焦枝、荊沙鐵路穿越其間。以長江、漢江爲主航道,水上運輸便利。擁有程控電話、光纖通訊、彩色電視電話、數字微波等現代化通信設備,同時受世界上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郵電業務。

荊州古城的作文導遊詞5

荊州古城,是位於湖北省荊州市的一座名勝古蹟,有東南西北4個老城門門以及一個新南門,城內有玄妙觀、關帝廟及鐵女寺等。荊州古城始建於春秋戰國時期,曾是楚國的官船碼頭和渚宮,後成爲江陵縣治所,出現了最初城廓。作爲楚文化的發源中心之一,荊州古城的周圍出土了大量珍貴文物,屬於國寶級文物的有西漢古屍、戰國絲綢、越王勾踐劍等。荊州古城歷史悠久,不僅有劉禹錫、李白、張九齡等人寫詩稱讚,更有荊江麻鴨、雪裏藏鳳、魚糕的特產令人念念不忘。

荊州位於湖北省中南部,人們時常說的俗語“大意失荊州”,出典就在這裏。荊州是國務院首批公佈的全國曆史文化名城,保存着衆多的名勝古蹟,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荊州古城,該城保存完整,有東南西北4個老城門門以及一個新南門。城內有玄妙觀、關帝廟及鐵女寺等。在荊州,有許多古蹟都是跟三國故事有關的。城北5公里處的紀南城是春秋戰國時期楚國的都城,保存得也較好。荊州市位於東經111°150—114°050,北緯29°260—31°370。地處湖北省中南部,江漢平原腹地,長江自西向東橫貫全市,全長483公里。荊州東連武漢、西接宜昌、南望湖南常德,北毗荊門、襄樊。總面積1.41萬平方公里,其中平原湖區佔78.7%,丘陵低山區佔21.1%。全市轄荊州、沙市2區和江陵、公安、監利3縣,代管鬆滋、石首、洪湖3市,下設119個鄉鎮,18個街道辦事處,共有3398個村(居)委會,24835個村民小組。

荊州市政府高度重視荊州城牆文物保護和環境整治工作,共籌集資金1.3億元,用於荊州城牆保護範圍內約30萬平方米違章建築的拆除、內外環道的建設、護城河的疏竣和污水治理及周邊環境整治。從2004年開始,就一直着手世界文化遺產申報工作。2005年,通過湖北省政府正式向國家文物局遞交“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2007年1月,國家文物局同意將荊州城牆與西安、南京、興城共四個明清城牆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