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個人文檔 > 學生作文

家鄉的風俗端午節作文精品多篇

家鄉的風俗端午節作文精品多篇

家鄉的風俗端午節六年級作文 篇一

在我的家鄉,端午節是個很被重視的節日。每到這一天,人們起的特別早,有的凌晨二、三點鐘就起來踏青,三、五成羣結伴同行,有的年輕人騎着自行車到很遠的地方去玩,用野外的露水洗臉,具體是爲什麼,誰也說不清楚,但是每年我都是很聽話地照着做了,到早晨六點多鐘的時候,人們便帶着泥土的芳香、踏着露水回來了,手裏面拿着剛剛採回來的艾蒿、樹枝等。回到家裏後,拴上頭天用五彩紙摺好的葫蘆,掛在自家的房檐上,纔開始吃早點。每到這天,家家都會做很多好吃的,煮雞蛋是必不可少的,小朋友們上學的時候,都會帶來自家煮的雞蛋,相互碰着玩,比一比認的雞蛋殼硬。

今天看到各超市裏面鋪天蓋地堆滿了糉子。我便想起了小時候,奶奶包的糉子。那個時候,每逢端午節的前幾天,奶奶都會買來糯米、小棗、糉子葉等一些包糉子的材料,提前將糯米和糉葉用水泡上幾個小時,然後開始包糉子,有時我也會學着奶奶的樣子拿起糉葉,在手中握成一個圓錐狀,裝些糯米進去、放二個小棗後,順着葉子的方向包裹起來,但每次我包的糉子跟奶奶包的糉子都不一樣,鬆鬆的,沒有棱角,有時煮出來後,裏面的米只剩下一半了。每到此時,奶奶便拿起糉子笑着對我說,不用問,便知道哪個糉子是你包的了。每年端午節,奶奶都會包好多糉子,親戚、朋友、鄰居們都會品嚐到奶奶做的糉子,聽到別人對她糉子的讚美,奶奶很是高興,便說道,現在的年輕人工作忙、時間緊,沒時間包糉子,我一個老太太,沒什麼事情做,包些糉子讓大家嚐個鮮,大家願意吃,明年我再給你們包。雖然奶奶包的糉子沒有現在商場裏面琳琅滿目的品種和花色,但吃起來卻是那麼的清香、彷彿置身於林海之中,品味天然美味。從那時起,我天真地認爲糉子就只有奶奶包的那一種味道。離開家後,才知道原來糉子有好多種,各種材料都可以作爲糉子的輔料。走過大半個中國,品嚐了幾十種糉子,可是始終找不到奶奶包的糉子的味道,也找不到兒時端午節的氣氛。

十幾年沒有在家鄉過端午節了,不知道家鄉端午節的氣氛是否依舊。奶奶年紀大了,不知道能不能給大家包糉子了,無論我身在哪裏,奶奶包的糉子是我心目中端午節的唯一。

在此,我祝願她老人家身體健康,長命百歲!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端午節作文 篇二

端午節,也就是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無論在南方還是北方,都有過端午節的習俗。但我感覺家鄉的端午節比哪個地方的端午節都有意思,有趣味。

我的家鄉是臨朐,在臨朐過端午節,首先就是買或者親手做有關端午節的小香囊類的飾品了。這不,在端午節的前幾天裏,街頭巷尾就擠滿了小販,有賣五彩繩的,有賣龍風箏的,還有賣香囊的,還有推着糉子出來賣的。其中最受歡迎的就是各式的香囊了,這小玩意兒,是把艾草、硃砂等縫進一個花花綠綠的小荷包裏,它可以戴在身上,也可以掛在房間裏,民間說這樣可以驅邪。而且它小巧可愛,孩子們見了,喜歡的不得了,不一會兒,身上就掛了一個,大人們身後的攤主也是眉開眼笑的數着手中的錢。

家鄉過端午節,吃糉子是必不可少的儀式感。在端午節的前一兩天,人們就擠進超市,挑選着不同口味的糉子。最常見的糉子是紅棗的,八寶的,個頭有大有小,也有些家庭還是會自己包棕子,這樣會更有節日的氣氛呢。

記得上幼兒園時,在一次端午節時老師們就教我們學包棕子,邊包還邊講端午節的來歷——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從那以後,一提起糉子,我就會想起愛國詩人屈原與他一生的偉大事蹟。

