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查報告

社會狀況調查報告多篇

社會狀況調查報告多篇

【第1篇】最新關於社會教育與青少年社會化狀況調查報告範文

一、調查時間:20xx年x月。

二、調查地點:問卷調查

三、調查對象:青少年

社會教育對青少年健康成長有着重要作用,然而共青團xx區委日前完成的“xx社會教育與青少年社會化狀況調研”顯示的狀況卻並不樂觀:xx青少年社會教育總體上存在資源不足、經費缺乏、設備老化、師資短缺等一系列問題。

據調研組組長、xx民族大學教授郭雲濤介紹,他們從xxx4個地級市中隨機抽取了6個市,調研收回問卷x224份,實際有效問卷爲x200份。從統計數據看,校外圖書館、公共體育場、公共劇場或電影院、紀念館等是青少年課外較爲青睞的場所,而到過青少年活動中心、文化宮、科技館等場所的比例則比較低。

“數據表明,參加過公共場館活動的青少年在性格行爲特徵和人際交往維度上均高於沒有參加過活動的青少年。”郭雲濤說。

根據調查,半數以上青少年至少參加過一次各類公共場館和學校組織的活動,近50%的青少年上過至少一種校外培訓班,但去過青少年活動中心(青少年宮)的比例卻只有32.8%,這實際上與青少年宮發展嚴重滯後有很大關係。

“只有個別城市的青少年宮擁有充足的活動場地和相應設施,大部分市縣甚至連辦公場地和培訓教室都很緊張。”郭雲濤說。此外,其他公共場館資源分佈不均衡的問題也比較突出。南寧、桂林、柳州等主要城市的博物館、科技館、圖書館等場館資源相對豐富一些,但其他市縣卻很少、甚至根本沒有。

除了硬件建設上的諸多困難,xx青少年社會教育事業的專業人才隊伍建設也不容樂觀,部分市縣青少年宮整體人手不足、專業技術隊伍不穩定等現象非常普遍。

從調查來看,x/3的青少年生活在農村,超過70%的家庭經濟水平爲一般或貧困,50%左右青少年父母的社會地位比較低,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xx教育資源存在明顯的城鄉不均衡現象。

“總體來看,xx各地青少年宮的發展狀況差異較大,整體硬件設施建設水平較低。”共青團xx區委書記白松濤說。青少年服務項目存在的主要困難包括資金和人員不足、設施設備老舊而無法開展新活動、活動內容形式單一、對外宣傳不足等,而關於青少年宮自身發展方面存在的困難則集中在資金投入不足、缺乏政策支持和專業人才、體制束縛而難以創新運營模式、服務項目缺乏競爭力等方面。

在今年的xx兩會上,白松濤建議:在有條件的社區、鄉村建立起青少年活動場所;更多關注留守、流動青少年,增強社會教育的公益性;加強專業人才方面的建設,提升社會教育水平。

【第2篇】大學生就業狀況調查寒假社會實踐調查報告

身爲一名大三的學生,我們是該爲自己今後的人生道路作一個系統的規劃了。爲此,今年寒假期間,我對一家世界500強企業的上層管理者作了一次訪問,也對目前大學生的就業狀況進行了考察和研究,並對自己畢業後的方向更加明確。

對於非名校的本科生來說,本科的文憑並沒有優勢,出於一個高不曾低不就的尷尬地帶,因此很多成績良好又肯吃苦的學生們選擇了考研,還有一部分家庭條件好的,但又怕吃苦的學生選擇了出國讀研,而我的選擇是就業。

我對企業的高層作了一次訪問,雖然沒有那麼正式,也不可能很細緻,但至少有了一些大致的瞭解。我的第一個問題就是現在的企業需要什麼樣的人才?得到的回答很簡單,就是通用人才。我說是否就是可塑性強的,得到的回答很明確,就是這類人才。通俗一點說就是聽話的。受訪的高層繼續說了,企業需要一些基礎好的,一個月可以上手的,並且擅於與人合作的人才。接着我又問了一些關於門檻和本科生,研究生和海龜之間優先權的問題,得到的答案讓我很是驚訝。門檻不是問題,僅僅是本科生就可以,只是需要相對合適的專業而已。關於優先權的問題,這位leader很明確地說是本科生。對於國外讀研的海龜,企業的回答是除非有特長否則不要。這些也只是待遇問題,因爲企業也要考慮培養成本。而企業對於研究生,包括海龜認爲的他們可以起點比別人高一些和薪水高一些的想法是過於理想化的。現在的海龜回到中國工資並不高,通常他們根本不瞭解國內的行情,而且眼高手低,企業並不喜歡這樣的人才。企業需要動手能力強肯幹又聽話的人才,因此我更加明確了目標,先有飯碗再求發展。

作了這次訪問之後,我又通過網絡,找到了作文網上關於xx年大學生就業狀況和xx年就業前景的分析。近兩年,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經濟形勢很不好,加上畢業生人數的持續增長,就業情況不是很好。但是我認爲這些分析和調查對我們學生來說只能作爲參考。要針對我們自己的專業來看,就業率高了不代表我們畢業了就能百分百找到好工作,就業率低了也不代表我們畢業就失業。通過這些刺眼的數據,我們只能感嘆就業形勢不容樂觀,同時也只能咬緊牙關繼續努力。

寫的再全面的職業規劃不如腳踏實地地刻苦奮鬥來不斷完善自己,爭取找到適合自己並且自己也適合對方的職業。

【第3篇】大學生社會公德狀況調查報告

調查對象:xxx部分在校大學生

組員及分工:

組長:

個別訪談:

文獻收集:

個人體會:

幻燈片製作:

報告整理:

社會公德是指在社會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應該遵守的道德準則。《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明確指出,社會公德“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在人與人之間關係的層面上,社會公德主要體現爲舉止文明、尊重他人;在人與社會之間的關係層面上,社會公德主要體現爲愛護公物、維護公共秩序;在人與自然的關係層面上,社會公德主要體現爲熱愛自然、保護環境。

作爲一名當今社會的在校大學生,我們是當代中國的優秀青年,是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是21世紀振興中華的主力軍,這就要求我們不但要有過硬的專業技術,還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特別在構建和諧社會的時代要求下,我們更應爭當道德模範。

在思想道德中,社會公德是最基本的,也是最貼近我們生活實際的。它在第一時間體現一個人的素質涵養,同時又無處不在地伴隨我們每一天的生活。針對當今大學生的社會公德狀況,我們做了一次社會調查。

總體情況

調查顯示,現在大學生社會公德意識整體上比較強。南開大學馬克思主義教育學院院長武東生說:“今天的大學生是值得肯定的,與八九十年代相比,社會的進步在大學生身上得到了充分的體現。”而我們的調查結果顯示,有49.2%的人對當代大學生的總體評價是“思想先進,有知識,有文化,但對知識的應用能力差”。只有17.79%的人認爲當代大學生“思想素質好,專業水平高和社會實踐能力強,有社會責任感。”這就表明,在公德認識方面,大學生普遍表現得好。對基本的公德行爲和範疇,他們都有比較清晰的認識,但在具體表現的方面還有待提高,而且這種“知行脫節”現象隨着年齡的增長愈趨明顯。

助人爲樂

在社會公共生活中,每個人都會遇到困難和問題,總有需要他人幫助和關心的時候。因此,在社會公共生活中倡導的助人爲樂精神,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核心和原則在公共生活領域的體現,也是社會主義人道主義的基本要求。助人爲樂是我國的傳統美德,我國自古就有“君子成人之美”、“爲善最樂”、“博施濟衆”等廣爲流傳的格言。人有三樂:自得其樂,知足常樂,助人爲樂。把幫助別人當成自己最快樂的事情,是博愛的表現,也是社會對大學生的殷切期盼。養成助人爲樂的習慣,將是一生受用不盡的精神財富。正所謂“贈人玫瑰,手留餘香”,大學生應當“以團結互助爲榮,以損人利己爲恥”,積極參與公益事業,力所能及地關心和幫助他人。

在本次調查當中,對於社會公益活動有57.75%的人選擇“經常參加”,有37.97%的人選擇“沒興趣,出於任務,偶爾應付”,另外有4.28%的人選擇“不參加”。參加公益活動是大學生社會公德的良好表現,它體現了一種無私奉獻的精神,一種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對於不太喜歡參與社會公益活動的同學,社會也應該給予積極的鼓勵與引導。

當代大學生中,大部分同學很少接觸社會,很少涉及世事紛爭,也因此保存着那顆原始的善良的感恩之心。在我們的一個關於無償獻血的個人訪談中,接受採訪者回答每個問題都乾脆利落,毫不猶豫。獻血時她自主爭先,她覺得這是很有意義的事情。當我們問到:“有人說獻血很危險,甚至有可能感染疾病,你想過嗎?”她回答很乾脆:“沒有,沒想過。我只覺得我自己身體很好,抽點血沒關係,何況還有很多人掙扎在死亡邊緣,正等着我們獻血來搶救呢!”從我們的調查數據中也顯示,對於無償獻血,有58.63%的同學積極參與,還有36.31%的同學想去,但沒時間,只有10.06%的同學認爲這是醫院在掙錢,不去獻。

文明禮貌

文明禮貌是社會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調整和規範人際關係的行爲準則,而且體現在日常生活中的細微之處。比如:尊重師長,主動讓座等。在我們的調查中,84.54%的被調查者在路上見到老師都會主動問好。這說明當代大學生對尊師重教的認知程度較高,且能付諸行動。而在公交車上見到老弱病殘時只有49.47%的被調查者會積極讓座,48.47%的人會視情況而定,偶爾讓座。這說明廣大大學生對讓座這一行爲都是持肯定態度的,因爲二者之和佔了97.94%,但能始終如一,堅持將道德認知轉化在每一件日常小事上的人卻只有半數。這說明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大學生在文明禮貌這一點上的素質還需提高一個新的檔次。

環境保護

環境保護也是社會公德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大學生義不容辭的責任。隨着我們周邊環境的日益改善,大學生逐漸意識到愛護公物保護環境的重要性。根據調查瞭解,當外出製造了垃圾卻暫時找不到垃圾箱時,有87.05%的同學會“找到垃圾箱後再丟”,有6.22%的人選擇“隨手丟掉”,另外有6.74%的人可能礙於面子,會“找個角落再丟”。在不破壞環境衛生這方面,大部分同學還做得不錯,即能“獨善其身”。然而對於真正以主人翁的態度來對待環境保護時,我們大學生做得還遠不夠,即不能“兼濟天下”。比如,當看到地上有垃圾時,只有5.73%的人會馬上弄乾淨,而有80.21%的人想弄乾淨但最終沒做,其餘14.06%的人乾脆不理它。分析其原因,我們發現現在的大學生愛面子,覺得那些俗規矩太死板了,大家都不去做而我一個人做很彆扭,所以在可以選擇逃避的時候儘量逃避。對於以上這些現象,我們每一位有責任感的大學生都應該行動起來,不要以爲是丟面子的事情,其實往往是那些最要面子的人最沒面子。21世紀需要的是“彎腰精神”,多彎一次腰就給世界多一份潔淨。另外,對於校園盛行的“課桌文化”,我們應持堅決反對的態度。在我們做任何事情前應想想它可能造成的後果與影響,要對自己的行爲負責。

遵紀守法

遵紀守法的實踐是提高人們社會公德水平的一個重要途徑。在社會公共生活領域中,人員構成複雜,素質參差不齊,正常生活秩序可能受到影響,這就需要用紀律與法規來維持。大學生應當全面瞭解各項法律法規,熟知校紀校規,牢固法制觀念,“以遵紀守法爲榮,以違法亂紀爲恥”,自覺遵守相關紀律和法規。然而,當代大學生遵紀守法狀況並不是很好,安全事故時有發生,考試作弊更是屢見不鮮。在我們關於考試舞弊的調查中,竟有93.2%的同學認爲舞弊不足爲怪,能夠泰然處之。在xx年南京某高校的一次調查中,居然有56.7%的人根本不相信有從未作弊的大學生的存在!這反映出的不僅僅是一個學術道德問題,同時也反映出當代大學生的規則意識不強。許多大學生過早的有了世故圓滑、投機取巧的意識。誠然,要改變這一現狀不僅要靠社會的正確引導,更主要的還是大學生自己增強思想道德與法律意識,自覺自主地成爲一個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人。

綜上分析,當代大學生的社會公德狀況良好,基本符合一名當代合格大學生的標準,但我們仍有很多方面的不足。天津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所長王偉凱表示:“大學生依然單純,素質並沒有下降。”在得到社會肯定和表彰的同時,我們應時刻謹記肩上的神聖責任,時刻以社會公德典範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發揚優點,彌補不足,讓自己變得更完美,更好地做一名社會公德形象大使。

