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2023年全縣農業農村工作總結(多篇)

2023年全縣農業農村工作總結(多篇)

【第1篇】2023年全縣農業農村工作總結

一、特色產業不斷提檔升級。

按照“順應市場、因地制宜、突出效益、發揮優勢、形成特色”的要求,進一步優化產業佈局,形成了上下“兩葉”,中間 “兩果”,見空種菜、全民養畜的立體產業發展格局。按照“做大做強核桃產業、做精做優烤煙產業、改造提升果茶產業,穩步發展蔬菜和畜牧產業”的思路,使菸葉、核桃、畜牧、柑桔、茶葉、蔬菜等特色產業主導地位更加突出,2022年農業特色產業佔農業總產值的79%,特色產業收入佔農村經濟總收入的 85.7%,農業增加值佔農業總產值的57.8%。

二是核桃產業發展態勢很好。堅持把核桃產業作爲我縣第一大農業產業進行培植,嚴格按照“六個一”的技術標準和“四個一”的質量要求,堅持整村推進核桃產業建設,核桃產業體系不斷完善,發展核桃產業的信心更加堅定。2022年,全縣定植核桃5萬畝,初步形成了峽口泗湘溪、黃糧馮家槽和高橋伍家坪三個連片面積在1000畝以上的核桃走廊,建成了一批面積超過500畝的核桃重點村。全年累計完成核桃育苗530畝,建採穗圃130畝,完成核桃嫁接44萬株。在職教中心舉辦了第一期農民技術員培訓班,共培訓核桃技術員65名,在8個鄉鎮開展了8場專題培訓。全縣核桃產業在全省已小有名氣。

二、現代農業加速推進。

始終堅持把發展現代農業作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用現代物質條件裝備農業,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農業,用現代產業體系提升農業,用現代經營形式推進農業,用現代發展理念引領農業,用培養新型農民發展農業,全縣農業效益和競爭力顯著提升。

二是農業企業發展較快。圍繞農業產業優化升級,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將各項稅收優惠、金融信貸支持、減免有關規費、執行農業電價、優先供應建設用地等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實到企業,集中力量支持昭君生態、大豐收等龍頭企業進一步做大做強,促進產業集羣發展。全縣現有省級龍頭企業1家,市級農業龍頭企業4家。蕭氏茶葉加工,大豐收脫水蔬菜、馬鈴薯加工,宜昌龍聯食品有限公司有機蔬菜加工,昭君綠色食品有限公司柑桔加工,綠緣茶葉專業合作社小水果加工,天源核桃加工,航行食品、三峽牧業肉食品加工8個農產品加工企業起步良好。

三、新農村面貌發生較大變化。

堅持把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作爲新農村建設工作一個突破口,多方爭取,重點投入,認真落實中央各項惠農政策,不斷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

「 1」 「 2」 「 3」

【第2篇】2023年全縣農業農村工作總結

同志們:

此次農業農村重點工作觀摩會,目的是通過現場觀摩,加強相互學習交流,對照典型查找不足,進一步強化工作舉措,完善工作思路,從而有效推進全縣農業農村工作。此次觀摩會共歷時5天,同志帶領各相關部門和鄉鎮主要負責同志,利用3天的時間赴固原、尚義、崇禮三個縣就蔬菜產業發展進行了參觀考察,回來後,又利用2天時間對我縣農業農村重點工作進行了觀摩。剛纔,鄉鎮和部門代表根據本轄區實際情況和本部門職能,就做好農業農村工作作了很好的發言,同志分別就做好當前及今後各項工作進行了安排部署,大家要認真學習領會,並抓好貫徹落實。下面,我講三點意見:

一、認識上要再提高

是農業大縣,農業農村工作是“重頭戲”,是關係農民增收致富,關係長治久安的基礎性工程,必須樹立“三農”工作“重中之重”的思想,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準確把握形勢,切實增強抓好“三農”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第一,位置高,“三農”地位絲毫忽視不得。我縣地處燕山、太行山餘脈,80%的面積是山地丘陵,五分之四的人口在農村。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始終是關係到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問題。沒有農民的富裕小康,就沒有全縣人民的富裕小康;沒有農村的穩定發展,就沒有全縣經濟社會的持續健康發展;沒有農村社會的和諧穩定,就沒有全縣社會的和諧穩定。我們決不能因爲一產佔gdp比重相對較小,提供的稅收比重不大,就忽視農業農村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就動搖我們抓好農業農村工作的信心和決心。第二,潛力大,謀劃發展絲毫馬虎不得。我們具有良好的農業發展基礎,馬鈴薯、胡蘿蔔全國知名,並已列爲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全縣共引進發展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37家,產業服務機制和環境進一步優化,發展後勁較強;良好的生態環境和自然景觀,是我們今後發展的最大保障、最大潛力,隨着保護、開發和建設的持續用力,這裏必將成爲知名的休閒旅遊度假勝地;北輔遼蒙、南輔京津的區位優勢進一步凸顯,隨着承圍高速建成通車,御大公路、通用機場、圍御高速等重點交通工程實施建設,交通制約瓶頸將被徹底打破,我們完全可以依託自身的優勢條件,實現與京、津、唐等發達地區優勢互補、錯位發展。因此,要實現全縣農業農村工作的新突破、大發展,關鍵取決於我們對立足自身加快發展研究的深不深、工作總結謀劃的透不透。第三,責任重,工作力度絲毫鬆懈不得。我們的礦產資源匱乏、工業經濟基礎薄弱,支撐發展作用不明顯;旅遊產業發展不平衡,羣衆參與度不高,拉動農民增收力度不強,要想穩步提升人民羣衆生活水平,不把“三農”工作放在優先發展的重要位置不行,不下大力氣抓實抓好不行。我們的農業產業結構不優、發展基礎薄弱、產品科技含量不高、產業化程度低、農民增收困難等問題,不下大力氣解決不行。我們的民生,農村是大頭,今年實施的20件惠民實事中有12件涉及農村,不下大力氣抓不行;我們良好的生態環境,是立縣之本,是贏得未來發展的決定因素,環境保護和建設工作在任何時候都馬虎不得、鬆懈不得。我們的扶貧開發,目前全縣尚有252個貧困村、22萬貧困人口,幫助他們脫貧致富是我們各級黨委、政府義不容辭的職責,不下大力氣抓不行。我們的社會事業,涉及農村教育、科技、文化、衛生以及社會保障等諸多方面,事關農村社會和諧穩定,事關農村長遠發展,各級黨委、政府不高度重視不行。如此等等,無不與我們各級黨委、政府的職責密不可分,只有牢固樹立農業農村工作是“重中之重”的思想,熱門思想彙報才能自覺地,高強度、大力度地把這一樁樁、一件件具體實在的事情抓實、抓好、抓出成效。第四,政策好,對上爭取絲毫遲緩不得。近年來,國家制定出臺了一系列強農惠農政策,中央連續九年把三農問題放在第一位,切實加大對“三農”的投入,推動公共財政向農村覆蓋。大幅度增加對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實施對農民直接補貼,實行農村免費義務教育,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新一輪扶貧開發等政策爲農業農村發展帶來了重大契機。這麼好的政策、這麼好的機遇,如果不強化農業農村工作“重中之重”的認識,不加強對“三農”工作的領導,不能全力以赴做好對上爭取工作,我們就會錯失難得的發展機遇,就會丟掉更多的項目和資金。希望大家沉心靜氣,認真學習好、消化好、運用好上級各項政策措施,爲實現全縣農業發展、農村繁榮、農民富裕做出更大貢獻。

