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國小數學上冊總結多篇

國小數學上冊總結多篇

【第1篇】國小三年級數學上冊教學總結

本學期我擔任三(1)班數學教學工作。本人認爲,既然站在了講臺上就不能隨便,作爲一名教書育人的工作者,我們的一言一行直接影響孩子,所以一學期來我努力根據我班來自五個

省市學生的實際情況,採取有效的措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引導學生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取得了一定效果。現就本學期的教學工作,作出如下總結。

一、以課堂教學爲核心,落實每堂課的教學任務。

1、嚴謹備好每一節課。

上課前認真備課,鑽研新學課程標準、教材、教參,對學期教學內容做到心中有數,不但備學生而且備教材備教法。學期中,着重進行單元備課,掌握每一部分知識在單元中、在整冊書中的地位、作用,思考學生怎樣學,學生將會產生什麼疑難,該怎樣解決,在備課本中體現教師的引導,學生的主動學習過程,充分理解課後習題的作用,設計好練習。

2、認真上好每一節課。

(1)創設各種情境,激發學生思考。上課力求講解清晰化,條理化,準確化,生動化,做到線索清晰,言簡意賅,深入淺出。同時製作各種利於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課件,在課堂上特別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多動手,從而加深理解掌握知識。

(2)及時複習。新授知識基本是當天複習或第二天覆習,以後再逐漸延長複習時間。這項措施非常適合低中年級學生遺忘快、不會複習的特點。

(3)努力構建知識網絡。一般做到一小節一整理,形成知識串,每單元整理複習形成知識鏈,一學期對整冊書進行整理複習。學生經歷了教材由薄變厚、再變薄的過程,既形成了知識網,又學到了方法,容易產生學習遷移,給學生的創新實踐提供了可能。

3、細緻批閱每一次作業.。

針對不同的練習錯誤,面批面改,指出個性問題,集體訂正共性問題。

4、耐心做好每一次輔導.

在教學中注意降低難度,放緩坡度,允許他們採用自己的方法慢速度學習,注重他們的學習過程的指導。在教學中逐步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學習自信心,對學生的回答採取揚棄的態度,從而打破了上課發言死氣沉沉的局面,使學生敢於回答問題,樂於思考。

5、客觀評價每一位學生。

評估不只是看學生學習成績如何,更重要的是瞭解學生的學習心理、學習品質的發展狀況,作爲教師改進教學的依據。在自制測試卷中,我增加了體現學生思維過程的試題,測試的結果也不再作爲評價學生唯一依據,而是看重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學習的努力程度。

二、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德育滲透。

教材在設計教學活動時非常重視滲透思想品德教育,提供了豐富的、符合兒童特點的素材,於是我結合教學進行愛祖國、愛科學、愛鑽研等良好的思想品質培養。精心設計了:美麗的校園、金色的秋天、美麗的山美湖、做值日、過馬路等情境,對學生進行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熱愛第二故鄉、熱愛勞動、保護環境、尊老愛幼、珍惜時間、遵守交通規則等的教育。教材整體體現了豐富多彩、努力向上的學校生活和身心健康的生活態度,學生在教材和老師創設的環境下,心靈得到了薰陶。

在教學過程中,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潛移默化的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學習,合作性學習等。在數學中,有很多規律的總結,有很多多樣化的算法的發現,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共同思考,總結。這樣不斷可以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而且還可以培養他們團結合作的能力等。拿教學方法來說,我們可以採取小組合作學習法,這種學習法共享一個觀念:學生們一起學習,既要爲別人的學習負責,又要爲自己的學習負責,學生在既有利於自己又有利於他人前提下進行學習。在這種情景中,學生會意識到個人目標與小組目標之間是相互依賴關係,只有在小組其他成員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還可以從小讓他們養成嚴肅看待他人學習成績的習慣。

三、營造良好的教育氛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上課前,要求學生把課堂上用的東西,如教科書、練習本、筆等放在桌上一定的地方,預備鈴一響就安靜下來,小憩收心。對學生的怎樣坐,答問時怎樣站等都要提出明確要求,培養學生認真對待學習的態度和習慣。課間根據學生注意力不持續,易轉移等特點,我儘量把握好上課的節奏,有張有弛,使學生的思維處於活躍的狀態之中,逐漸培養學生注意力持久保持的良好習慣,使學生上課不搞小動作。此外國小生普遍存在着做事無緊迫感,動作緩慢的現象,我就時刻提醒學生加強做事的計劃性,養成做事有條理的好習慣。課後我又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要求學生作業整潔,不潦草,不塗抹。爲了培養學生作業書寫工整的好習慣,我首先注意教學時板書書寫規範整齊,嚴格要求自己,不斷學習,提高業務素質,時時處處注意用自己良好的行爲習慣影響、感染學生,此外加強寫字課教學和書寫評比,並用鼓勵性的評價標誌獎勵書寫認真的同學,經過一個學期的細緻培養,大多數學生的課前準備、上課注意力的集中、特別是學生的書寫均有較大的進步。

四、創設學習情景,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

1、設計數學遊戲,使學生樂在其中。根據低中年級學生心理特點,在教學中設計了國小生最喜歡做的遊戲,讓學生在做中學,在玩中學,在快樂中學。

2、創設生活情景,使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本學期我在教學新知時儘量利用生活中的感情材料進行直觀教學,使學生便於理解和掌握。抓住機會告訴學生像這樣的題目在我們的數學裏叫做解決問題,從而初步瞭解了應用題的概念,同時也體會到了數學的美麗。

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學生上課的時候比較認真,大部分學生都能專心聽講,課後也能認真完成作業,學習積極性很高,在學生中興起一種你追我趕的學習風氣。他們能用數學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絕大部分的同學都養成了愛動動腦,愛思考的好習慣,形成了良好的學風。

五、重視與家長的聯繫,雙向管好孩子。

孩子的進步,集體的成長,離不開教師,也離不開家長。爲了更好地全面瞭解學生情況,我通過多種形式與家長建立密切聯繫,進行友好交往,不僅溝通信息,還增進了情感的交流。對家長介紹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經驗,推薦一些教育方面的書籍,同時對家長提出要求:爲孩子在家裏創造必要的學習環境,爲孩子做好榜樣。通過這些工作,使很多家長重視了子女的教育,改進了對子女的教育方法,增強了做家長的責任感,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總之,經過一學期的學習與教學,有成功的喜悅也有失敗的反思。我將及時找出差距,積極彌補不足,力爭使自己的工作在新的一學年裏有更大的起色。

