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邊城讀後感800字高中作文多篇

讀後感2.17W

邊城讀後感800字高中作文多篇

邊城讀後感的高中作文篇1

沈從文先生的《邊城》充滿了濃濃的鄉土風味,爲我們展現了一種別樣的風情,雖然文字平淡不飾雕琢,但那一幅幅的美好畫面,早已使我沉迷。

《邊城》講了湘西小鎮上一對渡船爺孫相依爲命的故事。雖然文章表面上平靜,平凡卻掩飾不住一抹淡淡的憂傷和淒涼。主人公小姑娘翠翠那朦朧沒有結局,可悲的愛情故事一直貫穿全文,或許是年齡與閱歷不夠,我無法繼續深入品味,但是更觸動我心絃的是當地人的淳樸。

不用說,那片水鄉的生活自然清貧,艱苦。但是沈先生筆下的人物卻一個比一個樂觀,淳樸。那些可愛淳樸的鄉親們令我記憶深刻。順順慷慨救濟他人。老渡者不收渡船錢。老渡者不幸逝世,鄉親們自發的幫忙……這一幅又一幅感人的畫面,總使我不時心頭一熱。

相較之下,雖然我們住在大城市中,繁華喧囂、燈紅酒綠的生活卻掩蓋不了鄰里間冷漠,冰冷的鋼筋混凝土,如巨大的牢籠,隔絕了人們太多的作文/交流。在冰冷而喧囂的都市裏,真情彷彿已在人們匆匆的腳步裏慢慢的流逝了。《邊城》中的那如世外桃源般的淨土,也越發令我向往起來,雖然日子清貧,但是那裏卻有着一種令我安適的東西——愛。

每次讀完《邊城》,眼前總會浮起那木製的吊腳樓,搖曳的紅燈籠,窄窄的渡船,亭亭的白塔,忍不住想去尋覓那一幅又一幅如畫般久遠的歲月,去結識那純樸的鄉親們,去享受那寧靜平凡的生活。

再讀《邊城》,我心中涌起了一種莫明的感動,或許一個人要是真心深愛着自己的故鄉的話,一定是讀懂了它的艱辛,依然無怨無悔與它長相私守。沈先生的文字並不是華麗的,一如他筆下的湘西那秀美的風光,湘西的父老鄉親們,自然淳樸,美到極致。亦正是如此,他的文字纔給人以一種舒適安詳的感覺。

《邊城》的每一句話,一抹笑,一回眸,都能觸動人們內心最柔軟的地方。難怪有人說,《邊城》是一首最動人的情歌。

邊城讀後感的高中作文篇2

是夜,合上手中的書,古樸的封面,單一的色調,書題——《邊城》

主人公翠翠是一個柔美純樸的少女,與二佬儺送第一次的見面兩人便已一見鍾情。情竇初開的翠翠把心中情愫一直小心翼翼地收藏着,不對任何人提起,甚至是她至親的爺爺。但是天保也愛上了翠翠,當他得知儺送也喜歡翠翠時,他選擇了退出,最終溺死於湍急的漩渦之中;儺送只要渡船不要碾坊的決心由於大哥的死也變得不再堅定如初,加上家人的反對,他毅然離家闖天下,沒有人知道他什麼時候會回來恬靜的茶峒。碧溪的渡船上,只剩下一個清寂的身影,她依然在執着地守望……

如詩的邊城,演繹着如詩的生活。原來離散可以這樣迫近,原來一切曾經的擁有可以瞬間成空。時間的觸角是那麼的細而綿長,都以爲我們是被時光照料的孩子呢,等待在遠方的,卻是不能回頭的滄桑!

這種愛情故事也常在當今社會發生。處理不好,麻煩接踵而至。畢竟兩全其美實在太少,這就是種無奈;或許吧,一旦邁入錯的一步,現實的殘酷會讓你欲罷不能,這就是種淒涼;面對這,不如說是面對自己,束手無策時,這就是種無助。

但是,誰會捨棄愛?因爲愛,祖父操勞一生,當生命結束時,心中充滿了掛念;因爲愛,少女重新對生活有了詮釋,有了希望;因爲愛,哥哥選擇了離開,以成全弟弟那分真摯的感情;因爲愛,弟弟去尋求那個在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因爲愛,她便從此守着渡船,守着心中那個日日夜夜盼望歸來的男人……

