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個人文檔 > 學生作文

我家的端午節作文600字多篇

我家的端午節作文600字多篇

我家的端午節作文1

再過二十多天,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了。端午節有一個習俗,就是吃糉子。糉子吃起來香甜可口,可是製作起來步驟挺多,星期日在家裏我就吵着奶奶給我包糉子,奶奶說:“這包糉子可是一門學問呢!”聽着奶奶的話,我的性子就更高了,覺得一個小小的糉子有這麼難包嗎,自己非要親自嘗試一下不可。奶奶被我說服了,笑着說:“好的,今天奶奶就教你包糉子。”

首先,要爲包糉子準備好材料,有糯米、黃豆或赤豆、糉葉。奶奶說:“糉葉的挑選可關係到糉子包的好壞呢,一般糉葉要選片大而寬一點的,這樣包起來的糉子就好看。包糉子前還要把糉葉先煮下,各種準備做好後纔可包糉子。”看來包糉子還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啊!

接着,我看到奶奶拿了幾張棕葉折成一個鬥狀,把米、豆往裏放,還看到奶奶用個筷子一直把米往下塞,我又好奇地問奶奶:“你幹嗎一直這樣塞?”奶奶笑着說:“如果不把這個米塞緊,裹出來的糉子就不結實,吃起來味道就不好。”裹好後,又看奶奶用線把它紮緊了,這樣一個糉子總算大功告成了。看着奶奶一連竄的動作,心裏想,原來裹個糉子這麼難啊!

最後就是煮了,以前都是放大鍋子裏煮的,可是現在沒有那種大的鍋子了,只能放在高壓鍋裏煮了。奶奶將包好的糉子放入高壓鍋中,大約15分鐘就煮熟了。隨着社會的進步,我們現在的生活水平越來越好,超市的各種糉子琳琅滿目,可是吃起來總覺得缺點什麼,還是自己包的吃起來香。

今天吃了奶奶親手包的糉子,真是覺得又香又好吃啊!

我家的端午節作文2

吃糉子了!吃糉子了!端午節到了,又能吃到香甜可口的糉子了!

這天我早早就起了牀,換了新衣服,刷了牙,洗了臉,叫姐姐幫我梳了個馬尾。然後媽媽就帶着我和姐姐去奶奶家過端午節。

走到奶奶家,就看見奶奶家大門上插着兩把新鮮碧綠的艾草。媽媽告訴我艾草可以驅蚊辟邪,還可以煮水洗臉洗澡,祛痱止癢呢!

奶奶在家正在包糉子,看見我們高興極了,連忙喊我和姐姐一起包糉子,這可把我和姐姐樂壞了!我們馬上洗了手拿起碧綠的蘆葦葉,可是不知道怎麼包。我們先看奶奶的動作——只見她把糉葉捲成一個小圓錐,然後往裏面放一把糯米,接着放一顆蜜棗,再放一把米,最後把糉葉一裹,用繩把糉子纏緊繫牢,一個四角的糉子就包好了,就像變魔術一樣。姐姐一看一學,不一會兒就包了一個。我不甘落後,心想:簡單!可我包了半天,糉葉和糯米就是不聽我的指揮——不是葉子破了,就是米露出來了,怎麼也包不好,氣得我直跺腳!奶奶看見了就伸手幫助我,在奶奶的幫助下,我成功地包了第一個糉子!看着這個沒有棱角的“醜”糉子,我還是喜歡的.不得了,左看看,右瞧瞧,捨不得放下。這是我包的第一個糉子!接着,我自己嘗試着包第二個糉子,我先把糉葉弄好,再把糯米放進清新碧綠的糉葉裏,然後再放一顆香甜的棗子,接着再放上一些糯米,再把糉葉慢慢折起來,最後用線把糉子捆起來,就這樣,第二個糉子完成了!“我會包糉子啦!”我太開心了!

