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個人文檔 > 學生作文

溫馨的冬至的800字左右作文合集

溫馨的冬至的800字左右作文合集

冬至是時年八節之一,先民們自古以來就有在冬至祭祀祖先的傳統,以示孝敬、不忘本。下面是小編爲你們整理的關於溫馨的冬至的作文內容,希望你們能夠喜歡。

溫馨的冬至的作文一

“吃了這碗湯圓,你又長一歲了。”冬至的時候,奶奶總是摸摸我的頭慈祥地說。而我,總是似懂非懂的端着熱騰騰香噴噴的湯圓含糊地應着:“真香,奶奶你也吃啊……”吃完湯圓,我就鑽到爺爺的懷裏,纏着他說說關於冬至的來歷。爺爺總是用滿是胡茬的下巴蹭蹭我的小腦袋,再娓娓道來。“冬至呀,是一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它意味着天會更冷,白天也變長了,當然了,春節也就更近了。今天我們不光要吃湯圓,還有一項重要的事——祭拜爺爺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們,感謝他們的養育和庇護之恩……”

冬至祭祖在我們老家可算得上件大事。一大早我和弟弟就圍着奶奶,看她把糯米用水泡上三四個小時,磨成雪白的糯米漿,然後用布袋裝着壓到石磨下,慢慢把水排幹,生米粿團就做好了。米粿團分成兩塊,一塊做各種造型的米粿,另一塊就是用來做湯圓。接下來就是我和弟弟最喜歡的環節了——搓湯圓!全家人搬來小凳,圍座在竹簸箕邊,一邊聊天一邊搓湯圓。我和弟弟把米粿搓成各種奇形怪狀引來大家哈哈大笑,一大家子在一起其樂融融的樣子好不溫馨!

到祭拜的時辰了,爺爺摟着我和弟弟來到大廳,奶奶早已在大廳供桌上擺好了包括湯圓和米粿的好幾樣祭品。我和爺爺一起跪在先祖的遺像前,隱隱約約聽着爺爺絮絮叨叨說着家裏的事:孩子們都很孝順,雯馨今年六歲了,很懂事也很調皮,家裏一切都好……

祭祖儀式在震耳欲聾的鞭炮聲中結束了,我們一家人圍坐在一起緬懷我們的先祖。爺爺說,他的爸爸媽媽一輩子吃苦耐勞,正直又善良,去世的時候親朋好友、村裏的人都來送,都在說祖父母是好人。“先祖一直教育我們持家要勤勞、做人要誠實、待人要和善,多念別人的好等等”,爺爺嘆了口氣語重心長地說:“先祖說的這些,我們做的不夠好,接下來就看你們了,可一定要把我們的好家風一代代傳承下去呀!”說到這裏,我彷彿看到爺爺一閃而過傷感又自豪的神情。

這一切只能留在記憶裏了,因爲三年前爺爺永遠離開我們了。又是一年冬至時,我們依舊在一起搓湯圓。祭拜結束的時候,我們依然圍坐在一起說說話,只是心情有點沉重,漫天飛舞的燒紙灰中,爺爺音容笑貌仍在我們腦海浮現,爺爺的話語依舊縈繞在我們每個人耳邊。一代代先人留下的家訓,就像我們的根和魂,每個家人都暗暗下決心要把我們的家風繼承發揚下去。爸爸媽媽總對我說要學會感恩,時刻懷有一顆感恩的心,做好應該做的事情。每當我在學習上想偷懶、耍小聰明時,我的腦海裏便回想起爺爺的話,繼續堅持努力!

俗話說“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國家是由無數個我們這樣的小家組成的,我想,如果每個家庭都把好家風家訓發揚光大,那麼我們中華大家庭一定會更加和諧美好!