【第2篇】國小六年級數學上冊教師教學工作總結

這個班人數不多,學生文明守紀,但學生兩極分化嚴重,學習習慣和思考習慣都比較差,課堂氣氛沉悶。我第一次面對這種情況時,也曾有過失落,有過氣餒,更多的是勇敢面對,努力改變現狀使每一個孩子們有收穫。通過一期的努力,孩子們課堂舉手的多了,有了自己思考的習慣;大部分孩子學習態度認真,能積極參加學習,並樂意參加數學學習;作業格式和書寫美觀。收集孩子們的進步,也思考自己教學的點滴。

精心備課,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學:

開學之初,我按以往的教學備課,發現只有幾個孩子能跟上我的思維。我意識到自己的梯子設高了,過高要求了孩子。這些孩子根本沒有自主探究的習慣,也不知怎樣自主學習,加上孩子基礎較差,課堂得探究是老師一個人的獨角戲,最終還不得不自己草草收場。這樣下去,課堂將會是四不像,孩子們將一無所獲.再次備課時,我認真的研究教材,讀懂教材目標要求,再思考教學設計。爲了讓孩子感到只是易學,我一般先複習新知相關的知識點;新知階段,我在分散難點的同時,也改變教學方法,以引導思考爲主,逐步放手嘗試;鞏固階段,我注重基礎的掌握,適當設思維訓練。這種設計雖然有過多的引導,但適合學生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教學,學生在逐步引導下,有了學習的基礎和思考的習慣,才能進行有效的自主學習。

認真上課,讓每一個孩子都願學:

每一節上課前,我都會精心準備教具,精緻的寫好小黑板,我會在上課前幾分鐘進教室侯課;課中我會精神飽滿,親切的與孩子交流;課後,我及時思考得失,積極寫好反思;課餘,我熱情與學生交流。我用認真的態度感染學生,以身作則的做好每一件事情。課堂中,我認真傾聽孩子們的想法,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儘量鼓勵孩子,保護孩子的積極性;我細心觀察孩子們的進步,及時表揚,激起孩子學習的動力;我關注孩子的學習表情,及時給以指導;我關注每一個孩子,讓每一個孩子都有表現機會。我用自己的言行影響學生,用適合學生學習的方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孩子們有了了學習的興趣,自然願學會學。在知識的傳授中同時,我注重培養孩子們的學習習慣,教給學生有效的學習方法,滲透做人的道理。

課餘輔導,讓每一個孩子都會學:

爲了孩子們有不同的發展,關注不同層次的孩子。課後,我成立了興趣小組,我帶領學有餘力的孩子研究綜合題,學習解題方法和技巧,讓他們感受學習成功的樂趣;我耐心組織學習上感困難的孩子,給他們分析原因,幫他們找準學習方法,補習基礎,讓他們有學習的興趣。數學學習讓每個孩子有不同的發展,今年的生活數學競賽中,有五位同學進入決賽,並分別獲得市一、二等獎,讓老師們很是驚訝,平時的測驗中,學習困難的孩子有了明顯的進步,讓孩子很高興。感受着孩子們的可喜進步,我累並快樂着。

積極學習,讓每一個孩子都有學:

現代社會知識日新月異,不學習就會跟不上時代步伐。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光有一桶水是不夠的,還必須有源源不斷地泉涌。爲了讓知識源源不斷,我時刻提醒自己不忘學習:每天堅持閱讀教研書籍,更新教學理驗;堅持做數學題,激活思維;上網學習,學習名師的經驗,與同行交流經驗,互相學習;閱讀各種書刊,豐富視野。知識豐富了我的人生,充實了我的課堂,也豐富了孩子們的視野,知識的魅力使孩子們感到學習不枯燥,學無止境。

新的挑戰給我帶來思考的機會,增長了教學經驗。在工作中,我努力向優秀教師靠攏,力爭成爲一名研究性的老師,但我與他們還有很大的差距,我的教學中有了學習,思考,但還缺乏研究。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養成積極反思的習慣,結合學生實際,着手開展課題研究。

思考是快樂的,邊走邊想,我將步伐更矯健的走在我的數學教學道路上。

【第3篇】國小三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工作總結

本學期我繼續擔任三年級數學教學工作。一學期來我努力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採取有效的措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引導學生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取得了一定效果。就本學期的教學工作,作出如下總結:

一、以課堂教學爲核心,落實每堂課的教學任務。

1、嚴謹備好每一節課。

上課前認真備課,鑽研《數學課程標準》、教材、教參,對學期教學內容做到心中有數,不但備學生而且備教材備教法。學期中,着重進行單元備課,掌握每一部分知識在單元中、在整冊書中的地位、作用,思考學生怎樣學,學生將會產生什麼疑難,該怎樣解決,在備課本中體現教師的引導,學生的主動學習過程,充分理解課後習題的作用,設計好練習。

2、認真上好每一節課。

(1)創設各種情境,激發學生思考。上課力求講解清晰化,條理化,準確化,生動化,做到線索清晰,言簡意賅,深入淺出。同時製作各種利於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課件,課後及時對該課作出總結,寫好教學後記,在課堂上特別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多動手,從而加深理解掌握知識。

(2)及時複習。新授知識基本是當天複習或第二天覆習,以後再逐漸延長複習時間。這項措施非常適合低年級學生遺忘快、不會複習的特點。

(3)努力構建知識網絡。一般做到一小節一整理,形成知識串,每單元整理複習形成知識鏈,一學期對整冊書進行整理複習。學生經歷了教材由“薄”變“厚”、再變“薄”的過程,既形成了知識網,又學到了方法,容易產生學習遷移,給學生的創新實踐提供了可能。

3、細緻批閱每一次作業.。

針對不同的練習錯誤,面批,指出個性問題,集體訂正共性問題。

4、耐心做好每一次輔導.

