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查報告

關於家鄉調查報告多篇

關於家鄉調查報告多篇

關於家鄉調查報告篇1

一、前言

生活,因變化而精彩。時間是掛在枝頭的明麗花瓣,微風一動,在空中跳起美麗的舞蹈。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的家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與原來的生活有着天壤之別。這個寒假,我來到了滸山的三北大街等地方,走訪了爺爺奶奶及村裏上了年紀的老人,閱讀了相關資料,對這幾年家鄉的變化做了一個調查,感慨萬千。

二、描述

1、衣

聽爺爺奶奶說,那時人們穿的都是自己紡織成的粗布農,夏天還行,可是到了冬天,厚厚的棉衣、棉褲穿在身上,非常地不舒服。上面還到處都是補丁,真是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啊!可是現在,人們穿什麼都講究個牌子,我在三北大街上看到,來往人們的身上穿的都是名牌,什麼耐克、阿迪、李字,數都數不過來。現在已經是冬天了,大街上的人都穿着既輕便又保暖的羽絨服,輕鬆“靚”出自己。

2、食

奶奶說,那個年代能吃飽已經很奢侈了,每天就是紅薯片、野菜。實在沒得吃了,就靠把花生根磨成澱粉填飽肚子。說到這裏,我真覺得有點辛酸,又有點不可思議,以前人們的生活條件太艱苦了。再看看現在,三北大街、上林坊到處都是美味的小吃,讓你垂涎三尺。現在在滸山,小朋友喜歡吃的西餐也有不少:肯德基、麥當勞……站在大街上,我心裏想起:現在我們生活在父母溫暖的懷抱中,不愁吃不愁穿,真應該感到知足。

3、住

“衣”和“食”的變化那麼大,住的變化就更不用說了。我們村裏的高老爺說,以前人們住的條件很差。普通人家住的房子都是自己建造的,牆裏面是層泥呸,外面是自己燒製的磚頭。三四十平米大的房間裏擠着幾代人,而且陰暗潮溼,很容易生病。富裕一點的人家也差不多,只是住的稍比別人寬敞一些而已。現在,我站在大街上放眼望去,到處都是高樓大廈,家家戶戶都搬到了小區裏,有錢的人還住起了小洋樓、大別墅呢!什麼“康鑫梵石花園”、“東方明珠城”、“曙光小區”……個個令人羨豔。高老爺還告訴我,那時候,有的人家有煤火,但是隻在冬天特別冷的時候才用。哪像現在,家家都裝了空凋,只要稍微有點冷就開了,舒適的不得了。

4、行

在爺爺給我的一張照片上,我看見一條小路坑坑窪窪,非常窄,只能並排走兩個人。我想,這麼破的路,要是遇到下雨天出行,路上飛濺起的泥水落在身上,那可就變成一個“泥人”啦!再看看現在的慈溪大地上,到處都是一條條又寬又平的柏油馬路。人們出行騎着電動車、摩托年,許多人家還擁有了私家轎車,人們出行變得更加方便了。

三、結語

我們家鄉的變化可真大啊,真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苦難已經過去,現在我們幸福地生活着,但我們的未來將會怎樣?我相信,我們的日子會越來越好。不過,好日子的到來需要大家一起努力,一起奮鬥啊!

關於家鄉調查報告篇2

一、前言:瞭解春節

春節到了,意味着春天將要來臨,萬象復甦草木更新,新一輪播種和收穫季節又要開始,人們剛剛度過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開的日子,當新春到來之際,自然要充滿喜悅載歌載舞地迎接這個節日。春節,是農曆正月七年級,又稱陰曆年,俗稱“過年”。

這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春節的別稱是過年。在過去的傳說裏,年是一種爲人們帶來壞運氣的想像中的動物。年一來,樹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過,萬物生長,鮮花遍地。年如何才能過去呢?需要用鞭炮轟,於是有了燃鞭炮的習俗,這其實也是烘托熱鬧場面的又一種方式。

二、內容:春節習俗

春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爲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

小孩小孩你別饞,

過了臘八就是年!

臘八粥,喝幾天;

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掃房子;

二十五,做豆腐;

二十六,去割肉;

二十七,宰年雞;

二十八,把面發;

二十九,蒸饅頭;

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七年級扭一扭!