二、舉措上要再強化

剛纔,從各位的發言和講話中,可以看出,上半年的農業農村工作發展形勢良好,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但我們也應看到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看到“三農”工作的複雜性、長期性和艱鉅性,各級各部門要進一步優化思路、明確重點、強化舉措,確保圓滿完成全年各項目標任務。範文寫作第一,發揮特色優勢,構築產業發展新格局。要牢牢把握“一產抓特色”的總體要求,深入推進農業區域化佈局、規模化種養、標準化生產、集成化創新、市場化運作,切實把結構調優、把產業調特、把效益調高。一要着力加強基地和園區建設。按照連羣連片、規模發展的總體要求,以白塔現代農業示範區、馬鈴薯技術應用示範區、設施蔬菜小區、中草藥種植示範區、畜禽養殖小區等爲引領,充分帶動輻射相關產業園區建設,持續推進農業規模化經營,擴大種植面積、增加養殖數量、形成園區規模效益。在園區佈局建設上,要做到前瞻性規劃、高標準建設、科學性管理、專業化生產,抓實抓好土地流轉、防疫滅病、基礎配套等工作。二要着力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重點要圍繞提高農副產品的加工轉化率,進一步推動現有龍頭企業擴張升級,積極引導民間資本進入農產品加工領域,引進國內外知名的大型龍頭企業,加快建設農副產品加工園區,個人簡歷構建起初加工、精加工、深加工分工協作體系。在引進培育生產性龍頭企業的同時,也要注重發展銷售性的龍頭企業,培植龍頭、拓展市場、帶動農戶,不斷增強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提高農產品的綜合競爭力。三要着力創品牌拓市場。品牌是產品的核心競爭力,是做大做強產業的重要條件。要以科技創新爲先導,以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爲依託,做好農業品牌的培育、整合、保護和推介工作,進一步擴大市場佔有率。要大力培育農村專業合作組織和專業協會,積極引導和扶持購銷大戶、專業大戶和農村經紀人,牽頭創辦生產合作型、加工合作型、中介服務型等各類合作組織,把生產、加工、營銷等環節有機聯繫起來,形成低成本流通、高效率運行的農產品營銷網絡。

第二、加強城鄉統籌,打造農村發展新環境。堅持把統籌城鄉和新農村建設有機結合起來,破除制約城鄉融合的傳統體制,解決影響發展的突出問題,着力推動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現代文明向農村輻射。一要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各相關部門要對今年以來實施的,涉農水、電、路、訊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情況進行總結回顧,切實加大項目建設的協調力度,加快施工進度,在年內能完成的確保完成,已竣工的項目要加緊驗收儘快投入使用。要精心謀劃論證、篩選包裝一批發展前景好,市場競爭力強的優勢農業項目,爲爭取擠進國家和省、市投資規劃盤子打下基礎。要打破涉農項目建設資金僅靠國家投資的思維定勢,放寬視野,拓寬渠道,開創項目建設多元化投資、全方位推進的新局面。

二要不斷優化農村人居環境。要根據“兩個着力”的要求,結合城鄉環境綜合整治活動,下大力量抓好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和村鎮規劃編制工作,以規劃爲指導,統籌推進新民居和文明生態村建設,集中力量抓好村莊硬化、綠化、美化、淨化工作,不斷加大農村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力度,徹底根除髒、亂、差狀況,全面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三要進一步創新農村公共服務機制。要全力做好今年啓動的61個村扶貧開發工作,確保年內取得突破性進展,並統籌抓好農村的教育、衛生、文化等社會事業,不斷加大醫保、低保、五保、新農保和濟困救災體系建設,積極開展羣衆喜聞樂見、寓教於樂的文體活動,努力讓農民享受到和市民一樣的公共服務。要不斷加強和創新農村的社會管理,充分發揮村民服務站、服務室的平臺作用,努力在宣傳政策、服務羣衆、化解矛盾、幫貧助困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確保農村大局穩定、人民羣衆安居樂業。

第三,加快農村改革,建立鄉村發展新機制。一是加快推進農村經營制度改革。加快農村土地流轉步伐,注重提高流轉土地的投入強度和產出率,積極引導土地向資金雄厚、技術先進、市場廣闊的龍頭企業、中介組織、種田大戶和社會各界有經營實力的組織和個人集中。加大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創建力度,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培訓,引導更多的農民加入專業合作社,引導更多的組織和能人帶頭領辦、創辦農民專業合作社,增強農民抵禦風險能力。

二是認真落實各項惠農政策。要堅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認真落實支農惠農政策,確保把各項惠農補貼及時、足額發放到農民手中。同時,進一步加大縣本級對農業農村的投入力度,除了上級明確要求落實到人、發放到戶的之外,要進行科學有效的整合,範文內容地圖集中起來重點投放。農口各部門要認真研究上級有關政策,積極向上爭取項目和資金,不斷加大對農業的投入,爲農民增收提供持久動力。

三是穩步發展農村勞務經濟。整合培訓資源,創新培訓方式,提高培訓質量,組織實施好“陽光工程”、“技能就業計劃”、“雨露計劃”等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程。加強信息引導和動員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勞務協作,提高勞動力轉移的組織化程度。推進新型農民培訓,重點培訓種養能手、科技帶頭人、農村經紀人。通過多種舉措綜合實施,構建起農村勞務經濟發展長效機制,促進農民增收。

