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弘揚優良家風國旗下講話稿

弘揚優良家風國旗下講話稿

在當今重家教、傳家風的時代,長輩們留下的絕不能僅僅只是物質財富,還應有世代傳承的精神財富。它們潛移默化的被銘記,這纔是爲子孫留下了真正的財富。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關於弘揚優良家風國旗下講話稿,請您閱讀。

弘揚優良家風國旗下講話稿1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小時候,我常常聽到父親吟誦唐代詩人李紳的《憫農》。父親的目的是要我們知道每一粒糧食來之不易,養成節約糧食的好習慣。父親常常對我們說,他在青平中學讀書的時候,家庭困難,有一次一個親戚送給他三毛錢的鹹魚,他吃了一個星期。父親不但節約糧食,而且事事處處上他都體現出厲行節約的作風。

近年來,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擺設酒席的人越來越多,形形色色五花八門,大紅請柬滿天飛,人們疲於應付。父親一貫以來都反對擺酒席的,他認爲那是鋪張浪費。

人生一世,結婚大事。記得堂兄結婚的時候還是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婚禮也辦得風風光光,那情景依舊清晰如新。伯父家殺豬宰雞擺了幾十桌酒席,空中飄着誘人的香氣,親朋好友歡聚一堂,鞭炮聲震得驚天動地,好不熱鬧。

我與妻子登記結婚時,已是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中期的事了。因爲我是家裏的老大,在鄉鎮機關供職,那時候父親是鎮的主要領導,所以周圍的親朋好友都認爲,這麼大的事必須大擺酒席隆重慶賀!已有不少的親友在幫我們擇好佳期了,說哪天哪天是好日子。誰知道,恰恰在這個充滿喜慶時段的一天傍晚,對於是否要擺酒席,父親在徵求我的意見後,溫和地點撥迷津:“我們和親友們都不富裕,幹嗎非要打腫臉充胖子?再說,在時間上也安排不過來,不要麻煩大家啦。”父親的開導,我和妻子都樂意接受。就這樣,我們按照客家人的風俗習慣,宰了一個雞,買了兩斤豬肉,回到弘農堂祭拜了祖宗,然後炒了幾個青菜,全家人熱熱鬧鬧地慶賀一番,舉辦了結婚儀式。

“兩朵紅花一線牽,勤勞致富兩相連,只勤不儉無底洞,只儉不勤水無源。”這是客家人世代流傳的一首民歌,在父親勤儉節約思想的教育下,我們精打細算,日子過得有滋有味。父親真的是小氣嗎?不是,他有着一副熱心腸,待人寬厚,對遠親近鄰,都極盡相助,至今依然有許多借出的款項成了呆賬,他卻極少提及。只是父親認爲,擺酒席無論於公於私,都是極大的浪費。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兒子考上了大學,雖然不是什麼名牌大學,但也是一件值得親人們驕傲的開心事。正在這時候,妻子接到一個擺大學酒的請柬,她徵詢我們是否爲兒子的入學擺酒席。誰知道,正爲孫子考上大學舒坦歡笑的父親語重心長地說:“擺酒席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但是作爲長輩的我們要作表率,教會孩子勤儉節約。”2015年,我們家搬進新樓房,當提及擺酒席時,他說,連中央都行文不要擺酒席,你們身爲基層幹部,應該執行黨和國家的規定。自然這酒席是擺不成了。

父親以他的實際行動發揚了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深深地影響到我們子孫後代。願這種傳統傳承下去。

弘揚優良家風國旗下講話稿2

我愛讀書,歸功於父母潛移默化的影響。

我的父親是鄉村教師,做過30多年鄉村校長。1963年師範畢業後,紮根在鄉村,默默地爲家鄉教育事業貢獻着自己的力量。我的母親沒上過幾年學,但是受父親影響,也愛讀書。我們村子農閒時間打牌的風氣很盛,我的父母不打牌,最大的愛好就是讀書。父母愛讀書的風氣深深地薰陶了我們,影響了我們。

在我印象裏,每年的農閒時節、星期天、寒暑假,一有空,我們全家人就會一個個抱着一本書,興致勃勃地啃讀。父親的書種類比較多,有哲學、教育學、心理學、語文教育、文學名著等,另外還有報紙、雜誌、連環畫等。因爲父親的書比較多,所以我們可以“蘿蔔青菜,各有所愛”地選讀。在讀書方面,父親簡直就是一個“雜家”。村子裏喜歡讀書的人,也都到我家借閱。在當時村裏,我家簡直就是一個“文化中心”。

母親讀書沒有明確的功利目的。她只是隨性而讀,尤其是愛讀文學類書籍。她常常把她讀過的《封神演義》《西廂記》《紅樓夢》《聊齋志異》裏的人物故事給我們講。到現在,我都記得母親講起人物故事來總是津津有味,生動活潑。中國古典名著裏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從小就深深地紮根在我們的頭腦。這爲我們人生成長樹立了一個辨別善惡美醜的標尺,讓我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以至在人生成長的關鍵時刻不容易誤入歧途。

