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查報告

國小教育調查報告精品多篇

國小教育調查報告精品多篇

國小教育調查報告 篇一

1、調查目的

音樂教育對於小學生智力的啓迪,人格的塑造,想象力、創造力的培養等都有不可替代的獨特作用。在日益注重素質教育的21世紀,倡導新的教育理念,拓展新的教學領域,關注新的教學方法,構建音樂課程的體例框架等均在實驗教材中有着鮮明的體現。通過本次實習,我深有感觸。對於基礎教育的主題而言,這些改革是否真正適應學校以及師生的需要,做到因材施教,使學生的個性才能得到充分的發展還不得而知。爲此,我專門設計了一套問卷,通過問卷調查瞭解學生的需求,從而對問題進行分析研究,以便更好的瞭解當代國小生音樂教育的現狀。

2、調查結果分析

在這一年工作中,我擔任的是六年級的音樂教師。爲了得到準確、客觀的答案,我對該校六年級6個班的學生做了一個問卷調查。這四個班音樂基礎基本持平。問卷主要圍繞態度、情感、內容、能力四個方面,讓學生能夠自由大膽、積極地說出內心的感受和想法,獲得了最真實、可靠的數據。問卷在這6個班中每個班隨機抽取了10人,共60份,經過統計,情況如下。

問題一:你對音樂學習持何種態度活情感?

通過對調查結果整理分析,基礎音樂教育是具有廣泛的學生基礎的,學生在音樂教學過程當中感受到了音樂的美妙。當然,在音樂教育課程當中也存在一些必要的問題。60.3%的同學表示非常熱愛音樂,33.5%表示一般喜歡,6.2%表示不喜歡。那麼,學生眼中的音樂課有何意義?調查結果顯示學生還是比較注重音樂課的學習的。80.5%的同學認爲音樂課可以提高自身素質,陶冶情操,也是緩解學習壓力,放鬆心情的機會。因爲音樂課不需要進行考試,也就沒有壓力,讓學生學起來感覺很輕鬆。這也讓我看到了極少數學生不好的一面,學習音樂就是應付式的學習,甚至認爲音樂課是一門雜課,可學可不學。但面臨巨大大升學壓力,音樂作爲一門特長,與升學率密切相關。如果僅憑師生的一股熱情和一廂情願,而教育體質不改革的話,素質教育也難以落到實處。

問題二:你對音樂學習中什麼樣的內容較感興趣?

調查結果顯示34.4%的學生認爲他們最感興趣的是唱歌。他們認爲通過唱歌能夠表達自己的情感,特別是活潑、歡快的歌曲。還有大多數同學都喜歡流行音樂,隨着科技的發展,音樂得到了廣泛的傳播,隨之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從唱片、cd、收音機到電視、mp3隨身聽、dvd、網絡等媒體的傳播,如今的互聯網時代,學生擁有音樂和熟悉音樂的程度在某種意義上甚至超過教師,教師對教材的佔有權被瓦解。學生偏好的音樂,往往不是學校音樂教育的主要內容,大部分是與學校音樂教育的宗旨相悖。調查結果顯示:學生會唱的歌曲中63.6%的是課外的通俗歌曲。流行音樂普遍、通俗易懂,成爲現代社會的主流,所以深受廣泛學生的喜愛。同時,流行音樂也具備了青少年喜愛的特點,內容和形式都符合當代青少年的思想讓他們身臨其境,因此他們更能理解其中的寓意。當然,我們也不否認有些流行音樂的內容也會對學生產生消極影響,但任何事情都應一分爲二的看待。流行音樂中也有許多優秀的作品,音樂教材就可以適當的選材,經過精心的製作讓學生演唱和欣賞。教師從正面引導,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使學生形成對藝術音樂和流行音樂的鑑別力。泰戈爾在《我的學校》寫到:“教育的目標是心靈的自由,這隻能通過自由的途徑才能得到—儘管自由就像生活本身一樣是有危險和責任的。”隨着年齡的增長,學生能夠真正懂得審美與鑑賞,積極的面對生活,熱愛音樂的時候,音樂教育的目的便達到了。

另外,有42.3%的學生選擇了“欣賞音樂”從前的音樂過於系統化,專業化,強調的是技能技巧的訓練,而對於現在的大部分學生而言,不需要對音樂有太深的領悟,只要能夠欣賞音樂的美,把這種美融入生活中就夠了。欣賞什麼?如何欣賞?這也是新課改在音樂教學內容改革中必須面臨的問題。

問題三:你希望通過音樂學習獲得何種能力的發展?