【第4篇】當代城市中學生社會人格狀況調查報告

作 者:鄒 剛

學 校:蘭州大學

年 級:96級

院 系:哲學與社會學系

專 業:社會學

指導老師:黃少華(副教授)

一、研究的目的與意義

國中學生而言,其社會人格同其社會的性質同樣具有過渡特徵,在傳統與現代的人格類型轉換的現階段中透視當代中學生的人格特徵,哪些透視出時代的特色,而哪些還體現出歷史的束縛。前一點主要出於應用的思考,而後者則更多偏重於對社會文化變遷的理論思考,所有這些,構成了我們從事調查的研究目的與意義。

研究方法

對於社會人格的基本界定,我們是這樣把握的:“即是指在特定歷史階段下其一社會羣體在互動過程中產生的爲羣體每個成員所認可和接受的羣體心理特徵。這種心理特徵既是社會性的,同時又伴隨價值判斷過程。”社會人格產生於社會行動,是指“行動的個人賦予其行動以主觀意義,行爲考慮到他人並在其行動過程中以他人爲目標”的這樣一種心理特徵 。

而研究中的理論假設則主要採用了類型學的方法,正如後文斯賓塞的“尚武社會”和“工業社會”的劃分一樣,我們將社會人格分爲傳統與現代的兩種典型,而社會轉型中的中學生社會人格也具有過渡的特徵,即舊的社會形態中的某些社會人格與新的社會形態對某些社會人格的表現同時在當代中學生身上體現,而且正向後者轉化。

在研究中,我們採用了抽樣調查的方法,將全國所有城市分爲大、中、小三等,然後在大中城市中按多階段分層抽樣方法隨機抽取了26個城市作研究對象,共計回收中學生答卷275份,經檢查,結果客觀有效,問卷質量高,並採用spss統計軟件作統計分析,並按照調查工作計劃中確立的指標項目分別作檢驗分析,同時結合圖書館中的人口學資料,作了初步的思考。下文中,擬從當代中學生對所處環境的態度與感受、偶像崇拜、人格傾向、轉型社會人格結構幾方面具體闡述。

二、社會轉型期中學生對所處家庭和學校環境的感受和態度

家庭是影響和作用於個體思想觀念、心理特徵和行爲方式的主要社會環境之一,我國素有“三歲看老”的說法,即從一個側面說明了早期的家庭教育對個人一生的行爲規範、心理特徵、價值觀念、生活方式以至個性氣質、品德塑造的重要作用,據鄭杭生先生所編的《社會學概論新修》 ,家庭對個人的社會化的影響大致有三:①家庭教育和家庭環境的影響是一個社會化的開端,家庭環境因素對個人的觀念、心理和行爲習慣會發生潛移默化的深刻影響。②家庭環境對個人社會化的另一重要意義在於對兒童的感情和愛的培養,家庭環境對個人而言,其作爲感情交流和體驗愛的主要場所無疑較之其他社會環境重要得多,豐富的感情交流對一個人感情和心理的正常發展,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而這種感情的社會化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所處的家庭感情交流的程度如何。③家庭中父母的權威對兒童的社會化具有重大影響,家庭環境中的權威形象和親子之間的感情交流,使家庭社會化對個體的心理和觀念具有強大的滲透力和塑造力。基於此,在我們的調查中,重點設計了有關方面的題目,經過初步的統計分析和基於理論的思考,我們認爲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是頗值得我們思考的。

那麼在學校裏,作爲“德智體美勞”教育中居首位的“德”又如何呢?調查結果:a)9.8%的老師只強調學習,從不教導學生的品德;b)20.8%的老師強調的道德品質教育雖已在校園內列爲正規的課程,但形式老套,所舉的榜樣人物、模範事蹟,空洞而缺乏說服力。c)46.4%的老師雖能深入淺出,於日常生活中舉現實例子對學生作頗有說服力的道德教育,但多半“光說不練”,給學生所作的示範性作用不強,d)僅有23.4%的老師才能做到不僅課堂強調品德教育,而且言行一致,以身作則。由此可見,目前中學課堂上的思想品德教育已有落後於形勢的跡象,德育的空洞無實際內容,榜樣人物缺乏時代性,缺乏說服力,不能面對新時期青少年的心理髮展的要求已成爲中學生對德育評價不高的一個主要原因,而實際上,據“對學校各科開設的課程滿意度”之調查題目的結果看,中學政治課的平均滿意度爲2.60,已接近取值“③”--“態度一般”,即使平均值仍在“一般”與“較滿意”之間,但有近40%的學生評價很低,這表明了中學德育改革的勢在必行。

以上列述的道德協調狀況;人際溝通狀況;對學校家庭環境的滿意度;性生理教育四個方面的問題均是個人社會化過程中非常重要的環境因素,所以尋找當代中學生對其家庭、學校環境的認識和感受態度,是有助於解釋他們的社會人格特徵的,這也正是我們羅列出以上的調查數據的原因。

三、偶像崇拜與人格傾向--從職業分層的角度看

偶像者,是指人們在生活中具有極高認可度的某種人的類型,人們樂於接受這一類型人的行爲模式、思維習慣,以至價值觀。而且逐漸發展成爲一種附着較強烈、情感的社會行動--崇拜,一個社會有什麼樣的偶像,能說明該社會中的主導價值觀及現實階層地位的分佈狀況;傳統的價值觀和外來的價值觀,本土文化和舶來文化、現實的社會環境和理想的人生目標等等外在社會因素是怎樣在個人的意識裏生根發芽,並接受與其他思想的碰撞?而偶像崇拜即是這種“內化”的一個現實例子,只不過它體現得感情較爲強烈罷了,什麼樣的社會即會有什麼樣的合理性社會人格,“20世紀60年代以約翰列農爲首的'甲殼蟲‘搖滾樂隊”成爲那代人的世界級偶像,美國前總統卡特也說:“他的精神'甲殼蟲樂隊的精神’--急躁活躍和認真誠懇,嘲諷和理想主義都加在了一起--成了整個一代人的精神。” 而十餘年前在我國曾十分流行的一首歌曲以“跟着感覺走,緊抓住夢的手”的歌詞成爲一些年輕人的人生信條,也跟當時我國社會的普遍心態有關,偶像崇拜與社會人格相互影響的關聯由此可見一斑。同時,偶像類型的劃分標準帶給我們一定的困難,因爲考慮到某種偶像大多與其職業有着固定的聯繫,因此我們試圖從職業分類的角度求解析。在問卷題目中列出的十餘種偶像類型--它們其中大多數是按職業類型而確立的,而且這樣做的結果也能讓我們通過目前社會上的十餘種主要職業在當代中學生心目中地位的分佈狀況有一個全面的認識,這就是本節標題下附加“從職業分層的角度看”副標題的目的。

富追求的理想目標,相比之下,選擇“著名政治家”爲崇拜偶像的只佔4.9%,選擇“優秀教師”作崇拜偶像的僅佔2.2%,由此我們可以想像雖然師範院校在大學聯考中也是報考的熱門,但在報考的考生中又有多少人是以當老師爲人生的理想呢?傳統的偶像在當代中學生心目中已日益顯得沒有魅力,其中選擇“生產勞模”的比例最低,爲0.9%,只有極少數的中學生期望未來作一個“優秀的工人”。

由以上的數種偶像崇拜的排列狀況看,在當今中學生的社會人格結構中,有一些新的特點出現,樂於表現自我,注重自身的獨立性,敢於直言利益,注重職業的經濟收入和社會地位,對強調奉獻而回報不高的職業類型興趣不大。或許我們可以說這是功利的一代,但事實上,這正是商品經濟所呼喚的社會人格。他們是歷史與文化的適應者,但更是未來的開拓者。

轉型社會中社會人格也發生從傳統向現代的過渡。而在此過渡階段便呈現了兩種截然不同的社會人格類型的嬗變。美國社會學思想家在其“尚武社會”與“工業社會”的劃分中,對“尚武社會”的社會成員的精神特徵歸納爲:“一致、服從、忠誠、墨守成規、無創新精神、依賴權威,以及關於現狀既是自然的又是惟一可能的信念。由具有這種思想組成的社會必然是保守的和敵視創新的,不靈活的及難以重新組織的……。”而他對於“工業社會”的描述則爲:“……個人更注重個人的利益;不強求價值信念的同一(這實際上意味着整個社會中的人們更具備”寬容“和”同情“的精神,但須注意,這裏”同情“指的是類同於馬克思·韋伯所提出的”解釋性的理解“,即”是指在獲得關於指導行動者的動機的知識的理解行爲“ ,頗類似於孔子的”忠恕之道“裏的”盡己之心和推己及人“ ,也就是能站在他人的立場上,以他人的價值觀念看待事物);願意在價值多元化的組織中而不願在強制性的組織中生活;強調個人的努力,視自致的社會角色的價值高於先賦的社會角色的價值;尤其重視個人的獨立意識和求新求變精神,而不願受制於一般輿論的束縛;對待他人更顯尊重但不屈服迷信權威;不願受他人的役使而力求保持合作的夥伴關係。”

當然,以上兩種社會類型的劃分僅僅是兩種理想型的劃分,而就目前我國的階段看,處於這兩者的中間階段,也就明顯地帶有社會人格的過渡特徵,在社會的轉型期中,無疑也會帶有一些市場經濟體制下的消極影響,人的發展狀況也會具有一些新的變化,如人格分離、心理浮躁、焦慮和動盪不定、價值觀困窘、行爲易失範等等。但從歷史的取向上看,塑造經濟關係及意識上獨立自主的個人是市場經濟的要求,市場要求個人具有與企業同樣的主體地位,淡化依賴性;而且更要求人的平等意識,這不僅指人的法律地位平等,更注重的是平等的競爭,當然這種競爭的平等“只能是機遇均等,而不能是完全的平等……” ;同時更鼓勵個人具有風險意識,“高風險投入纔能有高收益回報”的觀點已深入人心;人們互相之間的社會互動帶有信息社會的“廣而不深”的時代特徵,更重功利和時效;極爲重視契約型的人際關係;由於人的自主性及自尊心大爲增強,故尊重他人,持合作精神與人共事已成爲社會的共識;強調機遇,在獲取社會價值目標上有時甚至存在僥倖的心理,如期望靠彩票發大財而促成摸獎的火爆場面的現實寫照;凡此種種社會心態的演變及社會人格的變化,我們認爲均會深刻地影響當代中學生的社會人格的形成。市場經濟已向新時代的人格作出了要求,那麼,當代中學生是否適應這種挑戰呢?

四、當代中學生社會人格結構現狀的分析

低贊同度等級層:屬於此層中的社會人格共有6項:分別是⑤“獨立思考”(4.4%);⑥“慷慨大方”(1.9%);⑧“有合作精神”(1.9%);⑨“尊老愛幼”(3.6%);10“勤儉節約”(1.4%),這些社會人格在當代中學生心目中屬於不被重視的類型,他們中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才認爲其爲“最重要的品質”。“勤儉節約”雖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但在當今社會環境下的青少年已不再信奉他們的父輩所秉承的經濟觀,更多的人體現出一種理財的新觀念,他們講求生活的質量,卻又不會輕視每一分錢,該花的決不吝惜,不該花的決不胡花,故只有1.9%的人贊同“慷慨大方”爲最重要品質。而“尊老愛幼”的比例之低,則恐怕要歸咎於現代家庭中子女的地位畸形偏高,中學生普遍有“小皇帝”心態。他們對這樣的傳統美德,缺乏較深的體會。在生活中養尊處優,不能吃苦,因此也不大讚同“工作勤奮”的踏實態度,由於上述家庭、學校的某些原因,現代中學生的獨立性也不夠強,同時現行的教育體制中鼓勵學生思辨精神的因素甚少,故中學生也普遍未認識到“獨立思考”的重要性。最後,中學生中“缺乏合作精神”的態度是最令我們擔憂的,隨着社會分工的日益專門化,以及人們的社會交往日漸變得“大量化、深度淺”的特徵,個人要想在未來的社會中獲得成功而又缺乏合作精神則無異於天方夜譚,當代中學生未能認識到這一點,而過分強調個人的能力,以個人爲中心,這是極爲有害的。

總 結

在對當代中學生的社會人格現狀的調查研中,看到了光明的一面,也看到了不足之處。當代中學生正以一種具有時代特徵的身影走進我們的研究視野。理性化與功利化並存,日益渴求獨立卻缺乏理解,欲自立而又不能完全自立的他們無疑是我們國家、民族未來的希望,歷史選擇了他們並塑造他們,他們的社會人格將是21世紀中國占主導地位的社會人格,社會在進化、人也同樣在進化,誠摯地希望其中那些不和諧的音符不會影響這一首瑰麗的交響曲。

