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查報告

生活狀況調查報告多篇

生活狀況調查報告多篇

【第1篇】關於小學生學習生活狀況的調查報告

摘要:爲了解國小生的學習和生活狀況,傾聽他們的心聲,我進行了“國小生學習和生活現況與期望調查”。調查主要採取問卷調查、座談會等形式進行,共發問卷40份。調查對象涉及國小四年級學生。調查發現,近年來基礎教育有了很大的發展,素質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多數國小生能夠認同當前的學習和生活狀況。他們對課堂教學和教師的基本素質、對父母的家庭教育基本認同。但現實生活中也存在着一些制約素質教育全面實施的因素,主要表現在學習壓力大、課業負擔重、對考試及成績排名等心情矛盾、對父母和教師有更高要求等。因此,提高教師和父母素質是我們成人刻不容緩的責任。

關鍵詞:調查、教師素質、信任、考試

一、問題的提出:

現實生活中制約素質教育的因素有哪些?經常聽到孩子抱怨自己的父母沒有時間陪自己學習或遊戲,獨自去外面玩,反而給他們買很多的考卷做,感覺極不平衡。在家享受不到樂趣,在學校還是一樣,整天被作業包圍,經常考試,考不好還得接受批評,孩子覺得壓力很大。今年來,不時有報道,有些學生因學習壓力大而離家出走,甚至跳樓自殺。

二、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研究對象爲國小四年級學生,研究方法主要採取問卷調查、座談會等形式進行。

三、研究結果的思考與分析:

1、多數國小生認同目前的課堂教學形式

調查顯示,60%的國小生認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沒有大量重複課本內容;83%的國小生認爲教師的'課堂教學形式大部分是靈活多樣的;90%國小生認爲老師在課堂上的教學大部分內容既能傳授知識,又注意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可見,現在的學生對教師的教學還是比較關注的。我認爲:教師應領會新課改的精神,將精神落實到實處。在教學中,貫穿新的教學理念,力求培養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在新課改的今天,絕大多數教師都能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運用啓發式、討論式、探究式等教學方法,深入開發學生的思維資源,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習慣,啓發與引導學生通過積極主動的思維活動進行學習,勤奮的思考,不斷的對所學習的各種知識信息進行加工轉換、消化吸收,獲得新知識。

2、大部分國小生的作業時間超標,普遍希望縮短作業時間

雖然“減負”呼聲喊了多年,但國小生的學習負擔依然沉重。調查發現,無論是平時還是週末,國小生在寫作業時間上的超標比例均超過一半。根據教育部規定,國小生四、五、六年紀的作業量應在60分鐘內完成。而現在國小生的作業負擔依然有增無減。對於“你希望每天多長時間完成作業”有38%的國小生希望在半小時內完成家庭作業,有53%國小生希望在一小時內完成家庭作業,10%國小生希望在二小時內完成家庭作業。雖然有一半學生的願望已超過國家規定的標準,可見,他們實際的作業時間要遠遠超過期望的時間。說真的,老師佈置的作業還不算多,而是大部分家長“望子成龍”的心情,讓孩子們負擔加重,另外買了許多考卷讓孩子們完成。時常聽到學生的埋怨。其實,作業量不在多,而在精,能掌握重點、要點就夠了。老師上課時也不願看見他們老是打着哈欠,無精打采的樣子。這樣只會造成惡性循環,覺睡不好,學習更無能爲力。

3、國小生最渴望得到父母的信任,最不滿父母說話不算話

社會的變動,伴隨而來的是人們價值觀念與生活方式的變化,這種變化猛烈地衝擊着家庭的領地,導致產生離婚家庭、單親家庭、寄養家庭、貧苦家庭、富裕家庭等等。這形形色色不同形態的家庭環境,會在不同程度上影響到孩子。調查顯示,國小生最渴望得到父母的信任,最不滿父母說話不算話。在問卷中得出,國小生最喜歡父母做事有:信任我(40%)、說話算話(23%)、給我輔導功課(37%)。另外,國小生對父母不滿的是:說話不算話(35%)、對我管的太多(25%)、在家打麻將(40%),以上數據說明孩子們希望父母給他們安靜的學習環境,做孩子們學習的榜樣。父母纔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培養出一個品德高尚的好孩子是大多數父母的共同目標。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大衛-艾爾金德認爲,要想讓孩子有教養、守道德,父母必須是一個品德高尚的人。兒童教育專家還認爲,孩子的一舉一動都源於對大人的耳聞目染。“我們應當用行動去教育兒童,只有身教所不能做到的才用言教”——盧梭。不要在家裏以居高臨下的態度對待孩子。孩子從小就在受尊重的環境下成長,他就會自然地尊重他人。

4、對成績排名各抒己見,一半學生認爲成績是個人隱私,另一半學生認爲考試成績應該公開

對考試的矛盾心情也反映在成績排名的態度上,調查顯示,對“成績是個人隱私,不應該公佈”這一觀點,有25%的國小生非常贊同,有40%的國小生比較贊同,有12%的國小生比較反對這一觀點,有23%的國小生非常反對。可見,在成績排名這一問題上,國小生的態度也是很矛盾的,對成績排名的支持,反映了國小生競爭的強烈需求,但同時又承受極大的壓力。教育行政部門也曾明文規定不允許根據學生成績進行排名,但從學生強烈的競爭需求來看,單靠教育行政部門的硬性規定往往以奏效,需要與教育的深層問題配套解決。就本人所在教學區域,經常會進行抽測,進行學校及班級的排名,無形中加重教師的壓力。當然,最終還得讓學生付出。我想,學生也是不堪重負、苦不敢言。還是讓“成績排名”早點散去。

四、建議:

1、提高學生父母的綜合素質是新時代對家長的要求,因此,我認爲:應充分發揮學校的“家長學校”的作用,定時爲家長朋友傳輸新的教育理念,真正地做到家長、學校兩方面配合。

2、學校方面應大力支持教師進行各方面素質的提高。如:班主任進修、各科教師展示課、各種培訓等。

3、作爲家長應經常和教師在一起交流,從實際出發去教育、引導孩子,讓孩子健康成長。

4、提高全民素質,讓整個社會都增強意識,讓人們都去關心下一代。

5、教育部門應及時、適時關注教育動態,以實際行動去關注下一代。

【第2篇】寧波市鄞州區拆遷農戶生活狀況調查報告

----以鄞州區東裕社區爲例

引言

筆者曾經以《新鄞州模式--鄞州區學習型社區的創建》一文概括了東裕社區的拆遷做法;(1)對拆遷農戶實行調產安置;(2)將拆遷農戶集中安置在新建城市社區;(3)集體資產股份制;(4)對拆遷農戶進行職業培訓(通過學習型社區創建)併爲其找到工作牽線搭橋;(5)做好拆遷農戶的社會養老保險。發表在《昆明理工大學學報》2022、3a期上。恰逢暑假又開始了,筆者便以'五個做法'即東裕社區居民安居樂業作爲假設再次對該社區進行調查。具體方法是個案與參與觀察相結合。個案對象分別從領導、保安、一般羣衆中抽取獲得。

個案與參與觀察

案例

東裕社區居委會陳主任。陳主任待人和善、在羣衆中威信很高。沒有看稿子,他和我扼要地談了四點。

1拆遷的變化 2社區居民關心的幾個問題 按:筆者在與鄞州區政策研究室高主任的交談中。高主任談了2點。一點,東裕社區的居民中'賭風'很濃(改革開放20多年,沒有出過一個大學生),如何改造?另一點,他們的集體資產,什幺時候'收'?

3今後的工作方向以多樣化的文化體育活動爲載體,帶動社區居民生活習慣的改變

一年投資15萬,堅持每月開展一次主題活動,利用高教園區的各項有利資源,推動社區各項活動的開展。組織了老年腰鼓隊,現在已發展到100人,每個星期都進行活動。現在衛生習慣好多了,但賭博風仍然很濃,'小賭怡情'?

4關於拆遷農戶集體上訪區政府問題 案例,盡在本站範文網。

【第3篇】雨湖街居民生活狀況的調查報告

人民的生存發展情況反映了當地的經濟發展。現在讓我們對湖南省湘潭市雨湖區雨湖街的居民生活現狀進行統計分析吧。

一、關於雨湖街:

雨湖街有300多年的歷史,是東西與湘江平行橫貫湘潭方的老城區,西起湘潭市老市政府(華國鋒同志工作舊址)東到兩湖兩畔,街含蔡和森同志故居等多處革命舊址。

現雨湖街居民區集中在街中段,以清初老街居住區爲基礎,現有在冊住戶共計274戶(雨湖街派出所提供)常駐住戶198戶。

2、關於雨湖區的居民:

雨湖區現居住居民多爲父輩以前就在此居住的“土著”。舊城改造以來(雨湖區爲老城區,現已成爲湘潭市中心外圍地區),雨湖區共計遷出住戶400餘戶,遷入住戶三十餘戶。

雨湖區的住戶多爲三代同堂,住房以獨戶二層木石結構小樓爲主,人均居住面積8.44平方米。

3、關於接受調查的雨湖街居民

筆者調查的爲雨湖街臨街部分的住戶(雨湖街32號——雨湖街52號),其中常駐住戶13戶。

二、調查採訪手記:

xx年2月,雨湖街50號。接受採訪的爲雨湖街臨街住戶。

劉翠香:雨湖街5號戶主:女,57歲,筆者朋友的母親。

陳湘滿(滿哥):雨湖街52號戶主,男,39歲。

鐵神經(學名不詳):年齡不詳(50歲左右),兩湖街40號居民。

盛婷:(婷婷):雨湖街,48號,女,23歲

其它各年齡階層住戶若干。

選擇這些人採訪的原因是因爲這些居民能代表雨湖街居民的普遍生存狀態(工作的生活、收入、支出)

筆者:各位能先說說收入來源嗎?

劉翠香:我現在有200多塊錢一個月的退休工資,馬見偉(兒子)每個月能夠給家裏些補貼,他大姐、二姐,都剛生完小孩沒有上班,所以主要靠馬見偉的收入來維持家裏的生活。

(注:馬見偉現在在省城建三公司做項目經理,月收入二千元左右。)

滿哥:四年沒上班,做生意了,每天就靠街坊鄰居到家裏打打牌,給兩個茶錢。

(注:滿哥在自家空出一間大廳來做茶館,供街坊做打麻將的場所,由此收取茶錢一人2元/一下午。傳說滿哥曾做生意掙了大錢,現仍有上十萬存款,只是不願露財。)

張敏:(笑)

(注:張敏曾以偷竊爲生,一xx七年被人買通警衛員削斷手筋,現主要靠幫朋友送貨爲生,偶爾到菜場等公共場所去“提包”。)

鐵神經:不就靠各位街坊領導照顧我,今天中午還在滿哥家吃飯。

(注:鐵神經三兄弟在八十年代初忽然失蹤,數年後只他一個回家,人已神智不清,多年來靠鄰坊打發些零錢,或給些剩飯剩菜過活,xx年賣了一間廂房給浙江生意人做貨房,得一筆錢,維持近年生活。)

盛婷:(笑)開發廊的太多了,做不起價,沒辦法。

(注:盛婷父親早逝,姐姐服毒在押,其母患病,盛婷的髮廊主要靠給人洗 頭、按摩掙錢,晚上在歌廳坐檯當三陪小姐。)

筆者:你們的支出狀況如何?

劉翠香:吃飯,買些日常用品,再就是人情。

滿哥:差不多。

鐵神經:吃飯。

張敏:抽些煙,吃飯倒吃不得好多錢。

婷婷:要打理工商、稅務,再就給我媽治病。

雨湖臨街部分是湘潭市有名的“賭博街”和“吸毒街”,數十戶住戶中,有吸毒人員四十七人,且都是十八——四十五歲的青壯年。五十號的馬見偉(筆者朋友)是雨湖街第三代唯一沒有進過拘留所的人。

【第4篇】2022年關愛空巢老人生活狀況調查報告範文

在xx縣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晉城、雙鳳等代表團李豔秋、馮小軍代表,提出了《關愛空巢老人》的議案。面對老齡化問題日趨嚴重的現狀,對空巢老人這一特殊羣體的特別關愛,縣人大常委會高度重視,認真踐行黨的羣衆路線,組織了七個調研小組,開展廣泛深入的調查研究,形成了專題調研報告,引起了縣委、政府的高度重視。縣人大機關也積極開展系列關愛空巢老人活動,送醫送藥、送款送物、幫扶慰問,並組織駐縣的各級人大代表參與到關愛空巢老人、化解民生難題的活動中,充分彰顯了xx人大關愛空巢老人的爲民情懷、化解民生難題的履職舉措、代表人民利益的工作性質。現就xx縣關愛空巢老人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xx縣空巢老人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據實地調研,全縣共有60歲以上老人13.27萬人,其中空巢老人5.1萬人,這些老人80%以上都身患高血壓、心臟病、癌症病、糖尿病、偏癱、老年癡呆、耳聾眼瞎以及其他慢性病,他們過着“重病纏身無錢治,是死是活無人問,生活居住無人管,遇到難事無人幫”的窘困淒涼日子。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情況和問題。

一是重病纏身,治病較難。空巢老人在70歲以上的95%都患 有上述各種疾病,因居住偏僻,行走不便,無人聯繫,加之經濟困難等諸多因素,使得治病艱難;再者村級衛生站名存實亡,缺乏有效監管,全縣611個村, 僅有近十分之一的村衛生站符合標準,其餘的設備簡陋,或擺在家中當“副業”,還有的鄉村醫生常住場鎮開診所,有的長期在外掙錢,離崗離職不盡責,有的年老多病,根本無法行醫;有的村上不管,放任自流,報酬照領等。醫生因患得患失,不在崗位履職,使治病難的問題更加突出。

二是生活孤獨,死活無人知曉。因外出打工人員多,有的村社院落只有兩三戶人家,三四個“空巢老人”居住,平時很少往來,生瘡害病無人知曉。如金山鄉三村九社74歲老人張澤舉,因突發腦溢血病,一天晚上幾次從牀上暈倒在地,後被小孫子發現後求助鄰居送往醫院才得救。近年來,雙鳳、義興等地先後發生過癡呆老人出走後下落不明者有之;槐樹、多扶等地還發生過老人病死家中腐爛發臭後才被發現有之;古樓、晉新等地發生老人因病未及時施救而亡者有之。這些悲景慘事,真的讓人觸目驚心。

三是生活無助,寂寞無奈。因年老多病體弱,有錢也難買回生活品,致使生活枯燥無保障;未實施人飲工程的地方,因挑不起水,老人吃水都困難;因居住分散且偏僻,老人十天半月無人說話,只好與貓狗作伴;還因有的地方電視信號不好,廣播不通,老人文化生活枯燥乏味、寂寞冷清、無助無奈。

四是子孫不孝,生活淒涼。空巢老人中有的因子女不盡贍養義務,外出打工長期不與老人聯繫;有的因打工效益不好,也不給錢給物,撒手不管;有的甚至消息全無,杳無音信。這類雖爲數不多,但情況極差,生活艱辛淒涼,僅靠“低保”、“農保”過日子,若生了病,只好等死。

五是空巢老人苦中熬,個個期盼受關愛。一盼加大尊老愛老宣傳教育,營造尊老愛老良好風氣;二盼建立關愛“窩巢老人”服務組織,實現有病有難有人幫;三盼建立鄉村衛生醫療組織機構和服務監管機制,用活政策實現就近就醫;四盼建立村級老年協會和“老年活動室”,填補情感空白,改善孤獨冷清;五盼農村社保擴面提標,減輕政府及家庭負擔;六盼出臺優惠政策,吸引業主建立養老服務場所;七盼改善村社人行通道,實現路暢車行人走快捷方便;八盼搞好廣播電視村村響戶戶看,填補精神空虛,無言無語;九盼子女常回家看看,哪怕電話問候一聲也可;十盼村社黨員幹部多關心,上門詢問,講些政策,送點愛心。

二、全縣關愛空巢老人取得的明顯成效

縣委高度重視人大相關調研報告,政府狠抓落實,社會各界積極參與,xx縣關愛空巢老人的工作進入了“組織領導有力、各項機制建立、關愛職責明確、工作健康有序”的良好軌道。

(一)健康檔案建立齊備

全縣5.1萬空巢老人,每個人都建立了健康檔案。主要以鄉鎮爲主體,村(居)黨組織具體實施,其內容包括姓名、健康狀況、年齡、病史、監護人姓名、地址、聯繫方式等基本信息,並將空巢老人健康狀況劃分爲健康、一般、較差、失能四個類別,及時更新登記,檔安一式三份,由鄉鎮黨委備案、村(居)黨組織留存,鄉村醫生使用。

