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個人文檔 > 學生作文

以家風爲話題的作文精彩多篇

以家風爲話題的作文精彩多篇

以家風爲話題作文800字 篇一

家庭風格,又稱門風格,是一個家庭或家庭所追求的道德典範,高尚正直,獨特的家庭文化氛圍構成的一種風格,具有家庭特色,稱爲家庭風格。

作爲世界上歷史最爲悠久的民族,中華民族是非常注重家風培養的,因爲家庭是國家的基石,社會的小細胞,每個人都會從家庭走向社會,家庭如何將會從根本上導致社會發展。家風正則世風正,家庭文明,則社會文明。

司馬光是北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史學家。一生忠孝節義,恭儉正直,他以儉爲樂的品德,一直被後世傳頌。他常常通過教育作爲兒子說:“食豐而生奢,闊盛而生侈。”爲了使兒子沒有認識到我們崇尚簡樸的重要,特意爲一個兒子司馬康撰寫《訓儉示康》一文。表明企業自已簡素爲美的價值追求,他要求以及兒子,不但可以自己要節儉,還要進行教導子孫後代,讓他們能夠堅持並牢記革命先輩已經建立的簡樸家風。司馬光還不斷告誡其他孩子說:“讀書要認真,工作要踏實,生活要簡樸,表面上雖然看起來發展不是經國大事,實際上是興家繁國的大事。正是因爲這些問題看 似比較簡單社會道德傳統作文教學品質匯聚,才能達到修身、齊家,乃至國家治國平天下。

愛國詩人陸游則特別注重對兒孫的愛國教育,諄諄告誡兒孫要憂國憂民,忠君報國。他在《示兒》中說: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他的一片忠心盡在其中,陸游寫過一百多首教育兒子的詩,他以這種形式傳遞家風,把他的愛國思想深深印在了兒孫心中。

是啊,古人不僅如此一個崇尚儉樸,注重學生德行,家族就越來越發展興旺,子孫就越來越有出息。而作爲教育後輩的我們,也要積極倡導綠色節儉,以儉爲榮,以奢爲恥,杜絕資源浪費,節約每一粒米、每一分錢、每一滴水、每一度電,從身邊一些小事開始做起。而愛國主義是每個人最基本的義務,爲自己作爲一箇中國人感到驕傲和自豪,在關注體育賽事、國內外新聞時,心中始終堅信我是一箇中國人,爲了國家的繁榮和不懈的努力。家風是一種無言的教育,有什麼樣的家風有什麼樣的後裔。作爲祖國的花朵,我們應該恪守和銘記優良的家庭作風,建設一個清潔健康的社會!

以家風爲話題的作文 篇二

最近,我讀了《浙江好家風》這本書,書裏講述了各種不同的家風。其中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位於我的老家——浦江的“江南第一家”了。爲了更好地瞭解他們的家風,我們決定去實地看看。

第二天一大早,我們就踏上了回老家的路。很快,我們就來到了“江南第一家”。“江南第一家”坐落於浦江縣鄭宅鎮。走過牌坊羣,我們就看見了鄭氏規範,他們的家規主要是圍繞着“忠、孝、義”三個字來編寫的,共有一百六十八條。這是我見過的最多的家規了!再往裏走,就看見了一口井,這就是著名的孝感泉。傳說這是鄭家老祖宗鄭綺因生病的母親沒水喝,難過地哭了三天三夜感動了天地,而在一夜間出現的。這至今仍清澈見底的孝感泉正是鄭綺孝心的最好見證。

看過了美麗的孝感泉,沿着青石板路往前走,很快就來到了一座古老、高大的大宅院門口。只見上面寫着五個大字“江南第一家”。這讓我知道了進去之後就是鄭家祭祖、處理事務的宗祠了。跨入大門,我們就看見了一個“品”字井,這體現了鄭家祖訓對後人品德的要求。再往後走,我們又看見了一個巨大的鼓,這個鼓名叫“聽訓鼓”。鼓的對面放了一口大鐘,名叫“會膳鍾”。後面的有序堂裏成列着一塊屏風,上面是鄭氏家族組織及管理分工總覽圖。