在教學中注意降低難度,放緩坡度,允許他們採用自己的方法慢速度學習,注重他們的學習過程的指導。在教學中逐步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學習自信心,對學生的回答採取“揚棄”的態度,從而打破了上課發言死氣沉沉的局面,使學生敢於回答問題,樂於思考。

5、客觀評價每一位學生。

評估不只是看學生學習成績如何,更重要的是瞭解學生的學習心理、學習品質的發展狀況,作爲教師改進教學的依據。在自制測試卷中,我增加了體現學生思維過程的試題,測試的結果也不再作爲評價學生唯一依據,而是看重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學習的努力程度。

二、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德育滲透。

教材在設計教學活動時非常重視滲透思想品德教育,提供了豐富的、符合兒童特點的素材,於是我結合教學進行愛祖國、愛科學、愛鑽研等良好的思想品質培養。精心設計了:美麗的校園、金色的秋天、美麗的小湖、做值日、過馬路等情境,對學生進行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熱愛勞動、保護環境、尊老愛幼、珍惜時間、遵守交通規則等的教育。教材整體體現了豐富多彩、努力向上的學校生活和身心健康的生活態度,學生在教材和老師創設的環境下,心靈得到了薰陶。

在教學過程中,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潛移默化的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學習,合作性學習等。在數學中,有很多規律的總結,有很多多樣化的算法的發現,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共同思考,總結。這樣不斷可以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而且還可以培養他們團結合作的能力等。拿教學方法來說,我們可以採取小組合作學習法,這種學習法共享一個觀念:學生們一起學習,既要爲別人的學習負責,又要爲自己的學習負責,學生在既有利於自己又有利於他人前提下進行學習。在這種情景中,學生會意識到個人目標與小組目標之間是相互依賴關係,只有在小組其他成員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還可以從小讓他們養成嚴肅看待他人學習成績的習慣。

三、營造良好的教育氛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上課前,要求學生把課堂上用的東西,如教科書、練習本、筆等放在桌上一定的地方,預備鈴一響就安靜下來,小憩收心。對學生的怎樣坐,答問時怎樣站等都要提出明確要求,培養學生認真對待學習的態度和習慣。課間根據學生注意力不持續,易轉移等特點,我儘量把握好上課的節奏,有張有弛,使學生的思維處於活躍的狀態之中,逐漸培養學生注意力持久保持的良好習慣,使學生上課不搞小動作。此外國小生普遍存在着做事無緊迫感,動作緩慢的現象,我就時刻提醒學生加強做事的計劃性,養成做事有條理的好習慣。課後我又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要求學生作業整潔,不潦草,不塗抹。爲了培養學生作業書寫工整的好習慣,我首先注意教學時板書書寫規範整齊,嚴格要求自己,不斷學習,提高業務素質,時時處處注意用自己良好的行爲習慣影響、感染學生,此外加強寫字課教學和書寫評比,並用鼓勵性的評價標誌獎勵書寫認真的同學,經過一個學期的細緻培養,大多數學生的課前準備、上課注意力的集中、特別是學生的書寫均有較大的進步。

四、創設學習情景,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

1、設計數學遊戲,使學生樂在其中。根據低年級學生心理特點,在教學中設計了國小生最喜歡做的遊戲,讓學生在做中學,在玩中學,在快樂中學。

2、創設生活情景,使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本學期我在教學新知時儘量利用生活中的感情材料進行直觀教學,使學生便於理解和掌握。抓住機會告訴學生像這樣的題目在我們的數學裏叫做解決問題,從而初步瞭解了應用題的概念,同時也體會到了數學的美麗。

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學生上課的時候比較認真,大部分學生都能專心聽講,課後也能認真完成作業,學習積極性很高,在學生中興起一種你追我趕的學習風氣。他們能用數學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絕大部分的同學都養成了愛動動腦,愛思考的好習慣,形成了良好的學風。

五、重視與家長的聯繫,雙向管好孩子。

孩子的進步,集體的成長,離不開教師,也離不開家長。爲了更好地全面瞭解學生情況,我通過多種形式與家長建立密切聯繫,進行友好交往,不僅溝通信息,還增進了情感的交流。對家長介紹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經驗,推薦一些教育方面的書籍,同時對家長提出要求:爲孩子在家裏創造必要的學習環境,爲孩子做好榜樣。通過這些工作,使很多家長重視了子女的教育,改進了對子女的教育方法,增強了做家長的責任感,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總之,經過一學期的學習與教學,有成功的喜悅也有失敗的反思。我將及時找出差距,積極彌補不足,力爭使自己的工作在新的一學年裏有更大的起色。

【第4篇】國小二年級數學上冊表內乘法知識點總結

國小二年級數學上冊表內乘法知識點總結

1、乘法的初步認識

(1)結合數一數、擺一擺的具體活動,經歷相同加數連加算式的抽象過程,感受這種運算與日常生活的聯繫,體會學習乘法的必要性。

(2)結合具體情境,經歷把相同加數的連加算式抽象爲乘法算式的過程,初步體會乘法運算的意義,體會乘法和加法之間的聯繫與區別。

(3)會把相同加數的連加算式改寫爲乘法算式,知道寫法、讀法,並能應用加法計算簡單的乘法算式的結果。

2、乘法的初步認識

(1)能根據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及含義。

(2)知道用乘法算式表示'相同加數連加算式'比較簡便,爲進一步學習乘法奠定基礎。

(3)能從生活情境中發現並提出可以用乘法解決的問題,初步學會解決簡單的乘法問題。

3、5的乘法口訣

(1)結合具體情境,進一步體會乘法的意義,並經歷5的乘法算式的計算過程和5的乘法口訣的編制過程。

(2)能用5的乘法口訣進行乘法計算,體驗運用乘法口訣的優越性。

(3)能用5的乘法運算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

4、2、3、4的乘法口訣

(1)結合具體情境,經歷2、3、4的乘法口訣的編制過程,進一步體會編制乘法口訣的方法。

(2)能夠發現每一組乘法口訣的排列規律,培養有條理的.思考問題的習慣,逐步的發展數感。

(3)掌握2、3、4的乘法口訣,會用已經學過的口訣進行乘法計算,並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5、56頁例5

(1)結合具體情境,掌握乘加、乘減算式的運算順序,並能正確計算。

(2)能用含有兩級運算的算式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培養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

(3)培養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觀察思考問題的習慣,體現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4)在做一做2題中,應適當拓展,引導學生髮現相鄰兩句口訣之間的關係,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乘法口訣。

6、6的乘法口訣

(1)經歷獨立探索、編制6的乘法口訣的過程,體驗從已有的知識出發探索新知識的思想和方法。

(2)掌握6的乘法口訣,並能用它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以上就是爲大家分享的國小二年級數學上冊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第5篇】國小二年級數學上冊知識點總結

4、退位減法

1)在具體情境中,進一步體會減法的意義。

2)探索並掌握兩位數減兩位數退位減的計算方法,能正確進行計算。

3)能用兩位數的減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進一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5、'多幾'、'少幾'的`應用

1)在具體情境中,理解'比某數多幾或少幾'的實際問題。

2)可以利用學具的操作,讓學生搞清楚是與哪個數量進行比較,然後發生了什麼變化,最後再用算式記錄下來。

3)能正確列式解決相應的實際問題。

4)滲透統計的思想和方法。

6、連加、連減

1)探索並掌握100以內連加和連減的計算方法,進一步體驗算法多樣化。

2)能用100以內的連加和連減運算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並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7、加減混合

1)探索並掌握100以內的加減混合運算的方法,能熟練計算。

【第6篇】國小二年級數學上冊一二單元的知識點總結

國小二年級數學上冊一二單元的知識點總結範文

爲了提高自己的數學成績,我們必須準確地掌握各種知識點,在此小編爲大家整理了國小二年級數學上冊1-2單元知識點總結,希望對大家以後的學習有所幫助!