小年——臘月二十三

北方的“年”是從臘月二十三開始的。小年的前幾天,家家打掃房屋,意爲不讓竈王爺把土帶走。

小年也叫祭竈節。祭竈,即祭送竈神昇天。據民間傳說,竈王爺本是天上的一顆星宿,因爲犯了過錯,被玉皇大帝貶謫到了人間,當上了“東廚司令”。他端坐在各家各戶的廚竈中間,記錄人們怎樣生活,如何行事,每年臘月二十三,竈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告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

“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

在古代每逢這天,各家各戶都推磨做豆腐,而在現代,由於物品豐盛,人們早已不做這項習俗了。

“臘月二十六,殺豬割年肉”

這一天主要籌備過年的肉食。殺豬,當然是殺自家養的豬;割肉,是指沒養豬的人到集市上去買過年吃的肉。

“臘月二十七,宰年雞,趕大集”

是說這天除了要宰殺自家的家禽,還要上店趕集,集中採購。主要是買賣年節物品。例如:鞭炮,春聯,香燭、燒紙,牛羊肉等。總之,春節所需物品都在置辦之中,因此,這天街上也十分紅火熱鬧。

“臘月二十八,打糕蒸饃貼花花,題寫桃符”

所謂貼花花,就是張貼年畫、春聯和窗花。貼春聯的習俗源於古代的桃符。古人以桃木爲辟邪之木,《典術》曰:“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厭服邪氣者也。”到了五代時,後蜀君主孟昶雅好文學,也每年都命人題寫桃符,成爲後世春聯之濫觴。後來,造紙術問世,纔出現了以紅紙代替桃木的張貼春聯習俗。

“臘月二十九,上墳請祖上大供”

對於祖先的祭拜,在我國由來已久。大多數地區在二十九日早晨請祖。

“大年三十是除夕”

指中國及其他漢文化圈地區的農曆一月一日的前一天晚上,一般這一天,是人們吃喝玩樂的日子,北方人包餃子,餃子形似“元寶”,是吉祥如意的好兆頭。

大年七年級,開門炮仗

大年七年級早晨,家家戶戶開門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紅炮竹,即保證爆炸以後,紅的紙屑能夠遍地鋪滿,爆竹聲後,碎紅滿地,燦若雲錦,稱爲“滿堂紅”,象徵新年的日子紅紅火火。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這時滿院瑞氣,喜氣洋洋,這就是“開門爆竹”一說。而且滿院的爆竹碎紅是不能掃的。如果非要掃,必須從屋子周圍掃到中央,這稱爲“聚財掃”,據說這樣纔可以聚集財氣。同時,這一天,不能往外潑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財。

年八年級,媳婦回孃家

農曆正月八年級九年級,是出嫁女兒回孃家的日子,依照古時習俗,女子無故不得擅自回孃家,所以這一天孃家的兄弟必須前往男家迎接,邀請姊妹們回孃家聚會,一頓家宴之後,再回家探親。但這一道手續在現代已簡化成了電話邀請。

年九年級,呆一天

通常不會外出拜年,希望避免容易與人發生口角爭執。

年初四,接神遲

俗話說“送神早,接神遲”,所以送神要在大清早,接神卻在下午四點左右。家家戶戶備牲禮果菜,並焚香、燒紙、放鞭炮以示恭敬。

年初五,趕窮無 正月十五——元宵節

元宵節是新年第一個月圓夜,有觀燈等習俗,故又稱燈節。

三、結尾:春節的意義

春節是個歡樂祥和的日子,也是親朋好友團聚的日子,在這一傳統節日期間,人們祭奠祖先,除舊佈新,祈求豐年,活動形式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

關於家鄉調查報告篇3

調查目的:

通過對家鄉環境情況的調查,瞭解家鄉環境中存在的問題,認識到環境污染的嚴重性,加強我們的環保意識 。同時希望通過我的調查和宣傳,提高家鄉農民的環保意識,改善農村環境的現狀,把農村建設成子孫後代嚮往的美麗樂園。

調查地點

我村和周邊村。

調查時間

20xx年XX月

調查背景

我居住在農村,大大小小的池塘、小溪隨處可見。可是近幾年,池塘的水由清澈變爲渾濁泛黃,泛黑的池水長滿水草,隨處漂着骯髒的雜物,小時侯還能光着腳丫捉小魚的小溪,而今不僅不見魚的蹤影,還泛着農藥的惡臭。環境問題現在已經成爲社會發展的一大熱點,然而在尚未有工業侵入的農村地區,環境的惡化竟也這般明顯,從小在農村長大的我,雖然目睹了這種變化,卻也從未進行過思考,而農民的環境觀念更是值得人們去重視。所以,我決定利用放暑假的機會對我村的環境情況進行調查。

調查過程:

(一)制定調查表

由於我一直生活在農村,對農村的生活方式及居住環境較爲熟悉,所以在老師的幫助下首先對環境問題的原因進行分析,結合所具有的相關知識進行比較,並對農民的文化素質進行綜合分析之後,制定了貼近農村的生活又通俗易懂的問卷調查表。

(二)走訪調查

印好調查表後,就是走訪農戶進行調查。因我調查的範圍是我家所在的附近,所以調查過程都是以談話的方式進行的(我認爲這樣可以獲得更多信息),最後請他們填寫調查表。調查的對象有少部分的學生,其餘大多數是在本村耕種的農民。

(三)實地調查。

爲了獲取更感性的材料,我又和老師、小夥伴一起走進下初村的大街小巷,對其周邊環境進行了實地考查,做了詳細記錄。

(四)統計分析

主要是對調查表和實地調查的資料進行統計分析,探究整理,從而得出結論。

調查結果:

一、家鄉環境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生活垃圾因爲基礎設施和管制的缺失一般直接露天堆放,造成嚴重的“髒亂差”現象,使農村周圍的環境質量嚴重惡化。並且這些垃圾中有那些不可降解的塑料袋、廢舊電池之類的有害物質。一節小小的廢電池可使1平方米的土地長久板結,肥效大減。

2、大量的生活污水和鄉鎮工業廢水排入自然水域,從而造成大面積的水域受到污染。生活污水主要來自農家使用的農藥和化肥,農藥、化肥、工業廢水中含有大量有害的化學物質,因此,使大量水域造成嚴重的化學性污染。

3、近幾年在農村興起的畜禽養殖業,由於沒有足夠的地方消納畜禽糞便,養殖地點又離人的住所近或者乾脆處於同一個院子中,到處臭氣熏天,蚊蠅亂飛。同時也給地表水帶來有機污染和富營養化污染以及大氣的惡臭污染甚至地下水污染,畜禽糞便中所含病原體也對人羣健康造成了極大威脅。

4、由於污水灌溉、堆置固體廢棄物、承受了大量工業污染的轉移,農村土壤的重金屬污染已經延伸到了食品污染。

二、造成環境問題的原因。

1、由於農民思想意識落後,大部分都沒有環保意識,對環境污染的危害性認識不足,他們不知道一旦環境遭到破壞,是幾十年甚至幾百年都恢復不起來的。

2、農民是被忽視了的環保羣體,各種環保宣傳在農村幾乎是一片空白。這也許是人們的眼睛都專注在工業污染和城市污染上了,對於人口相對比較稀疏,面積比較大的農村來講還沒有引起重視。然而誰會知道每天隨意丟的一個塑料袋,每次無意的扔一個農藥瓶,日積月累,也可以使天堂變成地獄呢?

3、從調查結果看,更讓人擔心的是,有環保意識的人與擁有環保知識的人由於產生從衆心理,別人怎樣自己就怎樣,所以同樣沒有任何的行動。比如知道塑料袋危害的能50%,但每個人卻仍然亂丟,如何讓每個人自覺保護環境,值得每一個環保人思索。

三、綠色建議

根據我的調查,我覺得只有加強環保在農村的宣傳力度,採取有效的解決方案,纔能有效的抑制農村環境繼續惡化這一隱患!而要防患於未然,科學地處理各種環境問題又是當前擺在所有人面前的嶄新的課題。同時我會給有關部門提出綠色建議:合理規劃村民居住地,健全民民居管理機制,強化農民的環保意識,開展“讓農村變得更衛生”活動,改善我們的生活質量,提高人類健康水平,創造出更爲美好的環境!

收穫與體會

通過這次活動,我深入瞭解了環保知識,增長了社會見識,鍛鍊了社會實踐的能力。我們明白了環境的污染與破壞給人類帶來了生存的嚴重威脅,我們每一個人就應該從自身做起,從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做起,不再破壞環境,愛護一草一木,愛護我們腳下的每一寸土地。爲了我們人類的家園,爲了我們的子孫後代能繼續繁衍下去,請每天每人都少產生一點垃圾,共同建設我們美好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關於家鄉調查報告篇4

調查人:

調查時間:

調查地點:江蘇省泗洪縣

調查目的:隨着社會的不斷髮展與進步,經濟與文化共同發展的理念也越來越多的被提出。

然而,由於各種條件限制,各個地區的經濟文化發展狀況不盡相同。本次調查的目的是瞭解家鄉地區(江蘇省泗洪縣)的經濟文化發展狀況,瞭解家鄉人民的生活狀態與內心感受。

調查方式:問卷調查(街頭問卷與網絡問卷結合) 調查對象:隨機調查

一.經濟發展狀況

經濟發展各行各業都不相同,在此次隨機調查中我發現,家鄉人民主要的收入來源是打工和種地;當然,由於環繞成子湖,漁民們捕魚爲業;此外,還有基層服務工作者如醫師等依靠工資生活。不同人羣經濟能力不一樣,調查之後發現貧富差距還是很明顯,縣城中基礎建設完善,人民生活條件較好,鄉下基礎設施落後,部分家庭條件較差。

二.文化發展狀況

此次調查主要在農村展開,參與填寫問卷的好多人都只是國小國中畢業,(部分人員由於僅參與過掃盲班或未接受過素質文化教育無法參與問卷調查填寫)很少有高中及以上學歷的。並且,大多數人對於文化的概念僅僅侷限於學校。只有部分人員提到文化活動,他們的建議是增加文化活動,鼓勵民衆積極參與。同時,較多人提出家鄉應建設一所較好的中國小。總體而言,家鄉文化建設相對落後,有待加強。

