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個人文檔 > 學生作文

讀書的作文800字高中(多篇)

讀書的作文800字高中(多篇)

讀書的作文 篇一

常言“書當快意讀易盡”,說的是人間一大憾事:讀書正讀得高興,書卻已經結束了,往往令人悵然若失。可在我看來,書已盡不一定是一件壞事,因爲好書可以反覆地品讀。能經得起反覆品讀的書才能算得上是經典。

要想從書中得到“愜意”,首先要讀好書,有的書可以反覆地讀,有的書一遍未終,則可以棄置。這兩種書是兩條平行線,永遠不會相交,永遠不會互相理解,前者是內在充實的書,是有靈魂的,活生生的;後者則是徒有其表的書,迷霧一片,唬人而已。

一位作家本身也許有種種缺點使人不喜,但一本好書是作家畢生的心血與追求的凝聚。一位賢者說過,不讀書是件很不合算的事,因爲書裏集中了作者的經驗和智慧——這當然指那些好書。

其次,“廣讀書”也是愜意的一大要點。好書向來不分國家、民族與文化。它們是人類創造出的最可愛的精靈。要想了解某個地區或某人,最簡便的∵方法便是去讀一讀相關的書。讀書不應當僅僅侷限於本國與現代,倘若如此,讀書之樂便大大地消減了。所有感興趣甚至不感興趣的書都可以去讀一讀。"詩酒趁年華",讀書也趁年華,廣泛地讀書可以幫助我們比較精準地找到自己的航向與目標,不同類型的知識的學習也能讓我們獲得非凡的快樂。

最後,在確保了讀書的“質佳”之後,就要體現“量多”了。每一本好書都是一位朋友,是這個大千世界爲讀者而開的一扇新窗,這一點極爲符合“友多聞”的擇友古訓。多個朋友多條路,因此要多結識朋友。多讀一本書,結交的不只是書,還有其中的精神力量,何樂而不爲呢?

“量多”不僅指書的本數,還指讀的次數。一本經典反覆地去品味,得到的不止是一本書的力量,重讀、再讀可以讓自己與書融爲一體。“衆裏尋她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講的便是這種失而復得,心心念念之感。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但讀好書能給我們帶來全方位的滋養。書永遠是你最好的朋友,不會欺騙或者背叛你,學到的經驗是你的,得到的精神力量是你的。

腹有詩書氣自華,讀好書,廣讀書,多讀書,方能達到“愜意”的境界。

讀書的作文 篇二

生活在這個科技發展的時代,書本已成爲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尤其對我們學生而言,能夠誇大其舍辛地說它是我們生活的全部。

從古時候起人們就很重視讀書。讀四書、五經、讀三字經、讀論語等。人們對於讀過書的人,都會高看一眼,因爲他們“知書達理”有修養,有禮貌,並且懂的多,知識面廣,說出來的話都會讓人感的清新、舒服。

杜甫曾有“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詩句。他強調的就是人們應當多讀書,這樣才能到達出口成章的造指。古人尚且如此,作爲新時代的我們更應當明白讀書的作用。

讀健康的書籍是一種百益而無一害的事情,暫時先不談別的,把它的作用定格到最低點,它最起碼能夠讓我們認識字,不做睜眼瞎,不會輕易地被別人騙;再升格,它會讓我們經過古往今來的事實與文人墨客,宇宙星空的奧妙,解釋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奇怪現象,懂得身邊用品的原理、結構等。數值常見病症的治療方法,以及時解救他人或自我於危難之中……還有很多,且不一一說明了;再次升格,它能夠提高我們自生的修養,教我們怎樣做人,讓我們有文學修養,有創新的本事,基礎,以使將來更好地爲國家服務,爲社會發展而盡我們一點微薄之力。