第一單元:長度單位

1、第1---3頁

(1)經歷用不同工具測量同一物體長度的過程,體會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2)能用給定的工具進行估計和測量。

(3)認識釐米,體會釐米的實際意義。

(4)能用釐米估計較小物體的長度,會用刻度尺測量較小物體的長度。

2、第4---5頁

(1)認識米,體會米的實際意義,能用米估計較長物體的長度。

(2)掌握米和釐米之間的.關係,能恰當選擇單位表示物體的長度。

(3)認識米尺,會用米尺測量物體的長度。

(4)初步認識線段,能辨別,能測量線段的長度,能畫定長的線段

第二單元: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

【第7篇】國小三年級數學上冊期會考試試卷總結

國小三年級數學上冊期會考試試卷總結1

今次由中山市教委命題的試題考察知識面比較全面,比較廣,難度也比較適中,符合三年級學生的知識水平。現在我具體分析一下今次期末考試我校的得與失。

一、計算部分。今次測驗卷計算題部分分兩類,第一是口算,口算部分採取小組合作形式,題目難度適中並偏向容易,所以學生得分都比較高,口算平均分爲18.5左右,但遺憾得是,我覺得這份題沒有分數和小數口算,知識面還不夠全面。第二是列豎式計算,分兩類,第一類不需要驗算,第二類要求驗算。這兩道題得分比較高,但70×53何272÷3這題,有小數學生出錯。

二、基礎知識部分。

試卷第三大題是填空題,主要考查學生的基礎知識。其中比較簡單,出錯率小的題目有1、2、3、4、6、7、10、11,而5、8、9題出錯比較多。其中第五題考察長度單位和重量單位,第一小題第二個空'從家到學校600',部分學生由於複習時做習慣填'千米',在做題時在此出錯。第八題要學生先測量再填空,考察了學生正方形的周長和麪積的計算。部分學生沒有弄懂題意,同時,造成失分的原因還有很多學生不寫單位,這也是我們老師在複習時沒有提及到的,這以後需要改進。

第四大題是選擇題。考察了學生平面圖形和空間圖形知識,乘法的估算知識,閏年二月天數知識。其中第5題出錯率比較高,部分學生選擇了'兩個圖形的面積一樣大',主要沒有發現第二個圖形多出一小格。

三、動手操作題。

主要考察了平移的知識。第一小題基本上都得分,而第二小題還是一個難關,全級四分之一的學生出錯,主要是沒有移夠格子,移多或移少。

四、解決問題部分。

這一部分共有五道題,分別考查了兩步計算、求平均數、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和單位轉換以及與年與日有關的實際問題。

第一小題:是典型的除法兩步計算應題,學生大多數使用208÷2=104(只)104÷4=26(只)這種方法,小數同學使用2×4=8(人)208÷8=26(只),而極小數學生使用了208÷4=52這一個算式,沒有弄明白數與數之間的關係。

第二小題:提到了計劃'一個月',但實際圖中的條件不是30天,而是23天。部分學生條件反射,一看到'一個月'便不假思索,給你來個30天,結果就是20×30=600。每個班獨有5到8個這樣的學生。

第三小題:題目其實就是鋪地磚問題的形式轉變。測驗卷出現過類似題目,複習時也三番四次強調過(我太羅唆了),所以學生印象深刻。知道先算好一個磚面積。但有三分之一的學生還是出錯,由於題目全部屬於文字,而且有三個問題,對於三年級學生來說,要完全理解可是有點難度呀!(希望出卷的老師要注意,以後要把問題分開來寫,行不行?)所以部分中下生不管你'三七二十一',給你來個30×7,問他爲什麼這樣做,曰:題目只有兩個數字呀!不錯,還知道用乘法。

第四小題:做得比較好。

第五小題:統計與求平均數。統計圖屬於條型統計圖,其中1、3、4小題做得不錯,而第2小題不少學生算出總數32後直接填寫在括號裏,沒有求出平均數。這裏屬於平時沒有認真要求學生認真審清題目。

總的來說,今次期末考試,我校三年級基本上完成任務,取得的成績也比較理想。複習工作也比較到位,很多類似的題型都在複習中提到。但部分知識也不較紮實,尤其是後進生還沒有完全轉化,仍然有四個學生不及格,而且有3個學生低於50分,這是下階段要努力的。下一學年,我們級組將再接再厲,爭取有更大的突破。

國小三年級數學上冊期會考試試卷總結2

一、試卷的總體評價

本次測試是由教管中心統一命題,學校組織安排期末考試,旨在考查學生在本學期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本套試卷緊扣教材,試題在主要考查基礎知識的基礎上,增強了對知識的靈活性和應用性考查,對數學的運用能力、綜合運用數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行了考查。

二、試卷題型結構

試卷共有填一填、選一選、算一算、做一做、解一元一次方程、試一試和想一想七個大題,共30小題,考試時間120分鐘,總分100分,填一填佔26%,選一選佔16%,算一算佔20%,做一做佔14%,解一元一次方程佔8%,試一試佔10%,想一想佔10%。

三、學生得分實況

七年級實考學生人數467人,總成績爲12393分,平均成績爲26。54分,比分81分,最低分2分,及格人數13人,其中,80—90分1人、70—80分1人、60—70分11人,及格率爲2。74%;50—60分17人,40—50分42人,40分一下394人。

四、學生答題典型失分原因分析

1、對基本概念的理解、掌握不深刻,基本運算能力較差。

2、審題閱讀亟待加強,文字閱讀能力低下,讀不懂題意,對應用題、文字量大的試題存在一種本能的恐懼心理。

3、解題格式及數學語言的表述不規範、表達不完整、導致失分現象較嚴重。

4、“用數學”的意識差,即對現實生活中的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的能力差。這暴露出我們的教學在關注學生對數學事實的真正理解,尤其在實際背景下運用的意識和能力的培養和訓練還不夠。