最後我們還看了他們祭祖的地方、以及後人對他們事蹟的評價,在那裏我真正瞭解到了“忠”、“孝”和“義”的意義。鄭家人不僅講究孝道,對於窮苦鄉親還很講義氣,鄉親有難,他們及時幫助。鄭家一共出過一百多位官員,可沒有一個貪贓枉法的。正是因爲這樣,明太祖纔會賜他們“孝義門”這三個字,他們的事蹟纔會流傳至今。

時間很快就到了中午,我們慢慢地走出了鄭宅,走出了這個古老又美麗的小山村。我邊走邊回想着,這時我的心中突然升起了一個疑問:“爸爸,鄭義門的家風是忠、孝、義。那我們家有家風嗎?”爸爸聽了,笑着說:“今天是中秋節,我們要去看望爺爺奶奶和他們一起過節,這就是我們的家風啊!”“對對對!”媽媽也接着說,“節假日去看望老人正是體現了‘孝’的家風啊!”媽媽的話,讓我想到上半年奶奶生病住院,爸爸每天下班後儘管很累,但還是開車穿過半個城市去醫院陪奶奶,經常深夜纔回到家。又想到媽媽常常和我說:要誠實做人,認真做事,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所以從上學開始,我自己的書包和學習環境就是我自己整理的。雖然偶爾也會忘記帶課本,但是通過鍛鍊增強了我做事的責任心,學會了對自己負責。我還聯想到爸爸經常對我說,做事貴在堅持,要有恆心。記得爸爸去年跑步鍛鍊,一開始,他只能跑十分鐘,可是他每星期堅持跑4次,現在他都可以跑上一個小時了。

我終於明白了什麼是家風,我們的家風又是什麼。雖然我們沒有把家風寫下來,但是他卻時刻影響着我們的一舉一動,他已經刻在了我們的骨子裏,融入到了生活的每個細節中去了啊!

以家風爲話題的作文 篇三

家風是一個家庭在世代傳承中形成的一種較爲穩定的道德規範、傳統習慣、爲人之道、生活作風和生活方式的總和,這是字典上對“家風”這個詞的解釋,中華民族素有“禮儀之邦”之稱,向來重視家教。歷史上見諸典籍的家風並非鮮見,爲後人稱頌的也很多,成爲日常生活行爲規範的有機部分。去其糟粕,取其精華,一些家風家訓中的精華融入新的道德建設中,許多膾炙人口的家訓,已經是“家家之訓”,形成家家之風。

家風首先體現的是道德的力量。注重家風建設是我國曆史上衆多志士仁人的立家之本。從古至今,顏之推《顏氏家訓》、諸葛亮《誡子書》、周怡《勉諭兒輩》、朱子《治家格言》、《曾國藩家書》、《傅雷家書》等等都在民間廣爲流傳,閃爍着良好家風的思想光芒。歷史上的“孟母三遷”“岳母刺字”等等,同樣展現着良好的家風。“非淡澹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常將有日思無日、莫待無時思有時”“莫貪意外之財、莫飲過量之酒”等教子中的古訓至今爲世人尊崇。好的家風不但對自己有利、對子女和家人有利,也逐步影響着大衆的道德水平與社會的風氣。

家風還是一種無言的教育、無字的典籍、無聲的力量,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經常的教育,在日常的生活中潛移默化地影響着孩子的心靈,塑造孩子的人格。著名法國作家羅蘭曾說過:“生命不是一個可以孤立成長的個體。它一面成長,一面收集沿途的繁花茂葉。它又似一架靈敏的攝像機,沿途攝入所聞所見。每一分每一寸的日常小事,都是織造人格的纖維。足以見得,家風對孩子的影響是全方位的,孩子的世界觀、人生觀、性格特徵、道德素養、爲人處事及生活習慣等,每個方面都會打上家風的烙印。