溫馨的冬至的作文二

杜甫《小至》有言,“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說的便是冬至了。次日之後,白晝漸長、積雪覆蓋的疆域漸遠。山腳下結冰的湖面、板結的泥土、城市玻璃幕牆裏騰起的霧氣無一不在提醒人們:靜謐的初冬時光已如約而至。

冬至節氣源於周秦,盛於唐宋,相沿至今。周秦時代,以冬至爲歲首,算作新年。《漢書》有云:“冬至陽氣起,君道長”。古人認爲自冬至起,天地陽氣漸強,意味着下一個循環即將開始,是大吉之日。從這個意義上講,最初人們過冬至節是爲了慶祝新年的到來。漢朝時期又稱“冬節”,這天人們祭祀天神人鬼,奏“黃鐘之律”,以示慶賀。唐宋時,冬至和歲首並重,此日更易新衣,備辦飲食,享祀先祖,慶祝往來,一如年節。

冬至前後的落雪是古城不可多得的美景。擇放晴的冬日,隨車行進在路間,遠處巍峨的秦嶺被陽光照亮,山脈下被積雪覆蓋的麥田閃着晶瑩的光。融化的雪水流進瓦礫間,墜落在古剎的鐘鼎上,滴滴答答地敲打着前朝的軼事,順着屋檐、窗櫺看去,到處瀰漫着長安的模樣。又或是從信遠樓開始漫步,深吸一口溼冷的空氣,將秋日的憤懣與煩躁印在雪地間。那些長在竹園餐廳外的竹子同深秋的飛黃、初夏的嫩綠一道,靜靜掩蓋於這大地間,保守着一個關於春日的祕密。走不多時,回頭望去,大地間乾乾淨淨、白茫茫一片。當然,倒也不是全部的素白蕭瑟,那些偶爾掠過的灰雀兒,低矮的冬青,衣着鮮豔的少男少女都平添了些許的活潑。

“冬至到,吃水餃。”小時候,冬至吃餃子是族裏戶面的大事,加上餃子本身複雜的製作工藝更道出了年幼時代對冬季最大的滿足。和麪,隱含着中國傳統文化陰陽兩級的意蘊。麪粉和麪盆相互碰撞,並隨着水、蛋清的流入慢慢變得粘稠,趨於膠着,顯得彈性十足且兼具美感。選鮮嫩的韭菜和豬前腿肉作爲餡料,加些許薑末和蔥末,在案板上剁好、竄成團。誘人的餡兒配上薄皮,用力篡緊後丟入鍋中。管不得熱燙,蘸着酸辣的醬料,一口咬下去,流進嘴裏的餡兒裹着一年頭的酸甜苦辣。

“少小離家老大回”已經成爲現代人無法迴避的事情。奔波於異鄉異地,咬一口餃子,家鄉那蜿蜒的小徑、雞鳴犬吠的屋舍、甚至於攀爬在桑樹上的天牛,此時都隨着濃郁的湯汁清晰地浮現在眼前。冬日的肅穆由此變得溫情,而對來年春日的期盼也越來越濃了。

溫馨的冬至的作文三

二十四個節氣中哪個節氣最溫馨?這當然數第二十二個節氣——冬至了。在我們南方,冬至象徵着團團圓圓。這天吃上一碗熱騰騰的湯圓,與家人團聚是最幸福的事了。

教室外面寒風習習,凍得人直打哆嗦,而教室裏卻溫暖如春,大家的臉上都掛着幸福溫暖的笑容。這時,老師走上講臺:“同學們,我們每個冬至都會吃湯圓,可是北方人卻不同,他們冬至吃的是餃子。雖然吃的食物不同,但湯圓和餃子同樣象徵團團圓圓。“我有些驚訝了——同在一個國家,同在一片土地,節日習俗竟有差異!老師打斷了我們的討論:“在冬至這天,太陽正好到了南迴歸線上,所以這天的白天是一年之中最短的。”這使我們更加期待接下來的搓板湯圓活動了。在老師的一聲令下,各路“人馬”都以最快的速度衝出了教室。