5、“做數學”的能力差,即動手實踐、合情推理和創新意識的訓練不到位。

五、改進措施

1、重抓學生的行爲習慣,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品質。在平時的上課及作業批改中對學生行爲習慣的`養成要抓的較緊。本次考試在中,學生的計算正確率太低,令人費解。

2、轉變教學方式,給予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在平時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索中學習。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在教學中要抓實雙基,還要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更要聯繫生活實際,讓學生學到“有價值的數學”。使學生學、用、做相結合。

國小三年級數學上冊期會考試試卷總結3

一、試卷評價

本試卷涵蓋面比較廣,考查了學生多方面的能力,試卷緊扣新課程理念,從概念、計算、操作、應用等方面考查學生的雙基、思維、操作、問題解決的能力,可以說全面考查了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這次考試體現了課程改革的一些成果,也暴露了我們教學中存在的不足,爲今後進一步改進教學工作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試卷全面考查學生對教材中的基礎知識掌握情況、基本技能的形成情況及對數學知識的靈活應用能力。

二、考試情況

六年級學生47人,缺考一人,及格人數9人,及格率19。5%,平均分38。5分;優秀1人,優秀率2。1%;40分以下27人,差生率:58。2%。由於全班差生的比率比較大,所以總體成績不理想。

三、答題情況分析

第一大題,填空題。20%此題內容屬於基礎題,考查的是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與熟練程度。不過大部分學生完成得不是很理想,可見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的不紮實,其中第4、5、8、9題失分最多。其中化成最簡單的整數比並求比值,大部分學生寫出的都是化成最簡整數比過程中的某一步,或者直接化簡錯誤因而失分。第5題是常用單位的換算,有些學生對相關單位的進率記不清,單位的大小也較模糊,到底是乘以進率還是除以進率,學生無從下手,看的出來是對單位換算的理解上還有問題。第8題這題應該是稍微難一點,但同時也體現了學生分析能力的有限,對於本題中三角形內角和與角度的比之間的關係,分析的不透徹;而有些學生較粗心,把角算對了,但在判斷三角形的類型時又錯了。第9小題“已知甲數比乙數少四分之一,求甲乙兩數之間的關係”,對於本題大部分學生不能綜合的進行分析,同時不能準確的找出單位“1”的量,因而失分就成爲必然了。

第二大題,判斷題。5%大部分學生能較好地完成。錯誤最多的是第三題:這是教材上的比的基本性質,同時也是教師課上強調的一句話,可見學生上課的專心程度。

第三大題,選擇題。5%這道題共5小題,5分。錯誤最多的是第四題,這題涉及到工作效率的問題,是五年級的內容。部分學生想當然的認爲甲用4小時,乙用6小時,兩人合作完成的時間就是4+6=10小時,所以選c的學生還不少。

第四大題,計算題。32%學生計算習慣較差,經常發生抄錯數字或簡單的加減法算錯的情況,需在平時注意習慣的培養,更主要的是加強計算能力、提高計算的準確率上下功夫,因爲計算是學好數學的基礎,是提高數學成績的關鍵所在。失分較多的是簡便計算,個別學生不會運用乘法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其中第(2)小題有些學生看到除號前後都是相同的數據相乘,就自動改變題意加上括號再計算。解方程也不是很理想,應加強解方程方法的滲透,提高解方程的能力,因爲學好方程是學好國中數學的基礎。然而列式計算中的第二小題只有幾個別的學生能準確完成。(這種題型的題目已經講過挺多了)

第五大題,操作題。11%此題分爲三部分,主要考查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空間觀念和圖形變換的空間想象能力。第1小題,大部分學生能夠正解畫出圓,部分學生審題不夠仔細,沒能按要求求出相應的周長和麪積。第2小題,學生對標出數對也基本上能掌握。同樣的有部分學生沒有回答問題而造成失分。看來做題的習慣還需好好改善。

第六大題,解決問題。25%應用題題目較簡單,範圍較廣,難度也適宜,錯誤比較多的是第2、3、5題。第2題主要問題是因爲計算的數比較大,最後的得數錯了。第3題求圓環的面積,主要是學生的分析能力有限,不能準確的找出圓環中大圓的半徑及小圓的半徑,有的學生將題中的直徑20當作半徑來算,結果就錯了。第5題是統計圖,由於題目給出的是扇形統計圖,及其中一個扇形表示的具體數據,要求學生求出其他相應的數據。半數學生第一部計算總人數是就出錯了,從而導致後面的兩題跟着出錯,失分情況較爲嚴重。

四、教學分析和教學建議

從本次考試的試卷中看,發現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基本概念、基本技能的教學還應加強本次考試基礎知識部分比重偏大,從答卷情況上看,基礎知識部分很多同學還存在着對知識點掌握不全面、不準確的情況,在各道題上都有表現。

從本次考試中暴露出的問題有:部分學生對乘除法的意義理解不清,整體計算能力不強,計算不夠熟練,計算準確率偏低,從總體上看學生掌握的情況最不好,不僅成績低的學生失分,甚至高分段的學生在這部分也有失分。

2、審題能力、分析能力有待提高,好象每次做試卷分析在說完基礎知識方面的問題後,都要強調一下審題,本次考試也不例外。沒有做到“認真細心”這4字。雖然我們教師對每次考試前都強調一些關於答題時的注意事項,審題時要注意看清問題,不要把要求看錯。但是考完以後卻發現,這個問題還是的問題。

3、學生的一些習慣不規範,作爲國小生,有很多習慣應該養成,在本次考試的試卷上,好幾個學生數字抄錯。這些看似小毛病,但在考試時可能就會成爲學生失分的原因。我們應該未雨綢繆,讓學生養成一個好的習慣。

五、針對這些問題,在以後的教學中要有針對性的做好以下幾點:

1、“要抓質量,先抓習慣”。平時在教學中,注意抓好學生的書寫、審題與檢查等良好的學習習慣。

2、腳踏實地打好基礎

對於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教學一定要注重知識點的全面性、準確性、系統性。在教學中一定要注意知識點的講解必須全面,不放過每一個知識點,而且講解必須準確、無誤;在教學中要注重引導學生將知識形成一個系統,這樣便於學生理解、記憶;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文字表述要準確、切中要害。特別指出的是:我班學生計算的基本功嚴重低下,計算能力差,計算的熟練度低,已成爲提高數學成績的“絆腳石”。故今後在教學中要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加強計算能力、技能的提高,引導學生要熱愛數學,在“仔細認真”上下功夫。特別要注重對學生在基本方法方面的培養,注重對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考覈,而這又是我們學生比較欠缺的。要讓學生學會分析、敢於分析、善於分析。而這些能力的培養,除了通過習題來練習外,在教學中也要注意培養學生去主動思考教學中的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分析自己的見解是否正確。