點 評

本文運用類型學的方法,對當代城市中學生的人格狀況進行了定量的研究,體現了作者對社會學調查方法的較好把握。不過相對而言,作者對社會理論的把握尚有一定的差距。

蘭州大學:黃少華副教授

【第5篇】大學生暑期農民生活狀況調查社會實踐報告

'農民',這個特殊的稱謂,從它的誕生之日起就註定與土地結下了深厚的情誼。1949年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使農民一改千百年來受剝削、受壓迫的地位,徹底地作了主人。歷史的年輪駛入改革開放的今天,農民的政治地位和生活狀況已經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和提高。但是我們也必須看到,中國,作爲一個發展中國家,在取得驚人的發展速度和改革碩果的同時仍然存在一些問題,

地處黃河流域的山西省,農民生產人口嚴重過剩,而煤炭資源豐富,土地比較瘠薄,所以一度將煤炭業作爲自己的支柱產業,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大量的農民加入到煤炭工人的行列。大同礦務局,陽泉礦務局,汾西礦務局等國有產業的三巨頭,下設有龐大的分支機構,另外不少的不法小煤窯,收羅了附近大量的農民就業,從事煤炭的採挖和運輸,因此,煤炭是山西省解決農業過剩人口做出了巨大貢獻。

由於前期開採計劃性差,加之不法小煤窯的濫採濫挖,煤炭資源日益匱乏,同時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日益突現,原煤的銷售量便直線下降,對煤炭進行深加工的項目、企業還沒有建立,因此煤炭業的發展嚴重受挫,大量正式工人下崗,臨時工、合同工返家務農,農民的隊伍便這樣擴大了。然而土地的狀況沒有很大改觀,人口過剩的問題又重新嚴重起來。

在這樣一種背景和形勢下,今年暑假,我特地在我的家鄉--平遙的東部、南部地區,針對農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狀況展開了調查,發現了困擾農民的兩大因素。

其一便是天災,主要是乾旱和冰雹。以'十年九旱'來形容我們晉中地區(山西省中部,包括平遙、祁縣、太谷、榆次等地)一點都不爲過。6月下旬到8月中旬近2個月的時間內,平遙縣大部分地區滴雨未落。這期間正是高粱等農作物生長的關鍵時期。而灌溉用水的天價又讓農民卻步,只好眼睜睜地看着莊稼乾枯變黃,甚至枯死。也有部分農民捨不得將前期的時間精力和成本付諸東流,只好忍痛花錢買水灌溉施肥。這樣做也只是確保秋天有一點點收穫,其實根本沒有盈利可圖。調查後我做了如下計算:一季莊稼,至少灌溉兩次才能成熟,費用爲14元每小時,一般情況下每畝一次要灌溉4小時。這樣,每畝花去水費115元左右。另外,每畝需化肥約20公斤,每斤1.6元;天旱蟲災時,農藥每畝花費約25元,每畝地總共合計花180元。如將所得產品拿出銷售,如大豆,畝產約150公斤,每公斤約2元左右,所得不過300元。去除耕地費、種子費、運輸費、農業稅等,進農民腰包的不超過30元。所以農民辛勤勞動下來,基本上算是無償勞動。更何況人多地少,生產的糧食僅能夠自己消費,根本無節餘去換錢

這些年林業發展很快(主要是果業),由於先前缺乏市場經驗和戰略眼光,所栽培的品種無非是紅星、金光、國光、富士等老品種,除富士銷路好一點外,其他幾種則難以出手。因此果農除了要忍受入不敷出的痛苦外,還要面對'賣果難'的尷尬。尤其是今年,我縣於6月15日三分之一的地區遭受冰雹襲擊。嚴重的地方,棉花、大豆等被打得只剩下光桿,較輕的地區,果實也遭受'創傷'。8月初,冰雹再次來襲,農民損失更加嚴重。

困擾農民的另一因素爲人爲因素。部分領導的決策失誤,也給農民留下了無法彌補的損失。像前面述及的盲目發展果樹就是一個極具代表性的例子。品種不佳,質量不高,收成小,更換品種或農業結構轉型需要相當長的時間。另外,不少地方交通不便,信息閉塞,嚴重影響了當地的經濟發展。

上述的兩種因素,導致農民的人均收入極低,入不敷出的現象嚴重。所以一般家庭中要有1-2人外出打工或經商,形成以工養農和以商養農的格局。下面是我所做的調查情況的列表,從中可以看出農民的生活狀況:

家庭類型調查項目成員均爲農民成員中有教師、工人、農民等成員中有農民和經商者有外債家庭率

平均月收入(戶)20元500元520元

平均月支出(戶)34.4元430元430元

淨餘-14.4元170元190元

所佔比例5.2%91.7%3.1%95%

其中支出項中除了生活必需外,85%以上的家庭將大部分的收入用於子女的教育經費,這也是造成大部分家庭負債的原因。之一。

當然,隨着人們觀念的改變的文化水平的提高,農業的科技投入逐漸加大。塑料大棚和薄膜覆蓋技術正在逐步地得到推廣。在土地資源緊缺的嶽壁鄉,兩項技術的推廣率達到90%以上,這是一個了不起的進步。

山西作爲全國經濟比較落後的省份,其所含的平遙地區又是比較落後的地方,嚴格地說,以上的情況並不具有廣泛的代表性。但通過此次調查,我感慨很多,作爲農民的女兒,我深切地體會到了廣大農民終年勞作的艱辛、痛苦和無奈。不過我堅信,隨着農業改革的進一步深入,農民的日子會一天天好起來。

xxxxx班

xxxxx

【第6篇】鄉村農民生活狀況調查的暑期社會實踐報告

'農民',這個特殊的稱謂,從它的誕生之日起就註定與土地結下了深厚的情誼。1949年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使農民一改千百年來受剝削、受壓迫的地位,徹底地作了主人。歷史(教學案例,試卷,課件,教案)的年輪駛入改革開放的今天,農民的政治(教學案例,試卷,課件,教案)地位和生活狀況已經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和提高。但是我們也必須看到,中國,作爲一個發展中國家,在取得驚人的發展速度和改革碩果的同時仍然存在一些問題,

地處黃河流域的山西省,農民生產人口嚴重過剩,而煤炭資源豐富,土地比較瘠薄,所以一度將煤炭業作爲自己的支柱產業,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大量的農民加入到煤炭工人的行列。大同礦務局,陽泉礦務局,汾西礦務局等國有產業的三巨頭,下設有龐大的分支機構,另外不少的不法小煤窯,收羅了附近大量的農民就業,從事煤炭的採挖和運輸,因此,煤炭是山西省解決農業過剩人口做出了巨大貢獻。

由於前期開採計劃性差,加之不法小煤窯的濫採濫挖,煤炭資源日益匱乏,同時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日益突現,原煤的銷售量便直線下降,對煤炭進行深加工的項目、企業還沒有建立,因此煤炭業的發展嚴重受挫,大量正式工人下崗,臨時工、合同工返家務農,農民的隊伍便這樣擴大了。然而土地的狀況沒有很大改觀,人口過剩的問題又重新嚴重起來。

在這樣一種背景和形勢下,今年暑假,我特地在我的家鄉--平遙的東部、南部地區,針對農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狀況展開了調查,發現了困擾農民的兩大因素。

其一便是天災,主要是乾旱和冰雹。以'十年九旱'來形容我們晉中地區(山西省中部,包括平遙、祁縣、太谷、榆次等地)一點都不爲過。6月下旬到8月中旬近2個月的時間內,平遙縣大部分地區滴雨未落。這期間正是高粱等農作物生長的關鍵時期。而灌溉用水的天價又讓農民卻步,只好眼睜睜地看着莊稼乾枯變黃,甚至枯死。也有部分農民捨不得將前期的時間精力和成本付諸東流,只好忍痛花錢買水灌溉施肥。這樣做也只是確保秋天有一點點收穫,其實根本沒有盈利可圖。調查後我做了如下計算:一季莊稼,至少灌溉兩次才能成熟,費用爲14元每小時,一般情況下每畝一次要灌溉4小時。這樣,每畝花去水費115元左右。

另外,每畝需化肥約20公斤,每斤1.6元;天旱蟲災時,農藥每畝花費約25元,每畝地總共合計花180元。如將所得產品拿出銷售,如大豆,畝產約150公斤,每公斤約2元左右,所得不過300元。去除耕地費、種子費、運輸費、農業稅等,進農民腰包的不超過30元。所以農民辛勤勞動下來,基本上算是無償勞動。更何況人多地少,生產的糧食僅能夠自己消費,根本無節餘去換錢

這些年林業發展很快(主要是果業),由於先前缺乏市場經驗和戰略眼光,所栽培的品種無非是紅星、金光、國光、富士等老品種,除富士銷路好一點外,其他幾種則難以出手。因此果農除了要忍受入不敷出的痛苦外,還要面對'賣果難'的尷尬。尤其是今年,我縣於6月15日三分之一的地區遭受冰雹襲擊。嚴重的地方,棉花、大豆等被打得只剩下光桿,較輕的地區,果實也遭受'創傷'。8月初,冰雹再次來襲,農民損失更加嚴重。

困擾農民的另一因素爲人爲因素。部分領導的決策失誤,也給農民留下了無法彌補的損失。像前面述及的盲目發展果樹就是一個極具代表性的例子。品種不佳,質量不高,收成小,更換品種或農業結構轉型需要相當長的時間。另外,不少地方交通不便,信息閉塞,嚴重影響了當地的經濟發展。

上述的兩種因素,導致農民的人均收入極低,入不敷出的現象嚴重。所以一般家庭中要有1-2人外出打工或經商,形成以工養農和以商養農的格局。下面是我所做的調查情況的列表,從中可以看出農民的生活狀況:

家庭類型調查項目 成員均爲農民 成員中有教師、工人、農民等 成員中有農民和經商者 有外債家庭率

平均月收入(戶) 20元 500元 520元

平均月支出(戶) 34.4元 430元 430元

淨餘 -14.4元 170元 190元

所佔比例 5.2% 91.7% 3.1% 95%

其中支出項中除了生活必需外,85%以上的家庭將大部分的收入用於子女的教育經費,這也是造成大部分家庭負債的原因。之一。

當然,隨着人們觀念的改變的文化水平的提高,農業的科技投入逐漸加大。塑料大棚和薄膜覆蓋技術正在逐步地得到推廣。在土地資源緊缺的嶽壁鄉,兩項技術的推廣率達到90%以上,這是一個了不起的進步。

山西作爲全國經濟比較落後的省份,其所含的平遙地區又是比較落後的地方,嚴格地說,以上的情況並不具有廣泛的代表性。但通過此次調查,我感慨很多,作爲農民的女兒,我深切地體會到了廣大農民終年勞作的艱辛、痛苦和無奈。不過我堅信,隨着農業改革的進一步深入,農民的日子會一天天好起來。

【第7篇】寒假社會實踐調查報告:大學生就業狀況調查

身爲一名大三的學生,我們是該爲自己今後的人生道路作一個系統的規劃了。爲此,今年寒假期間,我對一家世界500強企業的上層管理者作了一次訪問,也對目前大學生的就業狀況進行了考察和研究,並對自己畢業後的方向更加明確。

對於非名校的本科生來說,本科的文憑並沒有優勢,出於一個高不曾低不就的尷尬地帶,因此很多成績良好又肯吃苦的學生們選擇了考研,還有一部分家庭條件好的,但又怕吃苦的學生選擇了出國讀研,而我的選擇是就業。

我對企業的高層作了一次訪問,雖然沒有那麼正式,也不可能很細緻,但至少有了一些大致的瞭解。我的第一個問題就是現在的企業需要什麼樣的人才?得到的回答很簡單,就是通用人才。我說是否就是可塑性強的,得到的回答很明確,就是這類人才。通俗一點說就是聽話的。受訪的高層繼續說了,企業需要一些基礎好的,一個月可以上手的,並且擅於與人合作的人才。接着我又問了一些關於門檻和本科生,研究生和海龜之間優先權的問題,得到的答案讓我很是驚訝。門檻不是問題,僅僅是本科生就可以,只是需要相對合適的專業而已。關於優先權的問題,這位leader很明確地說是本科生。對於國外讀研的海龜,企業的回答是除非有特長否則不要。這些也只是待遇問題,因爲企業也要考慮培養成本。而企業對於研究生,包括海龜認爲的他們可以起點比別人高一些和薪水高一些的想法是過於理想化的。現在的海龜回到中國工資並不高,通常他們根本不瞭解國內的行情,而且眼高手低,企業並不喜歡這樣的人才。企業需要動手能力強肯幹又聽話的人才,因此我更加明確了目標,先有飯碗再求發展。