家風傳承的關鍵在於家長。家長首先要成爲家風建設的有心人,纔能有意識地創立自己的好家風、傳承自己的好家風,使整個家庭與子女受益。在加快改革步伐、努力實現中國夢的新形勢下重提家風的重要意義是十分必要的。家庭建設影響着社會建設,好的家風會帶動好的社會風氣。所以,好家風就是一種正能量。我們要從每個家庭做起,讓家家有個好家風、家家培育文明人。如此堅持下去,社會的正能量就會發揚光大、中華民族的文明程度就會進一步提高。

以家風爲話題的`作文 篇四

家風如一杯酒,清香甘冽;家風像一壺茶,醇厚芬芳;家風似一朵花,芳香撲鼻。我家的家風是:“百善孝爲先”。

爺爺是位了不起的病理醫生,從我記事那天起,爸爸媽媽對爺爺奶奶的孝順就刻在我腦海裏。他們從不和爺爺奶奶頂嘴,家裏的大小事情,爸爸媽媽都會聽取爺爺奶奶的意見。有時奶奶發脾氣,爸爸總是陪着笑臉。事後還不忘教育我:“奶奶年紀大了,有時事情做得多,就會有脾氣,我們要讓着她。”

今年過完年,爺爺生病,住進了河南省人民醫院,一住就是一個多月,爸爸媽媽輪流在省醫和新密之間來回的奔波照顧爺爺。我在家裏白天上學,晚上一直陪着奶奶,不讓她孤單寂寞,每天家裏的垃圾都有我來倒,幫助奶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後來爺爺回到縣醫院住院,媽媽每天白天照顧病重的爺爺,並給他做他最喜歡吃的手擀麪和鯽魚湯,晚上爸爸陪伴在爺爺身邊,這些我都看在眼裏。可是,無論我們做的多麼盡心盡力依然沒能留住親愛的爺爺……

2018年6月24日,是我三年級學習的最後一天,也是放暑假的第一天,領完通知書和獎狀我直奔醫院,爸爸、媽媽、奶奶都在醫院,爺爺拿着我的獎狀開心的不得了,沒想到晚上八點多,爺爺突然的就離我們而去了!這突來的噩耗如同晴天霹靂,令人無法接受。第二天遠在杭州上大學的姐姐一大早就坐飛機趕回了家,然而遺憾的是爺爺已經躺在水晶棺裏了,全家人都淚流滿面,悲痛萬分,連老天爺都傷心難過的下起了雨。第三天,我醒來的時候,爺爺已經離開家了,只剩下奶奶、姥姥和大姨媽,我知道再也見不到爺爺了,我不顧一切冒着雨的衝出家門,大聲的哭喊着“爺爺!爺爺!爺爺!”大姨媽拿了把傘在後面追我,我哭了好長時間,心中悲憤才慢慢的平復。

爺爺去世之後,只剩下奶奶一個人在文峯路住,爲了不讓奶奶孤單,我們全家又搬回來陪奶奶住。姐姐整個暑假哪都不去,一直陪着奶奶,直到上大學走,現在,每天都要和奶奶打個電話或視頻一下,逗奶奶開心;媽媽鼓勵奶奶繼續上老年大學堅持每天畫畫、練字,和好朋友走出去健身走路;爸爸一下班就進廚房做奶奶愛吃的;奶奶近段也表現不錯,開始早起每天爲我準備早餐啦!而我呢,只要在門口看到鄰居家的張奶奶、馮奶奶、崔奶奶等奶奶們,在門口涼快聊天,一定會告訴奶奶們:“你們在這兒等着,我去叫我奶奶,她出來,你們千萬別提我爺爺!”奶奶們都樂呵呵的誇我:這孩子太懂事啦!多知道孝順奶奶!就在這一刻,我暗暗下定決心,以後也一定會像爸爸媽媽一樣,做孝順的孩子!