3、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要加強雙基訓練,落實必須到位,使每位學生能學到最基本的數學,解決最基本的生活問題。給予他們及時的關照與幫助,鼓勵他們主動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嘗試着用自己的方式去解決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及時地肯定他們的點滴進步,對出現的錯誤要耐心地引導他們分析其產生的原因,並鼓勵他們自己去改正,從而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培養他們良好的意志品質。對於學有餘力並對數學有濃厚興趣的學生,將爲他們提供施展自我的平臺,成立“一幫一”溫心輔導站,從而避免學習兩極分化的現象發生。

總之,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及時對每一次考試發現的問題做到及時處理,教學工作做好總結,反思自己在教學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加強理論學習,提高素養。轉變教學方式和評價觀念,爭取在以後的工作中做的更好。

【第8篇】三年級數學上冊第一單元教材分析-國小數學工作總結

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上冊第一單元教材分析-國小數學工作總結

(一)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實際測量的過程,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長度觀念。認識質量單位噸,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

2.使學生知道常用的長度單位間、質量單位間的關係,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會恰當地選擇單位。

3.使學生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和質量,會選擇不同的方式進行測量。

4.在實際操作中,增強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提高操作技能,發展實踐能力。

(二)教材說明和教學建議:

教材說明

1.本單元的內容

本單元的內容有:毫米、分米的認識、千米的認識和噸的認識。

2.教材編寫特點

(1)關注學生的已有經驗,提供與學生現實生活密切相關的材料。

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長度單位中的米與釐米、質量單位中的千克與克,已經瞭解了一些有關測量的知識和方法,加之在生活中常常遇到測量問題。因此,學生的已有經驗是比較豐富的。教材的編寫充分考慮到這一點,將它作爲發揮學生主動性的一個重要切入點。所以,教材在這裏讓學生估、測、議,進而引出要學習的新知識。另外,這一單元中經常出現的課堂、操場、校園等,都是學生熟悉的環境,很容易打開學生的話題。

2)合理安排活動內容,爲教師組織學生活動提供便利。

本單元的內容是“測量”,無論是分開的“測”或“量”,還是連在一起的“測量”,都預示着強烈的活動性,換句話說,就是沒有活動的教學不能稱其爲測量的教學。基於這種考慮,教材的編排中安排了許多活動,可以說本單元的內容是以活動展開的,其目的就是爲教師安排學生的活動提供便利。比如,毫米的認識中測量課本,分米的認識中的測量書桌,以及通過具體的活動感受1千米等等。

(3)爲學生髮現問題、探究問題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

無論是長度單位毫米、分米和千米還是質量單位噸,許多學生在生活中已經有所瞭解,教材在編排時考慮到了這一點,在許多內容的編排中,將所學的概念設計在學生熟悉的或有趣的情境中,讓學生去發現、探究、體驗。比如,在噸的認識中,創設動物過橋的情境,提出的問題是“能同時過橋嗎?”,將“限重1噸”作爲一個重要的條件,以確定情境的主題。

(4)幫助學生建立長度觀念和質量觀念,培養學生的估測能力。

生活中,在測量長度或質量時,有時往往不需要得到精確的結果,即使需要精確的結果,也要先做一個恰當的判斷,以確定所使用的測量工具。從這方面考慮,培養學生的估測能力就顯得尤爲重要。建立長度和質量觀念是合理估測的前提。教材加強了學生的觀察、操作活動,併力求將1毫米、1分米、1千米及1噸與生活中的事例建立聯繫,形成表象。比如,“1分硬幣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運動場的跑道通常1圈是400米,2圈半正好1千米。”以及安排“在操場上量出100米的距離,走一走,看看有多遠。10個100米就是1千米。”等等。這些內容的安排爲解決諸如“從學校門口到什麼地方是1千米?”等問題奠定了基礎。練習中,還安排了“先估計,再測量”的訓練,以便逐步培養學生的估測能力。

教學建議

1.重視教學情境的創設。

本單元的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有着密切的聯繫,教學中教師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靈活選用教材提供的資源,採用演示主題圖(如,公路及路標、動物過橋圖等)、組織學生的測量活動(如,量課本、書桌等)等形式,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爲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參與度、促進師生互動提供條件。學生憑藉自己的經歷和體驗,認識並理解測量的有關知識,同時形成適合自己的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會逐步提高。當然,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所提供的情境進行整體觀察,注意提供的情境應該主題明確,當學生的討論遠離主題時,應該進行恰當的引導。

2.加強學生的操作活動。

國小生以具體形象思維爲特點,“測量”這部分內容的實踐性比較強,需要學生在操作中充分的感知,並逐步達到完善。因此,這部分內容的教學應該建立在操作的基礎之上。如,教學例1(毫米的認識),教材安排了學生用尺子測量課本的活動,其目的是讓學生在測量中發現課本的寬、厚不能用整釐米表示,從而引出“毫米”,感受毫米產生的意義,再通過數一數的活動,明白釐米與毫米的關係。

在安排學生的操作活動時,教師要有明確的目的,要提出活動的要求,教師應該參與到學生的活動中,對於活動中存在的問題,要給予恰當的引導,對活動的結果要進行適當的評價。注意自主學習與合作交流相結合,動手操作與認真思考相結合。

3.幫助學生建立相應的長度觀念和質量觀念

幫助學生建立相應的長度觀念和質量觀念是本單元的一個重要內容,也是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基礎,應該作爲檢驗本單元教學效果的一個重要方面。在幫助學生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長度觀念以及1噸的質量觀念時,除了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資源外,同時還要多舉一些當地學生熟悉的例子加以對比。比如,醫療保險卡、電話磁卡、儲蓄卡厚度大約是1毫米等等,也可以讓學生從一沓紙(或作業本)中量出1毫米,數一數有幾張。讓學生用作業本摞出1分米的高度,數一數有多少本,等等。對於大的長度單位和質量單位的感受,可將實際感受與發揮學生的想像力結合起來,比如,可以量出100米,通過走一走感受100米的長度,讓學生想像出10個100米就是1千米。

4.提高教學的實效性

這部分內容一方面操作性很強,另一方面也需要學生間的相互啓發,所以可以多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需要注意的是,要合理安排動靜的時間,小組討論、交流要建立在個人獨立思考的基礎之上,安排的教學活動要給學生提供比較充足的時間,提出的問題要有一定的思維價值。