表示希望提高“演唱”能力培養“樂感”的佔45.5%。希望提高演奏能力的佔28.8%。希望提高鑑賞能力、音樂素養”的能力的佔25.7。從中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學生真正渴望的是什麼能力的提升。這實際上爲新的課程結構提供了來自學生的選擇。我們的基礎教育一直在探討,音樂課程應該讓學生掌握系統完整的知識,發展學生的能力。知識和能力兩者之間存在的是因果關係,而不是對立的關係。學生知識技能掌握得越多,學生音樂表現能力就越高,爲學生參與音樂欣賞和表現活動提供了必要的條件,架起了通向音樂藝術的橋樑。

音樂教育在培養高素質的一代新人中發揮着巨大的作用,它越來越多地被學校、音樂教師和學生所重視。我們不能僅侷限於學生只會唱幾首歌曲、聽幾段樂曲,而是在優美的歌聲中,悠揚的樂曲聲中陶冶情操,歷練性格,推動各個方面的綜合發展。結合目前教育現狀以及我校的實際,學校不僅是要培養具有很強的專業知識能力的人,重要的是培養一批具有綜合實力、有素質、有文化、有修養的一代新人。

國小教育調查報告 篇二

關於對國小留守兒童狀況的調查報告

調查目的:兒童是祖國的未來,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狀況是目前全社會關注的一大問題。爲了全面瞭解縣城留守兒童家庭生活、教育狀況,推進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工作,通過問卷調查、走訪座談等形式,對縣城(園區)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現狀進行了摸底、調查。

調查對象:芮城縣城留守兒童

調查時間:20xx年9月——20xx年11月

調查方式:問卷調查 走訪座談

一、基本情況

縣城隨着農村剩餘勞動力的轉移(入),留守兒童形成了一個特殊的羣體,在特殊時期這一羣體的生存和權益保護狀況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

1、縣城現有留守兒童1056名。

調查顯示,有31.3%的屬父母外出務工,一個星期左右與孩子聯繫一次,36.5%的半

個月或一個月與孩子聯繫一次,和孩子見面的多爲半年以上一次,有的甚至幾年不回家。由於父母常年在外,長期和孩子分離,對孩子缺少關愛,缺乏交流溝通,導致親情缺失,監護不力,致使一些留守兒童軟弱無助,自卑封閉,逆反心理嚴重。

2、留守兒童家庭生活環境情況。

從總體情況看,留守兒童的監護人多數是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近親屬。其中78%的留守兒童隨祖父母、外祖父母一起生活,20%的留守兒童與其他親戚一起生活,2%的留守兒童由老師或其他人擔當監護人,隔代撫養情況較爲普遍。

3、留守兒童學習情況。

從調查情況看,留守兒童學習成績多數處於中下游,成績優秀的較少。學齡留守兒童中,學習優秀佔15.9%;學習良好,佔35.9%;學習成績一般,佔43.7%;學習成績較差佔4.4%。其中,有72.6%的留守兒童在學習上遇到困難需要輔導時首選的是老師,單獨選擇監護人或哥哥姐姐輔導的僅佔18.7%。

4、留守兒童心理情況。

從調查看,大多數孩子性格內心、孤僻、倔強、與人交往少。在不開心時,都會出現一些 “想早點長大獨立”, “想讓父母安慰自己”,“覺得沒有人關心自己”,“覺得別人看不起自己或自己不如別人” 超長的想法;有些還甚至想離家出走,多爲男孩。可以看出,留守兒童渴望父母的關懷與社會的關注,希望多與父母進行心靈的溝通交流,有的因父母不在家而感到遭受歧視、孤獨無助、悲觀寂寞。

5、家庭教育情況。

在調查中發現,留守兒童監護人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國小文化程度及文盲的佔到60%。監護人教育孩子的知識來源於自己摸索的佔49.5%,從長輩那裏學來的佔33%,而通過專門的家庭教育培訓班或家長學校學習的僅佔3%。近30%的監護人很少或從不主動與孩子聊天,關心最多的是孩子的學習,其次是生活情況,過問孩子情緒問題的只佔13%。

二、原因探析

兒童時期是人生中受教育、長身體、培養健康心理的關鍵時期,他們不但要接受學校的教育,還要接受社會的關愛,更要沐浴在父母親情的家庭教育之中。尤其是農村留守兒童最需要父母關愛,遠離了父母,由其他人代爲監護,使這些兒童的受教育狀況、健康成長受到了較大的影響。

1、隔代教育力不從心。

從調查情況看,留守兒童家庭隔代教育佔多半以上,由於祖輩與孫輩年齡相差一般都在50歲左右,且祖輩大都文化程度偏低,多數是文盲或半文盲,思想觀念與孫輩有很大差距,難以與孩子交流溝通。有的忙於農活維持生活,無時間監護孩子;有的體弱多病無能力監護孩子;有的同時照看幾個孫輩無精力監護孩子。因缺乏科學的家庭教育知識,往往只滿足孩子物質、生活上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導,甚至嬌生慣養、放任自流,使青少年犯罪率上升,加重家庭負擔,危害社會。

2、家庭學校溝通不夠。

由於留守兒童的監護人,尤其是祖輩監護人,很少甚至從不主動與孩子的老師聯繫或參加家長會,缺乏與學校的溝通,也不過問孩子在學校的行爲及學習情況,加之學校老師缺少對孩子的家訪,有的孩子抓住這個空檔,在學校欺騙老師,在家裏又矇騙監護人,雙方無法瞭解學生的真實情況,使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不能實現有效對接。使留守兒童的思想品德和學習得不到發展而走向消極的一面。

3、家庭教育工作不到位。

近年來,雖然有關部門密切配合,在指導推進家庭教育工作中做了大量紮實有效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農村家庭教育特別是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工作仍然是一個薄弱環節。如農村家庭教育網絡不健全、已有家長學校作用發揮不夠好、有關領導和部門對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工作重視不夠、缺少有針對性的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宣傳培訓活動等,加上有相當一部分留守兒童監護人尤其是祖輩監護人,不注重學習科學的家庭教育知識,使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工作面臨着諸多困難和問題。