(二)鄉村醫生隨叫隨到

鳳鳴鎮雙龍橋村空巢老人何致芬來到村委會旁的衛生室看病時說:“我得了小感冒,來看病開藥,只用了三分鐘不到,不僅方便,而且藥價便宜,平時有個急事,村醫生也一喊就到。”全縣鄉村醫生有統一制發的“巡診簽到簿”,空巢老人現場簽字確認鄉村醫生巡診情況,鄉村聯動考覈小組,結合巡診簽到情況,每季度對鄉村醫生集會考覈,以各季度平均分作爲年終考覈得分。對考覈分值低於80分的扣除獎勵資金,對不駐村行醫、不履行職責的,由村委會提出書面解除意見,報縣衛生局依法註銷行醫資格;縣衛生局和老齡辦組建督查小組,對各鄉鎮村醫巡診情況進行明察暗訪,督查督辦。

與此同時,全縣統一要求鄉村醫生每週一至週五上午坐診、下午巡診,每週巡診不少於兩輪,要100%覆蓋轄區空巢老人,每週上門問候老人,掌握健康情況,幫助解決實際困難;每週至少要組織老人體檢1次,並進行健康諮詢,行爲干預,排除疾病隱患;每週上門問診,對健康狀況較差和失能老人進行指導用藥,隨時回訪恢復情況。縣上切實採取擇優競聘,鄉衛生院派駐和鄰村調配等方式簽約839名鄉村醫生,實現了村(居)醫生全覆蓋,通過新建和改建廢棄學校等方式,全縣村(居)都有了衛生醫療陣地。同時充分利用縣級醫療衛生機構、醫學院校平臺,採取臨牀進修、集中培訓等不同形式,爲提高鄉村醫生業務技能搭建平臺,並明確了每年至少2次的硬性培訓任務,農村空巢老人的醫療服務等到了有力保障。

(三)緊急情況一鍵呼救

鑑於空巢老人健康狀況不一,縣委政府爲全縣有智障、行動不便的空巢老人購了600多部“愛心卡片機”,由聯絡員負責教會使用,如若緊急情況,老人只需一鍵撥號,就可呼叫村幹部、鄉村醫生、愛心聯絡員等上門服務。

【第5篇】2022關愛空巢老人生活狀況的調查報告

面對老齡化問題日趨嚴重的現狀,對空巢老人這一特殊羣體的特別關愛狀況如何?下面是小編整理的2022關愛空巢老人生活狀況的調查報告,歡迎閱讀!

在xx縣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晉城、雙鳳等代表團李豔秋、馮小軍代表,提出了《關愛空巢老人》的議案。縣人大常委會高度重視,認真踐行黨的羣衆路線,組織了七個調研小組,開展廣泛深入的調查研究,形成了專題調研報告,引起了縣委、政府的高度重視。縣人大機關也積極開展系列關愛空巢老人活動,送醫送藥、送款送物、幫扶慰問,並組織駐縣的各級人大代表參與到關愛空巢老人、化解民生難題的活動中,充分彰顯了xx人大關愛空巢老人的爲民情懷、化解民生難題的履職舉措、代表人民利益的工作性質。現就xx縣關愛空巢老人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xx縣空巢老人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據實地調研,全縣共有60歲以上老人13.27萬人,其中空巢老人5.1萬人,這些老人80%以上都身患高血壓、心臟病、癌症病、糖尿病、偏癱、老年癡呆、耳聾眼瞎以及其他慢性病,他們過着重病纏身無錢治,是死是活無人問,生活居住無人管,遇到難事無人幫的窘困淒涼日子。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情況和問題。

一是重病纏身,治病較難。空巢老人在70歲以上的95%都患 有上述各種疾病,因居住偏僻,行走不便,無人聯繫,加之經濟困難等諸多因素,使得治病艱難;再者村級衛生站名存實亡,缺乏有效監管,全縣611個村, 僅有近十分之一的村衛生站符合標準,其餘的設備簡陋,或擺在家中當副業,還有的鄉村醫生常住場鎮開診所,有的長期在外掙錢,離崗離職不盡責,有的年老多病,根本無法行醫;有的村上不管,放任自流,報酬照領等。醫生因患得患失,不在崗位履職,使治病難的問題更加突出。

二是生活孤獨,死活無人知曉。因外出打工人員多,有的村社院落只有兩三戶人家,三四個空巢老人居住,平時很少往來,生瘡害病無人知曉。如金山鄉三村九社74歲老人張澤舉,因突發腦溢血病,一天晚上幾次從牀上暈倒在地,後被小孫子發現後求助鄰居送往醫院才得救。近年來,雙鳳、義興等地先後發生過癡呆老人出走後下落不明者有之;槐樹、多扶等地還發生過老人病死家中腐爛發臭後才被發現有之;古樓、晉新等地發生老人因病未及時施救而亡者有之。這些悲景慘事,真的讓人觸目驚心。

三是生活無助,寂寞無奈。因年老多病體弱,有錢也難買回生活品,致使生活枯燥無保障;未實施人飲工程的地方,因挑不起水,老人吃水都困難;因居住分散且偏僻,老人十天半月無人說話,只好與貓狗作伴;還因有的地方電視信號不好,廣播不通,老人文化生活枯燥乏味、寂寞冷清、無助無奈。

四是子孫不孝,生活淒涼。空巢老人中有的因子女不盡贍養義務,外出打工長期不與老人聯繫;有的因打工效益不好,也不給錢給物,撒手不管;有的甚至消息全無,杳無音信。這類雖爲數不多,但情況極差,生活艱辛淒涼,僅靠低保、農保過日子,若生了病,只好等死。

五是空巢老人苦中熬,個個期盼受關愛。一盼加大尊老愛老宣傳教育,營造尊老愛老良好風氣;二盼建立關愛窩巢老人服務組織,實現有病有難有人幫;三盼建立鄉村衛生醫療組織機構和服務監管機制,用活政策實現就近就醫;四盼建立村級老年協會和老年活動室,填補情感空白,改善孤獨冷清;五盼農村社保擴面提標,減輕政府及家庭負擔;六盼出臺優惠政策,吸引業主建立養老服務場所;七盼改善村社人行通道,實現路暢車行人走快捷方便;八盼搞好廣播電視村村響戶戶看,填補精神空虛,無言無語;九盼子女常回家看看,哪怕電話問候一聲也可;十盼村社黨員幹部多關心,上門詢問,講些政策,送點愛心。

二、全縣關愛空巢老人取得的明顯成效

縣委高度重視人大相關調研報告,政府狠抓落實,社會各界積極參與,xx縣關愛空巢老人的工作進入了組織領導有力、各項機制建立、關愛職責明確、工作健康有序的良好軌道。

(一)健康檔案建立齊備

全縣5.1萬空巢老人,每個人都建立了健康檔案。主要以鄉鎮爲主體,村(居)黨組織具體實施,其內容包括姓名、健康狀況、年齡、病史、監護人姓名、地址、聯繫方式等基本信息,並將空巢老人健康狀況劃分爲健康、一般、較差、失能四個類別,及時更新登記,檔安一式三份,由鄉鎮黨委備案、村(居)黨組織留存,鄉村醫生使用。

(二)鄉村醫生隨叫隨到

鳳鳴鎮雙龍橋村空巢老人何致芬來到村委會旁的衛生室看病時說:我得了小感冒,來看病開藥,只用了三分鐘不到,不僅方便,而且藥價便宜,平時有個急事,村醫生也一喊就到。全縣鄉村醫生有統一制發的巡診簽到簿,空巢老人現場簽字確認鄉村醫生巡診情況,鄉村聯動考覈小組,結合巡診簽到情況,每季度對鄉村醫生集會考覈,以各季度平均分作爲年終考覈得分。對考覈分值低於80分的扣除獎勵資金,對不駐村行醫、不履行職責的,由村委會提出書面解除意見,報縣衛生局依法註銷行醫資格;縣衛生局和老齡辦組建督查小組,對各鄉鎮村醫巡診情況進行明察暗訪,督查督辦。

與此同時,全縣統一要求鄉村醫生每週一至週五上午坐診、下午巡診,每週巡診不少於兩輪,要100%覆蓋轄區空巢老人,每週上門問候老人,掌握健康情況,幫助解決實際困難;每週至少要組織老人體檢1次,並進行健康諮詢,行爲干預,排除疾病隱患;每週上門問診,對健康狀況較差和失能老人進行指導用藥,隨時回訪恢復情況。縣上切實採取擇優競聘,鄉衛生院派駐和鄰村調配等方式簽約839名鄉村醫生,實現了村(居)醫生全覆蓋,通過新建和改建廢棄學校等方式,全縣村(居)都有了衛生醫療陣地。同時充分利用縣級醫療衛生機構、醫學院校平臺,採取臨牀進修、集中培訓等不同形式,爲提高鄉村醫生業務技能搭建平臺,並明確了每年至少2次的硬性培訓任務,農村空巢老人的醫療服務等到了有力保障。

(三)緊急情況一鍵呼救

鑑於空巢老人健康狀況不一,縣委政府爲全縣有智障、行動不便的空巢老人購了600多部愛心卡片機,由聯絡員負責教會使用,如若緊急情況,老人只需一鍵撥號,就可呼叫村幹部、鄉村醫生、愛心聯絡員等上門服務。

(四)老年活動有聲有色。

xx多數鄉鎮均設立了空巢老人服務中心,以村(居)爲單位設立了服務站,建立了老年協會和老年活動室等。太平、仁和等鎮充分發揮鎮村兩級老年協會作用,積極豐富老年活動內容,幫且解決空巢老人的具體困難和問題。如仁和鎮大灣頭村老年協會活動豐富多彩,農曆每月十九日定期相聚,打牌下棋、看書讀報、喝茶聊天非常熱鬧,有平時自願主動去的,也有三五成羣相約而去的,空巢老人結對互助,空巢不空,老人不孤。有些老人去逝,協會還免費敲鑼打鼓送上山,很受子女的歡迎和社會的讚譽,有的子女向協會捐款捐物,支持該村老年協會建設和活動開展。

(五)人大參與愛心彰顯

根據全縣落實的情況,按行業性質分類表明,全縣44個鄉鎮人大主席團成員均參與了該工作,在關愛空巢老人的服務隊伍中,國省市縣鄉鎮人大代表參與人數就達1538人,佔駐縣鄉鎮代表總數的67%。國大代表李曉華結對幫扶常林鄉張家店村空巢老人3個,省人大代表張雲定點聯絡空巢老人2人,市人大代表馮小軍負責的仁和鎮大灣頭村關心空巢老人的工作成爲全縣的榜樣,受到省市縣領導檢查後的高度讚許和肯定。太平鎮人大代表李樹元負責兩位因病臥牀的空巢老人日常生活照顧等等。一個個不是親生勝似親生的兒女、一樁樁感動人心的場景、一件件激動人心的真實故事,充分體現在人大代表中有挑水的、喂藥的、陪聊的、噓寒問曖的、幫忙洗衣煮飯的,真是不勝枚舉。一場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切實關愛空巢老人的風氣正在xx大地蔚然成風、愈演愈烈。

三、關愛空巢老人的幾點建議

空巢老人量大面廣,關愛活動涉及單位和部門較多,是一項社會系統工程。縣人大常委會把關愛空巢老人活動作爲一項解決服務羣衆切身利益的重要民生事項,反覆研究討論,主動徵求社會各界意見,爲有效推進空巢老人關愛活動,提出建議如下。

(一)高度重視,增強認識

我國已進入老齡化時代,解決老年人問題是重大社會道德課題,也是一項關係千家萬戶的民生工程,更是踐行黨的羣衆路線、執政爲民的政治責任。解決好空巢老人養老問題是以人爲本的具體實踐,也是讓外出創業鄉友安心發展的有效舉措,更是破解老年人問題、弘揚社會新風的重大課題,需要政府、社會、家庭三者緊密結合。黨政應高度重視,各級應列入議事日程,層層狠抓落實。要堅持愛心覆蓋、孝字爲先、社會關注、鄰里照看、政策配套、整合資源的思路,重點解決空巢老人困難有人幫、生產有人管、外出有人知、有話有處說等主要問題。要以老年人子女爲主體、政府社會及各界輔助,形成齊抓共管,孝敬互助的新風尚、新格局,努力破解養老難題。

(二)強化宣傳教育,開展孝兒孝媳評選

縣人民政府及鄉鎮人民政府每年應開展一次評選孝兒孝媳活動,並利用重陽節一併表彰獎勵,以此作爲載體,弘揚全社會孝敬之風,使愛心覆蓋全社會;以《xx時報》等宣傳媒體,重點宣傳趙鳳林先進事蹟及評選孝兒孝媳典型事蹟,以鄉友聯誼會爲平臺,向旅外鄉友發起關愛空巢老人倡議書,同時對不孝兒媳 的典型人事進行抨擊,切實維護老人合法權益。

(三)建立村規民約,明確贍養主體責任

各鄉鎮、村、社應儘快制定村規民約,利用節假日作好宣傳,從老年人權益保護法的角度和中華民族百善孝爲先的傳統教育中,喚起兒女們感恩父母,孝字當先的傳統美德,切實承擔起養老敬老第一責任人的義務和責任。

(四)建立關愛機構,制定工作職能職責

縣上應成立關愛空巢老人領導小組,並下設辦公室負責日常事務監督管理,綜合協調,各鄉鎮應成立關愛空巢老人服務中心,負責對村的指導和監督;各村(居)要成立關愛空巢老人服務小組,各社應確定關愛聯絡員,形成以村(居)社幹部、縣鄉人民代表、村老協、村衛生站四位一體村級服務小組,統攬並具體開展服務工作,服務小組成員每人要聯繫一個村民小組或一個院子,組上的聯絡員要做好結對幫扶、信息反饋、對外聯絡等工作,形成一竿插到底,層層狠抓,整體聯動的工作機制。在工作職責上應明確。一是統籌關愛工作、建立老人檔案、實施分類管理、任務對象到人;二是各聯絡員每週進行一次檢查、每月進行一次總結;三是及時處理本村(居)空巢老人重要事項和突發事件;四是讓村醫生定時開展醫療服務管理;五是支持老協會引導、溝通、處理和教育老人和子女之間的不和諧問題;六是向社會募集愛心人士的捐款捐物,切實解決一些具體問題和改善老年活動室的環境條件。

(五)配套政策,整合資源

一要用活政策。民政及有關職能部門,要把低保、養老金及農合等相關政策向空巢老人傾斜,縣農合辦應切實降低農合救助門檻,國土局要做好紅層找水工程,教體科局要切實解決老協健身器具缺乏等問題,形成部門齊肩配合的關愛格局;二要整合資源。要充分利用養老院資源,讓全喪失能力的空巢老人在徵得子女同意後,駐進養老院,按政策不能享受五保戶經費的缺口部分,由子女補貼到位;三要緊密配合。村(居)老協與服務小組要配合作業,充分利用自己的陣地和服務項目,解決空巢老人孤獨和生活枯躁問題;四要建立救助機制。以鄉鎮爲單位建立空巢老人信息檔案、老人網、愛心呼叫救助站、聯繫卡,方便老人生病求醫和困難求助;五要加大招引力度。吸納社會力量興辦養老事業,政府應從政策傾斜、土地供給、稅費減免、審批立項、辦證登記等方面給予優惠和便捷。

(六)資金扶持,勞酬掛鉤

縣人民政府應從財政安排專項資金,支持村(居)空巢老人服務組織的工作。一是必要的通訊及交通費補助;二是村衛生站的必要物資購進補助;三是老年協會必要活動設備添置經費等。建議每村(居)每年定補3000元,做到專款專用、考評定酬、勞酬掛鉤、象徵補貼、重精神獎勵。縣上也要對相關職能部門就此項工作開展納入年終目標考覈,形成長效機制。

【第6篇】國小生學習與生活狀況的調查報告

摘要:爲了解國小生的學習和生活狀況,傾聽他們的心聲,我進行了“國小生學習和生活現況與期望調查”。調查主要採取問卷調查、座談會等形式進行,共發問卷40份。調查對象涉及國小四年級學生。調查發現,近年來基礎教育有了很大的發展,素質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多數國小生能夠認同當前的學習和生活狀況。他們對課堂教學和教師的基本素質、對父母的家庭教育基本認同。但現實生活中也存在着一些制約素質教育全面實施的因素,主要表現在學習壓力大、課業負擔重、對考試及成績排名等心情矛盾、對父母和教師有更高要求等。因此,提高教師和父母素質是我們成人刻不容緩的責任。