作了這次訪問之後,我又通過網絡,找到了作文網上關於XX年大學生就業狀況和XX年就業前景的分析。近兩年,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經濟形勢很不好,加上畢業生人數的持續增長,就業情況不是很好。但是我認爲這些分析和調查對我們學生來說只能作爲參考。要針對我們自己的專業來看,就業率高了不代表我們畢業了就能百分百找到好工作,就業率低了也不代表我們畢業就失業。通過這些刺眼的數據,我們只能感嘆就業形勢不容樂觀,同時也只能咬緊牙關繼續努力。

寫的再全面的職業規劃不如腳踏實地地刻苦奮鬥來不斷完善自己,爭取找到適合自己並且自己也適合對方的職業。

【第8篇】農民生活狀況調查的暑期社會實踐報告

在這個暑假,我回到了我的故鄉,在在經過城市喧囂的洗禮後返回故里,使我品味到了農村生活的純情樸素,也體驗到了“迴歸自然的人生境界”。使我的身心都得到了不錯的調養。同時,我也還有一項特殊任務,那就是進一步瞭解農村的生活狀況,爲此,我做了一系列的調查,使我能更好的完成這次的實踐運動。

'農民',這個特殊的稱謂,從它的誕生之日起就註定與土地結下了深厚的情誼。1949年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使農民一改千百年來受剝削、受壓迫的地位,徹底地作了主人。歷史的年輪駛入改革開放的今天,農民的政治地位和生活狀況已經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和提高。但是我們也必須看到,中國,作爲一個發展中國家,在取得驚人的發展速度和改革碩果的同時仍然存在一些問題。

處在西南山區的貴州省,農民生產人口嚴重過剩,土地比較瘠薄,生產工具落後。雖然煤炭資源豐富,但卻因交通不便難以得到最大限度的開發,控油“西南煤海”的稱號。因此,在相當長的時間內,農民依然停留在土地上,農民的主要收入,則主要來自外出打工人員的工資。

在這樣一種背景和形勢下,進過調查,出來以上制約農村發展的因素外,我發現,困擾農民收入水平和生活狀況的原因還有以下兩種災害。

其一便是天災,主要是乾旱。今年如春以來,西南地區發生嚴重乾旱,連吃水都成爲了問題,用'百年不遇'來形容我們西南地區一點都不爲過。整個春天,西南地區基本上滴雨未落。這期間正是農作物(主要是稻穀)播種的關鍵時期。而灌溉用水的天價又讓農民卻步,只好眼睜睜地看着播種的季節到來卻無計可使。也有部分農民捨不得將土地荒廢而用抽水機抽水插秧的,這樣做也只是確保秋天有一點點收穫,其實根本沒有盈利可圖,有的甚至年投入的那部分資金也未能收回。所以農民辛勤勞動下來,基本上算是無償勞動。更何況人多地少,生產的糧食嚴重不夠,更不用說用節餘去換錢了。

這些年隨着退耕還林工作的開展,林業發展很快(主要是果業),由於先前缺乏市場經驗和戰略眼光,所栽培的品種無非是李子、梨、蘋果、地瓜之類的水果,除富士銷路好一點外,其他幾種則難以出手。因此果農除了要忍受入不敷出的痛苦外,還要面對'賣果難'的尷尬。尤其是今年,我們村由於嚴重的乾旱,玉米等被曬得只剩下枯死的秧苗,農民損失更加嚴重。

困擾農民的另一因素爲人爲因素。部分領導的決策失誤,也給農民留下了無法彌補的損失。盲目發展烤煙就是一個極具代表性的例子。品種不佳,質量不高,土地不宜,收成小,更換品種或農業結構轉型需要相當長的時間。另外,不少地方交通不便,信息閉塞,嚴重影響了當地的經濟發展。

上述的兩種因素,導致農民的人均收入極低,入不敷出的現象嚴重。所以一般家庭中要有1-2人外出打工或經商,形成以工養農和以商養農的格局。

當然,隨着人們觀念的改變的文化水平的提高,農業的科技投入逐漸加大。塑料大棚和薄膜覆蓋技術正在逐步地得到推廣。在土地資源緊缺的目前,兩項技術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推廣,這是一個了不起的進步。

貴州作爲全國經濟比較落後的省份,其所含的銅仁地區又是比較落後的地方,嚴格地說,以上的情況並不具有廣泛的代表性。但通過此次調查,我感慨很多,作爲農民的兒子,我深切地體會到了廣大農民終年勞作的艱辛、痛苦和無奈。不過我堅信,隨着農業改革的進一步深入,農民的日子會一天天好起來。

【第9篇】暑期農民生活狀況調查的社會實踐報告

'農民',這個特殊的稱謂,從它的誕生之日起就註定與土地結下了深厚的情誼。1949年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使農民一改千百年來受剝削、受壓迫的地位,徹底地作了主人。歷史的年輪駛入改革開放的今天,農民的政治地位和生活狀況已經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和提高。但是我們也必須看到,中國,作爲一個發展中國家,在取得驚人的發展速度和改革碩果的同時仍然存在一些問題,

地處黃河流域的山西省,農民生產人口嚴重過剩,而煤炭資源豐富,土地比較瘠薄,所以一度將煤炭業作爲自己的支柱產業,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大量的農民加入到煤炭工人的行列。大同礦務局,陽泉礦務局,汾西礦務局等國有產業的三巨頭,下設有龐大的分支機構,另外不少的不法小煤窯,收羅了附近大量的農民就業,從事煤炭的採挖和運輸,因此,煤炭是山西省解決農業過剩人口做出了巨大貢獻。

由於前期開採計劃性差,加之不法小煤窯的濫採濫挖,煤炭資源日益匱乏,同時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日益突現,原煤的銷售量便直線下降,對煤炭進行深加工的項目、企業還沒有建立,因此煤炭業的發展嚴重受挫,大量正式工人下崗,臨時工、合同工返家務農,農民的隊伍便這樣擴大了。然而土地的狀況沒有很大改觀,人口過剩的問題又重新嚴重起來。

在這樣一種背景和形勢下,今年暑假,我特地在我的家鄉--平遙的東部、南部地區,針對農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狀況展開了調查,發現了困擾農民的兩大因素。

其一便是天災,主要是乾旱和冰雹。以'十年九旱'來形容我們晉中地區(山西省中部,包括平遙、祁縣、太谷、榆次等地)一點都不爲過。6月下旬到8月中旬近2個月的時間內,平遙縣大部分地區滴雨未落。這期間正是高粱等農作物生長的關鍵時期。而灌溉用水的天價又讓農民卻步,只好眼睜睜地看着莊稼乾枯變黃,甚至枯死。也有部分農民捨不得將前期的時間精力和成本付諸東流,只好忍痛花錢買水灌溉施肥。這樣做也只是確保秋天有一點點收穫,其實根本沒有盈利可圖。調查後我做了如下計算:一季莊稼,至少灌溉兩次才能成熟,費用爲14元每小時,一般情況下每畝一次要灌溉4小時。這樣,每畝花去水費115元左右。另外,每畝需化肥約20公斤,每斤1.6元;天旱蟲災時,農藥每畝花費約25元,每畝地總共合計花180元。如將所得產品拿出銷售,如大豆,畝產約150公斤,每公斤約2元左右,所得不過300元。去除耕地費、種子費、運輸費、農業稅等,進農民腰包的不超過30元。所以農民辛勤勞動下來,基本上算是無償勞動。更何況人多地少,生產的糧食僅能夠自己消費,根本無節餘去換錢

這些年林業發展很快(主要是果業),由於先前缺乏市場經驗和戰略眼光,所栽培的品種無非是紅星、金光、國光、富士等老品種,除富士銷路好一點外,其他幾種則難以出手。因此果農除了要忍受入不敷出的痛苦外,還要面對'賣果難'的尷尬。尤其是今年,我縣於6月15日三分之一的地區遭受冰雹襲擊。嚴重的地方,棉花、大豆等被打得只剩下光桿,較輕的地區,果實也遭受'創傷'。8月初,冰雹再次來襲,農民損失更加嚴重。

困擾農民的另一因素爲人爲因素。部分領導的決策失誤,也給農民留下了無法彌補的損失。像前面述及的盲目發展果樹就是一個極具代表性的例子。品種不佳,質量不高,收成小,更換品種或農業結構轉型需要相當長的時間。另外,不少地方交通不便,信息閉塞,嚴重影響了當地的經濟發展。

上述的兩種因素,導致農民的人均收入極低,入不敷出的現象嚴重。所以一般家庭中要有1-2人外出打工或經商,形成以工養農和以商養農的格局。下面是我所做的調查情況的列表,從中可以看出農民的生活狀況:

家庭類型調查項目成員均爲農民成員中有教師、工人、農民等成員中有農民和經商者有外債家庭率

平均月收入(戶)20元500元520元

平均月支出(戶)34.4元430元430元

淨餘-14.4元170元190元

所佔比例5.2%91.7%3.1%95%

其中支出項中除了生活必需外,85%以上的家庭將大部分的收入用於子女的教育經費,這也是造成大部分家庭負債的原因。之一。

當然,隨着人們觀念的改變的文化水平的提高,農業的科技投入逐漸加大。塑料大棚和薄膜覆蓋技術正在逐步地得到推廣。在土地資源緊缺的嶽壁鄉,兩項技術的推廣率達到90%以上,這是一個了不起的進步。

山西作爲全國經濟比較落後的省份,其所含的平遙地區又是比較落後的地方,嚴格地說,以上的情況並不具有廣泛的代表性。但通過此次調查,我感慨很多,作爲農民的女兒,我深切地體會到了廣大農民終年勞作的艱辛、痛苦和無奈。不過我堅信,隨着農業改革的進一步深入,農民的日子會一天天好起來。

xxxxx班

xxxxx

【第10篇】大學生暑期農民生活狀況調查的社會實踐報告

農民,這個特殊的稱謂,從它的誕生之日起就註定與土地結下了深厚的情誼。1949年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使農民一改千百年來受剝削、受壓迫的地位,徹底地作了主人。

歷史的年輪駛入改革開放的今天,農民的政治地位和生活狀況已經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和提高。但是我們也必須看到,中國,作爲一個發展中國家,在取得驚人的發展速度和改革碩果的同時仍然存在一些問題, 地處黃河流域的山西省,農民生產人口嚴重過剩,而煤炭資源豐富,土地比較瘠薄,所以一度將煤炭業作爲自己的支柱產業,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大量的農民加入到煤炭工人的行列。

大同礦務局,陽泉礦務局,汾西礦務局等國有產業的三巨頭,下設有龐大的分支機構,另外不少的不法小煤窯,收羅了附近大量的農民就業,從事煤炭的採挖和運輸,因此,煤炭是山西省解決農業過剩人口做出了巨大貢獻。 由於前期開採計劃性差,加之不法小煤窯的濫採濫挖,煤炭資源日益匱乏,同時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日益突現,原煤的銷售量便直線下降,對煤炭進行深加工的項目、企業還沒有建立,因此煤炭業的發展嚴重受挫,大量正式工人下崗,臨時工、合同工返家務農,農民的隊伍便這樣擴大了。

然而土地的狀況沒有很大改觀,人口過剩的問題又重新嚴重起來。 在這樣一種背景和形勢下,今年暑假,我特地在我的家鄉--平遙的東部、南部地區,針對農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狀況展開了調查,發現了困擾農民的兩大因素。

其一便是天災,主要是乾旱和冰雹。以十年九旱來形容我們晉中地區(山西省中部,包括平遙、祁縣、太谷、榆次等地)一點都不爲過。

6月下旬到8月中旬近2個月的時間內,平遙縣大部分地區滴雨未落。這期間正是高粱等農作物生長的關鍵時期。

而灌溉用水的天價又讓農民卻步,只好眼睜睜地看着莊稼乾枯變黃,甚至枯死。也有部分農民捨不得將前期的時間精力和成本付諸東流,只好忍痛花錢買水灌溉施肥。

這樣做也只是確保秋天有一點點收穫,其實根本沒有盈利可圖。調查後我做了如下計算:一季莊稼,至少灌溉兩次才能成熟,費用爲14元每小時,一般情況下每畝一次要灌溉4小時。

這樣,每畝花去水費115元左右。另外,每畝需化肥約20公斤,每斤1.6元;天旱蟲災時,農藥每畝花費約25元,每畝地總共合計花180元。

如將所得產品拿出銷售,如大豆,畝產約150公斤,每公斤約2元左右,所得不過300元。去除耕地費、種子費、運輸費、農業稅等,進農民腰包的不超過30元。

所以農民辛勤勞動下來,基本上算是無償勞動。更何況人多地少,生產的糧食僅能夠自己消費,根本無節餘去換錢 這些年林業發展很快(主要是果業),由於先前缺乏市場經驗和戰略眼光,所栽培的品種無非是紅星、金光、國光、富士等老品種,除富士銷路好一點外,其他幾種則難以出手。