除了吃糉子,家鄉的端午節還在門口掛艾草驅蟲辟邪、舉辦各種活動等。這些習俗都顯出家鄉過端午節的氛圍。

在我心中,臨朐的端午節就是最有趣的,或許小城裏有着不及大都市的繁華與盛情,但也別有一番鄉情風味。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端午節作文 篇三

端午節,又叫端陽節、正陽節、龍舟節……

在我們老家,人們會在端午節這天吃糉子、划龍舟、掛艾草、喝雄黃酒,每個人身上都會佩戴香囊。

我最喜歡的當然是包糉子和吃糉子了。我學着媽媽的樣子,拿兩片糉葉折成了甜筒的樣子,舀了一勺糯米,放上一顆鹹蛋黃,再蓋上一勺糯米,將鹹蛋黃蓋得嚴嚴實實的,我想:嘿嘿,看來包糉子還蠻容易的嘛。下一步要把糉葉蓋過來,到這個時候糉子就有點不聽使喚了,糯米總是從糉葉裏跑出來,怎麼也合不上,我急得滿頭大汗。一旁的媽媽幫我舀掉了一小勺糯米,這才把糯米安頓好,原來我裝的糯米太多了。接下來就是五花大綁了,我拿起一根長長的棉線在糉子上繞來繞去,我覺得很結實了,就打了一個結,可是一提起來,糉葉裏的糯米和鹹蛋黃就像一顆顆珍珠伴着一塊金子一樣散落到地板上,最後還是在媽媽的幫助下包好了一個鹹蛋黃糉。哎!看似簡單,但是做起來還是蠻不容易的。

我們包了很多種餡的糉子:有叉燒的,有大棗的,還有鹹蛋黃的……糉子的清香緩緩地從鍋裏溢了出來,飄滿了整個房子。弄得我口水都要流出來啦!糉子終於起鍋了,儘管還很燙,我已經迫不及待了。小心剝開墨綠色的棕葉,潔白的糯米糰裏彷彿鑲着幾顆深紅油亮的瑪瑙,很是好看。我包的蛋黃餡兒的糉子則像晶瑩剔透的白玉簇擁着一顆閃閃發光的黃金。我大大的一口咬下去,呀!是我最喜歡的蛋黃餡兒!怪不得這麼香。可吃到了自己最喜歡的糉子!但是彷彿高興得太早了,“誰吃到了蛋黃餡兒誰就要打掃衛生!”在我剛咬了一口糉子,滿心歡喜時,媽媽在一旁宣佈。我滿嘴的糉子,沒法說話,只朝媽媽做了個鬼臉說:“哦,好吧,吃飽了再勞動。”全家人都哈哈大笑了起來。

品着美味的糉子,我不禁想起了我國曆史上一位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也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屈原。現在,我們要好好學習,堅定信念,熱愛祖國,做一個有擔當的人。

家鄉的風俗端午節六年級作文 篇四

端午節,在我的家鄉被說成是端陽節,分小端陽和大端陽,鄉下人過的是小端陽。

鄉下人對這個節日的重視,不亞於春節。在這一天,有趣的習俗不少:母親給孩子戴艾葉,給孩子的額頭、肚臍、手心和腳板心抹雄黃酒,把每間屋子以及房前屋後都灑上雄黃酒,檐下或門楣上也掛着浸過雄黃酒的艾葉和菖蒲……

按照農村的習俗,端陽節這天,新嫁出去的女兒要帶着夫婿和食品回孃家過節,走時母親要給新人兩把傘,此曰端陽傘,意思爲新婚夫婦今生今世都要風雨同舟。午飯也很豐盛,平時難得一吃的肉自不必說。金黃的麻花,在起鍋前,小孩子就央求母親撈了一根又一根解了饞。孩子們最饞的是鹹鴨蛋,在過去,雞蛋和鴨蛋是要拿到集市上去賣了,買回火柴、鹽、肥皂等家用必需品,小孩子只有在生日的早晨,吃上兩個雞蛋,鹹鴨蛋過年都沒有的,端陽節才能吃上鹹鴨蛋。