所有人都想着馬上能搓湯圓,就以最快的速度把手洗乾淨,“嗖”的一聲又衝回教室。只見我們的桌子被分成了五組,每組都鋪好了桌布,準備好了麪糰,有白、紅兩個顏色。先到達“戰場”的同學已經開始搓了。我連忙抓起一把麪糰搓了起來。家長們都把麪糰搓成條狀,再把它分成許多小段,後沾點麪粉,便開始搓了。我也按着他們的方法搓。兩個顏色的麪糰混在一起就能搓出“雙色湯圓”。我只聽“叮叮咚咚”的幾聲,湯圓們頑皮地跳入了鐵盤。接着,幾個家長擡着一個大鍋上來了,哇,原來是食堂阿姨們煮的湯圓——有包着芝麻、花生餡的大湯圓;有和我們搓的一樣白、紅小湯圓;有胡蘿蔔做橙色湯圓;還有玉米做的金湯圓;菠菜做的綠湯圓……當然,還有我們最喜歡的芋圓,那可是用木薯粉做的,吃起來那是很有勁道的。

家長們見我們搓得差不多了,就開始煮湯圓了。他們先把湯圓倒入沸水中過一遍,再把湯圓盛迴帶有面粉的鐵盤中,不斷重複這一系列動作,這樣煮出來的湯圓纔有嚼勁,而且不會粘鍋。幾分鐘後,湯圓終於正式入鍋了,家長們在鍋中加入桔皮、生薑。據大人們說,吃了這樣的湯圓,冬天纔不會感冒,一直暖暖和和的。

在大家的期待中,湯圓出鍋了。吃着自己親手做的湯圓,心裏暖滋滋的。

回到家裏,我發現餐桌上擺着一盤餃子。我頓時感到奇怪了,我們不應該是吃湯圓嗎?怎麼回事?媽媽說,現在北方的習俗與南方融會貫通了,我們也學北方人吃餃子吧!是啊,同在一片土地上的人當然要互相學習!吃了湯圓和餃子,冬至原來如此溫馨!

這樣平凡的一天,竟然這樣不平凡。冬至——這個充滿歡聲笑語的節日,讓所有人收穫了愛和親情!

溫馨的冬至的作文四

在我的家鄉,冬至是一個很重大的節日。冬至前夕,家家戶戶都要浸糯米磨成米粉做圓子。古人有詩云:“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圓”意味着“團圓”、“圓滿”。冬至吃湯圓,象徵家庭和諧、美滿。母親總說,圓子是最團圓吉祥的食物,能把牽掛和幸福都包裹進去。兒時的冬天總是異常的寒冷,常常清早起來被凍得哇哇哭。此時母親都會憐愛地把我攬在懷,安慰我說:“冬至那天多吃圓子,就不覺得冷了。”冬至節,母親早早起來搓圓子,她把米粉加入適量開水揉捏成圓形長條,再切成一隻只圓坯,然後用手掌把它搓成一個個如核桃大小的圓子。煮圓子要等水開了後才能下鍋,不然會化掉。湯圓浮上水面,嫋嫋的香氣也升騰瀰漫,讓人垂涎三尺。搛一個湯圓急急地送進嘴裏,輕輕咀嚼,軟軟的,甜甜的,滑滑的,溫潤綿長,食後脣齒留香、繞頰三日,我們個個吃得肚兒圓,母親看我吃得特別香,欣慰地笑了。清香的湯圓寄寓的是對我們未來的希冀和願景。後來走出家鄉到外地求學,冬至這天總會想起母親煮圓子的情形。熱騰騰的氤氳霧氣,猶如水袖般悠悠飄逸的精靈,母親用濃濃愛意將寒冷的世界柔化得溫暖馨香,使我懂得自己的根永遠隨着母親的身影眷戀着故土。

冬至這一天,太陽到達南迴歸線,對北半球來說,這是一年中白日最短夜最長的一天。漫漫長夜,北風呼嘯,寒氣襲人,大人小孩都睡不着,一家人就圍爐夜話。我的父親文化程度雖不高,但古文基礎紮實,他娓娓道來的《西遊記》等古典文學是文化荒漠歲月裏的一股清泉,溫潤着我們乾涸的心。但我記憶最深的是《香九齡能溫席》的故事,說的是黃香小時候,家境困窘,冬天鋪的還是草蓆,爲讓勞作一天的父親不再挨凍,黃香讀完書便悄悄鑽進父親的被窩裏,用自己的體溫溫暖了冰冷的被窩之後,才叫父親睡下。那時,我總是很遺憾父親的牀上有棉被墊着,讓我連“溫席”的機會都沒有。