三、工作對策和建議

1、加大家庭教育支持力度,優化留守兒童學習成長環境。

根據園區內外來務工人員多,留守兒童多的特點,學校高度重視留守兒童工作,把做好留守兒童教育工作作爲學校爲推動新農村建設,爲開發區社會、經濟建設作貢獻的有效措施,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建立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的留守兒童監護網絡。對無人照看和學習、安全得不到保障的留守兒童到學校寄宿讀書,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愛,彌補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缺失,近期將利用市局支持資金對學生食堂、宿舍進行改造,爲寄宿留守兒童(外來務工子弟)創造更加優美的成長環境。

2、切實執行規定政策,確保外來農民工子女就近入學。

對外來無務工子女學校盡力接收其入學,並按學區內學生對待,一視同仁收費,平等對待每個學生,努力爲留守兒童接受同等教育創造條件。

3、加強溝通交流,形成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合力。

建立健全學校、家庭、社會教育互動網絡,對所有留守兒童(外來學生)逐個建立學習、生活檔案,摸清留守兒童的家庭地址,保持和留守兒童父母定時(不定時)聯繫,定期召開留守學生及其監護人座談會,加強與留守兒童父母或監護人的交流與溝通,及時通報學生在校學習表現情況,讓監護人及時瞭解留守兒童在校情況,並及時向學校反映回家後的思想狀況和行爲習慣,使學校和監護人能有效的加強對留守兒童的教育。

4、學校認真履行職責,充分發揮學校在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學校以工會牽頭,組成以黨支部、團隊、班級等組織爲主的關愛留守兒童、外來務工子弟成長的組織網絡,協調、維護、教育和服務留守兒童關愛工作,大力開展關愛留守兒童行動,協調有關部門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入學、困難學生補助等實際問題,不斷優化留守兒童生存、保護和發展的環境。

四、總結

未來的工作中,我們要着力加強對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工作開展的研究,認真履行指導推進家庭教育工作的職責,大力發展家長學校等家教服務網絡,改進教學方法,創新活動載體,開展多種形式的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宣傳實踐活動,引導留守兒童外出務工父母和監護人改變觀念,掌握科學的家庭教育知識和方法,真正承擔起教養孩子的責任和義務,使社會真正和諧。

國小教育調查報告 篇三

兒童是祖國的未來,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狀況是目前全社會關注的一大問題。爲了全面瞭解我校留守兒童家庭生活、教育、安全等狀況,推進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工作,我校採取問卷調查、走訪座談等形式,對我校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現狀進行了摸底、調查。

一、基本情況

隨着農村剩餘勞動力的轉移,留守兒童形成了一個特殊的羣體,在特殊時期這一羣體的生存和權益保護狀況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

1、我校現有留守兒童153名。調查顯示,有98 %的屬父母外出務工,31.4%的一個星期左右與孩子聯繫一次,36.6%的半個月或一個月與孩子聯繫一次,和孩子見面的多爲半年以上一次,有的甚至幾年不回家。由於父母常年在外,長期和孩子分離,對孩子缺少關愛,缺乏交流溝通,導致親情缺失,監護不力,致使一些留守兒童軟弱無助,自卑封閉,逆反心理嚴重。

2、留守兒童家庭生活環境情況。在留守兒童中,一是父母雙方外出務工的佔23.79%,由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撫養的佔9.6%;由叔、伯、姨、朋友撫養的佔4%;父母一方外出務工的佔76.21%,其中95%是父親外出務工,母親在家操持家務,撫養孩子。二是在留守兒童父母中,40%的每1-3個月回家一次,45%的半年回家一次,15%的一年以上回家一次。三是務工情況,30%的在本市打工,30%的在省內打工,40%的在省外打工。四是在與父母聯繫方式上,97%的電話聯繫,很少寫信聯繫。

3、留守兒童學習情況。從調查情況看,留守兒童學習成績多數處於中下游,成績優秀的較少。學齡留守兒童中,學習優秀佔15.7%;學習良好,佔18.3%;學習成績一般,佔60.1%;學習成績較差佔5.9%。其中,有62.7%的留守兒童在學習上遇到困難需要輔導時首選的是老師,單獨選擇監護人或哥哥姐姐輔導的僅佔37.3%。

4、留守兒童心理情況。從調查看,大多數孩子性格內心、孤僻、倔強、與人交往少。在不開心時,都會出現一些"想早點長大獨立","想讓父母安慰自己","覺得沒有人關心自己","覺得別人看不起自己或自己不如別人"超長的想法;有些還甚至想離家出走,多爲男孩。可以看出,留守兒童渴望父母的關懷與社會的關注,希望多與父母進行心靈的溝通交流,有的因父母不在家而感到遭受歧視、孤獨無助、悲觀寂寞。

5、家庭教育情況。在調查中發現,留守兒童監護人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國小文化程度及文盲的佔到60%。監護人教育孩子的知識來源於自己摸索的佔49.5%,從長輩那裏學來的佔33%。近30%的監護人很少或從不主動與孩子聊天,關心最多的是孩子的學習,其次是生活情況,過問孩子情緒問題的只佔13%。