鴨蛋是自家餵養的鴨子所生的,親眼看到母親把翡翠綠或寶石白的透亮鴨蛋洗淨,曬乾,放進罈子里加鹽水浸泡,泡的時間越長,這樣的蛋黃油多才叫絕。

母親把煮好的鹹鴨蛋一切爲二,擺放在盤子裏,像小舟一樣好看。通紅的蛋黃,雪嫩的蛋白,翡翠綠或寶石透白的蛋殼,看着就饞得伸出舌頭直舔嘴脣。吃切開的鹹鴨蛋,是不用剝殼的,把半個蛋放在嘴邊,用筷子輕輕一挑,綿軟油香的蛋黃已經吃到嘴裏。吃的時候還有講究,蛋黃和蛋白一定要分開吃,萬不可將蛋黃和蛋白一同咬進嘴裏,因爲那樣完全品嚐不到蛋黃的綿軟和蛋白的細嫩。

後來,生活水平提高了,端午節的鹹鴨蛋由每人半個變成了一人一個。孩子們還是捨不得在桌上吃, 吃過午飯,一溜煙拿着鹹鴨蛋,到村口的大榕樹下和其他小夥伴會合,爬上大榕樹,坐在樹杈上,比較誰的鴨蛋大,誰的鴨蛋漂亮。比較了外形,又剝開蛋殼,看誰的蛋黃紅,油多。得勝的也沒有什麼獎品,只是心裏喜滋滋的,隨後便開始晃盪着雙腿吃鴨蛋。

現在的端陽節,也吃鹹鴨蛋和麻花,也掛艾葉、菖蒲,還吃糉子,只是再也吃不到自家的鴨子孵出的鴨,不吃一粒飼料的鴨所生的蛋,和自家磨的麥子炸的麻花。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端午節作文 篇五

我的家鄉在華藏寺,每年過端午節,爸爸媽媽都要提前準備過節的東西。爸爸到河邊摘來柳條,和我一起將楊柳插在門上,楊柳輕輕擺動,在我們進出是掠過頭頂,爸爸說“柳葉像劍,能辟邪驅鬼”。媽媽到農貿市場精心挑選糯米、大棗、還有糉葉,他將糉子包成三菱形狀,放在鍋裏煮上十幾分鍾,香噴噴的糉子就端上桌子,爸爸媽媽爺爺和我,邊吃邊說誇獎媽媽的手藝好。這時爺爺會用手指沾一點薰黃酒,擦在我的額頭和耳朵上,他說“小孩擦一點薰黃酒,蚊蟲不來找你”。

最高興得要算和姐姐搓花繩,姐姐把紅的、黃的、紫的線繩搓成五顏六色花繩,再穿上金色的小鈴鐺,戴在我的手上,腳上,走起路來發出悅耳的鈴聲,我高興得摟住姐姐的脖子,親她的臉,表示謝謝。

“端午節,戴花繩,擦黃酒,吃糉子。”這是多麼令人開心的一個節日啊!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端午節作文 篇六

五月初五,也就是這星期的星期六,是端午節。這天,我家舉辦了糉子大會。

星期六早上,我被“金嗓子”媽媽叫醒了:“快起牀了”!我馬上就起了牀。媽媽笑呵呵地對我說:“今天是端午節,所以我們要去買糉子”!“好”。我表示贊同。我們把糉子買來後,蒸了大約10分鐘就可以吃了。於是我提出來一場“吃糉子大賽”,除了媽媽,全家都贊同,少數服從多數,媽媽終於同意了。我宣佈,媽媽當評委,我大聲說:“比賽規則,在五分鐘裏誰吃的最多,誰就是冠軍”!“有獎品嗎”?弟弟天真的問。唉,我這個弟弟。“好吧,獎品是兩塊錢”。“嘢——”。弟弟歡呼道。比賽開始了,弟弟,我都吃的很快,五分鐘快到了,可是,我還有四個沒有吃,弟弟正在吃最後一個,我也要加把勁兒,可惜,時間到了。媽媽來看我們誰是冠軍,不用說,肯定是弟弟,“我宣佈,弟弟是冠軍,下面頒獎”!我心不甘情不願的給了弟弟獎品——兩塊錢,而弟弟卻高興地手舞足蹈。

我愛端午節,更愛我家的“吃糉子大賽”!明年我一定要拿第一!

