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個人文檔 > 學生作文

以根爲話題的作文800字(精品多篇)

以根爲話題的作文800字(精品多篇)

以根爲話題的作文 篇一

根是什麼?根就好比是建房子用的地基,就好比是一棵種子長到一棵參天大樹,就好比是高山上流下的水聚成的江河湖泊。就是靠這些千千萬萬的“根”,才匯成了一個羣衆。

根是什麼?根就像魚離不開水,就像植物離不開陽光,就像雄鷹離不開這廣闊的天空。根就像是一個事物的基礎,如果基礎打不牢,那麼就不會結出好的果實。長城的雄偉令人矚目,可它也是從一個個小小的根基逐漸壯大起來的。我們的黨始終走在時代的前列,就是因爲羣衆的根基牢固。所以說我們不能小瞧了根,而只看到結果。

一棵樹的成長需要根,它需要靠根吸收養分才能逐漸的壯大起來,如果根死了這棵樹就不能存活。根就好比像我們的父母它只明白給樹幹服務卻不求回報,當我們看到一棵大樹的粗壯,卻忽略了它的樹根。根爲了一棵大樹成長甘願埋在黑暗深深的泥土裏。

一個人的成長也需要根,我們從一個呱呱墜地的幼兒到這天長大成熟並不是一下子就強壯起來的。靠的是父母含辛茹苦對我們的培養,靠的是老師不辭辛苦對我們教育,靠的是我們不斷對知識的汲取。我們每個人不是有這些要素的培養,也就不會有此刻的這天。做人最重要的就是不能忘本,不管你多富有,不管你官多大,我們的一切都是父母給我們的。只要我們時時刻刻不忘了我們的根,那麼我們的人生就不算白過。

一個國家的繁榮富強還是需要根,就拿一個國家來說他的根不強硬人民之間不團結,時不時的鬧矛盾搞分裂,他怎樣能夠昌盛下去。當今的世界是弱肉強食的世界,只有國家強大起來纔不會遭到外國勢力的干涉。我們的祖國能夠有這天這般繁榮昌盛的景象,就 是靠全國各族人民團結起來壯大了自我的根,豐滿了自我的羽翼,才一步步的取得的。只有我們的根基打牢了,那麼我們的國家纔會不容小視。

在任何時候我們都不能忘記根的重要性,根是團結壯大的基礎,一根木棍你可能會掰斷,可是十根木棍一旦聯合起來,那就是一股強大的力量。學習也是這樣,如果基礎知識掌握不好,那就等於是有一副空皮囊。

做人也是如此,要學會根的低調和踏實,做一個有用處但不炫耀的人。

以根爲話題的作文 篇二

在風雨中挺立着的大樹,根被埋在黑暗的地底,它從泥土的縫隙中找尋着養料,它不斷的延伸自己,爲的是正在向上生長的枝葉。展示在光明的空氣中,享受着天與地的恩惠,陽光的溫暖,雨水的滋潤,養分的不斷輸送。枝葉們依靠着這些物質不斷的生長,它們每長一寸就離根遠了一寸,可它們從沒有忘記根賜予的恩惠,在顯示出樹木的強勁和生機後,便會隨風飄向大地,在根最需要它們的時候,化做一絲養分,維持着樹木的生長。

俗話說:“根深葉茂。”根向四周擴展得越深遠,將會使枝葉向外延伸得越寬闊。像樹木一樣,正是由於中國數千年的文化積澱才使得人們在思想上不斷前進。

人們在學習了孔子的儒家道義後,瞭解到什麼是仁人之心,從此便有了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人們在學習了中國古代史中莊宗因寵愛伶人而讓艱苦打拼下的江山輕易被他人所奪,這才瞭解什麼叫做“禍患常積於乎微,而智勇多困於所溺。”從而明白防微杜漸,不可因小失大的道理;人們在學習了秦是怎樣以單方面力量吞併六國,又是怎樣被編伍之民滅亡的史事後,瞭解到治國應以民爲本。從中國歷史的教訓中我們可以學到的太多,太多。歷史就像是輸送養分給葉的根,源源不斷地輸送着歷史教訓的養分給我們後人。