因此果農除了要忍受入不敷出的痛苦外,還要面對賣果難的尷尬。尤其是今年,我縣於6月15日三分之一的地區遭受冰雹襲擊。

嚴重的地方,棉花、大豆等被打得只剩下光桿,較輕的地區,果實也遭受創傷。8月初,冰雹再次來襲,農民損失更加嚴重。

困擾農民的另一因素爲人爲因素。部分領導的決策失誤,也給農民留下了無法彌補的損失。

像前面述及的盲目發展果樹就是一個極具代表性的例子。品種不佳,質量不高,收成小,更換品種或農業結構轉型需要相當長的時間。

另外,不少地方交通不便,信息閉塞,嚴重影響了當地的經濟發展。 上述的兩種因素,導致農民的人均收入極低,入不敷出的現象嚴重。

所以一般家庭中要有1-2人外出打工或經商,形成以工養農和以商養農的格局。下面是我所做的調查情況的列表,從中可以看出農民的生活狀況: 家庭類型調查項目 成員均爲農民 成員中有教師、工人、農民等 成員中有農民和經商者 有外債家庭率 平均月收入(戶) 20元 500元 520元 平均月支出(戶) 34.4元 430元 430元 淨餘 -14.4元 170元 190元 所佔比例 5.2% 91.7% 3.1% 95% 其中支出項中除了生活必需外,85%以上的家庭將大部分的收入用於子女的教育經費,這也是造成大部分家庭負債的原因。

之一。 當然,隨着人們觀念的改變的文化水平的提高,農業的科技投入逐漸加大。

塑料大棚和薄膜覆蓋技術正在逐步地得到推廣。在土地資源緊缺的嶽壁鄉,兩項技術的推廣率達到90%以上,這是一個了不起的進步。

山西作爲全國經濟比較落後的省份,其所含的平遙地區又是比較落後的地方,嚴格地說,以上的情況並不具有廣泛的代表性。但通過此次調查,我感慨很多,作爲農民的女兒,我深切地體會到了廣大農民終年勞作的艱辛、痛苦和無奈。

不過我堅信,隨着農業改革的進一步深入,農民的日子會一天天好起來。 xxxxx班 xxxxx

【第11篇】2022年關於社會公德狀況調查報告

社會會公德 簡稱“公德”。是指在人類長期社會實踐中逐漸形成的、要求每個社會公民在履行社會義務或涉及社會公衆利益的活動中應當遵循的道德準則。在本質上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或者一個羣體,在歷史長河中、在社會實踐活動中積澱下來的道德準則,文化觀念和思想傳統。它對維繫社會公共生活和調整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具有重要作用。與“私德”相對,這裏的“公德”是指與國家、組織、集體、民族、社會等有關的道德;而“私德”則指個人品德、作風、習慣以及個人私生活中的道德。

商業倫理道德是整個社會道德的重要內容,經營者倫理道德的高低,不僅影響全社會的道德水平,更重要的是與人民羣衆的切身利益和生命安全密切相關。而當溫總理也發出“誠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經到了何等嚴重的地步”的感嘆時,我們就不得不在再次來思考一下“人心究竟是善還是惡”的問題了。對於社會公德滑坡的現狀,小到隨地吐痰,破壞公物,大到食品中添加的各種違章添加劑。

有人說,我們應當感謝中國的食品行業,因爲它讓我們從大米中認識了石蠟、從火腿中認識了瘦肉精、從辣椒醬裏認識了蘇丹紅、從火鍋裏認識了福爾馬林、從蜜棗中認識了硫磺、從木耳中認識了硫酸銅、從奶粉中認識了三聚氰胺的化學作用。也有人調侃說,日本人一天一杯牛奶,振興了一個民族;中國人一天一杯牛奶,震驚了一個民族。而如今,當我們日常消費的饅頭也成爲了有毒物品的

時候,我們實在是不曉得該繼續“感謝”下去,還是該罵其“道德淪喪到了極點”。

出現社會公德滑坡的原因

(一).功利主義的驅使和社會風氣的敗壞。

我國古代教育家孟子有句話說道“上下爭利,國將危矣”。這句古訓歸根到底在一個“利”字。利可以指金錢、權利、功名、也可以指一些便宜、好處等。在利益的驅使下,人們可以昧着良心踩在別人的身上追逐名利、踐踏道德。一些社會學家把道德滑坡歸結爲傳統文化向現代社會轉型時期,人的價值觀發生轉變,道德觀念的迷茫,道德判斷失去方向。由此,社會就形成了一種不良的風氣,越來越多的人,搬出社會就業壓力大,競爭激烈等客觀原因爲自己的不負責任找藉口,從而喪失責任心,負責任的氛圍也就無法建立起來。社會正在形成一種不良的風氣,由此導致人們責任心的喪失。一個喪失責任心的民族,是走向道德滑坡的重要因素,是出現道德滑坡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次,功利主義使得人們公德淡漠。公民的劣根性:自私,愚昧;多疑,冷漠。導致了我們社會道德的進一步缺失。如今的人們只是對自己的家庭、親人、朋友講求道德,一旦進入陌生的環境、進入公共的領域,人們就變得冷漠、不知道關心幫助他人,對他人的熱情幫助始終持有懷疑的態度。在這裏人們擁有的極端的個人主義和自由主義。面對乞討者,人們不再伸出自己的手,面對受傷的人,人們不敢走近一步,怕連累自己。我們已經在道德滑坡的環境裏越走越深,我們的國民在這樣的一個社會,不能正確的分析具體的情況,已經處於道德規範的迷茫期,困惑期,不知道,到底該不該堅持自己原有的價值觀?那些冷漠的人,就是價值體系正在發生轉變的人,就是道德判斷上 網的一羣人。由於公民文化的有待於提高,他們現在正處於十字路口。他們走向那一邊將對社會公德的發展與否有着重要的聯繫。

(二).道德教育滯後--正面教育導向不明,反面警示教育不彰。

道德教育滯後主要表現在學校、家庭、社會三方面。在學校,教育過於功利性,關注的重點更多的在學校的升學率和學生就業率,教學成績成了學校唯一的追求,甚至主宰着學校的生存和發展,而忽視了學校的育人功能,致使學校德育教育滯後,學生德育水平底是“道德滑坡”的重要原因之一。家庭方面,我們從小接受的道德觀念都是父母傳輸給我們的,而父母的道德觀是他們的父母灌輸給他們的。如果父母自身的道德素質不高,不懂得教育或教育方式不足,就會影響下一代的品德素質。況且在當前社會,很多家長忙於工作和事業忽視對孩子的德育教育,更多地重視孩子的知識教育和智能開發,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 沒有意識到對孩子品德教育的重要性。社會方面,德育教育空白無力,沒有形成主流,另一方面社會在對優良的道德行爲、典型道德模範宣傳不足。

(三)政治腐敗

政治腐敗主要的原因在於政治文明缺失。因爲政治文明的缺失,意味着體制和制度的不健全;意味着權利缺乏有效地監督。諸如政治生活中的腐敗、貪污、瀆職、賣官買官;難以想象,一個在各個領域都不遵守公共的道德、倫理、規範,沒有共同權威的約束,而爲達目的不擇手段的私德、行規盛行的社會會是健全的。中國社會仍然是“官本位”爲主體的社會,權力對各種社會資源的過分控制、分配不同程度地存在,從而不同程度地扭曲了某些領域的公共道德、公共規範的公正性。比如在司法、科技、學術、文化、體育等領域,行政權力的過度干預都是明顯的,而權力這隻看得見的手在這些領域帶來的消極後果也是明顯的。

二.解決的相關對策

道德、倫理、信仰等精神方面問題的存在是多種複雜因素長期積累的結果,其改善也絕非一朝一夕之功,更何況以中國國家之大,人口之衆多,又處於全球化的衝擊之下,向現代化轉型的進程之中這樣一種前所未有的格局之下。所以,重建一個道德中國需要從國家到社會,從幹部到民衆多方面的長期的持續努力。

(一)營造良好的社會風氣和良好的道德氛圍。

有些時候,人們的本性還是那麼的淳樸,但是,社會上發生的很多的有關違背道德良心的事情,在給人們敲響警鐘的同時,將人們樂於助人的熱情同樣澆滅了,由此導致了人們的冷漠性,不敢再去助人爲樂,於是,社會上的人都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來對待社會上發生的事情。關於乞討內幕的揭露,是的人們對於弱小者不再抱有同情心。所有的事情都被人們蒙上了懷疑的面紗。我們已經“被冷漠”。

要提高公民的辨別能力和認識水平。孟子曾說,性本善。中國多年沿襲下來的文化傳統,在尊老愛幼、愛國主義等方面的還是可以的,但是,在社會大浪潮的衝擊下,在不良社會風氣的引誘下,不少人已經開始動搖曾經的價值體系,開始出現動搖。所以,國家有必要採取合適的措施,進一步提高公民的認識水平,增強公民辨別是非的能力。能根據自己的價值觀做出正確的判斷,而不是人云亦云,隨波逐流。我們這個社會缺少特立獨行,不同流合污,不願被世俗同化的人。所以,從根本上,必須提高公民的意識水平,提高他們看待問題的能力和鑑別能力。

(二)加強道德教育宣傳,樹立正確社會嚮導。

充分利用網絡、媒體、報刊等是重要傳播工具,樹立典型,加強學習宣傳道德模範。如 “五講四美三熱愛”的倡導、社會主義八榮八恥榮辱觀的學習、英模的演講、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的評選等。學校教育應該一改傳統的理論教育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通過隱性教育法把德育內容潛移默化滲透到學生身上,並使其內化爲其良好的道德素質。鼓勵在家庭中營造良好德育環境,父母應以身作則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重視孩子的思想道德素質教育,做到教育從娃娃抓起。作爲家長必須矯正陳舊落後的教育方式,克服溺愛、粗暴等錯誤方法,要多與子女溝通交流。同時,家長的教育觀念也要轉變,不能只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更要重視子女的思想品德修養,只有這樣,才能把孩子培養成符合社會需要的人才。社會上應加大宣傳力度,媒體在做公益廣告和宣傳時應該更加註重平民化,亦需要注重宣傳的多樣化,把正面教育和反面教育結合起來,樹立正確的社會嚮導,使人們在耳濡目染之下,自覺淨化心靈,不做一個道德淪喪者。

(三)加強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

傳統文化中積澱着我們中華民族優良的傳統,一個傳統文化代表着一種民族精神,是我們丟棄不得的。中國多年沿襲下來的文化傳統,如尊老愛幼、愛國主義、誠實守信等都體現了社會公德的方方面面。對於傳統文化,我們要學會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爲我所用。用傳統的力量從源泉上淨化社會不良的風氣。教育的功能在不斷地強化,國家在教育方面必須統籌考慮。學會選擇適當的教學材料來教育我們祖國的下一代。前段時間,就魯迅的文章要不要加入教科書鬧得紛紛揚揚,於我看來,魯迅的批判精神同樣適用於這個社會。魯迅對冷漠、自私,麻木的看客的痛恨照樣警惕着我們不能做新一代的看客。魯迅關於國民革命的批判和經驗總結,同樣告訴我們要懂得羣衆的重要性。魯迅是在用血的事實告訴我們應該怎麼去做。所以,教育工作者必須在教學方面引領好祖國的下一代,至此,我們的民族纔會強大,纔會具有凝聚力,纔會不斷進步。只有少年強了,我國纔會強。

【第12篇】暑期農民生活狀況調查社會實踐報告

在當下這個社會中,報告十分的重要,報告成爲了一種新興產業。一起來參考報告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暑期農民生活狀況調查社會實踐報告,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農民,這個特殊的稱謂,從它的誕生之日起就註定與土地結下了深厚的情誼。1949年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使農民一改千百年來受剝削、受壓迫的地位,徹底地作了主人。歷史的年輪駛入改革開放的今天,農民的政治地位和生活狀況已經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和提高。但是我們也必須看到,中國,作爲一個發展中國家,在取得驚人的發展速度和改革碩果的同時仍然存在一些問題。

地處黃河流域的山西省,農民生產人口嚴重過剩,而煤炭資源豐富,土地比較瘠薄,所以一度將煤炭業作爲自己的支柱產業,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大量的農民加入到煤炭工人的行列。大同礦務局,陽泉礦務局,汾西礦務局等國有產業的三巨頭,下設有龐大的分支機構,另外不少的不法小煤窯,收羅了附近大量的農民就業,從事煤炭的採挖和運輸,因此,煤炭是山西省解決農業過剩人口做出了巨大貢獻。由於前期開採計劃性差,加之不法小煤窯的濫採濫挖,煤炭資源日益匱乏,同時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日益突現,原煤的銷售量便直線下降,對煤炭進行深加工的項目、企業還沒有建立,因此煤炭業的發展嚴重受挫,大量正式工人下崗,臨時工、合同工返家務農,農民的隊伍便這樣擴大了。然而土地的狀況沒有很大改觀,人口過剩的問題又重新嚴重起來。

