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查報告

微校園調查報告多篇

微校園調查報告多篇

微校園調查報告篇1

(一)怎樣看待學校草坪被踩踏問題

從南區到北區,或是從北區到南區,你總會看到很多在學校優美的綠化草坪上存在很多突兀的現象——有很多被“開拓”出或是被“拓寬”的道路。爲什麼我們的校園這麼多寬闊的“康莊大道”和密佈的“羊腸小道”,還會有那麼多人踐踏草坪呢甚至都走成“大路”了呢魯迅先生曾說,世界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於是便有了路。是不是我們的狀況也是這樣呢調查中發現55%的學生認爲是“方便,超近道”、28%的學生認爲是“跟着別人走”。可見,我們的道路中有很多設計時思考不夠人性化,不夠合理,出現一些迂迴的現象。個性是學生必經之路上,如南區禮堂左前面的草坪及綠化處,是學生上下學的必經路,由於此時的人多,又趕時間,所以自然會選取“超近道”。同時,此種現象得不到制止和對踩踏的草坪不進行及時的修繕,就如“破窗理論”(即當某種被損壞得到制止或修繕時,會使更多損害發生)一樣,學生會“跟着別人走”,自然會被踩成大路。此外還有18%的學生認爲是“道路不夠寬”,如北區逸夫樓右側則是這種原因造成的。

那麼,就應如何處理這種現象呢調查中發現,認爲應“增加綠化”和“改成小道”的分別佔了36%和37%,可見學生都期望改變此種現象,(“維持現狀”的僅佔4%),並且期望增加綠化,恢復原貌,改成小道,合理規劃道路。同時,應注意到的是認爲“擴寬路面”的選項北區學生是最多的,爲18%。這可能跟北區的有些道路不夠寬原因所致,如上文中提到的逸夫樓右側的道路等。

當然校園的建設不能只靠學校單方面的努力,也需要學生的共同努力,共同愛護,自我約束來完成。基於這樣的原因,貴州大學學生會曾在一些顯著位置安置“小草青青,踏之何忍”之類的警示牌。此次調查中,我們也特對這些警示牌的應如改善設計了問題(見附錄一,題4)。調查結果顯示,認爲“標語更加形象”、“放在更加明顯的地方”分別爲38%和37%,總計佔了大多數,這樣有利我們下步作類似工作是的改善。

(二)如何解決衛生的死角——廁所衛生問題

有人說廁所是衛生問題的一面鏡子,能反映出最根本的衛生問題。所以很多衛生檢查組,在檢查衛生問題時,第一個去的地方就是廁所。由廁所衛生可見一斑。但是我們貴州大學的廁所衛生一向以來都是一個死角。如果你初來貴大,碰巧趕上內急,正好進了學校大門左側(子弟學校右側)的廁所。可能你對貴大的印象便先“植入”不那麼好的印象吧。因爲,那裏面地面污水橫流、便池無門、管道毀損、臭氣熏天等。

那麼,我們在校的學生對我們的廁所問題持什麼樣的態度呢是不是同樣的已“植入”不好的印象呢調查結果證明,僅有5%的人對此刻的廁所衛生滿意,女生中甚至只有3%。認爲“較滿意,但仍需改善”的`最多,達44%。但是我們也注意到,“不滿意”和“十分不滿意”的總結達一半(共計51%)。可見,我們廁所衛生存在很大的問題,需要做很多工作進行改善。

那麼具體存在哪些問題,如何進行改善呢除上面提到的那個廁所的問題外,我們學校其他廁所也不同程度的有這樣那樣的問題。比如野廣告問題,71%的學生認爲他們經常在廁所見到野廣告,其中女生中更是高達75%。還有37%學生認爲就應解決好廁所衛生問題,42%的學生認爲就應解決好毀損的廁所門、窗、鎖等問題。其中,廁所的設備沒有及時修理的狀況更多是北區(37%)和女生(42%);衛生環境更就應改善的是南區(41%)和男生(37%)。

