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公開選大學生村官到農村任職工作總結

 

根據中央組織部等有關部門的安排部署,自2008年起**省開始公開選聘大學生村官到農村任職。這不僅是緩解大學生就業壓力的有力之舉,也是培養和造就一批“對人民羣衆懷有深厚感情的黨政幹部後備人才”的有效途徑,更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希望所在,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戰略意義。而如何培養和管理好這個羣體,爲“大學生村官計劃”提供長期性、連貫性的支持和保障,也逐漸成爲各級組織亟待解決的重點問題。

公開選大學生村官到農村任職工作總結

一、作用和成效

一是發揮頭腦靈活的優勢。“村官”們充分發揮自己接受新事物快、懂電腦等特長,借鑑各地基層新的工作思路、方法,主動向身邊人、身邊事學習、借鑑,積極爲農村發展當參謀、出點子,爲農村的發展注入了新鮮血液與活力。

二是發揮綜合素質高的優勢。農村黨員年齡較大、文化水平偏低,對黨的先進理論理解不深。爲解決這一問題,大學生“村官”採取個別輔導的方式進行交流。大學生“村官”還堅持身體力行,從自身做起,有意識地去影響羣衆,是羣衆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教育,提高素質。

三是發揮興趣廣的優勢。大學生“村官”性格活躍,興趣愛好比較廣泛。通過組織開展文體活動等方式,積極宣傳法律法規,黨的政策路線,引導羣衆遵紀守法,崇尚科學。並主動參與到黨員戶外活動站、文化廣場建設中,發動羣衆組建文藝宣傳隊,積極參與節目編演,組織開展各項文娛活動。同時,利用黨員幹部遠程教育設施吸引羣衆看報讀書,學用科技,將羣衆從棋牌室引導到圖書室,豐富羣衆的精神文化生活。

二、問題與弊端

一是大學生村官屬新生事物,對於他們在新農村建設中應當“做什麼”、“怎樣做”、“扮好什麼樣的角色”等問題,各級黨委政府尚未明確定位。這導致了他們身份的尷尬:雖然身在農村,但不是村民;雖然要圍繞黨政機關工作重心開展工作,但不是公務員,也不是黨政領導幹部。這容易使大學生村官遠離村裏的決策層,缺乏對村級事務的決策權,種種設想難以實現;還容易使鄉鎮政府對大學生村官隨意使用,把他們當成“打雜”幹部,不能突出這個羣體管理村級事務的獨特作用。以上情況都給大學生村官在基層“有事可做”“有事能做”“把事做好”帶來一定困難,容易導致挫敗感,影響着他們在新農村建設中組織和推動作用的有效發揮。

二是就動機而言,有些畢業生做村官只是在就業形勢日趨嚴峻下的權宜之計,是退而求其次的無奈選擇,他們看重的是政府提供的一系列優惠待遇,並非主動自願、發自內心地想服務農村,一旦條件成熟,他們就容易跳槽。就能力而言,多數大學生村官社會閱歷和實踐經驗不足,創業又缺少資金,很多專業不對口,在農村難以派上用場,這很容易使他們在農村難以有所作爲。就發展前景而言,雖然《關於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的意見》規定,“要把這批人員作爲將來補充鄉鎮、街道幹部的重要來源”。但是,各地縣鄉政府沒有單獨增加公務員編制的權力,加之在當前鄉鎮機關、事業編制嚴格控制的情況下,“大學生村官”的“身份”問題難以落實下來;一些地方承諾的報考公務員優先、可提拔鄉鎮副職等,在《公務員法》和現行的幹部管理制度下很難兌現。這些因素容易使大學生村官對發展前景產生憂慮,衝擊着大學生村官從事村官事業的堅定性。

三是工作經驗少、業務知識特別是農業實用技術相對缺乏。現在農村最缺乏的就是農業實用技術人才,而大學生村官雖然學歷較高,但所學專業沒有涉及農業。他們雖然在農村長大,但是現在對農業實用技術瞭解不多,目前已有的知識和能力與實際要求有一定的差距。在農村工作起來相對吃力,帶領農民致富的本領還需進一步提高。大學生村官工作時間短,缺少基層工作經驗,好多工作都憑個人去努力,缺少與基層黨組織溝通協調的環節。很多時候他們只是做一些打字複印等的簡單工作,對於村裏的很多實際工作插不上手,到農村工作後的心理落差相對較大。

三、建議及對策

一是落實考覈制度。落實大學生村官的考覈工作。每年年度末由鎮黨委政府、村級兩委和當地羣衆對大學生村官進行考評,評定出大學生村幹部的優劣等次。凡考覈優秀的大學生村官,享受“三個優先”即:發展黨員優先、提拔任職優先、推薦榮譽優先,激勵“村官”不斷進取向上,奮發工作。

二是健全保障機制。對三年工作期滿後沒有經法定程序進入村級班子或者沒有找到其他工作的人員作出妥善安排,保障他們的正當權益,解除他們的後顧之憂,讓他們能夠安心在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