家風如春雨,潤物細無聲,隨風潛入我的心靈,在我的幼小的心裏種下孝的種子,無論何時,我都會銘記:“百善孝爲先。”

以家風爲話題的作文 篇五

家風,可以以影響一個人的品德甚至命運。家風如同水一樣潤物細無聲,滋潤我們的心靈,塑造我們的一言一行。每一個家庭中都用不同的家風。而在我家,家風則可以用三個詞概括:好學、孝順、節儉。

好學是受爺爺的薰陶。爺爺小時候家裏條件不好,只讀到國小就退學了。迫於生活,爺爺早早就去當兵了,當兵的時候好學,虛心求教學習了修理汽車的技術,轉業後,好多人請爺爺幫忙解決汽車的疑難雜症!退休了也好學,爺爺現在每天在家最大的樂趣之一就是看書,有時會一連看上三四個小時,爺爺最愛的還是唐詩宋詞,經常抄寫下來細細品味欣賞!家裏滿滿一書櫃的書爺爺都看完了,有時媽媽給我買的書,我還沒來得及看爺爺就看完了!爺爺還喜歡逛書攤兒,左翻翻右看看,一晃一下午就過去了,有趣的爺爺還會買回來推薦給我!有時我做功課,爺爺也會安靜的坐在旁邊的書桌旁,寫寫算算,整理書桌時,經常會發現爺爺做題的演算草稿,也許他在彌補年輕時的遺憾吧!有一句諺語說:“活到老,學到老。”爺爺就是,因爲他無論在何時何地都不會忘記和放棄學習!

“百善孝爲先”,爺爺去年心臟手術住院,奶奶年紀也大了,媽媽工作特別忙,爸爸每天白天在單位裏把工作處理好了,都在醫院照顧爺爺。爺爺由於手術後,不能動不能翻身,每2個小時還要記錄數據報給護士阿姨,爸爸幾乎整夜整夜都不能睡覺,就守着爺爺。由於是夏天,爸爸怕爺爺熱着老不動肌肉受不了,給過一段時間給爺爺揉腿揉胳膊、給爺爺擦身子,爸爸不吃飯也要先給爺爺餵飯喂水。我問爸爸累不累,爸爸給我說,如果是爸爸在牀上躺着,爺爺也會這樣對待爸爸的,爸爸孝順爺爺,也是在給我做榜樣,只有知道感恩,知道孝敬父母,纔是個男子漢,我們家裏就不允許出現不尊敬父母的這種現象,我們這個家族裏就容不下不孝敬父母的人。

“節儉才能持家”,這是奶奶經常掛在嘴邊上的話,奶奶爺爺經常給我講以前他們小時的故事,講小時候捱過的餓,受過的冷,爺爺還講過跟着他的奶奶去地裏找紅薯根、找野菜充飢的經歷。在他們眼中,生活中有很多地方是可以節儉的。比如奶奶總是把洗菜的水收集起來沖廁所,乾淨點的洗澡水再用來拖地,出門時拿杯子在家裏接好喝的水,出門後就不買水了。在我看來很沒必要,但是爺爺奶奶總是說過過苦日子的人才能珍惜現在的好日子,現在日子好了也不能浪費,勤儉也是一種美德,是咱們中國自古就流傳下來的,在咱們家也要把這個好傳統一直保持下去,也希望我能把這個節儉的家風再教育給我以後的孩子。

我的家是個很平凡的普通家庭,爸爸媽媽也不是很有錢,但是我們家是個快樂的家庭,有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陪在我的身邊,有他們在給我樹立做人的榜樣,有我們家自己的家風在薰陶着我,我感覺很幸福!報紙和電視上經常說家庭家風好,這個家庭的孩子就能茁壯成長。我們在學校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在家庭中受到了好的習慣的薰陶,我們長大了一定會是個對家庭和社會富有責任心的人,這也是我的希望!