5.本單元內容可以用7課時進行教學。

【第9篇】國小五年級數學上冊簡易方程知識點歸納總結

國小五年級數學上冊簡易方程知識點歸納總結

1、(p45)在含有字母的式子裏,字母中間的乘號可以記作·,也可 以省略不寫。

加號、減號除號以及數與數之間的乘號不能省略。

2、a×a 可以寫作 a·a 或 a ,a 讀作 a 的平方。 2a 表示 a+a

3、方程:含有未知數的等式稱爲方程。

使方程左右兩邊相等的未知數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求方程的解的過程叫做解方程。

4、解方程原理:天平平衡。

等式左右兩邊同時加、減、乘、除相同的數(0 除外),等式依然成立。、

5、個數量關係式:加法:和=加數+加數 一個加數=和-另一個加數

減法:差=被減數-減數 被減數=差+減數 減數=被減數-差

乘法:積=因數×因數 一個因數=積÷另一個因數

除法:商=被除數÷除數 被除數=商×除數 除數=被除數÷商

6、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都是方程。

7、方程的檢驗過程:方程左邊=……

8、方程的解是一個數;

解方程式一個計算過程。=方程右邊

所以,x=…是方程的解。

【第10篇】國小四年級數學上冊第三章三位數乘兩位數知識點總結

國小四年級數學上冊第三章三位數乘兩位數知識點總結

1、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乘法:如16×3,把16分成( )和( ),先算( ),再( ),最後算( ),所以16×3=( )。

2(1) 三位數(末尾有0)乘一位數的口算乘法:如160×3,把( )先不看,看成( ),口算出得48,再在得數的末尾添上所有去掉的( ),160末尾有1個( ),所以添上1個( )得480,所以160×3=( )。(2) 400×30的積是( )位數,積的末尾有( )個0。

(2)200個18是( ),125個40是( )。

3、110+120+130+140+150=( )×( )

220+230+240+250=( )×( )

4、筆算乘法的方法:

(1)觀察橫式列豎式:如145×12= 列出豎式,把位數小的寫在下面,數位對齊

(2)個位算起依次乘:先算145×2得290,因爲這裏的2在個位上,表示2個一,所以290從個位寫起。再算145×1得145,因爲這裏的1在十位上,表示1個十,所以145從十位寫起。

(3)對齊數位再相加:把前面兩步得出的結果按照數位對齊再進行相加,就得到正確的'結果啦!

5、末尾有0的筆算乘法:如160×30=

(1)先將末尾的0的部分和'非0'部分分別對齊

(2)用虛線隔開,虛線要往下延長到得數的地方

(3)把'非0'部分按照原來的方法算出得數

(4)把末尾的0的部分的0添在得數末尾,一共有幾個0就添幾個0。

6、速度關係及'複合單位表示法':

(1)每小時行60千米 也可以說成是 速度爲60千米/時

每分鐘行225米 也可以說成是 速度爲225米/分

關係式:速度×時間=路程 所以 速度=路程÷時間 時間=路程÷速度

做應用題時應特別注意速度的單位,例如:王叔叔從縣城出發去120千米外的王莊鄉送化肥,用了2小時,問平均每小時行多少千米?

問題是'平均每小時行多少千米?'問的是速度,所以要知道路程和時間。

120÷2=60(千米/時) 求的是速度,單位也要是速度!

7相遇問題 :課本第47頁,第4題,第5題,第10題。

8、筆算乘法應該注意的要點和步驟:

(1)估算:先估算出大概的答案

(2)計算:在草稿本或試卷上計算,要注意 '數位對齊'、'滿十進一'

(3)驗算:如果和估算差距大,或者有時間,一定要用不同的方法驗算一下!

(4)檢查:看看橫式有沒有把得數寫上,看看末尾的0有沒有添夠

9、(1)對下列各式估算 223 ×18 190× 39 121×15 199×20 課本50頁4題

(2)實驗國小有學生832人,大約是( )人,共有20個班,平均每個班大約( )人。

10、應用題(估算)課本第50頁 3題 8題。區分是否估算。

11、積的變化規律:

(1)兩個因數的積是250,其中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爲擴大到原來的4倍,那麼現在的積是( )。

(2)已知a×b=210,如果a乘2,b除以2,積是( );如果a、b這兩個因數都乘3,積是( )。如果a擴大5倍,積是( ),如果a縮小3,積是( )。

(3)根據85×32=2720,直接寫出下面各題的積。

85×64= 85×16= 85×8= 85×320=

(4)估算下面各題

① 小張身高171釐米,大約是( )釐米。

② 小軍爸爸的工資是每月1980元,大約是( )元。

③ 某足球場可以容納觀衆19800人,大約是( )人。

(5)一個長方形公園的面積爲12公頃,要將這個公園擴建,長擴大爲原來的3倍,寬不變,擴建後公園的面積是( )。

12、要將一個面積爲36平方米的長方形花壇改造,長縮小爲原來的9倍,寬擴大爲原來的3倍,面積變爲多少平方米?

【第11篇】國小二年級數學上冊期會考試工作總結

國小二年級數學上冊期會考試工作總結範文

在本次期會考試中,兩個班都取得不錯的成績,優秀率達25%,合格率達95.8%。試卷難度不大,涉及的都是一些基礎性的題目,因此合格率較好。但同時,基礎性題目的失分率也比較高,一些平時成績都較好的同學也出現很多錯誤,導致優秀率不高。以兩班平時的水平,優秀率應該能夠達到35%—40%,但在考試中出現的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學生的做題還沒有做到認真仔細的讀題、答題和檢查。考試結束後,我問過幾個學生,讓他們再一次認真的想想做錯的題目,幾乎不用老師提醒,他們都能回答正確,可見,他們的答題習慣還不夠細心。

在這次的測試中,我發現學生對計算題的掌握比較好,體現在口算、比較大小、和筆算中得分率較高。解決問題難度也不大,基本都是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應用題,學生做的較好,但仍然有一些小小的失分情況,畢竟還有部分學生對解決問題的理解能力還不夠,缺少一定的分析能力,導致出現的.錯誤的解題,甚至根本沒有解題。讓學生自己提出數學問題也是一個弱點,只是這次的測試中相對簡單。因此,應該在今後的教學中加大解決問題的教學力度,着重對班級的中等生以及後進生在如何分析數學信息和問題以及如何找出數量關係上多加以指導。測試中學生出現的最薄弱的地方還是基礎題。