當我們把糉子全包完了,奶奶就把糉子放進鍋裏煮。不一會兒,我就聞到了糉子的清香味兒。奶奶說,聞到香味再過一會兒就可以吃了。終於,糉子出鍋了。我已經饞壞了,趕緊叫奶奶幫我拿了一個,然後小心地慢慢解開繩子,打開糉葉,細細地品嚐起來。哇!太好吃啦,甜甜的紅棗,軟軟的糯米,還有糉葉的清香,簡直美味極了!

這是我過得最有意義的端午節,也是我吃的最香甜的糉子!

我家的端午節作文3

“五月五,過端午,賽龍舟,敲鑼鼓,端午習俗傳千古”。今天就是五月初五,一年一度的端午節。每到這天,我們總會想起著名的愛國詩人屈原。

屈原曾是楚懷王的大臣,倡導“舉賢授能、聯齊抗秦”的章法制度,卻遭到貴族子蘭的迫害而流落他鄉。公元186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於5月5日寫下絕筆《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而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愛國主義樂章!楚國百姓紛紛涌到汨羅江邊憑弔屈原。慢慢演變到今天,端午節就有了吃糉子、划龍舟、喝雄黃酒、插艾蒿等習俗。

今年端午節,我們一家三口去姥姥家吃糉子。來到姥姥家,姥姥正在專心致志地包着糉子。只見她左手握住葦葉,右手抓一些糯米和大棗填入其中,然後用一根繩子熟練的把葦葉繫牢繫緊,一個個綠瑩瑩的糉子就被包出來了。然後,姥姥將糉子放進鍋裏,1小時,2小時,直到第3個小時,糉子出鍋了!此時,整個家裏都瀰漫着一股清香的氣息。看着熱氣騰騰的糉子,我發自內心的喜歡,幾口就吃掉一個,吃完一個還想吃下一個。

飯後,姥姥和媽媽又拿出了一些五彩斑斕的彩繩。我很好奇,不知道是做什麼用,姥姥告訴我:“這些彩繩是編五彩繩用的,給家裏的小孩子系五彩繩也是端午節的重要習俗,讓小孩子無災無禍,平安長大。”哦,原來是這樣!媽媽還告訴我,要在端午節過後的第一場大雨時,將它摘下來扔進海里呢。

我家的端午節過得有滋有味,很有趣味。我想,端午節是一個歷史久遠的傳統節日,也是我國的傳統文化,我們炎黃子孫應該時刻牢記端午節來歷,把這個節日一代又一代的傳承下去!

我家的端午節作文4

端午節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這一天,我們大家都要吃糉子,這是誰都知道的。當然,還不止這一個習俗,還有:賽龍舟、掛香包、採艾篙、喝雄黃酒等。

回想去年的端午節,真讓人難忘!

端午節那天,我們一家三口在家裏準備包糉子。那是我第一次包糉子,既好奇又興奮。看到媽媽拿出早就準備好的原料:有糉葉、糯米、紅棗等。這糉葉又大又長,綠綠的;這糯米又香又甜,白白的;這紅棗又大又圓,紅紅的。光看着這些東西就已經饞得我垂涎三尺。一切準備就緒後,爸爸開始包了,只見他流利地把糉葉捲成漏斗狀,然後把糯米和紅棗塞到糉葉裏,再把上面的葉子折下來,就成了個三角形狀的物體,最後用繩子纏好,一個糉子就做好了。

我看了就說:“這麼簡單索,讓我來包。”媽媽說讓她在一旁給我指導,我連忙搖搖頭說:“不用,不用,我已經會包了,你們就看我的吧!”我先學爸爸一樣把糉葉捲成漏斗狀,可這個卻難倒了我,怎麼樣也弄不好,等我把糯米和紅棗塞到糉葉裏,哪知這個糉葉不聽使喚,一下就蹦開了,糯米和紅棗頓時就灑了一地,我非常失望,生氣地說:“我不包了。”爸爸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剛纔是誰在那說簡單的嘛,怎麼這麼快就打退堂鼓了,遇到困難,就想要逃避。做一件事情,要認真地去做,剛開始做不好,這是正常的,只要你堅持下去,就一定有好結果。”聽到爸爸的話,我非常羞愧,臉像紅蘋果一樣紅。

我重新走到餐桌邊,坐下來後全神貫注地包起來,在媽媽的幫助下,我包的第一個糉子出爐了,看着它,心裏充滿了成就感。是呀!認認真真包的糉子就是漂亮!爸爸媽媽笑了,我也笑了。

去年的端午節,真讓人難忘呀!我不但學會了包糉子,還明白了不少道理。今年的端午節仍然期待。

我家的端午節作文5

今天是端午節了,媽媽要給我編五絲線,還要包糉子呢!