家鄉的風俗端午節六年級作文 篇七

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家鄉的端午節,從每年的農曆五月七年級就開始了。家家戶戶都開始忙碌起來,準備端午節的材料了,到了初五我們一家人就能吃到美味的糉子。

媽媽離端午還有七八天時就開始準備包糉子的材料了,去菜市場買綠綠的葦葉,又紅又大的蜜棗,一粒粒潔白的糯米。初四的早上,媽媽用清水把糯米泡上,用開水把葦葉煮好。

糉餡有棗的也有肉的,我不喜歡吃肉的糉子,我家的人們都喜歡吃紅棗和蜜棗的,我還是對蜜棗的糉子情有獨鍾,自己包的糉子總是包的大大的。每一次媽媽教我包糉子,我都特別開心,媽媽讓我拿起兩三片葉子,摺疊成漏斗的形狀,在漏斗中先放一點米,再放三兩個蜜棗,再放點米把棗蓋住,最後用葦葉把糯米全部包好,用棉線纏住繫好,糉子就包好了,媽媽誇我包的太好了,一會兒我和媽媽就包完了,把包好的糉子,媽媽挨個緊緊的放在鍋里加上水,慢慢的煮一兩個小時,煮熟的糉子飄散着香甜的味道,咬一口含在嘴裏,讓我這個饞貓大飽口福,吃着自己包的糉子特別有成就感。

在我家鄉菜市場也有賣糉子的,不過一般比家裏包的小多了,裏面就放着一個棗,絕對沒有家裏包的好吃,還有點貴。有一回媽媽病了,沒有包糉子,就從菜市場買了幾個,沒有媽媽包的那種香甜的味道。

聽老師說,端午節是紀念愛國詩人屈原,人們用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的辦法,丟進江裏,爲了不讓魚、龍、蝦、蟹咬屈原,後來發展成了糉子。我們吃糉子時會不由想起屈原這個故事,讓人悲傷難忘,讓我們回味着當時屈原死後百姓的悲痛。

家鄉的風俗端午節六年級作文 篇八

端午節,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午日節”、“五月節”,傳說是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而形成的習俗,以防止汨羅江裏的魚蝦去咬屈原的遺體。在許多地方,在端午節來臨之際,便會吃糉子,賽龍舟,插菖蒲、蒿草、艾葉。還有的地方會薰蒼朮、白芷,而大多數地方都會去喝雄黃酒。我的家鄉雖然習俗不多,而出名的就只有包糉子,不過,這卻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腦海裏……

好不容易,今年的端午節到了,我和表弟、表妹都不約而同,心有靈犀,直往外婆家“奔”去,因爲外婆早已準備好了糉葉來包糉子。

來到外婆家,看見外婆正坐在火爐旁,小心翼翼地包着糉子。我立刻找了一根板凳,不聲不響地坐到外婆身旁,看着外婆是怎樣包糉子的。不一會兒,驕傲的我就自以爲學會了,迫不及待地拿起幾張糉葉,學着外婆的樣子,將糉葉捲成“枕頭”,在盆中抓起一把糯米放進“枕頭”裏,也“象模象樣”地用一根筷子在“枕頭”間劃來劃去(說是以防糯米沒有填實),然後又放入自己喜歡的東西,如排骨、紅豆、綠豆、巴山豆之類的,我圖多,抓排骨抓了一大把進去,再拿幾張糉葉封口,最後用線五花大綁,把“枕頭”從頭到尾、密密麻麻綁了個結實,就大功告成。哈,原來包糉子就這麼簡單!我洋洋得意,開始包第二個、第三個……

一會兒功夫,我就包了五、六個大大小小的“枕頭”和“圓錐”,想到即將就要吃到自己包的糉子了,口水忍不住“咕咕咕”地直往外竄。我迫不及待,將自己包的糉子集中捆在一起,並暗地裏打上記號,一股腦兒地同外婆包的糉子一起放到鍋裏……幾個小時後,糉子煮好了,我急不可耐地打開鍋蓋,暗暗地翻找我包的糉子——天哪,這哪裏是糉子,明明就是“糉葉煮糯米飯”呀!我不敢往下看,怕被外婆看見,心裏不住地責怪自己:真該死,怎麼包時就不檢查一下是鬆是緊呢?終究,紙是包不住火的。在外面休息的外婆哼着小曲走了進來,我連忙站到一旁,裝着若無其事的樣子,看着外婆小心翼翼地打開鍋蓋……,外婆看到這壯觀的一幕,既好氣又好笑地問我怎麼回事。正在我不知所措,不知怎樣自圓其說時,幹了一天農活的外公走進來了,看到眼前這一幕,先是一愣,繼而哈哈大笑,幫我打圓場,對外婆說:“別怪玲玲了,第一次包糉子嘛,看這樣子,哈哈,一定蠻好吃的嘛!”說着用筷子挑了一些既像稀飯又不像稀飯的“兩不像”送到嘴裏,津津有味地嚼起來。早已跑進來看“熱鬧”的表弟和表妹,也拿起筷子,學着外公的樣子品嚐着我的傑作,做起了鬼臉……