(三)我們的校園清潔嗎

“不要亂扔紙屑”、“把果皮扔到垃圾桶裏”,這似乎是我們從國小開始就貼到牆上、並認真地去做的事情。那麼,我們的大學生是不是就應更加能夠踐行呢我們的校園更就應清潔呢調查結果顯示,認爲在校園裏幾乎見不到垃圾的僅佔4%,而認爲在“垃圾桶周圍”、“卓箱裏”、“垃圾池周圍”會經常見到垃圾分別爲41%、30%、23%。前兩者主要是學生的原因造成的,後者則是衛生工作者的工作不到位、不認真造成的。很多學生扔垃圾時總是一個“拋物線”遠遠的就扔了出去,而不管其結果是否已經到達。正所謂“上前一小步,禮貌一大步”,如果都做到了這點,可能這些問題。會得到解決了。除垃圾箱以外垃圾最多的地方居然是桌箱,這是一個很意外的結果,看來學生們的習慣急需要改變,難道就不能做到“輕輕的我走了,不留下一片垃圾”嗎課桌是用來學習的地方,丟垃圾在桌箱裏不僅僅影響校容,對他人的學習也帶來不便(有38%的學生認爲是自習時最大的問題)。因此,纔有41%的學生認爲要改善此種現象需要學生們的自覺,其中女生這樣認爲的高達50%。自覺並不是那麼容易的,就應加大宣傳力度。同時也應加大監督力度,有33%的學生就是這樣認爲的。

對於“垃圾池周圍”出現垃圾,則應加強清潔工作者的職責心,加強監督管理,加強清掃的次數、程度等措施來解決,有23%的學生就是這認爲的。同時,很多地方也應增加垃圾桶,在回答“後勤部門在設施的維護更換上存在的問題”時,就有21%的學生就應增設垃圾桶。這可能也是爲什麼很多垃圾亂扔的一個客觀原因之一吧!

微校園調查報告篇2

【摘要】現如今,大家對綠化關注的越來越多,要求也越來越多,園林景觀也越來越重要,爲了更好的瞭解綠化,更深一步的對園林景觀進行了解,做了此次調查。校園綠花景觀是校園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起着保護和改善校園環境,爲師生提供舒適、休閒的活動空間的作用。

調查的目的:現如今,大家對綠化關注的越來越多,園林景觀也越來越重要,爲了更好的瞭解綠化,更深一步的對園林景觀進行了解,做了此次調查。

調查的方法:圖片採集、觀測、與同學交流

調查的時間:某年某月2某日

調查人員:某某

調查的內容:

進學校近三年,從未認真的關注學校的綠化,今天漫步校園,發現了十二教學樓後面的一處景觀,才發現學校有這麼好的一處綠化景觀休息區,漫步其中才深知綠化對我們起到的作用是如此之深。

校園綠地是校園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起着保護和改善校園環境,爲師生提供舒適、休閒的活動空間的作用。其綠化植物是構成綠地的第一要素,通過觀察採集圖片及與同學交流也不難發現,綠化植物是很重要的。所以主要就其綠化的功能做了一個調查,校園綠化應有的功能應包括:

最基本的:生態功能

大家都知道植物的作用的生態力量是很大的,它的變化就像是個天氣預報一樣,只要你細心發現就會了解到。在校園內種植一定規模的植物,就可以改善校園內的空氣,起到調節溫度和溼度、防風減塵、降低噪音、淨化空氣等生態效應,可使廣大教工和學生有一個較好的生活、工作和學習環境。

其次是景觀的功能:

正所謂紅花配綠葉,所以綠化也需要一些景觀的相襯,通過校園內各種植物的合理配植,水景、石景、雕塑、小品等點綴, 可在校園內形成具有觀賞價值的景區、景點和一幅幅美麗的畫卷, 使廣大師生在緊張繁忙的學習和工作之餘, 情緒得到調節, 心情得到愉悅,身心得到放鬆和休息。