在這樣一種背景和形勢下,今年暑假,我特地在我的家鄉--平遙的東部、南部地區,針對農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狀況展開了調查,發現了困擾農民的兩大因素。

其一便是天災,主要是乾旱和冰雹。以十年九旱來形容我們晉中地區(山西省中部,包括平遙、祁縣、太谷、榆次等地)一點都不爲過。6月下旬到8月中旬近2個月的時間內,平遙縣大部分地區滴雨未落。這期間正是高粱等農作物生長的關鍵時期。而灌溉用水的天價又讓農民卻步,只好眼睜睜地看着莊稼乾枯變黃,甚至枯死。也有部分農民捨不得將前期的時間精力和成本付諸東流,只好忍痛花錢買水灌溉施肥。這樣做也只是確保秋天有一點點收穫,其實根本沒有盈利可圖。調查後我做了如下計算:一季莊稼,至少灌溉兩次才能成熟,費用爲14元每小時,一般情況下每畝一次要灌溉4小時。這樣,每畝花去水費115元左右。另外,每畝需化肥約20公斤,每斤1.6元;天旱蟲災時,農藥每畝花費約25元,每畝地總共合計花180元。如將所得產品拿出銷售,如大豆,畝產約150公斤,每公斤約2元左右,所得不過300元。去除耕地費、種子費、運輸費、農業稅等,進農民腰包的不超過30元。所以農民辛勤勞動下來,基本上算是無償勞動。更何況人多地少,生產的糧食僅能夠自己消費,根本無節餘去換錢,這些年林業發展很快(主要是果業),由於先前缺乏市場經驗和戰略眼光,所栽培的品種無非是紅星、金光、國光、富士等老品種,除富士銷路好一點外,其他幾種則難以出手。因此果農除了要忍受入不敷出的痛苦外,還要面對賣果難的尷尬。尤其是今年,我縣於6月15日三分之一的地區遭受冰雹襲擊。嚴重的地方,棉花、大豆等被打得只剩下光桿,較輕的地區,果實也遭受創傷。8月初,冰雹再次來襲,農民損失更加嚴重。

困擾農民的另一因素爲人爲因素。部分領導的決策失誤,也給農民留下了無法彌補的損失。像前面述及的'盲目發展果樹就是一個極具代表性的例子。品種不佳,質量不高,收成小,更換品種或農業結構轉型需要相當長的時間。另外,不少地方交通不便,信息閉塞,嚴重影響了當地的經濟發展。 上述的兩種因素,導致農民的人均收入極低,入不敷出的現象嚴重。所以一般家庭中要有1-2人外出打工或經商,形成以工養農和以商養農的格局。下面是我所做的調查情況的列表,從中可以看出農民的生活狀況: 家庭類型調查項目 成員均爲農民 成員中有教師、工人、農民等 成員中有農民和經商者 有外債家庭率平均月收入(戶) 20元 500元 520元平均月支出(戶) 34.4元 430元 430元 淨餘 -14.4元 170元 190元 所佔比例 5.2% 91.7% 3.1% 95% ,其中支出項中除了生活必需外,85%以上的家庭將大部分的收入用於子女的教育經費,這也是造成大部分家庭負債的原因之一。

當然,隨着人們觀念的改變的文化水平的提高,農業的科技投入逐漸加大。塑料大棚和薄膜覆蓋技術正在逐步地得到推廣。在土地資源緊缺的嶽壁鄉,兩項技術的推廣率達到90%以上,這是一個了不起的進步。山西作爲全國經濟比較落後的省份,其所含的平遙地區又是比較落後的地方,嚴格地說,以上的情況並不具有廣泛的代表性。但通過此次調查,我感慨很多,作爲農民的女兒,我深切地體會到了廣大農民終年勞作的艱辛、痛苦和無奈。不過我堅信,隨着農業改革的進一步深入,農民的日子會一天天好起來。

【第13篇】寒假社會實踐調查報告:大學生春節時間安排與消費狀況調查

以前人們都說大學生是天之驕子,隨着各大學的擴招,現在大學生沒以前哪種社會優越感了,哪麼作爲90後的新一代大學生又是怎樣過春節的呢,他們的放假的時間安排及消費觀念又是怎樣的呢,筆者選擇大一學生作爲調查的對象,通過問卷調查及qq調查的形式調查了近100名學生的情況,得出瞭如下。

調查對象:

由於假期的時間比較難確認其是大學生,所以這次的調查是 30%是通過派 問卷的形式,而另外 70%則是通過 qq 或 msn 來通過問答的形式來獲取被調查對象的問題,因此本次調查的對象是:街上大學一年級學生:30 名,國中同學:40 名,高中同學:30 名。

調查的內容:

就本次的調查通過對大學一年級學生是否合理的安排了春節的時間進行了 適當的課外積累、充電;是否符合大學一年級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哪些方面更多的大學一年級 學生去參與;大學一年級學生是否能夠適當的消費以及正確的消費,是否逐漸體會到了社會 的那種緊張的狀況。

調查方法:

通過派發問卷進行調查,發放問卷共 30 份,收回有效問卷 30 份,以及在互 聯網上通過製成問卷的方式來向另外 70 名大學一年級的學生來進行數據的統計,寫作網最後製成 圖表以及答卷方式顯示調查的結果。

調查結果:

【第14篇】2022年9月當代城市中學生社會人格狀況調查報告範文

我們的社會處在現代化的進程當中,而教育界也在逐步完成自身的現代化。新的時代需要新的培養人的機制,新的人才需具備哪些特徵?目前學校和家庭對中學生的不利影響有哪些?這些問題自然成爲我們關注的焦點,故而在1999年“社會調查實踐課”中,我們選定了“全國26個大中城市中學生家庭與學校教育現狀抽樣調查”這一課題。經過調查和分析彙總,參考各種文獻,現選取當代中學生的社會人格特徵作研究對象,原因有以下兩點:①通過調查瞭解當代中學生社會人格的現狀,可以發現我們的家庭、學校在學生性格培養上存在的不足,是哪些因素導致積極的社會人格,而哪些又導致消極的人格。②對目前處在轉型社會中的我

國中學生而言,其社會人格同其社會的性質同樣具有過渡特徵,在傳統與現代的人格類型轉換的現階段中透視當代中學生的人格特徵,哪些透視出時代的特色,而哪些還體現出歷史的束縛。前一點主要出於應用的思考,而後者則更多偏重於對社會文化變遷的理論思考,所有這些,構成了我們從事調查的研究目的與意義。

研究方法

對於社會人格的基本界定,我們是這樣把握的:“即是指在特定歷史階段下其一社會羣體在互動過程中產生的爲羣體每個成員所認可和接受的羣體心理特徵。這種心理特徵既是社會性的,同時又伴隨價值判斷過程。”社會人格產生於社會行動,是指“行動的個人賦予其行動以主觀意義,行爲考慮到他人並在其行動過程中以他人爲目標”的這樣一種心理特徵 。

而研究中的理論假設則主要採用了類型學的方法,正如後文斯賓塞的“尚武社會”和“工業社會”的劃分一樣,我們將社會人格分爲傳統與現代的兩種典型,而社會轉型中的中學生社會人格也具有過渡的特徵,即舊的社會形態中的某些社會人格與新的社會形態對某些社會人格的表現同時在當代中學生身上體現,而且正向後者轉化。

在研究中,我們採用了抽樣調查的方法,將全國所有城市分爲大、中、小三等,然後在大中城市中按多階段分層抽樣方法隨機抽取了26個城市作研究對象,共計回收中學生答卷275份,經檢查,結果客觀有效,問卷質量高,並採用spss統計軟件作統計分析,並按照調查工作計劃中確立的指標項目分別作檢驗分析,同時結合圖書館中的人口學資料,作了初步的思考。下文中,擬從當代中學生對所處環境的態度與感受、偶像崇拜、人格傾向、轉型社會人格結構幾方面具體闡述。

二、社會轉型期中學生對所處家庭和學校環境的感受和態度

家庭是影響和作用於個體思想觀念、心理特徵和行爲方式的主要社會環境之一,我國素有“三歲看老”的說法,即從一個側面說明了早期的家庭教育對個人一生的行爲規範、心理特徵、價值觀念、生活方式以至個性氣質、品德塑造的重要作用,據鄭杭生先生所編的《社會學概論新修》 ,家庭對個人的社會化的影響大致有三:①家庭教育和家庭環境的影響是一個社會化的開端,家庭環境因素對個人的觀念、心理和行爲習慣會發生潛移默化的深刻影響。②家庭環境對個人社會化的另一重要意義在於對兒童的感情和愛的培養,家庭環境對個人而言,其作爲感情交流和體驗愛的主要場所無疑較之其他社會環境重要得多,豐富的感情交流對一個人感情和心理的正常發展,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而這種感情的社會化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所處的家庭感情交流的程度如何。③家庭中父母的權威對兒童的社會化具有重大影響,家庭環境中的權威形象和親子之間的感情交流,使家庭社會化對個體的心理和觀念具有強大的滲透力和塑造力。基於此,在我們的調查中,重點設計了有關方面的題目,經過初步的統計分析和基於理論的思考,我們認爲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是頗值得我們思考的。

1.部分父母老師的德育影響力與子女自身難以協調一致。在被調查的中學生當中,有70.2%的父母較注重子女的德育教育,而且在平時能夠作到言傳身教,自身具有示範性作用,這對子女的教育是非常有利的,但同時我們也應看到有29.8%的父母則不是很注重德育的教育,這已是一個不低的比例,事實上,父母親在家庭內的各種行爲所體現的道德、形象和道德內涵在很大程度上成爲子女的楷模,這在人生觀尚未完全定型的青春期前期的少年兒童中尤爲如此。父母與子女在家庭裏充當的角色與地位存在一定的差異,具體說“父母是施教者,子女是受教者,是依賴者,他對有支配權的一方--父母,會發現’自居作用’,而子女在這種作用下會追隨和仿效父母,以期將來能成爲父母那樣的人。 ”當然這種機制的作用有時完全是潛意識的。由調查的結果來看,在問及學生“當老師教導您怎樣做人與父母教導不一致時,您會選擇什麼?”有4.7%的中學生選擇了(a)“聽父親的”其較之(b)“聽母親的”所選比例4.3%稍高,但由此已可看出現代中國家庭德育中母親的地位較之古代“父嚴母慈”的家庭中母親的地位已有很大的提升,雖然這樣,還是可以看出現代中學生對父母的教導的依賴性已下降到足以引起重視的地步,因爲也有11.9%的學生選擇(c)“聽老師的”,可見在學生的品德教育的施行者中,老師無疑是較之家長更具有道德典範和說服力的人物,其所行所言會給尚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奠基階段的中學生帶來巨大的塑造性影響。當然,在“父母教導與老師教導不一致時”,大多數中學生還是理性地選擇了“誰對就聽誰的”(f),這一比例達50.2%,而不是像以上三個簡單地選“父親”(a)4.7%、“母親”(b)4.3%或“老師”(c)11.9%那樣,“誰對就聽誰的”表明了他們已具有判斷的能力,不盲從、不迷信權威,這是當代青少年心理上的一個顯著特徵。不過我們仍須看到另一面,竟然有24.3%的中學生選擇(e)“誰的說法與我相符合就聽誰的”,這一比例之高是讓我們始料不及的,我們起碼可從中看出當代中學生的“自我中心”傾向的表現,當代的中學生,由於獨生子女佔較大比例(本次調查結果中,獨生子女佔66%),在家庭中地位較高,致使一部分學生以自我爲中心的性格特徵得到強化。而這種性格特徵一方面會導致一部分學生持有過度的“自尊感”,而且對於他們未來生活中面臨的人際關係的良好發展無疑是一種潛在的阻礙。這一部分學生較之前面“誰對就聽誰的”那些學生而言,更難以與人相處,常常以自己的價值標準評判一切事物,難以做到客觀、公正和替他人着想,這是我們今後的教育工作中所應重視的一個問題。最後,我們關注到選擇(d)項“誰的都不聽”的那一部分學生羣體,這一部分學生佔總體的4.7%。他們的回答顯明地表現了接近青春期和正處在青春期中的青少年所普遍具有的叛逆性,不過他們的回答更趨極端罷了。叛逆性,這種具有抵抗色彩的心理特徵,本身就是該年齡段人羣的社會人格之一,中學生“他們在這一時期特別注意觀察和認識各種社會角色的意義,學會扮演不同的角色,實現角色的自我不同,而如果個人在這一時期的社會交往活動缺乏主動和自信,將不能正確地理解各種社會角色的意義,而在活動出現角色混淆不清的現象。” 既然青少年特別注意觀察他人的行爲以利於自己的角色扮演,但同時家庭裏父母的教導與學校里老師的教導如果存在價值指向上的不一致性(這種情況目前在我國的確存在:老師作爲傳統的道德訓導者與尤其在市場經濟環境下的家庭中父母的價值觀實際是有很大的不一致性的)這種不一致性增加了青少年的困惑,有時讓他們無所適從,兼之在現代化的進程中,人的自我意識與獨立意識發展進程加快,而且快速的知識、科學技術的更替又打破對以往權威和長輩的一味服從,於是一部分青少年就有可能不重視傳統的道德教育,他們就可能“誰的都不聽” 。