此刻我們還能夠說是學習的初級階段,學到的書籍也僅有課本而已,我們不應當侷限於此。雖說是初學,也還是有必須的閱讀課外書籍的本事。學習之餘,我們還能夠買一些適合我們讀的書本,瞭解一些課本上沒有的東西,拓展我們的知識面增強語感,增加深度,從而也能夠提高我們學習成績,讓我們都變成別人心目中的“百科全書”,這對於我們自我豈不是兩全其美的事嘛。

其實讀書也是一種美的享受,獨到我們喜歡的資料能夠讓我們感到高興、歡樂,感覺到世界是那麼的完美。也會被其中的資料,深深吸引住,讓我們有一種總想用閱讀來填充自我的大腦的衝動,閱讀到抒情的文章會讓我們也有之感動,明白人間所從在的真情……

說了這麼多,總之一句話:讀健康的書籍對我們來說是十分有益的,它的益處舉不勝舉。

讀書的作文700字 篇三

讀書是枯燥的,可那何嘗不是一種別樣的甘甜呢?

——題記

讀書是一個習慣,是我們長期養成的一種生活方式,將伴隨着我們的一生。讀書更是一門藝術,能陶冶我們的情操,讓我們在世界文學的長廊裏流連。

初識

“現在你們是一名四年級的學生了,你們該學會怎樣去閱讀,要多讀書,讀好書。”老師那清玲般的 聲音盪漾在我的耳邊。就這樣,我與閱讀相識,爸爸給我買了幾本名著:《西遊記》《紅樓夢》《魯濱遜漂流記》等。我開始漫不經心地讀起來。“唉,這根本沒什麼好看的嘛。”我抱怨道。讀書竟如此的枯燥乏味,就像在啃樹皮般,文中的主人公彷彿就只是一連串的黑色字體,我放下了手中的書。

相知

不久讀書又再次勾起了我的興趣,在一次語文課堂上,老師講的正好是《魯濱遜漂流記》。課堂上,老師神采奕奕,無聊的故事在老師那裏演繹得生動形象。回家後,我不由得重拾起了那本無人問津的《魯濱遜漂流記》。原來裏面的故事情節是如此的有趣,我一遍又一遍地讀着,就像在品讀百味人生,我漸漸地開始喜歡上了閱讀。我喜歡書中故事的曲曲折折,腦海總會浮現出一個個畫面,總會隨着故事情節發展而開懷大笑。

相伴

漸漸地,我愛上了讀書。現處於中學時期的我們,不是在上學就是在上學的路上。每天過着兩點一線的生活,總是想做點什麼。而我每天都會抽出時間來閱讀,讓我平淡的生活變得更加有趣。我已經和書深深交上了朋友,和書相依相伴。我現在不讀書,每天總覺得少了點什麼。我愛讀書愛到什麼程度呢?告訴你吧,甚至把它變成了“不良習慣”---忘記了吃飯;甚至成了“犯紀律”。有時在上課的時候,我都會忍不住把書放在抽屜底下看。老師知道這件事以後很“客氣”地向我的爸爸反映了這一情況。可不久後,我又會忍不住重犯一次……

親愛的朋友們,想讓自己的生活變得甘甜嗎?讀書吧!想讓自己的時間更加充實嗎?讀書吧!想讓自己的人生豐富多彩嗎?讀書吧!

讀書的作文 篇四

晨曦,微弱的暖光透過漂浮的薄雲撒在寂寞的矮牆上。推開窗戶,眺望遠方,翠綠的山間點綴着幾點紅。今年的冬日不似往年那般寒冷,我的心也不像往年那樣被寒冬所禁錮,心中躍動的火苗愈燃愈烈。我依然享受農家的那份恬靜。

在外婆的帶領下,我知道了農家書屋這塊讀書福地。我帶着好奇心和對書的渴望來到這兒。這是一間小房子,幾張桌子和幾方椅子擺在房間中央。四面都設着好幾排書架,並不像圖書館裏的書架那般高,設計也算得貼心,讓老人和小孩都能拿得到書。書架上擺放着各種各樣的書。既滿足了孩子對外面世界的好奇心,也充實了老人們的日常生活。