四是創新農村社會管理。以“四個覆蓋”工程爲載體,切實加基層黨組織建設,提升村“兩委”班子的向心力和戰鬥力,積極發揮領富致富作用;強化村級組織制度建設,提高服務羣衆、管理社會的能力;抓好村務公開工作,切實維護農民羣衆切身利益;強化村務監督,夯實農村管理的羣衆基礎。力爭通過四個覆蓋工程的推廣實施,加快和諧新村建設,實現農村健康發展。

三、保障上要再加強

現在已進入農產品收穫期,農口部門的幹部職工和廣大鄉鎮幹部要進一步轉變作風、紮實苦幹、狠抓落實,努力把各項工作做實、做細、做好。

第一,要進一步強化領導保障。當前,農業農村工作的整體形勢日益向好,但要看到,我縣的農業仍然處在緩慢爬坡、負重前行的關鍵階段,如果稍有鬆懈,心得體會來之不易的大好局面就難以得到保持和鞏固。因此,各級各部門一定要增強對“三農”工作的重視程度,切實加強領導,尤其是各鄉鎮和農口部門要把主要精力放在“三農”工作上,體現在工作部署、資金投入和人員配備中。有關部門要主動把支持“三農”工作作爲義不容辭的責任,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確保各項決策部署真正落到實處。各位縣級領導,要按照分包責任,深入農村、深入基層,幫助解決農村發展和建設中存在的突出問題。

第二,要進一步強化服務保障。目前,我縣農業生產即將進入收穫和銷售期,各鄉鎮和農口部門要針對當前農業生產形勢,派駐農業技術人員,深入到田間地頭,幫助、指導好農作物後期的田間管理。各職能部門要充分發揮職能作用,積極利用各種渠道收集和發佈農產品銷售信息,暢通農產品銷售渠道,解決農產品賣難問題。要進一步加強農業氣象服務、好總結範文網基層農技服務、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農業綜合執法、農業信息服務等體系建設,形成保障農業生產系統的體制機制,推動農業農村實現健康發展。

第三,要進一步強化穩定保障。各鄉鎮、各部門要時刻緊繃維護農村社會穩定這根弦,把維護穩定工作放到重中之重的位置,切實擔負起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責任,採取有力措施,全力維護農村社會和諧穩定大局。要進一步落實信訪責任制,抓好信訪案件尤其是非正常到省赴京上訪案件的辦理,確保不再發生越級上訪事件。要切實加強社會治安管理,深入開展“嚴打”專項整治活動,消除影響社會穩定的各種隱患,增強羣衆的安全感。要強化食品、藥品安全監督,完善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處置預案,確保人民羣衆生命財產安全。

同志們,這次全縣農業農村工作現場觀摩會,既是一次學習交流,也是一次督促檢查,更是一次對照評比,達到了學習交流經驗、對比尋找差距、檢查促進工作的目的。各鄉鎮、各部門要以此次觀摩檢查爲契機,進一步統一思想,完善舉措,狠抓落實,創造性地做好當前各項工作,全力推動全縣農業農村工作再上新臺階、再創新佳績。

【第3篇】2023年全縣農業農村工作總結

xx年全縣農業農村工作,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以十x屆x中全會精神爲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建設現代農業爲核心,以農民增收爲目標,堅持用工業化理念謀劃農業,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不斷提高,產業結構不斷優化,農業產業化步伐不斷加快,標準化生產水平不斷提升,全縣農業農村經濟呈現出了持續、快速、健康、和諧發展的良好勢頭,農民的生活較大改善,收入顯著增加。xx年,實現農業增加值6億元,農民人平純收入增加418元,達到3901元。全年糧食產量65259噸,同比增3%,油料產量7272噸,增8%。

一、特色產業不斷提檔升級。

按照“順應市場、因地制宜、突出效益、發揮優勢、形成特色”的要求,進一步優化產業佈局,形成了上下“兩葉”,中間 “兩果”,見空種菜、全民養畜的立體產業發展格局。按照“做大做強核桃產業、做精做優烤煙產業、改造提升果茶產業,穩步發展蔬菜和畜牧產業”的思路,使菸葉、核桃、畜牧、柑桔、茶葉、蔬菜等特色產業主導地位更加突出,2022年農業特色產業佔農業總產值的79%,特色產業收入佔農村經濟總收入的 85.7%,農業增加值佔農業總產值的57.8%。