二、存在問題

兒童時期是人生中受教育、長身體、培養健康心理的關鍵時期,他們不但要接受學校的教育,還要接受社會的關愛,更要沐浴在父母親情的家庭教育之中。尤其是農村留守兒童最需要父母關愛,遠離了父母,由其他人代爲監護,使這些兒童的受教育狀況、健康成長受到了較大的影響。

1、隔代教育力不從心。從調查情況看,留守兒童家庭隔代教育佔多半以上,由於祖輩與孫輩年齡相差一般都在50歲左右,且祖輩大都文化程度偏低,多數是文盲或半文盲,思想觀念與孫輩有很大差距,難以與孩子交流溝通。有的忙於農活維持生活,無時間監護孩子;有的體弱多病無能力監護孩子;有的同時照看幾個孫輩無精力監護孩子。因缺乏科學的家庭教育知識,往往只滿足孩子物質、生活上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導,甚至嬌生慣養、放任自流,使青少年犯罪率上升,加重家庭負擔,危害社會。

2、家庭學校溝通不夠。由於留守兒童的監護人,尤其是祖輩監護人,很少甚至從不主動與孩子的老師聯繫或參加家長會,缺乏與學校的溝通,也不過問孩子在學校的行爲及學習情況,加之學校老師缺少對孩子的家訪,有的孩子抓住這個空檔,在學校欺騙老師,在家裏又矇騙監護人,雙方無法瞭解學生的真實情況,使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不能實現有效對接。使留守兒童的思想品德和學習得不到發展而走向消極的一面。

3、家庭教育工作不到位。由於父母在外打工,部分留守兒童農活、家務活增多,學習缺乏父母的督促指導,主動性、自覺性不高。95%的留守兒童因父母不在身邊產生各方面的壓力,如開家長會沒有父母參加,和同學發生爭執得不到父母的引導,有時還受其他同學的輕視和欺負,這些壓力的產生致使留守兒童心理變異,逆反心理增強。在學校違反紀律,和同學產生摩擦,在老師眼裏成了班裏的問題生;加上有相當一部分留守兒童監護人尤其是祖輩監護人,不注重學習科學的家庭教育知識,留守兒童在家不聽臨時監護人的教育和管理,生活自由散漫,加上臨時監護人大多是隔代老人,對孩子溺愛放縱的現象,進一步助長他們任性、易衝動、以自我爲中心等極端性格。

三、工作策略

1、加大家庭教育支持力度,優化留守兒童學習成長環境。根據園區內外來務工人員多,留守兒童多的特點,學校高度重視留守兒童工作,把做好留守兒童教育工作作爲學校爲推動新農村建設,爲開發區社會、經濟建設作貢獻的有效措施,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建立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的留守兒童監護網絡。對無人照看和學習、安全得不到保障的留守兒童到學校寄宿讀書,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愛,彌補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缺失,近期將利用市局支持資金對學生食堂、宿舍進行改造,爲寄宿留守兒童(外來務工子弟)創造更加優美的成長環境。

2、切實執行規定政策,確保外來農民工子女就近入學。對外來無務工子女學校盡力接收其入學,並按學區內學生對待,一視同仁收費,平等對待每個學生,努力爲留守兒童接受同等教育創造條件。

3、加強溝通交流,形成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合力。建立健全學校、家庭、社會教育互動網絡,對所有留守兒童(外來學生)逐個建立學習、生活檔案,摸清留守兒童的家庭地址,保持和留守兒童父母定時(不定時)聯繫,定期召開留守學生及其監護人座談會,加強與留守兒童父母或監護人的交流與溝通,及時通報學生在校學習表現情況,讓監護人及時瞭解留守兒童在校情況,並及時向學校反映回家後的思想狀況和行爲習慣,使學校和監護人能有效的加強對留守兒童的教育。

4、學校認真履行職責,充分發揮學校在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學校以工會牽頭,組成以黨支部、團隊、班級等組織爲主的關愛留守兒童、外來務工子弟成長的組織網絡,協調、維護、教育和服務留守兒童關愛工作,大力開展關愛留守兒童行動,協調有關部門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入學、困難學生補助等實際問題,不斷優化留守兒童生存、保護和發展的環境。着力加強對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工作開展的研究,認真履行指導推進家庭教育工作的職責,大力發展家長學校等家教服務網絡,改進教學方法,創新活動載體,開展多種形式的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宣傳實踐活動,引導留守兒童外出務工父母和監護人改變觀念,掌握科學的家庭教育知識和方法,真正承擔起教養孩子的責任和義務,使社會真正和諧。

國小教育調查報告 篇四

教育信息化浪潮滾滾而來,作爲一家有着濃重互聯網基因的教育企業,好未來一直勇立潮頭,用不斷創新、突破來改變着傳統教育。更名一年來,好未來加速了向“教育科技企業”的轉型,敞開懷抱吸納不同領域的精英加盟,在好未來各事業部中,既有來自教學、教研團隊的傳統教育者,也有來自互聯網平臺的技術專家,他們合作互通,重塑自己的知識和能力體系,擁抱先進的技術和理念。