關鍵詞:調查、教師素質、信任、考試

一、問題的提出:

現實生活中制約素質教育的因素有哪些?經常聽到孩子抱怨自己的父母沒有時間陪自己學習或遊戲,獨自去外面玩,反而給他們買很多的考卷做,感覺極不平衡。在家享受不到樂趣,在學校還是一樣,整天被作業包圍,經常考試,考不好還得接受批評,孩子覺得壓力很大。今年來,不時有報道,有些學生因學習壓力大而離家出走,甚至跳樓自殺。

二、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研究對象爲國小四年級學生,研究方法主要採取問卷調查、座談會等形式進行。

三、研究結果的思考與分析:

1、多數國小生認同目前的課堂教學形式

調查顯示,60%的國小生認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沒有大量重複課本內容;83%的國小生認爲教師的課堂教學形式大部分是靈活多樣的;90%國小生認爲老師在課堂上的教學大部分內容既能傳授知識,又注意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可見,現在的學生對教師的教學還是比較關注的。我認爲:教師應領會新課改的精神,將精神落實到實處。在教學中,貫穿新的教學理念,力求培養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在新課改的今天,絕大多數教師都能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運用啓發式、討論式、探究式等教學方法,深入開發學生的思維資源,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習慣,啓發與引導學生通過積極主動的思維活動進行學習,勤奮的思考,不斷的對所學習的各種知識信息進行加工轉換、消化吸收,獲得新知識。

2、大部分國小生的作業時間超標,普遍希望縮短作業時間

雖然“減負”呼聲喊了多年,但國小生的學習負擔依然沉重。調查發現,無論是平時還是週末,國小生在寫作業時間上的超標比例均超過一半。根據教育部規定,國小生四、五、六年紀的作業量應在60分鐘內完成。而現在國小生的作業負擔依然有增無減。對於“你希望每天多長時間完成作業”有38%的國小生希望在半小時內完成家庭作業,有53%國小生希望在一小時內完成家庭作業,10%國小生希望在二小時內完成家庭作業。雖然有一半學生的願望已超過國家規定的標準,可見,他們實際的作業時間要遠遠超過期望的時間。說真的,老師佈置的作業還不算多,而是大部分家長“望子成龍”的心情,讓孩子們負擔加重,另外買了許多考卷讓孩子們完成。時常聽到學生的埋怨。其實,作業量不在多,而在精,能掌握重點、要點就夠了。老師上課時也不願看見他們老是打着哈欠,無精打采的樣子。這樣只會造成惡性循環,覺睡不好,學習更無能爲力。

3、國小生最渴望得到父母的信任,最不滿父母說話不算話

社會的變動,伴隨而來的是人們價值觀念與生活方式的變化,這種變化猛烈地衝擊着家庭的領地,導致產生離婚家庭、單親家庭、寄養家庭、貧苦家庭、富裕家庭等等。這形形色色不同形態的家庭環境,會在不同程度上影響到孩子。調查顯示,國小生最渴望得到父母的信任,最不滿父母說話不算話。在問卷中得出,國小生最喜歡父母做事有:信任我(40%)、說話算話(23%)、給我輔導功課(37%)。另外,國小生對父母不滿的是:說話不算話(35%)、對我管的太多(25%)、在家打麻將(40%),以上數據說明孩子們希望父母給他們安靜的學習環境,做孩子們學習的榜樣。父母纔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培養出一個品德高尚的好孩子是大多數父母的共同目標。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大衛-艾爾金德認爲,要想讓孩子有教養、守道德,父母必須是一個品德高尚的人。兒童教育專家還認爲,孩子的一舉一動都源於對大人的耳聞目染。“我們應當用行動去教育兒童,只有身教所不能做到的才用言教”——盧梭。不要在家裏以居高臨下的態度對待孩子。孩子從小就在受尊重的環境下成長,他就會自然地尊重他人。

4、國小生對考試既愛有恨,大部分國小生認爲考試能夠促進學習,同時也有的學生因考試“心情不好”

“素質教育”這股春風早就吹遍大江南北,但事實上“應試教育”還依然引領潮流。而在“學而優則仕”傳統思想的影響下,我國大部分學生的家長曆來是把孩子的學業成就置於第一位重要的位置,所以,教育的供需矛盾顯得異常尖銳,那麼唯一合理的辦法,就是通過考試競爭,優勝劣汰。於是,孩子們從第一天挎着書包上學起,就面臨着無形而又緊張的學習壓力。學生對此又是怎樣的想法呢?調查顯示,大部分國小生喜歡考試,而這部分的學生是成績較好的,他們希望通過考試來顯示自己。90%的國小生認爲考試能夠促進學習,但又有58%的國小生認爲考試防礙了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和提高。過重的學習壓力造成學生心情不好、不想學習、自卑等感受。有部分的國小生因爲考試而“心情不好”,這說明,國小生對考試的心情很矛盾,既愛又恨,儘管考試造成了他們過重的心理負擔,但仍然對考試有着高度的認同。令人擔憂的是在這種情況下的學習,使大部分的學生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可見,考試直接關係到國小生的學習狀態,關係到他們的身心健康。經常能聽到學生說:我一聽到考試,腿都在抖。甚至有的學生在考完試後還處於緊張狀態。其實說這些話的還是好學生。這麼小難道就患有考前綜合症了嗎?我認爲,這一現象的造成,關鍵是“應試教育”的陳舊觀念影響至深。怎樣讓孩子真正減負,恐怕先將中國的教育體制改頭換面才行。

5、道德品質好、教學態度好、尊重學生是國小生看中的教師素質

教師是學生成長的重要引導者。教師與學生的關係是教師勞動過程中最基本的人際關係,是構成學校教育教學的基矗教師處於這種關係之中所體現出來的道德素養高低,直接影響到教書育人的質量和效果。在瞭解國小生最喜歡的什麼樣的教師時,當問到“你認爲具備哪些素質對教師更重要?”多數國小生認爲教師應該具備:道德品質好(28%)、教學態度好(47%)、尊重學生(10%)、認真負責(37%)、講課有趣(23%)等。以上數據可以看出,國小生對教師的道德品質、教法教態有較高的期望和要求。他們期望教師道德品質好、教學水平高、能夠尊重學生、容納有缺點的學生、能夠針對學生的不同特點進行教育。師生相處也是一門藝術,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是新時代的趨勢所向。怎樣改善師生關係呢,道理很簡單,就是到學生中去。如果師生間沒有隔閡,學生把老師當成自己的知心朋友,那麼老師對學生的教育影響的力量肯定是最大的。教師應當本着平等、信任、尊重的原則對待學生。

6、對成績排名各抒己見,一半學生認爲成績是個人隱私,另一半學生認爲考試成績應該公開

對考試的矛盾心情也反映在成績排名的態度上,調查顯示,對“成績是個人隱私,不應該公佈”這一觀點,有25%的國小生非常贊同,有40%的國小生比較贊同,有12%的國小生比較反對這一觀點,有23%的國小生非常反對。可見,在成績排名這一問題上,國小生的態度也是很矛盾的,對成績排名的支持,反映了國小生競爭的強烈需求,但同時又承受極大的壓力。教育行政部門也曾明文規定不允許根據學生成績進行排名,但從學生強烈的競爭需求來看,單靠教育行政部門的硬性規定往往以奏效,需要與教育的深層問題配套解決。就本人所在教學區域,經常會進行抽測,進行學校及班級的排名,無形中加重教師的壓力。當然,最終還得讓學生付出。我想,學生也是不堪重負、苦不敢言。還是讓“成績排名”早點散去。

四、建議:

1、提高學生父母的綜合素質是新時代對家長的要求,因此,我認爲:應充分發揮學校的“家長學校”的作用,定時爲家長朋友傳輸新的教育理念,真正地做到家長、學校兩方面配合。

2、學校方面應大力支持教師進行各方面素質的提高。如:班主任進修、各科教師展示課、各種培訓等。

3、作爲家長應經常和教師在一起交流,從實際出發去教育、引導孩子,讓孩子健康成長。

4、提高全民素質,讓整個社會都增強意識,讓人們都去關心下一代。

5、教育部門應及時、適時關注教育動態,以實際行動去關注下一代。

【第7篇】外來務工者生活狀況調查報告

他們遊離在城市和鄉村的邊緣,60%的人月收入500元以下;用工單位爲他們繳納失業保險金和工傷醫療保險的寥寥無幾;他們缺乏自己的文化和教育活動陣地,他們的孩子入學不得不“打游擊”;在烈日下揮汗如雨幹着重體力活的他們,希望靠自己的勞動和智慧創造價值,成爲被人尊重的獨立的人,能夠像“城市人那樣”活着……共青團江蘇省委近日公佈的一項調查表明——xx百萬外來務工者活得好辛苦。

時下正值酷暑難當的季節,大多數市民呆在空調房裏享受清涼,而那些在烈日下露天干着重體力活的民工兄弟日子卻極難過。他們遊離在城市和鄉村的邊緣,他們的生存狀況如何?他們跟農民和市民相比有哪些特徵?他們有什麼煩惱?我們該如何正確對待他們?記者日前對他們的生活狀況進行了較全面的瞭解。睡的是用木板拼成的牀

在長江路拆遷工地,記者看到了不少年輕民工,與城市同齡人相比,酷暑下他們的日子要艱難得多。他們幾十個人睡在用木板拼起來的牀上,不少人沒有蚊帳和電扇,更沒有衛生間,要洗澡只得避開其他人對着水龍頭的水衝,內急了只得跑到離工地數百米的公廁去。晚上10點多鐘,記者經常看到他們三三兩兩地睡在馬路邊上,他們告訴記者,幾十個人睡在一起太熱了,出來起碼透點風。

境況類似這樣的年輕民工數不勝數。賓館飯店的服務員、小區保潔員、建築工地的工人、理髮店的理髮師……這些在千千萬萬城市居民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小人物”,大部分來自外地,幹着絕大多數城市人不願乾的活。團江蘇省委近日公佈的一項調查表明,xx有120萬外來人口,他們絕大多數從事建築、飲食、美髮、保潔、經商、收舊等行業,其中80%以上是35歲以下的青年人。

據瞭解,在xx100多萬外來務工青年中,30歲以下的佔了82.2%,他們中國中以上文化程度的達55.7%,未婚青年佔了61.5%,60%的人每月收入在500元以下。37%的人到過3個以上城市打工,只有不到20%的人是通過職介所介紹找到工作的,大部分是通過親朋好友來到xx打工的。

他們在城市中是怎樣生活的呢?跟5個老鄉租住在江東門一帶的小袁今年20歲,來自鹽城,國中畢業後在家鄉學了點裁縫手藝,跟隨家鄉某私營老闆來到xx做服裝。常常是每天干14個小時纔拿15元錢,飯菜每天幾乎都一樣,小袁幹了一年實在覺得辛苦,就“跳槽”到了一家個體小飯店。飯店跟服裝店差不多,也是早晨七八點鐘工作,晚上11點左右睡覺。不過,收入稍高點,每月能拿到600元。這樣,小袁已經感到很滿足了。她說,以前每月除了要寄300元給家裏弟弟上學外,自己只有150元的生活費,交了80元的房租後,可以**費的只有70元。因此,她很少買衣服,要買也是在金橋市場、玉橋市場等,新街口、湖南路也逛過,但從未買過衣服。問起現在可自由支配的錢怎麼用,小袁靦腆地笑笑:攢起來做嫁妝。在江蘇,像小袁這樣的外來務工青年十分常見,他們早出晚歸,工作辛苦,收入低下。調查顯示,外來務工青年每天工作時間超過8小時的達75%,其中8%的人工作時間超過12小時。但他們中卻有76%的人每月用在教育、文化、娛樂等方面的開支低於50元以下,來外地找工作期間身上帶夠一個月花費的僅佔12.9%,一旦找不到工作,他們的生活就將陷於極困難的境地。一旦有了工作,他們還要將收入的一大部分用來支持家裏。

工餘時間只能打牌聊天

外來務工青年的精神生活跟同齡的城市青年相比有較大的差距,他們缺乏務工青年自己的文化和教育活動陣地。記者所瞭解到的務工青年一般把大部分時間用在工作上,其餘的一般就是聚在一起聊天、打牌、看電視,他們一般不關心時事新聞。雖然很多人都想去看些文學、技能介紹等方面的書,但苦於沒錢或沒時間,只得去買些地攤上的書,或者乾脆趁休息時間跑到書店看免費的書。

在成賢街一施工工地,每逢下雨無法施工的日子或者晚上休息時間,這些年輕的外來建築工人就三五成羣地聚在8人一間的宿舍裏打牌聊天或是看些武俠類的電視連續劇。一名去年高中畢業來自淮安的20歲打工者小黃說,自己其實挺想繼續學習的,但家裏沒錢,考分相差又太多。爲了減輕家裏的經濟壓力,他出來當了建築工人,但一看到東大學生去教室和圖書館學習,自己就感到心酸。好不容易把老闆發的零用錢湊了200元,就跑到南圖辦了張圖書證,在別人睡覺或打牌的時候去看看書,感覺自己還有點追求。

據小黃透露,周圍的打工者閒着無事不乏光顧黃色錄像廳的,有的甚至把掙的血汗錢花在街頭洗頭店等不正當場所。言談間,小黃顯得很擔心。他告訴記者,自己最大的理想是掙點錢幫助家裏弟妹上學,自己再學點技術到蘇南找個好工作,比這樣單純賣力氣好多了。他非常希望在xx能有爲務工青年服務的培訓職介機構,他認爲,大城市的信息和技術比農村好多了。團省委的一項調查反映,67.1%的進城務工青年認爲業餘文化生活枯燥無味,同時沒有人關心他們,他們感覺像四處漂泊的浮萍。

絕大多數沒簽用工合同

一項調查中,當被問及“您希望團組織對您提供哪些幫助”時,有30.1%的務工青年希望能保障他們的合法權益。同時,據省勞動保障廳有關負責人介紹,外來務工青年中75%的人工作不穩定,56%的人未籤勞動合同,52%的人加班後沒有勞動報酬。

然而,務工青年的法制觀念和法律知識也很薄弱,省勞動保障廳有關負責人介紹,僅有3.6%的人瞭解《勞動法》,僅有不到9%的人知道應與用工方簽訂用工合同。xx市玄武區對外來務工青年的調查顯示,絕大多數務工青年通常與用工單位或老闆口頭協商工資待遇,只有不到44%的人與用工單位簽訂了用工合同。用工單位爲他們繳納失業保險金和工傷醫療保險的寥寥無幾。當他們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有33.2%的人感到孤立無助,只有13.3%的人想到去找工、青、婦組織。

在xx安德門民工市場,有很多外來務工青年被私營業主看中,雙方口頭談一下工資、食宿條件就算找好工作了,根本沒有任何書面合同。由於缺錢,務工青年6成以上是通過這種面對面的方式找到工作的,通過正規職介找工作的少之又少。xx某紡織私營企業在37℃高溫條件下依然沒有基本的防暑設施,經常有職工中暑暈倒在車間,這些職工中大多數是外來人員和下崗女工。

在務工青年工作的單位中很少有提供條件尚可的宿舍的,xx雨潤食品有限公司對1000多名外來務工青年建了宿舍樓,對他們實行公寓式管理。但,像這樣的公司目前只有極少數。大部分務工青年是跟同伴五六個甚至10多個租住在城市接近農郊的邊遠處。外來務工青年的子女上學也成了大問題,由於工作不穩定,他們的孩子入學不得不“打游擊”,很多務工青年子女就讀的外來務工子弟學校,既無法跟城市學校相比,又無法跟他們家鄉的學校相比。儘管務工青年總體法制意識不強,但大部分人都懂得培訓和學習一門技術的重要,他們反映,找工作時,沒有技術只能出賣勞力。一般用工單位很少會對他們進行培訓,都要有現成的技術纔會錄用他們。 希望像城市人那樣活着

務工青年在我們生活的城市發揮着越來越大的作用,儘管他們目前還存在着這樣那樣的問題,他們總體文化素質不高,他們的法制意識不夠。他們的生活充滿艱辛,他們還是遊離在城市角落的“邊緣人”,但他們正代表了江蘇和整個中國未來農民的發展趨勢。越來越多的務工青年希望像“城市人那樣”活着,成爲被人尊重的獨立的人,能夠靠自己的勞動和智慧創造價值,有個志同道合的對象和溫馨的家庭。這樣的希望並不是遙不可及的。