再者就是育人功能:

作爲學校教育機構,一切都以人爲本。作爲培養人才的場所,就應該有個良好的校園環境,這樣才學生公共道德、環保、衛生習慣的培養。一個優美、幽靜的校園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們的修養和文明程度, 起到環境育人的作用。學生在校學習因爲各方面所形成的潛在的心理壓力,通過優美宜人的環境也能抑制使其變壓力爲動力。把學校的校風、學風、校訓、校規等融入到校園綠化、雕塑、石刻等硬環境中,可以每天都對學生產生刺激和影響, 日久天長就能在學生的心靈深處產生烙印, 在不知不覺中影響和規範他們的行爲。

文化功能

學校是教與學的場所,是培養有素質有文化人才的源地,因此對綠化的要求就隨之不同,就會比一般的綠化景觀要高;由於校園空間畢竟有限,所以綠化的規模不可能太大,因此就要求綠化的設置要精; 又由於校園是育人的場所, 因此要求校園綠化的針對性的要有一定的寓意。

形象功能

每到一所學校,首先看到的就是它的綠化環境。從中可以看出綠化環境它就像一個標誌一樣代表着一個學校的形象。它最直接地反映出了一個學校的歷史、文化、建設管理水平和精神風貌。

分析結果:

從生態功能上講:

優點:十二教後面的園林綠化景觀的植物還算合理,主要是以大的喬木爲主,有:廣玉蘭、樟樹、雪松、棕櫚等。因爲樹木特別是大的喬 木,各項生態指標都遠遠優於草坪,而且後期養護成本卻較低。

缺點。草坪現狀不是很好,面積較大且比較雜亂。

從景觀功能上講:

優點:放置一些置石,以其奇特的形態、與植物或水的搭配和質感上的反差, 組成奇特獨秀的極具觀賞價值的景觀。還建了人工湖,還有亭子、花架等。

缺點:原本水景可使校園內充滿生機,富有靈氣。配上假山,可說是有山有水,但是水確是一灘死水,而且髒亂渾濁,山也是如此,完全看不出靈氣生機所在。花架原本是供人觀賞和休息的,可是在此卻看不到一個人,因爲實在太髒,花架上的植物也只有幾隻枯藤。

從育人功能來講:

這麼美的地方,我想原本應該有很多人會在這邊學習、休息,可是一片衰敗的景象導致無人臨近,也更無什麼激勵大家的校園綠化、雕塑、石刻等景觀小品。

從文化功能上講:

優點:設計比較精緻,休息和學習的地方都有涉及

缺點:綠化不夠有校園的影響力

從形象功能上講:

優點:代表了一定校園的悠久歷史

缺點:養護不夠好,大部分植物已枯萎接近死亡,對學校的建設不太好。

自己的看法:

總的來講,園林綠化是需要精心愛護養植的,植物是生命的物體,因而養護工作具有其特殊性。由於植物的不同具有很強的季節性,因此要建立一套綠化養護管理的計劃,有計劃,有步驟的進行,不斷滿足植物生長規律的要求。萬物都是有靈性的,植物被好好維護後,他所體現的作用是非常之大的,我覺得可以叫更多的同學融入綠化建設中來,通過實踐讓大家更加愛護自己的學校。使校園變得有活力有生機。校園裏的雕塑,可使人們感受到濃厚的校園文化氣息, 在環境育人方面發揮着很重要的作用。雕塑可結合本校的專業特色, 也可記載學校的歷史和名人, 運動場附近還可做一些與運動相關的雕塑。抽象的雕塑,可給學生遐想的空間。校園通常都都具有濃厚的歷史文化積澱,校園內古樹名木和成形大樹較爲常見。古樹名木是歷史的見證,是前人留下的寶貴遺產,是學校的珍貴資源,也需要我們好好愛護。

微校園調查報告篇3

一、問題的提出:

我們發現學校環境衛生情況不是很理想,有很多衛生死角,還有很多同學亂扔垃圾,造成學校衛生情況不理想。於是我們借研究性學習的機會做了調查。

二、調查方法:

1、調查拍攝學校衛生死角主要在哪裏。

2、採訪老師,同學,瞭解他們對學校環境狀況的評價。

3、用問卷調查的方式調查同學們對學校環境衛生的看法和建議。

三、資料整理:

學校總體環境衛生狀況還可以,早上經過環衛工人和同學們的打掃後很乾淨,但一到中午後卻開始變髒了。

學校衛生死角很多,主要在垃圾筒,花圃還有籃球場上。我們還通過問卷調查知道了大家很少看見有同學主動

撿垃圾,大多數同學都認爲學校衛生狀況還不夠好。這是因爲同學們對垃圾處置較隨意,不關心學校衛生建設造成的。

五、建議

希望同學們努力提高環境衛生保護意識,看見垃圾能主動撿起來放進了垃圾箱,不要讓垃圾污染了我們美麗的校園。我們還要做到自己不亂扔垃圾。

學校能組成一支校環衛隊,讓同學們志願加入參與到學校環境的建設中,監督同學們的衛生情況,並對亂丟垃圾的人進行懲罰,對撿垃圾的人給予表揚或鼓勵。

微校園調查報告篇4

**國小坐落在**縣城西南角10公里處,校園周邊環境較複雜,儘管學校採取了一系列相應的措施,但限於學校的人力,學校有限的職能等系列原因,整治校園周邊環境的工作難度大、收效甚微。現將我校周邊環境存在的問題調查總結如下:

一、學校周邊路途情況

1、學校大門口的馬路上常年車流量大,加之路窄行人多,影響了來往車輛的行駛,也給學生的安全帶來了巨大的威脅。

2、學校大門口兩側沒有車輛減速帶,加上道路不夠寬敞,常有大貨車經過,學生進出校園的路途十分不安全。

二、學生飲食狀況

由於我們學校裏的兒童絕大部分都是流動兒童,家長工作時間比較長,沒有時間給孩子做早飯,大部分學生就在路邊的商店買小吃,這些小店的食品質量沒有保障,更談不上有什麼營養了。

三、周邊人員流動狀況

1、我們學生的家長絕大部分是農村人員,他們的文化素質普遍比較低,據調查,我校110多名學生中,僅有19%的家長是高中以上畢業的,國中以上文化的也只佔46%,其餘均只上過國小,甚至有5%的家長連國小都沒有上過學。盡有50%的家長有固定工作和收入,有的靠做些小生意維持生活,生活狀況普遍不是很好,應該說他們都是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員。在他們中間,也存在着一些不穩定因素。

2、去年,曾有學生向我們老師反映,一些學生曾遭到社會上一些無業青年的敲詐勒索,學生不敢告發,老師也無能爲力,這樣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給他們的精神上造成了難以撫平的創傷。

3、學校周圍有些農戶家庭裏有個別精神失常,智商低的人員偶爾竄到學校,擾亂學校教學秩序,也給學校師生的生命財產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脅。

我們學校周邊的環境是令人擔憂的,有關部門應該引起重視,儘快對校園周邊的環境進行整治。我們學校也將積極行動起來,以自己的實際行動來保護我們四周的環境。只有校園周邊的環境得以改善,我們學校學生的生命安全才可能得到真正的保證。

微校園調查報告篇5

幽靜的走廊,鬱鬱蔥蔥的小樹林,時時都有歡樂笑聲的大操場,有整齊悅耳朗讀聲的教室無不爲我們各自的學習創造了良好的學習環境。在這個充滿文化氣息的知識殿堂裏,我快樂的在學海中暢遊。但是,掛有“廣東省綠色學校”“全國教育示範基地”名冠的這所學校,雖然校園內整潔乾淨,環境優美,但是在環保低碳的今天,我們所做的努力似乎還不夠。針對這種情況,筆者經過一個星期(五天)對學校環境做了仔細調查。

垃圾分類的調查:

1.校園內各操場,體育館,樓層,道路等共分類垃圾桶22個,筆者對其進行普查。據調查數據顯示:..........