我從書架上拿下一本書便坐在椅子上靜靜地閱讀着。周圍的一切都像是被一種莫名的沉寂所籠罩。這是心靈的寧靜,是靈魂的澄淨,沒有一絲的不堪的雜念。讓寧靜繼續,讓心繼續徜徉在廣闊的書海之中,讓書爲風塵僕僕的心靈洗禮。

陸陸續續地又來了一些人,他們都默默地拿着書坐在位置上聚精會神地看着。那犀利而又尖銳的眼神好像恨不得要把書看得通透似的。窗外縷縷明媚的陽光穿透進來,閃閃發光投灑在書頁上,斑駁着人們的眼睛。陽光像是給冰冷氣氛加溫,使人們的心中增添了一絲溫暖,多了一份難得的安詳。去了一次書屋,我好像便已被勾了魂,這小小的書屋竟有如此獨特的魅力!

農家書屋,這邊風景獨好。曾幾何時,它已成了我心靈的聖殿、思想的驛站。在這裏,我觸及到了大自然的淳樸情感和沒有束縛、沒有憂愁的鄉野氣息。

山澗的清泉叮叮咚咚,林間的綠色令人心醉,天邊的雲霞輕盈飄渺,枝頭的花朵芳香四溢。當我暢遊於美妙的文章中時,感到它們也是一樣的清澈,一樣的靈活,一樣的沁人心脾。沒有雜質,只有那種平凡而又純潔的如泉的清新。

農家書屋,是農村人民的讀書聖地,更是處於喧囂城市的人們,治癒疲憊心靈的良藥。當你浮躁不安,失去原有的寧靜時,何不去農家書屋坐坐?那兒鳥語花香,山清水秀!

“呼——”你聽到風聲了嗎?風正吹着浮萍四處漂浮。讀書吧!讓我們輕輕卸下肩上的重擔,解開心中的枷鎖,追隨着,去書中尋找屬於自己的浮萍心境!

關於讀書的作文 篇五

南宋詩人尤褒有言:“飢,讀之以當肉,寒,續之以當裘;孤寂而讀之,以當朋友,幽憂而讀之,以當金石琴瑟。”

確如斯言,書實在是這大千世界中一個超然所存在,書,超越了飢寒交迫,超越了漫漫情愫;書,超脫一切物質,它是精神食糧,是人格的昇華。

從小,我就對書有無窮的吸引力。聽母親說,小時候的我十分好動,但是每每給我念書,我就會安靜下來,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母親手中的那本書看,似乎被什麼給迷住了。抓週的時候更是直接抓了一本書,怎麼說也不肯鬆手。

對此,我也不置可否。的確,對於我來說,書就像是一個永恆靈泉,時時刻刻滋潤着我的心靈。每天我都要抽出幾本書看看,從《安徒生童話》到《小海帶》再到《魯濱遜漂流記》,從《盤古開天闢地》,《女媧轉土造人》到《西遊記》,《水滸傳》,從外國經典到中國名著,從淺顯的童話神話到深奧的哲理散文……我們閱讀量越來越大,對讀書的慾望也越來越強,真真是到了“一日無書,百事荒蕪”的地步!讀《水滸傳》時,我感覺到一百零八條綠林好漢們豪邁直爽;讀《西遊記》的,我似乎與唐僧師徒四人一同斬妖除魔西天取經;讀《紅樓夢》時,我體會到了曹雪芹:“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的惆悵,每每讀經高潮,便情緒激動,即使到了午夜時分也尤自不覺,精神亢奮。

可是到了國中,作業量和學習量一下子加大,常常寫作業都要寫到十一二點。我也因此被道每天只能與書相扔小會兒。好不容易熬到寒假,沐浴在陽光下,手捧一本好書,品一杯熱茶,竟有了幾分入神的意境。

我常常能在大街上,餐館裏,公園中,看見許許多多的年輕人捧着手機專注地看着,有的甚至一不小心撞到大樹上,卻頭也不擡地換個方向繼續走。我有些疑惑,他們都怎麼了?他們都怎麼了?放着琳琅滿目名著不看,而是捧着一臺冰冷的機器兀自沉迷?