三.個人看法及建議

經濟發展不平衡,文化發展有待提高,經濟與文化並未共同發展,經濟發展比文化發展迅速,縣城發展比鄉村發展迅速。外出打工是鄉村人普遍的選擇。於是,孤寡老人與留守兒童等現象頗爲普遍,使孝親敬長成爲一部分人難以實現的夢想。好在如今政府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已經兼顧文化發展,努力讓兩者相輔相成,共同進步。在寒假期間,縣政府的“春風行動”讓人暖心。由政府牽線搭橋的大型企業招聘會在春節前後舉行,鄉鎮公交免費送達,數萬個崗位對外應徵。號召泗洪人回鄉就業創業,帶動泗洪經濟發展,使家人團聚,創造美好新生活。鄉村文藝匯演、元宵燈會等節目也豐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此外,建議關注農民生活,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希望多多舉辦文化方面的活動。

關於家鄉調查報告篇5

大學生家鄉文化調查報告隨着改革開放的日益深入,外來文化充斥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們在享受外來文化帶來的快樂之時,往往忽略了培養着我們長大的本土家鄉文化,導致我們家鄉的文化不段沒落。一個地區的風俗是這個地區的特色,知道了地區的風俗,纔算是這個地區的人,而現在的人們因爲忙碌的工作與學習已經淡忘了自己的家鄉風俗。因此我從家鄉文化入手 ,通過蒐集資料,瞭解大學生對家鄉文化的認識的層度。

一、調查目的:

爲了解目前我校在校學生對家鄉文化了解的真實狀況,我們特進行此次問卷調查

二、調查對象: 武漢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的在校大學生

三、調查地點:學校食堂,學生宿舍樓

四、調查時間:20xx年5月27號——20xx年5月29號

五、調查方法:

調查採用集體開卷式,不記名問卷的方法。學生問卷,共發下調查問卷35份,總共收回有效問卷35份,所有數據全部採用人工統計處理分析,有效率達100%。

六、調查內容:

1.性別

2您的家鄉是哪裏?

3您所在地春節有哪些習俗

4您的家鄉春節期間有忌做針線活嗎?

5您對以上習俗的態度是

6您對家鄉文化有多少了解

7您知道家鄉有哪些名人

8您對家鄉的飲食有什麼特點

9中國各地的民俗文化豐富多彩,您認爲造成民俗文化差異的原因是什麼?

10您的家鄉大年七年級基本上幹什麼?

11您覺得家鄉文化對你的影響?

12除夕夜您一般幹什麼?

13您的家鄉民俗文化最有特色的是

14您有宗教信仰嗎活動中的作用

15您認爲傳統習俗在春節慶祝活動中的作用

16對於家鄉傳統風俗文化的保留工作狀況,您認爲怎麼樣 17您家鄉春節氣氛如何

18您的家鄉結婚時喜歡用以下哪種方式

19您對家鄉文化的瞭解途徑主要是哪些方面

20對家鄉文化的發展,您的建議是?

七、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大學生對家鄉文化的.認知

1. 關於家鄉習俗的瞭解(由來):調查結果也很令人意外,10%的人對於家鄉的文化還是相當瞭解的,60%是比較瞭解,30%的人稍有了解,這種結果還是比較令人滿意的,大多數人還是保留着當地的風俗,身爲自己土生土長的家鄉,他的文化不應該是瞭解甚多的嗎?這就要求我們大學生要更加關注自己家鄉的文化,且文化背後的故事。例如:每個地方的春節,過法也是千奇百怪,有早上吃團年飯的、有晚上吃的、有關冰燈的、有舞龍獅的、有吃餃子的等,這些都是因爲各個地方的故事不同所紀念的節日方式不同。

2. 關於大學生對家鄉飲食的瞭解 :調查結果顯示,25%的人家鄉喜食辣,22.5%人家鄉口味清淡,27.5%的人家鄉口味較重(鹹),25%的人家鄉所有口味都喜歡,從上結果我們還調查出有很多的個人愛好,也受家鄉飲食的影響。民間的文化與飲食方面表現出了極大的積極與興趣,值得讚揚的是不同地區的人們對自己家鄉的特色食品都是讚不絕口,從不同的飲食文化背後,我們可以看到新一代的繼承人已經開始趨於成熟了。美食文化節一方面展示了地區的特色食品,另一方面引導我們我接受和關注我們自己家裏的文化差異關於大學生對家鄉飲食的瞭解:很多人都會說,我的家鄉沒有什麼好吃的,我早都吃夠了,我還是喜歡在外面吃小吃,或許我們忽略了一個問題,最原滋原味的東西才最有營養。但是,每個地方的食物都有其地方的特色。

3.關於家鄉民俗文化的特色:20%的人認爲在服裝上,12.5%的人認爲在節日上,45%的人認爲在飲食上,22.5%的人認爲在其他的方面,飲食上的民俗文化是最爲突出的,中華美食具有歷史悠久、技術精湛、品類豐富、流派衆多、風格獨特的特點,是中國烹飪數千年發展的結晶。飲食在發展中形成了“十美風格”,講究味、色、香、質、形、序、器、適、境、趣的和諧統一。中國的烹飪,不僅技術精湛,而且講究菜餚的美感,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形、器的協調一致,因此地區的飲食特色比較豐富。