隨機,我對路過的20名同學進行調查,其中85%的同學表示知道學校使用的垃圾桶是分類垃圾桶,15%的同學表示不太注意。其中40%的同學說“自己也曾經將垃圾分類放入垃圾桶,但是發現其他同學也沒這麼做,隨後也就覺得垃圾分類沒必要了”;45%的同學說自己平時不太注意垃圾分類扔入垃圾桶;只有15%的同學會把垃圾分類丟進垃圾桶。(調查數據中,樹葉泥土等非垃圾物只有操場,道路旁邊的垃圾桶裏有,經確認是由掃公區同學倒入的)

2.我校在校班級一共有----班,分類隨機抽取高三,高二,高一各兩個班進行室內垃圾分類調查。據調查數據顯示:.........

抽查的這幾個班中只有2/3的班級進行了垃圾分類,分類出來的垃圾佔總垃圾的8.25%(平均水平)。然而,經筆者調查,實際可回收在利用的垃圾佔總量的45%以上,可回收利用的代表有:鋁裝飲料喝(佔總量的10%以上),紙裝袋和書寫紙張(佔總量的12%以上),玻璃飲料瓶(佔總量的2%以上,塑料礦泉水瓶(佔總量的16%以上),其他(佔總量的5%)。在不可回收垃圾中,塑料包裝袋佔總量的28%左右,桶裝方便麪及一次性飯盒佔總量的16%,一次性紙裝食品袋佔總量的9%,其他佔總量的2%。最令人擔心的是,沒有一個班是把電池放入指定的電池回收箱的,都是丟進垃圾桶。而我校專門用來收集電池的回收箱只有一個,而且極少人知道。

除了上述回收垃圾出售給垃圾回收站,筆者又對進入垃圾房的垃圾進行了調查。據負責運送垃圾出校的師傅說:“學校垃圾一般是一星期拉一次,一次大概有兩噸左右。拉到垃圾填埋場後就直接填埋。”筆者追問填埋場是否會對垃圾作分類處理時,師傅回答:“一般情況不會,只是拾荒者會在填埋之前來撿拾一些能賣錢的垃圾。”

每個鋁裝飲料材料由紙、鋁箔、塑料複合而成,原材料中含有75%的紙纖維,5%的鋁,製造盒子採用的都是原生長纖維紙漿。本鎮人口爲十七萬,以每3人一天丟棄一個鋁裝飲料盒,那一個月(30天)下來就回丟棄170萬個。每個盒子重100g左右,那麼紙漿約75g,鋁5g。我鎮一個月就消耗12.75萬公斤的紙,8.5玩公斤的鋁。由此可見,低碳環保節能從一個飲料盒已經開始成爲一句空話。

韓國利用廢棄牛奶盒製造衛生紙也已獲得成功,每30個廢牛奶盒可製成5卷70米長的衛生紙。而我鎮竟然沒有一個這樣的廠家可以對廢棄飲料盒進行再加工利用。

溫總理20xx年在丹麥哥本哈根氣候變化會議領導人會議上發表了題爲《凝聚共識 加強合作 推進應對氣候變化歷史進程》的重要講話。“政府確定減緩溫室氣體排放的目標是中國根據國情采取的自主行動,是對中國人民和全人類負責的,不附加任何條件,不與任何國家的減排目標掛鉤。我們言必信、行必果,無論本次會議達成什麼成果,都將堅定不移地爲實現、甚至超過這個目標而努力。”