一是菸葉生產水平不斷提高。2022年,全年種植烤煙3.88萬畝,比去年增長9.9%,收購菸葉5350噸,比上年增長18.9%;均價13.22 元/公斤,比去年增加2.11元/公斤;收購金額7246.07萬元;實現稅收1594.14萬元,比上年1097.59萬元增長45.24%,菸葉種植面積、菸農收入、菸葉稅收、菸葉均價等創歷史新高。

二是核桃產業發展態勢很好。堅持把核桃產業作爲我縣第一大農業產業進行培植,嚴格按照“六個一”的技術標準和“四個一”的質量要求,堅持整村推進核桃產業建設,核桃產業體系不斷完善,發展核桃產業的信心更加堅定。2022年,全縣定植核桃5萬畝,初步形成了峽口泗湘溪、黃糧馮家槽和高橋伍家坪三個連片面積在1000畝以上的核桃走廊,建成了一批面積超過500畝的核桃重點村。全年累計完成核桃育苗530畝,建採穗圃130畝,完成核桃嫁接44萬株。在職教中心舉辦了第一期農民技術員培訓班,共培訓核桃技術員65名,在8個鄉鎮開展了8場專題培訓。全縣核桃產業在全省已小有名氣。

三是畜牧產業平穩發展。實施“科技興牧”戰略,抓好畜禽良種繁育體系建設,加大良種的引進、繁育、改良、推廣力度,逐步實現畜牧產品的升級。全年出欄生豬31萬頭,增7.5%;出欄山羊8.9萬隻,增11%。鼓勵回鄉創業農民工發展特種養殖,現有山雞、黑豚、綠殼蛋雞等多種特色養殖場7個。全縣標準化規模化萬頭生豬養殖場1個,千頭生豬養殖小區10個,發展出欄肉豬1000頭以上的5戶,300頭以上的19戶,100頭以上的93戶;發展出欄山羊100只以上的20戶,50只以上的150戶。

四是柑桔檔次不斷提升。近年來,我們多方籌資,積極爭取三峽庫區產業基金、退耕還林、中央財政現代農業生產發展資金、低溫雨雪冰凍等項目基金2950萬元對全縣柑桔產業進行改造升級,其中2022年投入2170萬元,柑桔品改工作受到了上級業務部門的充分肯定,湖北省農業廳組織的三峽河谷地區甜橙品種更新改良現場會上,與會領導、專家一致認爲興山近五年甜橙品種更新改良力度大,效果好,成爲全省甜橙產區學習的樣板。2022年,全縣柑桔總面積達8萬畝,其中今年新增2120畝,實現總產量5.4萬噸,比上年增長4.9%,實現收入8500萬元,完成柑桔品改8200畝,超計劃17%。精品果園達到5000畝,精品果園畝產達到xx公斤以上。

四是茶葉效益實現大幅提高。通過引進推廣茶園配方施肥、機剪、機採、機制等先進技術,不斷提高茶葉產量和品質。在“第xx屆宜昌市十大名茶暨名優茶評選”活動中,我縣參加評選的6支茶全部獲獎,其中昭君白鶴獲得“第xx屆宜昌市十大名茶”稱號,綠緣銀針等5支茶獲得“三峽杯”金獎和“優質茶”稱號。2022年,全縣茶葉面積2.4萬畝,完成茶葉產量519噸,比上年增長83%,名優茶、春茶均價都大幅提高,全年實現茶葉收入3510萬元,新建優質茶葉基地5000畝,新建茶葉清潔化生產線2條,完成無性系茶葉苗木扦插繁育1200萬株,出圃無性系茶苗800萬株。