到了晚上,我們全家人圍着火爐一起吃糉子,有說有笑,享受着歡樂,享受着幸福,溫馨極了……

在我的家鄉,人們還有將自家包的糉子送給鄉親和親朋好友分享的習俗,寓意傳遞歡樂!傳遞平安!傳遞幸福!

這就是家鄉的端午節,它雖然很樸素,但卻樸素得迷人,樸素得可愛,樸素得溫馨……

我愛家鄉的端午節!

家鄉的端午節風俗六年級作文 篇九

我的家鄉在蘇州,這裏最特別的節日就是端午節了。

在我們蘇州,端午節要吃糉子、戴香囊、賽龍舟等。

先說說吃糉子吧。我們家的糉子大多數都是奶奶包的。其中最難弄到的就是糉葉了。奶奶曾去過旺山、花山等地方採糉葉。爲了採糉葉,奶奶就像雷達一樣,一聽說哪裏有糉葉,立刻定位準確地飛奔而去。奶奶包的糉子大部分是白米糉,吃起來雖然沒有別的味道,但是有一股濃濃的糯米香。看着奶奶三下兩下就包出一隻漂亮的糉子,我也躍躍欲試。可是糉葉到了我的手裏,就像條軟趴趴的海帶,怎麼也包不出立體的三角形——唉,看來我是包不了了,只能負責吃了。

說完糉子,再說說香囊吧。我小的時候過端午節,可是要戴香囊的喲!據說小孩戴了香囊可以保證夏天不生病、不長痱子。香囊有的是長方形,有的是正方形,還有的做成了糉子形!香囊外表看來總是五顏六色的,花花綠綠很漂亮。香囊聞起來有一股中藥的味道,但是不難聞,我覺得還蠻香的。到了一年級以後,我覺得自己已經長大了,不需要再戴了,爸媽給我買的香囊我都掛在了牀頭,讓那種濃濃的藥香伴我入眠……

端午節既是傳統的節日,也是外公外婆認定的“女婿節”。外公外婆常常利用這一天來請爸爸吃飯,感謝他一年來對媽媽和我的關愛。外公總是端着一杯酒,對爸爸說:“你辛苦了!”爸爸總是一口喝掉,高興的說:“不辛苦不辛苦!”

這個節日對我來說太重要了,因爲這個節日裏有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對我們的愛。我喜歡這個節日。

家鄉的端午節風俗六年級作文 篇十

除了春節,我喜歡的節日就是端午節了,因爲糉子是我最愛的食物之一。

聽說別的地方端午節都有賽龍舟的,可我的家鄉卻沒有。也許是有的`只是我沒見過罷了。不過吃糉子還是有的。

一大早起來,就見外婆在準備食材,媽媽在洗糉葉。我過去幫媽媽洗糉葉,我邊洗邊問媽媽:“媽媽,糉葉用的是那種葉子呢?”

"有的是用箬葉,還有的是用葦葉。”媽媽回答

“哦!”雖然我嘴上說“哦”,但是不知道箬葉和葦葉是哪種葉子

說着說着糉葉就洗好了同時,外婆也把食材準備好了。食材有糯米、紅豆、香姑、肉等等。所有準備本工作都完成了

接下來就是包糉子了。首先把糉捲成一個有蓋子的三角體,放入食材,不要多也不要少,蓋上蓋子,最後再裹一層糉葉,用繩子捆着,蒸一蒸,接着就是等待了。

午飯時間,糉子蒸好了,我顧不上燙,挑了一個最大的糉子,大口大口地吃了起來,一個吃完再來一個,百吃不膩,要不是吃得肚子像個皮球,我還要接着吃。

這一天的食物幾乎是糉子,因爲糉子想既可當主食,又可當甜點,這就是我們家鄉端午節的習俗之一———吃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