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挪威的森林讀書總結1500字

挪威的森林讀書總結1500字

昨晚我真正意義上讀完了《挪威的森林》,暑假也即將結束。雖然現在我把書暫且擱置一旁了,但我的思緒並沒有完全從中剝離。寫的這篇讀後感,權當是一種情感的宣泄。下面由小編來給大家分享挪威的森林讀書心得,歡迎大家參閱。

挪威的森林讀書心得1

《挪威的森林》,一書的譯者導語部分寫到村上的作品大多都是與寂寞,孤獨有關的,他不是注重描寫寂寞,不注重營造寂寞的氛圍,更多的是一種把玩,體味寂寞,以一種親身體會的方式讓讀者有一種對人生,對愛情的寂寞。而我自己在一書中除了體會到人生的無奈與生命中生與死的傳遞,男與女的關係等一些新的體會。

文中的渡邊君是一個萬分糾結的人物,處於木月和直子的第三者,是他們的好朋友。木月和直子則是青梅竹馬。木月在17歲的時候就自殺死了,木月的死對渡邊君的打擊實在是太大了,同樣直子也是。直子的確忘不了木月,但是對渡邊君也有好感,木月死後兩年,直子和渡邊在東京讀大學相遇,順其自然的相戀,爾後直子20歲生日之時多年以來的種種經歷終於使直子承受不住,她回到了老家的療養院。期間渡邊君又遇到了好多個女孩子,其中小林綠子對他的影響最大,一邊是直子,一邊是綠子,渡邊君萬分糾結。期間渡邊君去療養院看過直子兩次,認識了直子在療養院的閨蜜玲子。最終直子在自己21歲生日的時候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渡邊君在這個消息的打擊下變得厭世,埋怨上天是如此的不公,綠子也因爲渡邊君對直子念念不忘最終離開了直子。故事以渡邊君最終孑然一身告終。他的大學同學永澤因爲理想玩弄感情,拋棄了他的女朋友初美(特別的氣質,說不上漂亮,但是總能讓人有一種如沐春風的溫暖)隨着永澤當了外交官去了德國,初美和別人結婚了(兩年後割腕自殺於自己家的浴室)永澤只是表示自己丟失了什麼重要的東西。正因如此渡邊與永澤就此絕交。永澤這個人是非常鐵石心腸的,非常倔強的。

書中與渡邊有交集的朋友大多不是悄無聲息的離開,或者自殺,或者找尋自己的理想,拋棄一切,或者有着種種的不幸。本書讓我知道男女之間的的確確可以存在純潔的友誼的,或許兩個人相互瞭解得很深,外界甚至彼此都認爲對方是自己對的人的時候,在確定關係的一瞬間少了一些愛情的衝動,這樣的愛,愛不起來,也就談不上愛了。由性產生的愛是不完全的,也是不持久的,男人或許會爲了對女人的一句承諾而放棄自己的愛情,但是女人仍舊不敢接受,這樣兩個人一輩子就耗完了。其二是人的一生中會遇到許許多多的人,或是過客,或是知己,或是伯樂,但是不能保證某一天他或她不會悄無聲息的離你而去,這裏不是指空間上的,也可能是時間上的。但是這些人對自己的影響是十分的大,從習慣,到性格。人總是在相互遷就中生活着。對生死來說,死亡必然需要勇氣,但是活着需要更大的勇氣,也就有了:死亡不是生命的結束,而是生命的另外一種延續。活着的人需要替死了的人好好活着。書中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但是平常相處都表現得十分正常,這也是現代社會的我所稱之爲:心靈築巢。每個人都把自己用謊言或者別的什麼包裹的嚴嚴實實的,絕不會對任何人吐露自己的真實情感,也就是所謂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吧。

最後渡邊君的結果讓我想到了《成都愛情故事》裏面的方資君,《我的桃花劫》裏的莫鬥,對小說裏的人物我表示深深的遺憾。

挪威的森林讀書心得2

每當聽到挪威的森林這首歌,就會回想起每次翻開這本書的時候,如在曠野之中聽見吉他柔和而冷清的曲調,撩撥人的心絃,有風迎面吹來,捲起衣襟拂動頭髮,直從脖領、袖口和褲管吹進去,那風是涼的。

初讀時是高二的下半年。一個秋天的下午,沒有陽光。在同學的書桌裏翻得一本譯林的刪節版的《挪威的森林》,在自習課上小心翼翼的讀起來,片刻便墜入其中,將一切全然忘記了。我看小說很快,一口氣讀下去,直到放學後教室裏只剩下我一個人時才知道該回家吃飯了,戀戀不捨的放下已讀了大半的書,滿懷惆悵的走回家,匆匆吃過飯就又回來。一口氣讀完,合上書本,長長的嘆出一口氣,久久無法平靜下來。

