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個人文檔 > 學生作文

河南省景點介紹詞作文

河南省景點介紹詞作文

歡迎大家前來閱讀小編爲大家準備的範文精選,供大家學習精選,希望你們喜歡哦,謝謝你們的支持。

 玄奘故里

歡迎大家來到玄奘故里,參觀玄類故居紀念館。

大家知道,玄奘是唐朝舉世聞名的佛學家、旅行家和翻譯家,是中外文化交流傑出使者。他一生的思想和經歷形成了博大精深的玄類文化。他的精神和成就,是中國人民的驕傲。1400年前,也就是公元600年,隋文帝開皇二十年,玄奘法師出生在偃師市級氏鎮陳河村,也就是諸位腳下這塊景色秀美的土地。這座玄奘故居紀念館,坐落在陳河村中部,北依白雲嶺,南望伏牛山,佔地25畝,第一期工程建築面積6000平方米。依照故居遺址原有的地勢層層北上。孔子說:"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能幸會各位與此,共同探討玄奘大師的人生歷程與思想真話,實在令人高興。

朋友們,現在我們已經來到玄奘大師故居的門前。讓我們先來欣賞這一用漢白玉作材料而建成的精美石刻建築吧--它有一個非常古老的名字,叫做"烏頭門",和富麗堂皇的高大門閭交相輝映,成爲這一儒學世家不同凡響的標誌。"烏頭門"的由來相當久遠,據說,它是由遠古母系社會羣居的"衡門"演變而來。先民在自己家族的土寨子門口,豎起兩根圓木立柱,上端加固橫樑,形成一個大門,立柱超出橫樑的柱頭部分被塗上黑色,"烏頭門"就成爲很形象的命名。到了唐代,這種建築形式被達官貴人接受,建築材料被石質所替代,位置依然建在大家族聚居的出口,以顯示門第的高貴。唐代以後,這種建築形式逐漸消失。

請大家回過頭來共同欣賞一下大師故居的門樓。這是典型的隋唐建築風格。大家在廣場上已觀賞過石碑上趙樸初先生題寫的"玄奘故里"的精美書法,這裏門匾上的"玄奘故居"四字,出自北京大學著名大師季羨林教授的手筆。這裏還有啓功、程思遠、王任重、劉炳森等名人在玄奘故里的題詞和匾額,大家不妨仔細地欣賞這些精美的書法和豐富的內涵。

各位朋友,大家對面前這一別致的迎壁牆一定產生了興趣。迎壁上"六塵六識"四個大字,是臺灣同胞靳天鎖先生題寫的。它是一個佛學用語,意思是指佛學造詣達到的最高境界--"六根清靜"的意思。因爲靳先生的小名叫和尚,所以後面畫了一個和尚的坐像圖,而且是一筆劃成,代替他的署名。請往迎壁東邊走,繞過叢叢翠竹,有一座雅緻的展廳,展示着玄奘家族的"世代書香"。

在玄奘故居紀念館內,這個展室相當重要。今天我着重給大家介紹的是玄奘大師的籍貫變遷和諸多"先輩"。據《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記載,玄奘法師"俗姓陳,陳留人也"。陳留在今河南開封東南,是玄奘祖籍。

《慈恩傳》上說玄類的祖父陳康,"食邑周南,子孫因家,又爲緱氏人也。""周南"屬河南府,即今洛陽地區。就是說,玄奘一家從祖父陳康起,遷居河南洛陽緱氏縣。玄奘的父母、兄弟就住在陳河村這座大宅院裏。如今,陳河村的陳姓居民都是玄類大哥的後裔。

這幅圖中的中年男子,就是玄奘的父親,名叫陳慧,文獻上說他是個美男子,而且很有學問,富有正氣。圖中抱着小孩的婦女,是玄奘的母親宋氏。宋氏是是隋朝洛州長史宋欽的女兒。兩家結親是標淮的門當戶對。公元600年,玄奘出生時,前面已有兩個哥哥,一個姐姐。

玄奘原名陳褘,十三歲出家和稱法名玄奘。玄:深奧,奘:宏大。是一個很有氣魄的法名。玄奘的先祖都精通儒家經典,到他的父母,又都喜愛佛學,這個家庭研讀佛經的氛圍對玄奘走向佛門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