書,是文化的沉澱,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卻被人們遺忘在塵封的角落,一個沒有書的民族,一個不愛書的民族,真的能夠重掘起嗎?

讀書 篇六

清晨,一縷清風吹來,帶着花香和露水的氣息,把數翻的沙沙作響。陽光溫柔的照射進來,金色陽關灑在桌上的書本上,淡淡的墨香纏繞於指尖。我又在書香中迷失了。

大地因生命而精彩,人生因豐悅而甜美,心靈則因書籍而清澈。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書是智慧的源泉“讀一本好書,距如何一個高尚的人說話”;書是興趣的源泉“書中自有藏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是才華的表現“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書中有華美的句子,絢麗的文字,動人的情感。怎樣才能把書中的靈魂轉換爲自己的東西呢?讀書如品咖啡,只有細細品味,才能悟出其中的真理。

古人讀書,如混鹿奔泉,又如六月飲雪。我讀書,可以流連忘返,卻做不到廢寢忘食。古人云:“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我的語文老師說:“讀書萬萬不可囫圇吞棗,要善於做筆記,所謂:不動筆墨,不讀書,把書中的內容,圈、點、畫,還要寫讀後感和讀書心得。只有這樣纔能有好的學習效果。洗盡鉛華。”沒錯,讀書確實要有好的學習方法纔能有好的效果。此後,我按照老師所說的,做好筆記,句句斟酌。在書海中,我感受到了“三國”中波瀾壯闊,英雄豪氣,欣賞到了唐詩宋詞,豪邁婉約,雄心壯志,領悟到了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悠然閒逸。

書,有無數個成長的軌跡。記得,有句俗話說過:“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書如春風;習慣,則如春雨。它們一起把成功與希望播撒。芸芸衆生,忽明忽暗;四季輪迴,花開花落;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自以樂從書來,亮以人生。

風氣帆正懸,書開墨跡香。讀書習慣見其樂,趣味華以亮人生。讀書如品咖啡,只其苦而澀,知其香而樂。細品其韻味,步入樂之境。

靜靜聆聽着四季,沙沙的翻書聲,輕輕觸動着我的心絃。我想,世上最動聽的聲音,莫過於此了。我依舊沉浸在那紅袖添香,青梅煮酒的雅趣之中。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書,習慣,如春天的綿綿細雨,伴隨着我成長,讀書之樂何處尋?書讀百遍,其樂自見。

讀書作文 篇七

因爲學校組織的一次讀書活動,我選了一些書,而選這本羅彩渝的《我和狗狗的約定》,是因爲小時候我們家也有過一隻小狗,名叫“汪汪”。每次爸爸媽媽說起“汪汪”的時候,都是很感慨的樣子。我對“汪汪”只有一些模糊的記憶,所以就想看看別人和狗狗的故事,於是就把這書搬回來了。

翻開書來,就看見作者說,這是他寫小說以來,最喜歡的一個故事。我的盼望就強烈了起來,序言裏作者寫了一些傷感,鼻酸的詞,充滿了濃濃的擔憂,讓我對這個作者更加喜歡起來,我感覺到這個作者應該是很有感情的人,這驅使我更加迫不及待的要去看他和狗狗的故事。

於是我看了一遍,又看了一遍,前後整整看了四遍。我的心總是被他和“胖水餃”牽掛着,感動着,忍不住一遍又一遍的去讀。沒有很華麗的詞句,他平平淡淡的述說着一個生命和另一個生命的故事,最初相遇的喜悅,分離的想念和尋找,最終相遇時,卻已經是“胖水餃”年邁生命走到盡頭的感傷。我明白了描述生命的故事,真的不需要華麗的詞語,只要能夠把生命的故事說出來,就足以感人了。