令人欣慰的是,外來務工青年羣體正引起政府有關部門的重視,共青團江蘇省委員會和地方各級團委正在着手實施“千校百萬”計劃,爲進城務工青年的就業、戶口變遷、子女入學、生活居所等方面提供幫助,爲他們的勞動安全、工資發放、權益維護搖旗吶喊。進城務工青年中的團組織正逐步建立,鼓勵務工青年回鄉創業的政策也逐步出臺,各種各樣的“打工之家”、打工者讀書俱樂部、棋牌協會、青年文化廣場等正一批批涌現……

我們有理由相信,外來務工青年將引領佔中國人口絕大多數的農民走向市民化道路。

【第8篇】2022關於縣城鄉低收入居民生活狀況調查報告範文

爲了解xx縣城鄉低收入居民生活狀況,國家統計局銅鼓調查隊於近期開展了“城鄉低收入居民生活狀況”專題調研,在全縣隨機抽取10戶低收入家庭(城鎮4戶,農村6戶)進行入戶調查,通過進村(居)委會了解、整體觀察、與居民面對面座談交流等方式,剖析低收入居民家庭收支、生活狀況,瞭解他們當前的實際困難、獲得政府救助以及有何訴求等情況,旨在如實反映低收入居民的實際情況,呼籲政府及社會更加關注低收入羣體,完善政策措施,提高扶持救助水平,提出促進低收入羣體增收的對策建議。

一、低收入家庭基本情況

1.人口和勞動力情況。被調查的10戶樣本戶主平均年齡52.5歲,最大的75歲,最小38歲;總人口39人,戶均3.9人,60歲以上人口9人,在校學生12人;勞動年齡內人口16人,其中因病殘完全喪失勞動能力3人,部分喪失勞動能力7人,臨時或無固定就業人口12人,戶均僅1.2人。

2.居住情況。10 戶樣本戶戶均住房面積97.2平方米,人均24.9平方米,其中城鎮戶均61.5平方米,農村戶均121平方米,;從房屋看,自有住房8戶(其中1戶爲兄弟贈送),租賃、安置公房各1戶;從建築年代看,上世紀70年代以前建築的老房屋4戶,80—90年代建築的5戶,近年建築的1戶;從結構看,土坯房 3戶,磚瓦結構4戶,磚混結構3戶。

3.經營土地情況。4戶城鎮居民無承包耕地和山地面積;6戶農村居民承包耕地25畝,戶均4.17畝,實際經營耕地的只有3戶共13畝,其他因無勞動力轉包他人耕作;6戶經營山地81畝,戶均13.5畝。

二、家庭貧困原因分析

總的來說,低收入家庭困難因素主要是因病或傷殘以及年老而喪失勞動能力、下崗失業或無穩定就業,導致無收入,此外就是因病因突發事故致貧。從 10戶樣本戶情況分析,因意外事故或重大疾病而完全喪失勞動能力3人,其中2人是戶主;因意外事故受傷,部分喪失勞動能力7人,其中5人爲戶主;家庭人口中患有重大疾病的3人,年老且無子女贍養的老年戶1戶2人。

城鎮低收入居民中,由企業改制下崗職工6人,下崗職工年齡都在50歲左右,再就業比較困難,基本都是從事臨時性的務工,有的因工傷或意外事故導致身體傷殘,不能從事重的體力勞動,無固定就業,報酬水平都偏低,支出壓力大,維持家庭基本生活顯得十分困難。

農村低收入家庭中,主要致貧因素有,一是家庭主要勞動力因突發事件導致病殘而喪失勞動能力,失去了家庭經營或務工的主力而致貧,二是家庭人口患重大疾病,長期負擔高昂的費用而致貧,三是年邁喪失勞動能力且無子女贍養的老人,此外也存在有發生災害性事故致貧的情況。

三、家庭經營和收支情況

1.家庭經營情況。城鎮低收入家庭沒有承包耕地、山地,也未從事任何的二三產業經營,沒有固定的工作單位,有一定勞動能力的則從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務工,一種是受僱於個體戶,獲取每月800—1000元不等的報酬,另一種是自由擇業,在自發勞務市場從事勞務性服務,如三輪車、建築小工、臨時僱工等,獲得不固定的勞務報酬,月收入在1000元左右。農村低收入家庭中,沒有經營非農產業,或多或少有些農業經營,低收入家庭由於缺少勞動力,即使有承包耕地也無法耕種,也僅有一部分是自家經營,但主要還是靠僱工,投入高,收益就小,其他農戶則進行轉包,收取每畝100斤稻穀的租金;山地面積資源不足,經營效益低;農村家庭都自行生產一些蔬菜,或飼養少量的家禽,以滿足生活需要,以此來減輕生活壓力。

【第9篇】生活狀況調查報告範文

他們遊離在城市和鄉村的邊緣的特殊羣體,60%的人月收入500元以下;用工單位爲他們繳納失業保險金和工傷醫療保險的寥寥無幾;他們缺乏自己的文化和教育活動陣地,他們的孩子入學不得不“打游擊”;在烈日下揮汗如雨幹着重體力活的他們,希望靠自己的勞動和智慧創造價值,成爲被人尊重的獨立的人,能夠像“城市人那樣”活着……共青團江蘇省委近日公佈的一項調查表明—— xx百萬外來務工者活得好辛苦。

時下正值酷暑難當的季節,大多數市民呆在空調房裏享受清涼,而那些在烈日下露天干着重體力活的民工兄弟日子卻極難過。他們遊離在城市和鄉村的邊緣,他們的生存狀況如何?他們跟農民和市民相比有哪些特徵?他們有什麼煩惱?我們該如何正確對待他們?記者日前對他們的生活狀況進行了較全面的瞭解。 睡的是用木板拼成的牀。在長江路拆遷工地,記者看到了不少年輕民工,與城市同齡人相比,酷暑下他們的日子要艱難得多。他們幾十個人睡在用木板拼起來的牀上,不少人沒有蚊帳和電扇,更沒有衛生間,要洗澡只得避開其他人對着水龍頭的水衝,內急了只得跑到離工地數百米的公廁去。晚上10點多鐘,記者經常看到他們三三兩兩地睡在馬路邊上,他們告訴記者,幾十個人睡在一起太熱了,出來起碼透點風。 境況類似這樣的年輕民工數不勝數。賓館飯店的服務員、小區保潔員、建築工地的工人、理髮店的理髮師……這些在千千萬萬城市居民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小人物”,大部分來自外地,幹着絕大多數城市人不願乾的活。團江蘇省委近日公佈的一項調查表明,xx有120萬外來人口,他們絕大多數從事建築、飲食、美髮、保潔、經商、收舊等行業, 其中80%以上是35歲以下的青年人。

據瞭解,在xx100多萬外來務工青年中,30歲以下的佔了82.2%,他們中國中以上文化程度的達55.7%,未婚青年佔了61.5%,60%的人每月收入在500元以下。37%的人到過3個以上城市打工,只有不到20%的人是通過職介所介紹找到工作的,大部分是通過親朋好友來到xx打工的。

在成賢街一施工工地,每逢下雨無法施工的日子或者晚上休息時間,這些年輕的外來建築工人就三五成羣地聚在8人一間的宿舍裏打牌聊天或是看些武俠類的電視連續劇。一名去年高中畢業來自淮安的20歲打工者小黃說,自己其實挺想繼續學習的,但家裏沒錢,考分相差又太多。爲了減輕家裏的經濟壓力,他出來當了建築工人,但一看到東大學生去教室和圖書館學習,自己就感到心酸。好不容易把老闆發的零用錢湊了200元,就跑到南圖辦了張圖書證,在別人睡覺或打牌的時候去看看書,感覺自己還有點追求。 據小黃透露,周圍的打工者閒着無事不乏光顧黃色錄像廳的,有的甚至把掙的血汗錢花在街頭洗頭店等不正當場所。言談間,小黃顯得很擔心。他告訴記者,自己最大的理想是掙點錢幫助家裏弟妹上學,自己再學點技術到蘇南找個好工作,比這樣單純賣力氣好多了。他非常希望在xx能有爲務工青年服務的培訓職介機構,他認爲,大城市的信息和技術比農村好多了。團省委的一項調查反映,67.1%的進城務工青年認爲業餘文化生活枯燥無味,同時沒有人關心他們,他們感覺像四處漂泊的浮萍。 絕大多數沒簽用工合同 一項調查中,當被問及“您希望團組織對您提供哪些幫助”時,有30.1%的務工青年希望能保障他們的合法權益。同時,據省勞動保障廳有關負責人介紹,外來務工青年中75%的人工作不穩定,56%的人未籤勞動合同,52%的人加班後沒有勞動報酬。

在務工青年工作的單位中很少有提供條件尚可的宿舍的,xx雨潤食品有限公司對1000多名外來務工青年建了宿舍樓,對他們實行公寓式管理。但,像這樣的公司目前只有極少數。大部分務工青年是跟同伴五六個甚至10多個租住在城市接近農郊的邊遠處。外來務工青年的子女上學也成了大問題,由於工作不穩定,他們的孩子入學不得不“打游擊”,很多務工青年子女就讀的外來務工子弟學校,既無法跟城市學校相比,又無法跟他們家鄉的學校相比。儘管務工青年總體法制意識不強,但大部分人都懂得培訓和學習一門技術的重要,他們反映,找工作時,沒有技術只能出賣勞力。一般用工單位很少會對他們進行培訓,都要有現成的技術纔會錄用他們。

令人欣慰的是,外來務工青年羣體正引起政府有關部門的重視,共青團江蘇省委員會和地方各級團委正在着手實施“千校百萬”計劃,爲進城務工青年的就業、戶口變遷、子女入學、生活居所等方面提供幫助,爲他們的勞動安全、工資發放、權益維護搖旗吶喊。進城務工青年中的團組織正逐步建立,鼓勵務工青年回鄉創業的政策也逐步出臺,各種各樣的“打工之家”、打工者讀書俱樂部、棋牌協會、青年文化廣場等正一批批涌現……

我們有理由相信,外來務工青年將引領佔中國人口絕大多數的農民走向市民化道路。實現農村包圍城市,最終達到全國人們共同富裕的目標。

關於縣城鄉低收入居民生活狀況調查報告

爲了解xx縣城鄉低收入居民生活狀況,國家統計局銅鼓調查隊於近期開展了“城鄉低收入居民生活狀況”專題調研,在全縣隨機抽取10戶低收入家庭(城鎮4戶,農村6戶)進行入戶調查,通過進村(居)委會了解、整體觀察、與居民面對面座談交流等方式,剖析低收入居民家庭收支、生活狀況,瞭解他們當前的實際困難、獲得政府救助以及有何訴求等情況,旨在如實反映低收入居民的實際情況,呼籲政府及社會更加關注低收入羣體,完善政策措施,提高扶持救助水平,提出促進低收入羣體增收的對策建議。

一、低收入家庭基本情況

1.人口和勞動力情況。被調查的10戶樣本戶主平均年齡52.5歲,最大的75歲,最小38歲;總人口39人,戶均3.9人,60歲以上人口9人,在校學生12人;勞動年齡內人口16人,其中因病殘完全喪失勞動能力3人,部分喪失勞動能力7人,臨時或無固定就業人口12人,戶均僅1.2人。

2.居住情況。10 戶樣本戶戶均住房面積97.2平方米,人均24.9平方米,其中城鎮戶均61.5平方米,農村戶均121平方米,;從房屋來源看,自有住房8戶(其中1戶爲兄弟贈送),租賃、安置公房各1戶;從建築年代看,上世紀70年代以前建築的老房屋4戶,80—90年代建築的5戶,近年建築的1戶;從結構看,土坯房 3戶,磚瓦結構4戶,磚混結構3戶。

3.經營土地情況。4戶城鎮居民無承包耕地和山地面積;6戶農村居民承包耕地25畝,戶均4.17畝,實際經營耕地的只有3戶共13畝,其他因無勞動力轉包他人耕作;6戶經營山地81畝,戶均13.5畝。

二、家庭貧困原因分析

總的來說,低收入家庭困難因素主要是因病或傷殘以及年老而喪失勞動能力、下崗失業或無穩定就業,導致無收入來源,此外就是因病因突發事故致貧。從 10戶樣本戶情況分析,因意外事故或重大疾病而完全喪失勞動能力3人,其中2人是戶主;因意外事故受傷,部分喪失勞動能力7人,其中5人爲戶主;家庭人口中患有重大疾病的3人,年老且無子女贍養的老年戶1戶2人。

城鎮低收入居民中,由企業改制下崗職工6人,下崗職工年齡都在50歲左右,再就業比較困難,基本都是從事臨時性的務工,有的因工傷或意外事故導致身體傷殘,不能從事重的體力勞動,無固定就業,報酬水平都偏低,支出壓力大,維持家庭基本生活顯得十分困難。

農村低收入家庭中,主要致貧因素有,一是家庭主要勞動力因突發事件導致病殘而喪失勞動能力,失去了家庭經營或務工的主力而致貧,二是家庭人口患重大疾病,長期負擔高昂的費用而致貧,三是年邁喪失勞動能力且無子女贍養的老人,此外也存在有發生災害性事故致貧的情況。

三、家庭經營和收支情況

1.家庭經營情況。城鎮低收入家庭沒有承包耕地、山地,也未從事任何的二三產業經營,沒有固定的工作單位,有一定勞動能力的則從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務工,一種是受僱於個體戶,獲取每月800—1000元不等的報酬,另一種是自由擇業,在自發勞務市場從事勞務性服務,如三輪車、建築小工、臨時僱工等,獲得不固定的勞務報酬,月收入在1000元左右。農村低收入家庭中,沒有經營非農產業,或多或少有些農業經營,低收入家庭由於缺少勞動力,即使有承包耕地也無法耕種,也僅有一部分是自家經營,但主要還是靠僱工,投入高,收益就小,其他農戶則進行轉包,收取每畝100斤稻穀的租金;山地面積資源不足,經營效益低;農村家庭都自行生產一些蔬菜,或飼養少量的家禽,以滿足生活需要,以此來減輕生活壓力。

關於大學生活狀況調查報告

大學是學子們夢想的地方,更是大學生創造永恆青春的地方,但是不同人有不同的大學生活觀進,進而不同人也就成就不同的大學生活,往往成功的人擁有着很令人激勵的大學生活觀,他們在大學期間往往過着積極的生活,而不是像現在的大學生一樣,他們的大學生活步步都離自己的目標越來越接近自己的目標,這就是他們的生活,不活在毫無意義的生活怪圈中,我們現在對我校大學生活進行調查,目的是進一步掌握大部分人得生活現狀,進而對他們的生活進行指導,也進一步的審視自己的大學生活,來使自己的生活更加合理更加的有利於自己的進步,爲自己的未來奠定基礎,因此,瞭解大學生的生活的問題尋求解決的對策,爲大學生活的生活提供一個很好的對比借鑑。

一 對象及工具

1 研究對象

本研究一問卷調查的方式,以本校在校大學生爲研究對象。

2 調查工具

本研究一不記名問卷的性吃就同學們在生活學習人際交往等方面就同學們關心的問題做了調查。

二 調查時間

調查時間:………………

三 調查內容

主要調查了同學們的生活現狀,調查的是出了14個問題。

四 調查結果

我們對華北水利水電學院電力學院發放了100份調查文件,98%回收,其中大一40份大二60份。

從整體上看,本專業的學生的生活普遍不太合理,有些甚至有些使人驚奇,他們的大學生活沒有很好的安排,導致了自己對大學生活不太看好,針對現在的大學生的生活將近40%的同學對自己的生活不太看好,但他們有不想去改正,,30%的同學有着不太合理的生活,但這些人中有着較好的毅力,他們也漸漸的認識到自己生活的不合理,他們也漸漸的學着去改正。30%的同學有着不叫不錯的生活,他們的生活才比較合理,而且他們也不斷的調整自己的生活,進而更適應自己,他們覺着生活充滿陽光。

據統計顯示,幾乎97%的同學都找到了自己志同道合的人,有着共同的生活目標,共同的生活習慣,共同的人格魅力等,一起學習生活,共同奮鬥。當然,也不乏3%的獨行俠,這些人得心裏比較內向,不原與人交往與接觸,對大學產生反感,。調查中30%的同學表示自己的師生關係良好,10%的同學出現牴觸心理,60%的人覺得師生關係更融洽,認爲大學老師比較難溝通,有代溝。

在學習方面,70%的人都比較勤奮的學習,爭取獎學金和出國深造的機會等,爲自己的理想奮鬥,20%人以過科爲目的,沒有明確的目標或者追求,10%的人不學習,此部分一般期末突擊,作弊現象比較嚴重,與有94%的大學生在大學階段經歷了一個適應期,對於學校的不公平,50%的人選擇了發牢騷,多選擇同學之間討論,22%的人選擇了無所謂,20%人據理力爭,不敢不公平的事情,努力爭取自己的利益。