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口水井,被稱爲陳家古井。據傳,此井爲北齊年間遷居於此的玄奘的祖父陳康所開。井深25米,水質清澈碧透,甘甜宜人,有人說此水可使人聰明,玄奘就是飲用此水而成世界名人,故而號稱"慧泉"。祖籍孟津的臺灣同胞靳天鎖先生面對這口古井,深悟其妙,捐資4000美金,修建了這座古色古香的井亭。

再來看井邊這棵奇樹,這是一棵具有千載樹齡的皁角樹,需兩個大漢方能合抱,俗稱"望子樹",又叫"慈悲樹"。

現在我們置身玄奘故居紀念館西展廳,主要了解大師玄奘怎樣在故鄉的土地上皈依三寶,步人佛門。

公元604年,隋文帝仁壽四年,年方五歲的玄類經受了童年歲月第一次重大打擊,就是母親宋氏病故。第二年,玄類的父親一來不滿場帝的無道,二來中年喪妻,家有幼子,就辭去官職,回到緱氏故里隱居,他"早通經術",辭官之後,很注重對少於的培養教育。因此,少年時期,玄奘就對以漢語爲載體的儒家文化有很好的修養,爲日後準確的翻譯工作奠定了基礎。同時,玄奘的父母信佛,對玄類的吸依三寶有很大影響,可以說從童年就播下了種子。

公元609年,隋場帝大業五年,玄奘童年歲月經受了第二次重大打擊,正直的父親去世了。這年玄類十歲,在儒學和佛學的學習中,已明顯地熱衷佛學。加上二哥陳素早已出家洛陽淨土寺,法名長捷,在佛門有一定地位。玄奘也就跟隨二哥前往東都洛陽淨土寺,成了一個少年行者(也稱"童行"),開始學習佛教經典。公元612年,隋煬帝大業八年,十三年的玄奘正式剃度出家。

玄奘從十三歲起,以正式僧人的身份,在洛陽淨土寺研讀佛教經典,一直長到十八歲,沒有離開過洛陽。公元618年,隋場帝大業十四年,瓦崗農民起義軍攻佔洛陽東北的興洛倉,與隋軍展開爭奪洛陽的大戰,十九歲的玄奘與二哥長捷法師就在這一年的夏天投奔長安,遠離故里,直到四十六歲取經歸來,纔再度返回故鄉。

到長安不久,兄弟二人很快又去了當時西南佛教中心成都,住進空慧寺,跟隨高僧道基學習佛經。

在成都空慧寺一年後,玄奘受了具足戒,進入高僧行列。由於堅持要讀遍全國經書,公元623年,二十四歲的玄奘在成都與二哥長捷分手,泛舟三峽,沿江而下,經荊州、遊揚州、又北上至相州(今河南臨漳縣)、趙州(今河北趙縣),一路拜師學經,收穫甚豐。公元625年,(唐高祖武德八年)秋天,26歲的玄奘西赴長安,住大覺寺。第二年六月,唐太宗登基,玄奘爲讀真經,聯合衆多高僧,上表朝廷,要求西行天竺,卻被刑部駁回。因爲當時唐朝同西域各國尚屬敵對狀態,嚴禁關內人等出國。衆僧不再申請,惟有玄奘不屈,不惜身命,伺機偷越國境。公元627年,就是唐太宗李世民貞觀元年,二十八歲的玄奘,混在逃荒的人羣之中,開始了他西天取經的壯舉。在涼州(今甘肅武威縣),新任都督李大亮發現玄類的西行意圖,通令他返回長安,玄奘在當地慧威法師的幫助下,連夜西行瓜州,過玉門關、烽火臺,穿越八百里大沙漠,九死一生,到達伊吾(今新疆哈密),然後又到達高昌國,與國王鞠文泰結爲兄弟,繼續踏上天竺取經的征途。跋涉將近一年,行程14000多裏,終於在公元628年夏末進人北印度國境。從這張"玄奘負笈圖",我們可以看到大師取經的可敬形象。這個展廳陳列的還有石刻蓮花底座,是玄奘取歸來的寶貴文物,上面原來供奉有釋迦牟尼佛像,雖經千攫風雨,仍然清晰可見"大唐龍朔三年"等字樣。龍朔是唐高宗李治的年號,龍朔二年即公元662年,這時玄奘已是年逾花甲的老人了。下面我們將要參觀的"慈恩堂",是故居紀念館最高的建築,需攀登二十多個臺階,請大家拾級而上,一同前往。