這就是我的溫馨的家,就是我引以爲豪的家風,我也希望在我的身上能繼承下來,讓我們的家風一直傳承下去!

以家風爲話題的作文 篇六

我的父親是黃河河務局的一名退休工人,父親的姊妹多,那時爲了餬口,國中沒畢業,就被奶奶叫到莊稼地裏掙工分了。奶奶說,父親15歲時,在稻田裏栽稻,一個村的人都沒有他快。後來要建黃河大堤,黃河段(後來改爲河務局)招工人,父親就報了名,從此,父親就成了黃河段的一名合同工,當時他們的任務就是用架子車從遠處拉土方,拉石頭,來修大堤。一人一天要拉十幾車,還要上一個大土坡,一天下來,胳膊腫了,肩膀也被架子車上的拉繩磨破了,汗水打在傷口上,蜇得生疼生疼的。同去的叔叔伯伯們吃不盡苦,幹了幾天都回家了。只有父親堅持了下來,後來父親又自學文化知識,通過考試,成爲了黃河段上的一名正式員工。

父親轉正後,就被分到了搶險隊,那時黃河小浪底還沒有建成,一到夏天,黃河就到了汛期,黃河水直偎大堤,父親和他同事的任務就是駐守黃河段,哪裏只要一決口,他們就第一時間衝到前面,搶險救災。記不清有多少個狂風暴雨的夜晚,父親接到命令直奔災區。風裏、雨裏、父親用他那雙有力的大手搬起一塊塊石頭,用他那堅實的臂膀扛起一麻袋一麻袋的沙土……

父親在農活上也樣樣精通,小時候,由於父親上班,我們姐妹三個還小,家裏的重擔就落到了母親身上,父親爲了心疼母親,農忙時候,只要下班,就直奔我家的田裏,父親就利用中午的時間幫母親幹農活。正午,太陽使勁的照着大地,知了都嫌熱閉上了它們聒噪的嘴巴,莊稼也曬得蔫裏吧唧,人家都回家歇涼吃飯了,地裏就只有父親、母親在侍弄着莊稼。雖說我家勞動力很少,可是我們的莊稼在村兒裏都是數一數二的,這無一不是父母勤勞的結果。

在生活中,父親很是節儉,一年四季都穿着洗得發白的工作服。對待自己如此,對待我們亦是如此,還記得我上國中時,別的孩子都有很多新衣服,而我和姐姐卻沒有,還記得那次上體育課,我的衣服被掛了個大口子,回到家裏,我嚷嚷着讓母親給我買新衣服,誰知父親看了一眼說:“補補還能穿,扔了可惜了。”聽到這裏,我再也抑制不住委屈的淚水:“別的孩子都有那麼多新衣服,都什麼年代了,還讓我穿補丁衣服……”而父親卻語重心長的說:“衣服只要乾乾淨淨就行,任何時候都不要和別人比吃穿,你現在正是學知識的時候,多和別人比比學習吧”。當時我沒有明白父親話的含義,我把它歸結爲父親的摳兒。隨後發生的事才真的讓我讀懂了父親。

那時,村裏窮,每到下大雨時,村裏的路就泥濘不堪的,於是,村長就開大會讓大家捐一部分錢修路,於是大家就10元、20元、50元的捐了起來,到了父親了他一下子捐了500元,要知道那時的500元可是一筆不小的數字呢,我很不解的問父親“你連十幾塊錢的衣服都捨不得給我買,爲什麼捐款卻捐那麼多啊?”“孩子,你要知道,咱們老李家祖祖輩輩都靠勤儉節約過日子,對別人寬,對自己嚴,識大體,講正理,修路會讓咱們老百姓的日子過得更好啊……”

父親的話深深地耕織在了我的心中,它潤物無聲,如今的我在工作和生活中始終秉承着:勤儉節約、識大體,講正理的家規,踏踏實實做事,實實在在做人。我堅信我的人生道路會走的更正、更穩!