據不完全統計,好未來除了收購考研(微博)網、入股育兒網站社區寶寶樹外,還投資了視頻公開課網站多貝網等。同時,好未來有意去扶持定位於科技與互聯網驅動爲主的教育培訓領域新興成長型公司,甚至爲此設立了專項教育戰略投資基金。近期,被譽爲在線教育“創業大本營”的好未來“未來之星”在線教育創業營也在烽火如荼的開展。

如果將傳統的“傳道授業解惑”觀念視爲教育的第一階段,那麼以用戶爲中心的發展是第二階段,個性化體驗引導則是第三階段——也是所有教育從業者最終期望實現的結果。

“讓學習成爲美好體驗”是好未來創始人張邦鑫堅持教育的初心。XX年前他曾堅定預言“互聯網會改變教育”,現如今,好未來將繼續通過豐富的一線教學,更直接、更豐富地發現學習中遇到的困境和需求,再利用科技手段,改變學習的過程和結果,讓學習在體驗中不斷被昇華,實現着“科技預見學習”的願景。

一、問題的提出

人類社會即將進入21世紀,未來的世紀將是以智取勝的世紀。面對日趨激烈的科技、綜合國力的競爭,世界各國都把成功的希望之光聚集在造就適應新世紀需要的合格人才上,世人稱之爲“通向新世紀的戰略制高點”。而合格人才培養的根本出路在於進行教育改革。現在我國政府明確提出,要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希望通過教師爲社會發展培養大批各級各類人才。這裏的“人才”不是迄今學校教育的“標準化人才”,而是具有競爭意識、獨立意識、開拓創新意識和能力的新型人才。爲此,要求一千三百多年科舉制

影響下的傳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舉國上下轟轟烈烈地宣傳素質教育,然而聲勢如雷電交加,成效卻細雨綿綿。何以如此?師範教育和國小教師培訓該如何改革?帶着這些問題,我們設計了一份調查問卷,對國小教師的教改思想觀念、教育科研能力、教育改革實踐情況進行了調查研究。

二、調查概況及結果分析

1、調查概況

(1)調查目的及問卷編制依據。由應試教育體制轉向素質教育體制,是我國教育改革、發展的必然趨勢。而觀念的變革是最高層次的革新。對此,國家教育部陳至立部長說,推進素質教育的關鍵是轉變教師的教育思想、教育觀念。爲了解國小教師現有的教育思想觀念,從事教育改革實踐的情況,同時也爲師範教育的改革以及國小教師培養、培訓工作的順利開展尋找科學依據。按照教育學的基本理論和中國小教師評價指標體系,在徵詢國小教育專家意見的基礎上,我們編製成這份調查問卷。

(2)調查的主要內容。這份包括30個項目的問卷從6個方面對國小教師教改思想狀況及教改實踐狀況進行了調查。這6個方面分別是:

①教師對素質教育的理解即素質教育內容體系的認識;

②教師對新的學科教學模式的瞭解情況及運用情況;

③國小開展教研活動情況;

④教師補充新知識情況及從事教育科研情況;

⑤教師對現代化教學媒體的理解及使用情況;

④教師補充新知識情況及從事教育科研情況;

⑤教師對現代化教學媒體的理解及使用情況;

⑥阻礙素質教育向前推進的因素。

(3)被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被調查的教師共XX人,分另選自xx市12所市重點國小,1所區重點國小,兩所普通國小云一所廠礦國小。被調查教師的年齡在20^"50歲之間,學歷層次拍中專或中專以上,職稱從小教初級到高級。

2、結果處理

本問卷發出份,回收1861份,回收率爲93%。用統訓學的方法、技術對調查結果進行了處理,分以下幾個部分用表格郎形式呈現如下:

3、結果分析

從調查結果來看,目前國小教師的教育思想、教育觀念有以下幾個特點:

(1)從表4中可以看出,有83%的教師對當前國小教育教學模式不滿意;有85%的教師認爲應當探索適合素質教育要求的教育教學模式。這說明隨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衆多的國小教師己經認識到開展素質教育的必要性。

(2)當問及什麼是素質教育,未來社會所需要的人才應當具備哪些方面的素質,應當怎樣進行培養時,教師們的回答狀況有以下三個類型:

①不明確或不知怎麼答;

②回答不繫統,支離破碎;

③回答籠統(比如:素質教育就是“五育”全面進行),缺乏深入細緻的思考。

這說明教師雖知素質教育一詞,但不明確其主要包括哪些方面,應怎樣進行。

(3)雖有進行教育改革,推進素質教育的願望,但缺少實際行動。這一特點從以下幾方面可以反映出來:

①教研活動。按理說教研活動是提高教師業務素質,進行教學思想交流,推進教學改革的一條重要途徑。但從表2中可知,只有33%的教師認爲推進了教育改革。

②對教學模式的探索及使用。從表4中可以看出,教師中對新教學模式積極關注並瞭解的佔6. 4%,嘗試運用的佔25%。

③對學生的評價標準。有88%的教師認爲絕大多數教師在對學生評價時仍以考試成績論優劣。

④現代化教學設備的運用。認爲絕大多數教師都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的佔16%。

(4)頭腦中缺少不斷補充新知識的願望和教育科研意識。如表1中,經常讀教育書刊的教師佔37%,訂閱與專業有關的報紙、雜誌兩份以上的佔21%,讀懂並吸取別人研究成果的教師只佔17%,在報刊上發表過文章的教師只佔14%。