這座廳堂是紀念館前院的主體建築,爲仿唐式,歇山頂,出檐深遠,舉折平緩,斗拱碩大,穩重大方。20世紀90年代初修建玄類故里紀念館,在玄奘祖輩大廳遺址上新建展室,主要考慮展示玄奘在佛學上的輝煌業績,並以此來紀念其父、祖營建這一故居、造福後人的恩德。故而取貞觀二十二年(公元648年)高宗李治在春宮當太子,爲其早逝的母親文德皇后建"慈思寺"的故事。命名大廳爲"慈恩堂"。

玄奘取經歸來,從公元649年五十歲起至五十九歲。奉朝廷之命,主持"大慈恩寺",修建大雁塔,建立譯經院,全身心投人弘揚佛教文化。這座"慈恩堂",塑了玄奘和兩位高足弟子的金身。請大家細看玄奘大師的塑像,高2。3米,像前譯案上,放置梵文佛經,譯文手稿等,整個形象端莊肅穆,深沉睿智,顯示出高僧和學者的博大氣質,左爲高足弟子窺基,他是玄奘佛學思想發展的主要助手,確立了中國佛教史上的法相宗(亦稱慈思宗、唯識宗)。玄奘右側爲新羅籍(朝鮮)高僧園測,生於613年,比玄奘小13歲,十五歲就人唐朝敬習佛業,玄奘歸國後,虛心向玄奘請教,甘願爲徒,弘揚佛法,對朝鮮的古代佛學影響極大。

玄奘一生的事業,可用"讀經、取經、譯經、建宗"八個字來概括。在西天取經十七年,有兩件大事可傳永恆。第一件大事,是公元631年,三十二歲的玄奘到達印度的佛教最高學府那爛陀寺。並在此求學五年,共受聽三遍《瑜迎師地論》,取得了極高榮譽。再一件大事,就是公元641年,玄奘大師參加了在印度首都曲女城舉行的全印度佛學辯論大會。公元645年,唐太宗貞觀十九年,46歲的玄奘回到長安,又晝夜兼程趕到洛陽拜遏太宗,二人相見恨晚,暢談從早到晚,難以離開。

玄奘大師取經歸來,帶回了24匹馬馱的物件。主要有大小乘佛經六百部,因明學、聲明學經典若干(因明學即邏輯學,聲明學即語言文字學,這些在古代印度也被包括在佛學之內),佛舍利一百五十粒.5高三尺三寸的金佛像、高四尺的如來銀像及大小佛像若干;還有印度的帳輿,做佛事的器具,僧尼的法服、袈裟等,這些物件對佛學在中國的傳播及流傳後世都產生了巨大影響。

玄奘大師回國後的最大貢獻是翻譯佛經。從公元645年回國至664年圓寂,20年中共翻譯佛學經典74部,1335卷。每卷1萬字左右,共計1335萬字,佔整個唐代譯經總數量的一半以上。印度佛經都是刻寫在貝葉上的,翻出的佛經都是線裝書。他還撰寫了十二卷《大唐西域記》。玄奘在翻譯事業上的成就不僅表現在數量上的優勢,更突出的表現在質量的上乘。他開闢了佛經翻譯史上完全由中國學者主持的新時期,他雖然主持譯經院,實際上主要是他一人在翻譯。由於青少年時期精通儒學漢語,在印度學習又精通梵文,因而翻譯起來得心應手,"意思獨斷,出語成章,詞人隨寫,即可披玩",水平之高,可以說是空前絕後的。

玄奘故居紀念館前院的觀光至此告一段落,請大家到後院繼續參觀。故居的後院是正在修建的佛光寺。

 河南濮陽中原綠色莊園導遊詞

各位朋友:

我們現在來到了濮陽著名的生態遊覽區中原綠色莊園。綠色莊園位於市區西部的生態景區內,是一座利用沙丘地貌稍加設計而建成的佔地1087畝的大型自然生態公園。可以用這樣一句話來形容這裏--昔日黃沙滾滾,今日綠滿平川,形成了以綠爲主、崇尚自然、具有中西合壁特色的現代園林。同時這座綜合性大型公園,也集中了休閒遊樂、動植物觀賞、高效農業示範等多種功能。

我們現在位於莊園的主大門,它的造型很別緻,是由三棵立槐、兩棵臥槐的造型組合而成,總寬度爲45米,它有一個很好聽的名字--龍鄉槐魂”。濮陽是槐樹之鄉,國槐是淄陽的市樹。莊園用槐做門,一來表示這裏是一個自然生態園,寓意着人和自然的親和;二來這五棵仿真的古槐寓意着龍鄉淄陽古老文明歷史的滄桑,翠綠的枝葉又象徵着濮陽在改革開放的現代化建設中煥發出勃勃生機。

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是佔地1000多平方米的綠園廣場,這個廣場是下沉式廣場”,說它下沉啊,是因爲它相對於地平面低1.7米。在通過廣場的兩條坡道中間的模紋花壇裏是由金葉女貞、紅葉小檗、小龍柏等組成的淄陽地形圖案。廣場內部有一個大型旱地音樂噴泉組羣。在噴泉的後面是個隨廣場半橢圓而建的扇面草坪,草坪中間是由灑金柏、紅葉小檗組成的二龍戲珠的圖案。兩條綠色巨龍威風凜凜、栩栩如生,它既是龍鄉淄陽的標誌,又體現了龍鄉綠園的特徵。在廣場的最高處是背景林,種植着幾十種觀花觀葉植物。

好了,現在我們的車是沿莊園主幹道向東走。在我們左邊的一片林是水杉,它樹幹筆挺、葉型修美。水杉是中國珍貴的稀有樹種,過去認爲它在世界上已經絕跡,到20世紀40年代中國科學工作者在湖北省利川縣發現了它,從此這孑遺植物受到全世界的廣泛重視,這各植物活化石如今已成爲園林綠化不可缺少樹種。緊挨着的是銀杏林,銀杏可治心血管病,它比一般的樹種壽命長3000至4000年。俗話說得好家種一棵銀杏,永遠不得癌症”。在以後的遊覽中大家還可以看到一此比較古老的樹種連香樹和山白樹等。

現在我們左邊便是萬梅鬧春園,它是依園區東部緩坡地勢而建,佔地13000平方米,裏面主要種有臘梅、紅梅、綠梅、美人梅、垂枝梅、榆葉梅、馨口梅、珍珠梅等1萬餘株,十幾個品種,每逢隆冬時節,臘梅傲雪綻放,象徵着快樂、增福、長壽、和平、順利。此時此地我把這些祝福都送給各位朋友。

莊園的東邊是一片刺槐林,說起刺槐,在我們當地又被稱爲洋槐樹,因它原產於北美洲,槐花可食用,蒸炒烹均美味可口,槐花蜜也是我國較有名氣的蜜種之一。前面就是森林娛樂區,整個區域上面是繁茂的樹冠,它們遮天蔽日,下面是鬱鬱蔥蔥的灌木,它們形成了一個濃郁的綠色空間。在這裏,我們可以看到好多木製的玩具,感受農村鄉間的野趣質樸。

我們左側是一個沙灘游泳池,水最深處1.6米,可使地處中原的遊客不用出遠門就可以體味大海和沙灘給人的樂趣。游泳池的南面是百果園。百果園的環抱中有一個專類的觀花植物園--玉蘭園,主要種有白玉蘭、黃玉蘭和紫玉蘭。