如第一題填空題的第4小題,6×4讀作( ),5乘3寫作( ),5個2相加的加法算式是( ),乘法算式是( )。乘法算式的讀法和寫法平時講的較多,但仍然有很多學生把5乘3寫成3×5,6×4讀作6個4或者是四六二十四。5個2相加都寫成5+5,因爲學生理解成5個2和2個5是一樣的,當我問:你們當時是怎樣想的,現在你還覺得這樣是對的嗎?學生都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也能自己訂正,但在考試中這種錯誤仍然不減,我覺得還是因爲學生對題目的理解還不夠透徹,而誤成解我們平時做的比較多的一些題。所以在這方面,教師還是應該多加提醒,尤其應該在平時的作業中訓練學生的做題認真仔細的習慣。第5小題“比5個4多3的數是( )”其實這是兩步計算的題,需要學生自己分析題目,應該要先知道5個4是多少,然後再想比它多3的數是幾,可是對於中等及以下的學生卻有一定困難,題目不理解,自然解決不了。

第二和第三題的數線段和數角的失分也叫多,有些學生把線段和角搞混了,數線段也數成角。而數角確是一個難點,尤其在圖形中數角和數直角,一不小心就會數錯,平時訓練的力度還不夠。

第五題判斷題也出現很多的錯誤。主要就是後面3題,“6×4和4×6可用一句口訣計算;角都有頂點;3和5相加的算式是3×5”。學生讀題很多隻是粗粗的理解,看看有點對就對了,想想有點不對就不對了,可缺乏仔細分析,掌握的也很粗淺。

通過這次測試,爲以後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在教學知識的同時要更多的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特別是對一些後進生,更要講究方法,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在今後的教學當中,一是要加強平時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二是要抓好家庭作業的質量和完成量。三是及時查漏補缺,抓好後進生的轉化工作。四是加強與學生家長的聯繫,及時讓家長了解自己的子女在學校裏的學習情況。

【第12篇】國小五年級數學上冊第一單元知識點總結

國小五年級數學上冊第一單元知識點總結

1、小數乘整數(p2、3):意義--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運算。

如:1.53 表示 1.5 的 3 倍是多少或 3 個 1.5 的和的簡便運算。

計算方法:先把小數擴大成整數;按整數乘法的'法則算出積;再看因數中 一共有幾位小數,就從積的右邊起數出幾位點上小數點。

2、小數乘小數(p4、5):意義--就是求這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

如:1.50.8 就是求 1.5 的十分之八是多少。

1.51.8 就是求 1.5 的 1.8 倍是多少。

計算方法:先把小數擴大成整數;按整數乘法的法則算出積;再看因數一共有幾位小數,就從積的右邊起數出幾位點上小數點。

注意:計算結果中,小數部分末尾的 0 要去掉,把小數化簡;小數部分位數不夠時,要用 0 佔位。

3、規律(1)(p9):一個數(0 除外)乘大於 1 的數,積比原來的數大;

一個數(0 除外)乘小於 1 的數,積比原來的數小。

4、求近似數的方法一般有三種:(p10)

⑴四捨五入法;⑵進一法;⑶去尾法

5、計算錢數,保留兩位小數,表示計算到分。保留一位小數,表示計算到角。

6、(p11)小數四則運算順序跟整數是一樣的。

7、運算定律和性質:

加法:加法交換律: a+b=b+a 加法結合律:(a+b)+c=a+(b+c)

減法:減法性質: a-b-c=a-(b+c) a-(b-c)=a-b+c

乘法:乘法交換律:ab=ba

乘法結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a-b)c=ac-bc

除法:除法性質: abc=a(bc)

【第13篇】國小五年級數學上冊知識點歸納總結

國小五年級數學上冊知識點歸納總結

第三單元觀察物體

1.能夠辨認從正面、左面和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同時能畫出該物體的正視圖,正視圖就是從正面看到的圖形。

2.能夠正確畫出從正面、左面和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畫圖時一定要用直尺或三角板、圓規等工具,千萬不能用手工直接畫,這樣畫出的圖形不標準。

3.能夠正確想象出從正面、左面或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最多或最小個數。

4.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物體,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觀察長方體或正方體時,從固定位置最多能看到三個面,最少能看到一個面。

【第14篇】一年級國小數學上冊知識點總結髮

人教版一年級國小數學上冊知識點總結髮

一、學習目標:

1.通過數數活動,使學生知道“同樣多”的含義;初步學會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知道“多”、“少”的含義;

2.使學生會用1~5各數表示物體的個數,知道1~5的數序,能認讀1~5各數,建立初步的數感;

3.使學生能夠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等物體和圖形,能夠識別這幾種物體和圖形,初步理解相關概念的意義;

4.初步感知分類的意義,通過操作學會分類的方法;

5.通過觀察、操作、演示,使學生熟練地數出6-10這幾個數字,會讀、會寫,並會用這些數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順序和位置,會比較它們的大小;

6.知道鐘面上有時針、分針、12個數、12大格

二、重難點:

1.知道“多”、“少”的含義;

2.使學生會用1~6各數表示物體的個數;

3.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等物體和圖形,能夠識別這幾種物體和圖形,初步理解相4.關概念的意義;

5.學會分類的方法;

6.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判斷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7.初步建立時間概念

三、知識點概括總結:

1.數一數:

2.比一比:

草莓比香蕉多(1)個。

比長短:

比高矮:

戴眼鏡穿藍色上衣的叔叔要比戴眼鏡穿黃色上衣的叔叔高。

【第15篇】國小四年級數學上冊知識點總結

在國小階段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對大家以後的學習大有幫助。以下就是爲大家分享的四年級數學四則運算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四則運算

(一)加法運算定律:

1、兩個加數交換位置,和不變,這叫做加法交換律。

字母公式:a+b=b+a

2、先把前兩個數相加,或者先把後兩個數相加,和不變,這叫做加法結合律。

字母公式:(a+b)+c=a+(b+c)

(二)乘法運算定律:

1、交換兩個因數的位置,積不變,這叫做乘法交換律。

字母公式:a×b=b×a

2、先乘前兩個數,或者先乘後兩個數,積不變,這叫做乘法結合律。

字母公式:(a×b)×c=a×(b×c)

3、兩個數的和與一個數相乘,可以先把它們與這個數分別相乘,再相加,這叫做乘法分配律。

用字母公式:(a+b)×c=a×c+b×c或a×(b+c)=a×b+a×c

拓展:(a-b)×c=a×c-b×c或a×(b-c)=a×b-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