霜雪凝野、一年將終,作客他鄉的遊子,在這個漫長的冬夜,誰人不起故園情呢?唐代詩人杜甫的《至後》說:“冬至至後日初長,遠在劍南思洛陽。青袍白馬有何意,金谷銅駝非故鄉。”在古代,冬至那一天,在外的人必須趕回家過節,表示年終有所歸宿。可詩人想回家又脫不開身,於是吐露出離鄉背井的酸楚。白居易在《邯鄲冬至夜思家》又道:“邯鄲驛裏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着遠行人。”孤身羈旅,恰逢冬至,詩人揣想家人牽掛他的心情,這般思念就流注於親心與己心之間,顯得格外溫婉、深淳。唐代詩人殷堯藩《冬至酬劉使君》亦云:“異鄉冬至又今朝,回首家山入夢遙。漸喜一陽從地復,卻憐羣沴逐冰消。”詩人出門在外,冬至夜思家而不能眠,故鄉是那樣的遙遠而又親近。

過了冬至,白晝一天比一天長,陽氣回升,節氣循環,“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臘梅含笑時,春天的腳步近了。

溫馨的冬至的作文五

一年一度的冬至到了,冬至必不可少的就是做餃子了,而奶奶就是一高手,她拌的餃子餡可真的是天下一絕啊。她先把肉剁成肉餡,拿作料醃好;接着又把白菜、蘿蔔剁碎,擠水後放入肉餡中,再加入一些調味品,餃子餡就拌好了。

落日的餘暉慢慢褪去了,夜色如一塊黑幕籠罩大地。電視打開了,裏面傳出了歡歌笑語。奶奶把已經和好的面拿出來,在案板上揉勻,然後揉成細細的長條,切出了一個個的小劑子。這時,爸爸媽媽和我“上場”了。我把一個個的小劑子用手掌壓成扁扁的圓片,太簡單了,一會兒,我就完成了任務。

接下來我該幹什麼呢?我四處看看,該做下一道工序了———擀餃子皮,我從爸爸的手裏奪過擀麪杖,開始“教訓”一個個小圓片,受過我“教訓”的餃子皮不是這兒“缺了一塊肉”,就是那兒“鼓起了一個大包”,簡直就是“四不像”。大家看着我的“傑作”都捧腹大笑,我“敗下陣”來,灰溜溜地去嘗試下一道工序———包餃子。我先把一個餃子皮放在手心,舀了一小勺餡小心翼翼地放在餃子皮的正中央,然後將餃子皮對摺後,很細心地把邊捏好,最後學着大人的樣子用兩手的虎口一擠,一個餃子包好了。正當我興高采烈之時,這個剛誕生的“小生命”似乎很不聽話,裏面的餡兒漏了出來,我又趕忙拿了一個餃子皮“補洞”。這時,再看我包的餃子:又白又胖、油光滿面,身上還裹着一件厚厚的棉衣,結果又引來全家人的笑聲一片。 餃子做熟了,要去送餃子了!我們每人都拿了四盒餃子開車送往分配好的殘疾人家裏。爸爸帶着我火速趕到一戶殘疾人家中,已經是中午時12點了,這戶人家接到餃子後一直在說:“謝謝!謝謝!”在這個家裏,我看到有一個半米高鐵籠子裏靜靜地坐着一位老人,大概有70多歲吧。他似乎想要說什麼,但又合攏了嘴。後來我才知道這個老爺爺頭腦有問題,如果不放在籠子裏,就會跑出去,而且還經常打人摔壞東西。我問這家的一位阿姨:“阿姨,晚上這個爺爺就在這裏過夜的嗎?他不冷嗎?”阿姨想躲避我的目光,但我一直看着她,阿姨無奈地搖了搖頭,說:“是的,可是也沒辦法呀!”從這位爺爺家裏走出來後,我心裏一直很難受。

也許正是因爲這次與衆不同的冬至,讓我在以後的生活中變得更加懂事,更懂得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哦,這年的冬至,真是令我難忘!

冬至到了,家家都充滿了歡聲笑語,我相信我明年我一定可以把餃子皮擀得很好。

標籤:冬至 溫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