書成了我的人生良師益友,大大提高了我學習和工作的效率,爲我的成長進步打下了良好的基礎。這一良好的家風應該代代相傳下去。

弘揚優良家風國旗下講話稿3

父親已經不在這個世上了,父親的教誨卻銘記在心。

父親上過國小,在他們那個年代有一點兒文化就算是“人才”了。他當過一年的民辦教師,後來由於工作需要,父親回村當了會計,爲農民朋友記工分、記賬,分糧、分錢。那時是大集體生產,秋收時節,白天統一收,晚上就要給各戶分。我父親和糧管員一起,父親記賬,糧管員稱重,每次糧食分完他們總是走在最後,等把分到的百十斤糧食運回家已是三更半夜了,第二天還得按時參加集體勞動呢!日子一長,糧管員不幹了。父親笑呵呵地勸他說:“我們山裏文化落後,需要人手,我書都不教就爲回來和你一起幹。幹部就要多吃苦,少埋怨。”

父親常教育我們:“做事要誠於心,實於做,謹言慎行。對人忠厚,誠信律己。”“我記賬30多年從沒記過糊塗賬,更沒想貪過一分一釐。”父親用實際行動教給我們忠厚誠信,我和兄弟、妻子、兒子先後成爲中共黨員。我在30多年的農村國小教育工作中,以誠信、忠厚爲準則,多做好事,做好正事。不僅感受到桃李滿天的幸福,更收穫着人生的快樂。先後榮獲廣元市德育工作“先進個人”、“優秀教師”稱號,在“黨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被評爲“先進共產黨員”,2013年又被評爲旺蒼縣“感動校園人物”。

父親的教誨讓我向善向上,讓我懂得了誠信忠厚的爲人之道。古人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家是小國,國是萬家,家風和國風一脈相承。好家風不僅是家庭的寶貴財富,而且是弘揚黨風的重要根基。重溫家訓、重拾家規、傳承好家風是弘揚黨風、引領民風的基本路徑。

弘揚優良家風國旗下講話稿4

最初對燈光的記憶,來自一盞黑乎乎的煤油燈。那是我們那個年代驅除黑暗的唯一光源。一隻用完墨水的瓶子,蓋子上鑽一小孔,孔中安插一根比筷子略細的鐵皮燈芯,燈芯中貫穿一條棉花捻的捻子,一端浸於煤油裏,一端微微露出。點燃了,便有一團微弱的火苗躍出。一片昏黃的燈光,便像夢一樣暈染開來,夢裏還能看到綻放如梅的燈花,還能聽到噼啪的微響以及遙遠的古言和村中的人事。這樣的燈光一直伴隨着我的童年和少年,也給我的童年和少年升起了一縷生命的霞光。

晚飯以後,院子裏的光線漸漸暗淡了下來,待到天完全黑透了,母親才摸索着火柴,“哧”的一聲,點燃放置在窗臺上的那盞煤油燈,一片橘黃色的燈光便在土屋裏瀰漫了開來,閃閃爍爍的,像村莊的眼睛,像親人的港灣,更像母親的懷抱。一家人圍着燈盞,坐在炕上,沉浸在一片溫溫軟軟的光明裏。這時大哥會常常藉着燈光,用十指做出各種形狀,映射在糊着報紙的牆上,煞是有趣。有起伏的山,有狂吠的狗,有蒼茫的樹木,有奔跑的兔子。這大概是我看過的最早的動畫片了,給我帶來了無盡的歡樂,也點燃了一個少年五彩繽紛的'夢。冬夜漫漫,窗外飄着雪花,西北風吹得破舊的窗戶紙潑剌剌的響,而老屋的熱炕上卻溫暖如春。那時我們一邊剝玉米、揀黃豆,一邊講古言、說農事,其樂融融。

我記得,很多時候,母親是常常坐在最靠近燈盞地方,因爲她要就着燈光,爲一家人縫縫補補。母親似乎永遠有做不完的手工活,她就像一尊雕塑一樣,長年累月地坐在煤油燈下,低着頭,弓着身子,默默地捻線、編織、縫補,打麻繩、絞鞋樣、納鞋底、剪窗花,一雙勤勞的手,從不歇息,苦苦支撐着那個艱難而貧窮的歲月。春夏秋冬,二十四個節氣,母親一直在紡呀、納呀、編呀,把一世的光陰和辛勞都納成了她額頭上的皺紋,把一生對兒子的期盼和祝福都織成了她眼角邊的魚尾。常常夜半醒來,我還能看到母親在昏黃的燈光下低頭勞作的身影,孤單而淒涼。如今,母親已去世多年,但她老人家紡線的姿勢、納鞋的動作以及辛勞的形象和花白的頭髮,卻鐫刻在我的心底,時時浮上心頭,揮之不去,每每想起,淚光瑩瑩。