在大二學生中,70%認爲自己在大學生活中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包括生活習慣、爲人處世,心理素質以及自控能力等,學到了自己想要學習的知識,並增加了社會實踐能力。他們在大學期間目標較爲明確,並有着自己的理想,生活充實;8%的學生覺得自己虛度了大學生活,網吧、戀愛成了他們大學的主要生活。12%的人兼顧愛情與學業,也不乏系中佼佼者;還有10%的人表示不清楚。

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大學生上自習是大學生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從表中可以看出,大學生課餘活動取向表現出有主次之分和多元化的特點。“課餘自習”、“上網、玩遊戲”、“社團活動”三項是大學生課餘時間參加的主要活動形式。由於大學學習方式和信息傳遞方式的改變,加之大學生活更加開放和豐富多彩,使得大學生的課餘活動不再是傳統的“三點一線”模式,呈現出多元化的取向。值得注意的是,與以往的調查結論相比,“上網、玩遊戲”、“聊天、社交”成爲大學生課餘活動取向的第二位和第三位。大學生也普遍承認用在這兩方面的時間不少。這表明,網絡在大學生課餘生活中越來越重要,大學生也鍾情於這種新興的娛樂休閒方式;大學生也已經意識到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在現實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對社會性價值觀的認可程度正在提高。大學生在分配其他時間(佔所有的32%)具有個體差異性,這主要是由個體興趣決定的。個體興趣自身具有娛樂性和消遣性的特徵,對滿足大學生課外業餘活動和閒暇生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也是大學生個性和諧發展和自身社會化不可或缺的途徑。例如大學生對文學類課外讀物的興趣,滿足了他們認識社會、認識人生、認識生活,並藉以抒發和寄託自己的生活理想和表達自己對生活憧憬的美好意願和情感,這對他們強烈的探索人生、探索生活需要聯繫在一起。但是,我們也要注意到,大學生對文學類讀物的過多重視,而埋頭於對他人生活的解讀,忽視了自己的現實生活,這也顯然不利於大學生個體素質的提高。

從統計數據看,使用電腦時間過少,仍然是相當一部分大學生的苦惱。儘管各個學校都有微機房和電子閱覽室,但由於南昌航空大學教學資源免費開放力度不足和學生經濟支付能力的限制,相當一部分大學生特別是經濟困難家庭的同學,再加上南昌航空大學大一學生寢室沒有聯網,因此大一學生得不到充裕的上機操作和實踐、練習機會。這與信息化社會對當代大學生信息素養有着較高要求的現實存在較大落差,希望教育主管部門與學校能高度重視這種現象,迅速採取有效措施改變這種現狀。

社團是由大學生自己發起、管理、策劃、運行的組織。它的精彩之處就是它更接近我們,更懂得我們的需要;雖然也有些不盡人意之處,但它畢竟是我們自己做的,我們更能理解它的意義。社團活動能夠鍛鍊同學們處理事情的能力,提高同學們的素質,爲儘快實現培養高素質創新型人才的目標做出重要貢獻。加入社團已經成爲大學生融入象牙塔的選擇,是培養交際能力的場所,這就是越來越多大學生青睞社團的原因。 四 建議

學校當然是學習的地方,這要求各高校必須爲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好的“學風”和安靜的環境是一所高校必須達到的要求。當然學習的軟硬件設施都要能滿足大學生學習的需要,學校在教學設施上的投入要放在首位。好的“學風”形成既有學生的原因,也有學校的原因,這要求學校要從思想上引導和鼓勵大學生努力學習。

大學生趨向於認爲課餘時間應由個人去安排,無須學校去管。大學生希望課餘活動可以自由安排,所以對於大學生課餘時間安排各高校只能採取引導的方式,號召教師在課堂上,在學校的各種傳播媒介採取啓發誘導方式,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積極健從主客觀雙方具體情況來看,大學生課餘時間中存在着學校、社會客觀條件的制約性與學生主觀需求的多樣性的矛盾。大學生希望“學校開展豐富多彩的業餘文化活動,健全各種管理制度來加以引導”,而且大學生也熱切要求能利用課餘時間走出學校,走向社會,參加社會上的實踐活動,從而瞭解社會,培養自己的能力,爲日後能有效地勝任各項工作打下基礎。大學生這些主觀需求是當今社會、經濟生活的現實狀況所決定的,是合理的、必然的,所以學校對此應予以重視。即使學校現階段的客觀條件還存在一定的制約性,但我們必須作出行動,作出切合實際、行之有效的選擇,在實踐中不斷積累經驗,改善並創造條件,逐步滿足學生的多重需求。

開展校園文化活動,豐富大學生的課餘生活

開展校園文化活動進行校園文化建設是高校的一個重要特點,對學生的全面發展有着不可低估的影響。它不僅僅是充實學生的課餘時間,各種活動的開展對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校園文化活動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

ⅰ、以“社團”爲“基地”展開:各“社團”開展與之有關的各項活動,他的優點是選擇性好,因爲他的自主性強。

ⅱ、以院(系)爲單位開展各種知識競賽與娛樂活動。它的優點是大衆化,沒個人只要感興趣就可以參加。

ⅲ、以班級或是寢室爲單位展開。這類活動具有靈活性,時間與地點的限制條件少。這類活動可以促進同學間增進了解、發展友誼。

暑假關於失地農民生活狀況的社會實踐調查報告

華北水利水電學院

法學院

關於失地農民生活狀況的調查報告

前 言

xx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90週年,是“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是中原經濟區升爲國家戰略之年,也是我校60年華誕。爲響應xx向青年學生髮出的“向實踐學習、向人民羣衆學習”的號召,全面領悟xx給北京大學第十二屆研究生支教團成員回信精神,充分利用社會實踐提高我們的思想道德修養,充分發揮我們的開拓創新精神,鍛鍊自己的意志品質,歷練自己的青春歷程。根據校團委的要求我們華北水利水電學院法學院的大一學生組建了一支暑期大學生社會實踐團隊,走訪調查鄭東新區失地農民的生活狀況,以期爲鄭州的和諧建設貢獻一份力量。

實踐,就是把我們在學校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中去,使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有用武之地,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另一方面,實踐可爲以後打基礎。通過社會實踐活動,我們可以學到一些在學校裏學不到的東西。

對於一個大學生而言,敢於接受挑戰是一種基本的素質。親身體驗社會實踐能讓我們更進一步瞭解社會,拓展自身的知識面,擴大與社會的接觸面。我們希望在實踐中增長見識,鍛鍊自己的才幹,培養自己的韌性,通過社會實踐,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所在。

經過十天的社會實踐活動我們收穫了很多,今天將我們的社會調查報告公佈於衆,希望我們的建議能夠被採納,衷心的祝願失地農民能夠過上幸福的生活,祝願鄭州的明天更加和諧美好。

華北水院法學院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調查小組

xx年7月13日

目 錄

前 言

一、調查背景

二、調查目的

三、調查內容

(一)調查對象

(二)調查時間、地點與進度安排

(三)調查範圍、資料收集和分析方法

(四)抽樣方案

(五)小組成員及分工

(六)問卷分析

四、調查總結

(一)徵地過程中失地農民面臨的主要問題

(二)針對走訪調查發現的問題提出的建議

五、附 錄

一、調查背景

近年來隨着大學的不斷擴招,很多大學都建了新校區,各地區都形成了或大或小的大學城,其中鄭東新區龍子湖高校園區就是其中一個。爲建設此高校園區,河南省曾徵收龍子湖地區農民1.4萬餘畝土地,經過近十年的發展被徵地農民的生活狀況始終受到國家領導人的關注,特別是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把民生問題擺在首要地位。爲深入瞭解失地農民的生活狀況,我們特此展開本次走訪調查。

二、調查目的

失地農民是一個國家在城市化的過程中必然出現的一種正常的社會現象,是在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過程中,由於城市化和工業化的用地而失地的農民。

伴隨着工業化和城鎮化的高速發展,徵地的趨勢成爲必然,而世代以土地爲生存依據的農民,失去了土地就失去了保障。對於目前農村存在的情況,一次性給付,不能解決問題。當徵地補償金花銷完後,失地農民中相當多處在失業狀態下的人,由於制度性障礙和農民經濟承擔能力,失地農民參加養老保險率低,又不能享受失業、退休、醫療保障,造成大批“種地無地,就業無崗,低保無份”三無農民。如果處理不好,那麼他們就將成爲新的社會不穩定因素。所以本次調查將調查某一地區,切實的瞭解在城鎮化過程中,失地農民的生活現狀,就業情況和社會保障體系的情況。深入民情,瞭解民情。爲完善失地政策提供實證資料和意見。

三、調查內容

(一) 調查對象

爲配合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拉大城市框架,把鄭州建設成爲區域性中心城市”的要求,努力實現市委、市政府“十年建新區”的跨越式發展目標,確保龍湖地區開發建設順利進行,本地區的農民土地被依法徵收,他們加入了失地農民的行列。因此這次調查就選擇龍湖地區被徵地農民200戶,分三個安置地點,七個小區進行調查。

(a) 調查範圍:賈崗小區、磨李小區、廟張小區等七個小區

(b) 調查對象:各個小區安置的失地農民

(c) 調查內容:鄭東新區失地農民失地前後的生活變化

(d) 調查單位:戶

(二) 調查時間、地點和進度安排

時間:七月三號——七月十三號

地點:賈崗小區、磨李小區、廟張小區等七個小區

進度安排:

a)前期準備階段

7月3號

在學校湖邊組織召開第一次小組會議,確定小組成員的分工,規劃整個調查工作進程和安排後續任務。

7月4號

蒐集資料,設計問卷。

b)調查實施階段

7月5號至10號

進行200份問卷試調查,並總結調查注意事項。

c) 資料分析與整理階段

7月11號

對調查結果進行統計、分析、總結。

d) 調查報告撰寫階段

7月12號至13號

在宿舍樓下召開小組會議,共同商定問卷初稿的不足並提出修改意見,進行最後總結以及最後階段的調查報告修改完善

(三) 資料收集和分析方法

通過派發問卷進行調查,發放問卷共200份,其中在正式問卷調查開始之前派發了20份問卷進行了試調查,然後就調查過程和結果來分析具體的有效快速正確的調查具體決策。最後正式發送了180份調查問卷,收回180份問卷,回收率達到100%。

a) 資料收集方法:

? 自填式問卷:由調查員直接將調查問卷發放到失地農民手裏

? 訪談法: 調查員直接訪問並收集信息。

b)資料分析方法:

? 單變量描述統計和單因素分析

(四) 抽樣方案

本次採用的抽樣方法:簡單隨機抽樣

第一階段:選擇調查小區

第二階段:選擇小區中的單元

第三階段:從每個單元中隨機抽取居民戶

(五) 小組成員及分工

組長:鄭雪豔 負責主持小組討論、任務安排以及問卷設計和最後定稿。

成員:

信息採寫員:趙廣開 負責每日簡報的撰寫以及向各大網站和媒體投稿

照片採集員:張彬 負責每日照片的採集和篩選工作

走訪調查員:張益 陳一鑫 趙青彥 何向前 負責每日的走訪調查工作

(六) 問卷分析(我們將多選題的調查結果換算成了百分比)

1、您家失地前主要的收入來源?

a 種地 b 養殖 c 個體工商戶 d 其他

2、您家失地後主要的收入來源?

a 外出打工 b 本地打工 c 個體工商戶 d 其他

調查統計結果如下

1 :a.63.48% b.29.02% c.5.28% d.2.62%

2 :a.36.96% b.3.66% c.18.53% d.40.75%

通過以上兩個問題的對比,我們可以發現:失地以前鄭東新區失地農民大部分以種地爲收入的主要來源,一小部分以養殖(漁業)爲主要收入來源,更少的人從事個體經營。農民失去了他們賴以生存的土地後,不得不想方設法來維持生活,因此打工以及個體經營的比例就相對增加。通過調查可知,外出打工更受年輕人的青睞,而本地打工以中老年人居多,職業多以園林工人、清潔工等低收入工作爲主,且工作不穩定。同時我們看到失地後農民主要收入來源選其他的佔40.75%,這主要是因爲我們調查的對象很多是中老年人,他們主要靠政府的養老金維持生活。

3、您家失地前的消費支出主要在哪些方面?

a 生活用品 b食物 c 建築房屋 d交通 e其他

4、您家失地後的消費支出主要在哪些方面?

a 生活用品 b食物 c 建築房屋 d交通 e其他

調查統計結果如下:

3: a.30% b.9.07% c.30% d.9.82% e.15.32%

4: a.37.64% b.35% c.6% d.11.36% e.10%

統觀數據,我們可以發現:失地前後,農民的消費支出的各個方面有很大的區別。失地以前,大部分農民的主要花銷集中在生活用品方面和建築房屋方面,其他的方面相對較少。在大部分農民的觀念中,他們努力一生就是爲了自己的生活條件能有所提高,並且爲他們的下一代安置好房子,因此花銷主要集中在這兩個方面。失地以後有較大變動。民以食爲天,土地是農民的生活保障,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因而土地被徵收後,他們在食物上的消費支出明顯增加。另外據我們的瞭解他們的教育與醫療投入相對也有所增加。

5、失地前您最擔心的問題是?

a日常基本生活 b子女教育 c就業問題 d其他

6、失地後您最擔心的問題是?

a日常基本生活 b子女教育 c就業問題 d其他

調查統計結果如下:

5: a.20.06% b.14.08% c.24.09% d.42.12%

6: a.23.02% b.14.39% c.45.95% d.17.24%

通過數據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失地前後農民擔心問題格局分佈有所不同。失地以前,農民依賴土地,所以他們就更擔心糧食收成問題,而其他的方面都是生活的基本因子,比較平均。失地以後,有了很大的變化。由於他們的主要生活來源發生變化,所以家庭成員的就業問題就成了他們考慮的核心問題,這也反映了就業問題是社會各階層普遍關心的問題。

通過對以上六個問題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失地農民的生活狀況發生了很大變化,我們也能看到他們目前越來越關注社會普遍存在的問題,這放映了他們逐漸融入了現代社會。

7、您覺得以前的生活幸福還是現在的生活幸福?

a 以前 b 現在 c 都一樣

調查統計結果如下:

a.30% b.50% c.20%

失地農民對失地前後的兩種生活模式都有自己的看法,覺得各有各的好處。數據顯示:50%的人認爲現在的生活幸福,30%的人認爲以前的生活幸福,20%的人認爲無所謂,都一樣。我們可以看到隨着社會的進步,失地農民的幸福感有所增強。他們體會到了現代社區生活帶來的方便快捷,乾淨整潔,休閒娛樂設施也比較健全,國家的相關政策與舉措給他們帶來了很多實惠。而感覺以前生活幸福的人主要是因爲失地以前擁有土地,生活安穩,雖然很累可心裏踏實有安全感,而且鄰里之間關係親密。另外在我們的走訪調查中我們發現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有待提高,他們普遍反映在社區生活無所事事,另外與其他老年人的接觸交流也少了,因此加強社區的文化建設非常必要。

8、您覺得小區亟待改善的地方是?

a 醫療設施 b生活基礎設施 c 學校教育設施 d 其他

調查統計結果如下:

a.43% b.24% c.16% d.17%

上述數據顯示,小區亟待改善的地方主要體現在醫療設施方面,羣衆普遍認爲在小區的醫務室看病貴,報銷比例小,生活基礎設施也有許多繼續改善的地方,在小區內平時家裏的勞動力都在外打工,留在家的都是老人小孩,而老人在空餘時間都是坐在小區裏閒逛來打發時間,小區缺少必要的老人活動中心來滿足小區里老人的平時閒餘時間,建立一個功能完善,有利於老年人豐富空閒時間的活動中心是很必要的。從調查的結果來看小區裏的學校基本設施相對比較完善,但優秀的師資力量明顯不足,從而形成了軟件設施和硬件設施不協調的局面,所以補充個小區學校的師資力量是非常迫切的。

9、政府採取了哪些措施進行徵地補償?

a 貨幣補償 b.購房補償 c其他 d沒有補償

調查統計結果如下:

a 29.84% b 64.94% c、2.68% d 2.64%

徵地補償,一直是大多數人關注的問題,它對於農民失去土地以後的生計也是一個關鍵。以上數據反映出政府在對農民土地徵收過程中主要實行的是購房補償,也就是以低價或者以原來的住房面積一對一進行補償。通過走訪調查我們瞭解到,鄭東新區各小區大部分是以低價購買政府補償的70平方每人次的住房面積,而且基本都分到了房子,滿足了失地農民的基本住房需求,但是由於住房建設沒有跟上徵地拆遷進度,很多的住戶都沒分到足額面積的住房,而隨着我國房價的不斷上漲,部分失地農民也擔憂低價購房價位也會不斷上漲。

10、政府承諾的兌現情況?

a 完全兌現 b 部分兌現 c基本沒有兌現

調查統計結果如下:

a 13.3% b 53.3% c 33.4%

如以上所示,認爲政府的承諾部分兌現的佔53.3%,而完全兌現與基本沒有兌現的分別佔13.3%與33.4%。也就是說86.7%的失地農民家庭對徵地補償費用是有不滿的。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1.基層政策落實不到位;2.基層幹部對法令解釋不完善,以至失地農民可能對自己的徵地補償費用產生疑問;3.基層管理不善,以至徵地補償發放不到位。對於這個問題,政府忽略了一點,大部分農民都是低學歷或者是無學歷的,有的甚至連都不識,更何況對法令的研討呢。基層幹部辦事作風不嚴謹,大部分農民反應他們村的大小幹部或多或少的都富裕了,甚至與領導有關的人也從中獲得了收益,而大部分平民都沒有得到實惠。

11、政府在徵地執行過程中的弊端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a拆遷問題 b 補助問題 c 社會保障問題 d 其他

調查統計結果如下:

a 23.85% b 40.8% c 23.85% d 11.8%

政府在徵地拆遷過程中的舉措是好的,但同時也會出現一些或大或小的問題,從調查結果中可以看出主要體現在補助問題上。同時我們也看到拆遷問題與社會保障問題也是失地農民關注的焦點,這反映出了失地農民對自己合法權益的維護,對自己未來生活狀況的關注與擔憂。

從九到十一題,我們可以看到目前鄭東新區失地農民對徵地補償未到位的反映較大,對徵地補償款的利用情況不是很明晰,對自己未來的生活存在些許擔憂。因此我們不得不面對這樣一個問題:徵地十年後政府將各種補償費用一次性(目前這是不可能的)發給失地農民,失地農民能夠適應快速發展的社會嗎?他們的後續社會保障問題(如養老、子女的住房問題)怎麼解決?