4.關於大學生對家鄉傳統習俗的看法:32.5%的人認爲是活躍氣氛,22.5%的人認爲是爲了增加家庭凝聚力,40%的人認爲是爲了繼承傳統文化,5%的人認爲是老人們的舊觀念。看來大多數的家鄉文化都被慢慢的繼承了下來,希望把它們發揚光大,且被後代子孫接受,還慢慢與這個時代相融合,但還有少數子孫不理解。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底蘊深厚,許多方面我們瞭解的都不夠,傳統的節日文化是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是需要我們認真加以傳承和發展的。

5.有關家鄉傳統文化風俗繼承:20%的人認爲繼承的非常好,45%的人認爲繼承的比較好,32.5%認爲仍需改善2.5%的人認爲繼承的效果不好。從上看出家鄉傳統文化風俗繼承的不是太理想,由於現代社會在時間方面普遍上使用西方公曆爲準,而中國傳統節日都是農曆時間,因而使現代中國大部分人很難準確知道中國傳統節日日期;洋節比中國傳統節日更能讓商家獲得更多、更高利潤,因而商家會在洋節進行大範圍促銷行動,造成洋節比中國傳統節日更熱鬧形象。

(二)大學生對家鄉文化發展的現狀與希望

伴隨着改革開放和經濟的快速發展促進了中外交流,這無疑對我國國民視野開闊和思維開放起到了良好的引導作用。但在此同時,國外文化及文化產品也隨之進入我國,全球化是當今世界不可阻擋的發展趨勢。在全球化這柄雙刃劍面前,傳統文化承受着它狂風暴雨般的洗禮。在這場文化較量中,對於我們這個繼承了很多年的民族文化一定必須發展下去,思考傳統文化在全球化過程中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以及讓傳統文化與時代相結合的措施等,很多年輕的人們都不願意去繼續過那傳統的節日,覺得沒什麼過頭,都喜歡去過西方浪漫有趣的節日,導致傳統節日失去了在人們心裏的地位。我們通過這次調查發現,很多大學生對自己家鄉文化的發展沒有想法,覺得還要繼續保持舊的、好的傳統就好,對於家鄉的未來更沒有過多的建。但是,在這個與時俱進的時代,決定了我們不可能撇開現代文化而去發展傳統文化的問題。但是,傳統文化是遺留下來的歷史文化象徵,更確切地說,只有從傳統文化的上述現狀和定位出發,不斷推動傳統文化實現現代化轉型,並在傳統文化、現代文化與後現代文化之間保持適度的張力,就能更好的發展傳統文化。

關於家鄉調查報告篇6

一、調查目的:

爲了解目前我校在校學生對家鄉文化了解的真實狀況,我們特進行此次問卷調查

二、調查對象: 武漢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的在校大學生

三、調查地點:學校食堂,學生宿舍樓

四、調查時間:20xx年5月27號——20xx年5月29號

五、調查方法:

調查採用集體開卷式,不記名問卷的方法。學生問卷,共發下調查問卷35份,總共收回有效問卷35份,所有數據全部採用人工統計處理分析,有效率達100%。

六、調查內容:

1性別

2您的家鄉是哪裏?

3您所在地春節有哪些習俗

4您的家鄉春節期間有忌做針線活嗎?

5您對以上習俗的'態度是

6您對家鄉文化有多少了解

7您知道家鄉有哪些名人

8您對家鄉的飲食有什麼特點

9中國各地的民俗文化豐富多彩,您認爲造成民俗文化差異的原因是什麼?

10您的家鄉大年七年級基本上幹什麼?

11您覺得家鄉文化對你的影響?

12除夕夜您一般幹什麼?

13您的家鄉民俗文化最有特色的是

14您有宗教信仰嗎活動中的作用

15您認爲傳統習俗在春節慶祝活動中的作用

16對於家鄉傳統風俗文化的保留工作狀況,您認爲怎麼樣 17您家鄉春節氣氛如何

18您的家鄉結婚時喜歡用以下哪種方式

19您對家鄉文化的瞭解途徑主要是哪些方面

20對家鄉文化的發展,您的建議是?

七、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大學生對家鄉文化的認知

1. 關於家鄉習俗的瞭解(由來):調查結果也很令人意外,10%的人對

於家鄉的文化還是相當瞭解的,60%是比較瞭解,30%的人稍有了解,這種結果還是比較令人滿意的,大多數人還是保留着當地的風俗,身爲自己土生土長的家鄉,他的文化不應該是瞭解甚多的嗎?這就要求我們大學生要更加關注自己家鄉的文化,且文化背後的故事。例如:每個地方的春節,過法也是千奇百怪,有早上吃團年飯的、有晚上吃的、有關冰燈的、有舞龍獅的、有吃餃子的等,這些都是因爲各個地方的故事不同所紀念的節日方式不同。