中國古代文學也是我們強有力的根。我們欣賞古詩詞;研究古代散文,探究每一時期不同的文學風格。從中體會出什麼是美,什麼是君子之度,什麼是求學精神……這些養分不斷地填充着我們的思想,豐富着我們的內心世界,提高着我們的修養。

落葉必要歸根。我們在對祖先給予的文化有所瞭解,並進而提出進一步的見解時,我們的觀念將會被包容進下一代子孫們所要研究的範圍,這時我們便成爲一支根,以一生的研究成果爲子孫奉獻着。

正是由於人們從遙遠的中國古文化中不斷的吸取,再不斷的付出,如此反覆循環,才使中國一步步前進。這便是根的偉大之處,它能夠使人們使社會向着更高層次發展,不斷前進,永不停滯。

以根爲話題的作文 篇三

“植物吸水通過根來完成,用導管將根尖吸收的水運送到莖幹中,植物才能散開枝葉。對於植物來講,紮根幾乎是一切。”

生物課。生物老師是一名女博士,和我在電視上看到的那些被授予國家勳章的人有着一樣的學歷。而不同的是,那些人們都對國家和人民有着傑出的貢獻,而她雖然是一名遺傳學博士,卻在一所國中裏給我們這羣無知的少年們上生物課。這令我從開學第一天注意到她時就覺得十分難以理解。

她在課上給我們講解各種考試根本考不到的知識點,將每一個結論追根溯源,她剖析生命的本質,一點一點地展示給我們生命的本源。

一次放學,我拿着筆記本問他一個他上課拓展的我沒聽懂的問題。我走進悄無聲息的辦公室,當時他正在備課。她似乎是隨意地在鍵盤上敲打着一些她認爲十分基礎的知識,可對我來講並不易懂。她看到我,立刻轉過來,一邊聽着我的疑問一邊接過我手中的筆記本。她先問了我幾個別的上課講的知識點,看到我一一答上後才展現出了一種欣慰的神情。接着她就講起來了,從我不明白的問題開始散開一個個分支,正如她上課給我們展示的植物的根那樣。我知道,從那時起,生物的新奇深深地吸引了我。

又一次是在走廊裏,我看見一個五六歲的小孩——也許識別的老師家的孩子,一隻手把一個餅乾塞到嘴裏,有些含糊不清地仰頭問她:“老師,我吃掉的餅乾到哪裏去了呢?”老師馬上抱着書就蹲下來:“你看,你的餅乾先被你吃到口腔裏,你的口腔裏能分泌唾液去消化餅乾裏的營養物質;然後你把餅乾碎屑嚥下去,餅乾碎屑就經過了咽……”她很耐心地給小孩以一種最簡單、最清晰的方式講解,小孩認真的看着生物老師,似懂非懂地點點頭。我停下腳步,突然想起來她課上說過的一段話:“雜草,光拔掉它的葉子是不夠的,只要有根,春風一吹這些葉子就又長起來了。根是一切……”

我停下匆忙的腳步,我知道我明白了。她默默無聞的把生物的種子紮根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心裏,她也在紮根,根扎深了,纔會葉茂。

根深,葉茂。

以根爲話題的作文 篇四

因爲有根,那種名爲雨樹的植物,葉子即使相隔十里開外也會同開同合;因爲有根,在摩登的美國城市裏,華人華僑也會相聚在古色古香的唐人街共訴思鄉衷情。因爲有根,我們纔不會迷失,纔不會流浪。