溫馨的煤油燈,於我不但是一份深深的母愛,更是一盞求學路上的希望之燈。1977年大學聯考制度恢復,激動着千千萬萬人的心,全國上下出現了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壯觀場面。那時家鄉還沒電燈,於是煤油燈大顯身手,它照亮了萬千學子求學路上的夢想。不知多少個春夏秋冬的夜晚,我在那盞昏黃的煤油燈下,苦讀到深夜。一個晚上下來,鼻孔裏會沾上一層厚厚的炭黑。我永遠難忘那段清貧而快樂的歲月,更難忘那盞搖曳的煤油燈,它指引我走出了人生的第一步,讓我看到了一個異彩紛呈的世界。

童年所有記憶,似乎都與煤油燈有直接的聯繫。在煤油燈下,我懵懵懂懂地學到了知識,體會到了父母的辛苦,也品嚐到了親情的溫暖。更讓我懂得了許多書本上沒有的人生道理,記住了耕讀的家風,明白了勤儉的家教。

傳承家風家教,有時,只需把心裏擱置已久的那盞油燈擦一擦,點亮。心燈常亮時,心纔不會害怕,人才不會迷途。

弘揚優良家風國旗下講話稿5

中華文化傳承千百年,歷久彌新,恩澤了無數炎黃子孫,之所以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沿傳千百年不絕,是因爲其核心“孝”道,孝作爲各大世家的家訓家風,是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和傳承優良家風必不可少的,傳承中華文化必以“孝”道爲核心。

還記得央視一套的一則公益廣告嗎?勞累一天的年輕的母親,晚上給自己的孩子洗完腳,又大汗淋漓地端着一盆水給自己的婆婆洗腳。孩子沒有睡覺,跟在後面偷偷看到了,就仿效着也端着一盆水走向這位年輕的媽媽。人間自有真情在,那窄窄的樓道,那不太穩健的腳步,還有那微波盪起的水花,孩子純真的笑臉,再加上那句稚嫩的童聲:“媽媽,洗腳。”多麼溫馨與幸福啊。年輕媽媽滿臉的疲憊瞬間化成世間最美的笑容,人間的真情與天倫之樂的幸福展露無遺。孝敬老人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而孝心的培養要從娃娃抓起,裏面的兩位母親,一位慈祥可愛,一位賢惠孝順,而裏面的兩個孩子,一個以身作則,一個懂事可愛,受母親的影響,小小年紀就懂得孝敬父母。這則廣告感動了無數人,很好的詮釋了“家風“這個詞語,宣揚了中華民族的”孝”,呼籲現在的人們要常回家看看,關愛老人與兒童。

“媽媽,洗腳“這稚嫩的童聲依然迴盪在我們心中,成了”孝心“的代名詞,“中華美德,代代相傳”也成了我們行動的指揮棒。我們中華民族有重視家風的傳統,講究道德,勤儉持家,看重親情,嚴於教子。隨着社會的發展,應該在新的條件下,繼承和發揚這個優良傳統。孩子的未來其實就掌握在成年人的手中,所以,每一位成年人都要把握好自己的言行,爲子女的成長營造良好的家風。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長過程的基礎性教育,良好的家風是未成年人成長的基石。

家風通過日常生活影響孩子的心靈,塑造孩子的人格,是一種無言的教育、無字的典籍、無聲的力量,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經常的教育。因此,家長首要的任務就是要形成一種有利於孩子成長的良好家風。家風是一個家族歷經歲月的沉澱,世世代代的相傳,從而形成獨具特色的優良的風氣,是一種讓後代繼承人立身於社會,讓後代繼承人終身受益的品質。形成優良家風,“孝”是不可或缺的,夫孝者,善繼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孝者必繼先人之志,傳承先輩之業。這使得優良家風能夠經久不衰,這是傳承家風的核心內容。子曰:“爲人子止於孝,爲人父止於慈。”

爲人子要孝順尊敬父親,爲人父要關愛教育兒子,形成子承父志的家風,這也是構建和諧家庭達成“家和萬事興”的基本途徑。百善孝爲先。孝作爲中華文化的根源,有千年的淵源。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家風主要是教育後人成爲棟樑之才,然做人必先學孝,羔羊尚且跪乳,烏鴉尚懂反哺,人若不孝,何以萬物靈長自詡?古人較爲重視家風的作用,培養子女以孝爲核心的倫理道德體系,更兼以悌、忠、信、禮、義、廉、恥,讓繼承的後人懂得進取,胸懷凌雲,心繫國家民族之榮辱,會爲社會創造價值,爲人民謀福。這也正是我們當代面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所需要的。

一個國家必須要有自己的國魂,一個民族必須要有自己的精神,才能把全民族的智慧集中起來,形成無比強大的精神力量和物質財富。承繼傳統美德、弘揚民族精神,倘若我們都重視家風的作用來重振家風,那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會得到弘揚,社會風氣將會蔚然成風,讓我們手拉手、心連心共同把文明美德傳承下去,弘揚我們的民族精神,讓中華民族這朵美麗的生活之花開遍世界的每個角落!