以家風爲話題的作文 篇七

良好的家風,是成長的開端,是無言的教誨。

生命不是一個可以孤立成長的個體,環境給一個人的影響,除有形的模仿以外,更重要的是無形的塑造。家庭環境影響其意更爲深遠,瀰漫於整個家庭的家風。

古往今來,萬千豪傑都曾一展自己的雄姿,也許是官場上的紛爭,亦或是戰場上的硝煙。而正是因爲良好的家風影響了他們一生,才足以被世人當作楷模,在歷史的長河裏佔據自己的一席之地。

好家風體現在從小培養。孟母三遷的故事,想必大家早已耳熟能詳。孟母爲選擇良好的環境教育孩子,三次遷居。最後把居所搬到學堂旁邊,奠定了孟子成爲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的基礎。若非幼時母親的正確做法,恐怕孟子不會出現在著名人物的名冊上,也不會帶來影響深遠的各類文書。

可見,重視教育的家風對人類的成長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當代的人們對高品質精神生活的要求,無疑是對低素質的否定,在這一方面,家教水平的提高定是刻不容緩的。另一方面,對環境也有嚴格要求,畢竟它具有兩面性可以造就人才,也可以毀滅人才。

好家風體現在刻骨銘心。岳母刺字也是在我們兒時伴着入睡的故事。岳母在岳飛背上刺上精忠報國,激其愛國。而岳飛,也正是母親的激勵下,最終成爲一代抗金名將。若無岳母刺字教育岳飛,可能他依然驍勇善戰,無限風光,但卻不會時時都記着精忠報國這一個詞。

可見,重視國家的家風對人類的決策而言是十分重要的。現在的正是一個用互聯網大數據構成地球村的時代,無數不法分子借用網絡虛擬性的外衣來行騙,甚至用豐厚的利益爲餌,以此套取軍事機密、國家機密,這免不了上鉤的人。從這方面也可以體現出愛國教育的重要性,培養新生代的愛國理念刻不容緩。

好家風體現在言傳身教。文天祥兵敗被俘,次年過零丁洋時作詩《過零丁洋》。隨後被押解至崖山,張弘範逼迫他招降,文天祥不從,出示此詩以明志。他堅貞不屈品格從何而來,就要追溯到他父輩的那代了若沒有他父親文儀嚴苛的教導,文天祥大抵不會有這般造化。

可見,重視品行的家風對人類的舉止而言是十分重要的。行的端,坐的正這句箴言正是它的映射。若是沒有良好的品行,便會誤入歧途,成爲一生的遺憾;反之,則會成爲被後人奉行的準則。

《詩》三百篇,大抵聖賢發憤之所爲作也。這其中的篇目,大都涵蓋了以上三種品格,由此可見它們的重要性,是值得被傳承並執行的。

以家風爲話題的作文 篇八

不管你的家庭有多小,你都有特定的家庭傳統和家訓。國有法律,學校有校規,家庭有家庭傳統。這是人們常說的一個詞,但是什麼是家庭格言呢?今天我將談論我的家庭風格和家訓。

所謂家庭風氣,就是自己家庭的風氣,會影響子孫後代。中國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家庭風格和家訓,我的家庭也不例外。我家的家庭風格是以德建立家庭,以德管理家庭,團結和尊敬父母。我的父母總是告訴我孝順是所有美德中的第一位!家庭風格是需要牢記的座右銘。有了它,我們可以在社會上立足,走得更遠。銘記家庭傳統,向自己的生命致敬。堅實的基礎。