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愛,可是有的時候,愛也可以成爲一種負擔。父母永遠是天底下最愛子女的,含辛茹苦,窮盡一生,只爲孩子能避開一切災禍,擁有燦爛的笑靨。他們的付出無私無怨,然而內心總還是有所希求,渴望着孩子能長伴身側。看到子女點滴的成長便是父母心底最深的安慰。但是,漫漫人生路最終還是要自己走完。我不相信,那個陪伴你終生的人會真的存在過。於是,當父母的愛逐漸成爲子女闖蕩世界的牽絆,當至親之情終於纏繞住我們遠行的腳步,我們變得如此懦弱與無助。長期處於父母廕庇之下的稚弱的翅膀該怎樣獨自去搏擊風雨?而不經歷風雨,又怎能見到彩虹?真的,我們揹負不起太深的情!

就是這樣的生活,在眼中慢慢淡去的美麗的畫面,但是,唯一不淡的是那一份愛……

我相信,明天,會來的

邊城讀後感的高中作文篇3

今年冬天的太陽暖洋洋的,它伸出漫暖的大手,摩挲得人渾身舒坦。剛吃完中午飯的我,便坐在椅子上,看起了《邊城》。

這部小說是沈從文先生寫的,初讀之下,會覺得語言很平淡,情節甚至算得上是平凡的,但細讀之下,又會被小鎮的悠閒適意,爺爺的樸訥,翠翠的可愛以及字裏行間的自然、優美、詩意所吸引。讀着讀着,似乎自己也融入了這個很多年前的故事中。

小說開頭向我們展現了在青山綠水間有一個淳樸的白髮老船伕,一個穿着碎花布衣的天真少女和一條忠心的黃狗,沒有喧囂,沒有張揚,生活簡單而寧靜,在我們看來或許有些枯燥乏味,但對於一直生活在青山綠水間的他們仍然把這日子過得滋味十足。

本該一直這麼悠然度日,但卻在一個熱鬧的端午節,翠翠走上了愛情這條“路”……

那次盛會上翠翠與相貌英俊的青年水手儺送不期而遇,儺送在翠翠的心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更巧的是,儺送的兄長也喜歡上了翠翠。兄弟倆沒有按照當地風俗以決鬥論勝負,而是採用公平而浪漫的唱山歌的方式表達感情,讓翠翠從中選擇。儺送是唱歌的一把好手,天保自知比不過弟弟,心灰意冷,斷然駕船遠行去做生意,但不幸溺死於湍急的渦流之中。由於天保之死,儺送十分責怪自己,很內疚,便自己下桃源去了。

而悲劇還未停止……

夜裏下了大雨,夾雜着嚇人的雷聲。爺爺說,翠翠莫怕,翠翠說不怕。兩人便默默地躺在牀上聽那雨聲雷聲。第二天翠翠起來卻發現船已被沖走,屋後的白塔也沖塌了,翠翠嚇得去找爺爺,卻發現老人已在雷聲將息時死去了。雖然兩兄弟的父親在老船伕去世後解開了心中失子的疙瘩,答應只要儺送願意就娶翠翠做兒媳。於是翠翠開始了漫長的等待,還記得原句是這樣的------“到了冬天,那個圮坍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可是那個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夢裏爲歌聲把靈魂輕輕浮起的年青人,還不曾回到茶峒來。……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

要有多悲哀纔會如此……

也許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邊城……

邊城讀後感的高中作文篇4

等過第一個秋,等過第二個秋,等等等等,等到哭了爲何愛戀依舊,她等他的承諾,她等他的回頭,等到黃葉滑落,等到燕兒飛過,等到了最後,竟忘記了承諾。你等,你聞着等的味道,時間卻在時鐘的畫面穿梭,指針在你等待逆向轉動,你和他的記憶,排山倒海而來......