(5)教師的改革意識受學校對教師的評價標準以及來自社會、家長壓力的制約,以致不敢進行教育改革。從表5中可以看出,82%的教師認爲在教育改革中受到來自這兩方面的壓力。

三、建議與討論

從對調查結果的分析中,我們可以得出如下的結論:從我們國家提出素質教育以來,素質教育作爲一種教育思想觀念確實在逐步地深入教師們的教學意識中,正轉變着陳舊的教育觀念。但是由於各方面的原因,比如說,長期以來應試教育在人們頭腦中根深蒂固;我國限於物力財力,還不能創辦足夠的大學滿足每個學生的需要,考試仍是選拔人才的主要手段。教師雖意識到教育改革的必要,但畢竟不容易。儘管如此,素質教育的腳步,並不會停下,因爲它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和民族的希望。

國小教育調查報告 篇五

教師的課堂教學方法靈活多樣,教案設計科學,大部分教師有一定的挖掘教材與駕馭課堂的能力,課堂用語準確,發音標準,書寫規範,均能突出教學中的重難點,注重聽說訓練。同時能全面貫徹和落實新課程理念,面向全體學生,變化之三:教師課堂教學藝術與教學效果明顯提高……

採取了隨機聽課,此次調研活動。及時反饋指導的方式,深入到5個鄉(鎮)10多所學校,共計聽課30多節,召開座談研討會10場。教研員就課堂教學中的得與失,與授課教師做了面對面的評價與指導,大家就目前教學中存在困惑和疑難問題,和諧、融洽的交流、研討氣氛中,暢所欲言,最終達到共識,收到預期的效果。

雖歷時短暫,這次調研活動。但使我感受頗深:

一、感受了英語教學工作在基層鄉、校較前變化巨大。

所到之處,變經之一:領導、教師觀念的變化。首先。看到鄉(鎮)教育組及所在學校領導對此項工作的高度重視,尤其是等鄉(鎮)教育組的領導,自始至終陪同我參與聽課與調研;各學校的校長、主任等領導與我同聽課、同評課、共研討。同時也使我感受到一線教師對我來的熱烈歡迎,特別是一些學校的教師,爭着上課,搶着讓教研員評課的極大熱情,令我深爲感動,用他話說:希望你常來指導,多提意見,這樣的活動我歡迎。這種對教學工作的真誠與坦蕩,與過去教師那種害怕聽課,害怕指出其課堂中的缺失等現象,形成了極大的反差。如上變化說明,基層教育教學工作者,渴望發展和提升自己的意識有了鮮明的增強。

所有鄉、校都能開足開齊英語課程,二是調研期間我發現。師資配備到位,有的學校已配有專職英語教師,所配備教師的素質普遍較高。一改過去那種將英語科視爲“副課”觀念,這足以說明領導的重視,帶來了國小英語教學工作的新變化。

大校好於小校,變化之二:城鄉英語教師素質差距在縮小。以前城鎮英語教師的素質普遍好於鄉村英語教師的素質。然而通過這次調研發現:大部分鄉村英語教師的個人素質和教學水平,已不再低於城鎮教師的水平,有的甚至高於城鎮教師素質,這種令人欣慰的變化,說明全縣國小英語教師的整體素質已在逐漸提高。

教師的課堂教學方法靈活多樣,教案設計科學,大部分教師有一定的挖掘教材與駕馭課堂的能力,課堂用語準確,發音標準,書寫規範,均能突出教學中的重難點,注重聽說訓練。同時能全面貫徹和落實新課程理念,面向全體學生,變化之三:教師課堂教學藝術與教學效果明顯提高。通過隨機聽課發現。以人爲本,以學生爲主,有的教師還能借助現代技術教學手段進行教學。注重知識的遷移與拓展,注重與學生生活實際相聯繫。通過學生那嫺熟的口語表達和會話能力的展示,使我看到令人滿意的教學效果。

二、感受成績的同時。

影響了教學知識的系統性和連續性。

1、各年級英語教材版本的不統一。給教師的教,學生的學,都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困難。建議各年級的教材版本儘量統一化,爲教與學的系統性和連續性架起一座通暢的橋樑。英語科任教師中非專業教師居多,農村學校較爲突出。

2、專業英語教師仍較匱乏。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教學質量快速提高的步伐。目前尚無一所國小有專業語音室以輔助英語教學。

3、英語科教學的配套設施設備不足。致使現代化信息技術教學手段難以經常開展。河北版英語教材起點高。

4、師生普遍反映。難度大,內容繁,不適合本地學生使用,致使學生學習難,教師的教學難。均有待進一步提高。建議教師在挖掘教材。

5、個別教師口語表達的準確性、書寫的規範性以及課堂教學的藝術性等方面。探索教法,研究學生諸方面要勤於鑽研,精益求精,要重視重組教學資源,努力突出英語科的教學特色,全力提高教學效果。