現在我們向左看到的紅色圓頂大型建築就是由美國迪斯尼樂園投資的大型雜技表演館,我們淄陽的雜技在全國享有很高的聲譽,與河北吳橋素有雜技南北兩故里”之稱。

前面的垂釣中心,是由三個小湖和兩座小橋組成,並配有烹任服務樓。有時間的話,各位不妨在這兒釣釣魚,還可以在服務區讓他們免費給你加工一下,嚐嚐自己獨釣收穫的樂趣。

綠色莊園的東北一角是動物園,佔地面積50多畝,有40多種動物。其中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東北虎、金絲猴等,另外,還有比較稀少的狗熊、四不象、鴕鳥、天鵝等等。並且在這裏大家還可以免費欣賞馴獸表演。莊園的最東邊是森林休閒區,有40餘米寬的林帶。莊園的北角是霜林賞秋區,種有白蠟、紅楓、醋柳、龍桑、青桐等。觀葉植物一到秋天,紅葉似火,把莊園裝扮得更加美麗。

現在我們已經到了中原綠色莊園的西部,在這裏最大的景觀就是人工湖景區,整個湖區有三個功能區:休閒茶社、龍湖度假區(也叫淄水山莊)和龍湖盪舟區。大家往南看那個最高處,就是莊園的主峯了,它的相對高度爲9.9米,是一處人爲景觀。山上綠樹環繞着的就是松風亭,也叫聽濤亭,亭下就是龍鄉飛瀑了,美麗的山景、水景、聲形俱佳。大家可以看,從主峯向東,環繞整個湖區的幾個沙丘連綿起伏,就像一條巨龍盤臥水邊,這同時也寓示了淄陽爲龍鄉的意思。這幾個綿延的沙丘上栽植了大量的油松、白皮松、雪松、河南檢、雲杉等四季常青植物,所以這裏是松風聽濤區。

現在我們的遊覽車已經到了莊園的南區,這裏主要包括百花園、櫻桂溢香園等植物觀賞園。櫻花春日開放,丹桂花逢中秋,兩樹交替,相映成趣。這裏還有兒童樂園,裏面有太空船、海盜船、高空蹬車、美人魚、碰碰車等遊樂項目,大家一會兒也可以在這兒享受一下樂趣和刺激。好了,綠色莊園的景觀到這裏就已經基本上向大家介紹完了,接下來請大家自由參觀遊覽。謝謝!

 河南林縣紅旗渠旅遊景區導遊詞

朋友,有一首歌曲您還記得嗎?劈開太行山,漳河穿山來,林縣人民多壯志,勢把山河重安排。”這首激昂雄壯的歌曲,把我們引到那艱苦創業的歲月。20世紀60年代,英雄的林縣人民以重新安排林縣河山”的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堅持和發揚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自力更生、艱苦奮鬥、自強不息、開拓創新、團結實幹、無私奉獻”的精神,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在巍巍太行山上,逢山鑿洞,遇溝架橋,一錘一釺,堅持苦幹十年,削平了1250座山頭,鑿通了211個隧洞,架設152座渡槽,建成了盤繞林濾山長達1500公里的引水灌溉工程--紅旗渠。

紅旗渠在安陽以西50多公里的林州林濾山中,地勢險峻,工程宏偉。它不僅是造福人民的水利工程,也爲林濾山自然風光增添了一大勝景,被中外遊人譽爲人工天河”、當代萬里長城”、世界第八大奇蹟”。20世紀70年代初,紅旗渠工程竣工後,周恩來總理自豪地告訴國際友人:新中國有兩個奇蹟,一個是南京長江大橋,一個是林縣紅旗渠”。

紅旗渠景區,主要以艱苦創業的紅旗渠精神,以及太行山集華山之險、峨媚之雄、三峽之奇、黃山之秀爲一體的自然風光而開發建設的風景名勝區,現在以妖嬈多姿的風采,向世人展示其獨具的特色和巨大的魅力。

紅旗渠景區的主要景點有:分水苑、青年洞等,首先我們參觀分水苑景區,分水苑所在地分水嶺,原名墳頭嶺。紅旗渠總乾渠在這裏分爲三條幹渠,改名爲分水嶺。

走進分水苑牌坊,迎面看到的是千軍萬馬戰太行巨型浮雕。這組浮雕由安陽市園林設計室袁建國同志設計,長22.1米,高35米,雕塑大小人物近80個。浮雕以林州人民戰太行的羣體形象出現,用磅礴的氣勢勾勒出一幅改天換地的鬥天圖。其中,既有凌雲壯志的豪邁氣概,又有雄偉壯觀的戰鬥場面,站在浮雕前使人感到如聞其聲,如臨其境。整個浮雕分爲四個場面:1.林縣縣委發出引漳人林的動員號召;2.工程技術人員實地勘測;3、凌空除險;4、千軍萬馬戰太行。