國家和國際上對環境保護日趨重視,而作爲一個普通民衆,我們能做的就是從生活中的一點一滴做起。

微校園調查報告篇6

一、課題的提出

我們的校園坐落在美麗的獨山腳下,校內綠化達到了“點上成景,線上成蔭,面上成林”的設計特色。每當我們漫步於校道或站在樓上極目遠眺整座校園,就會感到特別的幸福!那是在上八年級生物上冊“根據生物的特徵進行分類”這一章時,我讓學生閱讀了教材第89頁的“林奈和雙名法”,其中的一位學生就說:“老師,我們學校那麼多樹,我們都不認識,你能帶我們去認識認識嗎?”就是這一句話讓我在生物課上有了新的追求。爲此,我和民(21)班全體學生決定對學校各種樹木進行一次研究性學習,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初步鍛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二、調查範圍

民族中學校園內的所有木本植物。

三、調查方法

實地調查、實物標本、查閱資料、訪談、小組討論。

四、研究時間

20xx年9月―20xx年1月

五、研究成員

民(21)班全體學生

六、指導老師

農**

七、研究過程

1.分工情況

把全班52個學生分成3組,每個小組各選出組長,同時把學校校園分成3個區域,每個小組負責一個區域。

第一組:學校門口到教師宿舍樓。

第二組:獨山腳下到學生宿舍樓。

第三組:教學樓到圍牆。

2.實地調查

由我親自帶領全班學生參觀並初步認識校園內的樹木,熟悉樹木分佈,並做好記錄,畫出植物分佈草圖,將不認識的樹木重點記錄、做記號。課餘時間再由組長組織本組組員在負責區域內進一步調查、認識植物。

3.採集標本

利用星期四下午第八節課外活動的時間,指導學生將不認識和暫時不能確定的樹木的葉片採集下來,壓制並做成植物標本。

4.採訪討教

帶領學生將所做植物標本拿去請教廣西民族師範學院龍州校區的生物教師,弄清樹木的名稱和特性。

5.查閱資料

與信息課阮老師聯繫,利用學生的信息課時間讓學生上網查閱資料,獲取各類樹木的相關資料。

6.覈准資料

7.整理資料

集中、收集所有組員的資料,對資料進行全面整理、分類。

8.製作標牌

將整理的資料拿給打印部打印、過塑,製成樹牌。

9.分工掛牌

按各小組負責的區域給樹木掛牌。

10.校內宣傳

宣傳活動:略。

八、研究成果

1.民(21)班學生對校園內樹木的種類、科屬、分佈等有了一定的瞭解。

2.每個種類的樹木都掛上了標明其身份的樹牌。

3.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收集、調查和處理資料的能力得到了

提高。

4.學生之間相互合作、協調的意識有所增強。

5.學生對生物科學習的興趣增強。

九、體會和感想

1.遇到的困難

首先,由於是初次進行調查,經驗不足,決定只認識樹木名稱、科屬及分佈。

其次,掛牌時用鐵線纏住樹幹,纏得較鬆的話容易掉下來。

第三,在實地調查方面,剛開始對校園植物的認識很少,多數學生對此一竅不通,並且由於已經到了秋、冬季,有些樹葉已經落光,只剩下光禿禿的樹幹,無法辨認。

第四,學校植物分佈比較零亂,工作量大。

第五,學校沒有可供查閱的文字資料,必須到外面藉資料。

第六,上網查資料,各網站的資料也各有說法,難以確定。

2.感想

在四個多月的研究過程中,雖然付出了很多,但是,師生關係更融洽了,研究成果得到了學生的肯定,我也感到很欣慰。

黃運聰同學頗有感觸地說:“看着那麼多的綠色植物在眼前晃過,我們卻叫不出它們的名稱,現在,通過這個活動,我也懂得了很多。回到村裏,我可以教小朋友認識村裏的樹木了。”

……

3.今後的打算

下一步,我們將在此研究的基礎上,對校園所有的植物進行調查,將我們調查的植物進行實物拍攝並製成圖片,附上文字簡介,製作完成校園植物分佈簡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