國小教育調查報告 篇六

寧夏電視大學開放教育國小教育專業本科

社會實踐報告

關於石嘴山市前嘉幼兒園

幼兒家庭教育狀況的調查報告

姓 名:何瑋

學 號:1064001251198

專 業:20xx年秋小教本科

分 校:石嘴山電大分校

電 話:13995020151

二0一三年一月

關於石嘴山市前嘉幼兒園

開展幼兒家庭教育狀況的調查報告

何瑋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環境,父母是孩子天然的老師。親情的紐帶,使家庭教育具有着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不可代替的地位和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引導孩子形成正確的人生觀、道德觀,幫助孩子走向成功;反之,必然使孩子滑向反面。因此,父母應該盡好教育子女的責任與義務,當好孩子的首任老師。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基礎。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二者之間不能割裂開來,缺少那一個環節,都會對孩子產生不良的影響。因此,我想通過調查,研究有關家庭教育的一些問題,以便更有針對性指導家庭教育,使我們的下一代健康成長。

調查時間:20xx年10月------20xx年12月

調查地點:石嘴山市前嘉幼兒園

調查範圍對象:250位幼兒及家長

調查方式方法:問卷和問答法

一、調查的基本情況及存在的問題分析

此次調查的對象爲前嘉幼兒園的孩子,共發放情況調查表250份,回收有效問卷227份。家長問卷形式問答爲主,在關於對幼兒園教育有的意見建議方面,採用開放式徵詢。

(一)家庭的一般情況:

1、從家庭的經濟收入來看: 由於我園是私立幼兒園,大部分家長的家庭收入比較穩定。以接受調查的227個核心家庭爲例,家庭月每人平均收入在3000元以上者佔其總數的25.3%;在1000~3000元之間的佔其總數的65.5%;另外,許多孩子的家庭中還有老人資助。望子成龍是天下父母的共同心願,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日後能出人頭地。他們都非常重視其子女的教育,穩定的經濟收入爲家長開展家教提供了一定的物質基礎。

2、從家長的學歷及職業來看: 父母親的文化水平在某種程度上決定着家庭教育的思想與方法。而父母親的學歷層次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文化水平的高低狀況。調查表明,我園幼兒父母親的學歷情況是:父母親是大本文化的約佔總數的16.6%;父母親是大專文化以上學歷的約佔其總數48.3%;父母親是中專以下文化學歷的約佔其總數35.1%。

父母親的職業概況也是家庭環境的一個基本要素。結果表明,父母親是工人或個體勞動者的比例約佔其學生父母親總數的43.27%;其次是一般職員,是其父母親總數的14.6%;而機關幹部及企業管理人員佔5.4%。 由於家長一般都在本市範圍內上班,不用花費很多上下班的時間,且有95.58%的孩子以單獨居住和同父母居住爲主,因此說:家長是有能力、有時間進行家庭教育的。

(二)家庭教育觀念:

目前絕大多數家長對子女的學業期望值很高,“望子成龍”,希望孩子儘快成才仍然是當今家庭教育的主旋律。調查結果顯示,希望子女

將來做學有專長的知識分子的佔48.67%, “當國家公務員”的佔10.62%,“參軍或當警察”的佔9.7%, “聽其自然”的佔22.12%。

以家庭智力投資爲例,儘管有的家庭經濟收入並不十分富裕,但是對於智力投資並沒有手軟。調查表明,約8.1%左右的家庭每月爲孩子進行有意識的智力投資500元以上,每月300~500元的佔27.43%,每月200~300元的佔20.35%,這些數字表明,家長們爲了孩子的家庭教育,已經在儘自己的可能。家庭智力投資的主要內容是利用雙休日對孩子進行輔導的各類興趣班(包括舞蹈、圍棋、英語及繪畫和樂器類)、還有購置書籍,以及家庭電腦等等。

在家長對子女的學業期望上,絕大多數家長表示,管好孩子學習,是家庭教育的第一位職責,至於其他教育則是其次。這些家長認爲,只有孩子好好學習,將來考上大學,才能獲得一定的社會地位和利益。

在家庭教育內容上,71.68%的家長只重視智力教育,他們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放在子女的學習上,而只有6.6%的家長認爲應重視孩子的良好個性的培養,7.5%的家長認爲應重視孩子的法制教育,也只有7.9%的家長平時能注意與孩子一起玩。有的家長溺愛孩子,把孩子當成小皇帝、小公主,孩子在家裏47.8%的自我服務性勞動是被動的,有52.2%的家務勞動是被動的。

調查中發現,在家庭教育類型中,95.57%的家長認爲教育孩子的好方法是“表揚鼓勵、耐心說理”。在這些家庭中,家長雖然懂得教育子女的方法,但卻有55.75%的家長認爲當孩子犯了錯誤的有效方法是

“打一頓、全家人不理他、罰站、關在家裏不許出去”等。這說明,有半數多的家長教育孩子的理論水平與實際操作不成正比。

此外,雖有99%的家長重視對孩子的家庭教育,但是他們的表現卻是:每天即使有一段相當長的業餘時間,但把它用在孩子身上的很少,或者即使在一起也沒有多加引導,家長平時大部分業餘時間都用在了做家務、看電視報刊、參加文體娛樂等活動上,佔95%,對孩子採取放任自流的態度。

(三)母親是家庭教育的主要角色:

我們已經知道,絕大多數的家長都十分重視對自己孩子的教育。然而,調查情況表明,在家庭中經常管教孩子的是孩子的媽媽,約佔其家庭總數的61.43%,其次纔是孩子的爸爸,約佔30.97%。這可能與父母親的工作和生活特點以及孩子的年齡有着直接的關係。由於生活的關係,孩子在家裏與媽媽的關係較爲親密。調查表明,參加家長會或學校要求家長參加的活動,也都是母親是主要參加者。這都說明家庭教育孩子目前主要還是依託於孩子的母親。作爲孩子母親的教育方法和思想,更大程度影響了孩子的品質,決定了家庭教育的質量。但是應該清楚的是,在現代社會的家庭教育中,父親的作用是任何人不能代替的,父親對孩子的性別角色、性格的形成、智慧的培養、能力的形成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影響。

(四) 家庭環境是教育的基礎

在緊張忙碌的節奏中,豐富活躍家庭業餘文化生活,是提高家庭現代生活質量的必然要求,也是傳播文明理念的有效途徑。俗話說得

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說明了環境對人影響的作用不可忽視,這種影響包含了與教育相促進和相矛盾兩方面,對兒童的身心發展有時可能是有利的、積極的,有時可能是不良的、消極的。所以,父母要努力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爲孩子健康成長提供的基本保證。

由上面的結果分析表明:現階段的家庭教育中,家長只重視孩子知識技能的獲得而忽視孩子能力的培養,還有一部分家長主動參與教育的意識薄弱,覺得我交了錢,你們是老師,這孩子我管不了,全交給老師了,處於被動的狀態。由此可見,加強家園聯繫,提高認識,增強家長主動參與的意識,贏得家長的配合,對於把幼兒園教育和家庭教育結合起來,提高育人質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調查結論和建議:

(一)家長要更新教育觀念:

正確的教育觀,是每個家長具有全面而長遠的素質教育意識,特別注意孩子的品德和能力的培養。很多家庭充分認識到品德和能力的培養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然而,一旦當它與孩子的學業發生矛盾時,這個重心又發生了位移。

調查表明,每個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儘快成才,但是這種成才觀念經常帶有一定的片面性。在許多家長看來,人才就是掌握高深學問的專家學者,從而忽視了在各行各業中數以億計的有道德、有一技之長的勞動者。

許多家庭對孩子的智力投資,還是忽視精神軟件方面。一些家長捨得給孩子買鋼琴和電腦,但卻不願花錢學習教育的方法和思想,以加

強對孩子的素質教育。因爲,家長必須先懂得教育孩子的基本原理,提高自身各方面素質,才能教育好孩子。如:要學習教育學和心理學知識。目前呈上升趨勢的青少年違法犯罪的原因,許多是家長採取簡單粗暴的教育方法,致使孩子失去對家庭的信任感,流落社會,造成失足。因此,家長應通過學習,參加培訓,瞭解幼兒的心理髮育特點和教育規律,與孩子建立平等、和諧、民主的家庭關係,努力與孩子一起成長。

(二)要不斷提高家長,特別是母親的綜合素質。

作爲家長,學習的過程是再社會化的過程,是自我充實、完善的過程,是溝通、影響、感染孩子的過程。作爲孩子,在家長的學習推動下,更加倍於自身的學習。母親對家庭、對子女的影響尤爲重要,但作爲母親在認識上往往只關注孩子的成長,忽視母親自身的需要和發展,把孩子作爲生活的全部或生命的延續,從而造成自身的發展和興趣愛好受到制約,情感體驗遭忽視,視野變狹窄。調查情況表明,在家庭中經常管教孩子的是孩子的母親,孩子在家裏與母親的關係較爲親密,孩子樂意接受母親的教育,因此,母親要不斷學習,充實自己,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

(三)給孩子成長的空間:

著名的教育家蒙特梭利認爲兒童存在着餘生俱來的“內在生命力”, 這種生命力是積極的,不斷髮展的,具有無窮的力量。而教育的任務是激發和促進兒童的“內在潛力”的發展。兒童不是承認進行灌注的容器,也不是可以任意塑造的泥和臘,教師和父母必須認真研究,觀察兒童,瞭解他們的內心世界。所以請給孩子自己成長的空間,讓他們自然的發展。

(四)加強家園之間的溝通:

幼兒園教育和家庭教育要揚長補短,整體互補。幼兒園教育要通過家訪、家長聯繫本、親子活動等方式充分和家長聯繫。針對家教存在的問題,通過“家長學校”、“家長會”、“家長委員會”等方式,集中指導家教方法,促進家長轉變教育觀念;學校舉辦一些親子活動,如:體育節、藝術節中的家長與孩子同臺表演等。家長應是兒童的第一任心理輔導老師,要密切關注孩子心理的任何細微變化,從孩子實際出發,因材施教,因勢利導,教育才真正有利於孩子的成長,否則只會事倍功半。

調查報告三稿修改意見:

1、同意定稿。

2、請將一稿、二稿和三稿(皆包括教師的修改意見)打印出來交班主任。

3、從班主任處領取“社會實踐登記表”,填寫有關內容。在登記表的第一頁的“調查報告內容摘要”一欄,要概括調查報告的主要內容和基本觀點,不能簡單的寫幾句話。

4、你的畢業論文還未完成,請抓緊時間。

5、其他事情,請諮詢班主任。

樑忙海

20xx-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