但是這一次的閱讀並未使我將其銘記於心。由於讀得很快而又沒有大段的時間去體味,加之書是借來的,所以,《挪威的森林》只是給了我一個淒冷的印象的,很長時間沒有再看過。偶爾之間想起,默默的感嘆。真正愛上這本書是高三下學期的重讀,是01年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的林少華先生的全譯本。在高三那一段寂寥而壓抑的生活中,我帶着近乎冰冷的心在書中尋得了似是屬於我自己的悲傷。那種共鳴是痛苦而又不無愉悅的。好像在風中聽見吉他在低低、反覆的長吟。我深深地被那憂傷的曲調感染,似乎真正聽到了那首《挪威的森林》——從此,這本書就被我帶在身邊。常常在週末午後空蕩的教室裏抑或哪一個暗淡的黃昏,靠窗輕輕翻開書頁,將心慢慢沉浸在那濃濃地惆悵之中。

林少華先生在譯序中談到村上的比喻是獨到的一家,對此我非常贊同。他的確很會將語言以不常見的方式組合並表達出十分完美、貼切的含義。這一點在景物描寫中體現的猶爲突出。如開篇第一章對那片山野的描繪以及“渡邊”在天台上放飛螢火蟲的一幕,無不令人身臨其境。而一入其境,我必然從中感受到風。所以,村上的語言總是給我一陣陣風的氣息,是風聲伴着吉他的和旋……此外,村上語言的節奏感也非常之好,讀來灑脫、伶俐,依舊如那風。

但是那風是冰涼的,不是刺骨的冷,卻是透心的冰涼。《挪威的森林》仍舊是以它哀婉的故事引人入勝的。主線是渡邊與直子的愛情穿插以木月、綠子、玲子、永澤、初美、敢死隊等人的生活。猶其令我感到淒涼的是渡邊那日夜煎熬着的心和他爲了愛而不斷振作和努力的執着。一個人做到如此,實在是太不容易了。渡邊是一個冷調子的人物,但我不同意林少華先生說他是一個把玩孤獨的人。村上也應該不是這樣認爲的。因爲渡邊曾經說過:“哪裏有人喜歡孤獨啊!只不過是不亂交朋友罷了,那樣只能落得失望。”從全篇看去,渡邊也一直爲戰勝生活而努力着。雖然他的掙扎完全是內心和情感上的,但外在的孤獨究竟是一個表象。“孤獨”哪裏可以玩味啊!

馬克思說,世界的本質是物質的。在物質的世界裏,你是遵循現世的規則,還是尊重自己的選擇?你是追求外部的認同,還是直面內心的感覺?你是迷茫在人羣的道德,還是清醒於內心的呼喚?

幾乎毫無例外,內心的感覺當然會和規則、外部、道德相沖突,徘徊之間,你幾乎喪失對自己感覺的認同——不知道那到底是感覺還是慾望?不清楚自己到底該守還是該退?甚至不明白爲什麼內心感覺總會違揹人羣道德,爲什麼內心感覺總是夾雜着噪音出現,爲什麼內心感覺總是充滿依賴、軟弱、恍忽?人們總是相信,自己內心的真實感覺與人羣格格不入,爲社會所不容。

在覺察與批判之間,絕大數人最終還是猶猶豫豫地放棄了令人不安的內心感覺,轉而選擇了安全、光明、強大的外部規則——這就像是買了保險一樣令人安心——不管自己容不容得下自己,起碼人羣能夠容得下自己。自己容不容得下自己並不重要,關鍵是要世界能夠容得下自己。不然自己該是多麼恐慌、無助、無立錐之地,在這世界上沒有自己的位置!有時,位置就意味着生!人們一開始以爲自己最懼怕的是死,於是趨利避害,或堅決或猶豫地選擇了自以爲是“生”的方法——以爲只要放棄內心的感覺,便能贏得外部的認同。從這個意義上講,直子、直子姐姐、木月是同一類型的人。

直子的死卻的確讓我感受到了同渡邊一樣的無法自已的淒涼。村上將直子的死突然安排在第十一章的第一句話,着實令人毫無準備——“直子死了以後,玲子仍給我來了幾封信。信上說那既非我的責任,也不是某人的責任,而是如同天要下雨,不是任何人能制止的。但對此我沒有回信。我能說什麼呢?況且畢竟已經無可挽回了。直子已不在這個世上,已經化爲一抨灰燼。”我清楚的記得我如被人當頭一棒似的打呆了,內心死寂彷彿失去直子的是我而不是渡邊。我反覆讀了這段話卻始終不敢相信,如同凋謝了一個小心翼翼,精心守護的願望,支撐這個願望的柱子被毫不留情的攔腰打斷。村上的目的達到了,他將讀者變成了渡邊。直到現在讀起,一股深深的惆悵仍會堵住我的胸口,久久不能散去。