五是“菜藍子”工程取得明顯成效。通過“建機構、抓基地、建市場、抓檢測”四項措施,以城郊蔬菜爲抓手,蔬菜產業發展加快,豐富了市民的“菜籃子”,蔬菜價格有所回落。2022年,全縣蔬菜種植9萬畝,總產量12萬噸,同比增長14.5%。其中建城郊蔬菜基地5000畝,大棚蔬菜面積500畝,今年新建大棚150畝;在永安二市場建蔬菜自產自銷區,發放自產自銷證1200個。“榛子鄉”牌蔬菜通過“農超”對接,成功進入宜昌雅斯超市和武漢白沙洲農貿大市場,年銷售量達1.5萬噸以上。

二、現代農業加速推進。

始終堅持把發展現代農業作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用現代物質條件裝備農業,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農業,用現代產業體系提升農業,用現代經營形式推進農業,用現代發展理念引領農業,用培養新型農民發展農業,全縣農業效益和競爭力顯著提升。

一是現代農業示範基地建設加快。按照實施一個項目、新建一個基地、培育一個企業、發展一個產業、致富一方百姓的要求,整合農業項目資金,對基地進行水電路配套,加快推進農業示範園建設,帶動現代產業發展。xx年,整合低丘崗地改造、水利民辦公助、低效林改造等項目資金2200萬元,在古夫麥倉打造連片萬畝現代核桃基地;整合移土培肥、土地整理、普安灌區、三峽後扶等項目資金2800萬元,在峽口普安打造連片萬畝現代茶葉生產基地;整合低丘崗地改造、水利民辦公助、低效林改造、退耕還林等項目資金2800萬元,張家河打造連片萬畝現代核桃基地;整合中央財政現代農業發展基金、省級農業配套發展基金1100萬元,在峽口文家山打造現代柑桔基地。二是農業企業發展較快。圍繞農業產業優化升級,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將各項稅收優惠、金融信貸支持、減免有關規費、執行農業電價、優先供應建設用地等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實到企業,集中力量支持昭君生態、大豐收等龍頭企業進一步做大做強,促進產業集羣發展。全縣現有省級龍頭企業1家,市級農業龍頭企業4家。蕭氏茶葉加工,大豐收脫水蔬菜、馬鈴薯加工,宜昌龍聯食品有限公司有機蔬菜加工,昭君綠色食品有限公司柑桔加工,綠緣茶葉專業合作社小水果加工,天源核桃加工,航行食品、三峽牧業肉食品加工8個農產品加工企業起步良好。

三是農民組織化程度逐步提高。認真貫徹實施《農民專業合作社法》,通過開展有組織制度、有合作手段、有較大規模、有明顯效益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創建活動,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進一步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xx年,全縣新增農民專業合作社44家,農民合作組織達到96家,使用註冊商標8個,申請產品質量標準認證32個,合作組織規模經營面積達到4萬多畝,年銷售各類農產品6.5萬噸。引導農民在“依法、自願、有償”的前提下,合理進行土地流轉,在南陽、古夫、黃糧3個鄉鎮成立了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管理服務中心,構建了鎮村土地流轉信息收集發佈網絡,2022年,全縣規範合同流轉面積達到8200畝。

四是農業科技應用水平逐步提高。大力實施科教興農戰略,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建立健全多元化農業技術推廣機制,積極引進推廣優質、高效種養業新品種和設施農業新技術,強化科技對高效農業規模化的促進作用。xx年,全縣推廣“兩雜”優質良種新品種25萬畝,推廣節本增效輕型栽培技術25.5萬畝,蔬菜標準化生產5萬畝。全年新增農機總動力8000千瓦,機械化耕整作業面積達到21.29萬畝,共投入農田作業機械2332臺(套),農田作業收入達到400多萬元。啓動測土配方二期項目,採集土樣xx個,佈置田間試驗32個,驗收測土配方肥料對比試驗17個,製備樣品900個,開展作物配方施肥2萬畝。通過科技手段及時準確發佈病蟲預測預報,動植物疫病防控工作進一步加強,豬禽防疫密度達到了100%,牛羊防疫密度分別達到98.2%和98.5%,實現了防疫面、免疫率、佩戴耳標率三個100%,將稻溫病、柑桔大實蠅危害率控制在千分之三以內。

三、新農村面貌發生較大變化。

堅持把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作爲新農村建設工作一個突破口,多方爭取,重點投入,認真落實中央各項惠農政策,不斷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