那麼在學校裏,作爲“德智體美勞”教育中居首位的“德”又如何呢?調查結果:a)9.8%的老師只強調學習,從不教導學生的品德;b)20.8%的老師強調的道德品質教育雖已在校園內列爲正規的課程,但形式老套,所舉的榜樣人物、模範事蹟,空洞而缺乏說服力。c)46.4%的老師雖能深入淺出,於日常生活中舉現實例子對學生作頗有說服力的道德教育,但多半“光說不練”,給學生所作的示範性作用不強,d)僅有23.4%的老師才能做到不僅課堂強調品德教育,而且言行一致,以身作則。由此可見,目前中學課堂上的思想品德教育已有落後於形勢的跡象,德育的空洞無實際內容,榜樣人物缺乏時代性,缺乏說服力,不能面對新時期青少年的心理髮展的要求已成爲中學生對德育評價不高的一個主要原因,而實際上,據“對學校各科開設的課程滿意度”之調查題目的結果看,中學政治課的平均滿意度爲2.60,已接近取值“③”--“態度一般”,即使平均值仍在“一般”與“較滿意”之間,但有近40%的學生評價很低,這表明了中學德育改革的勢在必行。

2.學生在家庭內、學校內缺乏與家長、老師的情感交流,就調查問卷中“交流狀況”一題而言,“與同學談心或討論問題”是中學生人際交往中最爲頻繁、最爲主要的形式,用spss中的descriptive(描述性統計)功能得出中學生總體對“與同學交流與討論”一項的總體平均值爲1.87,在取值①“非常多”與②“較之多”間,靠近“較多”,這反映了中學生的人際交往對象中,同輩羣體和首屆羣體間的交流更容易讓他們接受,正是在這種交流中個人開始作爲一個主動參與者,作爲一個社會的“準成員”逐步領會各種社會角色的含義和規範。其次,“與父母一起看電視”的總體平均值爲2.53,在取值②“較多”與取值③“一般”中間。但相比之下,語言的交流狀況則不是很令人樂觀,“與母親談心和討論問題的總體均值爲2.71已靠近”一般“水平,”與父親談心和討論問題“均值爲3.13,”與老師談心和討論問題“均值爲3.62,已在”一般“與”較少“之間,且大大低於與母親的交流狀況均值。由以上數據得知,青少年選擇的交流對象首先是同學或朋友,其次是母親,再次是父親,最後纔是老師,這同目前的學校教育現狀有關,據調查,僅有1.7%的學生承認經常有老師到家中家訪,有20.7%的學生承認偶爾有老師家訪,有77.4%的學生從未見過老師家訪。同樣,在對”學校諸方面的滿意度“調查中,學生最不滿意的列舉項中,排在第三位的就是學生認爲”師生間缺乏交流與理解。“應試教育格局下師生間缺乏交流,親子間缺乏溝通已成痼疾,目前,素質教育已提到中國教育改革的議事日程上,我們相信在將來的學校教育中,越來越多的師生間會建立一種融洽、和諧的友誼關係,這是新時代社會的需要,也是未來人人格的需要。

3.對家庭、學校的各種狀況的滿意度:在問卷上,我們一共詢問了中學生對其家庭的七種基本情況的滿意度,得到的每項的平均值均在取值②”較滿意“與取值③”一般“之間,但達不到超過”較滿意“的水平,按滿意度從高到低地排列爲:”父母從不體罰自己(2.12,指均值,下同);“對父母的職業”(2.27);“對家庭的住房情況”(2.41);“對家裏給自己的零用錢”(2.48),“對家庭的收入”(2.53),“對家庭對自己的興趣的瞭解”(2.56),最低的是“聽取自己的意見”(2.74),由均值最低的兩項來看,目前中學生對家庭覺得較不滿意的方面主要還是親子間的交流與瞭解不夠,特別是對自己缺乏一種“以成人對待”,能夠給自己在家中以一定的決定權和發言權的民主態度,這對於處在青少年期的中學生而言,是一種缺乏認同與肯定的不利因素,故而當我們在“自我評價”一題中詢問“您覺得自己是否獨立”,回答值的平均值爲1.88,非常靠近值②“一般”水平,由此可見青少年學生面對以上家庭環境難以培養自我的獨立感與成就感。

同樣,我們就學校的各項情況也作了滿意度調查,在涉及到的12個學校方面選項的詢問結果中,學生反映最不滿意的就是“作業太多”,其次爲“課本內容單調、乏味”,再其次,中學生對“師生間缺乏理解與交流”也不滿意,這是三個主要的方面,也可以看作是“填鴨式”教育的直接弊端,中學生不是學習的機器,他們應該在學習中具有很高的主動性、創造性,這種“填鴨”教育一方面使師生關係容易趨於緊張,另一方面又可能剝奪一部分學生人格的自由發展,例如社交方面,在這樣的教育體制下,學校大都重升學而輕素質教育,據調查,僅有20.0%的學校開設過培養學生“個人氣質修養、社交技巧”的素質課,而學生自己反映“同他人打交道”的社交能力從調查結果看,均值爲2.56,總體在“一般”水平附近,實在不高。著名的美國成功學的創始人之一卡耐基曾說過:“一個人的成功,其中只有15%直接得助於他的專業知識,而85%得助於他的人際交往能力”,此言雖未免盡對,但未來的社會中,良好的社會交往能力是一個人取得成功的必具條件之一,而其他的精神特徵,例如現代人必需的“合非精神”,在我們的中學生中也表現得讓人不滿意,這一點下文將具體描述。

4.家庭、學校中性教育方面的問題:據調查,在中學生中有69.8%的人接觸過學校開設的生理衛生課教育,而30.1%的人則根本未上過這方面的課,更不用說對性知識有科學全面的瞭解,對性生理知識有80.2%的人聲稱“瞭解一點”,而9.2%的人完全不瞭解,僅有10.6%的中學生聲稱有“全面的瞭解”。由這些數字可見,目前在廣大中學開設的性教育或生理衛生課中的性教育內容的講授確有“擺樣子、走過場”的現象存在,而在家庭中,“父母對性知識方面的回答態度”更令人堪憂,60.9%的父母從不過問孩子這方面的問題,更談不上教育,11.0%的父母不好意思回答,只引導孩子自己去看書,更有5.7%的父母禁止子女打聽此類問題,而2.6%的父母對子女的問題置之不理。那麼,在總體中,僅有17.6%的父母能夠做到以科學、開明的態度向孩子說明性方面的科學知識,而不是一味採取“諱疾忌醫”的態度。事實上,性知識作爲個人知識結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個人的未來生活質量及心理成長都有着重要的影響,這方面的知識若不完善,則個人的人格也不能視爲完善的人格,在學校、家庭中科學地講解性方面的知識,決不是“狼來了”的危機的表現,反而一味地隱瞞或避而不談,鑄成錯誤,其後果往往是非常嚴重的,例如同性戀心理的完成,其中兒童期家庭性別教育的失誤(如給男孩以完全女孩式的教育)和青春期性心理教育的缺乏都是極重要的決定因素或促成因素。

青少年正處在性意識的有意識自我發展時期,而且對於此方面的瞭解一般不多,這正是我們需要加強教育工作,以培養他們健全人格的關鍵時期,如果在青春期的前期沒有科學的性知識的學習,則將給他們帶來以後生活的苦惱和人格的不良發展傾向,就目前調查的情況看,青少年學生性知識的獲得有很大一部分是通過非正式的“地下渠道”得來的。在“黃色傳播渠道”的調查中,就一般色情文化傳播的三個主要渠道而言,在當代中學生中,同學或同輩羣體之間的口頭傳播是瞭解性知識的最主要途徑,有46.0%的中學生曾聽過自己的同學講過不健康的黃色故事或笑話。而較之以往不同的是,黃色書刊的影響已讓位給黃色錄像和光碟,有29.4%的同學曾讀過或見同學讀過黃色書籍,而有40.4%的同學曾看過或見同學看過黃色錄像或光碟,這向我們說明了一個情況,中學生目前的性知識不僅不夠科學,而且有被現代高科技的聲、光、影、動作俱備的色情錄像、光碟腐蝕心理的趨向。這對他們的不良影響較之以往單一的黃色雜誌書籍更爲甚,而當今的中學生家庭內,給孩子購買電腦的家庭比例已上升至17.2%(指城市內),在這些家庭中的父母們,我們認爲他們有必要掌握一些電腦知識,隨時瞭解自己的子女電腦的使用情況,避免孩子用電腦當作色情觀賞的工具,防微杜漸,不讓色情文化玷污他們的心靈。

以上列述的道德協調狀況;人際溝通狀況;對學校家庭環境的滿意度;性生理教育四個方面的問題均是個人社會化過程中非常重要的環境因素,所以尋找當代中學生對其家庭、學校環境的認識和感受態度,是有助於解釋他們的社會人格特徵的,這也正是我們羅列出以上的調查數據的原因。

三、偶像崇拜與人格傾向--從職業分層的角度看

偶像者,是指人們在生活中具有極高認可度的某種人的類型,人們樂於接受這一類型人的行爲模式、思維習慣,以至價值觀。而且逐漸發展成爲一種附着較強烈、情感的社會行動--崇拜,一個社會有什麼樣的偶像,能說明該社會中的主導價值觀及現實階層地位的分佈狀況;傳統的價值觀和外來的價值觀,本土文化和舶來文化、現實的社會環境和理想的人生目標等等外在社會因素是怎樣在個人的意識裏生根發芽,並接受與其他思想的碰撞?而偶像崇拜即是這種“內化”的一個現實例子,只不過它體現得感情較爲強烈罷了,什麼樣的社會即會有什麼樣的合理性社會人格,“20世紀60年代以約翰列農爲首的’甲殼蟲‘搖滾樂隊”成爲那代人的世界級偶像,美國前總統卡特也說:“他的精神’甲殼蟲樂隊的精神’--急躁活躍和認真誠懇,嘲諷和理想主義都加在了一起--成了整個一代人的精神。” 而十餘年前在我國曾十分流行的一首歌曲以“跟着感覺走,緊抓住夢的手”的歌詞成爲一些年輕人的人生信條,也跟當時我國社會的普遍心態有關,偶像崇拜與社會人格相互影響的關聯由此可見一斑。同時,偶像類型的劃分標準帶給我們一定的困難,因爲考慮到某種偶像大多與其職業有着固定的聯繫,因此我們試圖從職業分類的角度求解析。在問卷題目中列出的十餘種偶像類型--它們其中大多數是按職業類型而確立的,而且這樣做的結果也能讓我們通過目前社會上的十餘種主要職業在當代中學生心目中地位的分佈狀況有一個全面的認識,這就是本節標題下附加“從職業分層的角度看”副標題的目的。

在我們的調查中,詢問了“你最崇拜哪種類型的人?”得到以下結果:在所列的13項偶像類型中,選擇“體育明星”作爲崇拜偶像的人數最多,佔總體的15.2%,其次爲歌星和電影明星佔總體的13.8%,由此可見“星”在中學生心中的份量,共有29%的學生崇拜明星,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很大一部分中學生渴望自主、渴望展示自我、期望自己成爲社會注目的中心。這一點是同上文的調查結果不謀而合的。同時有13.8%的人選擇了不崇拜任何人,在這裏,自主意識選擇了一種略帶反叛精神的形式出現,這樣的青少年已不滿足於崇拜他人,他們變得敢想敢幹,他們或許崇拜的就是他們自己!不管我們贊同與否,這種社會人格卻是我們的社會、我們的時代所要求的,中國太需要一批自視頗高、敢想敢幹的年輕人了!位居第三的選擇是“軍人”,佔11.6%,當今的軍人身份受到中學生的青睞與其享有的較高社會地位和待遇有關,而且近年來我國面臨的不大太平的國際政治環境又使軍隊的實力有所上升,其在未來將報考高校或參軍的中學生中形象有所改善。接下來是“科學家”,佔10.7%,傳統的崇拜偶像已不大佔優勢,代之而起的是對“商界名人”的崇拜,佔8.9%,可見當今社會的年輕人已告別了往昔“恥言商”的舊日景況,他們當中的一部分已具有對財富追求的理想目標,相比之下,選擇“著名政治家”爲崇拜偶像的只佔4.9%,選擇“優秀教師”作崇拜偶像的僅佔2.2%,由此我們可以想像雖然師範院校在大學聯考中也是報考的熱門,但在報考的考生中又有多少人是以當老師爲人生的理想呢?傳統的偶像在當代中學生心目中已日益顯得沒有魅力,其中選擇“生產勞模”的比例最低,爲0.9%,只有極少數的中學生期望未來作一個“優秀的工人”。