12、您目前對政府的要求?

a 補償到位 b 安排好社會保障 c 其他

調查統計結果如下:

a 50.32% b 20.94% c 28.74%

從以上的調查結果我們可以得出目前失地農民對政府的要求主要是將各項補償款補償到位,這反映了失地農民看重實實在在的好處。同時從另一個角度我們發現失地農民沒有認識到安排好後續社會保障這一長遠利益的重要性,或許他們是對現實的顧慮吧,畢竟徵地補償款快十年了也沒有完全補償到位。

四、調查總結

(一)徵地過程中失地農民面臨的主要問題

根據我們走訪調查的問卷分析得出,鄭東新區土地徵收後失地農民主要出現的問題如下:

問題表現之一:農民失地導致的無業或待工人員較多,直接影響生活質量和前景。失地農民就業大多是一些沒有勞動技能、勞動報酬低的行業,以綠化、環境衛生、治安等行業爲多。有些村民是由開發單位安排就業,一般從事保安、環衛等簡單勞動,這些失地又失業的農民一般文化素質較低,就業能力和社會生存競爭能力較差。另外,他們雖然在戶口簿上已經成爲居民,卻無法享受到城市居民的各種社會保障,而失地補償又無法滿足失地農民失業後的養老、醫療保障等等現實問題,這些情況都影響了他們對失地後生活前景的期望並形成對農村城市化進程的排斥。

問題表現之二:失地農民因爲生活困難,大多靠出租房屋維持生計。由於很多失地農民沒有工作,加上國家的生活補助等各項補助資金相對較低,且沒有隨着經濟的發展和消費水平的提高而提高,致使很多很多失地農民特別是老年人的生活相對困難。他們只有靠出租房屋來維持生計,但由於很多社區的房屋面積沒有補償到位和社區相對偏僻致使他們的收入相對減少。

問題表現之三:失地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單調。很多失地農民特別是中老年人反映他們住進社區以後他們的精神文化生活非常單調,他們經常閒着無聊,加上外來租房人員的衝擊與鄰居的交流也少了很多。

問題表現之四:失地農民的社會保障不統一,有待完善。視每個區、鄉鎮和村子的經濟情況及地理位置而定,養老、醫療保險無論從個人繳納的情況,還是從實際領取的情況和享受的福利待遇上都存在着相當大的不平衡性和不確定性。在自然地理環境、經濟發展狀況發展較好的村子,村民的集體福利待遇就好一些;在自然環境差、經濟發展不景氣的村子,福利待遇就差一些。失地農民變成市民容易,但是享受市民的各種保障權利難。尷尬的角色源於徵地制度的缺陷。所有權的本意就是佔有、使用和轉讓等處置權。農民和村集體作爲集體所有土地的所有者卻沒有完全享有買賣土地的所有權人權利,這是造成失地農民問題的關鍵所在。按照“憲法”和“土地管理法”的有關規定,我國的土地分爲國有和集體所有,前者指城市,後者指農村。但事實上,唯有國家是土地買賣的合法主體。農村土地實行集體所有制,但農民和農民利益代表者的村集體卻無權享有所有者對土地的買賣處置權,農民無權作爲賣者與購買土地的買者處在平等的談判和簽訂契約的市場主體地位上,無論是爲了公用事業的用地,還是商業用地,都必須先經過國家徵地變爲國有土地之後,由國家作爲市場主體與開發商談判土地交易合同,任何不經過國家徵用土地,作爲農村土地所有者代表的村民委員會私自與開發商達成的任何土地買賣協議都是無效的,這樣開發建設的房屋是無法取得作爲政府部門的“國土局”所頒發的合法的房屋產權證明的,這樣的房屋也就無法取得在房屋市場合法買賣的資格。於是,就出現了農村集體所有制的土地前提性地先經過國家徵用變爲國有土地後才能開發建設的情況,也就出現了國家把土地徵用後再作爲生地或熟地賣給開發商出現的巨大“剪刀差”的問題,而作爲市場主體的國家賺取的這部分超額利潤實際上並沒有用來解決農民的社會保障問題。(二)針對走訪調查發現的問題提出的建議

首先從理論上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完善社會保障機制

社會保障,即包括社會保險、社會救濟、社會福利、優撫安置、社會互助、個人儲蓄保障等一套完整的結構體系。總結髮達國家的社會保障建設的經驗,發現有以下幾點:

(1)城鄉社會保障一體化是趨勢。社會保障在不同程度上向全民化、全面化的方向發展,是福利國家的政策目標。全民保障原則,推崇國家公民的平等的社會權利,主張由國家爲每個公民、不分高低貴賤、提供起碼的生活保障。如英國1946年的英國國民保險法,區別於以往社會立法的特點,就在於根據這一法案,幾乎每個公民都可以享受社會保障。以日本爲例。日本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經歷了從萌芽起步到不斷髮展完善的半個多世紀曆程,並根據形勢的發展變化不斷調整和改革相關規定,使得農村社會保障體系日益健全和完善。

(2)工業化和城鎮化過程中土地基本生活保障被社會保障代替是社會發展的必然。這可以從兩個層面進行說明:首先,社會保障是緩解城鎮化和工業化的過程中矛盾的一種重要手段。社會保障作爲國家介入、干預社會生活的途徑,作爲國家的社會保障政策起源於近代歐洲工業化初期。

(3)農民基本生活保障基金籌資來源多元化。隨着老齡化程度的加強和社會福利水平的提高,政府財政的社會保障壓力越來越大,爲解決這個頭號問題,各國都在將社會保障基金來源多元化,其中個人繳費和社會保障稅被高度重視。在歐盟,各國農民養老金計劃籌資來源多樣化,包括繳費、政府補貼和稅收等。個人繳費份額在提高、政府補貼比例在下降,以避免原福利國家高福利的通病。在美國,社會保障稅包括三個稅目:社會保險(老年人、殘疾人、遺屬保障)、醫療保障以及失業救濟。首先,農場主需要爲僱員繳納社會保險和醫療保障。其次農場主還要繳納聯邦失業稅。再次,農場主還要繳納自營職業稅。

(4)對失地農民以高補償的辦法實施社會保障。在多數國家和地區,土地徵用方都給土地所有者以較爲滿意的補償,徵用補償通常由兩部分組成:土地徵用費和土地賠償額。其中土地徵用費相當於土地價值,一般按照徵用時的市場價格給足補償;土地賠償額是對土地權利人因徵用而造成的經濟及其他損失補償。設立失地農民社會保障基金是各國對失地農民的通行做法,這有助於降低他們的風險,促進社會穩定發展。失地農民社會保障的內容應包括失地農民最低生活保障、失地農民養老保障、失地農民醫療保障、爲失地農民提供受教育和培訓的機會、爲失地農民提供法律援助。

(5)農民在社會以保險稅等的支付上享受着優惠。德國的社會保險稅是分職業徵收的。工人的社會保險稅課稅對象是工人的工資收入,稅款由僱主和僱員共同繳納,稅率總計爲35%。應稅工資源共享收入的上限爲工人平均工資的兩倍左右。法國社會保障制度共包括四大類:普遍類(涵蓋一般領薪者、學生和個人投保者)、農業類(面向從事農業的領薪者和非白領薪者)、非領薪(實業家、企業家、商人、手工業者和自由職業者)和特殊類(公務員和國有企業的僱員)。全國有99%的人口被納入社會保障體制。韓國的社會保險制度主要包括四個項目,即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就業保險、產業災害。社會保險金大部分由被保險者自己繳納,但醫療保險和農村地區醫療保險國家負擔的費用相對較多。

(6)土地權益轉讓補償金可作爲社會保障資金的來源。日本實現工業化的進程情況和中國情況比較相近。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50年間,日本成功地從一個農業人口占將近四成的國家完成城市化,並將農村人口降低至4%。日本實行“國民皆保險”的社會保障體制,農民作爲公民同城市居民享有同樣的國民年金。

根據以上經驗,在鄭東新區推行社會保障制度應考慮以下幾點:首先,完善社會保障條例,消滅社會保障中的真空地帶;其次,對社會保障程度進行實地考察,一刀切和平均化是不可取的,對殘疾人等特殊對待;第三,建立社會保障評分機制;第四,切實落實社會保障,建立社會保障反潰;第五,建立社會保障監管機制。

2、健全法制

對不合法的徵地予以法律的打擊,對徵地過程中不法的行爲予以法律的打擊,對徵地過程中採取不合法手段的人予以法律的制裁。一系列完善可行的土地徵用法律法規作爲保障是國外及我們臺灣、香港地區的土地徵用之所以得到很好執行的主要原因。“現在我國土地徵用法律法規僅以《土地管理法》內所規定的爲主,其他散見於各部門法或各行政法規之中,針對徵地目的、程序、補償以及徵地糾紛的解決等問題缺乏具體的規範,導致徵地的隨意性很大,補償安置存在極大的後遺症,徵地中引發的責任無人承擔農村集體和農民的利益沒有得到法律的保護,他們的損失沒有得到完全的補償”。xx年11月2日公佈的《國務院關於深化改革嚴格土地管理工作的決定》第十二條指出:完善徵地補償辦法。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採取切實措施,使被徵地農民生活水平不因徵地而降低。

3、徵地補償實施到位

根據土地管理法,我國土地徵用補償項目設置主要包括土地補償費、勞動力安置補助費、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補償費。其中土地補償費是對土地所有人的投資及土地所有權轉移的一種補償和購買;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補償費是對土地投資的一種補償;勞動力安置補助費是對農民由於徵地失去土地保障後的社會安置問題進行的補償,其實是變相的農民社會保障基金。

4、徵地相關程序透明通暢

借鑑國外的經驗,都有一套關於徵地問題合理的程序規定。實際調查中,鄭東新區並非是沒有這樣一套相關規定,只是規定的實施過程中,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使徵地手續變得隱晦,徵地過程變得不透明。加上官員間的私自勾結,嚴重扭曲徵地程序,加上上訪路徑不暢通。基層工作在實際意義上,就是部分基層官員的漁利行爲。這樣嚴重損害了政府在失地農民心目中的形象,更嚴重的造成了對共產黨的信仰危機。可以說,徵地程序的不通暢不透明,也是造成失地農民問題的一個直接原因。

其次針對鄭東新區失地農民的生活現狀提出如下具體建議:

一、儘快將徵地補償款補償到位,兌現政府給予被徵地農民的承諾,讓老百姓體會到國家對他們的關注。

二、完善失地農民後續社會保障工作特別是適當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補助標準,使他們體會到老有所養,另外要加強養老保險的普及,推進住房建設,儘快使所有失地農民都住進安置社區。

三、完善社區的各項基礎設施(包括醫療、休閒、教育、治安)建設,經過實地走訪調查我們發現各社區的基礎設施建設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不完善的地方,特別是社區的治安狀況直接影響了居民的安全感與幸福感。

四、加強失地農民的技能培訓,引導、鼓勵失地農民創業,爲失地農民創業提供便利。同時政府部門應該廣泛徵求意見(可到高校大學生及教師尋求發展策略),爭取創建適合本地區可持續發展的產業鏈(可結合本地特色及大學生這一廣泛的消費羣體和高校良好的科研文化氛圍)。

五、加強社區文化建設,增強居民的歸屬感。社區發展的前提是居民認可喜歡這個新家,因而加強社區的文化建設至關重要。

六、加強對居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決策、自我建設能力的培養,爲社區日後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七、加強監督力度,做到各項工作的公開公平公正(保障言論自由、爲羣衆反應問題提供便利)。可以組建社區建設黨員領導監督小組,時刻監督社區建設,充分發揮黨員的作用。

八、加強政策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可以利用大學生),在走訪調查中我們發現居民對國家的政策法律法規都不太瞭解,致使很多居民把國家給予養老保險當做徵地補償款,另外對國家給予的各項福利居民的說法差別很大,這充分說明居民的瞭解不夠,國家的宣傳沒有到位。

九、充分發揮黨員的模範帶頭作用,充分利用大學生村官。大學生村官這一廣大的優秀的羣體承載着祖國農村建設的重任,讓他們走進社區也許更能發揮他們的創新力。

十、建議國家號召廣大有志青年走進基層、服務基層,爲基層的建設注入新鮮的血液。青年的一代是社會前進的主力軍,他們敢於創新,富有激情,把他們置身於基層能夠改變我國基層領導缺乏創新性的局面。

最後我們希望政府部門能夠經常深入社區展開調研,積極的向人民羣衆討教建設社區的良方,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附錄

華北水院失地農民生活狀況調查問卷

親愛的居民朋友:

您好!我們是華北水利水電學院法學院社會實踐調查研究小組的成員,首先十分感謝您能在百忙之中,參與我們關於失地農民生活狀況的調查。

爲了瞭解失地農民的生活現狀,分析失地農民的生活狀況,特編此卷。本問卷將採取不記名的方式,您提供的信息僅作研究使用,併爲您保密。請您按照真實的個人情況和想法認真作答。

十分感謝您的支持與合作!

華北水院法學院社會實踐調查研究小組

二〇一一年七月二日

填寫說明

1、請您把認爲合適的答案號碼填入括號內或者在__處填上適當的內容。

2、每個問題可選擇一個或多個答案。

1、您失地前主要的收入來源?( )

a 種地 b 養殖 c 個體工商戶 d 其他

2、您失地後主要的收入來源?( )

a 外出打工 b 本地打工 c 個體工商戶 d 其他

3、您失地前的消費支出主要在哪些方面?( )

a 生活用品 b食物 c 建築房屋 d交通 e其他

4、您失地後的消費支出主要在哪些方面?( )

a 生活用品 b食物 c 建築房屋 d交通 e其他

5、失地前您最擔心的問題是?( )

a日常基本生活 b子女教育 c就業問題 d鄰里關係 e其他

6、失地後您最擔心的問題是?( )

a日常基本生活 b子女教育 c就業問題 d鄰里關係 e其他

7、您覺得以前的生活幸福還是現在的生活幸福?( )

a 以前 b 現在 c 都一樣

8、您覺得小區亟待改善的地方是?( )

a 醫療設施 b生活基礎設施(商場休閒) c 學校教育設施 d 其他

9、政府採取了哪些措施進行徵地補償?( )

a 貨幣補償 b以地換地 c購房補償 d 其他 e沒有補償

10政府的承諾的兌現情況?( )

a 完全兌現 b 部分兌現 c基本沒有兌現

11、政府在徵地執行過程中的弊端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

a拆遷問題 b 補助問題 c 社會保障問題 d 其他

12、您目前對政府的要求?( )

a 補償到位 b 安排好社會保障 c 其他

我們的調查結束了,再次感謝您的支持!祝您身體健康!