一是農民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改善。xx年,整合涉農資金,全年共投入2.2億元用於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農民生產生活質量得到大大提高。以“建得成,管得好,用得起,長受益”爲目標,建立農村飲水安全長效機制,以集中供水爲主和分散供水爲輔的辦法,全年投資400萬元建設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點19處,建生物漫濾池13處,解決13個村1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籌集資金800多萬元,完成了水毀水利基礎設施修復工程,對39口塘堰進行了除險加固,修復水毀工程202處,維修灌溉及排澇溝渠21條41公里,完成了古夫河、南陽河等地7處2477米河道的治理工程;投資890萬元完成灘坪、田家坪和拱橋灣3座水庫除險加固任務;全年完成5512口戶用沼氣池建設任務,建成8處鄉村服務網點、2處養殖小區小型沼氣工程已建成投入使用,8處聯戶沼氣工程全部完工;投資3641萬元完成278公里通村水泥路建設。

二是農業基礎更加夯實。搶抓國家擴大內需機遇,爭取國家、省、市投入不斷夯宵我且農業基礎,農業抗災救災能力不斷加強,農業產出率不斷提高。xx年,全縣共爭取土地整理項目資金6184萬元,其中古夫、高橋、峽口和水月寺四個鄉鎮3萬畝的低丘崗地改造項目,總投資6000萬元,目前正在抓緊實施。省級投資1750萬元的黃糧鎮低丘崗地改造項目完成投資的60%;省級投資1829萬元的黃糧鎮基本農田整理已完成工程量的30%。投資1987.49萬元,在4個鄉鎮建設完成水池17口容量15650立方米,管網272.87千米,煙路41條15.09千米、密集式烤房140棟,菸草通用和專用設備860套,煙水配套和煙路工程受益面積1.5萬畝,煙機項目受益面積1.69萬畝。投資1360萬元新建3個菸葉收購站點。順利完成了黃糧鎮水磨溪“民辦公助”項目建設任務,該項目共完成渠道整治16條15800米,塘堰整治7口,新建取水口15處、沉砂池12座和控制閘12座;新建人行橋11座、放水口109處、涵管762米;完成黃糧鎮集雨灌溉工程,新建蓄水池12口,366m3,建粗濾、漫濾池各1口,取水口2處,新修堰塘1口,蓄水3000 m3,安裝引水管道26000米,供水管道2030米,節水灌溉配水管網5721米。完成了“長治”七期工程中2022年30.30平方公里的治理任務和2022年新增的19.89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計劃,總投資達627萬元。完成張家河現代果業示範基地建設項目,在黃糧鎮張家河村、界牌埡村建小水果基地800畝,其中農田整治坡改梯25畝,興修田間工作道路及排洪溝11條,蓄水池13口,1575立方,整修堰塘2座,建取水壩2座,機耕道路2條,完善基地內管網灌溉設施,已定植苗木4萬株。完成鄉鎮畜牧獸醫站基礎設施改造任務,改擴建縣級獸醫診斷室200㎡,新建鄉鎮獸醫站業務用房面積120㎡,添置各類儀器設備縣鄉共計93臺套。三是爭取項目增強農業發展後勁。按照長江委規劃設計院三峽工程後續工作規劃細則要求,結合我縣實際和產業發展規劃,對xx年至2022年全縣農業發展項目進行選定,編制了三峽庫區興山縣生態農業發展規劃,共編寫了生態農業園、農產品加工、庫區面源污染防治、生物多樣性保護、庫區漁業、外來物種入侵防治、水域生態保護、庫區遺留問題處理等8大類、56個項目,總投資15.5億元,目前56個項目均已完成可研報告,並通過長江委三峽後扶工作規劃組的評審。

【第4篇】2023年全縣農業農村工作總結

按照“順應市場、因地制宜、突出效益、發揮優勢、形成特色”的要求,進一步優化產業佈局,形成了上下“兩葉”,中間 “兩果”,見空種菜、全民養畜的立體產業發展格局。按照“做大做強核桃產業、做精做優烤煙產業、改造提升果茶產業,穩步發展蔬菜和畜牧產業”的思路,使菸葉、核桃、畜牧、柑桔、茶葉、蔬菜等特色產業主導地位更加突出,2022年農業特色產業佔農業總產值的79%,特色產業收入佔農村經濟總收入的 85.7%,農業增加值佔農業總產值的57.8%。