我認得唐末有一座茅屋,那裏住着一位顛沛流離的詩人。叛軍橫行,戰火頻仍,背井離鄉的他,飄泊不定。哪怕見到一朵故土的花,他也要灑下憂國的淚;哪怕聽到一聲鳥鳴,也要爲流離的祖國而驚心。不知道漂泊了多少地方,即使身居簡陋的茅屋受盡瀟瀟冷雨,他從未忘記過自己將要歸根何處。當他聽到官軍收復河南河北,他喜極而泣,涕淚滿裳。“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因爲有根,回鄉的路就總是細細繪就在心中,就能摸清回鄉的路,就能不在外漂泊流浪。

我的外公九十高齡,目不識丁。戰爭年代失去了雙親,爲了躲避饑荒,扛着幾間簡陋的行囊,遠赴外省去逃難。他說,他不認得路,只想離飢餓越遠越好,最後在哪裏落腳都不知道。但奇怪得很,他回鄉的時候,從沒向別人問過路。就靠着一雙腳,就像被繩子牽回來的一樣,一點不差地摸回了已經物是人非的村子裏。爲什麼呢?因爲有根,即使家鄉再落魄不堪,總能在無形中爲遊子引路,不忍讓遊子們在外流浪。

善於經商,聰慧過人的猶太民族,在很久很久被滅國驅逐,之後就是在全世界幾個世紀的遷徙流離,受盡其他國家的排擠和冷眼,其間,慘遭希特勒的瘋狂屠殺。在全民族奄奄一息的時候,又開始在上個世紀陸續迴歸孕育了猶太民族的土壤。爲什麼?因爲他們惦記着植根的地方,所以即使在戰火中也能建立起發達國家以色列,讓世界刮目相看。

因爲有根,我相信蒲公英的種子總有一天會飄回植根的土壤,遷徙的雁羣總有一天會找回失落的巢穴。因爲有根,可愛的家鄉就不會讓她的子民迷失,不忍讓她的遊子流浪。

以根爲話題的會考作文 篇五

在黑暗陰溼的土壤中,有根在向下生長,向着地心的太陽。那鑽透泥土的沙沙聲是一首屬於根的歌。

在這個暑假,陪伴我的是連續二十天的輔導課。從早上八點到晚上八點半。最痛苦的不止這些,還有來自一羣學霸的壓力,和令人疲倦的課堂。

是上課的第一天,公佈了我入班考的測試成績:倒數第二,真是個刺眼的成績,更何況與他人差得還不止一星半點。環顧四周,身邊坐的好似都是那些奪人眼目的分數。我低下頭,縮在大家中間,默默地記着筆記,一點點地聽着老師講。

從朝到夕,再到夜幕降臨,我背起包,走出了大樓。

今晚果真下雨了呢,我撐開了我透明地傘,透着傘面看着燈火通明地大街。大街上人很多,熙熙攘攘的,都有說有笑,我似乎是混進去的一絲雜質,臉上掛着憂鬱的表情,冷漠地撐着傘走開。健身房小哥發傳單的吆喝聲,苗家菜館排隊取號的叫賣聲,中關村遊人們的說笑聲,似乎離我十分遙遠,卻又令我心煩意亂。雨打在傘上的聲音也一樣折磨人,稀稀拉拉的,像說不盡的惆悵,反覆撥動你最脆弱的神經。我索性收了傘,雨裏挪動了幾步,鑽進車內,靠着車窗,淚水就模糊了燈火闌珊。

回家後,取出書、取出本,繼續挑燈夜讀。幾次睏倦得合上了眼,幾次回憶白天的痛苦,再一次流下了乾澀的淚水。雨不知何時已經停了,窗外的燈,也一盞盞的滅了,只有月亮的光芒,透着烏雲一直陪着我。

合上書,趴在桌上痛痛快快地哭了一場,再起來看看月亮,它已經走出了雲彩,靜靜地,用水波般地光照着我,它淡淡地看着我,輕輕地散着它的光。

明明白天有了太陽,爲什麼黑夜還有月亮?難道是夜太黑太長,但總會有光芒?是嗎?月亮?