在千軍萬馬戰太行浮雕右側,是紅旗渠主要工程壁畫,共有六幅。

第一幅是紅旗渠源”。紅旗渠源頭位於山西省平順縣石城鎮 ,是將漳河水引入紅旗渠的樞紐工程。1960年3月 ,承擔截流任務的任村公社青年民工, 在一無大型機械,又無先進技術的情況下,以大無畏的革命氣概跳人冰涼刺骨的激流,逼水改道,流入紅旗渠內。

第二幅是青年洞”。該工程是紅旗渠總乾渠的咽喉工程之一,也是紅旗渠最艱險的工程。是當年青年突擊隊員在艱苦困難的條件下,以寧願苦幹,不願苦熬”的精神開鑿的。爲紀念青年們艱苦奮鬥的業績,將此洞命名爲青年洞”。青年洞”風景名勝區,被國家六部要命名爲全國中國小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第三幅是空心壩”。該工程是以壩上過河水,壩中過渠水,解決了河水與渠水在一個平面上交叉的矛盾,是一座兩用壩。

第四幅是南谷洞水庫”。該水庫始建於1958年,原是亂石堆壩,其壩高雄踞亞洲第三位。設計總庫容7750萬立方米,興利庫容5530萬立方米。後經過瀝青處理大壩印水面和高壓混凝土巖縫灌漿,現大壩性能良好。它既起到調節汛期洪峯,又可補充紅旗渠水源,現在已被開發成太行平湖”風景區。

第五幅是桃園渡橋”。該橋是座三用渡橋,上面是公路,可以行汽車;中間是涵洞,可以流渠水;下面是河牀可以過洪水。現在爲了解決林州城市人口用水,又在涵洞裏鋪設了管道,把弓上水庫的水逆紅旗渠水引入市內,所以又成了四用橋。

第六幅是紅英匯流”。紅旗渠一干渠沿林濾山南下,英雄渠沿淅河東流,至合澗鎮西匯合,形成了一處優美的飛流直瀉奔騰圖。有詩讚曰:珠濺花飛雪裹玉,流激瀑瀉浪逐波。閘開傾進瓊漿液,兩韻一渠唱凱歌”。

總乾渠分水閘,是紅旗渠分水樞紐工程,分水苑也以此而得名。總乾渠分水閘樓頂高懸郭沫若親筆書寫的紅旗渠”三個蒼勁有力的硃紅大字,在燦爛的陽光下熠熠生輝。閘門內奔瀉出兩股激流,向西南方向流去的是紅旗渠一干渠,沿林濾山東巒至合澗鎮與英雄渠匯流,澆灌着姚村、城關、合澗等35.2萬畝土地;二乾渠沿山坡東南方向到橫水鎮馬店村,澆灌着姚村、河順、橫水等11.6萬畝。三乾渠在分水嶺雙孔隧入口處,距分水閘500米,向東到東崗鄉東蘆寨村,澆灌着任村、東崗、河順等4.6萬畝土地。

1997年,分水閘實現了計算機遙控觀察調節水位,使紅旗渠灌區達到了國內自動化管理先進水平。

在分水閘的後面,有一座紅旗渠”紀念亭。這是1973年建成的仿古建築。紀念亭匠額由全國政協副主席趙樸初題寫。亭內懸掛着黨和國家領導人爲紅旗渠的題詞,反映林縣乾旱歷史和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的圖片;紅旗渠通水和紅旗渠效益圖片圖表;還有當年民工修渠時用過的工具及充飢吃的野菜標本。這些都是對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極好課堂。

接下來我們將去參觀青年洞景區。

由分水苑景區乘車上行30公里,就到達青年洞景區。這裏山高水險,紅旗渠懸掛在巍峨雄峙的太行山懸崖絕壁之上,八米寬的紅旗渠從山中穿過,一派雄險秀麗的景色!