媽媽拿了五種顏色的絲線,分別是紅、黃、綠、藍、白。她先把這五種線捋好平放在桌子上,然後再搓成小繩,還巧妙的打了一個結。四根五絲繩做好了。媽媽告訴我這叫“長命縷”,她又小心翼翼的分別給我戴在手腕和腳脖上。還特意囑咐我說:“要愛惜,等戴上後下第一場雨的時候,摘下來扔進雨水裏。這樣長命縷就起到了它應有的作用。”通過端午習俗的小事,我體會到了媽媽的良苦用心。

接下來要包糉子了,我見媽媽拿了竹葉,包上糯米,中間還放上兩顆大棗。然後又熟練地摺疊竹葉包裹糯米。還用五絲線捆紮起來,媽媽一連包了十幾個。

媽媽又把包好的糉子放到了鍋裏,蒸上了十五分鐘。蒸好的糉子放到盤子裏,還沒等吃陣陣香味撲鼻而來。我圍着盤子聞了又聞,着急的等待着糉子降溫。過了一會兒,終於可以下口吃了。我剝開竹葉,白裏透紅的餡兒玲瓏剔透,我咬了一口,粘甜滑爽,好吃極了!我們一家人邊吃邊笑,因爲我們都看到了彼此嘴上的白鬍子。

糉子吃完了,爸爸說:“端午節是有說道的,就這個名稱就五花八門,夏節、玉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蠟、詩人節等等。”

媽媽說:“除了吃糉子,戴長命縷之外,還有插艾草、撒白糖、賽龍舟……等習俗。”

我想,這個傳統節日還有不少的學問哩!這個端午節不僅僅吃到了糉子,還增長了不少見識。

我度過了一個快樂的端午節。

我家的端午節作文6

每年五月初五,家家戶戶都要包糉子,我家也不例外。

端午節前幾天,爺爺在菜場買來了幾片糉葉,泡在水裏。終於等到端午節這天了,爺爺把水倒掉,洗了一遍糯米,於是我們就開始包糉子了。糉子的形狀很特別,它是一個立體的三角形。只見大人們把糉葉編成一個漏斗形,再用碗盛些糯米放進去。接下來可以放又甜又香的紅棗、鼓鼓的肉團……再用紅線裹緊,一個小巧玲瓏的糉子就做好了。爺爺在煮的時候,廚房裏總是飄來陣陣棗香和糯米香。我已迫不及待地在廚房門口,一次又一次地詢問爺爺是不是快要熟了。

過了好久,終於聽到爺爺說:“小炎,好了,可以吃了!”“啊!太好了!”我興奮地叫起來。爺爺用筷子挑起一隻,我焦急地去用手拿,還沒等爺爺說當心燙,我就真的被燙到了,唉,還真是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啊!終於等到涼了,咬上一口,嘴裏的糯米黏黏的、香香的,紅棗的甜味從口中一直甜到心裏,真好吃呀!我津津有味地吃着,爺爺笑眯眯地問:“你知道吃糉子的由來嗎?”我邊吃邊好奇地說:“我不知道,爺爺你給我講講吧。”爺爺有聲有色地講起來:“傳說吃糉子是爲了紀念古代詩人屈原,他戎馬一生,寫過許多著名的詩篇,提出過許多愛國的政治主張,但是君王不採納。後來,君王淪喪,他就韓懷憂憤跳江自盡。人們爲了懷念他、崇敬他,兩千多年來,每年的端午節,人們就把糉子投進江中,作爲敬獻給他的祭品。這就是糉子的由來。”