我對着月光,與它遙遙相望,它是我黑暗中唯一的光。“我是根,一生一世在地下,默默地生長,向下,向下,我相信地心有個太陽”向下,向下,向着地心的太陽,不要放棄長夜中的月光,根,請繼續向下吧……

第二天一大早,我已坐在教室裏,記着老師說的每一個字,我握緊了筆,繼續記着。

筆聲“沙沙”地,輕聲說:“根,請繼續向下。”

以根爲話題的會考作文 篇六

我這一輩子,見不到光,也絕不會朝着光的方向生長。因我常年處於地下,所以人們叫我根,我卻更喜歡稱自己爲逆光者。

從種子萌發的那一刻,我便註定了與光背道而馳。我託着幼苗讓它鑽破土壤,讓它接受新的光的洗禮,而我自己再縮回原位,往土壤深處繼續蔓延着。

作爲最先突破種皮的先鋒,照顧好整株植物體的責任也註定了我與光不能有任何交集。我要深深地紮根於地下,這樣整株植物體纔不會被風捲起,這樣我的同伴們才能安安穩穩的接受光,繼續接下來的生活。

就連我這樣的形態,更加證明不會和光聯繫上一星半點:地面上沒有水分供我吸收,也更沒有土壤中令我賴以生存的無機鹽。就連唯一存在的光,也因我沒有葉那般的葉綠體,無法給我養分,反之若是光再強烈些,我會更快的乾枯。

儘管已經分析到如此地步,我還是相信,即使是在地下,也一定會有屬於我的光。

直到有一天,經過的蚯蚓證實了我的想法:“你知道嗎?你的同伴開花了,蜜蜂也來過了,大概你們要有自己的果實了。”我激動的直往下竄,拼命似的吸收養分再拜託導管運輸上去。也許是我的激動用對了地方,約是幾天後,我的旁邊出現了一個小傢伙,還在呼呼大睡。

漸漸地,許多隻小傢伙分散在了我的四周,小傢伙們蠻吵的,但它們是那麼的光明、溫暖和生機勃勃。我把所有養分都交給這些小傢伙,有時紮下去的過深還會聽到小傢伙們的擔憂聲。

我再也不怎麼去想和分析我與光的背道而馳了,這些小傢伙們,也就是果實,是貫滿了我的心血在其中的。我想我不能在地下怨艾,碌其一生但誤了人間萬象。

我想光也是狡黠的,當遇到必定與它逆行的逆光者時,不會強制逆光者轉向,而是自己悄悄換了方向,挑一個不經意的時刻,驀然照亮那些逆光者。

我還是逆光者,但我的心在正面着光。

以根爲話題的作文 篇七

春因花而明媚輕撫,夏因風而狂飆奔放,秋因月而皎潔素雅,冬因雪而冰涼寒骨,人如曲曲折折的溪流在四季的輪廓中來來回回。總而言之,百川滂沱,終歸於海,落葉繽紛,終歸於根,事物的形形色色離不開它的本,更離不開它的根。

一望蕭然意遠,曠達怡靜。看似飄渺橫縱的外景,到了柳三變手中,一下變得那麼得心應手,老氣橫秋。一夜寒夢,吹不走昨晚的寒蟬悽切,“水因有月方知靜,天爲無雲始覺高。”一身清風,半世飄泊,你將歸去何方,你的根將紮在何處。長安,也許是你再回首處的煙花之地。歌舞昇平的長安使你在命運間徘徊,你不再是那位風流才子,你的國度,你的國都不再是你的天堂,而是你失意的故鄉,夢依稀,只有“舞低楊柳”、“春風和煦”、“柳岸花落”,是你永恆的家,是你亙古不變的根。在寥落之際,你只能傾聽“長安古道的蕭蕭馬蹄”凝眸處,不再依戀,輕舟小泛,古寺清夢,再次踏入你未卜的歲月之夢。