參考文獻

1、張慧芳:《土地徵用問題研究――基於效率與公平框架下的解釋與制度設計》,經濟科學出版社xx年5月第一版

2、錢忠好:《中國農村土地制度變遷和創新研究(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xx年9月

3、張洪武:《城市化過程中失地農民問題研究》(網絡資料)

4、許寶健:《城市化進程中的農地轉用問題研究》,中國農業出版社xx年8月

5、陳傳鋒:《被徵地農民的社會心理與市民化研究》,中國農業出版社xx年8月

6、孫曉明、劉曉昀、劉秀梅:《中國農村勞動力非農就業》,中國農業出版社 xx年7月

【第10篇】2022年6月全國留守兒童生活狀況調查報告範文

隨着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學生父母外出打工,把自己的子女留在年邁的父母身邊,或託付給親戚來照管孩子,這些人便成了“留守兒童”的臨時監護人,這些人中,老人本身都需要別人來照顧,反過來,還要關照小孩生活,對孩子的學習更無法過問。下面有本站小編整理的全國留守兒童生活狀況的調查報告,閱讀!

序 言

一片葉子只屬於一個季節,年輕的莘莘學子擁有絢麗的青春年華。今年八月我被分到xx區xx鎮xx村擔任村主任助理一職,從此踏上村官之路,任重道遠。

農村廣闊天地大有作爲。我來自xx農村,大學畢業後再次迴歸家鄉農村。在這片希望的田野上,揮灑汗水,奉獻青春,爲家鄉農村發展貢獻自己的一己綿薄之力,深感榮焉。

駐村以後,可能與我是師範生的緣故,我對本村的留守兒童問題十分關注。工作後積極調研,掌握分析情況,建立留守兒童檔案。同時,積極參與本鎮08屆優秀大學生村官賈苑同志創辦的留守兒童服務中心的關愛活動,現在在中心擔任留守兒童的語文與數學的教輔工作。

兒童是祖國的花朵,國家的未來,所以我覺得關愛留守兒童是一件十分值得去做的事情。雖然日復一日,犧牲了自己的業餘時間和假期,但是每次看到孩子們收穫知識時天真的笑容,一身的疲倦隨即消失,再苦再累也無怨無悔。我想關愛留守兒童的工作我會一直堅持下去的。

xx鎮xx村留守兒童生存現狀調研報告

所謂“留守兒童”,是指父母雙方或一方流動到其他地區,孩子留在戶籍所在地並因此不能和父母雙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兒童。據統計,xx村共有39名留守兒童,約佔全村兒童的12%,由於這些孩子長期與父母分隔兩地,父母很少有機會對孩子的日常生活問題、學習教育問題和心理健康問題進行溝通,也不能對孩子身上存在的錯誤及時進行指出批評教育糾。也就是說,在某種程度上父母監護職責的缺失會極其容易導致留守兒童們在日常生活行爲的失範,甚至引起違法犯罪行爲,影響社會的安全和穩定。

通過這次調研活動,使我對我們村留守兒童有了更加深入的瞭解,也想通過這次調研能使更多的人瞭解我村的留守兒童,同時希望有更多的人來關注留守兒童,給他們更多的關懷和幫助,使他們在缺少家庭關愛的時候,同樣能夠感覺到社會大家庭的溫暖。

一、我村留守兒童的生活及學習狀況

(一)、留守兒童在生活、教育上的問題

從調查的兒童中來看,由於臨時監護人的年紀一般比較大,缺少精力和耐心管教孩子加上他們還要忙於地裏的農活,無暇照顧孩子們。大部分孩子沒有形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主要表現在對學校作業的態度和生活起居安排上。佔44.1%的孩子對待學校作業的態度是草草應付得過且過,有46.7%的孩子看電視沒有節制。另外,在調研中我發現一個令人心憂的現象,部分留守兒童拜金現象極爲嚴重,幫家裏幹活之前,要先講好價錢纔會去幹活,讓人痛心。

(二)、老師對留守兒童的關注太少

大部分留守兒童表示老師很少找自己談話,43%的留守兒童說老師根本沒有找他們談過話,而且都很害怕老師,也不希望老師找自己談話。雖然帶有兒童的心理,但是從這可以看出我們的教育工作還的確很不到位,僅有29.8%的留守兒童表示願意和老師談談心裏話。

(三)、學習壓力大

通過調查,63%的留守兒童感到學習壓力大,24%的留守兒童表示自己的學習成績很差,也有一些表示自己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不識字,不能輔導學習,想學好沒有條件。一些孩子告訴我,由於學習成績差,就害怕爸爸媽媽會問起,而自己的家庭條件差,很多同學看不起等,這就形成很大的壓力,面對這種情況,如果沒有人及時爲他疏導,就有可能壓力變得越來越大,進而影響學習和生活。

二、我村留守兒童存在的問題

(一)、留守兒童普遍存在心理問題

留守兒童之所以產生心理問題,首先是年齡,因爲他們大多都在十五歲以下,正是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發展的關鍵時期,而他們的父母在自己的孩子出生才幾個月或一週歲後,就外出務工,長期與父母分離,使他們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滿足,缺乏父母的關愛,親情失落,產生孤獨感,導致心理失衡。調查發現:留守兒童中十分想念父母的佔71.8%,有79.5%的留守兒童父母每年回來1次,5.1%的留守兒童父母幾年回來1次,15.4%的留守兒童很少與父母電話聯繫。這就很容易使他們形成消極情緒,表現出性格內向、失落自卑、自私冷漠、脆弱孤僻或焦慮、任性、暴躁,有的出現逆反心理、怨恨情緒。

(二)、臨時監護人素質普遍偏低

由於大部分留守兒童臨時監護人大多是孩子的爺爺奶奶,他們因爲年齡較大,不但要承擔很多家務,而且文化層次上也不高,大多是文盲或半文盲,其中臨時監護人是國中學歷以上比例僅佔29.6%。所以,他們教育孩子的就不會很合理,而且也不知道從心理上關心孩子,照顧孩子,不能在學習上給予幫助和指導,在教育態度、教育方法上還是老一套,他們能做到的僅僅是照顧孩子們的日常生活而已,在與孩子交流溝通上存在着很大困難。

(三)、留守兒童的行爲習慣較差

部分留守兒童自我控制能力不強,生活習慣不良,表現在不講衛生、不經常換洗衣服、挑吃挑食、亂花錢等;有的留守兒童行爲習慣較差,在家裏不聽臨時監護人的教導,頂撞祖輩、我行我素,在學校不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不服從學校的管理,成爲了讓人頭疼的“問題兒童” 。去年我村就有四名留守兒童因觸犯法律被判處十幾年不等的有期徒刑,讓人值得深思。

(四)、平時缺乏親情的關愛

父母打工對留守兒童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響,缺乏親情關愛會對孩子造成許多不良的影響,最爲直接的也許就是孩子在生活上很難得到很好的照顧,使孩子無法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留守兒童成長期間缺乏撫慰與關懷,這也是我們應該給予重視的。

(五)、留守兒童安全存在一定隱患

如留守兒童獨自在家或路邊玩耍,路上車輛較多,而老人無暇顧及,造成農村火災或觸電事故時有發生,安全存在一定隱患。在採訪一陳姓村民時我瞭解到這樣的一個悲劇,一個兩歲的留守兒童由於父母在鎮江打工,臨時監護人爺爺奶奶又忙於幹農活,無暇照看,而掉進家裏附近的河中溺水身亡的案例,讓人唏噓不已,倍感痛惜。

三、解決這些問題的建議與對策

留守兒童之所以存在諸多問題,原因來自於家庭、學校和社會等方面。留守兒童問題作爲一個普遍存在的社會問題,不應只是農村外出務工人員自己去解決的問題,而應該由全社會共同努力,爲留守兒童創造健康成長環境和空間。因此提出以下建議與對策。

(一)、家庭教育方面

1、努力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外出務工的父母及留守兒童的代理監護人員,應儘量爲留守兒童營造一個溫暖、關愛的學習和生活環境,促使“留守兒童”健康成長。外出務工的父母也應加強與子女的聯繫和溝通,儘可能做到多關心孩子。還要加強與代理監護人、學校的聯繫。外出的父母要經常回家或打電話與孩子溝通,交流感情,和學校溝通掌握孩子的學習情況,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2、外出打工的夫妻有能力的一定要把孩子帶上跟隨自己打工讀書生活。要正確教育和引導好孩子,樹立“知識改變命運的觀念”。如果條件允許夫妻最好留一個在家與孩子一起生活。因爲家庭的安全感和親情的溫暖是任何外力都無法取代的。

(二)、學校教育方面

1、實行留守學生的普查登記。各中國小校在新學期學生報到時將父母外出情況和家庭成員情況逐一進行登記,建立“留守兒童”檔案。記錄“留守兒童”的個人情況和監護人及臨時監護人的情況,準確掌握留守兒童的個人信息,爲有針對性的開展教育和管理工作奠定基礎。

2、在中國小校普及實行教職工結對幫扶或學生結對幫扶留守學生制度,建立“留守兒童之家”,使留守兒童體會到家庭的溫暖。建立健全教師家訪和與留守兒童談心制度。定期召開幫扶教師、留守兒童、臨時監護人座談會,引導留守兒童健康成長。開設親情電話,讓留守兒童的父母知道校長、班主任等老師的電話,加強學校、家長和孩子之間的聯繫和交流。

3、營造和諧、文明的校園文化氛圍。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培養學生的文明習慣,組織學生廣泛參與各種動手的實踐活動,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最重要的是在學校舉辦的活動中,多鼓勵留守兒童,多把機會留給留守學生,幫助他們走出自閉的心理障礙,[蓮~山課件 ]幫助他們改正不良的行爲習慣,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幫他們養成健康的,積極向上的心態。

(三)、政府及社會方面

第一,強化政府統籌管理,加大社會支持的力度。比如在城市中打工族密集的地方,增加城市教育設施,降低打工子女的入學收費標準,逐步改善民工子女就學條件。對未能入學的民工子女可以通過開辦寄宿制學校,假期學校等,逐步建立社會監管體制,打破城鄉體制,給予農民工及其子女切實的市民待遇,運用現有的教育資源,幫助農民工把子女帶到打工地學習和生活。開闢打工子女就學的“綠色通道”,使其享受與打工所在地孩子同等的教育待遇。這是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根本所在。

第二,鎮、村兩級要逐步探索幫助留守兒童教育的新思路。做好留守兒童的登記普查,在鎮、村設立關愛農民工留守子女的辦事機構,定期到留守家庭瞭解孩子們的生活、教育情況。把學校與村委聯繫起來,建立一個長期有效的機制,定點幫扶,及時發現報告留守兒童們的情況與動向,爲孩子們的健康成長提供一個保證。

第三,相關部門要加大宣傳力度,充分發揮媒體的作用,加大新聞宣傳力度,引起社會各界對農村留守兒童的關注,引起社會的重視,調動全社會的力量,共同尋求解決的辦法和途徑,形成全社會齊抓共管的格局,讓外出打工的父母安心,讓在家的留守兒童健康成長。

結 語

留守兒童是未成年隊伍裏的重要組成部分。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關係到社會的和諧與穩定,是一項現實而艱鉅的社會系統工程,我們必須高度重視,相互配合,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關注留守兒童的生活現狀,關愛留守兒童的身心健康,才能真正實現農村教育事業的健康快速發展,才能使我們的社會真正實現和諧。

青春有限,選擇無悔。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一切的一切都只是一個開始,關愛留守兒童是值得我去爲之奉獻一生的事情。

目前,廣大xx村民正以嶄新的面貌,飽滿的熱情和高昂的鬥志迎接“十二五”的到來,爭取在此期間全村各項事業都實現質的突破。在制定“十二五”工作目標時,我村支部書記範志紅書記把留守兒童問題列爲全村的工作重點之一,並提升至戰略高度。我想有了全村人民的共同努力,我村留守兒童的頭頂一定會出現一片蔚藍的天空。

【第11篇】關於失地農民生活狀況的社會實踐調查報告

xx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90週年,是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是中原經濟區升爲國家戰略之年,也是我校60年華誕。爲響應xx向青年學生髮出的向實踐學習、向人民羣衆學習的號召,全面領悟xx給北京大學第十二屆研究生支教團成員回信精神,充分利用社會實踐提高我們的思想道德修養,充分發揮我們的開拓創新精神,鍛鍊自己的意志品質,歷練自己的青春歷程。根據校團委的要求我們華北水利水電學院法學院的大一學生組建了一支暑期大學生社會實踐團隊,走訪調查鄭東新區失地農民的生活狀況,以期爲鄭州的和諧建設貢獻一份力量。

實踐,就是把我們在學校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中去,使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有用武之地,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另一方面,實踐可爲以後打基礎。通過社會實踐活動,我們可以學到一些在學校裏學不到的東西。

對於一個大學生而言,敢於接受挑戰是一種基本的素質。親身體驗社會實踐能讓我們更進一步瞭解社會,拓展自身的知識面,擴大與社會的接觸面。我們希望在實踐中增長見識,鍛鍊自己的才幹,培養自己的韌性,通過社會實踐,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所在。

經過十天的社會實踐活動我們收穫了很多,今天將我們的社會調查報告公佈於衆,希望我們的建議能夠被採納,衷心的祝願失地農民能夠過上幸福的生活,祝願鄭州的明天更加和諧美好。

【第12篇】社區老年人生活狀況調查活動報告

xx社區老齡人口較多。由於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工作的繁忙,父母與子女共同生活動家庭越來越少。在這種情況下老年人到底怎麼樣安享晚年?面臨 困難問題怎樣解決?2022年6月25日拱辰街道xx社區青年匯同xx大學共同開展針對“老年人社區生活狀況”調查活動,活動工作人員5人,活動志願者3人,被訪老年50餘人。

本次調查數據中最爲突出的三個問題:一、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問題:老年人的年齡和收入成反比,即年齡越大收入越低,老年人很難與社會其他成員共同分享經濟社會高速發展的成果,而日益成爲貧困階層。除個別子女條件特別好的,大多普通老人的月收入都僅僅能維持最基本的日常生活需求,他們收入的低,成爲直接影響他們生活質量的主因。二、老年人的思念:因爲思念不能常來探望的兒女成了許多老年人的心病,與年輕人相比,老年人更加渴望親情。儘管老年人的自理能力不強,但不管是獨居,還是與子女合住,老人們大都不願意請保姆,更想讓子女能抽空多陪陪。“物質上的東西我們並不缺,最大的希望就是兒女常回家看看,不要讓我們孤獨!”三、老年人的出行問題:當城市的高樓大廈將人與人徹底阻隔開時,一些年過七旬的老人也因這高大的建築,失去了在陽光下散步的機會。因爲出行的不便也導致了許多生活必備物品不能及時填補。

針對老年人生活現狀和麪臨生活中的種種問題,作爲社會工作者、敬老志願服務團隊的工作者我們應多方面入手,大力倡導和宣傳共同營造愛老敬老的氛圍。要提倡在廣闊的空間交流,幫助老人走出家門,加強與年輕人接觸。老齡社會不僅是人口類型轉變的標誌,也是社會、經濟、科技、醫療衛生髮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體現。老年問題既是家庭問題更是目前的社會問題。我國已步入老齡化社會,每個人都面臨着自己的老年。除了物質上的關照外,老年人更需要的是感情上的關注。我們應該都來關心、愛護他們。關愛老年人,理解老年人,重視老年人,爲他們創造一個幸福愉快的生活氛圍。

【第13篇】國小生學習與生活狀況調查報告

爲了解國小生的學習和生活狀況,傾聽他們的心聲,我進行了國小生學習和生活現況與期望調查。調查主要採取問卷調查、座談會等形式進行,共發問卷40份。調查對象涉及國小四年級學生。調查發現,近年來基礎教育有了很大的發展,素質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多數國小生能夠認同當前的學習和生活狀況。他們對課堂教學和教師的基本素質、對父母的家庭教育基本認同。但現實生活中也存在着一些制約素質教育全面實施的因素,主要表現在學習壓力大、課業負擔重、對考試及成績排名等心情矛盾、對父母和教師有更高要求等。因此,提高教師和父母素質是我們成人刻不容緩的責任。

一、問題的提出:

現實生活中制約素質教育的因素有哪些?經常聽到孩子抱怨自己的父母沒有時間陪自己學習或遊戲,獨自去外面玩,反而給他們買很多的考卷做,感覺極不平衡。在家享受不到樂趣,在學校還是一樣,整天被作業包圍,經常考試,考不好還得接受批評,孩子覺得壓力很大。今年來,不時有報道,有些學生因學習壓力大而離家出走,甚至跳樓自殺。