聽完後,我想:中國的歷史文化源遠流長,我要做個有心人,多去了解一下祖國的傳統與文化。

我家的端午節作文7

我愛吃香噴噴的糉子,也看過別人包糉子,卻從未動手包過。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來到了,我決定做一件有意義的事——學包糉子。端午節前一天,當我們回到老家時,爺爺早已準備好包糉子的原料:有糯米、箬葉、方塊肉、板栗……想着它們馬上就要變成噴香的糉子,我口水都要流出來了。

開始包了,只見媽媽捏起兩片箬葉輕輕一卷,便成了一個空心的圓錐形,可我捲來捲去還是一個直筒。媽媽見了,在旁邊指點:“左手捏緊箬葉一角,右手將另一角往裏卷,下面拉緊,上面放鬆一些。”在媽媽的指點下,我卷好了角筒。接着往角筒裏放入一些糯米,塞上豬肉和板栗,再用糯米蓋得嚴嚴實實,可是糯米就像調皮的孩子似的接二連三地跳出來。我急得直跺腳,幸好媽媽幫我解了圍——倒掉多餘的糯米,然後按實,我才舒了一口氣。

經過小挫折,總算到了最簡單的步驟——扎棕繩。喜歡吃糉子的人都知道,糉子要包紮嚴實才好吃。我接過棕繩,把糉子五花大綁後,別出心裁的打上一個可愛的蝴蝶結。大功告成,我拿起糉子準備放入桶中,可是不小心扯到了線頭,只聽得“嘩啦”一聲,糯米們像飛珠滾玉一般散落在地上。我又得從頭做起,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我終於學會包糉子了。

煮糉子最需要耐心。我們把糉子放進大鍋煮開後用小火燜上一個晚上。端午節一大早,香噴噴的糉子才起鍋。我迫不及待地品嚐起自己包的糉子,心裏有說不出的喜悅。通過這次學包糉子,我懂得了一個道理:要學好一種本領,就必須誠心,細心,還要有恆心。

我家的端午節作文8

“五月天,是端陽。插艾葉,帶香囊。吃棕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這首歌說的就是端午節的熱鬧情景。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和重陽節。此外,相傳龍舟競賽是爲了撈救投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糉子投進江河,是讓魚、蝦吃飽了,不要吃屈原的屍體。

還記得我8歲的時候過端午節,我跟媽媽請求:“我可以一起包糉子嗎?”媽媽笑着說:“你先看我怎麼包的,然後你再試試看。”於是,我學着媽媽的樣子,笨手笨腳地包了起來。我心想:“要是在糉子裏放一顆糖豈不是可以變成“幸運糉子了嗎?”說着,我就迫不及待地在冰箱裏拿了兩塊糖果,放在了一個糉子裏,把它包好之後,放在鍋裏開始煮,10分鐘過去了,20分鐘過去了,30分鐘過去了……

我一直都沒有忘記我的幸運糉子。那時,我是多麼渴望吃到自己包的“幸運糉子”呀!“揭鍋了!揭鍋了!”姥姥大聲地說。我迫不及待地從沙發上蹦下來,大口大口吃着美味糉子。我連吃了四個都不是幸運糉子,但當我吃到第五個的時候,美味的糖果在我的口中滾動着,我終於吃到了傳說中的“幸運糉子”,高興得一蹦三尺高呢!大家都叫我“幸運的小男孩”,這個稱呼很帥氣吧,我也很喜歡。

吃飽之後,我就和姥爺拿着鐮刀去割艾草了。到了花園裏,我一邊割,一邊說:“爲什麼要割艾草呢?割下來後,它有什麼用處?”姥爺說:“艾葉既是藥材,它又可以插在門上,避邪。”我聽了姥爺的話,心裏想:“這麼有名的東西,我還問姥爺,真是見不多識不廣呀!”

端午節真快樂,真有趣!還可以學到很多知識,增長見識。過端午節,真好!