《邊城》所展現在我們面前的就是這樣一副畫面:“有一小溪,溪邊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戶單獨的人家。這人家只一個老人,一個女孩子,一隻黃狗。”就在這座白色小塔下,這戶單獨的人家裏發生了許許多多關於愛情與親情的故事。

如詩的邊城,詩意地演繹着人生,詩意地演繹着生活。離開了,不再回來。等待,一切都是等待。緣分,命中已定。其實等待也是一種意境,一種獨特的意境,很美,也很詩意。即使他不再回來,對於翠翠來說這漫長的等待或許更能貼近彼此的心。

七年級:賴佳敏

《邊城》是沈從文的代表作,從字面上理解,可以理解爲發生在城市的邊緣,現代文明的邊緣,戰爭的邊緣的一個故事。

《邊城》以20世紀30年代川湘交界的邊城小鎮茶峒爲背景,描述了船家少女翠翠的愛情悲劇。翠翠是這篇小說的主人公,她是湘西山水孕育出來的一個精靈,天真善良,溫柔清純。在那時,人們依舊是包辦婚姻,二老儺送已被一富人指定做女婿,且有碾坊做嫁妝,因此,二老與翠翠之間的自由戀愛很難達成。《邊城》的故事就這樣開始了......

邊城寫的是一個戀愛的故事,情節簡樸優美,湘西山城茶峒掌水碼頭順順的兩個兒子天保和儺送,同時愛上了城邊碧溪老船伕的孫女翠翠。但翠翠心裏愛的卻是儺送,當天保明白了這個三角戀愛的實情,深知不能勉強,主動退出了競爭,駕船下辰州,好忘卻那裏的一切,卻不幸遇難,儺送雖然仍然愛着翠翠,但哥哥爲此而死,使他心中壓抑,又對老船伕有誤會,也在痛苦中離家去了桃源。而翠翠獨自承擔所有的變故,在等着,等着那個也許永遠不回來,也許明天回來的人。

流水墜月,遮不了山的青蔥;寂靜憶風,蓋不了水的閒適;時間流淌,帶不走你對他的等待。你一直在等待的味道中,一直地等,等着他再次出現於渡口。

邊城讀後感的高中作文篇5

《邊城》是沈從文的代表作,從字面上理解,《邊城》的大意可以理解爲發生在城市的邊緣,現代文明的邊緣,戰爭的邊緣的一個故事。

《邊城》以20世紀30年代川湘交界的邊城小鎮茶峒爲背景,描述了船家少女翠翠的愛情悲劇。

小說中的翠翠與爺爺一直生活在茶峒山城的深山裏,陪伴他們的還有隻狗。她在十三歲時認識了船總順順的兩個兒子:大老天保十六歲,二老儺送十四歲,二老當地人也稱岳雲。翠翠愛上了二老,而同時這兩人也愛翠翠。最終,大老選擇離開,將翠翠讓給二老,全在離開的途中失足落水而死,二老和船總認爲是翠翠和她爺爺害死了他,有些不願娶她。後來,爺爺在一個雷雨交加的夜晚,靜靜離開了,而二老因要娶翠翠與父親順順吵架,無奈出走,這時,船總才讓翠翠做二老的媳婦,但二老還沒有回來。

在那時,人們依舊是包辦婚姻,二老儺送已被一富人指定做女婿,且有碾坊做嫁妝,因此,二老與翠翠之間的自由戀愛很難達成。

作者以兼具抒情詩和小品文的優美筆觸,描繪了湘西邊地特有的風土人情:純與透。借船家少女翠翠的愛情悲劇,凸顯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與心靈的澄澈純淨。文中翠翠與二老之間的愛情故事完全沒有城市裏的俗氣,不論是翠翠心中二老的影子與歌聲,還是二老對翠翠的一見鍾情,都沾不上一丁點兒瑕疵,都是那麼的純,那麼的美好。文中作者甚至寫到“由於邊地的風俗淳樸,便是作妓女,也永遠那麼渾厚”。善良,單純,充滿了愛,這樣的地方,怎能不讓人有歸屬感?正如餘秋雨先生所說的“文人的魔力,竟能把偌大世界的生僻角落,變成人人心中的故鄉”。透,茶峒的透不是簡單的透,它透到了人心底,它讓茶峒“靜靜的水即使深到一蒿不能落底,卻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魚來去皆可以計數”,讓翠翠“眸子清明如水晶”。

如此悲哀的愛情卻發生在如同世外桃源的茶峒,這似乎有些怪,但換一個角度想想,將這麼悲哀的愛情放在這麼美好的茶峒,結合起來,倒也挺合適,因爲我認爲,這種悲哀,它是淡淡的,又是若有若無的,放於茶峒這樣的地方,更可以體現它的純與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