二、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研究對象爲國小四年級學生,研究方法主要採取問卷調查、座談會等形式進行。

三、研究結果的思考與分析:

1、多數國小生認同目前的課堂教學形式

調查顯示,60%的國小生認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沒有大量重複課本內容;83%的國小生認爲教師的課堂教學形式大部分是靈活多樣的;90%國小生認爲老師在課堂上的教學大部分內容既能傳授知識,又注意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可見,現在的學生對教師的教學還是比較關注的。我認爲:教師應領會新課改的精神,將精神落實到實處。在教學中,貫穿新的教學理念,力求培養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在新課改的今天,絕大多數教師都能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運用啓發式、討論式、探究式等教學方法,深入開發學生的思維資源,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習慣,啓發與引導學生通過積極主動的思維活動進行學習,勤奮的思考,不斷的對所學習的各種知識信息進行加工轉換、消化吸收,獲得新知識。

2、大部分國小生的作業時間超標,普遍希望縮短作業時間

雖然減負呼聲喊了多年,但國小生的學習負擔依然沉重。調查發現,無論是平時還是週末,國小生在寫作業時間上的超標比例均超過一半。根據教育部規定,國小生四、五、六年紀的作業量應在60分鐘內完成。而現在國小生的作業負擔依然有增無減。對於你希望每天多長時間完成作業有38%的國小生希望在半小時內完成家庭作業,有53%國小生希望在一小時內完成家庭作業,10%國小生希望在二小時內完成家庭作業。雖然有一半學生的願望已超過國家規定的標準,可見,他們實際的作業時間要遠遠超過期望的時間。說真的,老師佈置的作業還不算多,而是大部分家長望子成龍的心情,讓孩子們負擔加重,另外買了許多考卷讓孩子們完成。時常聽到學生的埋怨。其實,作業量不在多,而在精,能掌握重點、要點就夠了。老師上課時也不願看見他們老是打着哈欠,無精打采的樣子。這樣只會造成惡性循環,覺睡不好,學習更無能爲力。

3、國小生最渴望得到父母的信任,最不滿父母說話不算話

社會的變動,伴隨而來的是人們價值觀念與生活方式的變化,這種變化猛烈地衝擊着家庭的領地,導致產生離婚家庭、單親家庭、寄養家庭、貧苦家庭、富裕家庭等等。這形形色色不同形態的家庭環境,會在不同程度上影響到孩子。調查顯示,國小生最渴望得到父母的信任,最不滿父母說話不算話。在問卷中得出,國小生最喜歡父母做事有:信任我(40%)、說話算話(23%)、給我輔導功課(37%)。另外,國小生對父母不滿的是:說話不算話(35%)、對我管的太多(25%)、在家打麻將(40%),以上數據說明孩子們希望父母給他們安靜的學習環境,做孩子們學習的榜樣。父母纔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培養出一個品德高尚的好孩子是大多數父母的共同目標。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大衛-艾爾金德認爲,要想讓孩子有教養、守道德,父母必須是一個品德高尚的人。兒童教育專家還認爲,孩子的一舉一動都源於對大人的耳聞目染。我們應當用行動去教育兒童,只有身教所不能做到的才用言教盧梭。不要在家裏以居高臨下的態度對待孩子。孩子從小就在受尊重的環境下成長,他就會自然地尊重他人。

4、國小生對考試既愛有恨,大部分國小生認爲考試能夠促進學習,同時也有的學生因考試心情不好

素質教育這股春風早就吹遍大江南北,但事實上應試教育還依然引領潮流。而在學而優則仕傳統思想的影響下,我國大部分學生的家長曆來是把孩子的學業成就置於第一位重要的位置,所以,教育的供需矛盾顯得異常尖銳,那麼唯一合理的辦法,就是通過考試競爭,優勝劣汰。於是,孩子們從第一天挎着書包上學起,就面臨着無形而又緊張的學習壓力。學生對此又是怎樣的想法呢?調查顯示,大部分國小生喜歡考試,而這部分的學生是成績較好的,他們希望通過考試來顯示自己。90%的國小生認爲考試能夠促進學習,但又有58%的國小生認爲考試防礙了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和提高。過重的學習壓力造成學生心情不好、不想學習、自卑等感受。有部分的國小生因爲考試而心情不好,這說明,國小生對考試的心情很矛盾,既愛又恨,儘管考試造成了他們過重的心理負擔,但仍然對考試有着高度的認同。令人擔憂的是在這種情況下的學習,使大部分的學生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可見,考試直接關係到國小生的學習狀態,關係到他們的身心健康。經常能聽到學生說:我一聽到考試,腿都在抖。甚至有的學生在考完試後還處於緊張狀態。其實說這些話的還是好學生。這麼小難道就患有考前綜合症了嗎?我認爲,這一現象的造成,關鍵是應試教育的陳舊觀念影響至深。怎樣讓孩子真正減負,恐怕先將中國的教育體制改頭換面才行。

5、道德品質好、教學態度好、尊重學生是國小生看中的教師素質

6、對成績排名各抒己見,一半學生認爲成績是個人隱私,另一半學生認爲考試成績應該公開

四、建議:

1、提高學生父母的綜合素質是新時代對家長的要求,因此,我認爲:應充分發揮學校的家長學校的作用,定時爲家長朋友傳輸新的教育理念,真正地做到家長、學校兩方面配合。

2、學校方面應大力支持教師進行各方面素質的提高。如:班主任進修、各科教師展示課、各種培訓等。

3、作爲家長應經常和教師在一起交流,從實際出發去教育、引導孩子,讓孩子健康成長。

4、提高全民素質,讓整個社會都增強意識,讓人們都去關心下一代。

5、教育部門應及時、適時關注教育動態,以實際行動去關注下一代。

【第14篇】天津市失能老人生活狀況調查報告

據測算失能老人超14萬

重度失能者佔36.82%

市老齡辦副主任郭寧介紹,本次調查對象界定的失能老年人是指年齡在60歲及以上,由於年老、疾病、傷殘等原因,日常活動必須由他人協助或者完全依賴他人的協助才能完成的老人。按照國際通行標準分析,吃飯、穿衣、上下牀、上廁所、室內走動、洗澡6項指標,一到兩項做不了的,定義爲輕度失能,三到四項做不了的定義爲中度失能,五到六項做不了的定義爲重度失能。

九成失能老人不願去養老院

被調查老人中,93.59%的不願意住養老機構,而他們的子女也不願意送老人去養老機構,怕被周圍人認爲不孝順。同時,由於老人的收入低,決定了其不可能支付太多費用入住養老機構。

部分受訪老人表示自己生活比較困難,需要子女或親屬經濟上的資助。不願意或沒有能力購買一些保險保障服務或是養老服務、保健品等,對自身健康方面的投資很少。

照顧者平均年齡59.47歲

基本醫療保險的人數佔53.22%,享有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人數佔35.44%。

居家養老要進行多項改革

市老齡辦副主任郭寧介紹:在家庭規模小型化,尤其是獨生子女家長進入老年以後,家庭急需社會提供有效的支持。應對這一挑戰,需要家庭、社區、養老機構、社會力量、政府共同構建積極有效的社會支持網絡,更全面、更系統、更深入地推動養老服務發展來破題化解。

本市還將對已建的日間照料中心按照4+4模式開展實施改革,逐步完善其功能。一個4指按照政府搭建平臺、專業化管理、市場化經營、志願者參與的運營機制,由政府購買服務,街道(居委會)監管,委託社會組織、養老機構、村委會運營,實現管辦分離。第二個4指試點日間照料中心需具備呼叫、配餐送餐、家政服務、便利店4項基本功能,重點對行動不便、空巢和失獨等老年人開展養老服務。日間照料中心由過去主要面對自理老人,逐步調整爲主要面向半失能老人。今年全市所有區縣都將拿出2-3個日間照料中心作爲運營機制改革試點,每個日間照料中心都要拿出10張左右的牀位,面向半自理老人進行護理。

【第15篇】2022年關於調查貴州農村“空巢老人”生活狀況報告

當前,我國已進入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階段。20xx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已達2.02億,佔總人口的xx.9%。據預測,到2053年,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到4.87億的峯值,佔總人口的34.9%,屆時空巢老人家庭比例或將超過90%。20xx年,貴州老年人口501萬,空巢老人150.3萬、比上一年淨增36.36萬,並保持高增長勢頭,同時凸顯的矛盾問題多,對經濟社會發展影響也大。爲此,我們對貴州空巢老人生活狀況開展了一次專題調研,現將報告整理如下:

一、空巢老人的概念及成因

1.空巢老人的概念。所謂“空巢”,指無子女或不與子女共居一舍獨自生活的老年人家庭。空巢期與鰥寡期對老年人來說是生活中容易發生困難的兩個重要階段。在統計上,通常將只有老年夫婦的家庭及老年人獨居的一人家庭戶合計作爲空巢家庭戶的數量。本文所指的空巢老人既指無子女或不與子女共居一舍獨自生活的老年人家庭,也指有子女其子女已經超過60歲且共居一捨生活的兩代老年人家庭。

2.空巢老人形成的原因。近年來,貴州空巢老人逐年增多,其主要原因有:一是實行計劃生育政策的結果。自上個世紀七十年代以來,國家持續推行計劃生育政策,在實行計劃生育政策前集中出生的人較多,現在那部分人開始變老,由於變老人羣的增多,計劃內出生人口(低齡人)在減少,即老齡化不斷加劇,空巢老人相應增多。二是經濟快速發展的結果。我國現階段是以公有制經濟爲主體和多元化經濟結構共同發展的市場經濟,由於經濟結構的多樣性和靈活性以及快節奏的發展,催生了家庭結構趨於小型化,只有“小型化”家庭更適應社會快節奏的生活節拍。由於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追求精神生活,不只是年輕一代人要求有獨立的活動空間和越來越多的自由,也有相當一部分老年人本身不喜歡和子女合住,導致老年人從大家庭中分離出來,致使空巢老人增多。如在貴陽市調研發現有47.43%的空巢明確表示不願意或不很願意與子女住在一起。三是現代生活競爭加劇的結果。隨着現代生活競爭的加劇,很多年輕人在外經商或在別的城市工作或打工,由於長期工作、居住在外,一年難得回幾次家,甚至有的子女爲節約車費和減少誤工損失,一年或幾年都不回家。老人們因子女工作忙無暇照顧自己,又不願給子女增添負擔,最終選擇單獨居住,結果推進老人空巢化程度。四是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的結果。隨着城市居住條件的顯著改善,越來越多子女另有新房,子女搬入新家,離開原先一起居住的父母,遷入新住宅往往成爲代際之間分離的契機。如都勻市類似獨居的老年人佔該地空巢老人總數的38.3%。五是社會轉型變遷引發的結果。隨着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的加快,許多年輕父母爲照顧子女求學,部分曾經居住在鄉鎮或工礦企業的,都到縣城或省城買房落戶解決子女入學,讓老人獨立居住在原地。如福泉市類似的空巢老人有2763人,佔該市空巢老人的45%。六是部分子女不孝造成的結果。有些老年人沒有子女,或有子女但因不孝而使老人不得不獨自生活。這類老年人一般經濟狀況不好,由於子女之間互相推諉、嫌棄,不得不獨居空巢,初步統計類似老人約佔2.3%。

二、空巢老人基本生活情況

20xx年,我省60週歲以上空巢老人150.3萬,佔老年人口數的30%,比上一年空巢老人總數淨增36.36萬人。本次調研除從面上瞭解全省的基本情況外,還爲進一步深入調研空巢老人生活情況,選取九個市(州)各具代表性的城鎮社區和農村社區進行實地走訪和問卷調查。

(一)生活保障狀況。一是經濟收入情況。 全省空巢老人生活靠退休金的佔xx.1%,享受低保的佔25.9%,通過其他救助的佔10.7%,還有3%的空巢老人無生活保障。走訪的空巢老人年平均收入爲2701元,每月225元,年收入在2300元貧困線下的佔53%,年收入在1000元以下約佔30 %(不含政府及社會的各種補助);依靠本人/配偶的勞動所得的佔調查總人數的12.02%;依靠子女支助的佔調查總人數的11.02%。被調查的空巢老人收入用於吃穿599人,醫療465人,生產或經營33人,代養孫子/孫女22人。被調查的空巢老人中認爲經濟寬裕55人,較寬裕50人,夠用300人,較困難153人,很困難41人。調查結果表明,農村空巢老人的生活負擔仍然比較大,空巢老人的經濟收入十分有限,可供支配收入很少,生活比較艱苦,以“低保”爲生的空巢老人比重較大,不能享受“低保”的大部分空巢老人,遇到天災人禍,最基本生活都很難保證。二是老年人住房情況。據調查全省還有9%的空巢老人無住房。在黔東南通過問卷和訪談,發現空巢老人有自有住房的佔75.96%,屬子女房產的佔17.2%,無房的佔調查總人數的6.84%;同時發現,空巢老人個人獨住佔調查總人數的22.2%,與父母(兩代空巢老人家庭同住)佔調查總人數的2.34%,與孫子或孫女同住佔調查總人數的3.84%,與其他親戚同住的佔調查總人數的0.67%。三是主要負擔情況。在黔西南晴隆縣調研發現,有61.83%空巢老人要照顧外出子女的孫輩,且孫輩大多有3至5人;在照顧孫輩的老年人中,感到負擔很重和比較重的佔87.97%,有近四成的老人不僅要照看孫輩,還要承擔孫輩部分或全部教育及生活費用;感到經濟寬裕的空巢老人只有2.6 % ,感到比較困難的佔48.03 % ,感到很困難的高達33.49 %,可見空巢老人的負擔比較大。四是老年人蔘加社保情況。走訪的空巢老人蔘加企業職工養老保險的佔調查總人數的58.1%,參加城鎮居民養老保險的佔xx.02%,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佔17.86%,參加商業保險的佔0.33%,沒有參加養老保險的有10.68%。

(二)醫療保障情況。一是就醫情況。人老了,病痛自然多。除城市空巢老人就醫條件好一些外,農村空巢老人雖然大多數參加了新農合,由於自費部分難以承擔,門診費用又不能報銷,空巢老人 “小病拖、大病熬”的現象普遍存在。空巢老人生病在家,由老伴照顧,老伴年紀大,爲患者熬藥、喂藥等都很費力,如幫患者翻身、擦洗等困難會更大。獨身空巢老人生病後,幾乎無人照料。有的農戶家距村衛生室超過5公里,到鄉衛生院、縣醫院看病很不方便,老人們得了急性病常常會耽誤治療。據調查,只有49.31%的空巢老人認爲看病方便或比較方便,有21.55%的空巢老人認爲到醫院看病便利或程度一般,另有近三分之一(%)空巢老人認爲到醫院看病不方便或不很方便。二是醫保情況。受訪對象有87.16%的空巢老人享有社會醫療保險、公費醫療或合作醫療。參加企業職工醫療保險的佔48.91%,參加城鎮居民醫療保險的佔17.03%,參加農村合作醫療的佔30.38%,無醫療保障的佔6%。醫療報銷仍然是空巢老年患者的主要問題,報銷比例高的醫院,治不好病,治得好病的醫院報銷比例很低,在省外看病難以報銷。除大病外,只有不足一半(47.94%)的空巢老人能夠或基本承擔得起日常的醫療費用。

(三)身體健康狀況。一是身體健康狀況。調查顯示,身體非常好的空巢老人佔6.18%,身體較好的佔18.36%,一般的佔57.93%,較差的佔11.52%,非常差的佔6.01%。生活基本能自理的空巢老人只有60%,有相當多的空巢老人生活要靠別人的照顧才得以生存,還有4%的空巢老人已完全失能。可見空巢老人的身體狀況較差、生活不便是必須值得關注的問題。如七星關區市西辦事處翠西社區雷鉢組68歲的董孝英女老人,下肢殘疾,行動不變,這類老人的生活,雖有社區不定時的照顧和服務,但生活中確實困難重重。二是養生保健狀況。據調查,去年只有35.7%的空巢老人蔘加過體檢,而54.1%的空巢老人去年沒有參加體檢,還有將近10%的老年人從未參加過體檢,有10.7%的空巢老人長期處於生病。這些數據表明,老人們在一定程度上缺乏自我保健、自我服務、獨立生活的意識。當前,老年人護理和生活照料問題開始凸現,漸成嚴峻態勢。全省60歲數以上老年人建立健康檔案的只有16890人,還有近70%的老年人未建立健全健康檔案。同時,老人檔案不全,信息不詳等情況不乏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