2. 關於大學生對家鄉飲食的瞭解 :調查結果顯示,25%的人家鄉喜食辣,22.5%人家鄉口味清淡,27.5%的人家鄉口味較重(鹹),25%的人家鄉所有口味都喜歡,從上結果我們還調查出有很多的個人愛好,也受家鄉飲食的影響。民間的文化與飲食方面表現出了極大的積極與興趣,值得讚揚的是不同地區的人們對自己家鄉的特色食品都是讚不絕口,從不同的飲食文化背後,我們可以看到新一代的繼承人已經開始趨於成熟了。美食文化節一方面展示了地區的特色食品,另一方面引導我們我接受和關注我們自己家裏的文化差異關於大學生對家鄉飲食的瞭解:很多人都會說,我的家鄉沒有什麼好吃的,我早都吃夠了,我還是喜歡在外面吃小吃,或許我們忽略了一個問題,最原滋原味的東西才最有營養。但是,每個地方的食物都有其地方的特色。

3.關於家鄉民俗文化的特色:20%的人認爲在服裝上,12.5%的人認爲在節日上,45%的人認爲在飲食上,22.5%的人認爲在其他的方面,飲食上的民俗文化是最爲突出的,中華美食具有歷史悠久、技術精湛、品類豐富、流派衆多、風格獨特的特點,是中國烹飪數千年發展的結晶。飲食在發展中形成了“十美風格”,講究味、色、香、質、形、序、器、適、境、趣的和諧統一。中國的烹飪,不僅技術精湛,而且講究菜餚的美感,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形、器的協調一致,因此地區的飲食特色比較豐富。

4.關於大學生對家鄉傳統習俗的看法:32.5%的人認爲是活躍氣氛,22.5%的人認爲是爲了增加家庭凝聚力,40%的人認爲是爲了繼承傳統文化,5%的人認爲是老人們的舊觀念。看來大多數的家鄉文化都被慢慢的繼承了下來,希望把它們發揚光大,且被後代子孫接受,還慢慢與這個時代相融合,但還有少數子孫不理解。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底蘊深厚,許多方面我們瞭解的都不夠,傳統的節日文化是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是需要我們認真加以傳承和發展的。

5.有關家鄉傳統文化風俗繼承:20%的人認爲繼承的非常好,45%的人認爲繼承的比較好,32.5%認爲仍需改善2.5%的人認爲繼承的效果不好。從上看出家鄉傳統文化風俗繼承的不是太理想,由於現代社會在時間方面普遍上使用西方公曆爲準,而中國傳統節日都是農曆時間,因而使現代中國大部分人很難準確知道中國傳統節日日期;洋節比中國傳統節日更能讓商家獲得更多、更高利潤,因而商家會在洋節進行大範圍促銷行動,造成洋節比中國傳統節日更熱鬧形象。

(二)大學生對家鄉文化發展的現狀與希望

伴隨着改革開放和經濟的快速發展促進了中外交流,這無疑對我國國民視野開闊和思維開放起到了良好的引導作用。但在此同時,國外文化及文化產品也隨之進入我國,全球化是當今世界不可阻擋的發展趨勢。在全球化這柄雙刃劍面前,傳統文化承受着它狂風暴雨般的洗禮。

在這場文化較量中,對於我們這個繼承了很多年的民族文化一定必須發展下去,思考傳統文化在全球化過程中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以及讓傳統文化與時代相結合的措施等,很多年輕的人們都不願意去繼續過那傳統的節日,覺得沒什麼過頭,都喜歡去過西方浪漫有趣的節日,導致傳統節日失去了在人們心裏的地位。我們通過這次調查發現,很多大學生對自己家鄉文化的發展沒有想法,覺得還要繼續保持舊的、好的傳統就好,對於家鄉的未來更沒有過多的建。但是,在這個與時俱進的時代,決定了我們不可能撇開現代文化而去發展傳統文化的問題。但是,傳統文化是遺留下來的歷史文化象徵,更確切地說,只有從傳統文化的上述現狀和定位出發,不斷推動傳統文化實現現代化轉型,並在傳統文化、現代文化與後現代文化之間保持適度的張力,就能更好的發展傳統文化。

關於家鄉調查報告篇7

一、調查目的和意義:

最近黨提出了要進行文化改革,所以爲了深入貫徹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通過了解在當今基層人民羣衆文化生活的現狀和文化建設的進展,增強我們對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自覺性和堅定性,引導我們深入基層、深入民衆,激發我們參與文化建設以及加強自身文化修養的熱情,增強我們的社會使命感與責任感。加深我們對於自己家鄉的認識,使得自己可以爲家鄉的發展做一下貢獻,使家鄉的社會主義建設又邁進一小步。 調查過程:

在遂溪過年的那段時間去向基層人民瞭解一下他們在業餘時間有什麼文化生活可以進行,以及對於自己文化生活的看法,和覺得政府在這方面有什麼不足的地方。他們自己又希望有些怎樣的文化生活。

基本情況與分析:

縱觀這幾年遂溪人的文化生活,隨着國家對人民文化建設的重視力度不斷加大,遂溪的文化建設在這幾年得到了蓬勃地發展和顯示出一片繁榮的景象。其中,居民的文化生活也 逐漸日益豐富化、多樣化,上網、聽廣播、看電視、看演唱會、看電影、打麻將等文化娛樂活動得到廣泛接受和普及,到2012年一月份,在我所調查的遂溪家庭裏,以前的黑白電視已經是人們記憶中的東西了,現如今他們大部分都有彩色電視、液晶電視,甚至是最近剛剛流行的3D電視都出現在普通居民的家中了。另外隨着遂溪電視臺的改革,以前是模擬信號電視的家庭都升級爲有線數字電視,電視節目也由原來的40多個臺增加到了80多個。VCD或DVD似乎也淡出了人們的視野,取而代之是更加先進的EVD了。電腦也在普通家庭中得到了普及,手提電腦的比例越來越高。

值得留意的一件事是當今的居民文化生活出現了兩極化的趨勢,主要分爲了年輕派和守舊派兩個部分。8歲到30歲的新生代,他們趨向於一些新事物,他們喜歡上網,聽歌、看演唱會、溜冰;30歲到50歲之間的成年人,他們的文化生活方式就普通多了,例如:在家裏看電視或者聽廣播、讀書看報、搓麻將、下象棋等;而那些高於50歲的成年人,他們則對看大戲、粵劇、雷劇,舞獅子等活動情有獨鍾。

晚上在烈士公園裏面,很多婦女聚在一起練練舞蹈,娛樂一下身心,爲此不難發現婦女的地位已經是在不斷的提高了,以及她們的追求也發生變化了,她們不在滿足於家庭主婦的日子了,她們也開始有自己的精神追求和業餘愛好。

其中,有些非物質文化是他們都喜歡的,那就是在遂溪的年例時所舉行的舞龍以及醒獅的表演,遂溪作爲醒獅之鄉,醒獅文化在人們的生活中已成爲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每年到那個時候,男女老少都開始爲一年一度的舞龍舞獅節目開始做準備,可謂是全民皆兵了。現如今舞龍醒獅已不再單純是爲了遊神而舉行的了。它已經是融進了遂溪人民的身軀和血液中的一種文化了。遂溪人民也爲其而感到無比的自豪。

就我調查的家鄉居民文化生化來說,他們對當前的情況是基本滿意的,但也提出了一些他們認爲是不足的方面。

1、政府在文化事業投入少,活動經費短缺

可能是由於在文化建設中體現不出政府業績增長的原因。縣、鎮對文化事業的經費投入相對於其他方面少得多,某些落後點的地方甚至是零投入,而且這些經費大多爲人頭經費,爲此用於日常辦公開支已相當緊張,真正用於開展業務工作的就更加是寥寥可數了。文物事業經費沒有納入財政預算,由於缺乏資金,使得文物部門無法對一些文物保護單位進行維修,也無法向民間徵集文物,另外由於對一些非物質文化的保護力度不夠,造成某些非物質文化面臨着後繼無人或消失的狀況。我縣民間資本對文化事業的投入很少,文化站的圖書閱讀室多年來未能添置新書,且文化活動器材匱乏或是殘舊。

2、日常開展的文化活動過少,居民文化生活貧乏

每年城鎮的文化活動主要是在各種節慶日、紀念日,由縣委通過聯辦、協辦等方式,組織開展民間文藝演出、書畫展、圖片展、及棋、球類比賽等。在過年期間相對而言就多點,例如一些猜字謎、玩飛鏢,春節演出等。上級宣傳、文化等部門組織開展的“文化下鎮”活動一年僅二至三次,活動形式僅爲題寫春聯、電影公映等,活動次數與形式十分有限,廣大中老年居民看電影難、看戲難、看書難、收聽收看廣播難的“四難”問題依然突出。

3、文化隊伍人才緊缺

由於文化站待遇低,政府的不夠重視,所以我縣的文化隊伍難以吸收具有較高知識水平的人才,而且原先進人渠道不規範,素質參差不齊,在崗人員也經常被鄉鎮挪作它用或被外借開展鄉鎮的其他中心工作,難以做到專幹專用。現有鎮文化專幹年齡偏大,由於缺乏系統性、經常性的培訓學習,知識老化現象比較突出,從而造成大部分新生代的居民對於由政府舉辦的文化活動不感興趣,使他們更多是去網吧,KTV、溜冰場等娛樂場所。

4、缺乏正確的引導,糟粕之風盛行

我們縣是一個比較大的縣城。人口大概有十萬左右,居民空閒時間大都會選擇聚在一起打麻將、玩撲克牌等,有些還只是打發時間的娛樂活動而已,但是大部分都出現了變質,演變成了“賭博”活動。據不完全統計,鎮上的賭博場所近千家,其中大部分都是家庭式的,有的家庭甚至常常因爲打麻將而引起吵架、放任孩子不管等壞現象,更加惡劣的還會造成妻離子散、家破人亡的下場。另外,鎮裏某些落後地方的迷信之風也比較突出。主要體現在少些老年人身上,在他們生病的時候在一兩次求醫不見效果後,便會選擇去找“神靈”。