我家的端午節作文9

“五月五,是端陽,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這天,家家戶戶把買來的艾葉掛在門上,人們還會吃五黃。

一大早,我和媽媽準備了一些糉葉、蜜棗、五色線和糯米要包糉子。媽媽在做包糉子前的準備工作,她把幹糉葉放進鍋裏煮了一會兒,又燜了十幾分鍾,我好奇地問媽媽:“爲什麼要把糉葉煮一下呢?”媽媽對我說:“這樣可以使糉葉很快變軟。”然後又把糉葉撈出來,放在清水裏一張一張地洗乾淨待用,接着又把糯米淘乾淨。準備工作做好了,就開始包糉子了,我也跟着媽媽一起學學包糉子。

媽媽最拿手的是包長糉,她包的糉子個個大小均勻樣子好看。媽媽先拿了三張糉葉頭尾相向重疊在一起折成一個漏斗型,再舀一勺米放進漏斗裏,然後塞進去一顆大大的蜜棗,又在上面用米填滿,接着只見媽媽左折折右折折三兩下就把糉子包得嚴嚴實實,最後用線把糉子緊緊地纏繞起來,一個漂亮的糉子就包好了。我看媽媽包起來很容易似的,也拿了幾片糉葉有模有樣地包了起來。一開始還是蠻順利的,當我把漏斗做好,米和蜜棗都放好準備包起來的時候,米就從兩邊不停地往下掉,怎麼都弄不好。媽媽對我說:“包糉子也是有技巧的。”說完,就手把手地一步一步教我做,可是我包的不是米會漏出來,就是鬆鬆垮垮的,不像糉子,一綁線就全散架了,看來包糉子真的是一個技術活呀!最後我以失敗告終,想着還是等着吃現成的吧!很快,媽媽把糉子全包完了,然後把包好的糉子放到鍋裏煮,大約過了三四個小時,糉子熟了,滿屋子的糉子香味一串串都帶着水汽,香噴噴的,我迫不及待地就抓起一個糉子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

端午節,吃着美味的糉子,聽着媽媽講這些習俗背後的故事,我覺得特別快樂!

我家的端午節作文10

兩千多年前,我國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在汩羅江邊仰天長嘆一聲,就縱身一躍,投入了滾滾激流中。兩千多年後,五月初五成了傳統節日——端午節,大家包糉子、划龍舟、懸艾葉,用各種方式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如今的端午節,不僅有祭奠先人的意義,還是每年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雖說都是在華夏這片大地上,但每個家庭過端午節的形式都不一樣。

每年端午節,奶奶必定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去菜市爲我買一些中草藥,然後回來熬水給我洗澡,說是洗了之後就不會生瘡長痱子。小時候,每次過端午節時,最盼望的就是泡“藥水浴”。其實並不是爲了什麼不生瘡,而是想得到在泡藥浴時那種不一樣的樂趣!奶奶爲我搓着身子,而我卻只顧着玩水,把水濺的奶奶一身都是,還在那兒“咯咯”的笑個不停。

泡完了藥浴,還剩下一些中藥草,扔了,又十分可惜。不過心靈手巧的奶奶有的是辦法。她說:“端午節小孩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正好這裏又剩下了一些藥草,不如奶奶給你做個香囊吧!”聽了奶奶的點子,我自然是很高興,就圍坐在奶奶身邊看她一針一線的縫製香囊。奶奶的手藝果然很不一般,不到一會兒的功夫,一個形狀玲瓏可愛的香囊就做好了。精緻的香囊散發出淡雅的清香,聞着沁人心脾。

和大多數地方一樣,我們家裏也要吃糉子。媽媽把一籮筐已經包好了的糉子放到蒸籠裏邊去,然後就到別處忙去了。然而,我卻總是抵擋不住美味的誘惑,經常躡手躡腳的等媽媽離開廚房過後,就悄悄的揭開鍋蓋,搓搓小手,小心翼翼得拿出一個熱乎乎的糉子。“呼呼!哇,好燙呀!”一不小心,手中的糉子就像一個燙手的山芋,掉到了地上。這時,聲音驚動了外面的媽媽,她走進了廚房,看到了掉在地上的糉子,一下子就什麼都明白了,摸摸我的腦袋,又好氣又好笑!

我家的端午節,就是一個快樂的Party。不僅有傳統節日的熱鬧氣氛,又在這些氣氛中得到了一絲與衆不同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