對於直子的死本是順理成章的,讀過一點小說的人都該想到。但在《挪威的森林》裏,村上已將讀者的心攫取,使人完全忘記了客觀,而一心祝願烏雲終會散去,有情人終成眷屬。我們和渡邊一樣去守護那“彷彿風中殘燭的靈魂的最後忽閃。”但一切都是徒勞的。直子最終選擇了以死來獲得新生。也只有死才能驚醒人們思考,思考那個社會,這纔是村上的真正用意。如果說村上這部小說是戀愛性質的,那麼其中對社會的思考也是很深刻的。書中明面上將木月、直子、玲子寫成是精神病人,但是我、永澤、敢死隊甚至端莊的初美和活力四射的綠子無一不呈現出一種病態。那就是戰後的日本,一個有一點良心和追求就要瘋掉的時代!經濟雖然復甦,但整個社會像一條巨大的冰涼的鐵鏈將人們緊緊纏繞、扭曲,製造悲劇的根源是社會的醜陋,人與人之間的冷漠。每個人都在走向毀滅,而彼此在靈魂上互相排斥,彷彿解除痛苦方法只有變成精神病人然後再自殺。因此木月自殺、直子的姐姐自殺、初美自殺、玲子自殺未遂而直子最終自殺。自殺又都是毫無預兆而莫名其妙的——那就是冷漠,無法穿透的人與人的隔閡,哪怕是直子最終也沒有給渡邊留一句話,就像直子的姐姐沒給家人留一句話,木月沒給直子留一句話,一切情感都已經扭曲了!他們生活在冰冷的、又黑又暗的森林裏,孤獨主宰着他們的思想直到死也不曾放過他們——也許這樣說摻入了我的主觀猜想,但我的確是這樣感受到了,併爲此悲哀!

渡邊聞得直子的死訊後的徒步旅行頗爲震撼人心:一站接一站的坐車、一個城鎮接一個城鎮的穿行……那是怎樣的一種無助的悲哀!他還能做什麼呢?他該對誰去吶喊:“生活啊,爲什麼你不能放直子一條生路?”那沒有迴應的寂寞裏是令人窒息的孤獨。但是村上在最後還是選擇了讓渡邊奮起而不是讓他也瘋掉。雖然結尾處渡邊站在“哪裏也不是的場所的正中央”,何爲正中央?正中央就是沒有同類的孤獨的唯一。但是我相信渡邊、玲子、綠子終會在那個冰冷的森林裏頑強的走下去。就如同直子在開篇的時候對渡邊說的:“對於你,我是放心的,我永遠也不擔心你會掉到那枯井裏去的,我是知道的。”也許正是這樣的放心才讓她有勇氣離開渡邊。我由衷的佩服村上訴說故事的超人能力和把握全局的深厚功力!一切都在他的掌握之中,又是如此自然而看不見雕琢的痕跡。

村上一開始就提出了對生死的態度並將這一態度貫穿全篇,那就是——“死並非生的對立面,而作爲生的一部分而永存。”文中每一個死去的人都不是永遠的消逝,反倒時刻影響着生者。他們的死存在於生者的生之中。渡邊正是穿梭於這生死之間,體味着友情與愛情的意義。我想,最終是死者讓渡邊一步步成熟、成人的。

提起《挪威的森林》也不能不提到其中作爲一個重要線索的“性”。儘管我並不贊同文學作品中以性爲主線去展開情節。但是村上筆下的性卻以其坦然、真誠的筆觸給每一個人留下美好的印象。渡邊對直子的渴望以及直子不斷爲迎接渡邊而作出的艱苦的努力,雖然這是以性爲起點的,但真正表達的是超越性本身的對愛、對至純至美的嚮往和憧憬。

再一次掩卷長嘆,在生死的反覆中又經歷了一次情感的洗禮。頭腦中揮之不去的是那片無際的山野,舉目望去是“彷彿冰凍凝結的藍色天空”和“片片起伏的如海浪的草地”,“草的香”、“雲的白”、“山的青”,還有那“撫動衣襟”的風,一個個身影在遠處浮現又走遠。只剩下一種聲音,是那曲《挪威的森林》,是那曲生與死的交響,是玲子的吉他在風中的反覆的長吟……

挪威的森林讀書心得3

標籤:挪威 讀書 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