由以上的數種偶像崇拜的排列狀況看,在當今中學生的社會人格結構中,有一些新的特點出現,樂於表現自我,注重自身的獨立性,敢於直言利益,注重職業的經濟收入和社會地位,對強調奉獻而回報不高的職業類型興趣不大。或許我們可以說這是功利的一代,但事實上,這正是商品經濟所呼喚的社會人格。他們是歷史與文化的適應者,但更是未來的開拓者。

轉型社會中社會人格也發生從傳統向現代的過渡。而在此過渡階段便呈現了兩種截然不同的社會人格類型的嬗變。美國社會學思想家在其“尚武社會”與“工業社會”的劃分中,對“尚武社會”的社會成員的精神特徵歸納爲:“一致、服從、忠誠、墨守成規、無創新精神、依賴權威,以及關於現狀既是自然的又是惟一可能的信念。由具有這種思想組成的社會必然是保守的和敵視創新的,不靈活的及難以重新組織的……。”而他對於“工業社會”的描述則爲:“……個人更注重個人的利益;不強求價值信念的同一(這實際上意味着整個社會中的人們更具備”寬容“和”同情“的精神,但須注意,這裏”同情“指的是類同於馬克思·韋伯所提出的”解釋性的理解“,即”是指在獲得關於指導行動者的動機的知識的理解行爲“ ,頗類似於孔子的”忠恕之道“裏的”盡己之心和推己及人“ ,也就是能站在他人的立場上,以他人的價值觀念看待事物);願意在價值多元化的組織中而不願在強制性的組織中生活;強調個人的努力,視自致的社會角色的價值高於先賦的社會角色的價值;尤其重視個人的獨立意識和求新求變精神,而不願受制於一般輿論的束縛;對待他人更顯尊重但不屈服迷信權威;不願受他人的役使而力求保持合作的夥伴關係。”

當然,以上兩種社會類型的劃分僅僅是兩種理想型的劃分,而就目前我國的階段看,處於這兩者的中間階段,也就明顯地帶有社會人格的過渡特徵,在社會的轉型期中,無疑也會帶有一些市場經濟體制下的消極影響,人的發展狀況也會具有一些新的變化,如人格分離、心理浮躁、焦慮和動盪不定、價值觀困窘、行爲易失範等等。但從歷史的取向上看,塑造經濟關係及意識上獨立自主的個人是市場經濟的要求,市場要求個人具有與企業同樣的主體地位,淡化依賴性;而且更要求人的平等意識,這不僅指人的法律地位平等,更注重的是平等的競爭,當然這種競爭的平等“只能是機遇均等,而不能是完全的平等……” ;同時更鼓勵個人具有風險意識,“高風險投入纔能有高收益回報”的觀點已深入人心;人們互相之間的社會互動帶有信息社會的“廣而不深”的時代特徵,更重功利和時效;極爲重視契約型的人際關係;由於人的自主性及自尊心大爲增強,故尊重他人,持合作精神與人共事已成爲社會的共識;強調機遇,在獲取社會價值目標上有時甚至存在僥倖的心理,如期望靠彩票發大財而促成摸獎的火爆場面的現實寫照;凡此種種社會心態的演變及社會人格的變化,我們認爲均會深刻地影響當代中學生的社會人格的形成。市場經濟已向新時代的人格作出了要求,那麼,當代中學生是否適應這種挑戰呢?

四、當代中學生社會人格結構現狀的分析

社會人格的結構,我們這裏是指各種社會人格特徵在該羣體意識中的等級分佈狀況,等級作爲結構的特徵之一,它有着高低之分,而評判高低的標準,在這裏我們採用“[垂直的等級]--以能量的獲得的優先排列順序” 即社會人格的結構中的高低等級的劃分爲準,主要是看主體對各種社會人格特徵的重視度或試圖改善的努力度--這是能量的一種形式。具體地說來,在當代中學生的社會人格特徵中,哪些是擁有高贊同度的,哪些是擁有中等贊同度的及哪些只擁有低等贊同度,這就是他們的社會人格結構特徵。在我們的調查問卷中,有關的題目爲“您認爲一個人最重要的品質是什麼?”回答的選項共包括當代人的普遍人格特徵爲14項,其中被選比例最低的爲第10項“勤儉節約”(比例爲1.4%),而被選比例最高的爲第1項“自尊”和第4項“善良、寬容精神”(均爲14.2%),於是我將1.4%~14.2%之間的距離三等分。得出1.4%~5.7%,5.7%~10%,10%~14.2%三個比例值的等級區間,每區間的長度均約爲(14.2%-14.2%/3)≈4.3%。這樣就得出了低贊同度、中等贊同度及高贊同度三個等級劃分的層,我認爲這種方法雖是一種嘗試,但仍然是較爲科學的,下面將分別討論三個等級層中的社會人格特徵。

低贊同度等級層:屬於此層中的社會人格共有6項:分別是⑤“獨立思考”(4.4%);⑥“慷慨大方”(1.9%);⑧“有合作精神”(1.9%);⑨“尊老愛幼”(3.6%);10“勤儉節約”(1.4%),這些社會人格在當代中學生心目中屬於不被重視的類型,他們中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才認爲其爲“最重要的品質”。“勤儉節約”雖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但在當今社會環境下的青少年已不再信奉他們的父輩所秉承的經濟觀,更多的人體現出一種理財的新觀念,他們講求生活的質量,卻又不會輕視每一分錢,該花的決不吝惜,不該花的決不胡花,故只有1.9%的人贊同“慷慨大方”爲最重要品質。而“尊老愛幼”的比例之低,則恐怕要歸咎於現代家庭中子女的地位畸形偏高,中學生普遍有“小皇帝”心態。他們對這樣的傳統美德,缺乏較深的體會。在生活中養尊處優,不能吃苦,因此也不大讚同“工作勤奮”的踏實態度,由於上述家庭、學校的某些原因,現代中學生的獨立性也不夠強,同時現行的教育體制中鼓勵學生思辨精神的因素甚少,故中學生也普遍未認識到“獨立思考”的重要性。最後,中學生中“缺乏合作精神”的態度是最令我們擔憂的,隨着社會分工的日益專門化,以及人們的社會交往日漸變得“大量化、深度淺”的特徵,個人要想在未來的社會中獲得成功而又缺乏合作精神則無異於天方夜譚,當代中學生未能認識到這一點,而過分強調個人的能力,以個人爲中心,這是極爲有害的。

中等贊同度等級層:在這一等級層中,共有四項。②“正義感”(8.2%);(11)競爭意識“(6.0%);(12) ”待人真誠“(9.2%);(14) ”意志堅強“(8.0%)。其中②、(12)兩項更接近傳統道德對國人的要求,當今的中學生雖對正義感有中等程度的支持,但結合”偶像崇拜“中的僅5.8%的人崇拜”見義勇爲“的英雄,可見大多數中學生只是渴望社會正義卻少有人敢於身爲社會正義的承擔者。他們因爲得自於父母和老師的理解較少,故期望”待人真誠“成爲普遍的社會環境。而展望未來,”具有競爭意識“和”堅強的意志“卻是現代人必具的心理條件,這兩點,恐怕當代中學生在此方面還有待提高。

高贊同度的等級層:在這一等級層中,共有4項。①”自尊“(14.2%);③”同情心與愛心“(11.0%);④”善良、寬容“(14.2%);⑦”對國家、民族、社會的責任感“(13.2%),由它們可以看出,當代中學生的社會人格中,以愛國爲己任已受到高度贊同,強調自身對國家、民族、社會的責任感成爲共識,這同幾年來我們狠抓愛國主義教育不無關係,調查說明,當代中學生是愛國且有高度責任感的羣體,他們已初步認識到在社會生活中的自身的國民責任,這是令人欣慰的。中學生渴望寬鬆的人際關係,要求在”有同情心與愛心“的環境中生活,同時渴求理解性的”善良、寬容“的人格,這對目前我們的大多數家長和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培養人、塑造人的”園丁工程“中,更加充分地認識人、研究人是新時代教改工作的核心內容之一,維護青少年正當的”自尊“,消除畸形的”自尊“,給他們社會人格的健康發展提供正確的道路。

總 結

在對當代中學生的社會人格現狀的調查研中,看到了光明的一面,也看到了不足之處。當代中學生正以一種具有時代特徵的身影走進我們的研究視野。理性化與功利化並存,日益渴求獨立卻缺乏理解,欲自立而又不能完全自立的他們無疑是我們國家、民族未來的希望,歷史選擇了他們並塑造他們,他們的社會人格將是21世紀中國占主導地位的社會人格,社會在進化、人也同樣在進化,誠摯地希望其中那些不和諧的音符不會影響這一首瑰麗的交響曲。

【第15篇】社會公德狀況調查報告

社會公德狀況調查報告

題目:社會公德狀況調查

系別:

專業:

姓名:

學號:

一、吉林市民存在的社會公德問題

1、環境與衛生問題

通過調查問卷,我們瞭解到衛生與環境問題主要表現爲:任憑寵物在公共場所隨地便溺、在汽車站牌、廣告招貼畫、建築物上亂塗亂畫、隨地吐痰、亂扔雜物、將咀嚼過的口香糖隨處粘附等日常生活中的不講究環境衛生的現象;垃圾分類投放、不使用超薄塑料袋和不環保的一次性餐具、不亂扔廢舊電池、善待花草樹木等每個市民都力所能及的環保行爲還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和普及。由此可知,吉林市民本身是非常日常生活中的環境衛生問題的(否則也不會反映這些問題),但從這裏我發現了一種矛盾:吉林市民有很強的環境衛生意識,吉林市的環境衛生現狀卻值得我們憂慮。這是不是反應出了這一現實:大家都認識到了環境衛生的重要性、都在痛恨和指責不講究環境衛生的現象和行爲,但在不同的時間和場合,卻可能自己也有違背環境衛生公德的行爲?

2、文明交通問題

文明交通問題也是吉林市民認爲比較嚴重的社會公德問題,其中,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爭搶、擁擠或行人闖紅燈、行人斜穿馬路或翻越交通護欄等是反應猶爲嚴重的問題。

3、文明禮貌問題

調查數據表明,吉林市民在文明禮貌方面仍需繼續努力,以減少不文明、不禮貌的行爲。文明禮貌問題主要表現爲:遇事圍觀、起鬨,夏天在公共場所光膀子、脫鞋、抽菸,在公共場所大聲喧譁,在公共場所爭吵、說髒話,在公共場所異性間過度親密等。

二、吉林市民最討厭的違反社會公德的行爲排序

從總體上看,吉林市民最討厭的違反社會公德的現象佔第一位的仍然是隨地吐痰。市民最討厭的不良行爲排在前二至五位的依次是:寵物在公共場所隨地便溺後,主人不予清理;亂扔雜物;乘坐公共交通時爭搶、擁擠;在公共場所異性間過度親密。

三、公德實踐與公德認識的比較

在進行調查時,我們發現許多羣衆自發地、積極地向我們反映他們所遇到的違反社會公德的行爲,但是當被問及“看到有人正在做出有違社會公德的行爲時,您會怎樣?”時,回答結果並不不盡如人意。有25.4%的市民表示會在不損害自身利益的前提下出面制止,若要犧牲一定的自身利益,則僅有5%的市民會出面制止;另外,26.6%的人表示會隨大流,有人出面時也出面,沒人出面就不出頭;33%的人因爲怕打擊報復所以敢怒不敢言;10%的人認爲制止有違社會公德的行爲是有關部門的事,與自己不相干。

由此可知,大多數吉林人還是屬於“理論上的長子,行動上的矮子”,光說不做。按照調查項目,可以把吉林市民分成三類,第一類是在保證自身利益情況下會出面制止;第二類是能夠爲了維護社會公德,犧牲一定的自身利益;第三類是不顧個人利益,同違反社會公德的行爲做鬥爭。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大多數人屬於第一類,因此,吉林市的公民道德建設工作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