一是菸葉生產水平不斷提高。2022年,全年種植烤煙3.88萬畝,比去年增長9.9%,收購菸葉5350噸,比上年增長18.9%;均價13.22 元/公斤,比去年增加2.11元/公斤;收購金額7246.07萬元;實現稅收1594.14萬元,比上年1097.59萬元增長45.24%,菸葉種植面積、菸農收入、菸葉稅收、菸葉均價等創歷史新高。

二是核桃產業發展態勢很好。堅持把核桃產業作爲我縣第一大農業產業進行培植,嚴格按照“六個一”的技術標準和“四個一”的質量要求,堅持整村推進核桃產業建設,核桃產業體系不斷完善,發展核桃產業的信心更加堅定。2022年,全縣定植核桃5萬畝,初步形成了峽口泗湘溪、黃糧馮家槽和高橋伍家坪三個連片面積在1000畝以上的核桃走廊,建成了一批面積超過500畝的核桃重點村。全年累計完成核桃育苗530畝,建採穗圃130畝,完成核桃嫁接44萬株。在職教中心舉辦了第一期農民技術員培訓班,共培訓核桃技術員65名,在8個鄉鎮開展了8場專題培訓。全縣核桃產業在全省已小有名氣。

三是畜牧產業平穩發展。實施“科技興牧”戰略,抓好畜禽良種繁育體系建設,加大良種的引進、繁育、改良、推廣力度,逐步實現畜牧產品的升級。全年出欄生豬31萬頭,增7.5%;出欄山羊8.9萬隻,增11%。鼓勵回鄉創業農民工發展特種養殖,現有山雞、黑豚、綠殼蛋雞等多種特色養殖場7個。全縣標準化規模化萬頭生豬養殖場1個,千頭生豬養殖小區10個,發展出欄肉豬1000頭以上的5戶,300頭以上的19戶,100頭以上的93戶;發展出欄山羊100只以上的20戶,50只以上的150戶。

四是柑桔檔次不斷提升。近年來,我們多方籌資,積極爭取三峽庫區產業基金、退耕還林、中央財政現代農業生產發展資金、低溫雨雪冰凍等項目基金2950萬元對全縣柑桔產業進行改造升級,其中2022年投入2170萬元,柑桔品改工作受到了上級業務部門的充分肯定,湖北省農業廳組織的三峽河谷地區甜橙品種更新改良現場會上,與會領導、專家一致認爲興山近五年甜橙品種更新改良力度大,效果好,成爲全省甜橙產區學習的樣板。2022年,全縣柑桔總面積達8萬畝,其中今年新增2120畝,實現總產量5.4萬噸,比上年增長4.9%,實現收入8500萬元,完成柑桔品改8200畝,超計劃17%。精品果園達到5000畝,精品果園畝產達到xx公斤以上。

四是茶葉效益實現大幅提高。通過引進推廣茶園配方施肥、機剪、機採、機制等先進技術,不斷提高茶葉產量和品質。在“第三屆宜昌市十大名茶暨名優茶評選”活動中,我縣參加評選的6支茶全部獲獎,其中昭君白鶴獲得“第三屆宜昌市十大名茶”稱號,綠緣銀針等5支茶獲得“三峽杯”金獎和“優質茶”稱號。2022年,全縣茶葉面積2.4萬畝,完成茶葉產量519噸,比上年增長83%,名優茶、春茶均價都大幅提高,全年實現茶葉收入3510萬元,新建優質茶葉基地5000畝,新建茶葉清潔化生產線2條,完成無性系茶葉苗木扦插繁育1200萬株,出圃無性系茶苗800萬株。

五是“菜藍子”工程取得明顯成效。通過“建機構、抓基地、建市場、抓檢測”四項措施,以城郊蔬菜爲抓手,蔬菜產業發展加快,豐富了市民的“菜籃子”,蔬菜價格有所回落。2022年,全縣蔬菜種植9萬畝,總產量12萬噸,同比增長14.5%。其中建城郊蔬菜基地5000畝,大棚蔬菜面積500畝,今年新建大棚150畝;在永安二市場建蔬菜自產自銷區,發放自產自銷證1200個。“榛子鄉”牌蔬菜通過“農超”對接,成功進入宜昌雅斯超市和武漢白沙洲農貿大市場,年銷售量達1.5萬噸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