但我還是知道,作者本身,應該是一個很有感情的人,要不然不會這樣說着說着,就讓我熱淚盈眶。

於是我開始去看更多的書,看《吹小號的天鵝》,《窗邊的小豆豆》,《小鹿斑比》,看《愛的教育》。我總是下意識的去找那些可以感動我的書來看,看着看着,看的我自己也多愁善感。這種感覺很好的,好到讓我依賴,讓我上癮。讀書原來是這樣快樂的一件事,而我的面前,有那麼多愛的故事,讓我去看啊。

選書,我先選作者,我愛讀那些感情豐富的作者寫的書。但我找着找着,越找越多,原來所有會寫書的人,都是心裏有許多許多愛的人。好吧,我將永遠有讀不完的書了,這也是值得高興的事情。

親愛的小讀者們,你們自然也是很愛讀書的,我希望你們有機會,也去讀一讀《我和狗狗的約定》這本書,也許你們讀了以後,也會像我一樣,被深深的打動,然後,更加的熱愛讀書。作者們在書裏傳遞着愛和快樂的故事,我也想把我的快樂傳遞給你們,我的快樂,就是讀書的快樂,請你們一定要收到哦!

讀書的作文 篇八

牛頓說他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的確,作爲一個學生,我們又何嘗不是走在這麼一條前人用智慧與經驗鋪成的路上。

小時候,生活是由一個個故事拼成的,讀書很純粹,我被童話世界中一個又一個新奇神祕的故事吸引,在腦海中構建出具體的形象:城堡,小屋,森林或是草原,那裏有美麗的公主,英俊的王子,也可能是狡猾的狐狸,機靈的白兔。我從稚嫩的文字中瞧見什麼,便向腦海中塞進些什麼,塞得多了,就不孤單了,世界開始有了色彩,我用一頁一頁童話書,鋪成了一條繽紛的小路,讀書路上,四周不再是貧瘠的灰土,樹木成蔭,鳥語花香。

後來,讀書開始變了,蒼白的紙張取代了漂亮的彩圖,我低下了頭,開始沉默了。讀書不再是純粹的娛樂了。我喜歡上一些名著,一些悲劇,習慣了郭敬明筆下“明媚的憂傷”。現實的世界,讓我開始重新審視曾經嚮往的美麗童話,它們竟脆弱的不堪一擊。我將曾經嚮往的一切從腦海中推除,對書中的人物加以主觀的判斷。花草開始枯萎,路恢復了原始的狂野,因爲生活本就是這樣。讀書的過程中,我有些迷茫。如果說一個悲劇是巧合,兩個也是,甚至更多,那麼最後只能相信悲劇是必然的結果。我對書的印象有些不清楚了。讀書路上,我有點累了。

不得不說,這是一種當時很不成熟的想法,跌跌撞撞,我在對書的解讀中陷入糾結。後來讀完整小說的時間少了,漸漸開始讀一些散文雜文,與小說相比,這些顯得更貼近生活。在廣泛的閱讀中,我的看法有了些改觀。原來讀書不能脫離生活,我忽略了一些最本質的東西。散文中所傳達的一些小情小悟,也許很微不足道,但讓我真切地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即使悲劇之中,真正宣揚的也並非單純的陰暗,從這背後反映的也許是社會的不足與冷酷,這纔是我們將來所要從事和努力的方向。社會中更多真善美的東西,對待生活的態度,人生的體悟,成了讀書過程中支持我走下去的東西。

讀書路上,即使無駭人的荊棘,也決不會是一帆風順的,路上的風景會變,讀書的心情會變,不變的是對心靈的探索。迷茫與困惑,終有一天會在書中尋見答案。我一直在讀書路上探索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