黑暗與光明並存,恐慌與希望同行,雙目失明的荷馬依然清歌幽唱,他的根在哪裏?是他的《荷馬史詩》還是他不朽的掙扎,彈着古老的豎琴,站在古老的戰場,一個硝煙餘滅、屍體縱橫,埋着古人的戰場,唱着古老的葬歌歌頌着英雄奧塞德和特洛伊戰爭,萬千生靈的渺小與偉大,也就盡收於他波瀾壯闊的`心裏,他的根在他的心田,在他未赴的古戰場。

似枯枝捲入漩渦,似魚肉陳於刀俎,一位老人於花甲之年遠離國土,只爲續寫使命的傳奇。孫必幹,一位鬢白的老人,瞿鑠毅然,他渦漩在死生之際,只爲挽救脆弱的生命,驀然回首,多少年風霜雨雪,多少年朝思暮想祖國的人民,祖國的國土,而在他前面卻是他必赴的使命,在他身後,則是他驕傲的祖國,根在哪裏,在他永不變的使命之中,在他淚痕滿面的臉上,早已看出祖國的根埋藏在他心底。

歷史的煙雨湮沒在浩淼之中,人們在歷史的索居中泯滅、蒼老。而惟一不變的是他們心中的根。

以根爲話題的作文 篇八

母語,是媽媽教會我說的第一句話;是爸爸教我寫的第一個字;是爺爺教我認識的第一朵花;是奶奶講給我聽的第一個童話。

最初的最初,一切都由她引領着,開啓着,我的手被她輕輕握着,推開生命的大門。她就像我周圍的空氣,清新而透明,卻又無處不在。聽到的看到的,觸摸到的,卻又是她幻化出來形狀。是她,母語,貫穿了這一個民族的偉大的歷史生活。

母語是歷史。她是比《史記》更加輝煌的,可以延續到永遠的史書。從遠古的甲骨文走到楔形文字再到秦始皇的隸書,她經過了太長的變遷,卻沒有像別的事物一樣,如泡沫般從人類的視線中淡去。時間是她的血液,是她的勳章。如今,她仍然從容的置身於歷史的長河,任由水流沖刷她的棱角,使她的精神變得聖潔,透明。

直到現在,她以如此美麗的樣子隨着我的手腕轉動,從筆下溢出。幾千年的結晶,在我的筆端開出了一朵朵潔白的花。民族的花,生存的花,原來它就在我們自己的手中伸展,開放。散發出文化的底蘊與芳香。

母語是橋樑。是她,溝通人與人的心靈,使它們的心窗打開照亮黑暗與無知。擁有了自己的母語,你的世界就不會再閉塞。如果沒有母語,我們怎樣學習知識?如果沒有母語,我們怎樣認識彼此,認識世界?如果真的沒有屬於自己的語言,那生命的最後一盞燈,也熄滅了吧。當今社會是快速轉動的馬達,它不斷的向前跑去。在這個什麼都講求速度的年代,母語更是必不可少,有了這些通訊設備,卻沒有語言,那不是很可笑的麼?語言,是我們的基礎。

除了這些,語言還承載了太多的深意。她就像一個鋼瓶,裝滿了我們民族的寶貝。我們要學會打開這個寶瓶,讓寶瓶內和瓶外的空氣連通。運用她,保護她。因爲,她不僅僅是一種語言,更是一種精神。作爲民族文化的載體,她的博大精深,我想,是不能在這篇文章挖掘出多少的。

母語,在我心裏,真的,一直是這個世界上最美好,最動聽的語言。她的豐富、博大、精準以及多種多樣的內涵都是不可比擬的。我作爲一名高中生,不會因爲網絡語言或一些符號的流行,而忘記這個民族的符號。因爲,我真的很慶幸,我是一名中國人。民族之根正握在我的手裏,我會把她種更深更深……

在它開花結果的一切,我的世界因爲有了母語而通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