在家庭事務中,我尊重老師和長輩。勤勞節儉,懂得如何讓鄰居和睦相處。從小受家庭和父母的影響,我會努力通過節儉來規範自己的行爲和價值觀。同時,我也會影響我周圍的人,讓他們做得更好。現在我也可以主動向長輩問好了。我的錯是和我的同學團結在一起,有時和我的同學發生小衝突。我必須主動向我的同學道歉。這不是我的錯,我不會追究。我會後退一步,做我自己的事。只有當我完成作業時,我纔有時間娛樂。我不能在同一天拖延。我必須發展體育,養成良好的習慣,一個好的家訓可以讓我更多地瞭解中國文化的進步,讓我們堅定不移地成爲祖國的棟樑,在我長大後爲祖國做出更大的貢獻。我希望我家的家風和家訓能代代相傳。家庭風格和家訓是一種積極的能量。我們必須一直嚴格要求自己。我們必須從每個家庭做起,弘揚民族精神。

以家風爲話題的作文 篇九

我出生在一個小鄉村,母親是一個農村婦女,父親是一名中學教師,他們勤勞,善良,孝老愛小,和鄰里和睦相處,誠信待人,他們做人做事的風格影響着我們姊妹幾個,良好的家風也繼續延續着。

母親年輕時身材瘦小,但她特別勤勞能幹,父:親在外教學,很少回家,她一個人在家照顧我們姊妹四個,還要隨生產隊去地裏幹活掙工分。我村那時種的最多的是玉米,花生,紅薯什麼的,在那個缺吃少穿的年代,小孩子能吃上一把花生是多麼地開心,滿足。所以每到生產隊收花生時,我們小孩子就藏在田地附近的小樹林裏,眼巴巴地看着大人們收花生,大人們總偷偷地裝在衣服口袋裏幾把花生,藉口上廁所溜進樹林把花生掏給自己的孩子。我和哥哥、姐姐也盼着母親能裝上幾把來給我們,而母親從來沒做過這樣的事,我們埋怨母親時,她總說:“那是公家的東西,咱不要。”等到生產隊該種花生了,需要剝花生種子,生產隊規定,顆粒飽滿的上交生產隊,癟的小的就可以自己留下,誰家剝的多留下的也多,母親爲了滿足我們吃花生的心願,領到花生就在指定的地點剝了起來,爲了快些,她一手拿花生放在嘴裏快速地把殼咬開,一手挑揀着飽的花生,一坐就是一整天,每頓飯都是讓姐姐回家給她拿個饃充飢,幾天下來,母親不但交夠了飽花生的數量,還給我們賺了大半口袋的癟花生,可母親的嘴脣被磨得起泡了,直流血,我問母親疼不疼,母親說:“不疼,快吃花生吧!這是咱們自己的。"

後來,農村實行責任田承包到戶,我家分了幾畝地,母親更是起早貪黑地幹活,每年家裏都收穫很多花生。媽媽總說:“孩子們,吃吧!自己的吃着才安心。”

我們姊妹幾個長大後,分別走上了不同的工作崗位,我們在單位工作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從不違背做人做事的原則,特別是我的弟弟在一個公司負責採購工作,他從不徇私舞弊,時刻牢記母親的教導,清白做事,得到了公司領導的信任。

家風是一個家庭做事的傳統,規範,我的母親言傳身教,用良好的行爲影響着自己的後代子孫。我的兒子是個國小生,他誠實、善良,拾金不昧,有一次中午,他在路上拾到三塊錢,他問了好幾個路人,可他們都說不是自己丟的,和他一起的同學說:“不就三塊錢嗎?你裝起來算了。”兒子說:“這怎麼能行?這是別人的,找不到失主也得交給老師。”他們兩個到學校交給老師才放心地到教室上課了。雖然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我看出了良好的家風已在小輩身上得以傳承。這是一件多麼欣慰的事啊!

母親現在雖然不在了,但她給我們留下了極爲珍貴的財富,那就是好家風,我永遠懷念我的母親,我也一定守好這份財富,發揚光大我們中華民族傳統家庭美德,使下一代“繫好人生第一粒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