鷹咀山”是進入青年洞景區的第一景。在紅旗渠之上有段崖壁,書有鷹咀山”三個大字。舉目靜觀,突出的山崖酷似一隻雄鷹聳立於紅旗渠之上,極目遠望,意欲展翅騰飛。看到雄鷹展翅,就不會忘記繼續發揚紅旗渠精神,繼續努力奮鬥,建設好我們的祖國。

虎口崖位於凌雲亭東,崖峯刺天,山崖向外突出10餘米,崖勢險惡、高聳入雲。修建紅旗渠時,山崖上時有被開渫炮震鬆散的石頭掉下來砸傷修民工。爲了減少傷亡事故的發生,需要有大智大勇,不怕犧牲,無私奉獻的人腰繫大繩,下塹除險。除險隊長任羊成帶着他的夥伴們,像騰飛於蒼穹的雄鷹,在崖上盪鞦韆,飛蕩數次,才能蕩進虎口,除掉險石,人們稱這種舉動叫虎口拔牙”。但這夥虎口拔牙”的勇士們有時也會被虎咬上一口,除險隊長任羊成有一次摔在圪針窩裏,差點送掉性命。

神工鋪位於虎口崖下,是當年修渠民工住過的崖。由於當時修渠民工多達三四萬人,漳河沿岸村莊又少,修渠民工沒有住房,就住宿山崖,山崖住滿了,他們就搭蓆棚,打地洞。常年頂風冒雪,抗嚴寒戰酷暑,度過修建紅旗渠的艱苦歲月。他們不但毫無怨言,還在崖壁上留下了豪邁的誓言:崖當房,石當牀,虎口崖下度時光,我爲後代創大業,不修成大渠不還鄉”。神工鋪就是當年修渠民工居住過的地方。

山碑是《山碑》攝製組於1990年請前國家主席李先念題寫的片名。《山碑》是一部反映林縣人民戰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的發展三部曲的電視片。

碑就是山,山就是碑。將山碑二字刻在青年洞口的山崖上,教育子孫後代永遠不忘當年修建紅旗渠,改變乾旱缺水面貌的艱苦奮鬥歷程,激勵他們繼承和發揮紅旗渠精神。

青年洞是紅旗渠總於渠的咽喉工程之一,也是青年洞景區主要景點。青年洞位於任村鎮盧家拐村西,從地勢險惡、石質堅硬的太行山腰穿過。洞長616米,高5米,寬6,2米,設計流量爲23秒立方米,挖土石方19400立方米,總投工13萬個。

該工程動工於1960年2月,當年10月因自然災害和國家經濟困難,總乾渠被迫停工。爲早日將漳河水引入林州,建渠幹部羣衆挑選了300名青年組成突擊隊,堅持繼續施工。當時每天每人只有六兩糧,爲了填飽肚子,民工就上山挖野菜,下漳河撈河草充飢。很多人得了浮腫病,仍堅持戰鬥在工地,以愚公移山精神,終日挖山不止。他們還創造了連環炮”、三角炮”、瓦缸窯炮”等爆破方法,使挖山日進度由0.3米提高到2米多。經過一年零五個月的奮戰,終於在1961年7月15日將洞鑿通。爲紀念青年們艱苦奮鬥的業績,紅旗渠工程指揮部將此洞命名爲青年洞”。1973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郭沫若爲此工程親筆題寫了洞名。

1996年6月1日江澤民總書記視察了紅旗渠。他沿渠觀看了雄偉的紅旗渠工程,詳細看了碑刻等文物,聽了講解員的實地情況介紹後感慨地說:在那麼艱苦的條件下,居然能保持那麼樂觀的情緒,就是有一種強大的精神力量在支撐。所以,我昨天在抗大紀念會上講不要忘記創業時期的艱難歲月。在這裏,我希望大家不要忘記山中歲月、洞中歲月,不要忘記那些修渠的人。”並親筆題詞: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的紅旗渠精神。”

林州市委、市政府決定將題詞鐫刻在太行石壁上,激勵全市人民將紅旗渠艱苦創業精神作爲傳家寶,一代一代傳下去。

好了,關於紅旗渠的講解到此結束了,希望紅旗渠精神能成爲您以後做好一切工作的精神動力,並能發揚光大。謝謝!

河南導遊詞

標籤:景點 河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