5、網吧和KTV等娛樂場所的管理不夠

由於時代的進步,越來越多的新型娛樂性文化場所開張,但是由於政府在這方面的管理不足,造成那些場所普遍存在各式各樣的安全隱患,例如未成年人進入網吧就是很常見的事了。而在一些KTV場所,也經常會出現一些暴力事件。

二、我鎮文化建設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我鎮城鎮文化建設步伐滯後既有歷史客觀的原因,也有主觀的原因。長期以來對城鎮文化陣地建設重視不夠,對優良傳統文化的偏見和缺乏支持,給城鎮文化事業的繁榮與發展帶來消極影響,而經濟欠發達、投入不足也嚴重製約了城鎮文化的發展步伐,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對城鎮文化建設的重要性認識不夠

有的管理部門和部分城鎮幹部對文化建設工作的重要性缺乏正確認識,特別是在以經濟建設爲中心的口號下,只注重抓經濟建設這一中心工作,認爲只要經濟增長了,有了錢,就一切都好辦了。在這種思想指導下,相當多的人認爲文化工作是軟任務,是花錢多效益少的社會公益事業,可搞可不搞,從而忽視了文化對城鎮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推動和促進作用,在工作中將文化建設排在各項工作的後面,往往是經濟當主角,文化作配角,結果導致對文化建設工作領導不力,從而出現的居民文化水平增長追不上經濟增長的步伐。

2、對城鎮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不足

目前由於國家財政投入少,地方財政又有困難,未能落實每年地方財政收入1%-2%用於文化建設的政策。除了人頭經費外,縣、鎮用於城鎮文化建設的專項資金幾乎沒有,導致文化設施建設滯後。鄉鎮文化站依靠自身發展,依靠產業化、市場化運作又有相當難度。目前鄉鎮只能勉強發放人員工資,沒有文化建設項目,沒有添置文化活動器材,圖書室的圖書不能正常更新。

3、城鎮文化市場發育不足、居民文化素質偏低

城鎮文化市場與其它商品市場的空前繁榮形成鮮明的反差,城鎮文化市場境況冷清。有些地方附近連一家書店都沒有,居民買書難。與此同時,文化市場管理不善的問題也十分突出。一方面,人民羣衆迫切需要正當的文化娛樂生活,但城鎮的文化建設卻嚴重滑坡,居民很難享受到一些健康的精神食糧。另一方面,文化市場的管理跟不上,甚至缺乏管理,一些迷信、反動、淫穢、暴力的圖書和音像製品在城鎮大肆氾濫,嚴重損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4、文化管理體制不暢

文化部門人員大多被叫去進行辦公工作,文化表演隊伍的人才得不到及時的補充。基層文化站人員長期處於固定狀態,沒有交流、缺乏工作活力,缺乏文化創新。而且鄉鎮財政對文化站投入極少,管理不力,導致文化站形同虛設,沒能發揮城鎮新文化主陣地的作用。 調查結論:

居民的文化生活水平比以往有了很大的提高,形式也呈現多樣化的格局。一些現代化的娛樂場所就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使得人民的精神文化不再空虛,居民在自己的空餘時間還是可以找到一些文化活動去參與的。但是相對於居民的經濟的水平的增長,這些又顯得是那麼的渺小,怎樣讓居民文化水平與經濟水平差距縮小是政府急需解決的事情。在黨的文化改革思想的領導下,我們應該抓住這個機會將我縣的文化建設落到實處。

調查建議和對策:

1、加大投入力度,加強城鎮文化基礎設施建設

就目前的經濟情況來看,家鄉的城鎮有能力來建設多一些些公共文化場所,例如:縣文化館、博物館、閱覽室、健身的器材和場地等。對於一些非物質文化遺產要加大保護的力度,有關部門還可以建立一個保護體制,鼓勵一些新生代去學習和傳承那些非物質文化。對一些做得好的團隊給予適當的獎勵。

2、加大教育的投入力度,大力提高居民的文化素質和水平

加快城鎮文化建設,就要狠抓教育,完善九年義務教育體制,讓更多的孩子有書可讀。從而提高居民的文化素質和水平,引導居民羣衆移風易俗,樹立先進的思想觀念。加大對青少年文化思想的教育與引導,多舉辦些適合他們的文化活動。使他們多點接觸健康的文化,鄙棄那些低俗落後的文化。

3、完善城鎮文化管理體制

要加強對城鎮文化市場的管理,保障城鎮文化市場健康發展。把城鎮文化建設納入法制化軌道,避免政出多門、管理混亂。城鎮文化市場的管理要堅持引導、鼓勵與監管並重,既要保護經營者的合法權益,又要加強經營這得監督管理,防止經營者爲了自己盈利而爲居民提供不良的文化活動機會和場所。對於一些非法的盈利性文化場所要加大打擊力度,必要時要進行依法取締。從而營造出一個好的環境給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